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

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为研究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的保护机制。
该实验采用原代培养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行Ⅷ因子鉴定,建立缺氧4 h损伤模型的同时,丹红注射液(25,50,100 mL·L-1)作用于rBMECs,生化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MMP-9,ICAM-1,P53 mRN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显微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缺氧使原代培养的rBMECs受到明显损伤,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50,100 mL·L-1)可显著对抗缺氧造成的损伤,增强SOD活性,降低MDA 水平,明显下调MMP-9,ICAM-1,P53 mRNA的表达,丹红注射液100 mL·L-1能够保护细胞正常的形态、显微结构、维持细胞间紧密连接,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从结果中可以得出丹红注射液对缺氧损伤rBMECs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标签:丹红注射液;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ECs);缺氧;抗氧化;炎症;细胞凋亡1 材料1.1 动物SD大鼠,雌雄兼用,3~5日龄,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沪)2008-0016,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批号12091021);M199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公司);D-Hank′s液、Ⅱ型胶原酶、PBS液、FITC标记山羊抗兔IgG、碘化丙锭(PI)、Folin-酚试剂、兔抗鼠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胰蛋白酶(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High Pure RNA Isolation Kit,Transcrptor First Stand cDNA synthesis kit(Roche公司);All-in-OneTM Q-PCR Primer Array(GeneCopoeia公司);β-actin上游引物5′-CACCCGCGAGTACAACCTTC-3′,下游引物5′-CCCATACCCACCATCACACC-3′;ICAM-1上游引物5′-TCTCATGCCCGTGAAATTATG-3′,下游引物5′-TTGATTCAAAGGAAAGGCTTCT-3′;MMP-9上游引物5′-ATCTGTATGGTCGTGG- CTCTAA-3′,下游引物5′-TGGCTTCCTCCGTGATTCG-3′;P53上游引物5′-CAGCTTTGAGGTTGGTGTTTGT-3′,下游引物5′-ATGCTCTTCTTTTTTGC- GGAAA-3′;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丹红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CHI S OURNAI ) NTE NE E J (F I GRATI DI NE ON CAR1I) , E VE ME CI )( 一 C REB / ROVAS UI C AR SE E M a c 2 O Vo . No 3 DI AS rh 01 18 .
Abta tObet e To iv siaet ea go e e i efc fDa h g ijcin o h h c m b y } r alnocme rn src : jci v n e t t h n ig n s fe to n mi ne t n te c ik e r o c1 i l t i g o oo a mb a e
管 内膜 损 伤 后 的 血 清和 内膜 损 伤 丹 红 治 疗 组 也 分 别 强 于 血 管 内膜 未损 伤 时 。 关键 词 : 红 注 射 液 ; 管 生 成 ; 胚 绒 毛 尿 囊膜 ; 丹 血 鸡 内膜损 伤 中 图分 类号 : 2 5 5 R 8 . R 8 . 2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 6 2 3 9 2 1 ) 3 O 1 0 1 7 —1 4 { 0 0 O 一 3 O一 2 、 - .
暴 露 C M 建 立模 型 。将 6 A 0枚 存 活 鸡胚 随机 分 为 生理 盐水 组 ( 组 ) 正 常 血 清 组 ( N 、 C组 ) 丹 红 注 射 液 治疗 组 ( 组 ) 血 管 内膜损 伤 、 T 、 组 ( 组 ) 血 管 内膜 损 伤 后 丹 红 注射 液 治 疗 组 (T 组 ) I 、 I 以及 血 管 内皮 生 成 因子 ( GF 2 g mI 组 ( 组 ) 每 组 1 VE , 0 f / ) V , 0枚 鸡 胚 。新 西 兰 大 白兔 腹 主 动脉 用球 囊导 管损 伤 建 立 血 管 内膜 损 伤 模 型 , 红 注 射 液 治 疗 组 及 血 管 内膜 损 伤 后 丹 红 注 射 液 治 疗 组 于 大 白 兔耳 缘 静 丹 脉 注射 丹 红 注射 液 2 nL k , 组 连 续 7 d后 取 血 清 。 第 8天 , 鸡 胚 C M 上放 一 直 径 为 5im 的 滤 膜 作 为 载体 , 剐 加 样 5/ 1 /g 各 在 A . B 分 a L,
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红花等药理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等作用。
本文将对丹红注射液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作用机制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红花。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红花为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丹参通血脉,散瘀结,是主药;红花化瘀血,通经络,为辅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凝等作用。
本文现对丹红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各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1抗动脉粥样硬化1.1 降低血脂徐小明[1]等采用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到丹红注射液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
管高峰[2]等实验证实,丹红注射液不仅对实验性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的血清TC和LDL-C具有降低作用,而且斑块/内膜面积比及内膜/中膜厚度比也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26.71%和38.05%(P<0.05),减轻了AS斑块的形成,实验结果提示: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1.2 减少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hs—CRP是炎性反应的一个敏感检测指标,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一项独立而较敏感的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AS)慢性炎症过程中,必然伴有hs—CRP含量的升高。
