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形成及油气成藏效应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
第33卷 第2期1998年4月SC IEN T I A GEOLO G I CA S I N I CAV o l .33N o.2A p r .,1998 张文朝,男,1951年10月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石油地质及沉积相研究。
1996211211收稿,1997208225改回,沈丽璞编辑。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含油性张 文 朝(华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任丘 062552)摘 要 根据大量钻井剖面、地震剖面、岩芯观察、野外出露剖面和岩石分析资料,研究了二连盆地近30个凹陷的下白垩统沉积相,并以勘探程度较高的阿南、吉尔嘎朗图等7个凹陷为重点,恢复了早白垩世的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了下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沉积体系和油气分布规律,并指出今后的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沉积特征 砂体成因 沉积相 油气分布1 引言二连盆地是我国十大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亚洲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上,东西分别与大兴安岭隆起和索伦山隆起为界,南北挟持在温都尔庙隆起和巴彦宝力格隆起之间。
东西长约1000km ,南北宽20—40km ,面积约10万km 2,是一个发育在海西褶皱基底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盆内发育五坳一隆,凸凹相间共有49个凹陷,约515万km 2(图1)。
下白垩统自下而上发育有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和赛汉塔拉组(叶得泉等,1990),主要产油层是腾格尔组、阿尔善组和古生界。
目前,已在阿南等10个凹陷发现了近20个油藏,展现了二连盆地广阔的找油前景。
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不是一个统一的大盆地,而是由许多具有相似发育史的、分散的小湖盆构成的盆地群。
它的沉积特征、演化历史、储集性能、构造活动特点,以及含油性等方面独具特色,即不同于中国东部第三纪断陷盆地,更不同于中生代大型坳陷式含油气盆地,而与蒙古2兴安早白垩世盆地具有近的沉积构造性质和石油地质条件。
因此,深入研究二连盆地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对二连盆地乃至东北裂谷盆地的油气田勘探和沉积学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连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藏贡献
二连盆地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藏贡献王建;王权;钟雪梅;董雄英;马学峰;隋丽敏【摘要】The Erlian Basin consists of many sags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provenances, changeable phases and a low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efforts. By build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TOC and HI, and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under va⁃rious sedimentary circumstances, we have shown that stable sedimentary areas such as shallow lakes and relatively deep lakes commonly develop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unstable sedimentary areas like rivers and shallow shore lakes commonly develop poor⁃ or medium⁃quality source rocks. We can use TOC to classify source rock levels. The source rocks from stable sedimentary areas are divided into high (TOC>2%), medium(1%<TOC<2%) and poor (TOC < 1%) quality source rocks. The source rocks from the unstable sedimentary areas are divided into medium (1% <TOC <2%) and poor (TOC <1%) quality source rocks. Furthermore, based on TOC values calculated from well logging data, the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ource rocks can be ascertained.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oil to these reservoirs. The source contribution from high quality source rocks is>70%even though they constitute only 20%of total source rock volume. Consequently, the distribution zones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re commonly favorableareas for large scale reserves.%二连盆地由众多小凹陷组成,物源多、相变快且热演化程度较低,是否发育优质烃源岩决定了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一.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总面积10、10‘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气富集因素分析刘震;郝琦;赵贤正;张以明;易士威;杨德相【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6(20)4【摘要】根据近年来在内蒙古二连盆地有关岩性油藏方面取得了很多勘探成果,通过对4个主力凹陷的岩性油气富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形成岩性油气富集的3大主要因素是:(1)丰富的油源;(2)优质的砂岩体圈闭;(3)存在汇流通道.丰富的油源是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连盆地发育的2套有效烃源岩层系厚度大、分布面积广、资源规模大,与储集砂体之间具多种接触关系.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具有圈闭规模大、发育有利的储集相类型和良好储集层的特点,这些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圈闭规模大表现为单一大规模砂岩体圈闭或多个小型圈闭叠合连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是有利的储集相类型,油气富集往往形成于良好的储集层中.此外,存在汇流通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充足的油气通过指状砂体侧向汇流通道和断层垂向汇流通道运移,在优质的砂岩体圈闭中聚集成藏.【总页数】8页(P613-620)【作者】刘震;郝琦;赵贤正;张以明;易士威;杨德相【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 [J], 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2.不同类型断陷湖盆岩性-地层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以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对比为例 [J], 赵文智;方杰3.内蒙古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腾格尔组一段下部特殊岩性段储集性能 [J], 孙振孟;钱铮;陆现彩;郭琴;徐金覃;史原鹏;胡文瑄4.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岩性潜山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李浩;高先志;杨得相;白帆;陈亚青;王会来5.热水沉积岩岩石学特征:以内蒙古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为例[J], 钟大康;杨喆;孙海涛;张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二连盆地潜山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09(021)004
