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合集下载

当代艺术知识点

当代艺术知识点

当代艺术知识点当代艺术是指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

它涵盖了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多样化和自由,表达形式更加开放和前卫。

本文将介绍当代艺术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艺术家、流派、主题等。

一、当代艺术家1.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是美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描绘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特点。

他的作品《坦普尔梦想》和《葛丽丝·琼斯》等都是当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2. 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达米安·赫斯特是英国当代艺术家,以他的动物尸体和化学制品装置艺术而闻名。

他的作品《分裂的牛》和《鲨鱼》等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3. 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阿尼什·卡普尔是印度裔英国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大型雕塑和装置艺术为主。

他的作品《云门》和《镜子中的花园》等都展现了他对空间和形式的独特理解。

二、当代艺术流派1. 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以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为主题,通过大胆鲜艳的色彩和平面化的形式表达。

安迪·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2. 极简主义(Minimalism)极简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它强调简约、纯粹和形式上的几何性。

代表人物包括唐纳德·朗格和卡尔·安德烈。

3.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行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和行为来表达的艺术形式。

它强调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马里娜·阿布拉莫维奇是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当代艺术主题1. 身份与性别当代艺术家经常探讨身份和性别的议题,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思社会对性别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2. 环境与可持续性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当代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与可持续性的议题。

浅谈国内当代艺术中“当代性”

浅谈国内当代艺术中“当代性”

浅谈国内当代艺术中“当代性”1. 引言1.1 当代性的概念当代性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当前时代的特征和特点。

在艺术领域中,当代性指的是艺术作品反映和表达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特征,具有时代性和更新性。

在艺术创作中,当代性强调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达,同时也包括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新解读与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当代艺术在中国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

中国当代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媒介,表达对当代社会、文化和政治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创作特点。

他们不断探索和挑战传统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将当代性注入作品之中,引领着国内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在当代性的引导下,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展示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和创作理念。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积极回应和反映当下社会的变迁与挑战,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当代性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当代艺术家与观众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的桥梁。

1.2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正值中国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时期,社会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当代艺术在中国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艺术家们开始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

他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创造力挑战传统审美观念,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国际当代艺术潮流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艺术家们通过吸收和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理念,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当代艺术作品。

他们不断探讨中国当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用艺术的力量传达思想和情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部门通过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活动,支持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何定义“当代艺术”

如何定义“当代艺术”

如何定义“当代艺术”(导读: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三个词似乎构成了20世纪艺术的通识定义。

它们不仅具有时间含义,每个词还代表了⼀种相对独⽴的模式。

从艺术史看,⼀个概念通常有两类,⼀类是作为历史断代的时间范畴,即现代、后现代或当代,它们具有前后相继的时间性;另⼀类是作为艺术定义的范畴,即不是有关时代性的,⽽是定义这个艺术的模式特征。

)⼀,艺术史的三个基本模式风格史学派以后,艺术史通常被看作⼀个语⾔的创造史,即艺术的进程被看作⼀个个新的艺术模式相继出现的历史,⽽且每个模式都与以往任何⼀个时代的艺术语⾔有模式上的不同。

因此,艺术史给⼈⼀种印象,过去的艺术模式突然⼀夜之间消失了,在⼏秒之内替换为另⼀个模式,历史因此得以产⽣⼀种切换性的改变。

现实的艺术状况通常是艺术史不同时代产⽣的语⾔模式在同⼀时期被各个艺术家共时的使⽤。

完全回避过去的艺术模式,使⽤全新的语⾔进⾏创作的是极少数⼈,绝⼤多数艺术家在当下使⽤以往不同时代的语⾔模式。

就是说,极少数艺术家跟过去的语⾔切断了传承关系,⼤部分艺术家则从过去的艺术遗产中选择⾃⼰喜爱或适合⾃⼰的旧语⾔模式,当然会在旧语⾔形式中替换新的主题内容,或对旧语⾔作局部修改。