管高峰[3]等实验证实,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实验性AS家兔血清hs—CRP而发挥抗AS作用;王召亿[4]等研究提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通过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急性脑梗死后血管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改善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目的。
廖奕华等观察发现,丹红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纹痛患者血清hs一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1.3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管高峰[2]等实验发现,丹红注射液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而产生抗AS作用。
鸡胚胎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1000-1336(2010)02-0207-04鸡胚胎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满朝来 刘玉芬 李 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摘要:鸡作为优秀的模式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以鸡胚胎的贡献尤为突出。
本文简要综述了鸡胚胎在发育生物学、肿瘤、再生、神经生物学和胚胎干细胞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同时对鸡基因组和鸡胚胎的研究方法也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鸡;胚胎;发育生物学;肿瘤;再生;免疫中图分类号:Q95-3收稿日期:2009-10-15作者简介:满朝来(1976-),博士,通讯作者,E-mail:manchaolai@126.com;刘玉芬(1972-),博士,E-mail:liuyufen1972@yahoo.com.cn;李响(1989-),本科生,E-mail:lixiang89511@126.com鸡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已经成为研究许多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模式生物。
作为一种中间进化模式生物介于哺乳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之间,鸡被人们认为是非哺乳动物中研究遗传学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
另外,由于鸡的胚胎发育起源于卵而非子宫,便于体外操作与观察,因此鸡也成为胚胎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优秀动物模型之一。
目前,鸡已经成为发育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病毒学、癌症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实验系统,并且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主要以鸡胚胎为探讨对象,简要综述鸡胚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
1. 鸡的基因组学近年来鸡的基因组学发展迅速,已完成的鸡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鸡与哺乳动物在3.1亿年前具有共同的祖先,在进化距离上没有被其他基因组所涵盖,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基因及其调控序列、基因组/染色体组型进化和保守的规律性。
作为鸟类中第一个被测序的物种,鸡基因组测序必将会对禽类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各个研究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也必然对禽类中控制重要性状基因的分离和鉴定有所帮助。
试论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试论中医药对血管新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在血管新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发现常用的一些中药复方是通过影响血管新生来发挥药效的,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对血管新生的正反两方双向调节。
本文经过研究总结,归纳了近年来中医药对血管新生调节促进作用的相关资料,并展开探讨,以期为业内相关学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医药;血管新生;作用引言: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前者是组织中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移行并增生,形成新的血管网;后者是由内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再经过有序排列形成新的血管中。
人为给予刺激以促进缺血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形成,使缺血得到改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管新生。
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
一、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机理与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已形成共讽,目前研究及应用最多的是、VEGF、和、bFGF。
研究证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vecc分裂、增殖,形成新的血管;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维持内皮细胞存活;降解基底膜,升高血管通透性以利于VEC 迁移等途径促进血管新生。
二、中医药在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新发展目前,中医药治疗心肌梗死、脑梗死、肢体缺血及骨折等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在探讨对血管新生的作用。
