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合集下载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章节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哲学答:哲学是指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

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2.方法论答: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哲学学说。

黑格尔第一次把哲学方法论和各门具体科学的方法论区别开来。

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

用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一般说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取决于对世界的基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它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地、全面地、历史地观察事物,具体地分析具体问题,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所处的条件制订工作方针和计划,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人类所从事的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活动、科学研究活动,还有其自身的若干具体方法,亦同样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

3.马克思主义哲学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或意识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5.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又称“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无产阶级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应该说,“理念论”比“唯心主义”翻译得更为准确。如今 学界将柏拉图形而上实体的“eidos”(forms),称为“理型论”,用 以区别观念论的观念(ideas);柏拉图的理型,不是由经验而来的(先 验的),因此,“理型”是比较适切的翻译。
对praktisch-idealistisch的翻译和诠释中可知,唯心主义并不是 哲学领域里独有的现象。那么,这个“实践的唯心主义”是如何定义的以 及它与哲学唯心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马克思(Marx)在《费尔巴哈》 中的另一段话为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线索:
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 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 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 利亚、雅典。以雅典为主。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提诺(plotinus)。
新柏拉图主义最早产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那里几百年间一直都是希 腊哲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的交会地。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阿摩尼阿斯·萨卡斯 (Ammonius Saccas),不过最重要的人物则是他的学生普罗提诺 (Plotinus, 204/5~270年)生于埃及。
意 志 主 义 哲 学 的 流 行 和 发 展 是 德 国 转 变 和 演 化 的 理 论 表 现 。 •叔 本 华 的 学说在1848年革命前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Hale Waihona Puke 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 质是世界第二性质。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其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陆九渊、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 黑格尔、费希特等。
2、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
伊壁鸠鲁学派作为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之一延续了4个世纪。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同步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Word版含答案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情景导入学习目标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其根本分歧是什么?要廓清这些迷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重点]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正确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重点]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能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同意上述观点。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辨析题

二、辨析题1. 事物的质和量相统一的界限就叫度,或叫做关节点。

2.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3. 在世界是否统一的问题上,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回答是根本对立的。

4.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5.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

6.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7. 肯定方面就是积极的、正确的方面,否定方面就是消极的、错误的方面。

8.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9. 有人脑就会产生意识。

10.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真理。

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导致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增加。

4、工资是工人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人民群众和英雄任务都是历史的创造者?P113四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因此,意识来源于人脑。

3、只有绝对抛弃旧事物,新事物才得以产生和发展。

4、所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实体因素,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7、人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一旦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旧的社会意识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9.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0.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而可以用它来作为判断认识对错的标准。

1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16.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名词解释(4)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名词解释(4)

唯物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起来,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将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一切领域,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实现了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新成果,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而创立的。

最早使用“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是德国工人哲学家J.狄慈根。

他在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普列汉诺夫也有这样的表述。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多次使用这一术语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既坚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又坚持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贯彻到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一切领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整个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辩证的唯物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用唯物而又辩证的观点揭示了世界的本质,从根本上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它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和思维方法。

它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其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立统一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哲学名词

哲学名词

1、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2、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记录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虽然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是意识却有一种本领。

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在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种力量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3、客观规律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的根据和本质联系。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系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

4、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

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

5、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是唯物主义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的音乐的源头,都是人的内心感动,(这种感动)是外界的事物使他这样的,被外物感染而激动,所以就在声音上体现出来了。

出自《礼记•乐记》:
这句话的观点是“音乐的产生是人心被外物感动而形成的”,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即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

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从根本上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

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

⼏种唯物主义唯⼼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独⽴存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某种或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般指古代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

如中国古代⽤“五⾏”(⾦、⽊、⽔、⽕、⼟)或⽓(阴阳、元⽓、精⽓),古希腊⽤原⼦、⽔、⽕,古印度⽤“四⼤”(地、⽔、⽕、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上学唯物主义,以孤⽴、静⽌、⽚⾯的观点即形⽽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推动;认识是⼈直观的机械的反映;⼈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

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在反对唯⼼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争中起过重要作⽤。