【摘要】潜山油藏具有埋藏浅、产量高、效益佳的特点.文章深入分析了二连盆地潜山成藏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以石炭系碳酸盐岩风化壳油藏为代表的5种油藏类型,指出潜山的油气运移系统以断裂为主,其储集物性主要受断裂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及具相似地质条件的其它地区潜山油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22-27)
【作者】降栓奇;陈彦君;赵志刚;高双;李红恩;李晓红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 [J], 赵贤正;金凤鸣;崔周旗;韩春元;曾溅辉;王权;郭凯
2.潜山沉积环境图及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J], 王冰
3.东营凹陷潜山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分析 [J], 范存堂;冯有良;付瑾平
4.二连盆地阿尔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油藏类型 [J], 肖阳;唐谨;孙朝辉;刘喜恒;李林波;吴国琼;王桂苓
5.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潜山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J], 赵新国;苏玉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2020年11月第25卷 第6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DOI : 10.3969/j.issn.1672-7703.2020.06.007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华北油田持续有效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E-15)。
第一作者简介:邢雅文(1987-),男,河北曲阳人,硕士,201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研究与管理工作。
地址:河北省任丘市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邮政编码:062552。
E-mail:**********************.cn收稿日期:2019-02-01;修改日期:2020-09-04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邢雅文1 张以明1 降栓奇1 董雄英1 王元杰1 王宏霞1 许永忠2( 1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二连盆地历经30余年的油气勘探,新凹陷和油气储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扩大勘探,近年来将新区凹陷的搜索扩大到盆地南缘的温都尔庙隆起,发现乌兰花凹陷具备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
通过对该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明确凹陷具有双断结构样式、湖盆成湖期早、火山活动频繁、晚期构造强烈等特征,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碎屑岩、安山岩、花岗岩潜山等多种类型储层的油藏。
指出“环洼构造是油气聚集区,古生界和白垩系多层系含油,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富集”的油气成藏和分布规律,建立了乌兰花凹陷“多层系、多领域”复式油气成藏模式,有效指导了该凹陷的油气勘探。
通过近几年钻探,发现了一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油气储量接替区,成为二连盆地新区勘探的又一成功典范。
关键词: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TE122.14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Wulanhua sag,Erlian BasinXing Yawen 1, Zhang Yiming 1, Jiang Shuanqi 1, Dong Xiongying 1, Wang Yuanjie 1,Wang Hongxia 1, Xu Yongzhong 2( 1 PetroChina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2 School of Resource and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Erlian Basin, it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discover new sags and oil and gas reserves. In order to further expand the exploration scope, in recent years, the search for new sag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Wenduermiao uplift i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basin,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Wulanhua sag has good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troleum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ag, it is defined that the sag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plex fault structural pattern, early lake basin-forming period, frequent volcanic activities and strong late tectonic movements. Due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il reservoirs with various reservoir types have been formed, such as clastic rocks, andesite and granite buried hill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law have been figured out, which is tha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zone in the circum-sub-sag structure, multiple oil-bearing layers in Paleozoic and Cretaceous, and oil and gas enrichment controlled by high-quality reservoir ”. The composi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multi-layer and multi-field” in the Wulanhua sag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ch effectively guides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e sag. Through drilling operations in recent years, an oil and gas reserve replacement area has been discovered with oil reserves of more than 50 million tons, which has become another successful exampl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new areas in the Erlian Basin.Key words: Erlian Basin, Wulanhua sa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 oil and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law邢雅文等:二连盆地乌兰花凹陷油气藏特征及分布规律69第6期0引言乌兰花凹陷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构造上位于温都尔庙隆起之上,凹陷面积约为600km 2,最大埋深约为2500m。
