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整理后)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整理后)](https://img.taocdn.com/s3/m/46ac39deb14e852458fb578d.png)
3、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4、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5、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 事业上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 即他们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 同了。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 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 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如果我们不能关注相同材料中的差异而得出
练习、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 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 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随着货舱 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 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 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 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 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 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 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他 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赞赏的语言,而 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 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 命。”(《真正的英雄》) 答 : 。 第三则材料是里根对遇难宇航员的评价。请你从“责任”的角 度,对前面一、二则材料中张丽莉老师或者队长季莫什丘克的 行为表现,也作出简要的评价。(50字以内)(2分) 答 : 。 学校为了加强“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精神的宣传,拟为同学 们 编写一段“三字经”,以便大家传诵。下面编写好了开头,请你 续 写几句填在横线上。要求:念着顺口,读着有味。(4分) 人在世,居群体;尽己任,担道义; , ; , 。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58a9ebc960590c69ec376ad.png)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一、实践探究题特点实践探究题型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
通过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性。
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综合性。
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3、实践性、探究性。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题类型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2、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三、实践探究题应对策略: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
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
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
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3、根据情境,恰当表达。
可以这样说,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一点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
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而言,因为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f038a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5.png)
初中语文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1.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认真阅读材料:在回答解析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语文材料。
仔细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对于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有清晰的把握。
2.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理清题目要求:解析题往往包含多个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每个问题的要求。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所给问题的关键词和指示词,确保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解析材料结构:对于较长的语文材料,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来帮助回答问题。
注意分析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找出重要观点和论据,从而更好地解析文章的内涵。
4.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举一反三:在解析题中,有时需要将所给的材料与其他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引申出更深入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比、类比、举例等方式,将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和其他相关领域进行联系,丰富解析的角度和深度。
5.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言之有据:在回答解析题时,要注意给出清晰的理由和例证,不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描述上。
通过引用材料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解析。
6. 简明扼要:解析题的答题时间通常较为紧张,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力求简明扼要。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专题)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615bf047844769eae009edd1.png)
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
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亿枚一分钱,1990年120亿枚,1991年99亿枚,1993年113亿枚,1997年经济好转,则有133亿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学教师,想向学生表现“100万个东西”的概念,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
银行反复数过1040遍,去年春天,这100万个一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
目前校方还没有决定到底怎么使用这笔钱,不过最大的可能是设立奖学金。
3、按要求答题。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求:考入重点高中解:眼皮十分沉重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1)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历史上的成吉思汗,有很多评价,阅读下面摘选的几则材料,结合毛泽东《沁园春·雪》,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1)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4060ce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62.png)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备考目标:1、明确重庆市中考考纲中对于材料探究的要求。
2、复习并总结材料探究题解题的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3、分析重庆中考材料探究题命题的特点。
4、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一、习题训练:1、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成才的角度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每个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
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
八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很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材料二、一个偏远的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个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
多年以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
这个小村也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材料三、古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诗人说:“爱能催开美丽的成功之花。
”科学家研究证明:天才不过1%,99%的学生智力相差无几。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结果。
(答出三点即可)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的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虎,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4d9201561252d381eb6e0a.png)
各提一条建议。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2017镇江中考)
【材料一】类似脑残、 “矮矬穷”这样不雅的词语,经由互联网
传播,已经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
传播设备的普及,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快。同传
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相比,新媒体则显得原始而粗放
倚天屠龙抽宝剑