艺术史因⽽是⼀种选择性的写作叙事,即原则上只选择新出现的模式作为新⼀阶段的艺术代表,⽽使⽤旧模式创作的艺术家,则被排除在艺术史⽂本之外。

在此意义上,作为艺术史的范畴,通常时间性和定义上的模式性是合⼀的,即某⼀艺术阶段的概念性命名,不仅是⼀种作为定义的模式,还是⼀种按时间序列出现的模式。

通常⼈们将时间性看作某⼀艺术的决定性特征,因为它被理解为⼀种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新的时间周期中的普遍性,时代性可以作为⼀种包含时间性的批评话语,但作为艺术史的理论范畴是不成⽴的。

作为艺术史的理论范畴,不是时间性决定艺术模式,⽽是相反,⼀种艺术⾸先要⾃证它代表了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新语⾔模式,它才可能占据艺术史中作为新的时间阶段的艺术代表的地位。

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当代艺术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一种反应和表达。

它是一种思想的探索和对社会现象的解读,通过独特的方式展示出现代人的情感和观念。

当代艺术承载着艺术家对现实的思考,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存在的疑问。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是一种多元化的形式,它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等各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引起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观点。

传统艺术一直注重表现客观世界和审美规范,而当代艺术则更加关注艺术家对现实的主观感受。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对社会问题、人类命运和内心世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绘画表现他们对社会不公正和环境问题的担忧,通过音乐表达他们对人类孤独和迷茫的思考。

这种主观性的表达让观众对作品产生更加深入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另外,当代艺术还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当代艺术在形式和风格上非常多样化,它可以是抽象的、超现实的、概念性的或者装置艺术。

艺术家通过创新的手法和材料来传达他们的思想和感受。

艺术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媒介,他们可以使用任何他们认为合适的媒介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这种多样性和开放性使当代艺术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前瞻性,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审美品味。

当代艺术还反映了信息时代的特点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家能够更加广泛地获取信息和与世界交流。

互联网的普及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展示平台。

艺术家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展览和数字艺术等方式来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此外,社会变革也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

例如,一些艺术家通过表现性别、种族、身份认同等问题来探讨社会的变革和多样性。

这种反映社会变革的作品使观众能够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并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最后,当代艺术对于观众来说是一次思维和感官的盛宴。

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使观众能够体验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思想触发。

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当代艺术作品来拓宽视野,提升审美品味。

《当代艺术的主题》

《当代艺术的主题》

《当代艺术的主题》作者:孙海文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7期在对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观赏、范例的解读之后似乎艺术也有好坏之分,不管是之前的艺术史还是至今的当代的视觉艺术,我们不能排除有鱼龙混珠的成分,但是总体而言视觉艺术已经走向平民、走向生活的点滴,而不仅局限于重大事件或者历史变革,其更贴近于人们的思维、情绪、感受。

我突然就有好喜欢的感觉,再深奥的艺术都该是来源于生活而不是凭空臆造的。

泛读之后也只是对这30年艺术发展进程中自己相对了解的领域感受较深,有些例如宗教信仰,科学还有待进一步深读。

整本书八个章节,第一章节算是总体纵向角度的概括,横向分为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自己精神性七个主题。

每个主题所罗列的理论自己艺术家的实践都有种“好神奇,好勇敢,他们真有创造力”的感觉……身份,很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

有根据艺术史人物肖像、自画像转换形式的再创造、也有根据种族,民族,性别和性的集体性关系、文化的交融衍生身份的驳杂属性、由特定文化和政治环境所建构的后天得到的处境、模仿扮演艺术家或者名人等角度来演绎身份这个主题。

艺术的初学者往往沉湎于自己到底是谁的问题,并在创作中表达这种困惑。

这也包含了一些战后艺术家包括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在内,他们认为自我身份在于完整稳定、独特富有意义的内心。

同时他们不仅从个体身份同时也从自我的公共身份来认识自己,如詹姆斯·鲁纳,他把自己呈现为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打破人们认为印第安人已绝迹的印象,揭露西方对美洲原住民的刻板化印象。

与鲁纳一样被定义为社群归属的还有批评家露西·利帕德,他们这些艺术家利用各种艺术展来表明集体身份,尤其从人种、种族、性别和性方面来界定身份问题。

对身份问题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艺术史中的人物肖像画和自画像。

例如伦勃朗、梵高、培根、安迪·沃霍尔等,培根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家令人惊奇的创作能力还有沃霍尔运用色彩创造知名人物的大众传媒肖像。