银根_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_卫平生
石油地质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 与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比较分析*
卫平生 1 张虎权 1,2 陈启林 1 张景廉 1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20;2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成都市 610500)
摘 要: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与二连盆地的中生代地层、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烃源岩、储层、油气 成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深部地壳构造等的研究,表明两盆地的区域地质及石油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但二连盆地下 白垩统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比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要好得多。提出了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下一步勘探方向:在东部, 以岩性、地层、古潜山(火山岩或花岗岩)油藏为主;在西部,以侏罗系、下白垩统及古潜山(前中生界花岗岩)油藏 为主。
720km2(巴北凹陷),最大为 8840km2(达古凹陷),一 般为 1000~2000km2。
二连盆地成油也以凹陷为单元,凹陷面积最小为 200km2,最大为 15000km2,一般也在 1000~2000km2 之内。
两个盆地的规模及其中结构十分相似。两盆地均 是在内蒙—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 生代分散的凹陷盆地群。凹陷结构主要为单断式的箕 状断陷和双断式凹陷。
构造带,发育断块、断鼻等构造圈闭。但银—额盆地二
两盆地沉积特征相似,即具有多物源、近物源、连
级构造带的发育规模较二连盆地小,构造圈闭也欠发 通差、相带窄、相变快、多沉积沉降中心等特点[18]。
育,缺乏像二连盆地阿南凹陷阿尔善构造带那样的二
上述特点决定了两盆地油源丰富,银—额盆地资
级构造带。
源量为 12.42 × 108t , 二连盆地为 14.63 × 108t ,但
动,分别形成了γ51、γ52、γ53 中酸性侵入岩,不过银 根盆地的γ53 强度较小,分布也较少。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油页岩资源浅析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油页岩资源浅析二连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系指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坡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西至集(宁)二(连)铁路线,北接中蒙边界,南抵阴山北麓,总体呈NEE~NE向的不规则长条带状,总长800Km,宽度200~400Km,平均宽度300Km。
一、油页岩赋存层位根据20世纪50~70年代地质勘查资料及该区域的1:20万区域调查报告和20世纪80~90年代华北石油物探、钻探资料,二连盆地油页岩及含油泥岩(暗色泥岩)初步确定赋存三个层位,即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金刚山组(J3)、白垩系下统白彦花群中下组(K1b1+2)和老第三系(E2)。
1、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金刚山组(J3)金刚山组系指发育于赤峰地区不整合中侏罗世土城子组及其更老地层上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局部夹中酸性、酸性和碱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多层沉积岩,底部常有砾岩,含热河群动物化石,其上被九佛堂组平行不整合覆盖。
位于大兴安岭NNE向构造带和阴山EW向构造带复合部位,晚侏罗世断裂构造和火山活动频发,所形成的山间构造盆地呈NE~NNE向展布,长条形的断陷盆地多为地堑型构造,沉降幅度大,NW向及SE向的陆源区很容易向盆地中充填正常沉积碎屑岩,并伴有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在这样规模不大的条形盆地中,很难形成泥岩沼泽和覆水的湖相环境,因此大多数无煤层和油页岩的形成。
在较为宽广的盆地中,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和桥头油页岩矿化点,可能形成覆水沼泽~浅湖的环境,由于环境多变,故形成了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含油率低的灰褐色油页岩。
例如,多伦县牤牛泡子油页岩矿点形成三层灰色和灰褐色油页岩,总厚度14.50m,含油率3.95-6.23%,矿层间夹含砾砂岩和粗砂岩;桥头油页岩矿化点形成13层,总厚度10m,含油率只达2-3%,单层油页岩形不成可工业开发的矿床。
2、白垩系下统白彦花群中下组(K1b1+2)位于阴山以北的大兴安岭西侧,早白垩世发生了规模巨大的断陷,在大兴安岭东侧则形成了松辽盆地群,西侧则形成了海拉尔盆地群和二连盆地群等。
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
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沉积储层特征与成藏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摘要】二连盆地在早白垩世阿尔善组腾一下亚段之间发育一套由云岩类、泥岩类、云质粉砂岩类、沉凝灰岩类、酸性喷出岩类及沸石岩类等组成的特殊岩性组合.从已钻遇井取芯资料和已开发油气藏研究入手,结果表明:“特殊岩性段”储集空间主要为孔-缝复合型,油气藏为受“特殊岩性段”分布控制的自生自储、无明显油水边界油气藏,是二连盆地新的油气藏类型.【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4页(P132-135)【关键词】二连盆地;特殊岩性段;储集空间;成藏【作者】朱敏;郭睿博;崔永谦;肖阳;朱文忠;谢桐;焦素丽;卢永合【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55;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第三钻井公司长庆项目部,天津 300280;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1二连盆地在油气勘探中,在阿南、额仁淖尔、巴音都兰等凹陷白垩系阿尔善组和腾一下亚段之间存在一套由云岩类、泥岩类、云质粉砂岩类、沉凝灰岩类、酸性喷出岩类及沸石岩类等组成的特殊岩性组合,人们习惯上称之为“特殊岩性段”。
在额仁淖尔、阿南、巴音都兰等凹陷多口井揭示这套岩性组合具有活跃的油气显示,有的获得低产或工业油气流,研究其沉积储层和油气藏特征是二连盆地老区勘探获得新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沉积分布特征二连盆地作为白垩系断陷盆地,其经历三次成湖期:阿尔善组沉积早期、腾格尔组沉积早期和腾格尔组沉积后期[1],在阿尔善组沉积末期周围古地形在填平补齐的情况下,出现短暂的并有一定规模的沉积间断,主要表现为在盆地内凸起及围斜部位与上覆腾一段地层呈不整合接触,而盆地中心部位仍为整合关系,此时水域变小,盐度增加,在盆地中部沉积一套由云岩、泥岩、云质粉砂岩等组成的岩性组合。
内蒙古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形成的相对早期性特征
摘要 :在对 内蒙 古二 连盆地 3大凹 陷成藏 条件 和埋 藏史 、热史 分 析研究 基础 上 ,结 合储层 成岩 流体 包裹体 特征 分析 , 利用流体包裹体 均一化温度定量分析方法确 定了二连盆地油 藏 的成藏期 ,并将二 连盆地岩 性油 藏与构 造油藏 的成藏 期 进行 了对 比研究 。研 究表明 ,二连盆地 3大主力 凹陷岩性 油藏 的成藏 期多在 白垩纪 的早 、中期 ,相对 于二连 盆地构 造 油 藏的形成 期具 有明显 的早期成藏 的特征 。岩性 圈闭形成 的早 期性 和岩性 油藏 的相对早期 充注 可能是 产生岩性 油藏 相 对早期 形成的主要因素 。岩性油藏 的相 对早期 成藏有利于后期多期捕集油气 ,形成大油藏 。 关键词 :二连盆地 ;早期成藏 ;岩性油藏 ;流体包裹 体
mu ai n o e t r e man d p e so si l n b s v n u l o e r o Mi e a e u ,a d e m— l t ft h e i e r s i n n Er a a i e e t a y fr d i Eal t d Cr tc o s n o o h i n l m n y
