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7中国人文地理解析版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8章 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返回导航
①___小__麦___;②___水__稻___;③___棉__花___;④__甘__蔗____。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南___稻___北___麦___”。 (2)主要作物优势分布区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0·7月浙江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 沙量5 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 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 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 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 年内占比统计图。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三、中国交通 1.交通运输网密度:东部 _大____,西部___小___。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 输。 a___焦__柳___ 线 , b 青 藏 线 , c 宝 成 — 成 昆 线 , d___南__昆___ 线 , e 京 哈 线 , f 京 广 线 , g___京__沪___ 线 , h 沪 杭 线,i京九线。
第十八章 中国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中国工业
1.空间分布 (1)铁路沿线:___京__广___线、___京__哈___线、__京__沪____线等铁路沿线。 (2)河流流域 ①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②长江沿线:形成了以___上__海___、南京、__武__汉____、重庆等城市为 中心的沿江发展地带。 (2)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___辽__中__南___、京津 唐、__珠__江__三__角__洲____;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9章 乡村和城镇 课时规范练40 城镇化 (2)
6.“城中村”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C ) A.保护生态环境 B.村民的收入低 C.土地征收成本高 D.延续社会关系 7.推测黄鹤村改造过程中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D ) A.城郊农业 B.重化工业 C.房地产业 D.文旅产业 8.相比传统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黄鹤村模式的优势有( B ) ①有利于保障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村落文化 ③有利于解决产权问 题 ④有利于减小财政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就地城镇化主要在县内,就近城镇化主要在本市 内,异地城镇化主要在本市之外。①表示农村劳动力在本县内转移,③在本 市,②在外市。故B正确,A、C、D错误。第2题,材料中三种城镇化模式是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不同的地域,与户籍相关,只考虑人口迁移距离,不考虑 迁入城镇的规模、经济与功能等其他因素,A正确;与城镇体系、人口数量、 城镇功能无关,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对村民自建房进行整合改造出租,有利于保障农民收 入,①正确;“迁而不拆”使得当地传统的村落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②正确; 对当地土地采用的是整体租赁的方式,不涉及农民自建房产权性质的变更, ③错误;采用企业负责整体开发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政府拆迁的财政压力, ④正确。故选B。
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从劳动力资源角度,“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B )
A.有利于产业升级 B.影响城镇化进程
C.有利于环境改善 D.可能发展为卫星城
10.上海“外溢效应”( D )
①利于上海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上海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检测“考黄金”精讲精析(人教版):第29讲中国人文地理
中国人文地理(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能源作物是指经专门种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如甜高粱、油菜、甘蔗、木薯等。
下表为2010年1月某日全国甘蔗、油菜、高粱批发市场价格(单价:元/千克)表。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新疆北园春甘蔗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农业技术水平B.劳动力价格C.耕地面积D.与产地的距离2.我国正在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加快发展木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丁醇等产品的生物能源产业。
这些省(区)发展能源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自然条件适宜木薯的生长B.科技先进,技术成熟C.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费量大D.沿海、沿边有利于能源出口3.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
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2013·苏州调研)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4~6题。
4.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B.陕西省C.河北省D.贵州省5.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B.政策和劳动力C.市场和交通D.工业化与城市化6.“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2013·长春调研)下图为“我国人口、稻谷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大豆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人口占世界比重下降的原因是( )A.我国人口数量下降B.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世界人口数量下降D.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8.四种作物产量占世界比重随时间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A.大豆B.小麦C.玉米D.稻谷下图为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26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版)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26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Ⅰ卷)(高清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Ⅰ卷)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4页共8页
(一)必考题:共 46 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 52°N 附近,气候湿润。