浅谈摄影艺术中的身份与身份建构问题

浅谈摄影艺术中的身份与身份建构问题

影视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Film and Television Art169浅谈摄影艺术中的身份与身份建构问题毕凌霜(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5)摘要:艺术与人类身份之间的隐含而深刻的关系一直贯穿了整个艺术史。

在看待他人的同时如何审视自己,观察世界的同时世界又是如何在观看你,这些身份维度的话题都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家身份;女性;传播 一、早期摄影艺术实践中的身份议题建构二战后涌现了一批艺术家,他们如哲学家一般探讨和追问“自我本质是什么”“人之为人的意义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

艺术家们往往在怀揣着满腔热忱去研究一个自己到底是谁的个体问题时进行许多创作上尝试,企图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包括语言、符号、环境等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对于自我身份的疑虑与感受。

80年代中期在西方国家涌现了一群向阳而生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将自己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紧密相连。

他们以自己的文化信仰为骄傲,并且将自己放置于依据相同的社会文化身份构成的群体中,例如女性主义艺术家,黑人艺术家,亚裔艺术家等。

艺术家们在创造代表其身份信息的作品同时,往往推动了社会议程。

尽管身份一词可以被建立在多种特征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90代西方艺术的探讨领域最常被强调的还是性别、种族、性取向范畴中。

西方女性艺术家芭芭拉.克鲁格用独特的图像去发掘隐喻在作品中的文化潜意识。

给受众理解女性主义艺术是如何对男人的凝视进行批评与反抗。

在西方艺术论中,凝视的语境主要是绘画里的裸体女性题材,男性在对画作的观看中满足了原始欲望。

这种凝视理论一直也是性别政治论,引起了以芭芭拉.克鲁格为代表的一群女性主义者的激烈回应。

在克鲁格的观念性创作中,她将具有冲突性的文字与图像配合。

1989年的照片《你的身体就是战场》,隐喻了女性的身体可以是自我的战场,也可能成为被侵犯的地方。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者大多都是跟随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西蒙.波娃著作《第二性》中的主张,企图揭示生理女性转变成社会女性的身份法则。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是在不断变化和进化中的艺术形式,每个时代都有与之相应的身份主题。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身份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因此,当代艺术所表达的身份主题也更加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

在当代艺术中,身份主题经常涉及到种族、性别、性取向、国籍、文化和经济阶层等方面。

其中,种族和性别是当前最热门的身份主题之一。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试图探讨这些议题,并反映出在当今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多样化,从绘画、雕塑到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用来探讨身份的议题。

例如,一些当代艺术家创作了大型装置艺术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来揭示社会中不同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交互作用。

而另一些艺术家则使用了肢体行为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对于特定身份的体验和内心感受。

当代艺术家也经常将身份主题和当下的政治和社会议题联系起来。

例如,在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中,许多艺术家就展出了探讨难民危机和人道主义灾难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激励人们思考他们所处的身份和具有身份的其他人之间的联系。

总之,身份主题是当代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探讨了身份议题带来的各种复杂、多元化和互动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当下社会中所产生的某些问题。

在一个不断变化和进化的社会中,身份主题还将继续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议题。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在学习了一学期的当代艺术,使得我充分认识到了当代艺术的特点,由此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艺术,直接从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对。

一般来说,国外美术机构都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统称为“当代艺术”。

但就像一些西方理论界更喜欢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艺术称为“西方当代艺术”一样,各种时间概念的说法背后都有美学和文化学意义上的判断理由。

譬如,在西方艺术史的情景状态中,“反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特征是当代艺术出现的先决条件。

现代主义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美术史上出现的以艺术本体语言研究为前提的各种形式主义流派和思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流行主义、照相现实主义等等。

虽然它们的主张和实践各不相同,但都否定内容对形式的约束,以精英的姿态宣布与传统表现法则的彻底决裂,探索和追求新的艺术形式,创造纯形式语义的“现代”艺术。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为艺术而艺术”。

而当代艺术首先就是反对这种就事论事的精英主义观念和形式主义的终极真理,追求不断创造和反叛,崇尚个体意义的价值实现。

其次,则是意欲颠覆建立在形式叙事上的现代主义传统,力图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鸿沟,主张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