维普资讯
第2 卷 l
第 3期
现
代
地
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 . N . 12l o 3
20 0 7年 9月
GE0S ENCE CI
S p 2 07 e. 0
内蒙 古 二 连 盆 地 岩 性 油 藏 形 成 的 相 对 早 期 性 特 征
刘 震 ,刘俊 榜 ,高 先 志 ,辛 海 燕 , 肖 伟 ,徐 兆 辉
二连盆地岩性油藏的幕式充注和相对早期成藏特征分析
Ab s t r a c t : T h e a n a l y s e s o f r e s e r v o i r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 nd a b u i r a l a n d t h e r m l a h i s t o r y o f t h e t h r e e 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o n s
刘 震, 刘 俊榜, 高 先志, 辛海 燕, 郝 琦
(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天然 气成 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2 2 4 9 )
摘 要: 在 对 二连 盆地 三 大 主 力 凹 陷 的成 藏 条 件 、 埋藏史 、 热 演 化 史 分 析 的基 础 上 , 结合 成岩 流体包裹 体特征 分析 , 利 用 流 体 包 裹 体 均 一 化 温度 定 量 分 析 方 法 确 定 了二连 盆地 油 藏 的 成 藏 期 次 , 认为二连盆地岩 性油藏具 有幕 式充注 的特征。通过 与
o ie g p a p s a n d e p i s o d i c m u l t i s t a g e c h rg a in g o f h y d r o c rb a o n s W s a c o n d u c i v e f o r he t f o r m a t i o n o f l rg a e — s c l a e l i ho t l —
i n Er l i n a b a s i n,c o mbi ne d wi t h he t s t ud y o n he t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he t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na a ly s i s o f h o mo g e n i z a t i o n t e mpe r a t u r e o f i t s d i a g e ne t i e lu f i d i n c l u s i o ns ,l e a d t o he t c o n c l u s i o n ha t t he t l i t ho l o g i e p o o l s i n he t b a s i n f e a t u r e i n e pi s o d i c h y d r o c a r bo n c ha r g i n g . A c o mpa r i s o n wi h t he t r e s e r v o i r i n g p e io r d s o f he t s t r u c t u r a l p o o l s a t t h e s a me h o iz r o n i n t h i s de p r e s s i o n s u g g e s t s ha t t he t l i ho t l o g i e o i l p o o l s we r e f o m e r d r e l a t i v e l y e rl a y .The e rl a y f o m a r t i o n o f l i ho t l o g i e t r a p s wa s f a v o r a bl e f o r he t e rl a y c a p t ur e o f h y d r o c rbo a n s ,a nd he t mul t i s t a g e f o m a r t i o n o f he t l i t ho l —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_李士祥
文章编号:1000-0550(2010)04-0798-10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项目(编号:06-01A -01-01(B ))与国家示范工程(编号:2008ZX05044)资助。
收稿日期:2009-04-25;收修改稿日期:2009-09-15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①李士祥1,2邓秀芹1,2庞锦莲1,2吕剑文1,2刘鑫1,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安710018;2.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安710018)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中生代含油气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为盆地主要含油层系,该含油层系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期大的构造运动。
通过中、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应力场分析以及构造热事件研究,结合裂缝性质、裂缝方位及裂缝中包裹体特征等,讨论了中生界油气成藏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研究认为盆地主要发育E —W 向、NNE 向和NE 向三组区域性裂缝。
其中,弱充填的NE 向剪裂缝为印支期S —N 向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裂缝,或基底断裂形成的诱导张裂缝;近E —W 向展布的弱充填裂缝为燕山期NW —SE 挤压环境下形成的剪切裂缝;强烈充填的NNE 向张裂缝形成于喜山期NNW —SSE 拉张环境。
盆地中、新生代地层所经历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盆内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控制作用。
印支运动使得盆地沉积了中生界最为重要的一套烃源岩;燕山运动产生的构造热事件使烃源岩达到了生排烃高峰期,使得油气成藏大多定型于燕山期;喜山运动使油气进行大规模的运移和调整,从而使中生界上部油气的分布与基底断裂带走向相吻合。
中、新生代这三期构造运动对鄂尔多斯盆地发展和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构造应力场裂缝油气成藏中、新生代第一作者简介李士祥男1981年出生硕士工程师沉积相及油气地质E-mail :sxlee1981@tom.com中图分类号TE122.3文献标识码A0前言鄂尔多斯盆地是中、新生代盆地叠加在华北古生代克拉通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陆内叠合盆地[1,2],现今表现为构造残余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岩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泥岩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王伟;崔晓朵【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2010(030)004【摘要】泥岩可以作为烃源岩提供油气来源,也可以作为盖层保存油气.此外,泥岩在形成异常超压、控制地层流体分布方面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油气成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处于低压状态,但受泥岩排烃、欠压实影响,局部地层超压.由于区域上的直接盖层厚度较小,超压泥岩是区域油气保存的重要保障,预示着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盆地地层水外来补给较少,受厚层泥岩的封堵作用,矿化度和pH值整体较高,造成本区成岩作用阶段明显晚于同期同深度的其它区域地层.后期受泥岩中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影响,泥岩中的水释放使地层水矿化度有所降低,也形成了本区特殊的气水倒置的成藏结构.【总页数】5页(P24-28)【作者】王伟;崔晓朵【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2【相关文献】1.基底断裂"隐性活动"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作用 [J], 汪泽成;赵文智;门相勇;郑红菊;李熙喆2.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SONG Ping;GUO Mingqiang;ZHAO Jingzhou;LI Jun3.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 [J], 刘俞佐; 石万忠; 刘凯; 王任; 吴睿4.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及周缘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J], 梁正中; 王镜惠; 李昌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规律研究 [J], 张秋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特征与成藏模式
