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声通信组网技术第一讲水下信息网络概论剖析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bc3b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8.png)
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无线通信系统在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勘探、军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性能进行分析。
一、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原理1. 调制方式:水下无线通信中,由于水的特殊性质,常用的无线通信调制方式并不适用。
通常采用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FSK)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等。
这些调制方式能够克服水下的多路径传播和海洋环境噪声对信号的干扰。
2. 传输技术:为了提高水下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和速率,可以采用声波、电磁波以及光学技术。
声波传输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如水下无人机遥控。
而电磁波和光学技术适用于中长距离通信,如深海资源勘探。
3. 路由算法:水下无线通信中,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路由算法不再适用。
因此,设计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时需要考虑到水下环境的特殊性。
一种常用的水下路由算法是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算法,通过节点之间的位置信息进行通信路径选择。
4. 多径传播影响:水下环境中,存在多径传播现象,即信号由于反射、折射等原因,到达接收节点的路径不止一条。
这会导致信号衰减和传播时间延迟,影响通信性能。
为了克服多径传播的影响,可以采用等化器、自适应调制等技术。
二、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1. 传输距离:水下无线通信的传输距离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如水的吸收、散射和衰减等。
一般来说,声波传输距离较短,约为几百米至几公里;而电磁波和光学技术可以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甚至达到数十公里。
2. 传输速率:水下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受到信道带宽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
在频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高效的调制和编码技术来提高传输速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天线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来增加信道容量,提高传输速率。
3. 抗干扰性能:水下环境中存在各种噪声和干扰源,如水声噪声、海洋生物的声音等。
设计水下无线通信系统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干扰源对信号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技术,如扩频技术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fa81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0.png)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下工程日益增多,水下通信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
不论是测量海底地形还是水下油气开发,都需要可靠的水下通信网络支持。
但是,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水下通信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如信号传输距离短、信号传播衰减大、水下干扰严重等。
本文将阐述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难题及现有解决方案,并探讨未来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一、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是指通过水下传感器、水下节点等设备在水下环境中组成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其基本原理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类似。
一般来说,水下通信网络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水下节点:水下节点是指能够接收或发送信息的水下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水下机器人等。
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中,水下节点相当于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
2. 水下信道:水下信道指的是信号在水下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介质,也称为水下传播媒介。
水下信道的难点在于信号传输距离短、传播路径不稳定、海水对信号的衰减大等。
3. 水下中继器:水下中继器可以增强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能力,在水下通信网络中起到增信、放大等作用。
在水下通信网络中,水下中继器相当于网络交换机。
二、水下通信网络存在的技术难题1. 信号传播距离短: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水下信号的传播距离相对较短。
2. 信号传播路径不稳定:水下信道中的传播路径常常发生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信号传播路径不稳定。
3. 海水对信号的衰减大: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离子、浮游生物及悬浮物,这些物质会吸收和散射信号,导致信号衰减大,传输信号失真。
4. 水下干扰严重:在水下环境中,机器人、鱼类、海藻等各种生物都会干扰水下信号的传播。
三、现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水下通信存在的技术难题,已有许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如下:1. 采用超声波通信: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高,传输距离比较远,可以对改善水下通信质量产生积极效果。
2. 采用激光通信技术:由于激光具有窄束衍射、波长短等特点,在海水中的传输距离几乎不受影响,其传输序列可以高达1Gbps。
水声通信组网技术水声网络路由分解PPT学习教案
![水声通信组网技术水声网络路由分解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570aea227916888586d787.png)
按是否依赖定位分类:基于网络拓扑的路由协议 基于位置的路由协议
第9页/共49页
2021/8/26
9
2 路由协议的分类 ——平面路由协议
所有结点在形成和维护路由信息的责任上是等同 的。路由协议的逻辑视图是平面结构,结点的地 位是平等的。
➢ RREQ(route request) ➢ RREP(route reply)
➢ 路由维护 (route maintenance)(按需进行)