这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可通过上调相关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的表达,进而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血管新生,这也是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在不同的组织中,同一种中药复方表现出促血管新生和抗血管新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被同时应用于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中。
如王大英等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能够促进血管新生从而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而章忱等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
(一)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减小梗死面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血管新生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和抑制血管新生已分别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的新策略。
血管生成实验模型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实验模型研究进展吴家明1,陆 茵1,2,郜 明1,张伟伟1(1.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29;2.江苏省方剂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9)收稿日期:2007-09-21,修回日期:2007-11-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0371727,3077276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BK2003113)作者简介:吴家明(1980-),男,硕士生,研究方向: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转移研究,E 2mail:nj w ujia m ing@;陆 茵(1963-),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转移研究,通讯作者,Tel:025286798154,E 2mail:luyingreen@中国图书分类号:R 205;R 332;R 3632332;R 36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978(2008)01-0011-04摘要:抗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治疗肿瘤转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血管生成模型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在探讨血管形成机制、发现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等研究中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何寻找适合的血管生成模型是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
该文就主要常用模型做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
关键词:血管生成;模型 血管生成(angi ogenesis )是指在原有的毛细血管和(或)微静脉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从已存在的血管处以芽生或非芽生(套迭)形式形成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过程[1]。
血管生成是许多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分子参与调节的一个平衡过程[2]。
血管生成过多与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有关[3],抑制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策略。
因此寻找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研究热点。
血管生成研究需借助血管生成模型进行,血管形成的许多过程都可以在血管生成模型中模拟完成,包括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毛细血管网状结构的形成等。
丹参注射液含药血浆及血清对CAM血管生成的影响

收稿日期 : 2007- 11- 21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863”科 技 攻 关 项 目 ( 2003AA2Z3250) , 教 育 部 教 学 改 革 科 研 项 目 ( 1292B16031) 作 者 简 介 : 贺 龙 刚 ( 1982— ) , 男 , 助 教 , 医 学 硕 士 , 主 要 从 事 中 药 有 效 成 分 的 药 效 学 研 究 。
丹参注射液含药血浆及血清对 CAM 血管生成的影响
贺龙刚 1, 周 丽 2, 黄 枚 1, 吴符火 1 ( 1.福 建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系 , 福 建 福 州 350108; 2.福 建 中 医 学 院 中 医 系 , 福 建 福 州 350108)
关键词: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增生; 血浆; 血清; 丹参注射液 中 图 分 类 号: R285.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004- 5627( 2008) 01- 0028- 03
( P<0.05) ; 空白血浆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 血管数
明显减少( P<0.05) ; 6.0 g /kg、3.2 g /kg 剂量血浆组
与同剂量血清组组比较, 血管数无明显增加 ( P>
0.05) 。X 代表给药浓度, Y 代表血管数, 计算对数给
药浓度- 血管数回归方程,射液含药血浆及血清对 CAM 血管生成的影响
29
