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合集下载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汉语言文学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山水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 (2)王维 (4)孟浩然 (5)盛唐山水诗歌的风貌 (6)结束语 (9)注释 (9)参考文献 (9)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刘攀龙[内容摘要]: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顶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唐诗是最璀璨的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

而山水田园诗却是众多诗歌流派中的一颗奇葩,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山水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还有储光羲、裴迪、韦应物、柳宗元等诗人。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关键词]: 唐代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引言: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对于山水田园审美的自觉是魏晋对人的自觉同步进行的。

只有向内意识到自己的人格个性,才能向外感受自然;只有当人们能领略自身风度,气质,个性的美,才能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妙,因为人类对内在自我的发现与对外在自然的发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山水诗的鼻祖是谢灵运,田园诗的鼻祖是陶渊明。

浅谈唐代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歌的起源、形成条件及流行时代(一)、山水诗歌的起源中华泱泱大国,地大物博,多少山水雄奇壮丽,令人惊叹不已!至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由景抒情,多少山水文章令后人仰叹!多少田园诗篇令人神往!对于山水田园的描写早已有了,如: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关于田园风光的描写,还有《楚辞》中对山水也有所描绘。

但是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山水田园诗,它们只是作为抒情主人公活动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不过这些对于山水风景描写的诗词,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开创了先词,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田园诗是描绘田园风物的诗歌。

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潜,至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诸人。

《诗经》中有若干此类作品,如《豳风·七月》依时序写一年的农村劳动和生活,但此后无人继续下去,一直到魏晋之际的陶渊明。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1]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1]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题目:我眼中的中国山水文化系部专业名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 10 日在最开始我对中国山水文化这门课程不是很了解,看了一下课程介绍,才知道一点,了解一点。

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山水文化这门课程是讲中国的山水,介绍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水的认识和对山水的理解“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才是对山水文化的最高领悟。

现在我了解了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内容和形态丰富多彩,包括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和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态。

从以山水为载体的形态来说,又可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所谓的山文化就是以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

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盘庚》中就有记载:“ 古我先王适于山”。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以山中为活动场所。

中国的许多名山声誉远播,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容。

它们因所蕴涵的主要文化内容不同,而成为不同个性的名山。

最著名的有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等等。

我们先说五岳吧,五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说始于汉武帝。

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岳为王,为帝。

明太祖尊五岳为神。

汉宣帝定的五岳以安徽省天柱山为南岳,河北省曲阳的恒山为北岳,后始改为以湖南省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成为定制,明代又以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为北岳,清代移祀于此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现在公认《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我国的名山不少,庐山、黄山、峨眉山名气都不小,唯独这五座山尊为“岳”,不是没有道理。

拿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

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

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

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山水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自古以来,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山峦起伏,江河蜿蜒,树木葱茏,水墨交融,勾勒出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而在中国的山水诗中,诗人们常常以山水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中国的山水之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被视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中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画家们常常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中国的山水诗中,诗人们常常以山水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当代社会,中国的山水之美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山水之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弘扬山水之美,传承山水文化,让山水之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护好山水之美,让山水之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自然的热爱,更加注重对生活的向往。

我们应该多去欣赏山水之美,多去感受山水之美,让山水之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更好地传承山水文化,让山水之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武当山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武当山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网络安全班级:网信12-02班学号:311209050210姓名:柴亚波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找一份远离尘嚣的清净,寻访一种道家的自在和洒脱。

即使心仍然属于尘世,不妨让身领略武当山的玄妙。

武当山,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是传说中真武大帝飞升的地方,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

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仙山是因为武当山自古是道教的圣地,是道教第一大山,自古就有“北少林,南武当”的说法,武当山因为道教而出名,道教因为武当山而壮大,二者相依相成,不可分割,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

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山道教正式形成。

元代,武当山宫观教团日益发展。

明代,自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始,明皇室长期奉行扶植武当山道教的政策,使其呈现出200余年的鼎盛局面。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武当山道教创造、包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武当山历代皆有隐居学道之士,宋代以后著名者尤多。