这里变化的主要契机,是“二战”引起的人对生存价值的思考。

于是,西方习惯把“二战"结束作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在时间上的分水岭,然后依据文化取向和美学诉求的异同,将19世纪中期到二战前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艺术",其后的则称为“后现代主义艺术”或“当代艺术"。

从严格的意义上,西方学界则将举办于1969年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视为当代艺术的起点,因为正是该展强调了: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

当代艺术认识(精品文档)_共2页

当代艺术认识(精品文档)_共2页

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当代,无可质疑地与时间有关,是当下,是正在进行的时态。

由此延伸出去,当代艺术应当是参与时代、关注时代、表现时代的艺术,脱离时代语境的艺术和艺术形式,都不能称为当代艺术。

就像库尔贝所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它自己的艺术家,他能表达那个时代,而且也能为未来复制那个时代。

”拿这个概念来印证当代艺术,谁能用新语言、新观念,来抒发当代情怀,正视当代问题,反映当代现实,谁就有了当代艺术的属性。

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当代艺术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随着,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借助了自然科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

资产阶级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

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

不仅如此,科技和战争之间还陷入了一种恶性发展之中,把科技和理性、西方社会和西方人推向了更加片面化、极端化和畸形化的困境。

加上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了,并且为商业广告、大众传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体性、选择性,成为“单面人”(马尔库塞语),由工人和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时有发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

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不得不感叹“人也死了”!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当代艺术随之产生和发展。

浅谈什么是当代的艺术批评

浅谈什么是当代的艺术批评

浅谈什么是当代的艺术批评浅谈什么是当代的艺术批判艺术批判是指艺术批判家在艺术鉴赏的基础上,运用肯定的理论观点和批判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艺术批判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什么是当代的艺术批判,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艺术批判的进展得益于批判家的贡献。

从目前中国批判家的构成结构上看,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的批判家。

第一种类型可称为官方主流体制内的批判家(主要指美协,以及国家各级美术机构的批判家);其次类是身处美术学院的批判家(也包括综合性高校艺术、人文社科讨论机构里的批判家);第三类是体制外或在野的批判家,即从事独立批判的人;第四类是在艺术网站、画廊、艺术杂志、民营美术馆、艺术基金会等相关艺术机构工作的批判家。

尽管这四类批判家所从事的工作与美术创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由于批判家所属阵营的不同,因此就打算了他们在从事批判活动时,所持的批判立场,采纳的批判方法,把握的批判标准,想达到的批判目的将不尽相同。

以体制内的批判家来说,由于需要为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的文艺创作路线服务,所以他们的批判大多局限在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上。

然而,一旦面对某些具有试验性、先锋性,或者触及政治话题的作品,他们就会赐予严峻的批判,并给予作品以浓郁的意识形态颜色。

在这类批判实践中,大部分体制内的批判家长期扮演的是“卫道士”的角色,其批判观点也显得偏狭且保守。

明显,将“政治正确”放在首位的批判不仅会遮挡艺术作品内在的本体价值,而且在学理上也会存在种种局限。

当然,这种局限性也是第三和第四类型的批判家很难避开的。

例如,画廊请批判家的目的大多是盼望借助批判家在艺术圈里的影响为画廊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或影响力。

在这种状况下,批判家的工作大致有两种,一是担当策展人,二是撰写吹捧性的批判文章。

可以设想,即使批判家力图保持批判的独立,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批判是否会影响到画廊的利益。

于是,批判的自由度仍旧有限。

当代艺术中身体的意义

当代艺术中身体的意义

·文化艺术·图一 弹曼陀铃的少女达到了艺术家的表现目的。

早期的人类发展并没有语言的产生,人类之54 黑龙江画报 202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文化艺术·间的交流是靠声音、身体、动作等手段传达。

罗伯森和迈克丹尼尔曾在《1980 年以后的视觉艺术》中提道:“与少数文化禁止在服务于宗教崇拜的艺术中使用人体图像不同,在多数文化中人体一直是艺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母题之一。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上半叶。

语言学在一个多世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代表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