网络仅对active route进行维护,对其他路由不闻 不问
➢ RERR(route error)
➢ 维持路由表信息的第正23页确/共性49页和实效性
2021/8/26
优点:不存在特殊结点,路由协议的鲁棒性较好, 通信流量平均的分散在网络中,不需要结点移动 性管理
缺点:缺乏可扩展性,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第10页/共49页
2021/8/26
10
2 路由协议的分类
——分级路由协议
网络由多个簇组成 结点分为两种类型:普通结点和簇头结点。 处于同一簇的簇头结点和普通结点共同维护所在簇内部的路由信
自组织网目前主要以一种末端网络形式存在,应用规模都较小, 使用簇思想的作用不明显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簇思想在自组织网中的研究
第12页/共49页
2021/8/26
12
2 路由协议的分类
按路由发现的策略划分,MANET路由协议可分为三类:
主动路由协议(global/proactive routing protocol) 被动路由协议(on-demand/reactive routing protocol) 混合路由协议(hybrid routing protocol)
水下通信原理
![水下通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5831c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4.png)
水下通信原理水下通信原理是指在水下环境中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
由于水的密度和折射率与空气不同,水下通信相比陆地或空中通信存在许多独特的挑战和限制。
本文将从水下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及其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水下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电、光等信号进行传输。
其中,声波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媒介。
在水下环境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声波要快得多,约为1500米/秒。
因此,水下通信系统通常利用声波进行信息传输。
传统的水下声通信系统采用声纳技术,即利用声波的回声来获取目标信息。
这种技术在军事、海洋研究以及海底油气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声波通信外,水下通信还可以利用电磁波进行传输。
电磁波在水下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要慢得多,约为3×10^8米/秒。
因此,水下电磁波通信系统需要考虑信号的衰减和散射等问题。
此外,由于水的导电性较强,水下电磁波通信系统还需要解决电磁波在水中的传播损耗和干扰等问题。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水下光通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光纤通信系统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在光纤中传输信号。
水下光通信系统利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然而,由于水的吸收和散射等问题,水下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和速率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
水下通信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地震监测、海底遗迹勘探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海洋石油勘探中,水下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海底油井的监测和控制。
在海底地震监测中,水下通信系统可以传输地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此外,水下通信技术还被应用于水下机器人、海底网络和海底观光等领域。
尽管水下通信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解决。
例如,水下通信系统需要克服水的吸收和散射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失真问题。
此外,水下通信系统还需要应对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水流、盐度和温度的变化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是开发更高效、稳定和可靠的水下通信技术。
水下通信原理是利用声、电、光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
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与传输控制技术
![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与传输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5c45f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与传输控制技术第一章:引言水下声波通信是一种在海底进行的传输技术。
由于水下通信环境的复杂性,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和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成为了水下通信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本篇文章将着重解析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和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组成和传输特性水下声波通信网络主要由声发射器、水声信号处理器、水声遥控器和水声接收器等设备组成,通过声波信号传输数据。
水下通信环境充满了噪声、信号衰减和多径传输等特性,使其传输效率受到很大的制约。
第三章:水下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在水下声波通信网络中,路由算法与传输控制技术是实现高效数据传输的两大关键技术。
传统的网络路由算法常常考虑节点间通信的带宽和距离,但在水下通信中,声波传输的特殊性质需要更加细致、复杂的网络管理策略。
目前,常用的水下网络路由算法主要有PEL宽度路由算法和SARA算法。
PEL宽度路由算法通过把网络分成一定宽度的层,来寻找尽可能短的路线,从而提高网络的吞吐能力。
SARA算法则是一种分层和基于状态的路由算法,它利用网络的历史信息进行资源分配和动态调整,以实现在动态的水下环境中达到最优路由。
第四章:水下通信网络的传输控制技术在水下声波通信网络中,传输控制技术是保证数据传输的关键。
基于TCP和UDP等协议的传统传输控制技术在水下环境下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新的控制技术。
目前,水下网络传输控制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基于分组传输的传输控制技术和基于信令控制的传输控制技术。
前者主要是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并通过ACK确认,并采用数据包重传机制来处理数据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错误。
后者则是通过信令控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当前应用较多的传输控制技术有TIBORA、M-DFS、TCP-Sack等。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水下声波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和传输控制技术是水下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当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水声通信组网技术水下信息网络概论剖析