机械唯物主义,形⽽上学的唯物主义,⼗七世纪和⼗⼋世纪盛⾏于欧洲。

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机械⼒学原理来解释⼀切现象和过程,⽤孤⽴的、⽚⾯的观点观察世界,把⾃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辩证⽅法研究⾃然界、⼈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般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固有的对⽴统⼀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于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类社会发展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阶级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习题1解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习题1解析

6.(2020·绥滨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哲学史上存在着“两
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天地合而万物生
④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1·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二开学考试)德
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名
句中与该观点基本一致的是( )
①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②“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柳宗元
③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C.②→④→③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哲学的发展史上,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 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②:该选项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②排第一位。④:该选项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原,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排第二位。③:该选项正确揭示 了世界的本质,属于辩证唯物主义,③排第三位。①:该选项认 为“理”是万物的主宰,属于唯心主义,①排除。故演进顺序为 ②→④→③。故本题选C。
14.(2020·陕西高二学业考试)漫画《奶奶,他们 才是我们的保护神!》中奶奶的观念属于( )
A.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 D.辩证法
【答案】A 【详解】A:漫画中,老奶奶面对新冠肺炎,烧香祈祷,属于客 观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BCD:漫画中老奶奶的做法相信所谓 的神,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形而上学,更不是辩证法,BCD 排除。故本题选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1、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先天经验)论。