图4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8 分)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 分)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6 分) 【标准答案】 (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 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 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 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解析】选择西欧顺坡垄设计为情境,反映农业生产特征是一定地域人类与地理环境长期协 调的结果,引导学生建立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观念。 (1)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结合材料, 该地位于 52°N 附近,气候湿润,应位于温暖湿润的西欧,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 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 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考点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讲城镇化
练案[27]第二部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讲城镇化一、选择题(2023·河南模拟预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新的城市化现象。
下图示意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随时间变化的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的人口变化状况是( B )A.远郊区人口增幅先慢后快B.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C.城市中心区人口逐年下降D.大量人口由中心区迁往郊区2.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A.城郊之间经济差别变小B.中心区交通更加拥堵C.导致城市中心区衰落D.解决北京高房价问题3.为促进北京市新的城市化健康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D )A.加快发展第二产业B.提高城市入户门槛C.扩大对外开放窗口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通过观察曲线斜率可知,远郊区人口年平均增长幅度呈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A错误。
近郊区人口数量明显上升,B正确。
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稳定在200多万人,人口没有大量外迁,C、D错误;故选B。
第2题,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有利于中心区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城市活力增加,不会使中心区衰落,C错误;这种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D错误;人口由城区迁往郊区,会使城郊之间的经济差别逐渐变小,城区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A正确,B错误。
故选A。
第3题,不断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使北京市各地区间的交流更加便捷,D正确。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可能会加重环境污染,有违生态可持续发展,A错误。
提高城入户门槛,不利于外来人口落户北京城区,B错误。
与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关系不大,C错误。
故选D。
(2023·重庆南开中学模拟预测)东京都市圈由一都(东京都)三县(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经济发达,生活着全日本近1/3的人口。
下图为东京都市圈的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图。
2020年全国一卷文综地理试题评讲(新高三一轮复习备考)共35张ppt
通夏季风,需要
楼低、密度小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道路出入口
朝向西和南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该居住区出入口主要分布在南侧及西侧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 (夏季偏南风的上风区),则可以巧妙避
开冬季寒风的侵袭,避免顶(寒)风而行。
高中地理常常被人戏称为“玄学”,但在我国,真的玄学一般指风水学。“负 阴抱阳”“背山面水”“天人合一”及“五行生克”等等,都蕴含着地理的道 理。
Ⅱ区在西南方向,位于夏季风上风向 居住片区II的空间形态(轮廓)并非 方正 A并列分布不仅起到了冬季防风效果, 在夏季也会阻挡西南风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
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
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
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
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
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
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9~11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说明坡耕地 比例大
说明生态环 境脆弱
治沟造地是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整治措施,黄土高原丘 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大、雨季洪水集中、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 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粗放。陡坡开垦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当 地耕地紧张、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是 该地开展治沟造地的主要背景
2.岛屿地质有助于“留住”雨水 我们知道永暑岛为人工岛,通过大型挖泥船,将海底的岩层打碎,然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配套试题 中图版
第2讲中国人文地理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下列选项中相邻的省(区)是( )。
A.K、M B.K、N C.L、M D.L、N2.N省(区)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B.哈萨克族C.蒙古族 D.藏族解析第1题,通过轮廓可以判定,K为山西省,L为陕西省,N为西藏自治区,M为湖北省。
陕西省和湖北省相邻,故选C。
第2题,N为西藏自治区,主要的民族为藏族,故选D。
答案 1.C 2.D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3~5题。
3.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4.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5.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解析第3题,冬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因此冀鲁豫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该区域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第4题,图中M地位于北方地区,R地位于南方地区,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异使M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地。
