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

合集下载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含答案 精品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含答案 精品

章末检测(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答案 A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答案 C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3.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图1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答案 D解析告示牌甲上面的数字是车辆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定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km/h,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正确.4.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置距温州市约356km、福州市约385km、基隆市约190km.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80k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海监船位移是480km,路程是356kmB .该海监船位移是356km ,路程是480kmC .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 .若知道此次航行时间可求出此次航行的近似平均速度 答案 A解析 位移表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表示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故路程大于等于位移大小,所以该海监船位移是356km ,路程是480km ,A 错误,B 正确.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能看成质点,C 正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给出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D 正确.5.如图2所示,小球以v 1=3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 =0.01 s 后以v 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s 内的平均加速度为( )图2A .100m/s 2,方向水平向右 B .100m/s 2,方向水平向左 C .500m/s 2,方向水平向左 D .500m/s 2,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C解析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得:a =-2-30.01m/s 2=-500 m/s 2,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v 1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3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可以看出( )图3A .t 2到t 3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乙比甲先出发C .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 0处D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最终也没追上乙 答案 C解析 在t 2~t 3这段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大于乙的图线斜率,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项错.由题图知甲和乙同时出发,且乙在甲前面s0处,故B项错,C项正确.在t3时刻,甲追上了乙,D项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如图4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m决赛的两倍C.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m/sD.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2m/s答案BD解析100m决赛,他的运动是直线,位移就是100m;而200m决赛,他的运动是曲线(有弯道部分),位移比200m小,因此选项A错误,B正确.200m决赛轨迹若为直线,其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m/s,因此选项C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选项D正确.8.如图5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B.3s末物体加速度开始改变C.0~8s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D.t=0时和t=6s时物体的速率相等答案AD解析图线斜率不变,加速度就不变,A项正确,B项错误.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C项错误.t=0时和t=6s时物体的速率都为30m/s,D项正确.9.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 .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 .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看出,甲、乙、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甲、乙、丙都沿正方向运动,A 错误,B 正确;乙的斜率比甲大,所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C 正确;乙的斜率比丙的斜率的绝对值小,所以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丙的加速度大小,D 错误. 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7所示,则( )图7A .在前3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 .在1~3s 内质点做加速度a =-2m/s 2的变速直线运动C .在2~3s 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BC解析 由图像可知,质点在第1s 内做速度v 0=2m/s 的匀速直线运动,A 错误;在1~3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2-22m/s 2=-2 m/s 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故B 正确;在2~3s 内,速度为负值,说明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2s 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故C 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源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上相应的电源C.将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并从复写纸下面通过D.接通开关,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答案交流0.02 CBDA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交流电,频率为50Hz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BDA.12.(8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的记录如图8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8(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2)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3)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4)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答案(1)加速运动(2)36.50cm/s (3)25.20 cm/s(4)0.795m/s2解析(1)从A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每隔0.1s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s1=2.15cm、s2=2.89cm、s3=3.74cm、s4=4.32cm、s5=5.15cm,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A、F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ΔsΔt=19.55-1.300.1×5cm/s=36.50 cm/s(3)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 B=v AC=AC2t=6.34-1.302×0.1cm/s=25.20 cm/s.(4)v C=v BD=BD2t=33.15cm/s,a=v C-v Bt=0.795m/s2.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如图9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图9(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 (1)0.283m 0.942m (2) 0.142m/s 0.471 m/s解析 (1)质点的位移是由A 点指向B 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 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质点的位移s =2r ≈28.3cm =0.283m 位移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路程为L =34×2πr ≈94.2cm =0.942m(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得v =s t =0.2832m/s ≈0.142 m/s平均速度方向由A 点指向B 点质点的平均速率v ′=L t =0.9422m/s =0.471 m/s14.(10分)一个质点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到A 点时,速度为3m/s ,到B 点时速度变为12 m/s ,历时6s ;到B 点后又做减速运动,再经6s 到达C 点,并停下来,求: (1)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5m/s 2(2)2 m/s 2解析 (1)由题意知:v A =3m/s ,v B =12 m/s ,t 1=6s .所以由A 到B 过程中a 1=v B -v A t 1=12-36m/s 2=1.5 m/s 2.(2)因为v C =0,t 2=6s ,所以由B 到C 过程中a 2=v C -v B t 2=0-126m/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B 处的速度方向相反.15.(12分)如图10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像,请回答:图10(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2)在0~4s 内、8~10s 内、10~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质点在0~4s 内速度在逐渐变大; 4~8s 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m/s 不变;8~10s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s 时质点的速度为0; 10~12s 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 (2)由a =ΔvΔt得:0~4s 内的加速度a 1=10-04-0m/s 2=2.5 m/s 28~10s 内的加速度a 2=0-1010-8m/s 2=-5 m/s 210~12s 内的加速度a 3=-10-012-10m/s 2=-5 m/s 2.16.(12分)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进站加油.在某次比赛中,一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m/s 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 m/s 2,加油时间为6s ,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m/s ,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 答案 11s解析 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减速过程,初速度为90m/s ,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30 m/s 2,所需时间:t 1=Δv a 1=0-90m/s-30m/s 2=3s 加速过程,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90m/s ,加速度为45 m/s 2, 所需时间:t 2=Δv ′a 2=90m/s -045m/s 2=2s所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t =3s +2s +6s =11s.。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学校:西关中学命题人:西关中学张先智(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第Ⅰ卷(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多选的不得分)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 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与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 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D 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2﹒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为质点的运动的方向B 路程是标量,即为位移的大小C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3.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 甲向上,乙向下,丙向下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位移跟所需时间的比值B.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加末速除2C.平均速度是矢量D.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的路程跟所需时间的比值是标量5.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那么在任意1秒内()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6.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表示时间长B.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 1min 只能分成60个时刻7. 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位移说法正确的是()A. 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 BC.沿Ⅲ较大 D. 一样大ⅠⅡⅢA8. 下列说法正确说法的是()A .加速度为0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为零B. 物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C. 2m/s2的加速度比-4m/s2的加速度大D. 在匀减速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9. 小球从距地面5m高处落下,被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m高处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 7m, 7mB. 5m, 2mC. 5m, 3mD. 7m, 3m10. 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沿垂直于墙壁的方向运动,和墙壁作用的时间为以3m/s 的速度返回,取碰撞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在与墙壁作用的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A. 10m/s2B. -10m/s2C. 40m/s2D. -40m/s2第二卷(共6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1. 甲﹒乙两物体都以5m/s 初速度向东做变速直线运动,经5s后,甲的速度变为零,乙的速度变为10m/s , 则甲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物体乙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12. 以10m/s 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s停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与初速度方向13. 第5s内表示的是s的时间,5s末和第6s初表示的是,5s内和第5s内分别表示的是14.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6m/s的速度匀速运动2s,又以4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s,则这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15. 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的速度大小为10m/s则在1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多少?16. 物体在A和B两地往返运动,设从A到B平均速度为v1,由B到A的平均速度为v2物体往返一次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各是多少?金台区高一年级物理学科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卷学校:西关中学命题人:西关中学张先智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确,全选对得4分,选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1. 1m/s ,向西, 1m/s 向东 12. s ,相反13. 1 ,同一时刻,5s 1s 14. s三.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4 共28题)1.解:由公式得 a=(Vt -V)/t--------6分若1s后速度与4m/s方向相同,则vt=10m/s-------2分 a=(10-4)/1 m/s2=6m/s2-------2分若1s后速度与4m/s方向相反,则vt=-10m/s-------2分 a=(-10-4)/1 m/s2= -14m/s2------2分2.解:物体往返一次,位移为零,则 v=0 -------6分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分设AB间的距离为S则时间:t1=s/v1① t2=s/v2② t=t1+t2③--------2分平均速率: v=2s/t ④ -------2分联立①②③④得平均速率v=2v1v2/(v1+v2)-----------2分。