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对 CAM 血管生成的影响: 选 择0.45 μm 混合纤维素滤膜为载体, 用打孔器制成 直径 6 mm 的 小 圆 片 , 蒸 馏 水 浸 泡 后 灭 菌 干 燥 备 用。轻轻撕掉透明胶带纸, 将载体置于正对观察窗 的 CAM 表面的血管最少处, 然后在载体中 央分别 加入供试样品 20 μl, 每日 1 次。加药后, 用无菌贴 膜 封 窗 , 标 记 后 再 放 入 37.8℃的 孵 箱 。 加 药 3 d 后, 每蛋注入 1∶1 的 甲 醇 、 丙 酮 等 量 混 合 固 定 液 2.5 ml, 室温下固定 20 min, 待 CAM 血管内的血液 凝 固 后 , 揭 去 封 窗 的 透 明 膜 , 剪 除 CAM 水 平 以 上 的 蛋 壳 , 以 滤 膜 载 体 为 中 心 把 CAM 剪 下 , 放 入 盛 有少量水并铺有滤纸的平皿内展开, 阴干, 连同滤 纸保存[3] 。 1.2.4 CAM 模型的血管测定: 以滤纸 为背景, 由 专人观察裸眼可及的载体周围的血管数并进行比 较, 在自然光线下, 将佳能 A75 数码相机固定在三 角架上, 禁用闪光灯, 采用近距离模式拍照, 放大 2.3 倍。观察计数, 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和血浆对血 管生成的影响。CAM 自然状态的血管生长呈叶脉 样, 以被检物为中心, 周围血管放射状朝向被检物 的生长状态, 称为血管辐辏。主干血管向载体盘的 弯曲和靠近, 称之为血管的吸引。实验部位边缘血 管, 凡属趋向性生长的血管, 即以载体为中心发 出 , 与 滤 膜 半 径 的 夹 角 小 于 45°者 均 予 计 数 ; 而 穿 行、绕行的血管则不算在内[4] 。 1.3 统 计 学 处 理 : 所 有 数 据 以 x±s 表 示 , 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鸡 胚 发 育 和 存 活 情 况 观 察 : 鸡 胚 在 温 度 37.8℃、湿度 40%~60%条件下正常发育。照卵灯连 续观察胚膜发育情况, 依次见到樱桃珠(2 日胚) 、 蚊 虫 珠 ( 3 日 胚 ) 、蜘 蛛 胚 ( 4 日 胚 ) 等 特 征 , 绒 毛 尿 囊膜生长情况与孵育时 间相吻合[5]。胚 胎活动活 跃 , 动 脉 血 管 搏 动 有 力 , CAM 透 明 , 血 管 丰 富 , 脉 络清晰。 2.2 各组对鸡胚血管生成的影响: 通过肉眼观 察, 大多数空白各组向载体生长的血管少而细, 分 布零乱, 甚至产生视觉可见的无血管区域。但空白 血清组较空白血浆组周围血管密度增加, 血管反 应较重。用药各组有明显的血管辐辏, 以载体为中 心, 尿囊膜血管大量向载体生长集中, 排列成车辐 状, 说明丹参注射液能显著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 管 的 新 生 。血 浆 组 较 血 清 组 血 管 密 度 明 显 增 加 , 分支增多, 管径增粗, 且与剂量呈正相关。见表 1、 表 2 及图 1、图 2、图 3。
丹红注射液论文:丹红注射液的某些临床应用

丹红注射液论文:丹红注射液的某些临床应用[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由丹参和红花组成,具有理气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
临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就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某些应用综述如下。
1 脑血管疾病1.1 脑梗塞巴瑞琼等将4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或0.9%氯化钠100-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100-500ml静脉滴注,两组其他基础治疗相同。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3%。
对照组72%。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下降,表明治疗组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血浆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两项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方岩等治疗脑梗塞,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用曲克芦丁4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均连续14天。
根据功能缺损及病残程度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70%。
[2]脑梗塞的形成是局部脑动脉导致相应的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坏死,不及时治疗可致周围仍存活的半暗带神经元死亡,加重神经功能缺损。
丹红注射液可扩张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流,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减轻脑水肿,防止迟发型神经功能缺损[3]。
1.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方岩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0例,同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48小时内起效时间、血流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认为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等作用,可改善微循环、抑制栓子形成。
[4]高春光等将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用曲克芦丁360mg静脉滴注,均连续治疗10天,未用其他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3%。
丹红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小
【 4 1 李 飞. 复 合 功 能 型 酸敏 纳 米 药 物 运 载 体 系的 , 1 备 及 性 质 研 究 纳米 技 术作 为 一种深 具市 场应 用潜 力 的新兴 科学 技术 , 【 D 】 . 第 四 军 医大 学 , 2 0 1 2 . 将对 人类 产生深 远的影 响 ,甚 至改变 人们 的思维方 式和生活 【 5 ] Me m o n S, P r a t t e n MK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t o x i c i t y o f e t h a n o l i n 方式 , 其 重要性毋庸 置疑 , 纳 米 科 学 与 技 术 在 医 药 领 域 的 应 用 c hi c k h e a r t i n O V O a n d i n mi c r o ma s s c ul t u r e c a l l b e pr ev en t e d b y 也 取 得 了 令 人 瞩 目 的成 绩 , 有 力 地 推 动 了 医药 科 技 的 发 展 , 更 a d d i t i o n o f v i t a m i n C a n d f o l i c a c i d . I J 1 . R e p r o d T o x i c o l , 2 0 0 9 , 2 8 使得 药学丁作 者在新制 剂研发 方面有 了更新颖 的思路 。另外 ( 2) : 2 6 2 — 2 6 9 . 关 于 纳 米 制 剂 的 生 物 安 全 性 研 究 也 不 容 忽 视 ,药 学 工 作 者 可 f 6 ] Z峰 . 响 应 性 金 纳 米 药物 载 体 系统 用 于 克 服 肿 瘤 细 胞 耐 药 性 以找 出并确定 纳米制 剂生物安 全性评 价标准 与方法 ,并最 终 的研 究【 D 1 . 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 2 0 1 2 . 建 迂纳米材 料的乍物 安全性相 关数 据库 ,确 保其在 医药领 域 【 7 ] 白荣 . 纳 米 药物 的靶 向作 用及 不 良反 应 『 J 1 . 中 国组 织 2 r _ 程 研 究 巾 的安 全 应 用 f 。 与临床康复 , 2 0 l O , 8 : 1 4 6 3 — 1 4 6 6 . 参 考 文 献 【 8 l 】 金 丽霞. 纳 米 药 物 载 体 的 研 究及 临 床 应 用l J 1 . 中 国组 织 工 程 研 【 l 1 平其能. 纳 米 药 物 和 纳 米 载 体 系统 l J I . 中 国新 药 杂 志 , 2 0 0 2 , l : 究与 临床 康 复 , 2 0 1 0 , 8 : 1 4 2 9 — 1 4 3 2 .