元代道经中就有“三十六岩多隐士”、“不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等诗句。

据古代地方志和有关道经统计,自先秦到清末,在武当山隐居修炼的著名道士多达100余人。

南宋有房长须、田蓑衣、谢天地等,元代有汪真常、鲁洞云、张守清等,明代有张三丰、邓青阳、丘玄清、孙碧云、任自垣等,清代有白玄福、杨常炫、陈清觉、张清夜等。

这些高道奇人,或隐居炼丹、追求希夷,或博学多识、清静不仕,或行医采药、济世度人,或潜心著述、阐幽发微,多以遗世独行知名于世。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魏晋时期的隐逸与山水文化——201130670225 11地理2 吴秀春上完了中国山水文化这一课程,对于中国的山水文化我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魏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产生的新的一种隐逸的文化,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隐逸是中国古代特定政治气候下的产物, 大凡朝廷腐败、苛政丛生、社会离乱往往会伴随隐逸的风行。

“古之所谓隐士者, 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 时命大谬也。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使部分士人遗世隐遁, 两汉末世迫于政治危机又出现许多深藏丘壑之士, 魏晋以来大批士人遁迹山林, 寄情江湖, 到自然中去寻求慰藉, 寻获新的路径, 山水便愈来愈多地成为士人畅神娱性的自觉审美对象, 对自然美的反复吟咏描摹因此成为魏晋南北朝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战乱, 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空前尖锐, 使士大夫“感性命之不永, 惧凋落之无期”, 处于生死莫测, 傍徨苦闷的境地, 因此力图安身保己、排遣忧思, 获得独立人格与身心自由, 而较为便捷的途径就是返归山林, 既能独善其身, 避祸远害, 又能化解痛苦、寄托情志。

加之玄学畅行, 士大夫深受老庄自然主义思想的影响, 崇尚自然, 顺性而行, 向往啸傲林泉、放任自由的逍遥生活, 自然山水便成为士人优游世外, 回归精神家园的理想之所, 隐逸蔚为风尚。

而统治者为装点朝堂, 附庸风雅, 提倡隐逸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空谷流絷维之咏, 丘园旅束帛之观”反映了晋代统治招隐的盛况。

戴隐居吴下, 名噪当世, 宋文帝仰慕之余对黄门侍郎张敷说: “吾东巡之日, 当燕戴公山也。

”陶弘景伏身不出, 梁武帝每遇朝中凶吉征讨大事常派人向他咨询, 时人称之“山中宰相”,帝王的优礼使隐逸之风更盛。

隐士们蛰居山林岩穴, 寄情江湖田园, 潜心道艺, 躬耕自给, 或迷醉自然逍遥游放, 究其类型主要有三: 一是逃避政治, 以隐自娱;二是用尽机巧, 以隐求名;三是鄙视尘俗, 以隐守志。

中国山水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文化结课论文
州拙政园的“枇杷园”、“听雨轩”、“海棠坞”等就是一些以植物为名的
别致景观,其体现了自然物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美。
(四)古典山水园林之季相美
随着一年四季有规律的变化,园林的风景也处于变动不居的流转变迁之中。但这种变动是有节奏的,这样就使得山水园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季之象。但即使在同一个季节当中,园林也会随着早午晚,阴晴圆缺,雨露寒霜等不同的时辰和气候条件发生着多样性变化,这就使得园林在相对稳定的景致中又增添出无穷的意态之美,这也是山水园林季相之美的魅力所在。
(一)古典山水园林之生态生机美
古典山水园林中,因为有活水的流动而变得生动,因为有花草树木而生机勃勃、云蒸霞蔚,因为有虫鱼鸟兽而姿态万千,机趣勃勃。山水园林虽由人造,但同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人们精心协调与照料下,既合大自然规律,也形成自己独有的微生态环境;园林中的树木繁华,花草茂盛;清水映绿,蝶飞鸟鸣;水气、露气、花气、馨香入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环境雅致、宁静美丽、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展示出园林的一派生机之美。
是花木。以士人的审美观,花木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色、香,更在于它的精神象征。他们偏爱梅、兰、竹菊,称“花中四君子”。而竹之“刚直不阿”更寓示了人的高风亮节,松柏则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比德山水”的审美观,表明自然景观人工改造,不但同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同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从而充满着社会色彩,极富于人情味,具有实践理性精神。
2、寄情山水
将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艺术表现对象,是从晋南北朝开始的。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便是自然、山水冶心性,借山水以寄托情怀。此时古典园林承载着寄兴、寓意、怡情的功能,它不仅是士文化阶层交流聚会在园林建筑中的题名与楹联。往往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时,触景生情,题诗作赋。既装点建筑,又抒发情怀,使传统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同时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呼应,情景交融。譬如,州留园的“与谁同坐轩”,令人想起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由于古典园林对于人对自然的精神体验的较高要求,同时,兼有生活与休闲、既宜独酌又宜共赏,因而在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配置上,便要求建筑与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山水有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可居可游之为得。”园林中的建筑,尤其是江南古典园林,是一种景观建筑,极具观赏性,体现丰富的人文景观层次。无论是轩、亭、楼、榭,还是廊、桥、墙、窗,无不与山、水、石、木、花相依成景。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论文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论文