【精品试卷】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二)复习专用试卷

【精品试卷】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二)复习专用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章末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开普勒D.胡克答案 A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A.1.5 s B.8 s C.16 s D.24 s答案 B3.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t2=2t1,t3=3t1.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像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像中正确的是()图1答案 C解析根据v-t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物体以速度v1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运动位移满足s1=v1t,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静止在正方向离原点s 1处;在t 2~t 3时间内,速度大小等于v 1,但方向与v 1反向,物体返回出发点.因此,选项C 正确.4.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 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 m B .56.25 m C .75 m D .150 m 答案 B解析 先判断汽车刹车后经过多长时间停止,由v t =v 0+at 知:t =7.5 s.因此汽车刹车后10 s 内的位移大小等于7.5 s 内的位移大小,s =12×2×7.52 m =56.25 m .B 正确.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 /s 匀减速至零,用时1 s .按规定速率为8 m/s 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 m ,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拖行距离为8 m ,符合规定B .拖行距离为8 m ,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距离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距离为4 m ,不符合规定 答案 C解析 汽车平均速度为4 m/s ,刹车位移为4 m ,符合规定,C 对.6.跳伞运动员以5 m /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所受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 m/s 2)( ) A .2 s B. 2 s C .1 sD .(2-2) s答案 C解析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1,则由h =v 0t 1+12gt 21可得t 1=1 s .设运动员着陆的时间为t 2,则由h =v 0t 2,可得t 2=2 s ,所以t 2-t 1=1 s ,选项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 答案 AD解析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 错,D 对;又根据v =2gh ,A 对,B 错.8.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图2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甲、乙两汽车的加速度都逐渐减小 答案 AD9.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3所示.则( )图3A .2 s 后乙比甲运动得快B .在2 s 末乙追上甲C .4 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 答案 AD解析 观察v -t 图像,2 s 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选项A 对.前2 s ,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2 s 末甲、乙速度相等,2 s 末二者距离最大,选项B 错.v -t 图像的面积代表位移,4 s内甲、乙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选项C错.4 s末甲、乙位移等于40 m,此时乙刚好追上甲,选项D对.10.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方向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答案AB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则A、B、C正确.当h1=4.9 m,h2=9.8 m,h3=14.7 m时,h1∶h2∶h3=1∶2∶3,因为t=2hg,所以t1∶t2∶t3=h1∶h2∶h3=1∶2∶3,D错误.三、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2分)11.(6分)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A.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B.长度为1 m、最小刻度为分米的刻度尺;C.秒表;D.打点计时器;E.低压交流电源(50 Hz);F.低压直流电源;G.天平.(1)为了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数值,上述器材中必须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实验是通过研究重物做________运动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2)把重物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当重物自由下落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连续清晰的7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第2、3、4、5、6、7各点与第1点的距离d如下表所示:点的次序1234567距离d/cm0 6.0012.5019.3026.5034.1042.10根据这些数据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答案(1)ADE自由落体(2)9.72 m/s2解析(1)实验时,必须有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50 Hz)和打点计时器(用来打点),以及长度为1 m 、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用来测量点迹之间的距离). (2)我们用逐差法来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 a =[(42.10-19.30)-19.30]×10-2(3×0.02)2m /s 2≈9.72 m/s 2 12.(6分)如图4所示,为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挡光片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距为d .图4(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为Δt 1和Δt 2,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A .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 .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 .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 .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答案 (1)b 22d [1(Δt 2)2-1(Δt 1)2] (2)BC 解析 (1)两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 v A =b Δt 1,v B =bΔt 2根据v 2B -v 2A =2ad ,得:a =b 22d [1(Δt 2)2-1(Δt 1)2] (2)本实验测速度的原理是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越短,即宽度越小,误差越小;另外,两挡光片间距越大,误差越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在公园的草坪上主人和小狗正在玩飞碟游戏.设飞碟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0=5 s ,飞碟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 0=10 m /s ;小狗在1 s 内匀加速到v =8 m/s ,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抛出飞碟的同时小狗应在离主人多远的地方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飞碟?(小狗与飞碟的运动同向共线) 答案 14 m解析 设小狗应在离主人s 处向飞碟跑去才能恰好接住飞碟. 根据位移关系,飞碟的位移为:s =v 0t 0 小狗的位移:s ′=v ·12+v (t 0-1)两者满足的关系是:Δs =s -s ′代入得Δs =10×5-(8×12+8×4) m =14 m14.(10分)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0 s 内前进450 m ,此时速度减为着陆时速度的一半.试求:(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2)飞机着陆后30 s 时距着陆点多远? 答案 (1)60 m/s (2)600 m解析 (1)设着陆时的速度为v ,则s =v +v22tv =60 m/s(2)设飞机从开始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则 a =v -v 2t =60-60210 m /s 2=3 m/s 2t ′=v a =603 s =20 s<30 s故s ′=v 22a =6022×3m =600 m.15.(12分)如图5所示,有一根长为l =0.5 m 的木棍AB ,悬挂在某房顶上,它自由下落时经过一高为d =1.5 m 的窗口,通过窗口所用的时间为0.2 s ,求木棍B 端离窗口上沿的距离h .(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图5答案 4.05 m解析 设木棍B 端下落到窗口上沿所用的时间为t ,则A 端下落到窗口下沿所用的总时间为t +0.2B 下落到上沿有:h =12gt 2①A 下落到下沿有:h +d +l =12g (t +0.2)2②①②联立得t =0.9 s ,h =4.05 m.16.(12分)车从静止开始以1 m /s 2的加速度前进,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车后20 m 处,某人骑自行车开始以6 m/s 的速度匀速追赶,能否追上?若不能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若能追上,什么时候追上? 答案 不能 2 m解析 解法一 利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求解.当车的速度与人的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此时若追不上,以后永远追不上. v 车=at ,v 人=v 0当v 车=v 人时,at =v 0,所以得时间t =v 0a =61 s =6 s以人开始追的位置为起点,此时人与车的位移分别为 s 人=v 人t =6 m/s ×6 s =36 ms 车=s 0+12at 2=20 m +12×1 m/s 2×(6 s)2=38 m显然s 车>s 人,追不上.人与车相距最近为Δs =s 车-s 人=38 m -36 m =2 m 解法二 利用二次函数求解 车与人的位移分别为s 车=s 0+12at 2s 人=v 0t车与人相距Δs =s 车-s 人=s 0+12at 2-v 0t =20+12t 2-6t=12(t -6)2+2 m 显然Δs 总大于2 m ,即追不上,而且当t =6 s 时,Δs 有最小值2 m ,即相距最近为2 m.。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测评 1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测评 1 含答案 精品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42】A.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做为质点D.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解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是看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故A错误;研究火车过桥,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研究车轮的转动,车轮的形状不能忽略,自行车不能看成质点,但在研究自行车的运动速度时,就可以忽略自行车的自身大小,则可把自行车做为质点,故C错误;地球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与日地距离比较,可以忽略,可以看做质点,故D正确.【答案】 D2.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43】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的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参考系的【解析】“太阳东升西落”是相对于我们居住的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A错误;“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所以B错误;“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所以C错误;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火车或他自己为参考系的,所以D正确.【答案】 D3.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2011年12月10日,我国上空出现一轮十全十美“红月亮”.这是十年一遇最美月全食,本次月全食从北京时间20时45分开始初亏,经过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持续约3个半小时.而完全“被吃掉”的“红月亮”,只有大约51分钟.文中提到的“时刻”有( )【导学号:43212244】图1A.51分钟B.3个半小时C.20时45分D.2011年12月10日【答案】 C4.如图2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 内、第2 s 内、第3 s 内、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则( )【导学号:43212245】图2A.他4 s 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B.他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他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他1 s 末的速度为1 m/s【解析】 自行车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 s 内平均速度为21 m/s =2 m/s ;4 s 内平均速度v -=1+2+3+44m/s =2.5 m/s. 【答案】 C5.如图3所示的v ­t 图像所描述的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46】图3A.O 到A 的速度变化比B 到C 的速度变化快B.AB 平行于时间轴,则物体在AB 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C.O 到A 的速度方向与B 到C 的速度方向相反D.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解析】 O 到A 和B 到C 的速度的变化量大小相同,而O 到A 所用的时间长,故速度变化慢,A 错;AB 段物体是以v 0匀速运动,B 错;O 到A 和B 到C 的速度都大于0,故速度方向相同,C 错;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位移越来越大,D 对.【答案】 D6.(多选)试判断下列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导学号:43212247】A.子弹以790 m/s 的速度击中目标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小球第三秒内的速度是6 m/s【解析】 平均速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对应,瞬时速度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790 m/s 是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40 km/h 对应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过程,是平均速度;72 km/h 对应某一位置(站牌),是瞬时速度;第三秒内是一段时间,故6 m/s 不是瞬时速度.【答案】 AC7.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A.在1 s 末,速度为9 m/sB.0~2 s 内,加速度为6 m/s 2C.6~7 s 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 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解析】 由所给图像知,物体1 s 末的速度为9 m/s ,A 对;0~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a =12-62 m/s 2=3 m/s 2,B 错;6~7 s 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 对;10~12 s 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 错.【答案】 AC8.如图5所示是中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 ,则( )【导学号:43212248】图5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C.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 m/s【解析】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 错误;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 =22+22 m =2 2 m ,故B 正确;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C 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v =x t =2222 m/s =1 m/s ,故D 正确.【答案】 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9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6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纸带上标出.图中画出了将米尺靠在纸带上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是________m/s. 【导学号:43212249】图6【解析】 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2=s 3-s 12T =22.60-12.602×4×0.02 cm/s =62.5 cm/s=0.625 m/s.【答案】 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 0.62510.(9分)某学习小组用小车带着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了一系列的点,根据纸带得到各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画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7所示,由图知小车做________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2.【导学号:43212250】图7【解析】 由题图可知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减小,故小车做减速运动;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选取两点并确定两点对应的数据,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a =0.4-1.20.2-0.04 m/s 2=-5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答案】 减速 -511.(17分)如图8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 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 的最高处,之后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 处位置,再经过1.5 s 到达地面.求:图8(1)前1.5 s 内平均速度;(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1.5 s 小球的位移为:x =H -h ′=5 m -1.25 m =3.75 m所以前1.5 s 内平均速度v =s t 1=3.751.5 m/s=2.5 m/s.(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s =5 m +5 m +15 m =25 m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s t =253 m/s≈8.3 m/s.【答案】 (1)2.5 m/s (2)8.3 m/s12.(17分)沪杭高铁是连接上海和杭州的现代化高速铁路,最大速度达到了413.7千米每小时,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沪杭高速列车在一次运行中由A 站开往B 站,A 、B 车站间的铁路为直线.技术人员乘此列车从A 车站出发,列车从启动加速到100 m/s ,用了250 s ,在匀速运动了10分钟后,列车减速运动,经过300 s 后刚好停在B 车站.求此高速列车启动、减速时的加速度.【导学号:43212251】【解析】 加速过程的初、末速度v 0=0,v 1=100 m/s ,用时t 1=250 s ,该过程的加速度a 1=v 1-v 0t 1=100250 m/s 2=0.4 m/s 2.减速过程的初、末速度v 1=100 m/s ,v 2=0,用时t 2=300 s ,该过程的加速度a 2=v 2-v 1t 2=0-100300 m/s 2=-0.33 m/s 2.【答案】 0.4 m/s 2 -0.33 m/s 2。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及章末检测试卷第26点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及章末检测试卷第26点

