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解释学

合集下载

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

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

诠释学与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解读摘要:诠释学在19世纪扮演着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相对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角色,20世纪晚期,美国学者克里斯、科克尔曼斯对自然科学的双重诠释学解读,使诠释学成为自然科学研究与自我理解的重要方法,促成了科学诠释学的出现。

关键词:诠释学;自然科学;诠释学解读科学观察的中立性、科学事实的客观性是自然科学自我认识所奉行的基本准则。

可是,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人们发现科学家的知识背景、思想习惯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科学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观察渗透理论、科学事实的价值负载成为科学哲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由此促成了人们从诠释学、知识社会学等角度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的思潮。

本文将从分析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将诠释学理解为与经验自然科学对立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观点入手,通过解析当代美国学者克里斯和科克尔曼斯对自然科学的方法与本质层面的双重解读,阐释自然科学自我理解形成的基本逻辑。

一、诠释学作为人文科学方法论诠释学最早的形式是对神圣文本的解释,最早的诠释学可称为圣经注释理论的诠释学,指的是研究圣经的解释原则。

19世纪中叶,狄尔泰将诠释改造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相对的、普遍的人文科学的方法论。

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同人文科学同样都是真正的科学。

只不过,自然科学是从外说明世界的可实证的和可认识的,人文科学则是从内理解世界的精神生命。

因而,说明和理解分别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自的独特方法。

狄尔泰的观点代表了人们当时对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关系的基本共识,即“在经验的自然科学和理解的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以下的几种差别:第一,自然对于对象的经验材料或对所有科学家都相同,或是所有科学家共同约定而毫无争议的。

无论哪一种情况,它们都是客观的、确定的,任何分歧都能通过经验检验来解决。

人文科学很难有这种无可争辩的经验材料。

它们只涉及意义的对象,这些对象的解释建立在解释者不同的旨趣、状况和先验信念的基础上,因而总是易于受到质疑。

实验室生活世界中的解释学

实验室生活世界中的解释学

实验室生活世界中的解释学其实学习一门语言,也是接受同化的过程。

“同化”:使得最初异己的东西通过解释或理解成为自己的东西。

理解也是在理解语言,理解语言也是在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只有语言描述的,才能称之为世界(不管是真实还是虚拟,人要理解都需要经过大脑的加工,符号的映射抽象)。

理解就是解释者超越自己存在的有限世界,从文本中接受一个扩大的自我。

(二)语言是通往解释学的跳板2.1解释学对语言的研究必须集中在对言语分析和研究上。

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是语言和语义之间构成的网络体系。

你看我们读的规正的语言,有结构的,有语法的,这叫语言体系。

言语是什么?言语:是人说出来的具体话语,是个人现象。

这两个东西不一样,你比如我说了,这是言语,但是我按照什么说呢,按照中国人的汉语规则来说,那么,汉语的规则就是语言。

但是说到我这里了,是言语。

你说什么时候,讲话的时候,叫做会讲话?最大的本事,其实是把语言纯熟的说成言语,变成你自己的东西,我们现在学外语一个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老是哑吧,为什么这样,因为老是在语言上,分析什么时态语法,而不是在言语上的转换,那个转换有时候是很困难的,你不要说英文,就是中文也有这样的现象。

你看我们老师吧,为什么有些老师要拿一个讲稿念,脱离讲稿不会说了,就是说他不会言语,只会语言。

语言的话呢,就是一行一行,一字不差的念下来,结果这种语言,人家往往反而听不懂。

为什么呢,你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听着累死了。

言语,你如果从头到尾记下来,往往是不通的,但是正是不通的句子,听起来明白,过瘾。

最关键的问题,是言语和语言不一样。

符号系统体现了语言的形式、结构;言语则体现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语言只有通过句子言语之后,才能指谓某一事物,才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

就是我们的言语,你去看,每个人说出的话,都是不一样的,你们现在说英语标准的句子怎么样,当你到了国外以后,标准就全部扔了,只要听得懂就完了,管它的句子通不通,反正我蹦出几个词来,你意思知道就可以了。