邯郸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学生潘玉敏指导教师尤兰萍副教授年级2012级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部中文系邯郸学院中文系2014年9月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尤兰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2014年9月1摘要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权钱相争,尔虞我诈,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表现出一种鄙弃世俗,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试想李白如果不坚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性格,又怎么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正是其狂放的性格和高度的自信,才使他蔑视权贵,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惊世言语。

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大气、苍凉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诗歌中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更令人拍案叫绝。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艺术风格大气豪迈狂放The artistic style of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Abstract: Li Bai is a gifted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whose extraordinarily conceited and confident, arrogant personality, bold and free and easy attitude, free to create romantic fully reflects the Tang dynasty era character and spirit. Due to at social of dark, right money phase race, intrigues, lament "kulai Sage are lonely" performance out a disdain secular, contempt elite of haughty spirit, imagine Li Bai if not insisted "Emperor call to not aboard, since homage is wine in the fairy" of wild character, and how can wrote "surprised world, wept ghosts" of Psalm? is its wild of character and height of confident, only makes he contempt elite, is "yangtiandaxiao out to, us or Basil people" of surprised world speech. Li Bai's landscape poetry grows perceptibly by the magnificent, heroic, atmosphere, desolate and broke the borrowed landscap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o amuse themselves by donating money,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Poetry in the air, let the love God play in Li Bai's works thoroughly. Its poetry poems, more stunning. On Li Bai's charm, is the charm of Tang dynasty.目录摘要 (1)外文页 (II)1引言 (1)2李白山水诗艺术风格内涵 (1)3李白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2)3.1李白山水诗的自然明快,意境开阔的优美情韵,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山水诗浅说毕业论文

山水诗浅说毕业论文

山水诗浅说毕业论文一、山水诗浅说1,何为山水诗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景观的诗。

即以自然风光、主要是山川景象为独立的审美客体,抒发着诗人对大自然奇妙造化的惊叹、以及行旅出游所触发的心灵感受,是以欣赏和感悟为主要情调的一类诗篇。

说是山水自然风光,其实也包括自然界里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造的景区景点,尤其是有历史积淀的人文古迹等等。

山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可以是山,可以是水,也可以是荒原,是沙漠,是田野,不一定非得山和水都同时出现。

而且,诗人笔下所写的山水景观,不一定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实体景象,也可以是间接所见如画作、影视中的景象,乃至诗人梦境所见或自己头脑里虚拟的景象。

简言之,在一首诗里,主题所表达的内容,只要包含有景观的元素、有景趣的内涵、有景悟的色彩者,尽可归入山水诗的范畴。

山水诗是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大支流。

2,山水诗的由来山水是大自然的杰作。

骚客是性情人的翘楚。

当文人的情感与山水的景观相碰撞、相交触、相濡染,便有诗的衍生,诗的变种。

这变种,便是山水诗的形成。

山水诗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东晋时期。

中国人历来受“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自魏晋以来便形成一种亲近自然、钟情山水的风尚。

这种风尚在东晋时代的江南地区最早流行。

而受流风影响,山水诗便应运而生。

虽然在此之前,从最早的诗三百到战国时期的《楚辞》、乃至汉魏时期的诗赋,均有自然风景描写的片断和章节,如《诗经.大雅.崧高》中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楚辞.九章.涉江》中的“深林杳以冥冥兮,猿貁(you去声)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曹孟德《步出夏门行.观沧海》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陆士衡《赴洛道中作二首》的“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等等。