第5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
N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小麦收获较早。
答案 3.B 4.A 5.A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图,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表。
依据图表回答6~8题。
6.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
A.甲B.乙C.丙D.丁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区)种植业集中地区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8.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9.1-中国地理概况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21-
3.中国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 工业基地、 京津唐 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工业基地。 (2)工业密集分布区。 ①沿铁路线:京广、 京沪 、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 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 能源 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 以 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大 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第十九章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7-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盆地、高原 为主(平均海拔1 000~2 000米 间)
界线: 大兴安岭 —— 太行山脉 —— 巫山 —— 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平原、丘陵 为主(平均海拔200米以下) 大陆架: 渤海 、 黄海 海底全是大陆架。
考点一 中国地理概况
东西向铁路干线:g 京包—包兰 线,h 陇海 — 兰新 线, i 沪杭 —浙赣—湘黔—贵昆线。
j兰青— 青藏 线。
第十九章
考点一 中国地理概况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5-
(2)中国的水运 沿海 北方航区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航线 南方航区以广州为中心
①海运 远洋航线:包括东行、南行、西行、北行四个主 要航线方向
-23-
4.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 ①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 大 度小 。 ②主要铁路干线。
,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
第十九章
考点一 中国地理概况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24-
南北向铁路干线:a 京哈 线,b 京沪 线,c 京九 线,d 京广 线,e同蒲—太焦—焦柳线,f 宝成—成昆 线。
2020年地理高考试题解析
2020年地理高考试题解析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20年地理高考试题的解析将帮助考生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并提供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2020年地理高考试题展开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科目的考试。
一、自然地理部分1. (选择题) 以下哪个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答案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我国"和"最大的内陆湖泊",我们可以确定答案是指中国境内的内陆湖泊。
因此,正确答案为——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2. (填空题) 长江流经湖北的主要支流是______。
答案解析:题目中提到长江流经湖北,我们需要确定主要的支流。
根据地理常识,湖北的主要长江支流是——汉江。
汉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它从四川省巴山脚下的巴中市发源,流经湖北和江西等地。
二、人文地理部分1. (判断题)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答案解析:根据题目所给的判断条件,我们需要判断巴西是否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事实上,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因此判断题的答案是正确的。
2. (问答题) 欧洲联盟的设立目的是什么?答案解析:题目要求我们回答欧洲联盟设立的目的。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国家共同组建的政治经济组织,旨在推动欧洲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增强欧洲的经济实力和一体化程度。
其设立的目的包括促进欧洲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推动经济繁荣与贸易自由化、促进政治合作和协调等。
三、综合地理题在本次地理高考试题中,有一些题目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内容,考察学生对整体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类题目一般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
解答这类题目时,建议学生先通读题目,理清思路,然后梳理每个选项的相关知识点和逻辑关系。
通过对比筛选、逻辑推理和解题方法的运用,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正确答案。
总结:通过本文的2020年地理高考试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地理高考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考生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并能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题目中去。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通用版必刷题-中国的农业(原卷版和解析版)
【必刷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中国的农业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24高三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兰州与苏州虽然相距遥远,但在饮食方面有个相同点——早餐习惯吃一碗热腾腾的面。
兰州人的牛肉拉面肉烂汤鲜、面质精细,多用牛羊肉与辣椒;苏州人的炒浇面浇头品种繁多、制作精细考究,多用鱼虾水产。
读图完成小题。
1.兰州附近地区所产小麦品质高,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B.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C.纬度较高,生长周期长D.位于黄河沿岸,灌溉水源充足2.苏州炒浇面的浇头多用鱼、虾等水产品,其社会经济条件是()A.河湖众多,养殖业规模大B.沿海城市,海上捕捞业发达C.历史悠久,面食技艺传承D.河运发达,运入南方水产品3.根据两地的自然条件,兰州与苏州规模化种植的农作物,相同的除小麦外还有()A.水稻B.油菜C.甜菜D.花生(23-24高三上·湖北黄冈·期中)食用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