鸡胚绒毛尿囊膜在抗血管形成研究中的应用_王含必

国 外 医 学 妇 产 科 学 分 册 2005 年 32 卷 第 5 期
要的纤维蛋白的形成, 使微血管密度明显下降。还使 乳 腺 癌 的 生 长 减 少 15% , 微 血 管 密 度 ( MVD) 下 降 20%。提示甘氨酸可抑制胚胎血管形成, 抑制损伤修 复和肿瘤生长。用 CAM 模型研究抗 VEGF 抗体在 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以骨肉瘤 OS ̄723 细胞构 建鸡胚模型, 将抗 VEGF 抗体作用于种植的肿瘤细 胞后计数 MVD, 结果发现肿瘤细胞凋亡与血管形成 呈显著负相关, 高度血管化的肿瘤其凋亡指数显著 低于低度血管化的肿瘤, 而在增殖指数上无明显差 异。提示阻断肿瘤血管形成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除了血管形成蛋白、VEGF 外, MMPs 也与 血 管 形成密切相关, 是细胞外基质调节的关键酶。Nap 等[12] 将人类内膜种植到 CAM 上形成 EMs 样病灶, 采用 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 MMPs) 的表 达, 同时抑制其作用, 结果发现 MMPs 在各种组织中 都有表达, 抑制 MMP-1, -2, -3, -7 和-13 的作用明 显 抑制了病灶的形成。同时证实 MMPs 在 EMs 病灶早 期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Wolber 等[13]构建 CAM 的 EMs 模型, 用竞争 PCR 方法检测 MMPmRNA 的表达。结果发 现 MMP-1 的 mRNA 表达明显增加, 而后者无明显 的改变, 提示这些酶在异位内膜碎片的血管形成和 种植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不同作用。
颈动脉灌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颈动脉灌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灌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颈动脉灌注组(治疗组)95例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对照组)95例,治疗组: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中加入丹红注射液20ml,以4ml/min的滴速经颈动脉灌注;对照组:以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中静滴,20天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血液流变学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优于对照组76.8%(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2]。
1.3纳入标准:经临床与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符合中医诊断标准[3],明确为中风中经络范畴,辨证属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病程1周内;首次发病或过去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肢体肌力小于等于ⅳ级;患者知情,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且能够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符合纳入标准但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1)合并严重心脏病、急性脑出血神志昏迷、意识障碍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精神病以及患有癫痫、过敏性疾病史、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者;(2)血压、血糖控制不理想者;(3)合并肺部及气管感染者;(4)年龄偏大>80岁以上;⑸生命体征不稳定及体质条件较差者。
1.5 治疗方法1.5.1 对照组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00ml 中,每日1次连续静滴20日为一疗程,观察疗效。
同时对两组合并症,如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以降颅内压;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应按病情分别给予适当降压药、扩血管药、降糖药、降脂药物药物等对症治疗。
1.5.2 治疗组:(1)采用颈动脉灌注给药方法[4]: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患肢侧,于健侧颈部胸锁关节上两横指的胸锁乳突肌肉缘处触摸到颈内动脉搏动后,用特制7号加长穿刺针刺入,见有回血在塑管内跳动后,即作固定后开启输液泵。
肥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

科目:高级病理生理学题目:肥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学生:曾典学院:研究生院年级:2012级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号:1233020023肥大细胞与肿瘤的关系摘要:Ehrlich于1879年在哺乳动物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发现了肥大细胞(mast cell,MC)以来,人们陆续进行了关于肥大细胞的研究。
MC作为间质结缔组织中的一种恒定的细胞成分,被喻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之源”。
MC作为一种免效应细胞不仅参与多种免疫反应,研究证实其还与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关。
至今,肿瘤与MC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和合理的解释。
本文就MC 分布及特征,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肿瘤生长的可能抑制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肥大细胞,肿瘤,机制肥大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活化后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
近年来,关于肥大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浸润的肥大细胞数目与肿瘤的发病机制、分化、转移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可通过释放肝素促进肿瘤血管新生,或通过释放溶蛋白酶,溶解周围结缔组织,因而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另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周围的肥大细胞有对抗肿瘤,保护宿主的作用[1]。
研究结果及结论差异明显,本文就肥大细胞分布及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1.肥大细胞的分布及特征肥大细胞起源于CD4+脊髓造血前期细胞,然后由骨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处于未成熟状态,只有当它们的前体细胞迁移到最终定居的部位才能分化成熟。
在人体内,MC沿血管和神经在全身各处分布,尤其多见于黏膜组织和结缔组织,黏膜中的MC增殖依赖于T细胞,其颗粒中含组胺少;结缔组织中的MC增殖不依赖于T细胞,其颗粒中含组胺多。
正常人皮肤内每mm2有7000~12000个肥大细胞。
人体肥大细胞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0~30um,核小而圆,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充满大量嗜碱性颗粒[2]。
肥大细胞可合成和分泌4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
人参皂苷粉、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作用