![水声通信组网技术水下信息网络概论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fa3fb6192e45361166f577.png)
Wi-Fi
Wi-Fi
Wi-Fi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19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自动最佳路由选择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20/6/1
有线回传 最佳路由 备选替换路由
与有基础设施网的区别:
•不需要预设的基础设施(BS、AP); •网络的组织是临时的、按需的、自动的; •必须采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11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12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移动终端和固定基 站互相通信
• 对网络层来说WLAN是一个单跳网络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14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
• 移动Ad hoc网络/多跳无线网络 • 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
节点组成 • 网络中每个终端可以自由移动、地位相等 • 是一个多跳、临时、无中心网络 • 不需要现有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 • 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快速构建
水面舰艇及潜艇与UUV通信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27
2.水下信息的传输
UUV与UUV的通信
2020/6/1
第一讲 序论
28
2.水下信息的传输
2020/6/1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课题研究论文: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f0956a3be1e650e52ea99eb.png)
93170 通信学论文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权益日益重视。
开发利用海洋的科技热潮正在全球兴起,海洋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军事对抗等现代海洋高新科学技术已成为各海洋大国研究的重要领域。
任何海洋技术的应用都离不开对海洋数据的快速采集、存储、处理以及实时传输,因此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已成为各海洋大国不遗余力进行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一、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现状1.水下无线通讯技术。
现有水下无线通讯技术主要有激光通讯、无线电通讯、水声通讯三种:激光通讯适用于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水质的清澈度对传输影响较大,激光直线对准要求较高,这些应用条件限制了激光通讯在水下无线中的应用。
无线电波在海水中选择性衰弱现象严重,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无线电通讯只能用于短距离高速通讯或水下垂直链路通信,无法满足远距离水下传输要求。
声波在海洋中的衰减比电磁波小1000倍,因此,低频声波在浅海中可传播数十公里,在大洋声道中甚至可传播上万公里。
因此,目前绝大部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都采用水声作为传输介质。
2. 水下通信节点设计。
与陆地节点相比,水下节点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在进硬件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因素:(1)节点的防水性能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一旦节点内部渗水将无法工作;水下节点可能工作于深海区域,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水深带来的压力,避免因为气压过大造成防水层破损;海水中的各种物质、生物会对节点造成一定程度腐蚀,因此耐腐蚀性也要作为考虑要素之一。
(2)由于节点部署在水下,无法采用太阳能充电更无法更换电池,因此在设计节点的硬件电路时应选择低功耗元器件,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延长节点寿命。
二、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研究1.水下无线通信网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不适用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因此,针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和安全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状拓扑的分级安全管理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1)分级混合加密机制:将加密体系分为簇内通信加密和簇内通信加密,簇内通信加密采用对称加密机制;簇间通信加密采用混合加密机制,即对传输的数据采用对称加密机制,对于传输的对称密钥采用基于身份的公钥加密机制。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16182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ca.png)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第一章:前言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是指在水下环境中,利用声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水下声学通信技术在海洋、河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第二章:水下声学传播水下声学通信与空气中的声学通信有很大的不同。
在水下环境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比空气慢得多。
同时,水下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噪声干扰,如海浪声、鱼群声、水下震动等。
因此,水下声学传播的模型需要更为复杂。
理论上,水下声学传播有两种模型:几何扩散传播模型和波动传播模型。
几何扩散传播模型是指声波在水下环境中的传播是由于声波受到了水分子的散射和吸收而减弱,从而导致声能散失。
但是,由于水分子的散射和吸收是随机的,因此这种模型不能用于精确的声学传播预测。
波动传播模型则是利用湍流噪声、海水声速、水平流动和水平衍射等因素,对水下声学传播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
第三章: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水下声学通信技术主要有两种:主动式水下声学通信和被动式水下声学通信。
主动式水下声学通信是指利用主发声器向水下环境发送声波信号,在接收端使用接收器接收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码。
主动式水下声学通信可以在不同的水下环境中进行通信,并且可以用于传输各种类型的信息,包括语音、图像和数据等。
被动式水下声学通信是指利用水下噪声信号来进行通信,而不是通过主发声器发送声波信号。
