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分类计数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

规范白细胞分类计数操作程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标本种类

人体静脉血或末梢血。

3.适用范围

操作区白细胞分类计数。

4.原理

把血液推制成薄膜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根据各类白细胞形态特征予以分类计数,得出相对比值(百分率),同时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5.试剂与器材

5.1试剂:瑞氏-姬姆萨染色液A、B 液

5.2器材:玻片、推片、吸耳球、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

6.操作步骤

6.1 采血后在玻片端1cm处加1滴血,持推片以30-450角匀速平稳推至另一端,制成厚薄适宜的血膜,血膜应呈舌状,头、体、尾清晰可分。

6.2 推好的血膜在空气中晃动,促使快干,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

6.3 染色:平置玻片于染色架上,滴加瑞氏-姬姆萨染色液A 液数滴,使其迅速盖满血膜,约1分钟后滴加等量瑞氏-姬姆萨染色液B 液,与A液混合用吸耳球吹匀,5-10分钟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或用吸水纸吸干)。

6.4 选择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1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分类计数。

7.参考区间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成人,6岁-): 0.01-0.05,分叶核0.50-0.70

中性粒细胞(新生儿、婴儿,0-6岁):0.30-0.4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0.01

淋巴细胞:(成人,6岁-):0.20-0.40;新生儿、婴儿(0-6岁):0.40-0.60

单核细胞:0.03-0.08

8.注意事项

8.1 避免重复计数,应在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由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城墙式曲线移动,禁止在计数池或涂片下用高倍镜作白细胞分类。

8.2 白细胞明显减少的血片,检查多张血片。

8.3 见有核红细胞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所见数量报告:N个/100个WBC。

8.4 注意观察红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染色和分布情况,有无寄生虫和异常所见,破碎细胞和不能识别细胞作适当描述(一般≦2%)。

8.5 pH、染液浓度、染色时间、温度影响染色效果。

9.临床意义

9.1增多

9.1.1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铅中毒等。

9.1.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某些血液病、手术后、烧伤等。

9.1.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佝偻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9.1.4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结核、传染性肝炎等。

9.1.5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亚急性传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

9.2 减少

9.2.1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再障、粒细胞缺乏等。

9.2.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9.2.3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10.血液分析仪法操作见LH750血细胞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11. 参考文献

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1.2 江苏省卫生厅. 医院检验科建设管理规范(第2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11.3 刘成玉, 罗春丽. 临床检验基础(第5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附:异常白细胞形态的变化

1.中性粒细胞: a 核象变化:核左移、核右移。

b 毒性变化:细胞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Dohle体、核棘突。

c 退行性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2.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分为空泡型、不规则型及幼稚型三种。

* * * 以下空白*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