人参皂苷粉、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作用崔杰;何正有;李维;刘婧;聂敏奎【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4【摘要】为探讨人参皂苷粉和银杏叶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取孵育9天的种蛋,通过暴露鸡胚绒毛尿囊膜来建立模型,28只存活的鸡胚随机分为4组,包含两组空白载体的对照,一组加人参皂苷粉水溶液,一组加含银杏叶提取物药膜,作用3天后,观察分析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长的变化。
结果显示:人参皂苷粉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但血管直径变细,颜色变淡;银杏叶提取物组,血管数量显著增多,血管颜色加深。
研究发现:人参皂苷粉既能促进血管生成,又能抑制血管生成,总体表现为抑制;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明显的促进血管的新生。
【总页数】4页(P324-327)【作者】崔杰;何正有;李维;刘婧;聂敏奎【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蛇莓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作用研究 [J], 许扬;潘瑞乐;常琪;唐劲天;刘妍2.胆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 [J], 汪汇;曾祥芝;崔文玉;段炼3.1H-异吲哚-1,3(2H)-二酮新衍生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研究[J], 刘静霞;龙超良;杨永林;汪海4.重组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及兔角膜新生血管 [J], 杨楠;张桂荣;杨翰仪;府伟平5.莪术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研究 [J], 叶晓林;徐世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红注射液改善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研究

丹红注射液改善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血管新生的研究张争艳;王鹏;伍锋;吴宗贵【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Danhong injection (DHI)on angiogenesis in the diabetic hind limb is-chemia mouse model.Methods Thirty diabetic hind limb ischemic model mice and ten normal mice,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p.)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STZ)or PBS and ligation/excision of femoral artery,then,twenty diabetic hind limb ischemic model mice of al were evenly randomized to saline (control)and DHI i.p.injection (2μL/g weight for 7days)groups.Limb perfusion recovery and femoral vessel regeneration and lower limb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expression were evaluated during inter-vention and after euthanasia,respectively. Results DHI i. p. increased ischemic limb perfusion and promoted col ateral circulation generation without decreasing blood glucose level.Increased local VEGF expression contributed to beneficial effects of DH injection. (n=10,P<0.05).Conclusion The activation of local VEGF signal pathway might participate in pro angiogenesis effects of DHI injection in diabetic hind limb ischemia model mice,suggesting a potential therapy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小鼠下肢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体会;3000

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体会【摘要】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上已应用多时,其主要应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就丹红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丹红注射液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药理;应用丹红注射液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悸、胸闷、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同时也可对心悸梗死、心绞痛、冠心病、脑血栓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
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丹红注射液药理作用进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丹红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丹红注射液化学成分丹红注射液主要从丹参和红花中提取而成。
丹参主要包括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丹参羟甲酯、隐丹参酮以及二氢丹参酮等。
丹参本身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之功效。
红花主要包括脂肪酸、多炔、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色素以及其他相关成分。
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二棕榈酸以及甘油酯等。
挥发油主要为烷烃、低脂肪酸以及少量芳香酯等。
黄酮类化合物中就包括新红花苷、红花醌苷、黄芪苷、山奈酚等。
红花中还含有丰富的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如氯、钾、钠、锌、锰、铬等。
2 丹红注射液药理作用丹红注射液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可对脑血管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产生重要影响。
2.1 丹红注射液在保护脑血管中的药理作用通过对大鼠进行试验,对丹红注射液在大鼠大脑中的作用进行观察可知,14.4mg/kg注射液可导致大鼠急性脑出血时,脑含水量、脑指数等病理变化大幅度减轻,且显著降低了大脑内部毛细血管的通透度,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证了其脑部神经组织结构、形态的完整性。
相关试验充分说明,丹红注射液可对脑血管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充分改善病变状况。
2.2 丹红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2.2.1 丹红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产生的影响相关文献指出,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实施治疗时,将其平均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患者维脑路通联合氯化钠治疗以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化钠治疗。
丹红注射液对部分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研究