但所有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还只是诗人活动背景及行旅心绪的衬托渲染而己。

到了东晋时期,南迁的中原士族在江南原野纷纷修建庄园,美好的自然景象逐渐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而以老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玄学也广为流行,这种淡薄名利而亲近自然、追求心与“道”和谐统一的超世观念,促使文人更多地寻求对山水自然风光的欣赏和感悟。

山水文化论文

山水文化论文

日期:2013年6月2号学号:311208000523**:***USER-[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山水文化论文》之西岳华山所谓中国山水文化,是指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钟情大自然,同大自然的神往与反馈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山水与风景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语,所以中国山水文化也可称中国风景文化。

人类与大自然存在着两大关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物质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生产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与大自然发生关系,向大自然谋取种种物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精神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对自然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情感、心理和理性上的需求而与自然产生的关系,如自然崇拜、风景审美、山水文化创作和科研教育活动等等。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基础,精神关系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才产生的,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物质关系。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她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

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及其山水诗创作。

在李白的生平事迹部分,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和诗歌创作背景。

接着分析了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了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诗歌特点。

然后深入探讨了李白山水诗的意境,揭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在创作技巧部分,分析了李白在表现山水诗中所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最后探讨了李白山水诗在后世诗人中的影响和传承。

通过对李白及其山水诗的探讨,揭示了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山水诗、生平事迹、风格、意境、创作技巧、影响、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李白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李白的山水诗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诗意表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李白和他的山水诗,探究他的生平事迹、山水诗的风格、意境、创作技巧以及这些诗作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诗歌创作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格律规范,而是更注重表达内心真实情感。

他的山水诗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悟,通过文字描绘出令人神往的山水景色,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思考。

在我们将通过对李白的生平事迹的介绍,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以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分析李白的山水诗风格,探讨他的诗歌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探讨李白的山水诗意境,探讨他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分析李白的山水诗创作技巧,探究他在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和艺术手法;考察李白山水诗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讨他的诗歌对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2. 正文2.1 李白的生平事迹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出生于701年,原籍江南春明,后迁往江西南昌。

李白自幼聪颖好学,天赋异禀,酷爱文学,工诗善赋。

他的诗词奇丽辞藻,意境深远,开拓了唐代山水诗的新境界。

李白向来有着不羁的性格,常常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与朋友们畅谈诗文,自由奔放,情怀豪放。

秋水共长天一色:宋代山水诗研究

秋水共长天一色:宋代山水诗研究

秋水共长天一色:宋代山水诗研究1. 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其中以宋诗尤为著名。

在众多的题材中,山水题材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宋代文人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本篇论文将就宋代山水诗进行深入研究。

2. 宋代山水诗的特点在进入具体的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代山水诗的特点。

2.1 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宋代山水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多以雄奇壮丽、秀美清幽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美之情。

2.2 深邃内涵的哲思境界与此同时,宋代山水诗也有着深邃内涵和哲学思考。

通过表达对自然景物鉴赏之余,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更深层次议题。

2.3 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宋代山水诗兼收并蓄各种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南宋时期的词化山水诗,更加注重音韵和意境的表达。

3. 典型代表作品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选取了几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探究它们的主题、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等。

3.1 辛弃疾《青山一道同云雨》该诗描绘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的情景,体现了作者深邃内心世界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3.2 王安石《登飞来峰》此诗以描写登山为切入点,通过描绘景物来传递作者对人生罪恶与解脱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壮观景色之赞叹。

3.3 黄庭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而作》这首诗是黄庭坚在秋夜间行走时所写,在描述秀美场景之余,旨在展示人与大自然间微妙联系,并追溯个人存在背后隐藏着对世俗无常和生死哲学问题关注。