被动式水下声学通信具有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优点,但信号传输速度较慢。
第四章:现状分析与发展潜力水下声学通信技术在海洋勘探、水下机器人、海洋观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水下声学通信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商用水下声学通信产品,如水下通信声纳、水下声学网络和水下声学电话等。
尽管水下声学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信号干扰、功耗、传输速率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提高传输速率、降低功耗、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
水下声学通信与海底传感网络
![水下声学通信与海底传感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6c30c35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5.png)
水下声学通信与海底传感网络第一章:引言水下声学通信是指通过水下声波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水下环境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受到水的吸收和散射的限制,无线电等电磁通信方式效果不佳。
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因此成为水下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此同时,海底传感网络作为一种用于获取和传输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
第二章:水下声学通信原理水下声学通信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号传输。
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远远高于电磁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声波传输数据时,可以通过改变声波的频率、幅度和相位等方式来表示信息。
声波的频率对应传输数据的速率,幅度和相位对应数据的大小和正负值。
通过合理设计声波的技术参数,可以实现较高的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率。
第三章: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水下声学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声波源的设计、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传输与接收等方面。
声波源通常采用压电换能器或喇叭式振动器,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并产生水中传播的声波。
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是水下声学通信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将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特定频率、幅度和相位的声波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还原为原始数据。
信号传输与接收技术则包括传输距离的优化设计、噪声和多路径干扰的抑制等方面,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第四章:海底传感网络的应用领域海底传感网络作为一种用于获取和传输海洋环境信息的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海洋资源勘探方面,海底传感网络可以用于海底油气、矿产等资源的勘探与监测。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海底传感网络可以实时采集海水温度、盐度、氧含量等参数,以及海底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监测。
此外,海底传感网络还可以应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海底地形地貌研究等领域。
第五章:水下声学通信与海底传感网络的挑战与机遇水下声学通信和海底传感网络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水下环境复杂且不可控,声波传播受到多路径干扰、海水中的杂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4ec7f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6.png)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摘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概述、网络架构分析、安全挑战、安全技术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了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网络架构的特点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当前常见的安全技术和对策。
通过对现有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了本文所讨论的关键技术,强调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在未来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本文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技术概述、网络架构分析、安全挑战、安全技术、安全对策、结论。
1. 引言1.1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水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勘测、环境监测、海底资源勘探等领域。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如信道的不可靠性、信号的传输受限、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为了确保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借鉴和应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对策。
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网络攻击。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目前存在的安全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部分仅为开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
2. 正文2.1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概述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在水下环境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勘探、海洋科学研究、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测等领域。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主要用于水下声纳通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向无线通信方向发展。
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研究