社会有了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化。

早期的人类经常会在身体上涂上各种色彩,画出各种图案,一些土著的印第安人现在仍然保留着这种古老的传统,我想这不应仅仅是为了一种美,它应该是一种符号的象征,一个象征自己部落或氏族,区别于其他部落或氏族的符号。

罗伯森和迈克丹尼尔也提及:“身体的运作就像一个三棱镜,我们透过它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人类的吃穿用度,无一例外的受着身体的限制,身体的行为、行动同样无须表达,便已表达了一切,只可意会无须言传,只需观察无须多言,透过身体我们也会了解更多的知识。

身体是一种艺术媒介艺术家要创作就要有材料依托,作为人类的身体便是最方便、最直接的材料来源之一。

可以说身体是艺术的本源,尼采认为:身体敞开了一条通向艺术本源的道路。

提及身体艺术会让人想到人体艺术、行动艺术、激浪派艺术、偶发艺术等等。

人体艺术属于行为艺术,它可以借助身体进行各种艺术创作,也可以直接在身体上创作,此时的身体显然是作为一种艺术媒介而发挥作用。

行动艺术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史前的祭祀和巫术,这些最原始的行动便是早期的行动艺术。

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

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

浅谈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作者:韩娅莉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摘要】艺术和人类身份之间深刻的,隐含的联系始终贯穿艺术史。

女性艺术家同样以女人的身份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扮演着被男性所支配的边缘,这种身份也给很多女性艺术家带来困扰,有时候甚至是压迫。

性别在艺术史中的缺席问题在七十年代被美国艺术史论家琳达·诺克林发表的一篇《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的论文所提出。

之后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女性主义。

在女性主义苏醒的时代,她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敏锐的感受到女性在个人,社会及历史的关系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关键词】当代艺术;女性主义;艺术特征一.女性艺术家的本质特征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天生”适合扮演养儿育女的角色,因此应当承担起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社会责任的主张,这种本质特征被大多数女性主义者加以抵抗。

但除了扮演的社会角色本质之外,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内在特质是明显的,这更有助于她们在艺术中的发挥展现。

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的是感性,温和,细腻,敏锐。

她们更多的关注与内心对话,从感性的角度把握题材。

同时面对自然的,生命的,人性的更多主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关爱。

以当代著名的艺术家马琳·杜马斯为例,她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当下的女性生活,她的描绘对象经常是儿童,妇女,或者受到歧视的有色人种,只要是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她都给予同情,描绘出他们的温柔与虚弱,作品中却不提供任何的安慰,使人更加困惑与痛感。

她这样的艺术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

在她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锐气,是普遍女性艺术家应该重视的。

当然,只是说这种女性主义艺术所蕴含的广义性质上的思维哲学和社会学的思索能够扩展女性艺术的范围,提升女性艺术的价值。

所以,发展和超越就指向了女性艺术家的视野、思想的深度,以及文化艺术修养的积淀。

二.女性的身份政治性在艺术史中会发现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男女特征比较论》这一理论。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我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代社会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它不同于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当代艺术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它强调艺术家的创造力、思考力和想象力,让当代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来感受、思考和体验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变革和挑战。

我认为当代艺术是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它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趋势,拥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首先,当代艺术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

它们以各种主题来表达对社会问题、人类生存和自我身份认同的思考,从而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各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包括性别、种族、文化和政治等。

比如,女性艺术家可以通过她们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对女性特定经验的关注和关怀,这让全社会更能够关注社会的多元和平等。

其次,当代艺术强调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凭借艺术家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当代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的想法和观点,这让艺术家可以引领人类思想的未来方向。

这种创新性的视野是艺术家对社会的贡献,它为我们当代社会带来了更加深刻和有思考价值的文化作品。

第三,当代艺术成为了对当代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之声。

当代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发出关于反社会、发表对社会现象的质疑和审视,带领人们思考并关注一些仍未得到解答的问题。

这样的作品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人们对当前社会问题的重视和思考,为当代社会的意识和人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但是,当代艺术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挑战。

有人认为当代艺术过于抽象、深奥,难以理解,且缺乏现实性。

还有人会质疑当代艺术的应用性不足,存在一定的不实用性,难以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发挥作用。