第26点分清“视重”与“实重”,理解“超重”与“失重”“实重”是指物体实际的重力,它不因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改变;“视重”是指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视重大于实重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而视重小于实重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对超重与失重的理解应把握以下三点:1.物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不变.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只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大小均无关.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有竖直向上的分量;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加速度一定有竖直向下的分量.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时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将完全消失,比如物体对支持它的物体无压力、摆钟停止摆动、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靠重力才能使用的仪器将失效,也不能再使用(如天平、液体气压计等).对点例题如图1所示,在一升降机中,物体A置于斜面上,当升降机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A恰好静止不动,若升降机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物体仍然相对斜面静止,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均不变B.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C.因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物体所受重力变为零,其他力不变D.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除了受到的重力不变以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解题指导当物体与升降机一起以加速度g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其视重为零,因而斜面对其的作用力亦为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地球对它的引力即重力依然存在.答案 D技巧点拨超重和失重现象是由物体加速运动引起的,与加速度的方向有关,由加速度的方向唯一确定,而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不要被物体的运动方向所迷惑.此外一个恒定的加速度可以对应多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应注意考虑周全.1.如图2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电磁铁A和秤盘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加速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中拉力T的大小为( )图2A.T=mg B.Mg<T<(M+m)gC.T=(M+m)g D.T>(M+m)g答案 D解析以A、B、C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A、C静止,铁片B由静止被吸引加速上升,则系统的重心加速上升,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故轻绳的拉力为T>(M+m)g.应选D.2.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增大的C.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一定为零D.如果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它必然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答案 D解析失重是指弹力小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下的情形,即加速度方向向下,故D正确;运动员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既不失重,也不超重,A错误;不管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是不变的,B、C错误.。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综合测评3 (2).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综合测评3 (2).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章末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43212260】A.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每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有的力没有受力物体【解析】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能用天平测量,A错误.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不一定在物体上,B错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C正确.手榴弹爆炸是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与弹片发生的相互作用,D错误.【答案】 C2.跳高运动员在下列各图所示的四种过杆姿势中,重心最能接近甚至低于横杆的是()A.滚式B.跨越式C.剪式D.背越式【解析】四种过杆姿势中,A、B、C三种过杆时重心均在横杆之上,而背越式过杆时,头、躯干、腿依次过杆,身体的大部分与杆接近,重心接近甚至低于杆.选项D正确.【答案】 D3.跳水一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如图1所示,一运动员静止站在3 m跳板上,图中F1表示人对跳板的弹力,F2表示跳板对人的弹力,则()图1A.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B.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先有力F1,后有力F2D.G和F2方向相反,大小可能不相等【解析】F1是人对跳板的弹力,受力物体是跳板.F2是跳板对人的弹力,受力物体是人,故F1、F2不是平衡力,A错;F1、F2性质都是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正确;F1、F2同时产生,C错;运动员静止站立时处于平衡状态,G与F2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故D错.【答案】 B4.如图2所示,重为20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4 cm.现换用另一个重为40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形变仍在弹性限度内),这时弹簧的弹力大小、劲度系数分别是()【导学号:43212261】图2A.20 N,500 N/mB.20 N,1 000 N/mC.40 N,500 N/mD.40 N,1 000 N/m【解析】重为20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知,弹簧的弹力F=20 N,弹簧伸长的长度x=4 cm=4×10-2 m.根据胡克定律F=kx得:k=200.04N/m=500 N/m,当重为40 N的物体悬挂在弹簧的下端时,弹簧的弹力F=40 N,劲度系数不变,故C正确.【答案】 C5.木块甲、乙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甲、乙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将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乙上,如图3所示,力F作用后()【导学号:43212262】图3A.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 NB.木块甲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 NC.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 ND.木块乙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 N【解析】由题意可得木块乙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μN=0.25×60 N=15 N,弹簧的弹力F弹=kx=400×0.02 N=8 N,木块乙受到向右的力F弹+F=9 N<f max,故木块乙仍静止.由平衡条件可得木块乙受到向左的摩擦力f乙=F弹+F =9 N,故C正确,D错误;木块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μN′=0.25×50 N=12.5 N,弹簧的弹力F弹=8 N<f max′,故甲仍静止,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甲=F弹=8 N,故A、B错误.【答案】 C6.足球运动是目前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之一,深受青少年喜爱.如图4所示为四种与足球有关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43212263】甲乙丙丁图4A.甲图中,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就是它的重力B.乙图中,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由于接触而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C.丙图中,踩在脚下且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可能受到3个力的作用D.丁图中,落在球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足球发生了形变【解析】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受到的弹力是地面对球的向上的力,受到的重力是地球对球的向下的力,选项A错误.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足球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选项B错误.踩在脚下的球可能受重力、地面对它的弹力、脚对它的弹力三个力的作用,选项C正确.网中的足球受到弹力是由于网发生了形变,选项D错误.【答案】ABD7.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有关部门规定:对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所携带的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如图5所示为乘客在进入地铁站乘车前,将携带的物品放到以恒定速率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使物品随传送带一起运动并通过检测仪接受检查时的情景.当乘客将携带的物品轻放在传送带上之后,关于物品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当物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品受到静摩擦力B.由于物品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物品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C.当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时,物品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当物品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摩擦力方向与物品运动方向相同【解析】当物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物体与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者之间没有要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故物品不受静摩擦力,A错误.判断物体是否受滑动摩擦力,是看与接触面有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与物品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无关,这里物品相对与之接触的传送带是静止的,故不受滑动摩擦力,B错误.摩擦力存在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③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即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C正确.物品是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的,该摩擦力对物品来说是动力,故方向与物品运动的方向相同,D正确.【答案】CD8.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被水平推力压着,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推力F的大小增加到2F时,则()图6A.木块所受墙面的弹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B.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增加到原来的2倍C.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方向向下D.木块所受墙面的摩擦力不变【解析】由于木块是静止的,因此木块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推力F和墙对它的弹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即F N=F,则当F增加到2F时,F N也增加到2F,A正确;在竖直方向上,木块的重力与墙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即木块受到墙面的静摩擦力大小恒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沿墙壁向上,B、C错误,D正确.【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0分)如图7所示,甲、乙是测定动摩擦因数常用的两种方案,根据你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43212264】甲乙图7(1)用水平力拉木块A或B,为了保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表示A、B间的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甲图中只要A相对B滑动即可,乙图中A必须做匀速运动B.乙图中只要A相对B滑动即可,甲图中B必须做匀速运动C.若两种装置中,被拉木块均做匀速运动,则两种情况下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同D.若两种装置中,被拉木块均做匀速运动,则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较大(2)设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4 kg,木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块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 N/m,g取10 m/s2.则在甲图中,B匀速运动时,外力F B的大小为________N,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量为________cm.【解析】(1)题图甲中拉动B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只要A相对B滑动即可,题图乙中,A必须做匀速运动,摩擦力才等于拉力,A正确,B错误.若两种装置中,被拉木块均做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弹力,由于A对B压力相等,因此滑动摩擦力相等,故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C正确,D错误.(2)A、B间滑动摩擦力f1=μ1m A g=4 N,B与地面间滑动摩擦力f2=μ2(m A+m B)g=18 N.题图甲中,B受f1、f2两个摩擦力作用,且方向均向左,故F B=f1+f2=22 N,弹簧测力计弹力F1=f1=4 N,由F1=kx1得x1=4 cm.【答案】(1)AC(2)22 410.(12分)如图8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导学号:43212265】图8(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还需要刻度尺以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2)根据实验目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长度).(3)取图像中(0.5,0)和(3.5,6)两个点,代入F=kx+b可得k=200 N/m.由于弹簧自重,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变量.(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长度)(3)200弹簧自重(4)CBDAEFG11.(14分)如图9所示,重20 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 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导学号:43212266】图9(1)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2)物块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 N时,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4)物块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外力,在物块停止运动前它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解析】(1)物块匀速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如图所示.水平方向受到水平拉力F和滑动摩擦力f,物块匀速运动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F.所以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8 N.(2)竖直方向由二力平衡得: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N=G=20 N,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得μ=fN=8 N20 N=0.4.(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 N时,这时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再相等,应当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由于f=μN,且μ和N都没有变,所以这时的滑动摩擦力f=μN=0.4×20 N=8 N.(4)当撤去拉力后,在停止运动前,物块始终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由f=μN,且μ和N均未变,可知f=8 N.【答案】(1)8 N(2)0.4(3)8 N(4)8 N12.(16分)如图10所示,不计滑轮的摩擦.将弹簧C的右端由a点沿水平拉到b点时,弹簧B刚好没有形变.求a、b两点间的距离.已知弹簧B、C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钩码的质量为m,弹簧C的右端在a点时刚好没有形变.图10【解析】 由题知,开始时C 无形变.设B 的压缩量为x 1,由胡克定律得k 1x 1=mg得x 1=mg k 1弹簧C 的右端拉到b 点时,B 无形变,设C 的伸长量为x 2, 则k 2x 2=mg得x 2=mg k 2所以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x =x 1+x 2=mg ⎝ ⎛⎭⎪⎫1k 1+1k 2. 【答案】 mg ⎝ ⎛⎭⎪⎫1k 1+1k 2。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及章末检测试卷章末检测卷(二)

(沪科版)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及章末检测试卷章末检测卷(二)

章末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24t-1.5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A.1.5 s B.8 s C.16 s D.24 s答案 B2.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答案 B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A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B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C错;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D错.3.如图1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t2=2t1,t3=3t1.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像表示出来,下列四幅图像中正确的是( )图1答案 C解析根据v—t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物体以速度v1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其运动位移满足s1=v1t,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静止在正方向离原点s1处;在t2~t3时间内,速度大小等于v1,但方向与v1反向,物体返回出发点.因此,选项C正确.4.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50 m B.56.25 m C.75 m D.150 m答案 B解析先判断汽车刹车后经过多长时间停止,由v t=v0+at知:t=7.5 s.因此汽车刹车后10 s内的位移大小等于7.5 s内的位移大小,s=12×2×7.52m=56.25 m.B正确.5.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率从8 m/s匀减速至零,用时1 s.按规定速率为8 m/s的汽车刹车后拖行距离不得超过5.9 m,那么对上述刹车试验的拖行距离的计算及是否符合规定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拖行距离为8 m,符合规定B.拖行距离为8 m,不符合规定C .拖行距离为4 m ,符合规定D .拖行距离为4 m ,不符合规定答案 C解析 汽车平均速度为4 m/s ,刹车位移为4 m ,符合规定,C 对.6.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 0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B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所走的路程C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启动到追上甲车时所用的时间D .不能求出上述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答案 A7.跳伞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竖直匀速降落,在离地面h =10 m 的地方掉了一颗扣子,跳伞运动员比扣子晚着陆的时间为(扣子所受的空气阻力可忽略,g 取10 m/s 2)( )A .2 sB. 2 s C .1 s D .(2-2) s 答案 C解析 设扣子着陆的时间为t 1,则由h =v 0t 1+12gt 21可得t 1=1 s .设运动员着陆的时间为t 2,则由h =v 0t 2,可得t 2=2 s ,所以t 2-t 1=1 s ,选项C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