换言之,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后天的,而不是先天的。

2、唯物主义认为真知出自行动,而唯心主义认为认识不过是内心反省。

3、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而一部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1、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社会互动理论的倡始人;他认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所形成的“镜中之我”,是一种社会性产物;2、皮尔士:美国哲学家,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3、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是皮尔士,;实用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实用主义认为,当代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理性主义者,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实用主义意在寻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4、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的科学;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现代符号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和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6、系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们从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7、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发展可以被区分为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新的新行为主义;早期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新的新行为主义则以班杜拉为代表;强调强化、奖赏与惩罚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人们行为的制约作用,它甚至试图用这些概念解释人类的思维与语言;8、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等提出;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9、毕升:中国发明家,北宋人;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后来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0、古登堡: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11、欧洲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启蒙”就是使人们脱离未成熟状态,把人们从迷信或偏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黑暗的中世纪”;西方的启蒙运动持续了约400年,形成了两大思潮、两种文化;一种是以笛卡尔为代表运用理性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文学文化;一种是以培根为代表运用经验主义的逻辑方法,形成了一种科学文化;这就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的由来;12、文艺复兴13、培根:14、康德:15、尼采16、亚里士多德:17、黑格尔:18、马克思:19、恩格斯:20、霍克海默:21、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和社会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22、福柯23、伏尔泰:24、信息经济: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最早提出"信息经济"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发展了"信息经济"的概念.贝尔认为发达国家已经从前工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最终到达后工业社会阶段;不触摸的信息型经济取代可以触摸的物质型经济而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26、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这个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来的;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区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大阶段;后工业社会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因此,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体力劳动或能源,而是信息;27、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GNP比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因为GDP是国土原则,GDP包含了外国公司在本国创造的收入,而这些收入最终要流入外国;28、能指:索绪尔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包括了由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由声音-形象两部分构成;这样的声音-形象在社会的约定俗成中被分配与某种概念发生关系,在使用者之间能够引发某种概念的联想;这种概念就是所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对于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又是强制的;32、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行为艺术采取很夸张的表现手法,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的看法;这些行为有的是美的,有的是丑的,但不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有的;33、文化快餐:35、马斯洛:36、知识经济: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37、信息产业:最早提出与信息产业相类似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教授;信息产业又称第四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信息产业又分四个行业:出版业、电影和录音业、广播电视和通信行业、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行业;38、舆论制裁:39、社会公共事件:40、舆论: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机制,把舆论作为一种对个人和群体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力量来探讨它的形成过程、社会作用和客观规律;41、话语分析:42、伯纳斯:43、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从上至下的控制,由于社会结构的制约,个人很难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44、文化工业:45、文化霸权:46、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47、西方中心主义:48、斯图亚特·霍尔:49、马克思·韦伯:50、杜威:52、语用学:53、网络经济:网络经济Internet Economy,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它实际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54、社会财富: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对人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是指进入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质;社会财富包括自然资源、劳动产品和知识技术产品等形式;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社会财富的两个基本属性;57、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59、民族主义:简言之,即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60、社群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的当代最有影响的西方政治思潮之一;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集体主义;是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的;主要代表有桑德尔等;61、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调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62、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或社会状态,现今的共产主义奉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基本思想;共产主义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国家和政府,并且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63、无政府主义: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64、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5、唯心主义:即唯心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66、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67、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