![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beb13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8.png)
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引言水声通信技术是一种在水下环境中实现通信的技术,其特点是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
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本章首先介绍了水声通信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意义,然后简要概括了水下传感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水声通信技术的原理与特点本章主要介绍水声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水声通信技术利用水作为信号传输媒介,在水下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水声通信技术的特点包括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高、传输性能受到水环境影响较大、天线系统复用度低等。
第三章水下传感网络的特点与研究现状本章主要介绍水下传感网络的特点与研究现状。
水下传感网络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分布在水下的不同位置,通过水声通信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和集成处理。
水下传感网络具有节点分布广泛、节点能量有限、信号传输受到水环境影响等特点。
目前,水下传感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点布置优化、通信协议设计、能量管理和网络拓扑控制等方面。
第四章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本章主要介绍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水声通信模型的建立、码型设计、多径信道估计与均衡、多用户接入与干扰抑制等方面。
在水声通信模型的建立中,需要考虑水环境的复杂性和非平稳性;在码型设计中,需要设计适合水声通信的纠错码、调制码;在多径信道估计与均衡中,需要考虑水声信号的多路径传播影响;在多用户接入与干扰抑制中,需要设计合适的多址接入协议和干扰抑制技术。
第五章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案例本章主要介绍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案例。
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水下资源勘探、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
通过应用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到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效果。
同时,还需要指出现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能量管理、网络拓扑控制等方面。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对水声通信技术在水下传感网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探析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49d9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6.png)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探析提纲:一、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挑战二、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四、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五、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研究方向一、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挑战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日益深入,水下通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领域。
海底地质、海底资源开发、海洋军事等应用领域都需要水下通信技术的支持。
然而,水下环境物理参数复杂且变化快速,水下传输信道极度严峻,水下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低且传输距离有限,这些都是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所遇到的挑战。
因此,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分类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声学通信、水电磁通信和光学通信等。
声学通信利用声波在水中传输数据,是现在水下通信中主要的技术。
水电磁通信是指利用较低频率的电磁波在水中传输数据。
光学通信则是将激光束或LED光源扫描波导中的数据进行传输。
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1. 海底地质勘探:声学通信技术在深海勘探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对海底地质进行高精度测量。
2. 海底资源开发:水下通信对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具有重要作用。
3. 水下机器人:配备无线通信设备的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水下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底地质勘探等领域。
4. 海上交通:声学通信技术可用于向具备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的船只发送海气象预报信息。
5. 海洋军事:水下无线通信在海洋军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水下目标定位和水下舰艇通信等。
四、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水下通信技术将更加稳定,传输速度和距离将会有所提升。
同时,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将会与网络、绿色能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研究方向1. 信道建模技术:分析水下信道环境,建立合理的信道模型对于研究水下通信的技术方案和性能的分析有关键作用。
【科技】未来科技——水下组网技术
![【科技】未来科技——水下组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68f4f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7.png)
【科技】未来科技——水下组网技术【科技】未来科技——水下组网技术未来科技——水下组网技术热门的水下组网技术,电磁波在陆地上巨大应用,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大部分人享受着信息带来的巨大便捷,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开始,人们都在努力找寻找水下防避碰的方法,雷达的原理在水下进行了尝试行不通,因为重要的传播媒介电磁波会在水下以很小的距离衰减,人们想到了海豚,对,就是海豚,在水里发出撕拉链的声音,声音可以在水里面传递得很远,声波在海面附近的典型传播速率为1500m/s左右,比电磁波的速率低5个数量级,与电磁波和光波相比较,声波在海水中的衰减小得多。