丹红注射液对部分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研究朱峰;张强;张金香;张娜;王立平【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8(025)004【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胆固醇(HDL)、低密度胆固醇(LDL)检测方法的干扰作用.方法严格按照CLSI制定的EP7-A2[1]分析干扰实验方案,通过干扰筛选和剂量效应实验,研究丹红注射液对LDH、UREA、CREA、UA、TG、TCHO、HDL和LDL检测方法是否存在干扰,并进行剂量效应实验明确干扰程度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丹红注射液对LDH、UREA有不同程度的正干扰,对CREA、UA、TG、TCHO、HDL和LDL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结论丹红注射液对LDH、UREA、CREA、UA、TG、TCHO、HDL和LDL常用检测方法的测定最小干扰稀释倍数分别为1∶80、1∶40、1∶800、1∶400、1∶80、1∶400、1∶400.【总页数】5页(P584-588)【作者】朱峰;张强;张金香;张娜;王立平【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河北沧州0610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河北沧州0610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河北沧州0610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河北沧州061000;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实验诊断科,河北沧州061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应用EP7-A2文件探讨酚磺乙胺对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体外干扰 [J], 叶竟妍;周迎春;朱晔;梁志伟2.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部分临床生化项目体外干扰研究 [J], 叶竟妍;周迎春;朱晔3.肝移植患者术后部分临床生化项目Delta值的调查 [J], 高宝秀;李一松;黄志刚;宋睿;彭志英4.重度溶血对人血清生化项目检测干扰及消除干扰的研究 [J], 孟建博;张厚毅5.通过自制新鲜比对血清更加科学合理开展部分临床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J], 许泽敏;陈楠;满东亮;顾庆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红注射液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唐昱;盛国太;钟志英;葛郁芝【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鸡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种蛋在(37.5±0.5)℃条件下孵育,第7天开窗暴露CAM建立模型.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 μg/mL)组(V组),每组10枚鸡胚.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建立血管内膜损伤模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各组连续7 d后取血清.第8天,在鸡胚CAM上放一直径为5 mm的滤膜作为载体,分别加样5 μL,每日1次,连续3 d,第11天取CAM,数码相机拍照后平铺于载玻片上,计数载体周围血管数目及滤膜周围0.5 cm范围内的血管分支点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CAM周围血管数目,T组(31.80±3.08)条与C组(28.40±3.75)条比较,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总数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I组(47.30±3.27)条与C组相比较,载体周围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与IT组(47.60±3.89)条相比较,血管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能够明显促进CAM上血管生成,血管内膜损伤后的血清和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也分别强于血管内膜未损伤时.【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0(008)003【总页数】2页(P310-311)【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血管生成;鸡胚绒毛尿囊膜;内膜损伤【作者】唐昱;盛国太;钟志英;葛郁芝【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330006;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R289.5血管生成在缺血性疾病的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及侧支循环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探讨血管新生的发生机制和研制促进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已经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抗氧化自由基、减轻心肌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3]。
本研究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实验动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0 kg~2.5 kg,由南昌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
新鲜白皮种蛋重50 g~60 g,由江西省种鸡厂提供。
1.1.2 药品试剂与仪器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英国 Peprotech公司生产),丹红注射液(商品名:倍通,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孔径0.45 μ m的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上海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数码相机(日本索尼公司)。
1.2 实验方法1.2.1 实验分组将60枚存活鸡胚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组)、正常血清组(C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T组)、血管内膜损伤组(I组)、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IT组)以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20 μ g/mL)组(V组),其中N 组为阴性对照组,I组为阳性对照组,每组10枚鸡胚。
1.2.2 模型制作血管内膜损伤模型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戊巴比妥钠(30 mg/kg~50 mg/kg)静脉麻醉,无菌条件下,分离右侧髂总动脉,用2.5F球囊导管经右髂动脉逆行插入腹主动脉,(2~4)个大气压下,来回拖拉3次,损伤兔腹主动脉约5 cm,再结扎右髂动脉,缝合皮肤,术后每天给予青霉素8×105 U,连续 5 d。
CAM模型的制作,新鲜白皮种蛋0.01%苯扎溴铵擦洗消毒后放入37.5℃±0.5℃恒温箱中孵育,孵至第7天,75%酒精消毒种蛋大头端及开窗,滴加2滴生理盐水使CAM下陷,与壳膜分离,制成假气室。
开窗后第2天揭开透明胶,将直径为5 mm的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小碟放于两条前卵黄静脉之间的相对无血管的 CAM 上,分别加5 μ L各待测物,每24 h加1次,连续加3 d。
孵育第11天,揭去透明胶,向假气室内加入10%甲醛,固定20 min,剪下CAM,平铺于加有固定液的玻璃平皿中继续固定,数码相机拍照,并将CAM平铺于载玻片上,阴干保存。
1.2.3 血清的制备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及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均于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2 mL/kg,共治疗7 d。