研究不足与展望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作者1, 论文标题, 期刊名称, 年份, 卷号(期号), 页码
参考文献2
作者2, 论文标题, 会议名称, 年份, 会议地点
参考文献3
作者3, 论文标题, 出版社名称, 年份
01
02
03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其中,野外地质调查主要针对潜山圈闭的形态、岩石类型和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室内分析主要通过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获取潜山圈闭的岩石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数值模拟主要通过对盆地内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的模拟,揭示潜山圈闭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研究方法
主控因素
影响成藏模式的因素有很多,如源岩的质量和数量、储层的特征、盖层的质量和厚度、地层的结构和构造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
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05
结论与建议
0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元古界潜山具有多种圈闭类型,包括地层圈闭、构造圈闭和复合圈闭等。
主要研究结论
02
这些圈闭的形成与中元古界地层的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和成藏过程密切相关。
xx年xx月xx日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特征与成藏模式》
CATALOGUE
目录
引言区域地质概况潜山圈闭特征成藏模式研究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
01
引言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的第二大盆地,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元古界潜山是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研究其圈闭特征与成藏模式对于预测和控制盆地内油气的分布和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连盆地演化
特征1.地壳隆起阶段:古生代晚期地壳区域性抬升,伴随强烈的火山活动。
地幔上隆,地幔的热对流使地壳膨胀隆起。
全区大部分地区缺失三叠系沉积,局部发生印支期花岗岩侵入,地壳隆起产生拉张应力,在地壳减薄处出现张性断裂;2.早期张裂阶段:早-中侏罗世,地壳内部热量散失,地幔隆起区收缩下降,张性破裂扩大形成规模不等的北北东-北东向张性断陷。
晚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向亚洲版块俯冲,加强了本区北西-东南向的拉张作用,且沿北东-北北东向断裂频繁火山喷发发育了兴安岭群火山岩,火山活动加速了地壳块段破裂的进程。
3.强烈断陷阶段:早白垩世,随着北西一南东向拉张活动的加剧, 地壳进一步拉开, 在老的张性断裂系基础上, 又形成若干新的张性断裂, 发育了比侏罗系规模大得多的北北东和北东向伸展的l凹陷。
白垩中期,盆地发育进入了高峰期。
4.均衡调整阶段:早白垩世晚欺, 盆地强烈的断裂活劝逐渐被平稳的沉降所代替, 开始向坳陷转化。
在区域性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一下, 湖盆不断萎缩, 接受了以河流沼泽相为主的赛汉塔拉组类磨拉石沉积, 填平补齐, 覆盖在早期凹凸不平一的地形之上。
5.挤压上隆阶段:晚白垩世,盆地应力场以挤压为主,东部和北部缓慢隆起遭受剥蚀。
晚白垩世末,晚燕山运动使本区进一步挤压隆起,伴随中基性火山喷发。
二连盆地处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相互交切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应力经过多起演化:板块超碰撞作用阶段T、构造体制转换阶段J、大陆裂谷伸展阶段k1、走滑-挤压隆升阶段E-Q。
发育早-中侏罗世阿拉坦合力群、早白垩世巴彦花群两期成盆过程。
焦贵浩等(2003)认为早—中侏罗世二连盆地属于天山—兴蒙造山链滞后伸展垮塌作用下的断坳陷盆地,构造特征、沉积类型、生油潜力等方面均可与出油的西北侏罗系盆地类比,且有可能成为二连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新层系。
肖安成2001认为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改变了上地幔物质平衡,且两板块之间发育左旋拉张走滑断裂,为粘度降低的地幔物质上涌提供了通道,由于二连盆地位于隆升中心偏西位置,所以与处于上升中心的松辽盆地相比表现为窄裂陷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域,其中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可以追溯到二叠纪时期。
在该盆地东北部地区,主要发现了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毛乌素油田等大型油气田。
这些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与二叠系的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岩石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二叠系始于2.9亿年前,止于2.5亿年前,它既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最好的地层系列之一,同时也是油气勘探和开采的重要目标层系。
在这个时期,盆地内陆部分先是受碳酸盐岩沉积的控制,后演变为以煤系和沙石系为主的古地理环境。
从地质年代划分上看,二叠系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2.9-2.75亿年前)的煤系主要由低热值、高灰分煤组成,其中以含量较高的泥质煤和竹林煤居多。
这一时期的沉积环境以湖泊、泥炭地、沼泽为主,一些海相岩石也开始发育。
在构造演化方面,盆地内部开始形成一些向东北和西北延伸的岩脊、凸起和隆起,成为后期油气的主要来源。
中期(2.75-2.6亿年前)的沉积环境以河流为主,主要发育了各类型的河流相沉积物,其中以河道型、冲积平原型和滨海型为主。
由于地质力学作用,盆地内部出现了早期断裂的破碎带和后期的挤压造山作用。
这些构造变形对油气的聚积与分布形成了重要影响。
晚期(2.6-2.5亿年前)的沉积环境以风沙作用为主,沉积岩石主要有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砂岩等。
由于盆地内部构造的演化,其气体和液态油化作用开始显著。
这一时期发育了以长庆组为代表的厚层碳酸盐岩和以潞西组为代表的厚层砂岩。
长庆组油井发育于构造复杂的古隆起带、断阴、缝合带以及前缘及古隆起滨缘带等构造位,至今已是鄂尔多斯盆地最大的油田。
总的来说,二叠系油气成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沉积主要以湖泊、泥炭地、沼泽为主,此时的油气资源主要聚积在隆起、凸起和岩脊等构造部位。
而在中晚期,主要是以河流相和风沙作用为主的沉积环境,此时的油气聚积在构造垂向和破碎带中较多,尤以填涝区和微凹陷为主要。
二连盆地哈南凝灰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
二连盆地哈南凝灰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
梁官忠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2001(023)004
【摘要】针对凝灰岩油藏特殊的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开展了储层岩性电性特征、储集空间及类型、储层分布发育规律等研究,重点探讨了裂缝的分布发育规律、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以及裂缝对储层及产层的影响.分析认为,潜山风化壳带内出露地层为Ⅱ油组中性凝灰岩的东部地区裂缝、储层发育,是油藏的主力储层及产层分布区.裂缝提供了油藏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并使其成为具有裂缝型油藏开发特征的孔洞-裂缝型油藏.