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

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

对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分析
杨秀菊
【期刊名称】《理论探索》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科学哲学家逐渐意识到没有绝对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普遍具有诠释学的特征,特别是科学诠释学的提出与建立,更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科学进行重新定位与思考。

实践的科学诠释学体现在科学观察与科学发现阶段及科学理论的生成中,还体现在语言的分析上。

实践的科学诠释学具有以下特征:科学诠释学对综合理论与实践认识做出的双重分析,是分别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和诠释学的实践基础上的;从科学诠释学的角度出发来反思科学实践,科学实践是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特征;实践的科学诠释学有着广泛的理论支撑。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杨秀菊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太原 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10
【相关文献】
1.话语间性:商务话语实践的诠释学分析
2.论劳斯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
3.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4.诠释学视阈下的实践理性——论理查德·伯恩斯坦的科学诠释学
5.实践与文本的对话:《实践论》思想形成的诠释学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摘要:科学主义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在理论层面采取了三种解释策略:方法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相应地在实践层面它采取了三种形式的演进路径:计划、技术决定论和意识形态,通过这些解释策略,科学主义在中国当下语境中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

关键词:科学主义;解释学;理论;实践。

在科学主义思潮逐渐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今天,如何正确地认识与理解科学主义的内涵与演进的路径,已成为思想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如果不能准确地解读科学主义的理论旨趣,那么很容易导致对科学主义的误读,进而无法真正厘清支持科学主义与反对科学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观念上的分野,从而使这场有意义的学术讨论最终从学理层面上的对话与交流演变为一种自说自话的唠叨。

鉴于这种考虑,只有从解释学的角度对科学主义进行解读,才能真正准确把握当下问题的实质。

从而发现在当前的理解中存在的各种误区,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把对科学主义的理解还原到一种客观的地位,从而认清科学主义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各种表现形式。

一科学主义与解释学的关联在对科学主义进行解释学分析之前,需要对解释学的历史与基本原理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回顾也可以间接地证明用解释学的方法解读科学主义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解释学(Hermeneutics)的传统在西方文化的发展史中可谓历史悠久,大体上说,解释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的形态是神学释义学,神学释义学是一种通过语言上的注释将《圣经》等圣典中蕴涵的上帝的意图揭露出来的方法。

后来这种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法律文献并逐渐演化成文献释义学。

”[1] 近代解释学的发展则始于着名的意大利思想家维科(G•Vico,1668-1744)和德国的哲学家施莱尔马赫(Scihleiermacher,1768-1834);现代的解释学则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为代表。

需要提及的是,近代解释学经过施莱尔马赫的发展使解释学对理解的认识加深了。

在施莱尔马赫看来,理解的过程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语法解释,一个是心理解释。

科学探究实践

科学探究实践

科学探究实践科学探究实践是一种系统的、富有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科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科学探究实践的定义、意义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学探究实践的定义科学探究实践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验证和解决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实践具有系统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科学探究实践的意义1.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探究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等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2. 培养创新能力:科学探究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全面发展学生: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人文素养。

三、科学探究实践的实施策略1. 问题导向:科学探究实践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探究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2. 实践探究: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原理。

3. 合作交流:科学探究实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作实践,通过与他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反思总结:科学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促使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四、科学探究实践案例以实际案例说明科学探究实践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效果。

科普 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普 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科普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科普实践活动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活动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识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普实践活动在推动科学普及、促进科学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些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展览、讲座、实验室实践、科学竞赛等,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应用。

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公众能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普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对科学的陌生感和抵触情绪,还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变化。

在科普实践活动中,专业人士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

这些方式包括利用流行科普书籍、科普文章等传统媒介,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以及利用展览、讲座、演示等现场互动形式。

通过这些途径,科普实践活动能够将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群,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兴趣。

综上所述,科普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科普方式,它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能够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普实践活动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科学知识传播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提出的内容,并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

一篇科普实践活动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科普实践活动进行概述,介绍该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2. 正文:正文部分是对科普实践活动进行详细介绍和阐述。

