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课时练
八年级物理上册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新版粤教沪
第四章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⑵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⑶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⑷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学会作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体会到图像法能够直观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研究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即以冰和蜡为代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收集数据、描绘图像、对比分析,总结出物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认识晶体和非晶体,并学习对比法、图像法等科学方法。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熔点和凝固点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关于物质的熔化,让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这个探究实验无论是装置、操作,还是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都比上一节探究沸腾要复杂一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教材将其编排于《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之后。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冰化水,水结冰”现象中,直接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即仿照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冰地熔化特点,描绘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然后针对学生对该实验的疑点,教材采用卡通画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一方面加深对冰的熔化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对该实验进行评价,同时引出研究石蜡的熔化和凝固。
通过活动1的实验研究,描绘出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再对两个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出它们在熔化时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它们的区别,引出熔点和凝固点。
最后将物态变化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通过“信息浏览”介绍液晶。
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把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符合《课程标准》中“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的要求,另外新教材用冰代替旧教材中的萘或海波,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容易成功。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观察并思考:观察对硫代硫酸钠及松香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观察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观察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思考硫代硫酸钠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
(3)作图并分析。
①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方格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完成图像。
指明坐标轴上的两面三刀个轴的指向圾示时间和温度,硫代硫酸钠从35,松香从60开始计时,温度坐标上每小格代表2,时间“0”表示时间的起点,在加热过程中,每一时刻都有一个对应的温度,在图像上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
1、固体的熔化。
(1)概念与问题。
师:你们见过水结成冰和冰化为水的现象吗?(预)
生1:见过。冬天,北方的河面会结成冰。春天,河面的冰会化为水。
生2:冬天的夜晚,地面上的积水会结成冰。白天,在太阳照射下,冰会融化为水。
生3:将水放入冰箱里后,水会结成冰。将冰取出冰箱后,冰会融化成水。
师:这些事例说明什么?(预)
(2)实验与思考。
①器材及实验装置介绍。准备两套课本图4—2实验装置,分别安放在讲台左右两端。一套做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实验,另一套做松香熔化实验。注意介绍器材的使用方法。分另请两组学生(每组4人),上台实验,并对学生进行分工(报时、搅拌、读数、记录),其它同学注意观察。
②注意:实验中要分工协作;当硫代硫酸钠粉末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存在的三种状态,请回忆是哪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些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学生回答:不)那这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逐步进行探究。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2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2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2、明确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及熔点和凝固点3、掌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知识4、能利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重、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区别”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是又一难点。
【导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什么叫做熔化?什么叫做凝固?2、海波熔化和凝固分别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设问海波和石蜡熔化和凝固有什么不同点呢?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有什么区别?同一种晶体和熔点和凝固点又有什么关系?三、新课导学:(一)聚焦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海波(晶体)的熔化曲线的分析:①AB 段。
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答:AB 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温度升高,是海波吸热升温的过程)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 点)③在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35048海波加热?(答:BC 段是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海波的温度保持在48℃不变。
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吸热。
这是海波熔化过程)④在CD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温度升高)⑤总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2、非晶体(1)物质除了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2)请一个组把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可知,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跟晶体不同。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熔化和凝固探究教案
熔化和凝固探究教案本文探究了熔化和凝固的教学内容,并提供了相应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相关的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出熔化和凝固的规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解释、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2.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相关的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出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难点:1.如何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2.如何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2)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相关的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出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教学方法(1)讲授。
通过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其基本原理。
(2)实验。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3)互动问答。
通过互动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维能力,进一步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目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2.实验器材:加热板、盐、盐罐、试管、试管架、导管、导管架。