然而,这种质疑也往往是对艺术家的一种挑战、鞭策和鼓励,促进着艺术家的创新和前进。

总之,我认为当代艺术是一种具有价值和意义的艺术形式,它是当代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趋势。

当代艺术家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感受,这让艺术作品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形态与风貌,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命感。

马琳·杜马斯作品中的“身份”解读

马琳·杜马斯作品中的“身份”解读

马琳·杜马斯作品中的“身份”解读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本文主题的选择缘起作者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绘画的转变与发展,以及对所谓的“绘画灭亡"与“新绘画的回归”产生的困惑,并且对于在当下这个日益复杂的语境下,架上绘画的深层表达何在产生了疑问。

通过分析马琳??杜马斯的相关作品、信件及她的散文等资料探寻现今艺术中“身份"这一主题,初步了解其作品中深沉的观念表达。

本文首先以“身份”的个体、群体到社会的三个层次为线索,将马琳??杜马斯的作品大致概括为个体身份、群体身份及社会身份的表达三个层次并对这三个层次中的自我探寻、女性视角、“劝世"主题进行分析。

本文第一、二、三章分别以“作为个体身份的‘自我’探寻”、“作为群体身份的‘女性’视角”、“作为社会身份的‘劝世’主题”,三个切入点来谈杜马斯作品中的“身份”主题诠释。

基予以上三个层次对杜马斯作品中“身份”的分析,第四章归纳总结杜马斯作品中“身份"主题背后的语境解读,其中分为二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多元文化背景下“身份’’的演变,寻找对其作品风格及观念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其次是杜马斯作品中“身份"主题的当代意义。

通过对其作品中“身份”主题的抽丝剥茧来解读其背后广阔而带有冲击性的意义的集合,感受其画面中情绪的流露与精神上的震撼以及所揭露出的深刻的时代性。

关键词:身份马琳??杜马斯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Modemistintothe ofmodenlismpainting ori酉n tothechoiceofthe subjectmatteraIld wellasmecon如sion thedeVelopment,as generatedby s0一called”paintingretumofmenew to aIlp甜sh”and”the painting,锄dpresentincreasin91ycompleXf 锄ethe ontlleConteXt,the ofwhatpaintingde印expressionquestions.MarleneBy of D啪as,related her andotheranalysis works,letters,a11dessaysinfo肌ationto theth锄e meexplore modenlof”identity”in art,apreliminaryoftheworksinme of articlefirstunderstandingth.eeconc印tdeepeXpression.TIlisleVelsof to Dumas’sworkissoCietythe”statlls”indiViduals,grollpsclue,Marleflesummarizedas indiVidual andsocialbroadly identity’groupidentity identityinthethreeleVelsa11dtllreeleVels thef.emaleeXpression self.eXplore perSpective,”t0theWo订dIIthemefor andthird thepersuade a11alysis.T le丘rst,secondchaptcrS”asindiVidualofthe’self’to ididentity explorethe’’groupe:ntity’fIe釉ale’perspective”,”social totalkaboutideIltity’exhortato巧’theme,thethree∞缸.rpoints MarleneDumasworksinme”identity”themeinterpretation.ofDumas ontheabovethree founhAnalysis works”i dentity”based 1evels,thesummarizestheDumasworksbehindthethemethecontextofchapter of¨identity¨inwhichisdividedint0twolevelsofcontent:The6rst theint叩retation, isthecontextof forfactorsthatafrectmulti-cultural”identity”ineVolution,lookingtheirwork mestyle觚 dofconc印tfo册ation,followedbythetheme theworksof the broadandof”ide ntity”in Dumas.Int叩retund刚如ngwithacollectionofthe ofthe ofthe thesignific锄ce emotionalimpactfeelingspictureshockandreVealtheera ofoutpouring锄dspiritual profoundthrou曲theunravelingthe”id intheirworks.e1]Itity”t11啪eKeywords:identity,M砌eIle阢lIIl硒III目录~¨~~~~¨~.~~~~『:~~~~~~~.~~~¨~~~~~¨~.~~~¨~~¨.~~~~~~~¨~~~~~¨~.~一~¨~~~~~¨~¨~一¨~~~~~~¨~.~~¨~~~~~¨~¨~川一2.2“白色非洲一与“黑色问题"……………………………………………112.2.1关于黑与白的下一代》………………………………………….112.2.2杜马斯作品中的“黑色一问题 (12)第三章作为社会身份的“劝世”主题 (14)3.1荷兰艺术中的劝世静物画………………………………………………..143.2西方绘画中“劝世一主题的演变………………………………………..143.3杜马斯对“劝世力主题的诠释 (15)第四章杜马斯作品中“身份”背后的语境解读 (19)4.1多元文化背景下“身份”的演化………………………………………一194.1.1贯穿始终的黑色脉络 (19)4.2.2来自西欧的艺术养分 (20)4.2杜马斯作品中“身份"的当代意义……………………………………..214.2.1主体与客体的互换…………………………………………………2l4.2.2从立足自我表达到关注人类的共性问题 (22)结束语 (24)致谢……………………………………………………………………………………………………………………………..25参考文献 (26)附录一:影像资料的借鉴 (29)附录二:大师作品资料………………………………………………………………………3l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33背后的人性的问题。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产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潮。