【总页数】6页(P412-417)
【作者】梁官忠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内蒙,锡林,0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陆相砂砾岩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分析 --以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J], 申本科;胡永乐;田昌炳;薛培华;张爱卿;李广超;薛大伟
2.哈南油田凝灰岩油藏储层特征 [J], 唐阶廷
3.二连盆地阿南低渗透火山碎屑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J], 梁官忠;姜振学;刘忠;尹志军;申保华;马俊恒
4.二连盆地阿南洼槽岩性油藏及致密油勘探潜力 [J], 李秀英;肖阳;杨全凤;刘兰英;吴忠;余小林;冯小英;赵智鹏
5.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岩性油藏层序地层特征与勘探 [J], 王元杰;钱铮;桂训庭;杨德相;肖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中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型油气藏形成条件
塔中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型油气藏形成条件周生友;李长征;田纳新;陈桂菊【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08(034)018【摘要】风化壳是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水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界面,能够直接记录地球多圈层演化的信息.塔中古隆起发育早海西期的风化壳岩溶,与角度不整合面相关的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是塔中地区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勘探的领域.本文通过风化壳型岩溶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的分析,从烃源、生储盖等方面,研究了风化壳岩溶型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奥陶系岩溶储层与其上覆的石炭系泥岩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与汇烃脊构成了复杂油气输导网络,具备形成较大型油气藏的条件.鉴于风化壳岩溶的成藏特征,下奥陶统风化壳钻探目标不仅要选择优质储层发育区,同时也要重视是否具备侧向封堵条件,最佳目标当属优质储层发育区与局部构造圈闭叠合部位.【总页数】4页(P112-115)【作者】周生友;李长征;田纳新;陈桂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层间风化壳岩溶发育演化模式——以塔中川庆EPCC区块奥陶系鹰一段—鹰二段为例 [J], 冯仁蔚;欧阳诚;庞艳君;李柱正;罗璇;张沁;李世银;周瑜;程亮2.塔中与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形成条件的差异 [J], 闫相宾;李铁军;张涛;李国蓉;金晓辉;马晓娟3.塔中奥陶系大型不整合面与风化壳岩溶发育 [J], 陈新军;蔡希源;纪友亮;周卓明4.概率法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评估中的应用:以塔中隆起北斜坡下奥陶统岩溶油气藏为例 [J], 吉云刚;张正红;敬兵;俆彦龙;康博;赵宽志;韩兴杰5.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储集层类型与形成条件 [J], 马春生;许化政;郑浚茂;宫长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烃源岩层内云质岩油气成藏研究
二连盆地烃源岩层内云质岩油气成藏研究王会来;高先志;杨德相;李浩;张志遥;王旭【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3(34)6【摘要】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发育一套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组成的混合沉积物,近年来在其中发现大量油气显示。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岩石热解等方法,综合研究了云质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等。
研究认为,云质岩储集层孔隙度高、渗透率低,属于低渗透-致密储集层,溶蚀作用或构造作用产生铸模孔和构造溶蚀缝,形成云质岩的“甜点”区;高碳酸盐含量烃源岩和低渗透-致密储集层呈互层式展布,烃源岩成熟度低,生烃超压不发育,与优质烃源岩(TOC>2%)相邻储集层溶蚀孔隙发育,从而降低油气充注阻力,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A set of mixed clastic-carbonate deposits are develop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Erlian Basin, and abundant hydrocarbon shows exist in the dolomitic rocks. According to core observ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analysis and rock thermolysis, the dolomitic rocks is a kind of low permeable-tight reservoir with high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which has developed “sweet points” with mold holes and structural corroded fissures generated by dissolution or tectonism. It is concluded that source rocks with high carbonate content are located near the low permeable-tight dolomitic rock reservoirs and lack hydrocarbon-generating abnormal high pressure due to the lower maturity;nevertheless, the high-quality dolomite mudstone(TOC>2%)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dissolution pores in the adjacent reservoir and the reduction of oil filling resistance, providing good conditions for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proximal source type.【总页数】8页(P723-730)【作者】王会来;高先志;杨德相;李浩;张志遥;王旭【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任丘 06255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45;TE122.2【相关文献】1.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阿尔善组云质岩储层特征 [J], 孙书洋;朱筱敏;魏巍;朱世发;何明薇;刘伟;吴健平2.