从此声音在水下扮演了传递信息的重任。
地球表面的接近3/4是海洋,很辽阔也很美丽,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有领海争端的一个原因。
目前来看,陆地上的4G通讯技术应用发展十分顺利,而5G 通讯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我还在用2G的卡),而水下通信发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水下利用声波这个媒介的通信技术目前水平相对于陆地上2G,GSM空中接口的载频带宽为200KHZ,理想的8路数据传输速率在200kbps,则最终的数据速率可达164kbps左右,当然这是很理想的情况,而水下信道远比电磁场复杂,(后面再说为什么复杂),说到通信离不开带宽,水下的通信带宽只有40KHZ左右,可能还不到这个带宽,目前做的好的数据传输速度只有40kbps左右,而这只是单纯的点对点通信,实验室水池水平,通信距离5公里上下,有的人会想不搞点对点,转而就像在陆地上建通讯基站,搞通信组网怎么样?有了类似于蜂窝通信的可靠性和速度,蛟龙号,蛟龙号在水下不就可以高速率的即时通信了么,想想确实很美好。
确实有很多厉害的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图片来自网路)这里提到水下通信的困难,水声通信系统的性能受复杂的水声信道的影响较大。
水声信道是由海洋及其边界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介质空间,它具有内部结构和独特的上下表面,能对声波产生许多不同的影响。
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分析与优化
![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分析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80c32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b.png)
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分析与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对于海洋的领域也越来越关注。
而通信技术的进步正是推进人类了解和利用海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而在水下通信技术中,水声通信技术研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水声通信技术以声波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频谱范围宽广、信道复杂、瓶颈问题等特点。
为了解决水声通信技术中的信号传输和传输率低、错误率高的问题,需要对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进行分析和优化。
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分析与优化是要对水声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水声通信信道的分析1.水声通信信道的特点水声通信信道具有复杂性、无线穿透性和信道衰减。
在水声通信信道中,水流、海底反射、散射和吸收等因素会对信号进行干扰影响,从而降低信号的传递和传输效率,增加了信道传输的难度和复杂度。
所以,具有适应水声通信信道的特殊技术方案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2.信道传输的分析对于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进行分析,需要从信道传输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信道的输入输出特性。
水声信道的输入输出主要是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衰减、多径效应和频散效应等影响,它们都是造成期望信号与噪声信号混杂在一起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干扰是由多径效应引起的。
在水声信道中,由于水声波相对于电磁波来说速度较慢,故水声波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多次反射、折射和散射,从而在接收端叠加形成多径效应,影响传输速率和传输质量。
3.信道建模的分析对于水声通信网络中的信道进行分析,信道建模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关键问题。
建立完整的信道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信道内的传输机理,促使人们深入地了解信道内的各种特性和现象,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信道预测和信号优化。
常用的建模方法有多径分离法、主成分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等。
其中,多径分离法在信道建模中使用最广泛,可以适应不同的多径信道模型,提取多径信息并分离出多径衰落信道,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的优点。
二、水声通信信道的优化1.信号处理的优化在信号处理方面,降低信噪比是提高水声通信信道传输质量的关键。
水声通信
![水声通信](https://img.taocdn.com/s3/m/01fc2a791711cc7931b716ef.png)
浅谈水声通信在对潜通信中的应用1 概述由于无线电技术存在各种局限,利用电磁波或光波在海水中的传输来解决潜艇水下通信,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无法实现任何深度和速度上高数据率隐蔽发送和接收能力。
例如电磁波,即使使用甚低频(小于10KHz),配上兆瓦级的发射功率和庞大的天线,在海水中的穿透力也不外乎100m 左右,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b /s而已。
又如蓝绿激光虽然解决了潜艇接收指令的水下传输,但对于潜艇的对外联络仍然无法解决。
2 应用前景声波相对于电磁波,其在海水中的衰减相对小很多,这就为潜艇在水下利用声波构建外部的通信网提供了一种解决手段,实现陆一海一空一海底的多维空间移动互联通信网。
鉴于战略核潜艇以及常规潜艇在现代以及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迫切希望为其提供更多有效的通信手段。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分析,水声通信很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对潜通信手段。
近期的研究表明,水声通信的研究成果已基本达到可应用的阶段,特别是在海下600~2000m之间有一声道,声波在该声道中可传输到数千公里之外,其传播方式与光波在光波道内的传播类似。
现在潜艇的下潜深度一般为250~400m,而未来潜艇的潜深到1000m将是普遍的。
因此,这种通信方式将成为一种有前途的对潜通信方式。
美国海军已于2000年5月成功地完成了在水下发送E—mail的实验。
在试验中美国海军采用了Bcnthos公司的ATM885型水声modem,并在“海豚号”潜艇潜深400英尺(130m)水下行驶时,从“海豚号”潜艇上发出的E—mail被中继浮标站所接收,然后由该中继站再转送到岸上(或水面舰船、卫星上)并发送到Internet。
同时“海豚号”可与其它水下modem进行通信,实现潜艇之间的双向通信。
美国海军计划在今后几年,准备在圣地亚哥的海岸以外举行关于水声无线电传输网络的演习。
演习中“海豚号”潜艇将航行通过一个指定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有40个事先布设好的通信结点。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740d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c.png)
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各种多样化的通信方式,随时随地进行联系。
但是,在海洋这个宽广而又神秘的领域,无线电通信等传统技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这时候,水下声学通信技术就成为了重要的通信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前景。