3.实验步骤:(1)根据盐罐体积和质量确定盐的重量。
(2)将盐倒入试管中。
(3)取一根导管,插入试管中,放在导管架上。
(4)将试管放在热板上,调整温度,记录盐的熔化和凝固温度。
(5)反复试验,记录数据,并计算其平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出盐的熔化和凝固温度:熔化温度:788℃凝固温度:793℃2.分析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盐的熔化和凝固温度比较接近,说明盐的熔化和凝固都为物质的相变过程。
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所以熔化和凝固是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同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温度不同,这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熔化和凝固的教学,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操作方法和相关的实验现象,更好地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教案设计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教案设计《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的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熔化和凝固是两种重要的物态变化,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学习的基础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无意观察,对这两种现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材将其编排于《物质三态温度的测量》和《汽化和液化》这两节之后,《升华和凝华》和《水循环》两节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既是对前两节知识、能力的巩固,又为学习后两节的内容打了基础。
就本节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是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即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三、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的分析实验室现有器材基本能满足本节课所需实验器材。
冰的来源,可由教师课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存在保温箱或保温瓶中备用。
相关知识的光盘、图片学校已配备。
相关的投影片需教师课前自制。
四、教学模式实验探究——阅读分析——讨论归纳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趣,引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情感,可以借助于播放教学光盘《水的故事》引入新课,教师板题:2、讨论归纳:在引入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初二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案及练习
熔化和凝固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物态变化。
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状态之间的转化呢?随着什么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什么是物态变化?【实验目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开始,每隔大约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 次。
【分析与论证】图3.2-2 和图3.2-3 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海波熔化图像蜡的熔化图像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
学生晶体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提出问题】【想想议议】1.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2. 1969年2月13日清晨,在我国最北的气象站——黑龙江漠河气象站观测到新的最低气温黑龙江漠河气象站【问题导学】1. 夏天,人们喜欢吃海鲜,要把它运往内地,为什么要用冰块来保存?2.你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教师点拨】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到熔点0℃,却不能从外界吸热,故不能熔化。
解析:雪就是冰,冰是晶体,熔点是0 ℃,并且冰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有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
0 ℃的位置在原点上,故这段水平的线段与时间轴重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新知识,力争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把所学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特点+精品教案
四、凝固点
1.晶体有确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
2.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五、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吸热:食品冷冻保鲜、用冰袋给病人退热、吃冰棒解热。
2.凝固放热:菜窖里放几缸水避免冻坏。
带领学生实验,并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
听讲、记录
听讲并思考、讨论
听讲、思考
听讲、记录
练习
引入熔化和凝固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引入实验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
理解凝固的概念及凝固与熔化的关系。
理解熔点、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
5.利用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海波和石蜡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
教学难点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凝固图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寒冬来了,河水结冰。通过冰化水和水结冰的过程,引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板书
四.凝固点
①.晶体有确定的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
②.凝固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③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持续放热,温度降低。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和液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4、理解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5、通过熔化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6、通过两个实验数据、图像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7、能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8、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三、教学流程●自学反馈与评估1、物理学中,把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熔化;由变为的过程,叫做凝固。
2、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
4、固体分为和,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非晶体熔化温度,像一样。
常见的非晶体有。
5、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熔化过程中要,凝固过程中要。
●引入冰变成水,水结成冰。
由学生列举生活与上述相同的物态变化。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提出问题:冰和石蜡在熔化为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上升?不变?2、观察实验:冰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3、收集数据,作出温度变化图象。
4、结论:①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上升。
②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与非晶体1、固体的分类: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2、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冰熔化吸热、水凝固放热的应用例子与练习。
四、小结1、固态变成液态——熔化(吸热);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放热)。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如:冰、食盐、金属)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上升。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4)分析和论证:
a、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绘制的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发现: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图形如右图所示,即分为AB、BC、CD三段。
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