—— 中考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磨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某小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 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 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求 材料二、某学校提倡快乐学习国学。校园内众多的楹联、教学楼
得多。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个耄耋老人、一个
公务员、一个银行职员、一个汉绣的绣花徒,上来都称呼我为“亲”
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摘自《文汇报》)
【材料三】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 ,这个国际性纪念日旨在促
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在各种新兴表达令人眼花缭乱、各种网络
新词专横地横扫一切个人表达的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
设立的这个节日,显得前瞻而又意义非凡。(摘自《文汇报》)
(1)根据材料说说传统媒体少有不雅之词的原因。
(2)“点赞”一词现在使用频率极高。根据材料,指出这种表达
的缺陷。
(3)在个人言论都有机会发表的今天,请你就如何维护汉语的纯
洁性,对社会和个人各提一条建议。
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82264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d.png)
中考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及练习专题讲义材料概括从考查的角度来看,单则材料的归纳概括题主要的题型有以下四种:(一)对语言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二)对语言材料进行解释、说明(三)从语言材料中提炼观点、论据或标题、中心等。
归纳概括题解答的一般思路:1、认真阅读,理解文意(整体感知)2、抓住文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1)揭示文章主旨、中心、观点、情感的语句(2)揭示XXX的重要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4)在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5)注意比喻、象征等手法,体会其中的隐含信息。
(一)概括材料的大意或含义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要点,字数要求在40字以内。
(4分)材料:在滇西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蜿蜒而去,形成雄伟壮丽的三江并流的世界奇观。
三江上游梅里雪山一带,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
层层叠叠、密不透风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屏障。
要点:答案:梅里雪山一带的植被是调节长江水量,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
提取法:提取文字中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组合例2:试从下面材料中归纳出四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不超过6个字)将可疑币与真币对照,两币之间在纸张、图案、油墨、着色等方面有差异,有条件的可用放大镜观察底纹部分和彩色油墨的堆积。
真币明显、自然、协调、统一,印刷精致。
假币显得粗制滥造。
真币一元以上,有凹印技术。
可用手指反复触摸币面、主要图案及“XXX”字样,与这部位相邻部分比较,真币有凹凸感,假币平胶印刷,无凹凸感。
真币有盲文部分凹凸感更强。
至于纸张,新的真币坚挺,用手指弹声音脆,假币则声音闷。
真币水印是造币过程当中的一环,假币系仿造后再将水印盖上去,只印在币面表层。
平放桌面,真币水印不容易看见,图案清晰、规则,边缘整齐,有立体感,条理、深浅过渡自然,与票面毛像一致。
假币水印对光透视反而显得失真,模糊不清,呈线条状。
为进攻假币嚣张气焰,90版50元和100元票面增加安全系数,在票中加了一根金属安全线。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5789bdea5e9856a57126044.png)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分析方法技巧考点检索:1.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2.提取主要信息(包括主要内容,拟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等)。
3.写出分析、探究后得出的结论。
4.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根据材料给事物下定义。
5.针对材料发表看法,提出建议。
方法点拨:一、材料的分析与探究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准确捕捉材料主要信息。
2.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
3.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从而得出结论。
4.如果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关系,探究时可从因果关系等角度入手。
即如果材料是揭示结果的,就应找到得出这个结果的原因。
5.规范表达出探究结果。
二、信息的提取与概括(一)记叙性语段的信息提取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1)拟写标题: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记叙的两个要素)。
(2)拟写导语(一句话新闻)。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
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⑥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一般要求交代清楚"四个W--who,when,where,what"。
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
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
(二)说明性语段的信息提取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形式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46312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9.png)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效率。
4. 通过对典型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步骤4. 典型题目分析及解题示范5. 练习题目及解答反馈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材料探究题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材料探究题的特点、类型及解题方法。
3. 示范:分析典型题目,展示解题步骤和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题目中学会解题方法。
2.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推理。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4. 创设互动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进行批改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掌握情况。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的掌握程度。
4.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真题和模拟题。
2. 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材料探究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 通过PPT展示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
3. 讲解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步骤,并进行示范性解答。
4. 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中考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32a7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e.png)
中考语文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和解读能力,下面是一些建议和解题技巧:
仔细审题:探究题往往涉及到文本的深层次内容,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审题能力。
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每个问题的要求,明确要探究的方向。
注重整体把握:在回答探究题时,要注重整体把握文本。
通过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形成对整体结构的把握,为解题提供整体性的支持。
细读关键段落: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阅读与题目相关的关键段落。
这些段落通常包含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主题表达等,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注重文本证据:探究题需要学生提供具体的文本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要善于找寻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描写手法等,以此作为有力的论据。
联系背景知识:对于一些涉及历史、文学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进行解答。
这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并提供更加全面的解题思路。
培养批判性思维:探究题强调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分析作者的用词、结构、修辞手法,揭示其表达的深层含义。
注意归纳总结:在回答探究题时,要注意对所得结论进行归纳总
结。
将自己的理解整合成清晰的观点,确保回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多练习:探究题的解答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多做一些真题和模拟题,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
总之,中考语文探究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平时在阅读和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这些能力,提高解题的水平。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5da485d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b.png)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2.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3.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4. 典型题例分析5. 针对性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关注。
2. 讲解:a.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b. 材料探究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c. 材料探究题的答题技巧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题例,讲解解题步骤和思路。
