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题:《放飞蜻蜓》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

【内容简析】

这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通过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情境中理解“七嘴八舌”的

意思。

2、默读课文,在陶先生的话中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从他的动作、语气、神态

中体会陶行知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3、学习使用提示语把文章写具体,学习如何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

从陶先生的动作、语气、神态中体会他对孩子的关爱和循循善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谈话导入,出示蜻蜓图。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跟它有关系的文章放飞蜻蜓,伸出小手,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指导书写

3.质疑。

二、自读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检查

(1)孑孓田埂一撅一撅【加拼音】

(2)露水调整

(3)理解词语。

小结:把这两个字分别解释出来,再和起来不就是这个词的意思了吗?这个好

方法大家要记住。

(4)理解:七嘴八舌

小结:联系上下文的句子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5)理解:异口同声

小结:反义词也是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好方法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6)了解陶行知

介绍陶行知。他可是个特别慈祥的人呢。

(7)学写:慈

3.理解文章大意。

教授方法。

三、质疑释疑

1.了解蜻蜓

(1)仔细读读陶先生和孩子们的对话,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呢?

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蜻蜓的语句。画完后小组交流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①吃害虫

②尾巴眼睛

③其他

2.感悟人物

(1)孩子们跟陶先生对话中有了这么多了解?(陶先生)你们觉得陶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小声快速地读读课文,陶先生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波浪线画出句子。

③慈爱地抚摸:

③商量的口吻:

(3)指导朗读,渗透写法。

这写词语告诉我们陶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怎样说他们叫做提示语。

注意这些提示语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4)教师引导:同学们陶先生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时,问了几个问题?用()画出来。

教师小结:陶先生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就叫做循循善诱啊。板书循循善诱

3.释疑升华

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教师引读.

分角色朗读.

4.总结全文,进行续写

(1)总结全文:陶先生态度和蔼,在他一步步的引导下,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有这些特点。他用朴实的话语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蜻蜓是我们的好朋

友,是那么可爱那么漂亮愉快的放飞了蜻蜓。真不愧是个大教育家。板

书:放飞

(2)配乐续写: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他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着,阳

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翅膀一扇一扇的,那

么可爱,那么漂亮,它可以闻闻花香,等待荷花的绽放;可以在枝头上

眺望,在绿叶上栖息,在大荷叶上感受夏天的灿烂……此时此刻,孩子

们望着飞走的蜻蜓会怎么说,又会说什么呢?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

也请你用上合适的提示语,恰当地语言来写写此时的情景。

写在107页11自然段后面,开始写第12段。

出示句子

学生交流

四、总结

1.多好的小故事啊。生活中还有那些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2.假如你看到伤害这些人类好朋友的行为你会怎样劝阻?会说些什么?又

怎样说呢?课下查查资料,好好想一想,咱们习作时交流。

五、板书设计

19、放飞蜻蜓

吃害虫语言

尾巴和蔼可亲动作

眼睛循循善诱神态

慢生活,慢教育

——《放飞蜻蜓》教材

分析

课题:《放飞蜻蜓》

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

《放飞蜻蜓》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元的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通过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放飞蜻蜓》一文中,陶先生不急不躁,发现孩子们捉蜻蜓,先“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是否知道蜻蜓吃什么,再“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介绍蜻蜓的作用并问“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又“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问蜻蜓尾巴的作用,然后“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依次指着它的尾巴和头部进行介绍,最后才“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他回家去”,翠贞亲手放飞了蜻蜓。

你看他始终慢悠悠,乐呵呵,绝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仅仅是一位平易近人、慈爱有加的大朋友。他没有生硬地说教,没有急于定论,而是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思考、讨论、感悟,进行自我教育。在这样平等、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和着这样闲暇悠然的节奏,我们完全看不到教育的痕迹,却能感受到这是一种闲暇出智慧的教育生活。

我们清晰地看到在这个充满童趣的生活事件中,孩子们不仅明确了要保护益虫,还意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心悦诚服地放飞了蜻蜓;他们不仅通过陶先生的引导和同伴的讨论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蜻蜓,更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起了探究世间万物的兴趣并萌生了保护自然生态的责任感;他们放飞的不仅是蜻蜓,更是他们可贵的童心与爱心。无疑,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舒缓的,而教育效果却是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