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教师再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活动1和活动2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谈谈“水浴法”加热的好处。
提出问题:要使得海波受热均匀,除了用水浴法外,还可以怎么做?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分6组进行实验,其中3组进行海波的溶化和凝固实验,剩下的3组进行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学生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按报时、报温度、报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分工。
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海波与石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引导学生归纳: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从开始出现液体到全部变为液体),温度;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c、引导学生思考:凝固时熔化的反过程,它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波和石蜡的凝固图像,通过逆向思维、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说出海波凝和石蜡固时的特点。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熔点和凝固点,会查熔点表;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会用图像法直观地表示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经历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的过程,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现象、实事求是地收集数据、认真分析总结规律的科学态度。
在曲线的那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播放演示实验视频——海波和石蜡的熔化。
海波熔化熔化特点:
石蜡熔化熔化特点:
海波熔化
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石蜡熔化
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提供实验数据表,让学生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体现
海波凝固凝固特点:
石蜡凝固
凝固特点:2.根据数据表,描
点画图,分析图像,
得出凝固时的温度
变化特点。
特点:不断放热,
但温度保持不变。
特点:不断放热,
温度不断下降。
3.小组讨论,组间
竞答,共同分析,
归纳总结。
熔
础上,
实
过程,
步
固,
纳,
凝
温
特点。
4.3熔化和凝固(课时1熔化、凝固的特点)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知识点:熔化的定义和条件,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关键词:熔化,定义,条件,温度变化,晶体,非晶体,特点
-句子: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热并达到熔点;熔化过程中,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
3.凝固的特点
-关键词:应用,实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
-句子:熔化和凝固在制造金属、塑料等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研究中,熔化和凝固现象被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在技术创新中,熔化和凝固过程被用于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
6.实验方法和技巧
-知识点: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的方法,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2.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规律。
3.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4.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归纳出规律。
5.巩固知识: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
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注意安全,正确操作,使用后及时清洁和维护。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
7.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第1课时)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导学案(第1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2、知道海波、石蜡的熔化和凝固的变化规律及特点。
3、利用图像表示物理量的变化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是本节难点之一,了【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像法【教具】:铁架台、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火柴、海波、松香、温度计、蜡烛、冰棒、秒表【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答汽化、液化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2、回答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二、导学设问(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三、新课导学:(一)聚焦目标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列举生活中的现象例子,提问: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_态的现象。
2、总结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案 (新版)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熔化、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3)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感知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认真分析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难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曲线。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如栩栩如生的冰雕、晶莹的冰棱、萌萌的雪人等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涉及哪些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讨论。
【过渡】我们观察这些景象的时候它充满欣赏价值,然而当时间变长,温度升高之后它们就面目全非了,这是为什么?二、新课学习物理学中,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熔化后变为水。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水凝固成冰。
【过渡】我们现来观察一下燃烧的蜡烛,它为何会“流泪”?(一)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那么熔化和凝固有何特点?我们现以海波晶粒为对象,来探究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会不断升高。
【活动】准备: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烧杯、装有海波晶粒的试管、火柴、水等材料,我们来探究课本活动1的内容。
请大家从3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知道海波晶粒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数据填入下表:完成课本图4—29的温度-时间图像。
根据记录的数据与图像,分析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并填空。
当海波晶粒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每隔1min记下海波的温度,绘制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讨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
请同学们评价课本图4—30种的问题。
【交流】仿照活动1,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活动2的内容,探究石蜡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不变-升高;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案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教学难点: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器材准备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1.观察蜡烛的状态〔〕,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流下来。
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再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一)熔化与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1.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演示:小烧杯装碎的蜡烛,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介绍观察到的现象。
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_______。
绘出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2.提出问题;蜡在凝固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尽可能用碎冰〔是用纯水放在冰箱里制成的,用时尽可能敲碎〕。