哲学名词解释科学的实践

哲学名词解释科学的实践

哲学名词解释科学的实践科学的实践是指以科学方法为基础,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以获取、验证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科学的实践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索,更是一种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实践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步骤,来推进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解。

科学的实践始于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思考可以提出科学假设。

科学家会基于已有的知识,提出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猜测。

这些假设通常是被测试的,并且必须具备验证性的可能性。

接下来,科学家会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来验证或者推翻假设。

科学实践的核心环节是实验。

实验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操纵现象来获取数据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过程中,科学家会设计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是科学实践的基础,科学家会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来得出结论并验证或者修正假设。

科学实践还包括对现有知识的综述和理论构建。

科学家会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总结和分析,以获得对研究领域的整体认识。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会构建理论模型,以解释和预测现象,从而深化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科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和应用知识。

通过科学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

科学家通过实践,不断推动着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这些知识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实践的价值也体现在其对于社会决策和问题解决的意义。

科学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主观片面的判断。

科学实践能够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科学的实践并非绝对完美。

科学实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科学家的观察和实验设定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数据的收集和解读也可能存在误差和局限。

科学的实践需要不断修正和改进,以使科学知识更加准确和可靠。

科普实验用实践解释科学原理与现象

科普实验用实践解释科学原理与现象

科普实验用实践解释科学原理与现象科学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并解释各种现象和原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通过科普实验的方式,用实践来解释一些常见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一、水的密度与浮力实验材料:水、瓶子、容器、小块木头、葡萄、玻璃碎片等。

实验步骤:1. 在容器中加入水,放入一块小木头,观察它的浮沉。

2. 将葡萄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

3. 将玻璃碎片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

实验结果与解释:1. 小木头会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木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受到浮力使其浮起来。

2. 葡萄会沉在水底,这是因为葡萄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没有浮力使其浮起来。

3. 玻璃碎片会沉在水底,这是因为玻璃碎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没有浮力使其浮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解释水的浮力与物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它就会沉在水中;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它就会浮在水面上。

二、光的折射实验材料:玻璃杯、水、笔。

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中加满水。

2. 将笔放入玻璃杯中,观察笔在水中的形状。

实验结果与解释:当我们将笔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到笔在水中呈现一个折断的样子。

这是因为光在从一种介质(空气)穿过界面进入另一种介质(水)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三、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材料:酵母、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硫溶液。

实验步骤:1. 将酵母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 观察酵母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速率。

3. 将酵母放入氢氧化硫溶液中。

4. 观察酵母与氢氧化硫溶液的反应速率。

实验结果与解释:当酵母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会比较迅速进行。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可以提供氢氧根离子,酵母可以迅速发酵。

当酵母放入氢氧化硫溶液中时,观察到反应会比较缓慢。

这是因为氢氧化硫是弱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较少,酵母发酵的速度较慢。

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

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

20 第 3期 08年 ( 第 29期 ) 总 0
姓才 论 怂
THE NOR. RN n F0RUM
N . o 3,2 O 08
T t o29 oa lN . 0
【 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空 间】
解释学理论 中的实践解释学转 向
李金 辉
( 黑龙 江大学 文化哲 学研 究 中心 ,黑 龙江
A s at h ea si t ee p et f ennui cso erao e ent tp t n b c.f eitp t bt c:TeD bt edvl m n neetsou nt linbt e eI e r e adoj t It e r e r e nh o oH cf h et w h n re r e n re r h
相反我们的实践乃在于在共同深思熟虑的抉择中确定共同的目标在实践性反思中将我们在当前情境中应做什么具体其实无论是反思性实践还是实践的反思性都揭示了实践的本体论生存论结构文化传统和解释学境遇实践总是处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一定的解释学前见前理解和前把握之下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纯粹的独立的我的行动
维普资讯
sl t n C l e te p a t a u f r n uis rcia e n n u isi tgae tlg fHeme e t sa d me o oo y o n e e — ou i fl r c i l r o me e t .P a t lH n e e t ne r t o oo y o r n u i n t d lg fHe n n u o lS h c tn He c c c sn c h
i sb i t ’o j t H r ee t si hs r a n no g a;Oh r i , e n n ui r i l n e o o g a .T e eae s“ u m t o be 。 em n u c i o c l do t o i l te s H n e e tsi cic dm t d l i 1 h b t’s I c i s ti a l c we c s ta a h oc d