4. 宋代山水诗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宋代山水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本部分将简要讨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其对后人、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5. 结论通过对宋代山水诗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对其特点、典型作品和艺术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宋代山水诗以其独特之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璀璨的景色,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而感人的艺术遗产。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600字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600字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600字示例回答如下1:Answer in English:Chinese landscape culture, also known as shanshui culture, is a significant aspect of Chinese art and philosophy. It i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deep connection with nature and their appreciation of its beauty. Shanshui paintings depict mountains, rivers, trees, and other natural elements in a harmonious manner, often with a focus on the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nature.The shanshui culture has a rich history that dates back to ancient China. I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various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beliefs, including Taoism,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These belief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e and harmony in the natural world, which is reflected in shanshui paintings.In addition to its artistic and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shanshui culture ha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It has influenced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evenurban planning. Many cities in China have been designed with shanshui principles in mind, such as the famous Suzhou Gardens.Overall, shanshui cultur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heritage that continues to influence and inspire people around the world.用中文回答:中国山水文化,也称为“山水文化”,是中国艺术和哲学的重要方面。

个人论文《王维的山水诗》

个人论文《王维的山水诗》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王维的山水诗姓名:常莹指导教师:高淑文副教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02级类别:专升本学习中心:哈尔滨师范大学完成时间:2005年 4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教育学院论王维的山水诗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在他众多的诗篇中,山水田园诗尤为见长,且多为五言诗。

王维以极为洗练、简洁的文字,给人们细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种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

宋代苏东坡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来也有人评价他诗画交映之外,还有音乐揉合其中。

王维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动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作为一代官吏,他自然对当代社会有自己的评判。

他描绘山水田园的目的是宣扬佛教禅理和隐逸生活,他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十分精细,充满传神色彩,这可以说是他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写了在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论文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论文

课程名称:古典诗词鉴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水田园诗歌鉴赏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尤其大量以田园生活为内容的作品,更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被后人称为“田园”诗派。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

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

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

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这也是陶公诗作一种特有的风格。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论文

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论文

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论文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论文【内容提要】建安诗歌山水题材的兴起,标志着华夏山水诗的发轫,除曹操的山水诗作之外,建安诗人对山水景物的观照,更多地表现在游宴题材、女性题材等其他题材之中,山水题材以及意象方式的开启,一诗止干一时一事的写作方法,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原先的言志诗体制、赋比兴的表达方法向着山水诗及意象方式的转型。

【关键词】曹操建安山水五言诗中国的山水诗从何时开始?传统的解释,是认为中国的山水诗开始于谢灵运,同时,也承认曹操的《观沧海》是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山水诗。

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圆通的问题。

一、山水诗之取代言志诗的历程由于中国文化对于天地自然的重视,又由于比兴手法在华夏诗歌艺术历史中具有开山的地位,诗人在天地自然中得到使主观情感客观化的途径,于是,《诗经》中多有“鸟兽草木之名”,然其中心,终在叙说诗歌的中心而非鸟兽草木;在屈原楚辞中,开始有具体的场景描写,如《涉江》中的“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然而风骚时代譬如文学生命的童年,虽然含纳了诗体生命的全部基因,却仅仅是作为社会人之人生历史的一个预演,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作为独立的“人”之本身。

接下来,两汉诗人之所以不写山水,主要是由于:两汉诗人囿于汉大儒诗歌教化的正统观念,其诗歌写作多是一种政治类型化的表现,重心在儒家“类”的普泛化表现,因此,而罕有具体场景、具体事件的描写,也就罕有具体的情感。

换言之,华夏诗歌在经历了天真烂漫、童言无忌的比兴时代之后,一时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也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所以曹操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

从东汉后期赵壹的《刺世疾邪诗》其一,到建安初期的孔融《临终诗》,甚至直到曹操的早期诗作《薤露行》,共同特点:1.都是言志诗,都是政治性的主题,仍然受着汉儒“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以及以诗歌作为政治教化载体的拘限;2.都将诗歌视为一种押韵记录的工具,因此,都用空泛的议论和叙说的方式来写诗,都还没有寻求到以山水景物等物体形象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艺术手法。

论中国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论中国山水诗的审美价值

论中国山水诗的审美价值摘要:中国山水诗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凝练而成的,并伴随中国山水画等其它艺术形式的成熟而成熟。