正常血清组和血管内膜损伤组注射等剂量的纯净水。
第8天从兔耳缘静脉采取静脉血4 mL,在无抗凝剂的试管中离心,取血清并分装,-20℃保存备用。
1.2.4 血管计数在自然光线下,以虑纸为背景,用数码相机拍照,在显微镜(×10倍)下计载体边缘的血管数目。
根据管径将血管分为3类:>0.1 mm为大血管;0.1 mm~0.05 mm为中血管;<0.05 mm为小血管。
凡属趋向性生长的血管,即以载体为中心发出,与滤膜半径的夹角小于45度者均予计数。
计数载体周围0.5 cm内的血管分支点数。
1.3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方差齐采用组间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鸡胚发育观察鸡胚在温度37.8℃、湿度40%~70%条件下正常发育。
通过照卵灯连续观察胚膜发育情况,可见樱桃珠(2日胚)、蚊虫珠(3日胚)、蜘蛛胚(4日胚)等特征,绒毛尿囊膜透明,血管丰富,脉络清晰,生成情况与孵育时间相吻合。
2.2 各组对鸡胚血管生成的影响生理盐水组载体周围血管数量较少,呈正常的树枝状分布。
治疗组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血管数量明显增多。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正常血清组血管生成数量无明显差异。
血管VEGF组血管生成数量明显多于生理盐水组及正常血清组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血管生成数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与血管VEGF组相似。
血管内膜损伤后血清组血管生成现象与VEGF相似,血管以载体为中心呈辐辏状生长,且可见血管吸引现象。
血管生成数量不仅明显多于正常血清组,而且较血管VEGF组也明显更多,大、中血管数也较正常血清组及血管VEGF 组明显增多。
然而,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血管内膜损伤组相比,两组血管生成数量无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 各组CAM上载体周围的血管计数比较(±s)条组别大血管中血管小血管血管总数生理盐水组1.5±0.5 3.5±1.1 20.4±3.9 25.4±3.9正常血清组2.2±1.0 4.5±0.9 21.4±3.2 28.6±3.2血管VEGF组3.6±0.91) 4.9±1.2 24.3±2.433.9±3.1丹红注射液治疗血清组3.0±1.02) 4.6±1.2 24.1±2.7 31.8±3.0内膜损伤血清组6.7±1.22) 6.1±1.52) 25.9±2.22) 38.7±3.1内膜损伤丹红治疗组9.8±1.83) 10.5±2.94) 19.6±5.6 39.1±3.5与正常血清组比较,1)P<0.05;与血管VEGF组比较,2)P<0.01;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血清组比较,3)P<0.01;与内膜损伤血清组比较,4)P<0.053 讨论丹红注射液为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具有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直接静脉给药取血,避免了传统给药途径所造成的外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较好地控制了血药浓度。
慢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因供氧和需氧之间失去平衡,如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可以增加细胞血液供应,改善功能,减少细胞的凋亡。
本实验观察到血管内膜损伤后兔血清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其效应好于20 μ g/mL浓度的VEGF。
实验表明血管内膜损伤可以通过机体动员作用,产生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如: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是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多种细胞因子[4]。
血管损伤兔血清可明显促血管生成,作用与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浓度明显增高有关。
含丹红注射液的兔血清具有明显的促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
血管生成受到多种生长因子调节,其中VEGF和bF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生长因子。
它们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细胞表达抗凋亡蛋白,动员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进入外周循环并定位到缺血组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5,6]。
本实验兔血管内膜损伤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呈现更为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
究其原因,可能与血管损伤[7]及切口愈合[8,9]激活机体自身产生的多种促血管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而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的水溶性有效活性部位,对培养的人单核细胞通过对VEGF、bFGF释放及其mRNA的表达促进作用,促进内皮细胞迁移等机制有关[5]。
为阐明这一点,在血管损伤后更长的时间段内采取血清进行研究,可望得到更有价值的资料。
参考文献:[1]Lee JS,Byun J,Kin JM,et al.Cardiac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naked DNA vectors encod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J].Ex p Mol Med,2005,37(5):447.[2]王培利,雷燕,陈可冀.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2):173-176.[3]曲凡.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07,16(10):1180-1181.[4]Hutter R,Carrick FE,Vahiviezo C,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 rowth factor regulates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meointin a fom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rterial injury[J].Circulation,2004,110(16):2430-2435.[5]Feltra N,Gerber HP,Couter J.The biology of VEGF and its receptors[J].Nat Med,2003,9(2):669-676.[6]徐杰,范维琥.丹参多酚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1(3):211-214.[7]Crowley ST,Ray CT,Nawaz D,et al.Multiple growth factors are released from mechanically injur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J].Am J Physiol,1995,269(5 Pt 2):H1641-H1647.[8]Li J,Zhang YP,Kirsner RS.Angiogenes in wound repair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and the ex tracellular matrix[J].Microsc Res Tech,2003,60(1):107-114.[9]Pandya NM,Dhalla NS,Santani DD.Angiogenesis-a new target for future therapy[J].Vascul Phamacol,2006,44(5):265-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