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课件:《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的总体特征
•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 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 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 歌。
•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 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 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 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 唐诗歌到达高潮的标志。
问题2: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 么样的情感?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 情人怨恨着这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 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 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 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 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 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 么深沉的感情!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 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 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 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 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 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 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 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空想月光能 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 伴。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
问题1:诗歌首联与题目有何联系?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描摹的画面,并将 句中“生”字,同张若虚“海上同潮生” 诗句中的“生”字进行比较,说明它的 妙处。
“海上生,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 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浑厚而自然 的语言描画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 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 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深奥莫窥,遥远 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 尽思念。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第二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阶 段 二
阶 段 四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内容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钦羡。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在 那千里烟波江上,诗人扬帆而下,心境十分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 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他眼前突兀而起, 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也就显示出来了。
[巧识文]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触景伤情的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 沉沦不遇,所以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 羊公/碑尚 /在,读罢//泪 /沾襟 。 △ · · (“//”表停顿时间更长些, “· ”表重音)
[文本· 精析] 1.这首诗是怎样将怀古伤今之情寓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的?结合全诗加 以说明。
【答案】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
定的哲理性。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第二联 紧扣上联的“古” “今” ,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第三联写登 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 “读罢泪沾襟” ,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文本· 精析] 1.“海上生明月”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阶 段 三
阶 段 二
阶 段 四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内容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
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钦羡。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在 那千里烟波江上,诗人扬帆而下,心境十分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 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他眼前突兀而起, 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也就显示出来了。
[巧识文]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触景伤情的诗。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 沉沦不遇,所以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感慨不已。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重音、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 △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 △ 羊公/碑尚 /在,读罢//泪 /沾襟 。 △ · · (“//”表停顿时间更长些, “· ”表重音)
[文本· 精析] 1.这首诗是怎样将怀古伤今之情寓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的?结合全诗加 以说明。
【答案】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
定的哲理性。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第二联 紧扣上联的“古” “今” ,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来自于这次的登临;第三联写登 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 “读罢泪沾襟” ,是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文本· 精析] 1.“海上生明月”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2
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特别是“幕中草
檄砚水凝”一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11-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燕歌行》 1.这首诗是怎样将叙事、抒情、描写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分析。 提示:《燕歌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唐军增援边塞并与之战斗。诗 人按照唐军将士集结、出发、行军、战斗、失败的时间顺序写来,记述了这 次战斗的完整过程,线索非常清楚,有条不紊。 在清楚叙述事情经过的同时,诗人又不时穿插一些抒情和描写,使叙事、 抒情、描写三者紧密配合,熔于一炉。如“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 间”两句。这两句既是叙述唐军将士整装急进,奔赴前线,从叙述角度看是叙 述唐军出发,奔赴边境,又描写了他们出发和行进时队伍雄壮的浩大气势和 整肃军容,同时其中也满含着诗人的赞颂、宣扬和自豪的感情。抒情、叙事、 描写三者紧密结合。最后一段对唐军将士心理活动的刻画也是笔调变化多 姿的体现。
-4-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
别
别.离 别.扭
读音 gǔ cān zhí zhù bié biè
加点字
草檄.
蓟.北
腓.草
旌旆.
旋
旋.作冰 旋.转
读音 xí jì féi pèi xuàn xuán
-5-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3-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 世称岑嘉州。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节度掌书记, 后赴北庭任节度 判官,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了一个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以 边塞诗最为著名,富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积极的思想感情。他与 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 (共31张)
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 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 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 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尾联将题目中“岘山”二字扣实。“羊公碑尚 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蕴含了诗人极 其复杂的情感。
明李沂《唐诗援》:结语妙在不翻案。后人好议论,殊觉 多事,乃知诗中著议论定非佳境。孟诗一味简淡,意足便 止,不必求深,自可空前绝后。子美云:“吾爱襄阳孟浩 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太白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二公推服如此,岂虚语哉!
两座高峰
浪漫主义高峰:诗仙李白(风格豪放飘逸) 现实主义高峰:诗圣杜甫(风格沉郁顿挫)
《望月怀远》
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谈谈这首诗与第一专题的诗歌的关联? 你是否读出诗歌流露出的满满的温情和无限的冰 凉。 诗作中哪些字打动了你?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首 联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
“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 老之意,
“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 实,表明了诗人的旨意。珍惜时光,成就事业。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送魏万之京》言咋夜微霜游子, 今朝渡河耳,却炼句入妙。中四情景交写,而语有次第。 三四送别之情。五六渐次至京。收句勉其立身立名。初唐 人只以意兴温婉轻轻赴题,不著豪情重语。杜公出,乃开 雄奇快健,穷极笔势耳。
《与诸子登岘山》
羊公碑为何叫“坠泪碑”?诗人为何读羊公碑泪下沾襟?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 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尾联将题目中“岘山”二字扣实。“羊公碑尚 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蕴含了诗人极 其复杂的情感。
明李沂《唐诗援》:结语妙在不翻案。后人好议论,殊觉 多事,乃知诗中著议论定非佳境。孟诗一味简淡,意足便 止,不必求深,自可空前绝后。子美云:“吾爱襄阳孟浩 然,新诗句句尽堪传。”太白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二公推服如此,岂虚语哉!