由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身份是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艺术家通过身份的表达来探讨个人、性别、种族、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将从个人身份、性别身份、种族身份和文化身份四个方面浅谈当代艺术中的身份主题。

个人身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关键。

通过作品,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个性。

在自画像中艺术家可以直接呈现自己的面容和特征,通过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一些当代艺术家采用身体行为和表演艺术形式,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创作的媒介,将自己的身体性格和身体经验与观众分享。

性别身份是当代艺术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

性别身份探讨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文化和个人层面的差异和冲突。

一些女性艺术家通过作品来反思和挑战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社会对女性的期望。

她们通过创作捕捉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呈现了女性的力量和自由。

一些男性艺术家通过作品来探讨男性身份的脆弱和对传统男性角色的质疑。

他们通过艺术表达对男性主义的批判,探索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种族身份是一个与当代艺术密切相关的主题。

当代艺术家通过作品来探讨种族问题,反思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

一些艺术家通过绘画、摄影和雕塑等形式来描绘少数族裔的生活和经历,呼吁关注和尊重种族差异。

一些艺术家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来打破种族界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艺术,种族身份成为了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议题。

文化身份是当代艺术中一个复杂的主题。

全球化和移民浪潮使文化身份变得多样化和多变化。

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文化身份,探索和挣扎于多元文化的冲突和交融之间。

一些艺术家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当代艺术的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他们通过艺术来探索和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多样性和包容性。

身份是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论当代艺术思潮

论当代艺术思潮

论当代艺术思潮【摘要】当代艺术思潮在当今世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风向标,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本文从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技术和社会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当代艺术思潮的特点和影响。

在未来,我们可预见到当代艺术思潮将更加多元化,同时受全球化和技术发展的影响愈发深远。

对于当代艺术思潮的展望是充满希望和挑战,我们应该持开放的心态面对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和表达形式,从中寻找启示和创新的动力。

【关键词】当代艺术思潮、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技术、社会政治、发展趋势、展望、启示1. 引言1.1 当代艺术思潮的定义当代艺术思潮是指当代艺术界中涌现出来的一种主要倾向或趋势。

随着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艺术思潮也在不断演变和变革。

当代艺术思潮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不同的艺术形式、风格、主题等。

在当代艺术思潮中,艺术家们通过创新和实验,探索和表达个体和社会的内心世界,反映和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当代艺术思潮不仅体现了个体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当代艺术思潮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新途径和可能性,拓展了艺术的边界和意义。

当代艺术思潮是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动力,对于推动艺术创新和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论当代艺术思潮的重要性当代艺术思潮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当代艺术思潮作为艺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社会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通过当代艺术思潮的表现形式和主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情感表达和审美趋势,从而反映出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当代艺术思潮对于艺术家和观众来说具有启发和启示的功能。

它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帮助他们找到更加开拓的表现方式和风格,同时也能引导观众审美观念的更新和拓展,促进公众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当代艺术思潮还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和当代问题的探讨,传递出一种融合古典和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价值观念,推动了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