山水诗描写对象——自然美的特点,决定其审美意识的客观性,因而相比其他文学种类,其表现手法更复杂、更精练,因而也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山水诗善于塑造意象来状山水之形,昭山水之貌,并运用对比的技巧来呈现山水的整体画面,将中国独特的文人气质融入山水形象之外的精神气韵,进而由自然生命之神韵,净化到对人文生态景观产生认知的心灵活动,创造出最纯粹的美的感官享受。

对于传统“文以载道”的中国文学观来说,山水诗的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发展,给国人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带来了一片新的栖息地,它已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山水诗审美价值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合成的人文意象,是色彩纷呈、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它传递给欣赏者的是美感的画面,艺术的品味,无尽的遐想。

中国山水诗由于所处的独特文化氛围和历史气象,自然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美的气息,诚如中国美学史所言:“我国古代山水诗或山水画中,鲜明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的审美意识,包含着我们民族对于自然美的理解,完全可以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做出理论的概括。

但山水诗或山水画本身却不是关于自然美的理论。

”本文就中国山水诗本身的艺术审美价值做出探讨,而不是对其反映的自然美的探究。

一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历程1、中国山水诗的界定尽管自《文心雕龙》便有[庆老告退,而山水有滋]之说,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山水诗的界定仍然存在边缘模糊的处理。

丁成泉《中国山水诗史》有: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歌咏山川景物的诗,是以山河湖海、风露花草、鸟兽虫鱼等大自然的事物为题材,描绘出他们的生活形象,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表现作者审美情趣的诗歌。

而那些仅仅以自然景物为比兴的材料,作为言志抒情媒介的,不能列入山水诗的范畴。

又曰:山水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诗歌,它表现的就是山川景观,不一定是诗人主观情志的渲染,虽然山水诗也不排斥抒情言志,但山水诗的主观情志不占据作品的中心位置,其表达方式也以隐蔽为好,否则它就失去山水诗的特殊品格,不成其为山水诗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诗的成长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的一首很有名的诗《观沧海》,提起这首诗,想必很多人都会和原来的我一样把它当做一首山水诗。

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

那么,山水诗究竟是什么,它起源于什么,又是怎么发展的?接下来我想大概论述一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摹山容水态的诗歌。

汉字的象形性、词语的多义性以及语法的无规则性,使诗歌在山水形象的创造上表现出“意在言外”的特点,也使得山水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我国的山水诗兴起于东晋。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看法。

关于山水诗的形成,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汉魏之际,但是山水诗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出现在诗坛,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汉魏之际还不具备这种历史文化的基因;第二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南北朝的“宋初”,奉谢灵运为山水诗的“鼻祖”,虽然我挺喜欢谢灵运,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它不符合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早在谢之前就有人写山水诗的实际;第三就是我所赞成的这个观点,起于东晋,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和钱钟书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观沧海不算是山水诗的原因,曹操生活的时期山水诗还未形成。

东晋之前,山水与诗歌就有了缘分,但山水占的比重太小,所以就只算是孕育时期,而东晋之后,山水描写才从题材上成为一篇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并在视觉上成为作家的真正审美客体。

这即是甄别山水诗的两条标准。

山水诗的勃兴。

中国山水诗的勃兴历史,同谢灵运的名字分不开,他是开创山水诗新局面的划时代的诗人。

谢灵运以毕生的努力摹写大自然呈现的繁富多姿,刻画灵山秀水的外在形态,将所见到的山川胜境一一作出精细的描绘,使之再现于读者眼前。

这些精美的艺术,沾溉了一代代的诗人与读者,为我国山水诗的勃兴与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山水诗的昌盛。

隋唐王朝的建立,使中国重新获得空前的统一。

面对锦绣中国山水,诗人的创作源泉也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同晋宋相比,山水诗的内涵自然也是空前地充实了。

唐人对老庄美学思想的体悟与运用,为山水诗的创作、昌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他们不滞于山水外形的描摹,尤其捕捉山水的神韵,聆听自然的律动,塑造幽深的意境,感悟人生的哲理。