国内常见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八大种类。
如今木本油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寻常百姓的饮食中,如樟树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
近年来,我国油籽的进口量趋于增长。
下表示意2022年我国主要油籽进口量,下图示意2021年我国各省市家庭人均食用油消费量(单位:公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油菜籽大豆芝麻花生葵花籽亚麻籽棉籽进口量(千吨)19619108110716641966444544.据表推测东南沿海地区油料加工的主要油籽类型是()A.大豆B.玉米C.油菜籽D.花生5.木本油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新的食用油选择,木本油市场占有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有()①木本油价格便宜②传统油料作物出油增产的潜力小③木本油料作物不与粮争地④传统油料作物的营养成分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结合图,判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省市可能是()A.重庆、新疆、西藏、北京B.重庆、西藏、新疆、北京C.新疆、西藏、北京、重庆D.新疆、西藏、重庆、北京(22-23高二下·内蒙古赤峰·期末)麦客,原本指每逢粮食成熟季节,外出走乡到户替别人收割的农民,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每年都有数十万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进行跨区收割作业,被人称为“机械麦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27 中国人文地理27小题狂练○[2019·100所名校冲刺]《诗经》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藏之凌阴。
意思就是,凿冬天河流的冰,放进“地窖”。
我国某地河流纵横,水量较大。
古代,该地区的牧民往往居住于离河流较远的区域。
冬季,这个区域的妇女在河边凿取厚厚的冰块,过着一年中最忙和最辛苦的日子。
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天山牧区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特征。
东北平原非牧区;天山牧区不具备河流纵横的特征;青藏高原既是牧民聚居地,同时高原面地势较为平坦,具备河流纵横的条件;黄土高原非牧区,而且地势起伏大,河流纵横特征不具备。
2.牧民居住于离水源较远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A.保护水源 B.躲避灾害C.便于放牧 D.利于防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古代牧民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水源的保护意识低;放牧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防卫与河流远近关系不紧密,防卫能力取决于河流的自然特征;由于该地区水量较大,河流纵横,且地势较为平坦,靠近河流易遭洪水。
3.该地冬季妇女采冰主要是用于( )A.生活用水 B.夏天降温C.冰饰雕刻 D.乳酪制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特征。
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天气候凉爽,无须降温;冰雕往往用于展览,多产生于人口密集的寒冷地区,如东北平原;冷饮制作,由于夏季不具备酷热高温特征,因此采冰用于冰乳酪的制作不可能,冰乳酪制作常见于炎热的新疆;由于河面结冰,取水困难,使用冰块作为生活用水。
[2019·江西上饶模拟]下图为我国传统民居邮票图。
据此完成4~5题。
4.对图中传统民居的典型分布地区及其地理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甲—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地形平坦B.乙—内蒙古高原草原广布,夏季多暴雨C.丙—华北平原地面坦荡,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丁—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树木葱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甲图表示窑洞,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层深厚,但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A错误;乙图表示蒙古包,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原面积广,草类茂盛,降水量少,B错误;丙图表示四合院,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丁图表示傣家竹楼,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云南地区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多雨且气候湿热,树木茂盛,D正确。
5.清明时节,丙传统民居所在地区( )A.家家打稻趁霜晴 B.新雨山头荔枝熟C.小麦登场雨熟梅 D.梨花淡白柳深青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人文特征分析。
“家家打稻趁霜晴”为南方秋季的景观,A错误;“新雨山头荔枝熟”中的荔枝熟应该是夏季景观,B错误;“小麦登场雨熟梅”为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C错误;丙地为华北地区,清明时节梨树开花、柳吐新芽,D正确。
[2019·四川德阳测试]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
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
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
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
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
据此完成6~8题。
6.桥上加盖廊屋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桥梁更加稳固②防止木料变形腐烂③为行人遮阳挡雨④起美观装饰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廊桥建筑材料是木材,闽浙降水多,木质材料容易腐烂,在桥上加盖廊屋主要目的是防止木材变形腐烂,同时也可为行人遮阳挡雨;对加固桥梁和美观装饰作用不大。
选择B。
7.与乙处相比,甲处廊桥易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是甲河段( )A.雨量大,汛期长 B.易淤积,河床高C.流速快,水位高 D.易凌汛,流速慢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道较窄,流速快,水位高;乙处河道较宽,水流平稳,所以与乙处相比,甲处廊桥易被山洪冲毁;甲、乙两地相距较近,雨量相差不大,甲处水流急,不易淤积,闽浙最冷月均温超过0 ℃,不会形成凌汛。
选择C。
8.当地建造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资源丰富 B.缺乏石质材料C.建造技术落后 D.运输需求较少答案:A解析:闽浙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建造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
选择A。
[2019·河北定州质检]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高新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来自各个方向上产业发展力量汇合并维持均衡的点,为经济重心的一种形式。
人力资源重心是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中来自各个方向上的配置力量交会的均衡点。