实践解释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哲学基础

实践解释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哲学基础

Practical Hermeneutics: the Common Philosophical Basi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Human & Social
Sciences
作者: 常春兰[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7页
主题词: 实践解释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摘要:长期以来,解释学一直都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无论是狄尔泰的认识论解释学还是海德格尔的实践解释学,都把自然科学拒之门外。

而科学哲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实践解释
学同样是自然科学的哲学基础。

实践解释学认为,“自然”与“人类”不可截然区分,“自
然”是人类存在其中的自然,“人类”是存在自然中人类,对“自然”的解释与对“人类”的
解释是同一种解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科学,这种科学不是静观而后素
描,而是躬身实践,正是在实践中,真理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敞开。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2019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从诠释学角度来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为我国学术界所关注。

早在1991年,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就强调,不仅要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哲学,而且马克思哲学本身即唯物史观及其意识形态学说,就其实质而言即是一种崭新的诠释学或释义学——实践诠释学或“实践释义学”[1](96)。

自“实践诠释学”命题提出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学术界对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它也并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相反,有研究成果指出,将马克思哲学诠释学化,这既伤害了马克思哲学,也伤害了哲学诠释学,因为“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2](41)。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到底是不是实践诠释学?如果是,它是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实践诠释学的?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实践诠释学的证成马克思哲学究竟是不是一种实践诠释学?它到底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诠释学?这是深入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理论及实际问题。

在俞吾金教授看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57)。

俞吾金教授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恰恰不是马克思在否定解释世界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哲学不“‘只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诉诸实践活动,以便改变世界”[1](96)。

可以说,“而”在这句话中的意思不是转折,而是递进,它不是否定前者,相反,它是在肯定前者的基础上更好地凸显后者。

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哲学中自然包含着“解释世界”的理论,俞吾金教授甚至认为,这种解释理论就是实践释义学或实践诠释学。

在科学实践中建构解释

在科学实践中建构解释

在科学实践中建构解释作者:黄海英杨学军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年第01期【摘; 要】在科学实践中建构解释,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形成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一种途径和方法,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科学实践;建构解释一、涵义及其意义美国发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的概念和核心概念》,强调科学中“解释”的一种核心形式是因果关系的解释,能够识别事物潜在的因果关系。

(一)解释什么建构对“科学”的解释,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客观地描述世界;二是为什么如此的问题——客观地分析世界;三是做什么的问题——客观地改造世界。

三个问题在小学不同阶段,学生建构解释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主要进行“是什么”问题的探究活动,鼓励对“为什么”问题的思考。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侧重于解释性思考,在解释性科学问题中,矛盾和问题不能太多。

高年级学生在解释性思考的基础上,侧重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怎么解释1. 参与真实、有意义的科学实践创设一个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一是将科学学习与学习环境之外的实践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对科学实践各要素的理解。

二是要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氛围,使学生在建构解释的过程中不怕犯错,使学生能够展示出“解释”这种实践是他们在构建知识的活动中能够合理使用的方式。

这里需要关注想法产生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关注一个概念的准确性。

2. 进行“重演”科学史的教学所谓“重演”,表观上是指事物或事物的具体内容的重复再现、类似,其本质是事物规律的同一性或相似性。

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现象能够多次“重演”出现,验证科学定律的相关实验能够得到无限的“重演”。

“重演论”符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是从认识“这是什么”到“这是为什么”再到“做什么”。

3. 运用科学观察方法、使用科学测量工具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特征、材料性能和物质存在状态,使用简单测量工具,对一些量的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从而对物体及其相关的联系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解释和论证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解释和论证