一、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概述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是利用声波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它与其他的通信方式相比,在水下环境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水下声学通信技术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而且在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更小,因此可以传输更远的距离。
其次,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成本低,可靠性高,适用性广,因为不需要专门设置传输设备,只需在水下部署声源和听音设备即可实现通信。
随着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包括水下探测、水下导航、水下救援、水下资源勘探等领域都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实现信息的传输,是海洋工程、海洋科学、军事和民用等领域共同关注的技术。
二、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学者和科研人员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波传输理论声波传输理论是水下声学通信技术发展的核心。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探索声波在水下传输中的行为规律,包括声波的传输速度、衰减、反射、折射等特性。
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水下声学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声源和听音设备的研制声源和听音设备是水下声学通信技术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优化对于声学通信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声源和听音设备,包括蜂鸣器、扩音器、声呐等,可以实现不同条件下的水下声学通信。
3.信号编码与解码技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水下声学通信中,信号编码和解码技术更是必不可少。
研究人员通过对各种编码解码算法的研究,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4.水下声学通信网络体系结构为了满足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需要,建立高速、高质量和高可靠性的水下声学通信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浅海水声网络全解
![浅海水声网络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dc821dcbd64783e08122b5a.png)
浅海水声网络1. 摘要水声网络通常由通过水声相连的海底传感器节点,自主无人航行器及与岸基站点进行无线通信的网关海面站点构成。
该网络服务质量受声传输信号低带宽,低声速导致的高延时和高环境噪声所限。
其长期设计目标是能够提供基于网络链接的自组网络,通过最优化系统参数自主适应环境。
本文考虑了最小化能耗约束,最优化吞吐和可靠性条件下设计浅海水声网络的诸多方面问题。
2. 引言近二十年来,水声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高速可靠通信系统的实现使得海底坐地传感器与水下自主航行器等水下节点间实时点对点通信成为可能。
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应对环境数据采集、近海探测、污染检测与军事侦察等应用的网络多链路协同领域。
海底或海监测的传统方法包括传感器布放,实验数据记录和试验设备回收。
该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实验记录数据需在长达数周的实验任务结束后获取;海底设备与岸基用户间无法进行信息交互,因此,当某区域出现感兴趣事件时无法进行系统重配置;如果设备在回收前出现错误,那么数据采集过程将停止或所有数据可能丢失。
特定海域长期实时观测最理想的解决途径将诸多测量设备通过无线链路连接成网络结构。
最基本的水下声学网络由类似固定节点与水下自主航行器等节点间的建立的双工水声通信所组成。
该网络将与海面站点相连,并借助该站点采用RF 链路与远程陆上节点如Internet 网络相连接。
岸基多用户能够从远距离水下设备实时获取数据,评估已获取的数据,并可对单个设备发送控制信息。
由于数据不再储存在水下设备中,因此可以避免数据丢失,也能通过网络重配置得以绕开失效节点水声网络的最大约束是有限能源支持。
对陆上系统而言,无线调制解调器电池的替换非常简单,但水下无线调制解调器电池替换受航行时间和调制解调器回收时间的制约而显得费时费钱。
因此,对水下应用而言,传输能量显得异常昂贵。
网络协议应通过减少重传次数,降低传输间隔的功耗以及最小化每次传输需求来节省能耗。
在救援与探测任务等水下应用中,需要网络能够不经大规模规划而快速布放。
水声通信网络浅析
![水声通信网络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6b7b8e783e0912a3162a29.png)
水声通信网络浅析水声通信网络浅析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覆盖了地面、空中、太空、水面的立体信息网已经形成并为各国的通讯、交通、资源调查、国防等各项业务服务。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发达国家开始对水下声通信网进行研究。
水声通信网络(UWN)承担着探测、数据通信的重要使命。
它通常由海底传感器、自主式水下运载器(AUV)和水面站组成,水面站可进一步与Internet等主干网连接,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从多个水下远程设备提取实时数据,并把控制信息传递给各个设备。
本文将介绍水声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关键技术、具体应用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声通信网络发展现状 AUV 1.发展现状目前陆上与空中的有线及无线通信已经很成熟,但是水下无线通信仍处于研究与试用阶段。
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开发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军用领域还是民用领域,都对水下通信有着极大的需求。
尽管在水下可以使用电缆、光缆等有线方式定的鲁棒性。
80年代后期出现了水声相干通信,与非相干通信相比,水声相干通信技术可以提高有限带宽水声信道的带宽效率,但是由于水声信道的传播特性恶劣,水声相干通信刚开始并不被接受。
90年代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技术和数字通信理论的发展使许多复杂信道均衡技术均可以实现,带动了水声相干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促使其开始转向对水平信道通信的研究。
水下通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关键环节是水下声学调制解调器的出现。
最早的水下声学网络应用概念是1993年美国提出的自主海洋采样网(AOSN)。
美国自1998 年起开始了称为“海网(SeaWeb)”的年度实验,意在验证水下声学网络的概念与实际使用效果。
2. 水声通信网络的特点与拓扑水声通信网络的节点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移动性,因此必须是能够自组织的自主网络,遵循一定的网络路由方式;第二,由于采用水下无线通信方式,因此必须能够自适应海洋环境特性,能够解决物理层的技术挑战;第三,由于采用电池供电,所以能量受到限制;第四,具有数据传播功能,可把监测数据传达到岸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Network