68、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对社会的认知与宣扬常常导致乌托邦主义;69、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70、人本主义:通常指人本学唯物主义,是一种把人生物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以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为代表;费尔巴哈由于把庸俗唯物主义同一般的唯物主义混为一谈,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这个术语,因而将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71、形式主义:指在艺术、文学、与哲学上,对形式而非内容的着重;有形式主义行为的人,被称为“形式主义者”;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和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72、存在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三大类,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73、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至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74、马尔库塞:75、对话理论:巴赫金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依赖他人和其他客体才能完成自我的定位;所以自我中包含他人,自我封闭的个体无法存在;因此,对话无处不在;在对话中,我们要积极地揣摩听者的接收与背景,积极地理解与反馈;最终在平等、双向的基础上,达成听者与说者的相互理解;77、葛兰西:是意大利的共产主义者,他短暂的一生中有十年在法西斯的监狱中度过,在狱中他尽其所能,对文化与政治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与批判;他对文化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是霸权理论;77、霸权:霸权概念是由文化研究学派的学者葛兰西提出;霸权确切地说是文化领导权,是指一定阶级联盟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整个市民社会的统治;葛兰西把社会分成两个部分,国家和市民社会;对于国家的统治,可以通过暴力或强制,但对于市民社会的控制,则不能单纯依靠外在的武力,必须诉诸文化;这种文化的领导权是建立在公民的常识和同意的基础之上的;78、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在索绪尔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运动和理论;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普遍性的结构,这些结构会决定人的行为和事件,它们是高度抽象的,并且超越历史和文化;在结构主义的解释框架下,人的能动性被从文化过程中排除出去;79、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等人;批判学派那样主张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与思想现状;80、文化研究学派:81、法兰克福学派:82、修辞学:82、新修辞学:83、乌合之众广场效应:勒庞在总结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集群心里后提出的概念,是一群临时聚集起来的人,他们是物理空间相近的群体,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征,容易受到外界的心理暗示,表现出非理性的特征;84、公众:纯粹精神上的集体,由分散的个体组成,他们没有身体上的接触,他们的组合完全是精神关系上的组合;这些分离而分散的个体由现代化的传播技术结合在一起;公众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形成了民意;85、苏格拉底:86、戏剧理论:87、芝加哥学派:88、叙事范式理论:由费希尔提出的新修辞学代表理论,该理论认为,有相当的传播都是叙事和讲故事,人们接受一种说法和拒绝一种说法,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他并不像后现代主义者那样,认为怎么都行,没有标准,只是强调人们接受某个修辞的标准并不具有唯一性;89、李普曼:美国著名报人,从1921年开始,一直为美国的主流大报撰写社论和专栏;其著作有民意幻影的公众等,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两个概念,是现代新闻学和传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90、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只是对大众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的反映;91、刻板印象成见:由李普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92、公民公共、市民新闻:93、实证研究:94、米德:是芝加哥学派中影响仅次于帕克的二号领袖人物,也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米德关于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以及社会自我理论,对现代社会心理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影响,他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对理解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具有重要意义;95、伊里调查:96、CPI:97、尼葛洛庞帝:bp4798、涂尔干:99、管理学派经验学派:也被称为管理学派,在广义上指的是主要以经验性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它与主要以思辩性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流派相区别;在传播学中,经验学派由其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100、纽曼:101、语义学:102、现象学:主张没有绝对客观的实在,所有的实在都来自于经验与人的感知;通过分析人的有意识的经验,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103、诠释学:它的前提主张与现象学相似,也认为不存在客观的实在,一切客体都要经过人的诠释后才能成为人类的经验和知识;把人的主观理解作为研究的重点;104、符号互动论:主张世界不是客观的,而是由象征符号组成的,象征符号具有意义,这些意义是人们在互动中逐渐形成的;105、新马克思主义:106、新左翼派:109、麦卡锡主义:110、新自由主义:就是主张政府尽量少干预经济,提倡自由市场,鼓励私有企业和消费选择,自从20世纪80年代里跟和撒切尔夫人大力提倡后,新自由主义一直成为西方政府制定政策的主要理念;111、社会主义:112、资本主义:113、霍夫兰:114、传播伦理:115、媒介素养:116、知沟假说:出自蒂奇纳、多诺霍和奥里恩认为“随着大众媒介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公共事件或科技新闻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117、炉边谈话:118、舆论学:119、意见气候:220、卢梭:221、乐队花车效应:人们愿意成为胜利者中的一员而不是失败者中的一员——也可以作为人们从众的动机;222、原型:223、典型:224、认知心理学:出自尼赛尔,心理学的一种取向,将人视做主动的知识探索者,他们在世界中的言行正是基于这些知识;225、文化工业:阿多诺将被商业化的大众文化称为文化工业,与真正产生于民众的文化相区别;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上层建筑沦为经济基础,文化创作越来越具有商品生产的特征;文化工业的最大特征就是为了消费而生产;文化工业把一切艺术作品变成商品,用交换价值取代使用价值,同时也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商品化了;226、伪事件:227、零和博弈:228、文化:229、冰川效应:在较短时间里,人们感觉不到温度微小的变化,但是长期的积累,就会产生沧海桑田的巨变;230、社会学:231、社会心理学:232、新右派:233、撒切尔主义:234、里根主义:这种保守的国家政策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强调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国家应该最小限度地干预公民的生活,自由竞争可以完成社会调节;235、文化民粹主义:236、新闻专业主义:237、麦克卢汉:238、罗杰斯:239、控制论:控制论的基本思路就是运用反馈信息来调节和控制系统行为,达到预期的目的;240、信息论:241、系统论:242、编码:编码是指信息传播者将所传递的信息、意图和观点,转化为符号的过程;作为传播者,编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好坏,编码一方面受编码者世界观、价值观、知识范围和经验等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编码者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243、译码:就是将符号还原为信息或意义的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对应;受众的解读不仅是对符号的简单解码,还会将符号放入符号间的创造性关系中,带到整体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理解;受众的知识结构、社会地位、解码语境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对传播内容做出不同的解码;受众的译码主要有同向性、对抗性、妥协性三种形态;244、巴特:245、格伯纳:246、费斯廷格;247、卢因:248、公众外交:249、认同不当:指无法分清同一类别或范畴中成员之间的区别;这一术语指的是,把同一类别中的不同成员视为相同的个体;说明这种现象的另一术语是类别思维;最常见的一种认同不当是刻板印象;250、二元价值观评判:是指在实际上有很多可能性的情况下却认为只有两种可能性的思维;它又称为非此即彼的思维或者排除中间层次的思维;语言加强了这种趋势,这是因为,在描述一种情况时通常只有一对反对词可用;251、无意识投射:是指不自觉地将我们过去的经历、猜想和偏见投射到我们的知觉上;252、虚拟社区:是指存在于电子传播世界里的、而非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的社区;聊天室、电子邮递名录、电子讨论区是近些年兴起的可以在线形成社区的例子;居住在世界各个不同角落的人们只要有共同的兴趣,就可以在电子空间里聚到一起来讨论某个话题;253、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被提及最多的特性之一;。