【步步高】高中物理 章末检测卷(三)沪科版必修1

【步步高】高中物理 章末检测卷(三)沪科版必修1

章末检测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 )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答案 A解析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即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A对,B 错.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C错.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它们不能求合力,D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答案 B3.如图1所示,P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答案 B解析以P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P受到绳的拉力和桌面对P的摩擦力的作用,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绳,摩擦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B正确.4.如图2所示,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放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两杆所受摩擦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接触面粗糙)( )图2A.A、B杆都受静摩擦力B.A、B杆都不受静摩擦力C.A杆受静摩擦力、B杆不受静摩擦力D.A杆一定受静摩擦力、B杆可能受静摩擦力答案 C5.如图3所示,球A靠在光滑斜面上,并用竖直悬绳吊起.A保持静止状态,球A受力的个数为( )图3A.2个B.3个C.4个D.无法判断答案 A解析以A为研究对象,把它与B隔离开来,对其进行受力分析.A受到重力G,绳对它竖直向上的拉力F;假设斜面对它有支持力N,受力分析如图甲,则球水平方向的合力将不是零,即无法平衡,故斜面对球无支持力,受力分析如图乙.甲乙6.如图4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 )图4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C.没有摩擦力作用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答案 C7.如图5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S1、S2劲度系数都为k=4×102N/m,悬挂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1=2 kg,m2=4 kg,取g=10 m/s2,则静止时S1、S2的伸长量分别为( )图5A.5 cm,10 cm B.10 cm,5 cmC.15 cm,10 cm D.10 cm,15 cm答案 C解析由kx2=m2g,kx1=(m1+m2)g,代入数据可得x1=15 cm,x2=10 cm,故选项C正确.8.如图6所示,图6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 A.6 N,3N B.1 N,1 NC.0,1 N D.0,2 N答案 C解析A、B均静止,应用整体法,即A、B整体水平方向所受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地面对B无摩擦力.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必受大小与F相等、方向与F相反的静摩擦力,故选项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9.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 )A.集装箱太重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C.集装箱所受合力始终为零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答案CD10.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 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 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7所示,则力F作用后( )图7A.木块A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 NB.木块A受摩擦力的大小是8 NC.木块B受摩擦力的大小是9 ND.木块B受摩擦力的大小是7 N答案BC解析未加F时,木块A在水平方向上受弹簧的弹力F1和静摩擦力f A作用,且F1=f A=kx=8 N,木块B在水平方向上受弹簧弹力F2和静摩擦力f B作用,且F2=f B=kx=8 N;在木块B 上施加F=1 N向右的拉力后,由于F2+F<μG B,故木块B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f B′=F2+F=9 N,木块A的受力情况不变.11.水平的皮带传输装置如图8所示,皮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被轻轻地放在皮带A端,开始时物体在皮带上滑动,到达位置C后停止滑动,随后就随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直至传送到目的地B端,在传输过程中,该物体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图8A.在AC段受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B.在AC段受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在CB段不受静摩擦力D.在CB段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答案BC解析物体在AC段的速度小于皮带的速度,相对皮带向左运动,故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 错误,B正确;在BC段,物体与皮带一起匀速运动,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故不受静摩擦力,C正确,D错误.12.一个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像,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9A.a的原长比b的短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AB解析题中图像的横轴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A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B 正确,C错误;图像不过原点,不是正比关系,D错误.三、实验题(共8分)13.(8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后,怀疑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于是他准备用实验探究这个问题.(1)这位同学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成正比,这属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________环节.(2)为完成本实验,需要自己制作木块,他应制作的木块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A.各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正方体木块B.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的正方体木块C.各面粗糙程度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D.各面粗糙程度不相同,长宽高各不相等的长方体木块(3)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他设计了两种方案,如图10甲和乙所示,甲是将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板上的木块;乙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住木块,他再用手水平拉动木块下的木板,你认为更利于操作的方案是_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0答案(1)作出假设(2)C (3)乙乙方案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4.(14分)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11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信息,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78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图11答案 0.4 4 N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3.12 N ,最大静摩擦力为4 N.木块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即N =mg =0.78×10 N=7.8 N由f =μN 得:μ=f N =3.127.8=0.4.15.(12分)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现给物体加一个水平拉力F ,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若在该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突然将拉力F 改为大小不变,方向竖直向下的压力,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 =10 m/s 2) 答案 15 N解析 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匀速运动时f =μN =μmg ,所以F =0.5×2×10 N=10 N 当F 竖直向下时,F ′=F +mg , 即F ′=10 N +2×10 N=30 N 这时f =μF ′=0.5×30 N=15 N.16.(14分)质量分别为0.1 kg 和0.2 kg 的两物块A 、B ,其间用一根原长为l 0=20 cm 、劲度系数为k =10.0 N/m 的轻弹簧相连,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如图12所示,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力因数均为μ=0.2,现要使A 、B 一起做匀速运动.(取g =10 m/s 2)图12(1)则对A 应施加多大的水平推力F 的大小? (2)此时A 、B 间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 (1)0.6 N (2)16 cm解析 (1)取A 、B 为一整体,因A 、B 两物体一起向左匀速运动,有:F =μ(m A +m B )g代入数据得:F =0.6 N(2)取B 为研究对象,设弹簧的压缩量为Δx ,有:k Δx =μm B g得:Δx =μm B gk=0.04 m =4 cm所以A 、B 间的距离为l 0-Δx =16 cm。

2017秋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含答案 精品

2017秋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含答案 精品

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7为单项选择题,8~12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A.位移、时间、速度B.路程、速率、位移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速度、时间、加速度答案 C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时间、路程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选C.2.2015年4月4日,长春,月全食天象.17时整,半影月食开始,19时54分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20时06分01秒月球移出地球本影,期间有12分01秒左右可以观测到铜红色的红月亮.则( )A.19时54分是时刻B.20时06分01秒是时间间隔C.12分01秒是时刻D.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地球看成质点答案 A3.如图1,一架执行救援任务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救生员抱着伤病员,缆绳正在将他们拉上飞机.若以救生员为参考系,则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图1A.伤病员B.直升机C.地面D.直升机驾驶员答案 A4.如图2,一位同学从操场A点出发,向西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了40m,达到C点.在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该同学的位移大小是( )图2A.70mB.50mC.40mD.30m答案 B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物体8s内始终向一个方向运动B.前3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C.4~6s内物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D.第7s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答案 B解析物体在0~4s内做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同向;在4~5s内做减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反向,5s末速度减为0;5~6s内做反方向的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同向;6~8s内在反方向做减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反向,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项错误.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图4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0~T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A 、B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2时间内相同,故C 错误,D 正确.7.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2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v 2,后13t 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v ,则物体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3v 4B.3v 2C .v D.2v3 答案 C解析 前23t 时间内的位移x 1=v 2·2t 3=13vt ,后13t 时间内的位移x 2=2v ·13t =23vt ,所以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13vt +23vt t=v ,故C 正确.8.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巢湖”舰、“千岛湖”舰护送下,“河北锦锈”、“银河”等13艘货轮历时36小时顺利抵达亚丁湾西部预定海域.此次护航总航程4500海里,已知1海里=1852米.假设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不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 B .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一定是静止的 C .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D .根据本题给出的条件可以求出此次航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答案 BD解析 本题中路程长度远远大于“千岛湖”舰的尺寸,所以研究舰队的行驶路程时可将“千岛湖”舰看作质点,故A 错误;因为所有船只运动速度都相同,则以“千岛湖”舰为参考系,“巢湖”舰是静止的,故B 正确;“4500海里”是护舰艇走过的轨迹长度,因此为路程而不是位移,平均速率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由于不知运动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出此次航行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 正确.9.如图5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s 内由0增加到100m/s ;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s 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 .10s 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m/sB .2.5s 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m/sC .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快D .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答案 BD解析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火箭的速度改变量Δv =v 2-v 1=100m/s -0=100 m/s ,选项A 错误;108km/h =30 m/s ,汽车的速度改变量Δv ′=v 2′-v 1′=0-30m/s =-30 m/s ,选项B 正确;根据a =Δv Δt 得,火箭的加速度a 1=Δv Δt =100m/s 10s =10m/s 2,汽车的加速度a 2=Δv ′Δt ′=-30m/s 2.5s =-12m/s 2,所以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慢,选项C 错误,D 正确.10.如图6所示,三个质点A 、B 、C 同时从N 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从N 到M 的过程中,B 的位移最小 B .质点A 到达M 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C .从N 到M 的过程中,A 的平均速率最大D .从N 到M 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CD解析 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初末位置相同,知位移相同,故A 错误;题中没有说明质点的速率变化规律,故不能说明质点A 到达M 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故B 错误;三个质点A 、B 、C 均由N 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 点,A 的路程最长,所用时间相等,则A 的平均速率最大,故C 正确;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D 正确. 11.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答案BC解析由题图看出,甲、乙、丙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甲、乙、丙都沿正方向运动,A错误,B正确;乙的斜率比甲大,所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C正确;乙的斜率比丙的斜率的绝对值小,所以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丙的加速度大小,D错误.12.如图8所示为A、B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A、B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8A.质点A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B与A的运动方向相反B.质点A和B的速度并不相同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A、B的位移相同D.不管质点A、B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答案AB解析由v-t图象知,A、B两质点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A、B 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A、B两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C错误;由于A、B两质点的出发点无法确定,故A、B两质点间的距离可能越来越大(如图甲),也可能先变小再变大(如图乙),D错误.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13.(4分)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的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9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在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通过光电门1和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5×10-2s,t2=3×10-2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Δt=0.15s,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为d,示数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可计算得出滑块的长度d 为________cm,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为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为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图9答案 4.45 0.89 1.48 3.93解析由题图可知d=8.45cm-4.00cm=4.45cm,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1=dt1=0.89m/s,v2=dt2≈1.48m/s,滑块的加速度a=ΔvΔt≈3.93m/s2.14.(6分)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10甲所示,1位置恰对应小球刚开始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相同.图10(1)小球从1位置到6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度分别为v1=0,v2=0.06m/s,v3=________ m/s,v4=0.18m/s,v5=________ m/s.(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痕迹).答案0.12 0.24 见解析图解析如题图所示,x1+x2=0.06m,而v 2=0.062Tm/s =0.06 m/s ,故T =0.5s , 则v 3=x 2+x 32T =0.122×0.5m/s =0.12 m/s , 又x 4+x 5=0.24m ,则v 5=x 4+x 52T =0.242×0.5m/s =0.24 m/s.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5.(9分)某学校教室、寝室、食堂的位置关系如图11所示,放学后甲同学直接去食堂吃饭,用了2min 到食堂,乙同学先去寝室拿东西然后立即赶到食堂,结果用了4min.求甲、乙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11答案 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4.17m/s 和2.08 m/s ,方向均从教室指向食堂 解析 甲、乙从教室到食堂的位移相同,其大小为 Δx =(300)2+(400)2m =500 m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甲的平均速度v 1=Δx Δt 1=500 m2×60 s ≈4.17 m/s乙的平均速度v 2=Δx Δt 2=500 m4×60 s ≈2.08 m/s方向均为从教室指向食堂.16.(10分)一个质点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到A 点时,速度为3m/s ,到B 点时速度变为12 m/s ,历时6s ;到B 点后又做减速运动,再经6s 到达C 点,并停下来,求: (1)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5m/s 2(2)2 m/s 2解析 (1)由题意知:v A =3 m/s ,v B =12 m/s ,t 1=6 s .所以由A 到B 过程中a 1=v B -v A t 1=12-36m/s 2=1.5 m/s 2.(2)因为v C =0,t 2=6 s ,所以由B 到C 过程中a 2=v C -v B t 2=0-126m/s 2=-2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B 处的速度方向相反.17.(10分)如图12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请回答:图12(1)质点在0~12s 内是怎样运动的?(2)在0~4s 内、8~10s 内、10~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答案 (1)见解析 (2)2.5m/s 2-5 m/s 2-5m/s 2解析 (1)质点在0~4s 内速度在逐渐增大; 4~8s 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m/s 不变; 8~10s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 10s 时质点的速度为0;10~12s 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 (2)由a =ΔvΔt 得:0~4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1=10-04-0m/s 2=2.5 m/s 28~10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2=0-1010-8m/s 2=-5 m/s 210~12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3=-10-012-10m/s 2=-5 m/s 2.18.(13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取 10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 (1)一辆以72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被以与货车相同的速度撞飞,碰撞时间为2.1×10-3s ,通过计算说明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提示: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反向速度大小与货车相同)(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s 、3s ,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答案 (1)见解析 (2)1∶1解析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 =v 2-v 1=-72km/h -54 km/h =-20m/s -15 m/s =-35m/s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35m/s 2.1×10-3s≈-16667m/s 2=-1666.7g 1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3=1∶1.。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测评 4 含答案 精品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学业分层测评:章末综合测评 4 含答案 精品