4. 练习: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3. 搜集近年来的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进行分析和解题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材料探究题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在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上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节奏。
2.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3.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解题思路和技巧。
八、拓展学习资源:1.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语文学科资料,拓宽知识面。
2. 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3. 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如教育平台、论坛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九、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与家长沟通,报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35bda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6.png)
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中考语文考试大纲的不断改革,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编写了这本《中考语文教案]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材料探究题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材料探究题概述2.1 材料探究题的定义材料探究题是一种以给出材料为基础,要求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的题目。
它既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材料探究题的特点材料内容丰富,涉及多个领域;题目要求多样,考查能力全面;解答过程开放,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
第三章:解题思路与方法3.1 整体把握材料在解答材料探究题时,要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理解材料的主题和内容,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线索。
3.2 分析题目要求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明确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3.3 制定解答提纲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制定解答提纲,确保解答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4 探究与创新在解答过程中,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创新,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实战演练与解析4.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实战演练;4.2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4.3 分析解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回顾本章所学内容,总结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2 展望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材料探究题类型分析6.1 类型概述6.2 类型特点与解题方法6.2.1 词语理解题特点:要求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解题方法: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分析词语的含义。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如何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如何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d0e1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d.png)
中考材料探究练习如何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中考对学生的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找出答案。
本文将探讨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中如何运用推理能力来解答问题。
一、了解材料在解答问题之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所给的材料。
只有充分了解材料的内容,才能准确地应用推理能力。
在阅读材料时,应注意细节并提炼关键信息,以便在解答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理。
二、归纳概括将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
通过将材料中的细节整合,将其转化为简洁明了的语言,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抓取重点的能力,并能够将多个细节进行整合,提炼出问题的关键要素。
三、建立逻辑关系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逻辑关系。
学生需要根据所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推理与判断,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归纳、演绎等不同的推理方法,根据材料中的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断。
四、利用反证法反证法在推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无法直接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可以尝试采用反证法,即假设问题的答案不成立,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舍弃该假设,进而找到正确答案。
反证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五、拓宽思维解答问题不仅需要运用推理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拓宽思维的能力。
通过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进行联结,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拓宽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解答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推理。
综上所述,中考材料探究练习中,合理运用推理能力解答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了解材料、归纳概括、建立逻辑关系、利用反证法以及拓宽思维,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找出答案,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相信学生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综合性实践——材料探究类-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
![综合性实践——材料探究类-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15e6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14.png)
05 综合性实践——材料探究类【复习目标】:(1)了解掌握材料探究类的基本题型。
(2)掌握这类题的基本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难点】:运用解题技巧解答这类题型。
【复习方法与步骤】:材料探究题是由几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的。
这种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和探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探究材料题答题步骤】1.审清题目,读懂材料。
先要抓住要点,审清题目的意思。
2.找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解答该类题目,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3.提炼材料的共性。
在比较分析几则材料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个性与共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它们的共性。
4.写出探究结果。
在提炼出材料共性的基础上,即可以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概括归纳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专题通过】1.你班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春天是四季中惹人情思的季节。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
请你在以下诗句中,选出两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E.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在已选出的两组诗句中任选一组,请从运用感官描写的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这样描写的原因是什么?(3)古诗也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流水,洞在清溪何边?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适合。
你选择,理由。
【参考答案】:(1)A D(2)示例:选D组,在“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两句中,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景物。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3911b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8.png)
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
1. 哎呀,读材料的时候可别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呀!要仔细看清楚,就像你在寻找宝藏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哟!比如那道关于鲁迅文章的材料题,得把里面描写人物的细节都揪出来。
2. 嘿呀!答题的时候得有个先后顺序呀!先易后难懂不懂呀!别上来就啃硬骨头,把容易的分拿到手再说呗!就像玩游戏先打小怪升级一样,碰到那简单的材料题赶紧解决啦!比如问你修辞手法的那类。
3. 哇塞,分析材料的时候可得动点脑筋呀!别光傻看呀!要学会联想,把你学过的知识都调动起来呀!就好像拼图一样,把碎片都拼起来才完整呀!像那道文言文的材料题,想想以前学过的实词虚词呀!