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践:解释和论证作者:Brian J.Reiser Leema K.Berland Lisa Kenyon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2年第09期美国《K—12科学教育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确定了8种K—12年级课堂中的科学与工程实践(practices)。

这些实践与核心概念、跨领域概念一起共同描述了国家规定的科学学习目标。

与稍早的标准(AAAS1993,NRC 1996)相比,它有一个重要的进步,即这些实践并没有被作为独立存在的学习目标,定义成学生应该了解的有关科学过程的内容。

相反,科学实践确定了科学活动中核心概念背后的推理过程、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论述及其运用。

在《框架》中列出的实践类型有:·提出问题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难题·建立和使用模型·设计和实施调查研究·分析和解释数据·利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建构解释和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证据进行论证·获取、评估和交流信息本文中,我们分别研究关于解释和论证的第6和第7种实践类型。

这两项实践相互依赖:那些尝试建构解释的学生,也必须参与到论证中。

《框架》详细说明了探究在先前的标准中是如何被表述的,以此对于科学的建构意义(sensemaking)的方面进行强调(Bybee,2011)。

有关“实践”的观点从把科学视为一系列过程转变为同时强调社会交往和讨论交流,这两者是在课堂中构建科学知识时伴随而来的。

这一转变所指向的科学实践,需要我们认识到在建构科学知识时论证所起的作用,因为在设计调查活动、发展模型和构建解释时所做的周到而深入的工作,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仔细地比较、评估,并达成一致。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别定义了论证(argumentation)和解释(explanation),然后再通过课堂案例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构建解释课堂上对于“你能解释一下吗?”这个问题会得到各种不同的回答。

学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学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学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学科实践活动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学科实践活动是指在学习某一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调查、观察、模拟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学科实践活动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抽象的学科理论知识,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还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针对科学学科,可以组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

对于社会学科,可以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和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还可以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进行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学科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学科实践活动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学科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在引言中,我们将对学科实践活动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学科实践活动的定义、其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首先,我们将给出学科实践活动的定义,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个概念。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学科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包括它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

科学实践课件

科学实践课件

应用研究
科学实践在医学、工程、农业等 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通过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推动 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
科学实践是科技创新的源泉,通 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推 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Part
02
科学实践的核心概念
观察与实验
观察
科学观察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感官或工具去感知和描述自然发生的现象 或事物。它是获取科学知识的第一步,为后续的假设和实验提供基础。
进科学进步。
科研诚信与学术不端行为
科研诚信
01
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保持科研行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学术不端行为
02
避免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声誉和
公信力。
科研评价与奖励机制
03
建立公正、透明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追求高
质量的研究成果。
Part
06
科学实践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和解释的过程。通过数据分 析,我们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验证假设或理论,推动科学知识的进 步。
假设与验证
假设
科学假设是对自然现象或问题提出的 试探性解释。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提供指 导。
验证
科学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或观察等手段 来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它是科学实践 的重要环节,能够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推动科学知识的更新和发展。
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
学科交叉融合
科学实践正逐渐打破传统学科界 限,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为解 决复杂问题提供综合视角和方法 。
实践创新
科学实践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鼓励探索未知领域和解决现 实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 展。

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

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

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科学实践探究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实践探究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验并学以致用,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一、科学实践探究的定义科学实践探究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探索中建立、拓宽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实践探究不仅是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科学实践探究的基本步骤科学实践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实践任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知识,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 实践探究过程:学生根据实践任务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收集数据等,通过实践来建立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 数据分析与总结: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结果展示与分享:学生通过展示实践成果、经验分享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学习收获,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的意义学习重点科学实践探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践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和感受科学知识的乐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创新能力。

再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科学实践探究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学生能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1 科学实践观的内涵
科学实践观是认识论及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主张科学知识
是理性、客观、可复制的。

自古以来,科学实践观的观念在人类社会
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科学实践观强调“实践”,认为知识只能通过实验来发现,从而
获得科学真理。

