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计量测评及成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选取成渝经济区内五大次区域的人均GDP 指标,通过相对指数、绝对指数及相对发展率,
对各区域1998~2007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大区域的经济绝对差异仍然较大,相对差异在2003年后有所减小并趋于稳定。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原因。【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相对指数;绝对指数;成渝经济区
【作者简介】王能洲,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发展;沈玉芳,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婧,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环境与产业布局;马仁锋,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
一、研究背景及结构安排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化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增长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失衡的经济空间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区域经济差异问题成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焦点之一。
2007年3月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成渝经济区是西部三大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之一。同年6月,成都、重庆两地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平衡,区内五大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也对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因此,如何缩小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差异,促进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区域经济差异理论为基础,选取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的人均GDP 指标,通过相对指数、绝对指数、相对发展率,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二、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及分析(一)研究区域范围及概况
成渝经济区包括重庆市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在此基础上划分为重庆城市群、成都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经济区和三峡生态经济区五大次区域。2008年,共有县级行政单元142个,城市35个。面积20.28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2.95%,占全国总面积的2.11%。
(二)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本文将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以这些地区1998~2007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
1.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经济差异时序动态分析。计算方法如下:
(1)绝对指标。①极差:R=Y m ax -Y m in
式中:Y m ax 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 的最大值;Y m in 是三大区域中人均GDP 的最小值。
②标准差:S=
Σ(Y i
-Y
軍)2
n
姨
式中:Y i 是各区域的人均GDP ;Y 軍是四川省人均GDP 。
(2)相对指标。
①相对极差:RHL=Y m ax /Y m in ②变异系数:v=1
x
n
i
Σ(x i
-x
軃)2
n-1
姨
×100%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
计量测评及成因分析
文/王能洲
沈玉芳张婧马仁锋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Dec.2009Gen.472No.24
2009年12月总第472期第24期
·62
·
式中:V 为变异系数。x i 为地区某属性值(如人均GDP ),n 为地区个数,x 軃为某属性值的平均值。V 反映了各地区某属性值相对于该指标平均值的整体离散状况。V 越大表明某属性值的区域间差异越大。
③基尼系数:G(Y)=(n+1)/n-(2/n)×U y U y =n
i =1Σ(i ×y i )
y i =Y i /Y Y=n
i =1
ΣY i
式中:Y=(Y 1,Y 2,...,Y n ),Y 1 (3)指标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1998~2007年极差和标准差呈不断扩大趋势,2002年以前,各区域间绝对差异呈缓慢扩大趋势,年扩大幅度为11.64%。2002年后绝对差异扩大趋势加快,尤其在2004~2005年,扩大幅度为32.17%。各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断扩大,尤其表现在最发达地区和最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上。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之间的标准差在10年间增长了1.96倍,年均增长速度12.89%。这说明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逐年增加的。 从相对指数RHL 和变异系数上来看(见图2),这两个指标的变化较为复杂,有升有降,出现三个拐点。变异系数从1998年的40.43%迅速上升到1999年的43.90%,之后的1999~2002年缓慢上升,2002~2004年急剧下降为37.72%,2004~2005又上升为40.23%,2005年以后变异系数处于下降的状态。但其变化仍保持在35%~45%这个区间范围内。相对极差也大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从基尼系数上来看(见图1),基尼系数由1998年的0.18缓慢上升为2002年的0.20,2002~2004年不断下降到0.16,2004~2007年处于平稳的变化状态。其变化保持在0.15~0.21之间。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同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表明了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减小。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总的来说,成渝经济区经济差异的绝对差异逐步扩大,相对差异有所波动,2003年后有缓慢下降趋势。 2.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经济差异空间动态分析。用人均GDP 的相对发展速度(即某次区域在一段时间内人均GDP 的增长率与整个成渝经济区同期增长率的比值)来衡量各次区域与整个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进行空间动态分析。 Nich= X 2i -X 1i X 2-X 1 式中:X 1i 、X 2i 分别代表第i 个区域在时间1和时间2的人均GDP ,X 1、X 2分别代表成渝经济区在时间1和时间2的人均GDP 。 从图3可以看出,Nich 值大于1的是成都城市群和重庆城市群,发展速度快于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其中重庆城市群 的发展速度最快,达到了1.404,Nich 值小于1的是三峡生态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城市群。这三个区域的发展速度低于整个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速度,其中三峡生态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慢,Nich 值远低于1,为0.6281。说明成渝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明显。 三、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绝对差异逐步扩大原 图1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及基尼系数(1998~2007) 图2成渝经济区五大次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1998~2007)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