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包晗谭贺郑天琪钟永江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立足于具体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点。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文气质,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及语言综合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大主题,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文将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为主体,分析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给出一个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希望能为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启发。
● 现状与问题
1.课改理念够深入,教学方法不革新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但是,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方法依然根深蒂固,很多教师的课堂依然是老一套的教学流程——讲生字生词、读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回答课后习题。只要这几步完成了,一篇课文就算讲完了,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看似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教师只是把教材平移到了课件中,这种千篇一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媒体课件太绚丽,学生变为旁观者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它能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在不少教师一味追求新颖,把课件设计得过于繁杂绚丽,忽视了实际的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不是在传播知识,而是变成了课件的展示,学生成为了这场展示课的观众。多媒体课件的不合理使用,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解决方法
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了灵活生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小学课堂本该是最有朝气和活力的,但现在却呈现出“死板”的态势,影响了语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努力探求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点,扬长避短。
1.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探究是主流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促使我们创设多种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电子书包、网络课堂等各种新兴教育技术来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针对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可以利用前10分钟对事实性和理解性的知识加以回顾,利用剩余的35分钟着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创造和再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学生的创造力。
2.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设计讲实效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切忌繁琐、花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课件的利用应该合理,找到恰当的整合点,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实现教学的优化,切忌盲目地把教材内容平移到课件中。课件的构思要巧妙,重难点要突出,同时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节选)
本案例选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滨小学郑天琪老师的一节课,该节语文课巧妙地把iPad 引入课堂进行教学,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蝙蝠与雷达》这篇文章。
●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利用计算机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操作熟练,已经会用多维电子课文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而且对利用网络学习的欲望强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蝙蝠、避开、敏锐、铃铛、苍蝇”等词语。能够运用积累的词语,提高遣词造句、口语交际、习作的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形成理解感悟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雷达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选用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如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上网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内化信息的能力。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从而热爱科学、乐于观察。
● 解决思路
本课通过利用电子课文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利用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 教学过程
1.质疑课题
教师板书题目:蝙蝠和雷达。在板书题目时强调“蝙蝠”二字的特点:“虫”字旁写得瘦一些,“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而且都是形声字。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自主识字
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可以借助电子课文中的注释及资料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全篇出示课文,读哪个自然段,哪个段落就放大,本课新的生字用红字出示,想了解或学习只要点击就可有超链接,学完后再回到这个段落)
集体检查自学读文识词学字的效果。
◇开火车读词。(全屏出示,最好以游戏过关为主)
◇指名读字。(全屏出示,最好以拖拽字的方法现场分类)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识字方法,发现规律。(以“虫”字旁、相同偏旁、字义、形近字、形声字等方法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