4. 哟呵,审题得认真仔细呀!别马马虎虎的呀!不然答非所问那不就傻眼啦!好比走路要看好方向一样,不能瞎走呀!比如题目问你文章结构,你可别答成写作手法啦!
5. 嘿,表达观点一定得清晰明白呀!别含含糊糊的呀!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想说啥!就像明亮的灯光,一下子就能照亮呀!像让你评价一个人物形象,别模棱两可,大胆说呀!
6. 哎呀呀!别忘了结合文本回答呀!别自己在那瞎编乱造呀!文本就是你的依据呀!就像士兵打仗要有武器一样!比如问你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得从文中找证据呀!
7. 哇哦!书写也要工整漂亮呀!别乱七八糟的让人看不下去呀!字如其人呀知道不!就像你穿得整洁干净给人的感觉就好一样!这点可得注意呀!8. 嘿嘿!做完了得检查检查呀!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呀!别像丢了东西一样粗心大意呀!这可是很重要的一步哟!就像考试结束前再检查一遍试卷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初中语文材料题答题技巧,肯定能让你在做材料题的时候如鱼得水,轻松拿高分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05 材料探究过关(指导课件)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05 材料探究过关(指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0d6a0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c.png)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综合·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题形式
【材料二】 “您好,您在外卖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很多实体 书店开始向线上拓展。北京105家实体书店陆续入驻外卖平台,读者可以享受 最快30分钟的送达服务。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形式多样的阅读 活动,让书香如甘泉一般浸润人们的心灵。 【材料三】 今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在纸质书中体验解谜游戏,在数字技术支 持下感受沉浸式阅读,在公共阅读空间邂逅书香……体验、介质、场景等方面 的变化和创新,就是希望阅读能够更便利、更生动,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体验 阅读的美好,感受文化的浸润。 1. 探究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30个字)
考题形式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答案】示例一:广安市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示例二:广安市多措施发展旅游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阅读三则材料,材料一主要交 代了“五一”假期广安游客很多,材料二交代广安12家矿山企业变身为4A级景区 ,材料三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思路。三则材料表述的对象 都是广安市,主要交代了广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或是采取多种措施来发展 旅游产业。意思相近即可。
专题5:中考材料探究题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
考点解读
材料探究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往往放在“综合性学习”考查这一块,有 的地区在阅读文前考,也有的地区在阅读文后考,分值一般在8-11分。 新课标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要求考查学生“分析探究”的能力。材料探 究题是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型,一般是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 (文字、图片、表格)等,要求考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表达出来, 或是针对材料发表自已的看法。
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ddce0c226edb6f1afe001f29.png)
材料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一、题型命题者给出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学生解题的过程,也就是研读材料、分析处理材料、归纳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
)二、考点①阅读相关材料,筛选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提炼观点,得出结论。
③阅读几则材料,结合个人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三、解题思路:很多同学对这类试题有畏难心理,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答题技巧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材料探究题。
材料探究题一般由两则或两则以上以上的材料组成,几则材料或者相近,或者相反,但实际上都是围绕一个话题去表述的。
这种多项探究题,材料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内容有关,我们则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另一种情况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我们则主要探究其因果关系。
例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题。
思考:你得到了怎样的探究结果?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材料三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材料一:母虎强迫幼虎自己觅食。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材料二: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逆境出人才)材料三: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过分关爱,使子女冷漠懒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探究题解题思路【题型说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
在02、03年各地的中考中出现了大量的适应这一考查目标的试题,这些试题十分重视对学生探究、发现能力的考核,不仅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判断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解题的过程、考试的过程变成了研读资料、处理资料的过程。
此外,发展学生思维多极性,从语文的视角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研究解决,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睿智与条理。
明白了出题者的这个出发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切准题目的脉搏,找到正确的思维路径是大有裨益的。
【例析指津】做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
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材料之间大致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
请看例题1:阅读文章《藏羚羊跪拜》有关内容和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1)藏羚羊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