章末综合测评(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67】A.分力与合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B.分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共同效果与合力单独作用时效果不相同C.合力可能大于分力的大小,也可能小于分力的大小D.合力与分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合力是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一个物体并非既受合力,同时又受分力作用,A、D错.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B错.合力可能比分力大,比分力小,还可能等于分力,C对.【答案】 C2.“荡秋千”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如图1中两个体重相同的小孩坐在秋千上,两秋千的绳子是一样的.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甲中绳子易断B.乙中绳子易断C.甲、乙中的绳子一样易断D.无法确定【解析】小孩的重力可分解为沿绳方向的两个分力,在合力确定的情况下,两分力间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即乙中绳子容易断,B正确.【答案】 B3.如图2所示,人竖直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匀速斜向下运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导学号:43212268】图2A.人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B.人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D.人受到与速度方向相同的合外力【解析】 人竖直站在自动扶梯的水平踏板上,随扶梯一起匀速斜向下运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如果人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则人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不为零,因此人不会受到摩擦力,A 正确.【答案】 A4.下列几组共点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其中,不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 N 、2 N 、3 NB.1 N 、3 N 、5 NC.2 N 、3 N 、4 ND.3 N 、3 N 、3 N【解析】 由三个力合力的范围可知,只有B 项中三个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而其他选项三个力的合力均可能等于零,故只有B 项中的三个力不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B5.在研究共点力合成实验中,得到如图3所示的合力与两力夹角θ的关系曲线,关于合力F 的范围及两个分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69】图3A.2 N≤F ≤4 NB.2 N≤F≤10 NC.两个力大小分别为2 N 、8 ND.两个力大小分别为6 N 、8 N【解析】 由题图可得:θ=12π时,两分力F 1、F 2垂直,合力为10 N ,即F 21+F 22=10 N,θ=π时,两分力方向相反,即两分力相减,|F1-F2|=2 N,联立解得:F1=8 N,F2=6 N,合力的范围|F1-F2|≤F≤F1+F2,即2 N≤F≤14 N.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答案】 D6.如图4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的斜面与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P此刻所受的外力个数有可能为( )【导学号:43212270】图4A.2个B.3个C.4个D.5个【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N=G时,物体受力可以平衡,故P可能受2个力的作用.N<G时,P不可能平衡.N>G时,物体会受到挡板MN的弹力F和摩擦力f,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故P可能受4个力的作用,A、C正确.甲乙【答案】AC7.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 )图5A.无摩擦力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支持力为(M+m)gD.支持力小于(M+m)g【解析】用整体法易知:地面对斜面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在竖直方向有向上的分力,故支持力小于(M+m)g,B、D正确.【答案】BD8.(多选)如图6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地从底部爬到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43212271】图6A.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b点的B.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C.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等于在b点的D.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解析】由题意知,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爬行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设支持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蚂蚁的质量为m,因蚂蚁缓慢爬行,则由力的平衡条件知蚂蚁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N=mg cos θ、f=mg sin θ,由于θa>θb,因此N a<N b,f a>f b,即在a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小于在b点的,在a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b点的,故选项A错误,B正确;碗对蚂蚁的作用力是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在a点碗对蚂蚁的作用力等于在b点的,在a点蚂蚁受到的合力等于在b点受到的合力,皆为0,故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BC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1)通过两个定滑轮,用两根细线去拉伸一根一端固定在墙上的橡皮筋OP.过定滑轮A的线挂三个钩码,过定滑轮B的线挂四个钩码,两根细线都系在橡皮筋的P端,在两个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筋从P点水平地拉伸到P′点,此时两根细线间夹角为90°.如图7所示.如果改用一根细线,绕过一个定滑轮,要取得同样的效果,定滑轮必须安装在________,挂________个钩码.【导学号:43212272】图7 图8(2)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8所示.①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②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可能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解析】(1)当用两根细线拉时,橡皮筋被拉到P′点.根据力的合成法则,这两根线的合力大小为F=5G,方向沿OP向右.所以当用一根细线拉,要取得同样的作用效果即也把橡皮筋拉到P′点,定滑轮必须安装在OP的延长线上且在O点的右侧,挂上5个钩码,使拉力大小为5G,方向沿OP向右.(2)①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即以F1、F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就表示合力F(标上箭头表明方向).②两分力可以同时大于合力,故A错误;结点受三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橡皮筋的拉力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而橡皮筋的拉力不是合力,故B错;只有保证结点在同一位置才能说明作用效果相同,故C对;若两个分力的大小都改变而方向都不变,则合力必改变,结点的位置必改变,故D 错.【答案】(1)OP的延长线上且在O点的右侧 5 (2)①如图所示(下图)②C10.(10分)风洞实验室中可产生水平方向的、大小可调节的风力.现将一套有小球的细直杆置于风洞实验室.小球孔径略大于细杆直径,当杆在水平方向固定时,调节风力的大小,使小球在杆上做匀速运动,如图9所示.这时小球所受的风力等于小球重力的0.5倍,求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图9【解析】 根据题意由平衡条件F 风=f f =μmg所以μ=F 风mg =0.5【答案】 0.511.(14分)拱券结构是古代人们解决建筑跨度的有效方法,像欧洲古罗马的万神庙,我国古代的赵州桥都是拱券结构的典型建筑.拱券结构的特点是利用石块的楔形结构,将受到的重力和压力分解为向两边的压力,最后由拱券两端的基石来承受.现有六块大小,形状、质量都相等的楔块组成一个半圆形实验拱券,如图10所示.如果每个楔块质量m =3 kg ,则:如果在中间两个楔块上加一个向下的50 N 的压力F ,那么其一边相邻的支撑物给予楔块的支持弹力是多大?(g 取9.8 N/kg)【导学号:43212273】图10【解析】 以中间两楔块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F 1和F 2间的夹角为120°,由对称性可知F 1=F 2由互成120°角二力合成的特点知F 1=F 2=2mg +F =108.8 N. 【答案】 108.8 N12.(16分)所受重力G 1=10 N 的砝码悬挂在绳PA 和PB 的结点上.PA 偏离竖直方向30°角,PB 在水平方向,且连在所受重力为G 2=20 N 的木块上,木块静止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如图11所示,试求: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和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导学号:43212274】图11【解析】 以P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平衡条件可解得水平绳PB 中的张力F =1033 N ;再以木块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运用正交分解法,力的平衡方程为x 方向:F cos 30°+G 2sin 30°=f , y 方向:F sin 30°+N =G 2cos 30°,解得f =15 N ,N =2533 N ,故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和木块所受斜面的弹力分别为15 N 、2533 N. 【答案】 15 N 2533N。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四

2017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四

章末检测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合力的大小一泄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D、合力不能与其中的一个分力相等答案C解析由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左则知:两个力的合力范園就是' 故合力的大小可以比分力大、比分力小或者与分力大小相等,故C对,A、B、D都错、2、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就是()答案B3、如图1所示,物体月与万一起沿斜而匀速下滑,则物体川受到的力就是()图1A、重力、万对月的支持力B、重力、〃对月的支持力、下滑力C、重力、万对£的支持力、摩擦力D、重力、〃对川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答案A4、如图2所示,一把正常使用的自动雨伞,关于其中弹簧的状态,正确的说法就是()图2A、无论雨伞收起或打开,弹簧都受到压力B、无论雨伞收起或打开,弹簧都受到拉力C、雨伞打开时,弹簧受到压力;雨伞收起时,弹簧受到拉力D、雨伞打开时,弹簧受到拉力:雨乎收起时,弹簧受到压力答案A5、架在月、万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均匀电线在夏、冬两季由于热胀冷缩的效应,电线呈现如图3所示的两种形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图3A、夏季与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一样大B、夏季与冬季电线杆对电线的拉力方向不变C、夏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D、冬季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答案D解析以电线为研究对象,夏季与冬季电线杆对电线的拉力方向发生变化,即电线重力的两个分力的夹角发生变化、冬季,两分力夹角较大,所以分力较大,使电线对电线杆的拉力较大、综上,选项D正确、6、两个共点力几与尺的合力大小为6 N,则兀与E的大小可能就是()A、F、=2 N, E=9 NB、E=4 N,E=8 NC、A=1 N,E=8 ND、F、=2 N, E=1 N答案B7、如图4所示,小球系在细绳的一端,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而上,用力将斜而在水平桌而上缓慢向左移动,使小球缓慢上升(最高点足够高),那么在斜而运动的过程中,细绳的拉力将()解析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拉力尸与支持力A •的合力与重力G 等大.反向,且.V 的方向不变. 可见,在斜面缓慢向左运动时,绳的拉力尸先减小后增大.8、如图5所示,用细线将月物体悬挂在顶板上,5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乂万间有一劲度系 数为100 N/m 的轻弹簧,此时艸簧伸长了 2cm 、已知小方两物体的重力分别就是3 N 与5 N 、 则细线的拉力及万对地面的压力分别就是( )图5A. 1 N 与 0B. 5 N 与 7N C 、5 N 与 3 N D 、7 N 与 7 N答案CA 、先增大后减小C 、一直增大 答案B 图4B 、先减小后增大 D 、一直减小解析已知弹簧伸长2 cm,弹簧的弹力为F=2 N,可判断弹簧对A产生向下的竝力,故细线的拉力应为&片^=5山万对地而的压力N=G—F=3N、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应就是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9、2013年10月24日,中国选手麼辉在举重世锦赛夺得三金,打破挺举、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如图6所示,假设廖辉抓举质量不变,而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当举起保持稳左时,两手臂的用力E与它们的合力尸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斤增大B、片不变C、尸增大D、尸不变答案AD解析抓举质量不变,两臂用力的合力尸大小等于抓举重力大小,即不变;两手臂间的夹角变大时,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不变,两手臂的用力变大、10、如图7所示,小车M在恒力尸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图7A、若地而光滑,则小车一泄受三个力作用B、若地而粗糙,小车也可以不受摩擦力作用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泄受四个力的作用D、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答案BC解析由于尸的竖直分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对小车无支持力作用,不论地而光滑与否,小车都不受摩擦力,此时小车仅受重力与尸作用,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若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与尸的水平分力平衡,这时小车一左受重力、恒力尸、地而支持力、摩擦力四个力作用、C正确,D错误、11、两个力的合力为尸,如果它们之间的夹角固泄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则()A、合力尸一定增大B、合力尸的大小可能不变C、合力尸的大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90°时,合力尸一定减小答案BC解析设两力厲、几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由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当另逐渐增大为凡、甩、凡时,英合力由原来的尸变为兀、氏、凡它们可能小于尸,可能等于斤还可能大于只故B、C正确,A错误、若斤、兀之间的夹角"<90° ,同理可以判断出D错误、12、如图8所示,用水平力尸推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当力尸由零开始逐渐增大而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则物块()图8A、所受合力逐渐增大B、所受斜面摩擦力逐渐增大C、所受斜面支持力逐渐增大D、所受斜面作用力逐渐变大答案CD解析物块保持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仍为零,A错、开始时摩擦力方向沿斜而向上,力尸增大, 摩擦力减小,当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时,力尸增大,摩擦力增大,B错、物块所受斜面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与尸沿垂直于斜而方向的分力之与,而重力沿垂直于斜而方向的分力不变,尸沿垂直于斜而方向的分力增大,故随着尸的增大,物块所受斜而支持力增大,C对、物块所受斜而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重力与尸的合力,由于尸增大,物块所受斜而的作用力变大,D 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3、(4分)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先将橡皮筋的一端固泄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筋,一次就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另一次就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筋、(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筋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正确的就是 ________ (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筋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筋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筋与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说法,苴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就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筋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适当大些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1)BD (2)BD14、(8分)在“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与一只弹簧测力计、(1)为了完成实验,某同学列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英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在作出F_x图像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____ N/m:(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宜如图9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 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禅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图乙中画岀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尸令的图示;(2)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10 N,选标度合力尸件的图示如图所示、(3)经测虽:,合力尸律=3. 3 N、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与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5、(8分)如图10所示,物重30 N,用&•绳悬挂在。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章末综合测评 2(含解析)