读图甲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演化路径示意图和图乙人力资源重心演化路径示意图,完成9~11题。
9.有关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重心移动说法合理的是( )A.重心的移动路径有交叉B.重心总体向东南移动C.2004年后移动方向趋同D.人力资源重心移动距离大答案:B解析:认真看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基本在东经115°以东,而人力资源重心位于东经113°附近,二者没有交叉。
1995~2009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所以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2004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向西北移动,而人力资源重心总体向东南移动。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距离大于人力资源重心。
10.形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基本特征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东部经济技术基础好 B.西部国内市场广阔C.中部自然环境较好 D.西北内陆资源丰富答案:A解析: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基础好。
11.引起2005~2010年人力资源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转移 B.政策调整C.资源开发 D.经济条件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2005~2010年人力资源重心向东南移动,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有关,经济条件吸引大量人才迁入,而产业转移以及政策和资源开发现阶段以向西移动为主。
[2019·云南曲靖质监]茶树是一种喜温好湿、耐阴性较强、多年生的经济作物,2017年7月,杭州持续高温无雨,位于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的梅家坞村、梵村、双峰村等地茶树“受伤”不轻。
茶农们积极行动起来,为茶树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如下图所示),同时采取浇水的方式抗旱保茶,可使茶树芽叶嫩绿,绿叶中的有效成分显著增加。
据此完成12~14题。
12.杭州此次高温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B.海平面下降C.城市化加速D.植被减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
7月杭州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大量蒸发,难以成云致雨,形成高温天气。
故B、C、D错误,A正确。
13.茶农们在夏季撑起了黑色的遮阳棚以保护茶树的原理是( )A.遮光,减少杂草生长B.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减少茶树水分蒸发C.减少阳光照射,防止病虫害D.减少空气对流,防止热量散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杭州持续高温无雨,黑色的遮阳棚可以遮挡太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从而减少茶树水分蒸发。
选B。
14.茶农在茶树生长的不同季节采用遮阳网的功效不同,具体功效有( )①保暖,减轻霜冻威胁②挡雨,减轻流水冲刷③提升热辐射,降低气温④延缓茶叶老化,增加茶叶嫩性,提高茶叶品质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不同季节的遮阳网有不同的功效。
早春,南方地区容易受“倒春寒”的影响,遮阳网能够起到保温作用,减轻霜冻威胁。
夏秋季节,南方地区气温高,日照强,遮阳网可以延缓茶叶老化,增加茶叶嫩性,提高茶叶品质,故选D。
[2019·江西鹰潭模拟]读1953~2010年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分布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A.西北半壁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B.东南半壁人口大量迁向西北半壁C.实行少数民族计划生育优待政策D.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据图可知,西北半壁人口比重变化不大,人口密度变化较大,考虑时间跨度为1953~2010年,推测直接原因可能是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优待政策;西部大开发起步于2000年左右,而在此之前,西北半壁的人口密度已有了明显的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并未大量向西北半壁迁移。
故选C。
16.中西部地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可行性最强的途径是( )A.大力引导农业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B.鼓励粗放游牧业逐步向城郊乳畜业转变C.重点发展与资源开采相衔接的深加工业D.发展面向农民且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途径。
我国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城镇化,适合就地转化农村地区居民,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
中心城市规模较大,不宜继续扩大规模。
重点发展与资源开采相衔接的深加工业易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问题。
粗放游牧业和城郊乳畜业发展条件不同,不易转化。
故选D。
[2019·湖北八校联考]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
春节期间,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之间,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读2018年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年份公路(亿人次) 铁路(亿人次,括号内为高铁运量) 民航(亿人次) 水运(亿人次) 2017 25.2 3.57(1.8) 0.59 0.44 2018 24.8 3.89(2.1) 0.65 0.46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明显减轻B.2018年比2017年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C.2018年春运公路发送旅客数量下降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无关D.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春运的特点。
根据表格信息,虽然公路发送旅客数量略有下降,但铁路、民航、水运运送人次均大于2017年,可见,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并未明显减轻,A错误;2018年比2017年乘坐民航与高铁的人数增加,因此,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B正确;公路发送旅客数量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密切相关,C错误;高铁不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其价格较高,运量有限,最主要的还是公路,D 错误。
18.2017年2月1日前后,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传统文化C.春运政策 D.天气因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徙的主要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2017年2月1日前后为正月初五,此时人口迁徙数量较多,主要源于节后返城务工,因此,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A 正确。
[2019·上饶模拟]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