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云质岩致密油储层特征与成因 [J], 魏巍;朱筱敏;朱世发;何明薇;吴健平;王名巍;吕思翰3.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成因研究 [J], 王会来;高先志;杨德相;李浩;张志遥;王旭;张丽4.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邢雅文;冯赫青;尹峥;梁文君;王宏霞;张浩5.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优质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魏巍;朱筱敏;朱世发;何明薇;孙书洋;王名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陈刚;李书恒;章辉若;丁超;杨甫;雷盼盼【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13(40)5【摘要】油气成藏年代学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运用钻井岩心样品的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定年和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多期次油气成藏的时间和期次.含油气砂岩自生伊利石年龄以较宽的时间域分布在178~108Ma,测年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指示二叠系原生油气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175~155Ma和145~115Ma两组主值年龄区间,相应的峰值年龄为165Ma和130Ma.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其宿主砂岩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路径的投影关系表明,二叠系不同层段共同经历了与90~78℃和125~118℃两组统计峰温相应的162~153Ma和140~128Ma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事件,其中的上二叠统则还经历了统计峰温接近98C、峰值年龄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事件.由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不同层段在中生代早—中期的多旋回沉降增温过程至少经历了165~153Ma和140~128Ma的两期原生油气成藏作用,上二叠统则在晚白垩世以来盆地后期抬升改造阶段的构造动热转换过程经历了接近30 Ma的一期次生油气成藏作用.【总页数】13页(P1453-1465)【作者】陈刚;李书恒;章辉若;丁超;杨甫;雷盼盼【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2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618.1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气成藏机制探讨 [J], 江涛;刘占勇;王佟;宋洪柱2.烃源岩生烃期次与油气成藏——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长7烃源岩为例 [J], 席胜利;李文厚;李荣西3.用自生伊利石定年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成藏期次 [J], 陈刚;徐黎明;丁超;章辉若;李书恒;胡延旭;黄得顺;李楠;李岩4.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关键构造期与二叠系致密气成藏响应 [J], 罗开平;杨帆;陆永德;刘昭茜;唐永5.多期次油气成藏流体包裹体间接定年——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油气藏为例 [J], 陈刚;丁超;徐黎明;章辉若;李楠;李岩;胡延旭;黄得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形成及油气成藏效应李浩;高先志;杨德相;王会来;王苗【摘要】火山喷发的多期性是导致凝灰岩潜山纵向多期风化壳(带)发育的重要原因.从地球化学、测井响应特征和岩石学证实了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带)的存在及其特征:(1)哈31井凝灰岩地层在1062~1080 m和1165~1179 m两个井段表现为K,Na,Ca等元素淋滤,CIA指数较大,而Al,Fe,Mn,P等元素相对富集,S/A指数变小;(2)这两个层段测井响应表现为风化壳的特征,而且其测井曲线在纵向上具旋回特征并有连井上的可对比性;(3)不同喷发期次形成的凝灰岩结构、组分以及粒度不同.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带)的存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成藏效应主要表现在储集层垂向分带性、风化壳油藏(晚期风化壳中)和内幕油藏(早期风化壳中)纵向叠置和复式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等3个方面.文中对多期凝灰岩古风化壳的认识扩展了火山岩潜山的勘探深度,为火山岩潜山内幕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8页(P114-121)【关键词】凝灰岩;风化壳;潜山内幕;成藏效应;二连盆地【作者】李浩;高先志;杨德相;王会来;王苗【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2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4;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无锡214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尽管火山岩油气藏的发现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才得到重视。
近些来年,火山岩油气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火山岩储层的岩性与岩相分类(Gu et al.,2002;王璞王君等,2006)、火山岩机构识别(王璞王君等,2008)、火山储层评价(王传成等,2008;史艳丽和侯贵廷,2005)、火山作用对烃源岩成熟度的影响(金强,2001)等方面,但是对更为关键的火山作用与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Feng,2008;刘嘉麒等,2010)。
二连盆地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达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抵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 km,南北宽20~220 km,总面积约10×104km2,它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上,由许多具有相似构造发育史的小型裂谷盆地(文中称凹陷)群组成,属于被动式裂谷盆地群(赵澄林等,1996;费宝生等,2001)。
盆地上古生界褶皱基底岩性具有多样性,其中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花岗岩、凝灰岩和灰岩较发育(李浩等,2013)。
区域上,古生界凝灰岩潜山主要分布在贺根山断裂北侧附近的阿南—阿北凹陷、巴音都兰凹陷、阿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等。
