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第七讲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第七讲理解和翻

译文中的句子教学案(含解析)

基础点: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力争做到“信”“达”“雅”。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是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

重难点:1.找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2.翻译出来的句子达到“达”“雅”的程度。

[考法综述]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

分值最大。它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直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

命题法文言句式

典例1 翻译划线句子

(1)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2)(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答案](1)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2)(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解析]翻译句子首先要明确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的存在。(1)句中“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如果翻译成“金人虽然不让我要”就说不通了。(2)句中“誓于神”是状语后置句,如果翻译为“发誓对神”就会语意不顺。

典例2 翻译划线句子

(1)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

(2)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答案](1)肮脏的清扫它,堵塞的疏通它,缺失的补上它。

(2)国家的安危全在将军身上,现在某国不遵守臣属的职分,希望将军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解析]翻译句子要明确哪些词是重点考查的,这些字词是否存在活用现象。如第(1)句中“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清洁,清扫的意思,如果直接翻译成“洁净”,那么

语句就不通顺了。第(2)句中,“社稷”即江山、国家;“一”作形容词,全部,完全;“不臣”是“不遵守臣属职分”之意;“应”应翻译为“回应、讨伐”。只有都找出了考查的词语,这道翻译题才能拿到满分。

典例3 (正文见第二讲“典例2”)

翻译划线句子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2)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答案](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解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者……也”判断句式;“所以”,……的原因;“率”,大都;“然”,这样。(2)“使”,如果;“之”,代这些事;“不能我救”,是宾语前置句,译为“求不了我”;“则”,那么。

解题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

(1)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

(2)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或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

2.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绝不是一个纯技巧性的问题,要做好文言文翻译试题,需要具备坚实的文言

基础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注重积累,一丝不苟地把实词、虚词、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知识点学好。

在具体翻译时,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留

“留”即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

“换”即将文言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伯”是人名,指“项伯”;“臣”是刘邦对自己的谦称;“倍”是通假字,通“背”,“倍德”即“忘恩”;“也”是句末语气助词。整句话可翻译为“希望项伯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3)补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要将“焉”后省略的“而不至”补进去后翻译才连贯,否则句意不畅——既然是“力足以至焉”,怎么会“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呢?该句应翻译为: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身(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

(4)删

“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在翻译偏义复词时,要将陪衬义去掉。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只有“入”的意思,该句应翻译为“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5)调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到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词之前。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6)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指上述五种方法都试过后,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译成“官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