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心得体会

前几天,全院教师聆听了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培轩教授对教育部十六号文件的阐释,通过这次学习,本人感受颇深,深深意识到观念要改变,理念要更新,行动要跟上。

通过对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学院教师的一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个人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的一些心得体会。

16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令人深思的问题。从宏观上讲,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对学校院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对如何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还要作更深入的探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一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从细处着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看法:

学院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这里所说的质量不仅是指好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指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首先要将教师自己培养成为应用型、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名师、大师。只有高质量的知识技能的输出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的符合社会、企业及岗位需要的人才。这一方面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学院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学院要将学院的专业教师培养成为有很强动手能力和操作能能力的名师、大师,另一方面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学院一方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拿二、三个资格证。学院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督促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全身心投入工作,严格履行使命。同时通过项目、任务驱动,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有了高质量的教师,就不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就能实现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目标。什么样的学生是高质量的学生?如何衡量高质量的学生?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正面回答

的。而16号文件就给出了答案,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五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使学生德育素质和专业素质全面提高,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怎样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是关键(前面已提及)。学院可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并通过引入一些企业的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指导部分优秀学生去参与、去完成,从而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企业,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促进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把握高职理论教学的必需、够用原则时,要认真揣摩专业建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以及“怎样教”。

二、重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标准,又能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实现“一教双证”,使学生在毕业时同时取得二证,即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如电气专业的电工维修证,机电专业的钳工证等)。同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其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和获取质量等。

三、改革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实践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企业为什么不肯接受。除了政策方面的问题,就是学生要学会创造价值,如果创造不出价值,那企业当然不同意。另外一个问题,实践教育模式本身并不等于单纯的操作,它们有什么区别,我们要把握好。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理论教育结合。

在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可开展项目式教学,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强化岗位技能与综合职业能力。此外,对高职教育来说,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是一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四、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院必须重视实训基地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软件建设上,实训基地建设要通过产学结合,充分吸取生产一线的管理经验,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职业道德;在硬件建设上,实训基地的设备要与生产一线同步,要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得到锻炼。要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产学合作,建立一批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与企业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或与企业签订合同,使用企业现有设备,在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习、实训教学任务。

五、创新评价方法。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还必须创新评价方法,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与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不再单凭一纸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来决定。要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引入社会评价,尤其是在毕业实践环节,要引入企业对毕业班学生能力的评价机制,借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我们坚信只要全院教职工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扎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