两座高峰
浪漫主义高峰:诗仙李白(风格豪放飘逸) 现实主义高峰:诗圣杜甫(风格沉郁顿挫)
《望月怀远》
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谈谈这首诗与第一专题的诗歌的关联? 你是否读出诗歌流露出的满满的温情和无限的冰 凉。 诗作中哪些字打动了你?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首 联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
“催寒近”“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 老之意,
“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 实,表明了诗人的旨意。珍惜时光,成就事业。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送魏万之京》言咋夜微霜游子, 今朝渡河耳,却炼句入妙。中四情景交写,而语有次第。 三四送别之情。五六渐次至京。收句勉其立身立名。初唐 人只以意兴温婉轻轻赴题,不著豪情重语。杜公出,乃开 雄奇快健,穷极笔势耳。
《与诸子登岘山》
羊公碑为何叫“坠泪碑”?诗人为何读羊公碑泪下沾襟?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 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课件PPT
栏目导航
探究
课堂互动
栏目导航
《望月怀远》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为李、杜开先的诗人——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 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任职时直 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 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刚正不阿,
栏目导航
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贬为荆州刺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 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栏目导航
“风骨”主要包括: 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
进行积极思; 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
铮傲骨; 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
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栏目导航
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都是“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全诗以明月为载体,
栏目导航
3.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 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为含蕴。诗便 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张九龄的诗早年辞藻淡雅清丽,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 的五言古诗,以凝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初唐诗 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有《曲江集》。
栏目导航
[探背景] 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 相,罢知政事。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 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 间所作。
探究
课堂互动
栏目导航
《望月怀远》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为李、杜开先的诗人——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 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张曲江”。任职时直 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 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刚正不阿,
栏目导航
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贬为荆州刺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 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栏目导航
“风骨”主要包括: 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
进行积极思; 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
铮傲骨; 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
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栏目导航
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都是“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全诗以明月为载体,
栏目导航
3.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 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为含蕴。诗便 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张九龄的诗早年辞藻淡雅清丽,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 的五言古诗,以凝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初唐诗 风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有《曲江集》。
栏目导航
[探背景] 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 相,罢知政事。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 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 间所作。
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燕歌行》教学课件 (共24张PPT)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飞”和“照”说明当时战争的情况如 何? 明确:军用紧急文书到处飞传,外敌 进犯。局势紧急,战火蔓延。
(夸张)
• • •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 1.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 什么? •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 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 的寻欢作乐,轻敌自大,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 将帅身受皇恩常常轻视顽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 •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 欢作乐对照来写,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 “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 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 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 战士们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摇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山居秋瞑》公开课课件_2
提示1:有人说明月、青松、清泉既是物象 有时王维的心象,你如何理解?
提示2:浣女,渔夫是怎样的一类人?
拓展探究,王维三座“空山”的意境有 何异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拓展探究:
王维三座“空山” 的意境有何不同?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从 开 元 二 十 八 年 ( 740 ) 到 天 宝 三 年 (743),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又 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 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再读再探,明明有物、有声、有人,诗 人偏偏说是“空”山?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胡应麟所言:“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空”
诗人追求的人生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山居秋暝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再读再探,明明有物、有声、有人,诗 人偏偏说是“空”山?
提示1:有人说明月、青松、清泉既是物象 有时王维的心象,你如何理解?
提示2:浣女,渔夫是怎样的一类人?
空
环境:物(无污浊之物) 人 (无达官贵人) 声(无尘世喧嚣)
山居秋暝
闲话王 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北宋苏轼说 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 他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提示2:浣女,渔夫是怎样的一类人?
拓展探究,王维三座“空山”的意境有 何异同?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拓展探究:
王维三座“空山” 的意境有何不同?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从 开 元 二 十 八 年 ( 740 ) 到 天 宝 三 年 (743),王维先隐居终南山,晚年又 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 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再读再探,明明有物、有声、有人,诗 人偏偏说是“空”山?
心境:空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胡应麟所言:“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空”
诗人追求的人生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山居秋暝
口诵心悟
初读试解,此山真是“空山”么?
再读再探,明明有物、有声、有人,诗 人偏偏说是“空”山?
提示1:有人说明月、青松、清泉既是物象 有时王维的心象,你如何理解?
提示2:浣女,渔夫是怎样的一类人?