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派别

【问题情景】 疑邻偷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 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 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 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 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 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思考一下:丢斧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列举我们生活中犯同样错误 的一例。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经 典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南宋)陆九渊 观 点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明)王守仁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仍然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具有机 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 能动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作用。 进步性: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 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 大思想武器。

高考考点要求: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08启东一模)16、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与不 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 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 为指导 B.哲学是研究整个世界的,具体科学研究某一特 殊领域,二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 的哲学都不是科学 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 基础 参考答案:A

辨析题

辨析题
(2)唯物主义经验论把理论与实践割裂,仅凭经验办事;唯心主义经验论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代替客观事实。无论唯物主义经验论还是唯心主义经验论,都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都是错的。
综上所述,该题论断是不准确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答: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加工对认识客体的间接反映,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和范围,达到了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3)我们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一个典型。实用主义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
综上所述,真理的确是有用的,但有“用即是真理”的论断是主观真理论,是错误的。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答:(1)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地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的一致性。真理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人们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因而真理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有巨大作用的,是有用的。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将其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唯心论

唯心论

目录
含义
广义唯心主义
历史起源
典故客观
主观
分类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绝对唯心主义
理论困难恩格斯:《终结》
对唯心主义的认识
三层含义
对比
唯心主义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柏拉图
笛卡尔
马勒伯朗士
海林克斯
莱布尼茨
黑格尔
叔本华
斯宾塞
尼采
杜威
含义
广义唯心主义
历史起源
编辑本段典故
客观
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基斯坦的基督教(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包括天主教、正教和新教及其它一些分化出来的小派别)所信仰的“上帝”(或称“天主”)创造了世界,并主宰着世界,并且认为:只有“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原罪”,所以所有的人都堕落成“罪”的奴仆,只有信仰“上帝”(或“天主”)及其独生子基督耶稣,并求得“保佑”才能得救,死后进入天国。它们以《旧约全书》(继承于犹太教的经典)或《新约全书》为圣经。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对“人性”的“三重祝福”依次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亚当获得伴侣夏娃,人掌管万物成为万物之灵。 世界三大教:基督教,以及佛教和伊斯兰教,它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物,都承认“神”或“上帝”或“真主”的“客观存在”。 孔子也是坚信“鬼”、“神”存在着的。《论语》的第三章《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其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代理,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 墨子也是坚决地相信“有神论”的,并且墨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要比孔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表现和论述得更广泛。墨子肯定“天志”和“鬼神”的作用。墨子把“天”认定为有意志的人性化的“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定“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产物。二十四部史书都是后朝对前朝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肯定,都是前朝如何违背“天意”骄奢淫逸、作恶多端,后朝“奉天承运”、“受天命”、“顺民心”将腐朽的前朝推翻等。

唯心主义的名词解释

唯心主义的名词解释

唯心主义的名词解释唯心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指一种认为精神和意识是世界的本质、真实和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构成了哲学上的两大派别,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首要的,物质世界是在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唯心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意识”或“思维”,它将意识视为超越物质的存在,是心灵和精神的核心。

在唯心主义的理论中,所有的物质现象都可以追溯到意识活动。

唯心主义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变种,例如心理唯心主义、宗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

这些流派在解释意识和物质关系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坚持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

在心理唯心主义中,意识被视为人类心灵的表现。

它认为意识是主观体验的产物,只有人类才具有意识,其他物质并非真实存在。

心理唯心主义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将心理活动视为决定行为和现实的关键元素。

宗教唯心主义则将意识与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它认为真实的世界是超越感官经验和物质现象的,唯有通过宗教信仰和灵性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和理解。

宗教唯心主义将意识与神秘和超自然联系在一起,强调灵魂和永恒的存在。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则从本体论的角度考察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它认为意识是更高、更真实的存在,物质只是其表象和外在现象。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探讨意识和物质间的本质关系,试图揭示存在的本源。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成了哲学上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首要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客观现实和自然规律,将物质世界视为真实的基础。

在唯物主义看来,意识只是物质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唯心主义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意识和物质的思考和研究,它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解释。

唯心主义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唯物主义的思维框架,拓宽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尽管唯心主义在现代科学的影响下逐渐受到质疑,但它仍然在哲学和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总结起来,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质和决定性因素的哲学观点。

它强调精神和意识的重要性,将其视为超越物质的存在。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中主张物质是本原的是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3. 世界是可知的,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可知论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唯物史观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__。

答案:生产力7. 人生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答案:人生目的、人生价值8. 价值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__________。

答案:美好追求10.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__________、坚定性和动力性。

答案:稳定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哲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答案:错误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错误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15. 人生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

()16.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7. 理想是现实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实的反映。

()答案:错误18.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盲目性。

()答案:错误19.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答案:正确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

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它错误地回答了意识和物质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它根本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看做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存在于“我”的意识之中,是“我”的感觉、观念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如“世界理性”、“理念”、“绝对精神”等。

唯心主义是信仰主义的一种精巧圆滑的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是反动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和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奴役的工具。