高一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章末综合测评 2(含解析)

章末综合测评(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答案】 D2.长为5 m 的竖直杆下端距离一竖直隧道口5 m ,若这个隧道长也为5 m ,让这根杆自由下落,它通过隧道的时间为(g 取10 m/s 2)( )A. 3 s B.(3-1)sC.(3+1)sD.(2+1)s【解析】 画出直杆穿过隧道的图示,Δt =h +L 1+L 2g-2h g =⎝⎛⎭⎪⎫2×1510-2×510s =(3-1)s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7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6 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A.1 m/s 2B.1.5 m/s 2C.3 m/s 2D.4 m/s 2【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 s 末的速度;第一个7 s 内的平均速度为第3.5 s 末的速度;则有:a =Δv Δt =62 m/s =3 m/s 2;故选C.【答案】 C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A.25 mB.16 mC.50 mD.144 m【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h =10 m/s.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t 0=0-v 0a =0-10-2 s =5 s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s =12(v 0+v t )t 0=12(10+0)×5 m=25 m.故选A 【答案】 A5.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 s 滴下一滴,第一滴落地时第六滴恰欲滴下,此时第一滴、第二滴、第三滴、第四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 1.62 m 、1.26 m 、0.90 m ,设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二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g 取10 m/s 2)( )A.8.00 m/sB.7.84 m/sC.7.20 m/sD.7.00 m/s【解析】 因为雨滴每隔0.2 s 滴下一滴,且1.62 m -1.26 m =1.26 m -0.90 m =0.36 m ,由此可判定雨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Δs =aT 2得雨滴下落的加速度为a =9.00 m/s 2,再由v =at 可得v =9.00×0.8 m/s=7.20 m/s ,故选项C 正确.【答案】 C 6.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 =t +0.5t 2(m),从t =0时开始计时,t 1时它的速度大小为3 m/s ,则 ( )A.物体的加速度a =1 m/s 2B.物体的加速度a =0.5 m/s 2C.t 1=2 sD.t 1=4 s【解析】 将s =v 0t +12at 2与s =t +0.5t 2对比知v 0=1 m/s ,a =1 m/s 2当v =3 m/s 时,t 1=v t -v 0a =2 s所以A 、C 选项正确. 【答案】 AC7.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 1+x 22T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x 1T 2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x 2-x 1T 2D.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 2-x 12T【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v A=x 1+x 22T ,故A 正确;根据x 2-x 1=at 2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x 2-x 1T 2,故B 错误,C 正确;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v B =v A +aT =x 1+x 22T +x 2-x 1T =3x 2-x 12T ,故D 正确.【答案】 ACD8.某高速列车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所示,则该列车( )图1A.0~30 s 时间内的位移等于9×102 mB.30 s 时刻的速度大于30 m/sC.0~60 s 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D.90~120 s 时间内做匀速运动【解析】 根据图像的“面积”看出0~30 s 时间内的位移小于12×60×30 m=9×102 m ,故A 错误;由图看出,30 s 时的速度大于30 m/s ,故B 正确;0~60 s 时间内,由于图线切线的斜率是变化的,说明列车的加速度是变化的,则列车做的是变加速运动,故C 错误;90 s ~120 s 时间内列车的速度不变,说明做匀速运动.故D 正确.【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12分)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 =0.10 s ,其中s 1=7.05 cm 、s 2=7.68 cm 、s 3=8.33 cm 、s 4=8.95 cm 、s 5=9.61 cm 、s 6=10.26 cm ,则打A 点时小车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________,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A =s 3+s 42T =0.86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 s 6-s 3=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3(a 1+a 2+a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s 4+s 5+s 6-s 1+s 2+s 39T2代入数据得a =0.64 m/s 2.【答案】 0.86s 4+s 5+s 6-s 1+s 2+s 39T20.64 10.(12分)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至少为多少?【解析】 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08 km/h =30 m/s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在反应时间t 1=0.5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1=v 0t 1=30×0.5 m=15 m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为t 2=0-30-5 s =6 s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s 2=v 0t 2+12at 22=30×6 m+12×(-5)×62 m =90 m 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s =s 1+s 2=15 m +90 m =105 m 【答案】 105 m11.(14分)甲车以加速度3 m/s 2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落后2 s 在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6 m/s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1)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2)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解析】 (1)两车距离最大时速度相等,设此时乙车已运动t 秒,则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v 1=3×(t +2) m/s , v 2=6×t m/s =6t m/s ,由v 1=v 2得:t =2 s ,由s =12at 2知,两车距离的最大值 Δs =12a 甲(t +2)2-12a 乙t 2 =12×3×42 m -12×6×22m =12 m.(2)设乙车出发后经t ′秒追上甲车,则 s 1=12a 甲(t ′+2)2=12×3×(t ′+2)2 m , s 2=12a 乙t ′2=12×6×t ′2m 由s 1=s 2代入数据, 求得t ′=(2+22)s.将所求得时间代入位移公式可得s 1=s 2≈70 m. 【答案】 (1)12 m (2)(2+22) s 70 m12.(14分)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 s 和第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 s 和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 1和s 2,由运动学规律得s 1=12at 20 s 1+s 2=12a (2t 0)2t 0=1 s联立解得a =5 m/s 2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s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 =t 1+t 2 v =at 1s =12at 21+vt 2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s ′, 则s ′=12at 21 求得s ′=10 m. 【答案】 5 m/s 2 10 m。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章末总结 含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章末总结 含

学案6 章末总结一、速度与速率的比较 1.速度(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2)瞬时速度是当时间趋近于零时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值,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 2.速率:(1)平均速率=路程时间.(2)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常称为速率. 3.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例1 如图1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 =15m 的位置,在t =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s 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m 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s 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m 处位置,再经过1.5s 到达地面.求:图1(1)前1.5s 内平均速度是多少.(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由题图可知:前1.5s 小球的位移为:s =H -h ′=5m -1.25m =3.75m 所以前1.5s 内平均速度v =s t =3.751.5m/s =2.5 m/s(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的路程为L =5m +5m +15m =25m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L t =253m/s ≈8.3 m/s答案 (1)2.5m/s (2)8.3 m/s二、对速度v 、速度变化量v t -v 0与加速度a 的理解1.速度v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Δv =v t -v 0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a 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变化率. 2.速度v 、速度变化量v t -v 0、加速度a 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小,加速度不一定小,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小.(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小,加速度不一定小.3.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1)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2)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2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 B .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 C .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 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解析 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速度不一定减小,因为只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才减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不为零,速度不一定增加,如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B 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C 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故D 正确. 答案 D三、运动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1.s -t 图像(1)s -t 图像反映了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s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v =ΔsΔt ,斜率的正、负反映速度的正、负.(3)s -t 图像中,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平行于t 轴表示物体静止. 2.v -t 图像(1)v -t 图像反映了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v -t 图像的倾斜程度(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a =ΔvΔt ,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v -t 图像不表示运动的轨迹.两个v -t 图像的交点只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例3 (多选)在如图2所示的v -t 图像中,A 、B 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 、B 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2A.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B.t=2s前后,B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C.A、B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D.在t=4s时,A、B速度相同解析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速度的正负发生变化,显然在t=1s时,B质点运动方向不变,加速度方向改变;t=2s时,B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并没发生变化,故A、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v=0,此后2s内v A>0,v B<0,则C正确.t =4s时,两者速度相同,故D正确.答案CD例4(多选)表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s-t图像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A.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C.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D.乙比甲早出发t1的时间解析题图中s-t图像都是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因t=0时,甲图线与s轴的截距为s0,而乙图线表示乙在原点,所以出发点相距s0,故B正确;因为乙图线的斜率大于甲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所以乙运动速率大于甲运动速率,故C正确;从图像中还可以看出甲比乙早出发t1的时间,故D错.答案BC1.(关于加速度的理解)(多选)以下对于加速度这个物理量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很小B.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必然很大C.加速度很大的物体,速度可以减小得很快D.加速度减小时,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必然随着减小答案AC解析加速度大小与速度的大小之间无必然的关系,物体的加速度大,它的速度不一定大,如匀速运动的高速列车的加速度为零,A对;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在较短时间内它的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很大,B错;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在减速运动时其速度减小得很快,C对;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加,只是增加得慢了,D错.2.(s-t图像)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s-t 图像如图4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跑得比乌龟慢,还是让乌龟先到达了预定位置s3D.在T2~T4时间内,兔子比乌龟运动得快答案 A解析兔子和乌龟都是从原点出发,A对;乌龟一直做匀速运动,兔子先是没动,T1时开始匀速前进,T2~T4时间内又静止,T4后又开始匀速前进,B错;兔子虽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跑得比乌龟快,但由于时间太晚,还是让乌龟先到达了预定位置s3,C错;在T2~T4时间内,兔子静止不动,乌龟一直前进,D错.3.(速度和速率)一人从甲地向东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3m/s的速度用10 min行至乙地,然后又以4 m/s的速度用10min向北到达丙地,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率是多少?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答案 3.5m/s 2.5 m/s解析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L=v1t1+v2t2=7×600m=4200m所以平均速率v=Lt=42001200m/s=3.5 m/s从甲地到丙地的位移s=(v1t1)2+(v2t2)2=3000ms t =30001200m/s=2.5 m/s所以平均速度v′=。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2017秋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章末检测(一)