空
环境:物(无污浊之物) 人 (无达官贵人) 声(无尘世喧嚣)
山居秋暝
闲话王 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北宋苏轼说 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 他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燕歌行》公开课课件_2
首 段八句:大军出征图 第二段八句:战败被围图 第三段八句:被围思亲图 末 段四句:效命死节图
六、分析手法、归纳主旨
对比
突出什么内容 诗人表达的情
感
双方军事对比
战士——将领
战前——战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征人——思妇
八、情读
带着诗人的情感,再次诵读此 诗。
九、布置作业
校园里某些同学有不文明行为,运用对比 手法刻画他们的形象,写300字的小作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思想。
2、掌握对比的艺术手法。
一、导入
二、初读、正字音
摐金( chuāng ) 旌旆( jīng )( pèi )
逶迤(wēi )( yí) 塞草腓( féi )
蓟( jì)北
飘飖( yáo )
三、疏通文意
同学们有不理解的诗句提出 来,咱们一起来解答。
四、划分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望月怀远》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句中的“怨”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提示: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用 一个“怨”字。这是表现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 心情;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过程,饱 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怨”字包孕着深沉的相思之情。 2.试分析“披衣觉露滋”中“露滋”一词有何意味。 提示:“露”指露水,“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夜已深了,天气 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露滋”写尽了“遥夜”“竟夕”的境况, 承接上文,巧妙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14-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4.积名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4)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了解知识领域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与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高昂雄浑、阔 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
盛唐诗人将建安文学的慷慨悲凉注入到诗歌中,形成雄健刚劲的风骨、 高远浑成的意境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在半个世纪的短暂 时间里,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適、岑参的边塞 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纷纷亮相登场。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 园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王维 多才多艺,精于诗文、书画、音乐,最擅长田园诗,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 后期则多描绘田园山水。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
-4-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5-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望月怀远》 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 罢知政事。罢后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 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
特色。
3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①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②理解诗歌怀古伤今的写法。
4
山居秋暝
王维
①探讨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5
燕歌行
高適
①把握本诗的多重主题和复杂情感。 ②把握诗歌的对比的表达技巧。
6
走马川行奉送 出师西征
岑参
①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战士们的爱
国情怀。
②赏析诗歌主要的艺术手法。
-10-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盛唐风骨:盛唐风骨主要包括: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 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诗人 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崇尚独立人 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 彩。
-17-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送魏万之京》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现了季节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 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提示:“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特征,从中表达出诗
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18-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课外读写
3.从表现手法和表情达意两方面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 多”两句诗。
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和化用的表现手法。“树色催寒近”把树人格 化了。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飘零,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来了。“砧声向晚 多”化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意,想象魏万寄居长安夜不能寐,岁 暮的一片砧声,搅起纷乱的乡愁。“树色催寒近”和“砧声向晚多”相呼应,构成 秋末到岁暮流动的时间意象,暗示出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的深层意蕴。
-2-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明确课节重点
课 序
题目
作 者 学习目标
①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怀远之思。
1
望月怀远
张九龄 ②把握本诗通过紧扣“望”与“怀”来写景抒
情的写作特色。
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送魏万之京 李颀
②鉴赏炼句和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的艺术
-16-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课外读写
3.试分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一千古名句的美妙之处。 提示:(1)“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 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了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 的同生共命的缠绵。这一句其景可爱。 (2)“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 望月生情;二是溶溶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这一句其 情美妙。
-7-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山居秋暝》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当时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 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王维几经贬谪,产生了对仕途的厌倦情绪, 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此时他写了大量的山水田 园诗,这首《山居秋暝》就是写他隐居辋川时的乐趣,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 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2.写汉字 词语 鱼 liánɡ 高 lianɡ 水 qú 日 mínɡ mínɡ 目 东 mínɡ
பைடு நூலகம்
易错字 梁 粱 渠
词语 易错字
xuān 闹 喧 寒 xuān 暄 xuān 赫 煊 暝 huàn 衣 浣 瞑 胃 wǎn 脘 溟 东 ɡuǎn 莞
-13-
-6-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送魏万之京》 魏万,号王屋山人,后改名魏颢,是李颀的晚辈朋友。他不但与李颀情谊 深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的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 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送魏万西赴长安时而作,表达李颀对晚辈朋 友魏万的惜别和劝勉之情。 《与诸子登岘山》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 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在此山置酒吟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 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 闻,使人伤悲!” 羊祜生前有政绩,他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树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 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作者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 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11-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1.注字音
加点字
寝.室
砧.声
露
露.水 露.脸
读音 qǐn zhēn lù lòu
加点字
蹉.跎.
岘.山
相
相.互 相.貌
读音 cuō tuó xiàn xiānɡ xiànɡ
-12-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20-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 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阿谀趋奉,耿介不随 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当时和后世所倾慕。孟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 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平淡却有壮逸之气, 为当时诗坛所推崇。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抒情,写出一时真切 的感受。
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分析最后两句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
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前两句中的“御苑砧声”相
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
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
望月怀远 送魏万之 京 与诸子登岘山 山居秋暝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首页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3.解词义 (1)情人怨遥.夜.:远隔天涯的夜晚。 (2)竟.夕.起相思:通宵。 (3)云山况是客.中.过:作客途中。 (4)御.苑.砧声向晚多:皇家花苑,代指长安。 (5)人.事.有代谢:人间世事。 (6)人事有代.谢.:更替变化。 (7)天气晚.来.秋.:秋天的晚上;来,助词,无实义。 (8)莲动下.渔.舟.:渔船沿水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