冰适当多点。
为使冰熔化过程慢一些,可在大烧杯中多放些水。
将上述实验中小烧杯〔装有烛油〕,放入装有少量酒精中的大烧杯中。
〔可用温度计测出大烧杯中酒精的温度〕蜡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且温度_______。
〔三〕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冰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冰的状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最新9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最新9篇)初二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第二课时篇一三、练习与提高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
2、物质通常存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______有关,当_______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3、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这是个_______热过程。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同一种晶体的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_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________。
5、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
(2)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C.温度上升,吸收热量D.温度下降,放出热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
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
海波和萘9、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10、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1、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
探究材料熔化与凝固的教案
探究材料熔化与凝固的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材料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实验原理。
2.掌握熔点和凝固点的实验测量方法。
3.探索材料的熔化与凝固过程的规律。
4.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仪器的介绍:熔点仪、熔融池。
2.实验原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称为熔化,由液态转化为固态称为凝固。
3.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石蜡的熔点。
实验步骤:a.将石蜡放入熔点仪中。
b.将熔点仪加热,直至石蜡全部熔化。
c.记录熔点仪示数并计算出石蜡的熔点。
(2) 实验二:测量锡的熔点。
实验步骤:a.将锡放入熔融池中。
b.将熔融池加热,直至锡全部熔化。
c.记录熔融池示数并计算出锡的熔点。
4. 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不同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5. 实验过程中生产了一些课程外固体,在实验结束后进行集中回收和回收处理。
教学重点:1.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的介绍。
2.不同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分析。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2.理论知识的转化为实践。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规律。
2.交互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教育良好氛围。
评价方法:1.考试法:为了检测学生课程的学习成果,通过测试的方式来观察学生的反应教学。
2.备课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采用备课法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老师介绍本次实验的重点和目的。
2.大家一起探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和原理。
Step 2:实验探究1.老师向学生介绍熔点仪和熔融池的实验仪器。
2.老师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流程和实验的测量方法。
3.学生们听老师的介绍,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Step 3:课堂交流1.学生们一起收集实验结果数据。
2.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数据对比分析,让学生们体会到不同条件下物质状态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
3.知道熔化、凝固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研究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
根据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实验,二人一组。
每组铁架台、温度计、烧杯和冰块。
教师:铁架台、蜡烛、温度计、酒精灯、烧杯(大、小各一)及适量酒精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做蜡烛熔化与凝固实验:
1.观察蜡烛的状态(),将其点燃,观察蜡烛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有蜡烛油(),流下来。
分析状态变化。
2.让流下的蜡烛油滴到玻璃板上,观察蜡烛的变化。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蜡烛油先变软,再变硬,分析状态变化。
说明物质能够由固态变成液态;也说明能由液态变成固态。
3.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再列举一些你见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引入课题:熔化与凝固。
二、新课教学
(一)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二)探究蜡烛熔化和凝固的特征(演示)
提出问题:蜡在熔化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如它温度会不会变化?
演示:小烧杯装碎的蜡烛,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介绍观察到的现象。
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
绘出蜡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
提出问题;蜡在凝固过程中,都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将上述实验中小烧杯(装有烛油),放入装有少量酒精中的大烧杯中。
(可用温度计测出大烧
杯中酒精的温度)蜡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且温度。
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同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熔化现象。
水结成冰,
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都是凝固现象。
(三)探究冰的熔化和凝固的特征(分组)
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装适量的碎冰小烧杯放到大烧杯中,观察温度计示数和冰的状态变
化。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观察到的现象是:
作出冰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大致形状如图所示,分为AB、
BC和CD三段。
对图像进行分析思考:
(1)AB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分析和论证:
冰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1)冰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是0℃;
(2)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四)晶体和非晶体
冰和松香都是固体,它们在熔化时表现出的现象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阅读课本。
师生共同总结:
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
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等都是晶体。
晶体的熔化温
度叫做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在
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非晶体,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
熔点或凝固点,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固态酒精的熔点是℃;固态水银熔点是:℃。
思考: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气温有时会达到-40℃以下,在这里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吗?
简述理由。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熔化和凝固⎩⎪⎪⎨⎪⎪⎧熔化⎩⎪⎨⎪⎧晶体⎩⎪⎨⎪⎧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熔点: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凝固⎩⎪⎨⎪⎧晶体⎩⎪⎨⎪⎧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凝固点: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凝固点,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