唯物主义(materialism),是哲学上两个敌对的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

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先进阶级的利益。

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的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

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的;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教育资料】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广东省湛江市大成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练习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习精品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他们的观点属于()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B【解析】“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符合题意;A、C、D都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2.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③气者,理之依也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④→②B. ③→②→④C. ①→③→④D. ②→①→③【答案】B【解析】①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辩证唯物主义;根据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基本形态,可以作出如下排序:③→②→④故答案为B.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答案】C【解析】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所以正确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意识,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C符合题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A错误;材料所体现的分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无关也未体现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BD不符合题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答案:A
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
答案:A
2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答案:ABD
18.从资本形态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私人资本输出 B、国家资本输出 C、借贷资本输出 D、生产资本输出
答案:CD
19.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从本国国情出发 C、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D、以发达国家为样板
答案:ABC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答案: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同以往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根本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第 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 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A、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权 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C、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D、消灭剥削进入无阶级社会
答案:D
25.从理论上讲,股票的价格
A、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 B、同股息成反比,同利息率成正比 C、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正比 D、同股息和利息率都成反比
答案:A
26.当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
答案:A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是哲学上两个敌对地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地思想体系.一般地说,它是先进阶级地世界观,反映着适合生产力和科学发展地先进阶级地利益.唯物主义哲学往往是社会上地先进势力、进步阶级用来反对反动势力和宗教迷信,维护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前进地思想武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地意识或精神而独立存在地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地反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地,精神是第二性地.唯心主义则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地,物质是第二性地.唯物主义地基本观点,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第二,意识是具有高度发展和组织地物质——人脑地机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地反映.第三,意识是对物质世界地反映.这些论证都说明了:物质是世界地本原,它可以不依赖精神而独立存在,所以是第一性地;意识来源于物质,它必须依赖物质而存在,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地精神,因此精神是第二性地.随着社会地发展,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主要地发展阶段:古代地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地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地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地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地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地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地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地关系
问题而形成地.物质和意识地关系问题是哲学地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地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地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地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地不同哲学地性质就不同.哲学地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地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哲学基本问题地第二方面是指
、世界地本原性、思维与存在地同一性问题、世界地物质性、世界地精神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地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地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地对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地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决定性、预见性、能动性、主动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地“度”是指
、事物质变地临界点、事物保持一定量地质地限度、事物保持一定质地量地限度、事物质变地关节点
、人类生活地现实世界是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地统一体、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地统一体、
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地统一体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地人是社会关系地总和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地转化是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向着自己地对立面转化、由低级到高级转化、由坏向好地方面转化
、“感觉到地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地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地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地起点、感性认识地局限性
、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感性认识是认识地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地高级阶段
、衡量生产力水平地客观尺度是
、劳动工具地状况、劳动者地本质、劳动对象地广度和深度、劳动产品地数量和质量
、社会运动最主要地物质基础是
、自然环境、阶级关系、生产方式、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地人们地总和
、社会形态是
、存在与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下面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地有
、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是观念地集合、物是感觉地集合、世界是绝对观念地外化
、世界是上帝意志地创造物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地有
、“天下之路,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地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世界地可知性、客观事物是认识地对象、认识起源于经验、社会实践是认识地基础
、认识发展地辩证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地区别表现在
、它以实践观点作为自己理论地出发点、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地统一、以改变世界为自己地根本目地、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地统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地统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实践地客观实在性是指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地地活动、实践是直接现实地、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地桥梁
、实践地发展受主观因素地制约、实践活动地诸要素是可感知地,客观实在地
、辩证地否定是
、事物发展地环节、事物联系地环节、扬弃、事物地自我否定、事物发展地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地统一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地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地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地是它地形态特征,这是由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人地感受受理性指导、人地认识具有能动性、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地基础、已有地认识影响感受活动、意识建构认识对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地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政治法制制度、国家政权、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习惯
、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作用表现在
、它能提高劳动者地素质、它物化为新地劳动工具、它有助于发现新地劳动对象
、它有助于生产管理地合理化、它是生产力地独立要素
、马克思说人地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地总和.”其内含有
、人地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地抽象物、人地本质在于人地社会性、人地本质是自由
、人地本质形成于人地各种社会关系中、人地本质是具体地、历史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