简阳市石桥中学高2017级10月月考物理试卷命题人:审题人:(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A.水B.桥C.人D.地面2.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3.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图1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C.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4.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领土,又称钓鱼台、钓鱼台群岛、钓鱼台列岛,位置距温州市约356 km、福州市约385 km、基隆市约190 km.若我国某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到达钓鱼岛时航行了480 k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海监船位移是480 km,路程是356 kmB.该海监船位移是356 km,路程是480 kmC.该海监船在海上航行,确定其位置时可以将该海监船看成质点D.若知道此次航行时间可求出此次航行的近似平均速度5.如图2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t=0.01 s后以v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为()图2A.100 m/s2,方向水平向右B.100 m/s2,方向水平向左C.500 m/s2,方向水平向左D.500 m/s2,方向水平向右6.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如图3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像可以看出()图3A.t2到t3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s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最终也没追上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如图4所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路程是100 m决赛的两倍C.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6 m/sD.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32 m/s8.如图5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该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不变B.3 s末物体加速度开始改变C.0~8 s物体一直做匀减速运动D.t=0时和t=6 s时物体的速率相等9.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7所示,则()图7A.在前3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a=-2 m/s2的变速直线运动C.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3分)11.(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源,取下纸袋B.安装好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连接好小车与纸袋,接好电源C.接通电源D.释放小车,拖动纸带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12.(9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8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8(1)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________.(2)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3)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3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 (9分)如图9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 =20 cm 的圆周自A 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 s ,运动34圆周到达B 点,(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图914.(10分)一个质点沿直线做加速运动,到A 点时,速度为3 m /s ,到B 点时速度变为12 m/s ,历时6 s ;到B 点后又做减速运动,再经6 s 到达C 点,并停下来,求:(1)从A 点到B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2)从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15.(12分)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0 m/s 2,飞机速度达到80 m/s 时离开地面升空.(1)求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的位移(2)如果在飞机刚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紧急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5.0 m/s 2,要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飞机停止起飞而不滑出跑道,请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跑道至少长多少米?16.(12分)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每隔一定时间需要进站加油.在某次比赛中,一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 m /s 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 m/s 2,加油时间为6 s ,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 m/s ,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综合检测.doc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综合检测.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章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如下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无法表示曲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s-t图象中t1时刻1的切线的斜率比2的斜率大,所以v1>v2,故选项B正确.V -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的位移比4的位移小.所以3的平均速度比4的平均速度小,故选项C错误.s-t图象中的t2时刻表示速度反向,而v-t图象中的t4时刻表示加速度反向,速度还是正方向,故选项D错误.【答案】 B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B .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C .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选项加速度不一定为g ,故A 错.B 选项中物体的初速度不一定为0,运动方向也不一 定竖直向下,不符合自由落体的定义,故B 错.加速度g 与质量无关,则运动规律也与质量无关,故C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 =12gt 2,s 与t 2成正比,故D 错. 【答案】 C3.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5 s 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 m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上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向上【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v 0=30 m/s ,g =10 m/s 2,其上升时间t 1=v 0g=3 s ,上升高度 h 1=v 022g =45 m ;下降时间t 2=5 s -t 1=2 s ,下降高度h 2=12gt 22=20 m .末速度v =gt 2= 20 m/s ,向下.故5 s 内的路程h =h 1+h 2=65 m ;位移H =h 1-h 2=25 m ,向上;速度改变量Δv =v -v 0=(-20-30)m/s =-50 m/s ,负号表示向下;平均速度v =H t=5 m/s. 综上可知只有A 、B 正确.【答案】 AB4.小李给小王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小李讲的故事情节,小王正确地画出了 兔子和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出发的B .故事中的乌龟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相遇了两次D .故事中的兔子先通过预定位移sm 到达终点【解析】 由题图可知二者从同一地点出发,乌龟零时刻出发,兔子t1时刻出发;乌 龟做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在t3~t4时间休息.兔子和乌龟在t2和t4时刻位移分别为s1 和s2,即相遇两次;乌龟在t6时刻到达终点,兔子还没有到.【答案】 AC5.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 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运动停止D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解析】 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 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时,物体就做减速运动.题中没有告诉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 是否相同,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加速度等于零后,速度不变.当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即使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仍在 增加,直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初 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可能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仍未减小到零,而做匀 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刚好为零;也可能速度减为零时而加速度还 未减为零,然后反向加速直到加速度减为零,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BCD6.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 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 t 2或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 .0~t 2;v =v 12B .t 1~t 2;v =v 1+v 22C .t 1~t 2;v >v 1+v 22D .t 1~t 2;v <v 1+v 22【解析】 如图,0~t 1内空降兵做自由落【答案】 D7.物体沿一条直线做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 s 内的位移是1 m ,第2 s 内的位 移是2 m ,第3 s 内的位移是3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4 m ,由此可知( )A .此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此物体的初速度是零C .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 m/s 2D .此物体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解析】 题中条件没有说明物体每秒内怎样运动,无法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是否为零,加速度是多少,即A 、B 、C 错.但平均速度v =s t =1+2+3+44m/s =2.5 m/s ,可以确定D 正确.【答案】 D8.一列车队从同一地点先后开出n 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排成直线行驶,各车均由静 止出发先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同一速度v 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欲使 n 辆车都匀速行驶时彼此距离均为s ,则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为(不计汽车的大 小)( )A.2v a B.v 2a C.s 2v D.s v【解析】 设某辆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速度恰好达到v ,其前面一辆车运动时间为t +Δt ,则s 1=12at 2,s 1+s =12at 2+v ·Δt.联立上述方程得各辆车依次启动的时间间隔Δt =s v,故D 项正确. 【答案】 D9.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s =7 m ,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A .7 sB .8 sC .9 sD .10 s【解析】 由题意知物体B 做匀减速运动,经时间t =0-v B a =5 s 停下来,此时物体B 的位移为s B =0-v B 22a=25 m .这段时间内物体A 的位移为s A =v A t =20 m ,s B +s =25+7 m=32 m>x A,此时A还未追上B,A还需继续前进s′A=s B+s-s A=12 m.才能追上B,所以所用时间t A=t+s′Av=5+3 s=8 s,B对.【答案】 B10.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伞时,为了保证安全着陆,着陆前最后阶段降落伞匀速下落的速度约为6 m/s.空降兵平时模拟训练时,经常从高台上跳下,则训练用高台的合适高度约为(g =10 m/s2)( )A.0.5 m B.1.0 mC.1.8 m D.5.0 m【解析】根据运动学公式v2=2gh,h=v22g =622×10m=1.8 m可知C正确.【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60分)11.(8分)一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右图所示.(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V.(2)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下图中A、B、C、D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其中OA=4.01 cm,AB=6.48 cm,BC=8.96 cm,CD=11.42 cm,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 m/s2.(3)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vA= m/s. 打O点时小车的速度v0= m/s.=(4.01+6.48)×10-20.2m/s=0.52 m/s由v A=v0+at,得v0=0.27 m/s【答案】(1)交流220 (2)2.47 (3)0.52 0.2712.(10分)王兵同学利用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此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记录下北京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10 m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所示,王兵同学认为这是她们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所示,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触及水面,设起跳时她们的重心离台面的距离和触水时她们的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由以上材料(g取10 m/s2)(1)估算陈若琳的起跳速度;(2)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阶段?【解析】(1)由题意得: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t=1.8 s设跳台高h,起跳速度为v0,由:得:v0=3.4 m/s(2)上升至最高点所用时间而拍第四张历时0.3 s ,所以还处于上升阶段【答案】 (1)3.4 m/s (2)第四张照片不是最高点,处于上升阶段.13.(12分)辨析题: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 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 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 启动加速度a 14 m/s 2制动加速度a 28 m/s 2 直道最大速度v 140 m/s 弯道最大速度v 2 20 m/s 直道长度s 218 m 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 1=40 m/s , 然后再减速到v 2=20 m/s.t 1=v 1a 1……;t 2=v 1-v 2a 3…;t =t 1+t 2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 你自己的方法正确得出结论.【解析】 上述解法不合理,因为加速时间t 1=v 1a 1=10 s ,减速时间t 2=v 1-v 2a 2=2.5 s .所以加速距离s 1=v 12t 1=200 m ,减速距离s 2=v 1+v 22t 2=75 m ,又因s 1+s 2>s ,故解法不合理. 摩托车先以加速度a 1=4 m/s 2加速到最大速度v m ,又以加速度a 2=8 m/s 2减速到v 2=20 m/s ,恰完成直道s =218 m 的距离,这样用时最短.则加速距离s 1=v m 22a 1,减速距离s 2=v m 2-v 222a 2,所以v m 22a 1+v 2m -v 222a 2=x ,代入数据得v m =36 m/s. 加速时间t 1=v m a 1=364s =9 s , 减速时间t 2=v m -v 2a 2=36-208s =2 s , 故最短时间t =t 1+t 2=9 s +2 s =11 s.【答案】 见解析14.(12分)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16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之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 做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 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 000 m ,则:(1)追上卡车前两车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解析】 (1)由题意得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t 1=vm a =16 s .位移s 1=v 2m 2a= 200 m <s 0=1 000 m ,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 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sm ,于是有:at 2=v ,所以t 2=v a =9.6 s , 最大间距sm =s 0+v ·t 2-12at 22=1 072 m. (2)设从开始经过t 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v 2m 2a+vm(t -t 1)=s +v ·t ,解得:t =120 s. 【答案】 (1)1 072 m (2)120 s15.(18分)发射卫星一般采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 m/s 2,燃烧30 s 后第一级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 m/s 2 的匀减速运动,10 s 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 m/s 2,这样再经过1分半钟,到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上升的高度为多大?【解析】 第一级火箭点火后的加速过程:h 1=12a 1t 12=22 500 m v 1=a 1t 1=15 00 m/s减速上升10 s 的过程:h 2=v 1t 2-12a 2t 22=14 500 m v 2=v 1-a 2t 2=1 400 m/s第二级火箭启动上升过程:h 3=v 2t 3+12a 3t 32= 450 000 m 火箭上升的高度:h =h 1+h 2+h 3=487 000 m【答案】 487 000 m。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五).docx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末检测卷(五).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章末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 .伽利略、牛顿 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亚里士多德、牛顿答案 B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B .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速度从而增大惯性C .物体在月球上的惯性只是它在地球上的16D .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惯性与速度及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答案 D解析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的位置无关,选项A 、B 、C 错误,选项D 正确.3.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设近地加速时,飞船以5g 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g 为重力加速度.则质量为m 的宇航员对飞船底部的压力为( ) A .6mg B .5mg C .4mg D .mg 答案 A解析 对宇航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 =ma ,得N =6mg ,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判定A 项正确.4.如图1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当把A、B两物块同时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图1A.A的加速度小于gB.A的加速度大于gC.B的加速度大于gD.A、B的加速度均为g答案 D解析先整体,整体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然后隔离任一物体,可知物体只能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才是g,所以两物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5.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重物,平衡时弹簧伸长了4 cm.