例如哈南潜山和阿尔6潜山等(图1)。
纵向上,岩性较单一,厚度大,如阿古1井钻遇视厚度高达2122 m的巨厚凝灰岩,局部层段夹薄层安山岩和辉绿岩。
板块运动导致二连盆地凝灰岩主要分布在贺根山断裂北部一侧。
内蒙古东乌旗发现了西伯利亚古陆特有的生物群——图瓦贝化化石(苏养正,1981),表明贺根山断裂北部地区属于西伯利亚板块,贺根山断裂为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结合部,构造运动活跃。
海西运动使华北板块向北俯冲到西伯利亚板块之下,引发西伯利亚板块地幔岩浆上涌,形成沿板块边界分布的火山活动带,造成二连盆地古生界凝灰岩沿贺根山断裂一线的北侧发育。
目前对火山岩潜山的研究主要关注火山岩顶部的风化壳(李平平等,2006;王京红等,2011)。
关于风化壳的结构、发育机制等问题国内外研究程度较深(王君等,2010;刘俊田,2009;Hopkins,1999;Stanley et al.,1996)。
但目前对火山岩潜山内幕研究程度相对较浅,相关报道很少。
火山岩内部是否发育储集层,火山岩潜山是否形成内幕,这是火山岩油气深层勘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连盆地古生界火山岩岩性主要为凝灰岩。
由于火山岩喷发常具周期性,在喷发间歇期凝灰岩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作用,在其顶部会形成风化壳(带)。
根据相关理论,火山喷发的多期性可导致凝灰岩地层纵向上形成多个古风化壳(带),由此推测凝灰岩潜山可能存在多期内幕。
以下从凝灰岩的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测井响应特征阐明凝灰岩潜山发育多期古风化壳(带)。
3.1 实验原理及方法基于纵向上遭受风化作用的强弱程度不同,凝灰岩地层由上至下划分为风化带、半化风带和未风化的原岩(李浩等,2013;刘俊田,2009)。
相较于风化程度较弱的半风化带,强风化带一般表现为K,Na和Ca淋滤,且CIA指数(CIA=Al2O3/(Al2O3+CaO+Na2O+K2O)较大,而Al2O3,Fe2O3,MnO,P2O5等相对富集,S/A指数(S/A=SiO2/Al2O3)逐渐变小(Maravelaki et al.,1999;刘宝柱等,1998)。
本项研究将通过测试凝灰岩样品的Al2O3等10种主要元素的氧化物的百分含量,来识别风化壳发育的位置及其结构。
作者采集了二连盆地哈南凹陷哈31井古生界凝灰岩潜山地层岩芯样品共7个,样品测试在中国地质科学院试验测试中心完成,检测仪器为X荧光光谱仪(PW4400),检测方法依据GB/T14506.28-2010。
样品经初碎和细磨至160目以上,低温烘干。
Fe2O3和CaO用EDTA滴定,Al2O3用Cu2SO4滴定,SiO2用NaOH滴定,TiO2用比色法,K2O和Na2O用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得其百分含量。
3.2 实验结果哈31井进“山”深度为1162 m。
依据主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建立了哈南凝灰岩潜山地层风化指数剖面(表1,图2)。
哈31井1162~1080 m段和1165~1179 m段可见Al2O3,Fe2O3,MnO和P2O5富集,CaO,K2O,Na2O有减小趋势,CIA指数增大,以及S/A指数较小,表明这两个井段为古风化壳发育的位置,即本区哈南凝灰岩潜山地层中至少存在两期风化壳。
4.1 测井曲线的旋回性由于强风化带和半风化带经过长期的风化淋滤作用,岩石裂缝较发育,而且部分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形成粘土,因此测井响应总体为“高自然伽玛、低密度、低补偿中子、声波跳跃、高Th含量和局部扩径”的特征。
具体而言,强风化带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高中子,自然伽玛幅度较大,能谱曲线呈指尖状;半风化带一般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声波时差变化幅度减小,较低密度,较低中子,自然伽玛和能谱曲线均呈指状;未风化基岩测井曲线较平直(图3)。
因此,在一个火山岩喷发旋回中,物性由上至下逐渐变差,自然伽玛、井径和三孔隙度曲线值总体趋势变小。
图3反映哈31井1074~1185 m段的测井曲线值呈现由高值向低值变化的两个旋回分布特征显示储集层由好变差的旋回分布特征。
这种测井曲线的旋回性在连井上也具有可对比性。
连井对比表明,阿南凹陷哈南凝灰岩潜山至少发育三期凝灰岩,相应的发育3个风化壳(带)(图4)。
4.2 岩性特征不同期次火山喷发强度和岩浆组分的不同一般会造成凝灰岩的矿物组分、结构上的差异。
如哈31井晚期喷发的凝灰岩(1062~1162 m井段)颗粒较粗,为火山尘结构,且见安山质岩屑,而早期喷发的凝灰岩(1162 m以下)颗粒较细,以火山灰结构为主,不见岩屑(图5)。
5.1 储集层垂向分布具有分带性5.1.1 同一喷发旋回中优质储集层分布在强风化带从孔隙类型来看,强风化带主要为溶蚀孔、溶蚀缝,半风化带主要为构造缝。
这是因为暴露于地表的凝灰岩在大气、地表水等风化淋滤作用下,其中的玻屑和岩屑易被溶蚀,利于溶蚀型储集层的形成。
一般而言,离潜山顶面越近,风化淋滤、溶蚀作用越强,裂缝、溶蚀孔洞型储集层越发育;半风化带淋滤溶蚀作用减弱,多为构造缝。
距离风化壳顶面越远,地表水越难渗滤进去,发生的溶蚀作用越弱,加之上覆地层压力的影响,构造裂缝越易被压实,缝宽变窄,因此只能见到小裂缝,向下逐渐变为致密的岩石(图6)。
从裂缝发育程度来看,强风化带较半风化带更发育。
如哈31井1068.0~1073.19 m取心段属于强风化带,岩石较破碎,岩心裂缝线密度超过30条/m,该井1110.0~1117.21 m属于半风化带,岩心裂缝线密度约15条/m,1179.4~1180.35 m井段为致密的未风化原岩带,岩心上少见裂缝发育。
从储集层厚度来看,强风化带优质储集层较半风带发育。
统计显示强风化带厚度平均值为39 m,Ⅰ类好储集层平均厚26 m,储地比平均值高达66.9%;半风化带厚度平均值为69 m,Ⅰ类好储集层平均厚14 m,储地比平均值仅20.7%(图7)。
而且风化带试油效果较好,如哈31井在1071.8~1115.4 m段试油为油水同层,日产液达4.75 m3/d。
5.1.2 多期喷发旋回形成多个风化壳,进而垂向上形成多个储集层发育带喷发间歇期潜山顶部的先期构造缝和原生孔经风化淋滤、溶蚀扩大、形成溶蚀型储集层;同一喷发间歇期,由潜山顶往下,风化淋滤作用减弱、储集层发育程度逐渐变差。
多期火山喷发、多次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多个凝灰岩古风化壳,从而产生凝灰岩储集层纵向上分带不连续分布(图8)。
5.2 凝灰岩风化壳油藏和内幕油藏的纵向叠置凝灰岩多期风化壳纵向叠置导致凝灰岩储集层纵向分布厚度大,且分带分布。
因此,在具备供烃窗口、有效输导体系以及配套条件下,即可形成凝灰岩潜山风化壳油藏(山头型)和内幕型油藏(高先志等,2008;2011)。
换言之,凝灰岩潜山油藏并非只有风化壳块状油藏,也存在内幕型层状油藏。
风化壳型油藏和内幕型油藏构成的多层系层状油藏可能存在多个油水界面。
以阿尔6凝灰岩潜山为例,测井解释2443~2665 m井段,共解释Ⅰ类储集层6层共38.7 m,Ⅱ类储集层9层共110.0 m,储地比高达67.0%,其中Ⅰ类好储集层单层厚度为3~13 m,综合解释油层7层,两个油水界面分别为2520 m和2550 m。
5.3 复式油气聚集成藏模式古生界凝灰岩潜山的多期风化壳形成的多个孔缝发育带作为储集层,致密段(未风化的原岩)作为盖层,可形成多重储盖组合。
不同储盖组合的油气独自成藏,表现在油气来源、输导体系类型和油气充注时间的不同。
图9中,早期风化壳油藏(内幕型)与深层阿尔善组(K1ba)成熟烃源岩直接接触,输导通道主要为凝灰岩早期风化带内部的孔缝体系,表现为单源立体式供烃-多期风化壳短距离输导源内潜山成藏模式;晚期风化壳油藏(山头型)位于生烃门限深度以上,深层腾一段(K1bt1)和阿尔善组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塔4断层和Pz/K1ba不整合(相当于晚期风化壳)运移后聚集成藏,表现为混源单(双)向供烃-复式输导源外潜山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