西北工业大学
王海燕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
课程安排
介绍水声信道条件下无线通信组网的原理与基 本技术,共分六讲。 第一讲 水下信息网络概论 第二讲 水声信道传输特性 第三讲 水声通信网络物理层技术 第四讲 水声网络的多址接入 第五讲 水声网络路由 第六讲 水声通信网络仿真技术
Wi-Fi
Wi-Fi
有线回传 最佳路由 备选替换路由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21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方便扩展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5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
转发结点
转发结点
转发结点 B
C 自组网络 A
D E
目的结点
F
源结点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6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具备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 无中心网络的自组性 • 网络拓扑动态变化 • 自动最佳路由选择的多跳组网方式 • 可扩展性好 • 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 • 移动终端的自主性 • 安全性差 • 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 • 生存时间短
长 途 交 换 设 备
市 内 交 换 设 备 移 动 交 换 设 备 基 站 基 站
基 站 基 站
光再生中继设备 ( 光放大器)
长途网 本地网 移动网 本地网
2017/11/6
图
通信网构成示意图 第一讲 序论
6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有基础设施网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7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2
第一讲 水下信息网络概论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2.水下信息的传输 3.水声通信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4.网络分层协议体系及跨层设计 5.水下信息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3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无线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有基础设施网 无基础设施网
蜂 窝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Wi-Fi
Wi-Fi
有线回传 最佳路由 备选替换路由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20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支持移动IP功能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17/11/6
集 群 移 动 通 信 系 统
举例
无 线 局 域 网
举例
第一讲 序论
无 线
网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蓝 牙 技 术
美 国 的
AD hoc
PRNET
4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有基础设施网
有基础设施网是对有线通信网的一种扩展,有线网 被用作骨干网,连接到特殊的有线/无线转接点BS(Base Stataion),或接入点AP(Access Point),统称为BS。 BS与有线骨干网相连并覆盖一个区域,负责协调覆 盖区内的移动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传输信道接入网络。 传输信道包括:FDMA(某个频隙)、TDMA (某个时 隙) 、CDMA (某个码道)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WLAN
• WLAN
– 移动节点配备无线网网卡 – 移动节点通过接入点与固定网络连接 – WLAN工作在链路层,对网络层透明
• 对网络层来说WLAN是一个单跳网络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4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 • 移动Ad hoc网络/多跳无线网络 • 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 节点组成 • 网络中每个终端可以自由移动、地位相等 • 是一个多跳、临时、无中心网络 • 不需要现有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的支持 • 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快速构建 ad hoc:for the specific purpose only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7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无中心网络的自组性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8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网络拓扑动态变化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9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2:移动Ad hoc网络——特点 自动最佳路由选择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Wi-Fi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1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2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举例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移动终端和固定基 站互相通信 – 移动终端不具备路 由功能 – 基站负责路由和交 换功能,基站充当 接入有线网络的网 关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3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5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有基础设施网
地 球 站 微 波 设 备 光 传 输 终 端 设 备 通信卫星 地 球 站 微 波 设 备 光 传 输 终 端 设 备
用户
市 内 交 换 交 换 设 备
数 字 多 路 设 备
数 字 多 路 设 备
有基础设施网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8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有基础设施网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9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有基础设施网
2017/11/6
第一讲 序论
10
1.无线通信网络概述
无基础设施网
无基础设施网也称为自组织网(自组网),由多个 移动节点组成的多跳无线网络。 与有基础设施网的区别: •不需要预设的基础设施(BS、AP); •网络的组织是临时的、按需的、自动的; •必须采用分布式的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