若将重物向下拉1 cm后放手,则重物在刚释放的瞬间的加速度是( )A.2.5 m/s2B.7.5 m/s2C.10 m/s2D.12.5 m/s2答案 A解析设重物的质量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平衡时:mg=kx1,将重物向下拉1 c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1+x2)-mg=ma,联立解得:a=2.5 m/s2,选项A正确.6.如图2所示,小车上有一个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下端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当小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小球恰能稳定在图中虚线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小球处于超重状态,小车对地面压力大于系统总重力B.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小车对地面压力小于系统总重力C.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小球重力,但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D.弹簧测力计读数大于小球重力,小车一定向右匀加速运动答案 C解析小球稳定在题图中虚线位置,则小球和小车有相同的加速度,且加速度水平向右,故小球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小车既可以向右匀加速运动,也可以向左匀减速运动,故C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如图3所示,电梯的顶部挂有一个弹簧测力计,其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 m/s2)( )图3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答案BC解析由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 N,可知重物的重力为10 N,质量为1 kg;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 N时,则重物受到的合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产生向下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因没有明确电梯的运动方向,故电梯可能向下加速,也可能向上减速,故选B、C.8.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不变,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则( )图4A.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9B.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9∶1D.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之比为10∶1答案AD解析上升、下降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上=11 m/s2,a下=9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阻=ma上,mg-F阻=ma下,联立解得:mg∶F阻=10∶1,A、D正确.9.如图5所示,质量为M、中间为半球型的光滑凹槽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光滑槽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动凹槽,小铁球与光滑凹槽相对静止时,凹槽圆心和小铁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小铁球受到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B.F=(M+m)g tan αC.系统的加速度为a=g tan αD.F=Mg tan α答案BC解析隔离小铁球分析受力得F合=mg tan α=ma且合力水平向右,故小铁球加速度为g tan α,因为小铁球与凹槽相对静止,故系统的加速度也为g tan α,A错误,C正确.整体分析得F=(M+m)a=(M+m)g tan α,故选项B正确,D错误.10.如图6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在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图6A.接触后,小球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答案BD解析从小球下落到与弹簧接触开始,一直到把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弹力与小球重力相等的位置是转折点,之前重力大于弹力,之后重力小于弹力,而随着小球向下运动,弹力越来越大,重力恒定,所以之前重力与弹力的合力越来越小,之后重力与弹力的合力越来越大,且反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的变化趋势和合力的变化趋势一样,而在此过程中速度方向一直向下.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6分)如图7甲为某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A与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纸带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在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 和合力F 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7答案 1.59 平衡摩擦力过度 解析 a 的计算利用逐差法.a =s DE -s AB +s EF -s BC +s FG -s CD 9T2=s DE +s EF +s FG -(s AB +s BC +s CD )9T 2=s AG -s AD -s AD9T2=40.65-2×13.159×0.12×10-2 m/s 2≈1.59 m/s 212.(6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8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图8(1)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__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 ,挡光板的宽度l ,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 .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t 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等于 不需要 (2)F =Ml 22s (1t 22-1t 21)解析 (1)由于力传感器显示拉力的大小,而拉力的大小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故不需要让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由于挡光板的宽度l 很小,故小车在光电门1处的速度v 1=lt 1,在光电门2处的速度为v 2=l t 2,由v 22-v 21=2as ,得a =v 22-v 212s =12s (l 2t 22-l 2t 21).故验证的关系式为F =Ma =M 2s (l 2t 22-l 2t 21)=Ml 22s(1t 22-1t 21).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太空是一个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环境,人类可以利用这样的天然实验室制造出没有内部缺陷的晶体,生产出能承受强大拉力的细如蚕丝的金属丝.假如未来的某天你乘坐飞船进行“微重力的体验”行动,飞船由6 000 m 的高空静止下落,可以获得持续25 s 之久的失重状态,你在这段时间里可以进行关于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已知下落的过程中飞船受到的空气阻力为重力的0.04倍,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试求: (1)飞船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大小; (2)飞船在微重力状态中下落的距离. 答案 (1)9.6 m/s 2(2)3 000 m解析 (1)设飞船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又f =0.04mg 即mg -0.04mg =ma 解得a =9.6 m/s 2 (2)由s =12at 2得s =12×9.6×252 m =3 000 m.14.(10分)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0 kg 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 s 后拉力大小减小为F3,并保持恒定.该物体的速度图像如图9所示(取g =10m/s 2).求:图9(1)物体所受到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2)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9 N (2)0.125解析(1)物体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由图可知两个过程加速度分别为:a1=1 m/s2,a2=-0.5 m/s2两个过程物体受力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甲乙对于两个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F3-f=ma2联立以上二式代入数据解得:F=9 N,f=5 N(2)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f=μN=μmg解得μ=0.12515. (12分)如图10所示,质量m=1 kg的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30°角,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F=20 N,g=10 m/s2,则:图10(1)球的加速度多大?(2)在力F作用下,球从静止开始运动,经2 s内的位移多大?答案(1)2.5 m/s2(2)5 m解析(1)球受到重力mg、杆的支持力N、杆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sin 30°-mg sin 30°-f =ma F cos 30°=mg cos 30°+N f =μN联立以上各式代入数据解得a =2.5 m/s 2. (2)由运动学公式s =12at 2,代入数据得:s =5 m.16.(12分)如图11所示,质量为M =1 kg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 =0.5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3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木板足够长.求:图11(1)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滑块在木板上滑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a ; (3)滑块与木板A 达到的共同速度的大小v .答案 (1)0.5 N ,方向水平向右 (2)1 m/s 2(3)1 m/s 解析 (1)滑块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 =μmg =0.5 N ,方向水平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0.5 N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得出a =μg =1 m/s 2(3)木板的加速度a ′=m Mμg =0.5 m/s 2设经过时间t ,滑块和长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 ,则满足: 对滑块:v =v 0-at 对长木板:v =a ′t由以上两式得:滑块和长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 =1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就是()A、水B、桥C、人D、地面答案A2、下列各组物理虽中,都就是矢虽的就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疑、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答案C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就是矢量,而时间、路程与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就是标量,故C正确、3、下列关于位移与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路程就是标量,只有大小;位移就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B、物体沿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一左等于位移大小C、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位務不可能相等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答案A解析路程就是标量,位移就是矢量,A对、物体只有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B错、物体从一位置沿不同路径到达期一位置时,路程可能不等而位移相等,C错、物体运动了一段路程后又回到了出发点,则位移为零,D错、4、在某段公路上,分别有如图1所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就是()图1A、甲就是指位移,乙就是指平均速度B、甲就是指路程,乙就是指平均速度C、甲就是指位移,乙就是指瞬时速度D、甲就是指路程,乙就是指瞬时速度答案D解析告示牌甲上而的数字就是车俩沿公路行驶到达告示牌上指左的地点时通过的路程,告示牌乙上而的数字“120”表示该公路限制速度为120 km/h,表明车辆在行驶时的瞬时速度不能高于该速度,选项D正确、5、如图2所示,图2小球以PX=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墙壁经尸0、01 s后以v:=2 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弹,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为()A、100 m/s~,方向向右B、100 m/s_»方向向左C、500 m/s=,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答案C解析规泄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错谋!得:错谋!m/s==-500Ms:,负号表明加速度方向与兀的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6、如图3所示就是三个质点乩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再点岀发,又同时到达M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图3A、从川到"的过程中,月的平均速率最大B、三质点从艸到W的平均速率相同C、三质点从“到M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到达点时月的瞬时速率最大答案A解析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从艸到月的路程最大,故月的平均速率最大,A对,B 错、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质点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相同,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错、根据该题所给条件,不能比较在Jf点时三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小关系,D错、7、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错谋!r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卩/2,后错谋応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匕则物体在r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就是()A、3v/4B、3v/2C、vD、2E/3答案C解析前错误応时间内的位移6=错误!-错误!=错误!吒,后错误!匕时间内的位移s尸2-错课!戶错课!叱所以r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错课!=错谋!=匕故C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l t图像如图5所示,则()图5A、在前3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B、在1 s~3 s内质点做加速度a=-2 m/s'的变速直线运动C、在2 s~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立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与1 s〜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BC解析由图像可知,质点在第1 s内做速度vo=2 m./s的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1 s〜3 s 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错误!m/s==-2m/s=,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故B正确;在2 s〜3 s内,速度为负值,说明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 1 s〜2 s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使用(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就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_ 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A、当纸带完全通过讣时器后,及时关闭电源B、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上相应的电源C、将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井从复写纸下面通过D、接通开关,立即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就是________ 、(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答案交流0、02 CBDA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就是4 V~6 V交流电,频率为50 Hz时,打点时间间隔为0、02 s,工作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并且打完纸带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所以正确的顺序就是CBDA、12、(8分)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6所示,图中0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月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纸带的运动就是加速运动还就是减速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打岀月、尸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点的瞬时速度为、(4)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车的加速度为、答案(1)加速运动(2)36、50 cm/s (3)25、20 cm/s (4)0、795 m/s=解析(1)从川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r=0、02X5 s = 0、1 s,每隔0、1 s 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就是6=2、15 cm、s==2、89 cm、s,=3、74 cm、$=4、32 cm、s5 =5、15 cm,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2) A.尸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错课!=错课!=错课! cm/s=36、50 cm/s(3)5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Vs=错误!=错误!cm/s=25、20 cm/s、(4)々=错误!Q=错误!=33、15 cm/s,a=错误!=0、795 m/s\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与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10分)一质点由位置月向北运动了4 m,又转向东运动了3m,到达万点,然后转向南运动了 1 m,到达C点,在上而的过程中质点运动的路程就是多少?运动的位移就是多少?位移方向如何?答案8 m 4、2 m方向北偏东45°角解析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路程:£==4 m+3 m+1 m=8 m如图所示,整个过程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s=错误!m=3 迈m=4、2 m由于tan "=45°,故位移方向为北偏东45°角、14、(10分)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在拐弯前要减到合适的速度才能安全行驶,为了安全拐弯火车正在从180 km/h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假设安全的拐弯速度为54 km/h,要求在50s内恰好到达拐弯处,求火车的加速度、答案0、7 ia/sl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解析因v o=180 km/h = 50 m/s, v f=54 km/h=15 m./s由加速度公式a=错误!=错误!皿扌=一0、7 ia/s:即火车加速度大小为0、7 m/s:,方向与火车运动方向相反15、(12分)如图7所示就是某质点运动的LC图像,请回答:图7(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2)在0〜4 s内、8 s〜10 £内、10 s〜12 s内质点的加速度各就是多少?答案见解析解析(1)质点在0〜4 s内速度在逐渐变大;4 s~8 s内质点的速度保持10 m/s不变;8 s〜10 £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减小,10 s时质点的速度为0;10 s〜12 s内质点的速度反方向增大、(2)由&=错谋!得:0〜4 s内的加速度a:=错课!m/s z=2> 5 m/s c8 s~10 s内的加速度a:=错误!m/s:= —5 m/s:10 s〜12 s内的加速度虽=错课! m/s2= —5 m/s\16、(13分)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速度就是60 km/h,有一次火车从甲站开岀,由于迟开了5分钟,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nv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1)甲、乙两站间的距离;(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答案(1)30 km (2)0、5 h解析设正常行驶时所用时间为t,甲、乙两站间的距离为s,正常行驶速度”=60 km/h =错课! m/s,提高后的速度旳=72 km/h=20 m/s,则:v:t=s®以L60X5) =s®将已知数据代入①②式解得:t=l 800 s=0、5 hs=30 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