科学实践观强调科学技术不仅能扩大知识的范围,而
且能使利用知识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著名的现象学家穆勒(Hume)、柏拉图(Plato)、芒格(Kant)、费涅茨(Fenitsch)都强调了科学
发展的空间和作用。

此外,重视和发展实践也是科学实践观的重要内涵。

实践是企业
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传授知识、提高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践精神,指的是坚持实践中二个元素:一是去探索,追求真正的现实
知识;二是采取实践措施,将科学理论发展成应用性的实际技术。

2 对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性
科学实践观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观点,支持我们以
实验的方式证明事实。

它进一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促使人们相信
只有运用实践,才能获得科学的真理,进而实现对技术、教育、科技
等方面的进步。

同时,科学实践观也引发了人们对实践精神的重视,
实践精神就是通过实践,使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理解世界,也使人们获得实践技能,做出更有效率的发展。

科学实践观反映出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每个人都应该把科学实践观融入到生活中,在日常实践中树立科学的坚定信念,用理性思维和实践技能改变未来。

科学实践意义

科学实践意义

科学实践意义
科学实践是指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究和实验,来发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的过程。

科学实践通过发现、探究并且验证科
学问题,不断探索和推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这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着非
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实践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

科学实践是无数次的探
索实验、实践和观察,每次都是一次成功或失败的尝试。

通过这些尝试,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探索和验证新的科学理论,不断提高技术水
平和技术能力。

科技进步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也会带来很多的
经济效益。

其次,科学实践也推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很多科学问题都
是人追寻自然规律和探索宇宙奥秘过程中产生的。

科学实践会让人们
能够逐渐了解自然、宇宙以及万物间的运行规律,懂得尊重自然、保
护自然环境和物种,从而更好地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最后,科学实践还能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
不仅仅是指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论
等方面的素质。

通过科学实践,人们能够培养这些素质,提高自己对
科学问题的处理能力,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此外,在
科学实践中,人们学会了不断探索、不断质疑的科学精神,这对于推
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科学实践不仅是人类探索自然界、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
展的基础,更是提升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科学问题,多参与科学实践,了解科学推进新的发展
动态,与科学家们一起为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践解释学
科学实践解释学是一门探讨科学解释的本质、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

在科学研究中,解释学关注如何理解科学理论、实验结果、观察数据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解来推动科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实践解释学的简史、基本问题、理论基础、方法论、应用领域、未来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科学解释学简史
科学解释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关注科学的解释问题。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物理学和生物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解释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2.科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
科学解释学的基本问题包括:自然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发展的极限在哪里?科学解释的客观性如何保证?这些问题涉及到科学的本质、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解释的可靠性等方面。

3.科学解释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解释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哲学解释学、语言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

哲学解释学关注符号、意义和理解的哲学问题,为科学解释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语言分析哲学则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和逻辑性,为科学解释提供了分析工具。

科学哲学则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认识论,为科学解释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4.科学解释学的方法论
科学解释学的方法论包括阐释、对话、参与和重构等方法。

阐释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对话方法是通过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达成对某一问题的共同理解。

参与方法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以实现对研究对象的直接接触和深入了解。

重构方法则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要素、结构、功能等进行重新组织和构造,以实现对其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和理解。

5.科学解释学的应用领域
科学解释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决策、科技政策、科学社会学等。

在科学决策方面,科学解释学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科学证据的含义,以制定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政策。

在科技政策方面,科学解释学可以用于评估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在科学社会学领域,科学解释学可以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6.科学解释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深入,科学解释学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交叉化。

一方面,科学解释学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解释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解,完善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科学解释学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其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同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学解释学也将更加注重对复杂数据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能力。

7.科学解释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解释学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哲学为科学解释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推动了科学解释学的发展。

同时,科学解释学也通过不断吸纳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和实践。

例如,在社会科学领域,科学解释学与社会学的互动可以深入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解释和预测;在人文科学领域,科学解释学与人类学的融合可以推动文化现象的科学理解和跨文化交流。

此外,科学解释学还与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密切相关,因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为科学解释学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总之,科学解释学在不断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动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疆域和应用范围,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