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此外,还实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

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

1) 、规范及标准的制定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惟独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干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

(1) 、《4d 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

(2)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

(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

(5)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

(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

(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

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份,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发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晰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在接收到原始数据后就可以根据其数据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及数据转换程序的开辟。

结合绍兴项目的实施情况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将原始测绘数据统一转换为MapGIS 数据利用MapGIS 平台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编辑,然后利用数据转换程序将编辑整理好的MapGIS 成果数据批量转换为ArcGIS 的GDB 文件。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检查

数据整理及入库后必需对入库后的数据进行检查,即对数据进行监理。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以必需利用数据监理软件结合人工检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检查。其中数据监理软件主要对数据的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有规律可循的方面进行检查,同时必需对数据进行人工检查,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比对原始数据检查地物是否变形、遗漏及表示是否合理等方面。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普通都有测绘主管部门进行负责。所以主要客户群体是各政府部门,如规划局、测绘局、国土局、安全局、公安部门等。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 ∶400 万地形数据库,1 ∶ 100 万地形数据库,1 ∶ 1 00 万数字高程模型库,1 ∶25 万地形数据库,1 ∶25 万地名数据库,1 ∶25 万数字高程模型库,这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类地理信息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数字地球的基础信息, 面向社会,应用面宽,具有极高的共享性和社会公益性,其数字化信息源的数量

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国家的信息自主权,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 710054)

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在当前采用的多种分类编码标准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对其修订背景、编制原则,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和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标准的制定解决了当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内容问题和矛盾。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基础标准;比较

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省市都在积极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在省级数据库建设中可供 1:10 000 DLG 要素使用的分类编码标准或者方案多达 4 种,而各省自订演变的版本则更多,在横向上明显地表现出1:10 000 DLG 数据的不一致性。与此同时,国家 1:1 000 000、1:250 000 DLG 数据库已经建成,1:50 000 DLG 数据正在采集,并即将完成。目前 1:10 000、1:50 000、1: 250 000、1:1 000 000 以及 1:500~1:2 000 DLG 的要素内容、分类代码各自独立,从纵向上体现出不同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不一致性。除分类代码外,DLG 数据还在其他更多方面体现了各省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DLG 数据的用途定位不一致 (制图,建库,制图与建库);

2) DLG 数据选择的要素内容不一致;

3) DLG 数据的要素数学模型不一致 (面向制图,面向对象);

4) DLG 数据的结构体系不一致;

5) DLG 数据的取舍原则不一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 DLG 的标准化问题,国家测绘局于 2003 年 6 月立项,形成为了以上述 1:10 000 DLG 要素分类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的全系列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此外,国家测绘局于 1998 年立项对GB/T 13923 ―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进行修订,该项目于 2003 年形成为了征求意见稿并形成为了 2 套方案(方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