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学文科组初中地理第*号说课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选自八年级地理下册,本节是一个典型的凭借优越地理位置进行经济发展的地理区域,重点分析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上学期已了解了中国地理的概况,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求知欲旺盛。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富强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四、说教学重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五、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以及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49—52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读图7.13,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鱼米之乡”?
4、如何理解长江三角洲是江海交汇之地?
5、完成P51-52活动题1、3?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①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②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③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④土壤:肥沃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鱼米之乡”。
4、江海交汇之地:
①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
②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5、河流作用:灌溉、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交通、旅游业
上游:水电业下游:淡水养殖业、河运
五、当堂训练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范围:
2、区域优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土壤:肥沃
3、江海交汇之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