易性症与异装癖:当代艺术的身份危机

易性症与异装癖:当代艺术的身份危机

易性症与异装癖:当代艺术的身份危机作者:万书元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第06期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艺术正在遭遇严重的危机,其主要症候之一,就是艺术(家)身份的危机。

换句话说,就是艺术不要做自己,偏要做他者的危机。

第一是不要做镜子,而要直接做镜中之物。

第二是不要做作品,而要做商品;不要做图像或形式,而要做符号。

第三是不要做艺术,而要做观念(哲学)。

第四是不要做原作,而要做仿真。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艺术面临的这种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与当代社会中流行的易性症和异装癖具有同源性,或者说,易性症和异装癖可视为艺术领域中这种身份认同焦虑的绝妙注脚。

鲍德里亚确信,易性神话,包括迈克·杰克逊等人的异装癖、雌雄同体和阴阳人变体的传奇在内,已然成为艺术领域中富有仿真意义和反讽意涵的叙事形式。

在艺术领域,异装癖规则甚至变成了我们行为的基础,甚至是我们寻找认同和差异的基础。

鲍德里亚对当代艺术危机的诊断也许过于极端和片面,但是,对当今中国浮躁的、充满泡沫的艺术界,无疑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

当代艺术;易性症;异装癖;身份危机J05(565)A008210法国哲学家、后现代理论家鲍德里亚是一位顽固地坚守精英主义美学理想的思想家。

他一再重申,艺术本应是一种创造幻觉、生成诱惑、富有现实批判性的独异之物(singular object)。

但实际上,在消费社会或媒体社会,艺术的这种本质特性基本上可以说是丧失殆尽了①。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艺术本质的丧失——从而也是艺术身份的危机,虽然有来自外在环境的压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说,主要还是由于艺术自身的原因。

鲍德里亚认为,在近百年来的艺术发展历程中,西方艺术曾经发生过两次富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

一次是杜尚的基于现成品艺术的革命;一次是沃霍尔的基于流行艺术的革命。

杜尚是想要艺术变成(become)别的什么——让艺术作一种“符号的超越”;沃霍尔则只是想让艺术改变些什么——只是对艺术的“符号功率的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身份主题浅谈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当代社会
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身份主题是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身份认同、身份关系、身份政治等多个层面,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个体及群体生存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关注。


文将对当代艺术中的身份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
的内涵和意义。

一、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的体现
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手
段和表现形式,探讨和呈现了个体和群体的身份认同、身份关系和身份政治等问题。

在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表达了他们对
身份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1. 身份认同
在当代社会中,身份认同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的文化、宗教、地域、性别、
种族等因素都会影响着个体的身份认同。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
挖掘和表现,呈现了个体在身份认同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些艺术家通过人像摄影作品
展现了不同文化和肤色的人们,以此来呈现身份认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 身份关系
身份关系是指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所扮演的身
份角色常常是多重的、交织的。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通过对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环境等关系的表现,反映了身份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多元化。

一些艺术家通过绘画和
雕塑作品表现了社会中不同阶层、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身份关系和互动。

3. 身份政治
身份政治是指以身份为基础的社会政治认同和行动。

在当代社会中,身份政治常常涉
及到性别、种族、性取向等敏感问题。

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们常常通过对这些敏感问题
的表现,反映了身份政治对于社会和个体的影响和意义。

一些艺术家通过绘画和影像作品
表现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性取向歧视等问题,呼吁社会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改变。

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当代社会中,身份认同、身份关系、身份政治等问题是十分复杂和敏感的,艺术家们通
过对这些问题的表现,呈现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它挖掘和表现了个体的内心世
界和情感状态。

艺术家们通过对个体的身份认同、身份关系和身份政治的表现,揭示了个
体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

它引发了对于当代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和反思。

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提出了对于当代
社会和人文关怀的问题,引发了对于当代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思考和反思,促使人们更加深
入地理解和关爱当代社会和人文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艺术的不断创新,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多元化和个性化,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将进一步呈现出更加多元
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

随着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也将
呈现出更多的跨界和融合的特点。

艺术家们会更加注重对于身份问题的深入挖掘和表现,
使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中具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未来,身份主题在当代艺术
中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