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中学生知识画报》)(2)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如今,在可可西里的青藏公路沿线,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成群结队,不时向过路车辆鸣叫相迎,挥蹄致意。
(《中国国防报》.5.28)附原文:《藏羚羊跪拜》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住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话:“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也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选自9月25日《新民晚报》王宗仁/文)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提供的材料中有一段“藏羚羊性怯懦……”,而另有一段“(向人)挥蹄致意……”。
这两段文字之间前后存在矛盾。
为什么藏羚羊的习性会有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这道题是要我们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藏羚羊发生这巨大变化的原因。
这原因也肯定在材料中。
材料中哪些词句给我们启发呢,很显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来,武警官兵为保护可可西里生态环境打响了艰苦的保卫战”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归纳提升一下,答案就应该是政府加大的保护力度,群众提高了觉悟,使藏羚羊的数量增加了,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改变。
这一题共3分,第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是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就要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例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上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长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
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
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一般说来,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
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然后推断: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再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
答题时,材料间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间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的,再写不同点的。
例3.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以轻心,因为“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统计结果”,不仅要把图表的内容叙述清楚,还隐含另一层意思:从时间、土地沙漠化面积、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典型受灾情况四方面概括,如果只是逐一说明表格内容,就不合要求。
明白了这一道理,答案就不难得到: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土地沙漠化面积越来越大,沙尘暴发生次数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二、仔细读图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
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
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例4.请根据右边图表中的有关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年来的变化情况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不得超过40字。
依据有关的数据,用文字说明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的两点情况(一是20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情况)是本题的具体要求。
在明确答题要求后,我们就要上下观照,前后比较,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留心图表的符号、文字、数字和附注,然后逐步地把重点转移到图表下方的数据(1979年7.2+20.4—22),就会茅塞顿开: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断增加(或“逐年增加”等)。
既然20年来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有较大增加,那么,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在世界上又处于什么位置?就只要再看一看图表上方的5组文字和数据,并与下方的两组数字(20.4+22)比较,答案就是:目前已达到(或略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或标准)。
三、准确归纳善表达。
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
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例5.根据提供的图表和文字回答问题:扬州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1993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扬州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①根据右面图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
(不超过16个字)1992年到199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根据上面的文字和图表,试写一则—句话新闻(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由于第①题只需要概括1992年到1998年的扬州农业发展的情况,因此在这以前的情况就不必考虑,这样正确的答案为:扬州农业总值连年迅猛提高。
第②题是要求我们把文字和图表揭示的内容写成一则新闻,而对新闻的概括必须把握记叙的要素,所以我们在表达时,既要涵盖新闻要素,又要做到简明扼要。
这样就对准确归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题能用最经济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把握要素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的“删、合、换”,直到完全符合题意:扬州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后,农业总产值连续5年大幅度提高。
【巩固反馈】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
有人送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全国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不见。
1989年国会议员詹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