在唐代山水诗中反映的种种美学意味,决不是单一的,而是交融着道、儒、释诸家的艺术精神。

初唐时期,唐太宗致力于文风改革,提倡文质并重。

诗人队伍不断壮大,山水诗也开始具有新的面貌,从绮靡、板滞向明丽、疏阔转变。

“四杰”、陈子昂、张若虚、沈佺期、宋之问等新秀登上诗坛,他们的诗清纯,美丽,昂扬,从工于藻向雅淡自然发展,山水诗的内涵和形式也在充实、扩大。

中唐山水诗的发展前段吟咏山水,名气却不大,后段相继涌现出一批不同风格的诗派和新星,大大活跃了中唐的山水诗坛。

代表诗人有韩愈、柳宗元、孟郊、白居易、刘禹锡(我最喜欢的诗人)等。

到了晚唐,山水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艺术方面的创新也在继续。

其中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更是自有风格。

具体的在后面我会有所介绍。

山水诗的绵延。

宋元明清四朝,历时长久,虽有一定突破和创新,但总体上还是无法超越唐代。

这其中也有一定的精品问世,比如,杨万里和范成大的一些作品。

我们也是从小就会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的。

而清代诗歌奏完了古代诗歌最后的发展乐章,其中山水诗也起到了承前启后、发扬光大的历史作用。

关于山水诗的分类,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以及说明。

也可能是我了解的知识有限,没发现有很出彩的分类。

山水诗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内涵,被寄托的情感也有很大不同,有些山水诗也只是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扮演者其独特而又无法替代的角色。

所以我认为很难把山水诗依据情感或是表现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类。

大体上,根据对广义山水的定义:有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有风景诗(狭义),田园诗,咏物诗(花、草、虫、鱼之类),边塞诗(咏叹边域风光)等;有以主体活动为线索描摹山水的游宴诗,招隐诗,游仙诗,行旅诗等。

风景诗是纯粹表现山水风景的,是最典型的山水诗,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就只写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而没有掺杂半点人的主观情感。

田园诗重在表现农家生活及诗人隐逸情趣,这其中有一部分并不能算是山水诗,比如描写农家周边的王维的《田园乐七首》。

咏物诗是以草、木、花、鸟为表现对象的诗歌,如一句很有名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边塞诗是以表现边塞风光的诗歌,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得不说,这句诗的名气真是大的可以,中学时每次语文考试基本都会有鉴赏这句诗的题目。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我见过对其最多的评价,却也是最为准确和传神的一个评价。

宴游诗是指古代文人游乐时所写的关于游乐活动的诗歌。

招隐诗是指隐士咏叹隐逸生活环境,或其他人咏叹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表现隐士高尚意趣的诗。

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明写访戴天山道士,实则写其生活环境的高雅幽静,以衬托道士人格的高洁和心境的超脱。

游仙诗则是指寻仙或访仙进入深山密林里所写下的游历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行旅诗则是指诗人游子客居他乡,表现怀乡之情和异地漂流之感的诗,如王维的《汉江临泛》,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

以上只是对几种山水诗进行了稍微的解释,当然这并不包括所有类型,解释也没有很全面。

我们说东晋时期是山水诗的起源,这个时期的山水诗大致有两类。

一是纪游性的山水诗,一是杂糅玄理玄趣的山水诗。

纪游性的山水诗可能是受了汉代以来纪行赋的影响,继承了其山水观,并进一步把自然山水当作主要表现对象。

而杂糅一定成分的玄理玄趣本是我国早期山水诗的一大特征。

到了唐朝时期,山水诗更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风格多样化提升,文辞更加准确,独特,内涵更加复杂,多变。

种类也多了。

或清新恬淡,或凛然无畏,或绚丽流畅,或气势宏伟,或柔弱纤巧。

宋朝时,是山水画趋于蔚为大观的阶段,然山水诗却不及唐朝发展壮观,却有其特色,比如更散文化、议论化,以及用铺排手法细致刻画,也都给人新的审美感受。

元初时山水诗明显分为两派:热心为新王朝服务的诗人,洋溢着昂扬进取的精神;隐遁避世的诗人,自然山水也蒙上了清寒的色彩。

明清时期受传统的情趣与技巧的制约,发展没有很大进步,但仍有新的趋向。

以上是对不同朝代山水诗的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接下来我想介绍几个在山水诗方面比较有造诣的著名诗人。

山水诗所表现出的特点和感情很大一部分与写作的诗人的人生阅历,以及主观思想有关。

所以要想深入的理解一首山水诗的含义和要表达的感情,了解一下诗人的生平和经历是十分有必要的。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一个很重要的诗人,甚至有很多人把他奉为山水诗的鼻祖,虽然这并不准确,前边已经说过。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影响力却是够大。

谢灵运本有喜好山水之癖,他自称“守道顺性,乐兹丘园”,也“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有干出一番事业的自信。

但后来的失势使他抑制了参政之欲,从栖隐山林中自寻乐趣。

从此纵情山水,无心政事,最终死于非命。

“寻山涉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里莫不备尽”,表明谢亲临山峰,无畏地势的心理。

他并不只是游玩那么简单,而是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汇聚成一篇篇动人的诗篇,告知世人。

谢灵运的山水诗的特征有以下三点:一,穷貌极物以显自然之美,曲肖幽微以描山资水态。

《晚出西射堂》即是一例(具体诗文内容就不再打出了)。

二,情景契合,意理相交的审美追求。

谢灵运的诗一改前人糅玄于景的模式,而是努力统一情、理与景的关系,使三者趋于协调,进入情寓于景,写景入情的艺术境界。

三,运用鲜明的对比营构恢弘的境界。

谢灵运善于选择万化途中最具代表性又能激发人们美感的意识的景物,形成强烈的感官对比和时空反差,营造出恢弘的境界。

白居易对其评价“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谢灵运的诗是繁富而又精美的。

他在山水诗上的成功也促使了山水诗的勃兴。

然后,我想谈一下王维。

王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才。

他,精诗善画,妙通乐理。

书法造诣也深。

他的山水诗不仅有浓郁的画意诗情,更兼有空灵的境界及音响的迷人效果。

他的艺术成就也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诗中有画”的诗画美,这点想必大家都已知道,使至塞上太有名了,所以我不举这个例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这是王维以画入诗的力作,突破了以往诗人刻意求实的描摹手法,使诗歌具有浓郁的诗画美。

二是形神兼似的空灵美,王维的诗既继承了二谢的工笔精细、注重形象实感的长处,又能以禅入诗,从直感、直叙跃进妙想入神的境界。

三是和谐统一的音响美。

王维凭借自己对音乐的特殊修养,在创作山水诗时,往往比别人更敏锐地感受并精确地把握山水自然的天籁。

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

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

”等等。

王维的山水诗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他的成就充分表明了他将盛唐山水诗的审美艺术推向高峰,在山水诗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白和杜甫,想必大家更是熟悉。

他们不是纯粹的山水诗人,但是他们的山水诗成就远远超出一般的山水诗人,在山水诗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李白用自己的天才纵情讴歌伟大祖国的壮丽山川;杜甫则是以血泪与破败山河共命运的伟大诗人。

没有李杜光芒四射的山水诗,就不可能创造出唐代山水诗登峰造极的鼎盛局面。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阔!杜甫也有很大创新,在景物描写中赋予鲜明的时代色彩,提升了山水诗的境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你一定感受到山河动荡,百姓飘零了吧!韩愈奇而险的语言风格,白居易通俗浅近的特色,刘禹锡、柳宗元强烈的政治感愤和对理想的追求,杜牧山水诗的俊丽,李商隐的曲折温婉,温庭筠山水诗的绮丽流畅,黄庭坚瘦硬的风格杨万里的别出心裁,范成大的清新秀美,于谦山水诗的忙里偷闲,袁宏道的“性灵说”无不为山水诗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使得山水诗不断变化与进步。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山水诗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为数量多、比重大,艺术上也是不拘于陈法,无论体式、表现方法都创造了足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奇迹,留下许多吟赏不尽的佳作,展示了古代山水诗人的热忱和智慧。

我国古代山水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的关照,以山水为媒介,进一步认识宇宙和自我。

山水诗的影响弥足远大。

其实,关于山水诗的内容不是我这几千字就能说清道明的,我只是在写一下学了这门课,以及查阅相关书籍之后所了解到的一些浅显的知识。

很多大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终身都在研究中国山水诗的文化母题。

而且不同的学者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其实,又何论对错,只要能说出自己看法的缘由,便是有理,便能有所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