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变画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儿歌变画》展开,通过将儿歌歌词转化为视觉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

课程将介绍如何将抽象的歌词具象化,通过绘画表现儿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将儿歌歌词转化为绘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艺术创作,增强学生对儿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 抽象转具象: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2. 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在画作中传达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中的画面。

2. 新授:展示如何将歌词转化为绘画的步骤,讲解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择一首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儿歌文化的重要性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包括:- 儿歌歌词转绘画的步骤- 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 情感表达的方法作业设计1. 必做题: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歌词转化为绘画。

2. 选做题: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儿歌,并为其设计插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于歌词转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课程提供改进的依据。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重点细节:抽象转具象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还需要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发挥想象力,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出来。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儿歌、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儿歌的内涵,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画面感。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让学生了解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创作方法。

4. 创作指导: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并给出创作建议。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将其他艺术形式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教学内容: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教学目标:提高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儿歌内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

5.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具有艺术性。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欣赏儿歌、创作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

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

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儿歌及绘画的兴趣;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儿歌的学唱与感悟;2. 针对儿歌创作绘画作品;3. 交流与展示。

教学准备:1. 多样的儿歌资源,如儿歌CD、卡片或书籍等;2. 绘画材料,如彩笔、纸张等;3. 用于展示的墙壁或布告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乐,并邀请幼儿一起跟随节奏拍手或舞动。

2.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儿歌,鼓励他们表达出喜欢的原因。

学唱与感悟(15分钟):1. 选择一首富有表情和动作的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并强调歌词中的重点内容。

2. 提问引导,让幼儿思考歌词中的细节,如描述的动物、人物和场景等。

3. 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绘画作品(20分钟):1. 教师出示与所学儿歌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2. 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方式(如画笔、手指涂料等)来表达他们对儿歌的理解与感受。

3.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交流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每位幼儿逐一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请他们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 鼓励其他幼儿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或表达赞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思考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与感受的意义。

2. 提供绘画书籍或绘画游戏等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绘画世界的兴趣。

教学反思:教案通过结合儿歌与绘画的方式,旨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学唱儿歌、描述和绘画儿歌中的元素,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和感悟,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在交流与展示环节,通过互动和展示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精神,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儿歌中的内容,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儿歌中的元素具象化。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听儿歌、讨论和绘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美术与文学的结合,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择一首适合的儿歌,带领学生欣赏并理解歌词内容。

2. 创意绘画: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创意绘画,将儿歌中的场景、人物或物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抽象的歌词具象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或视频、绘画工具、展示板。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中的场景,然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

2. 新课内容:介绍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强调观察细节和发挥想象。

3. 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听儿歌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创作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教学内容:儿歌欣赏、创意绘画、作品展示与评价4.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儿歌内容绘画转化;难点-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挥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画出儿歌中的场景或元素。

2. 课堂作业:每人完成一幅儿歌主题的绘画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作品富有创意。

2. 改进措施:在未来的教学中,可引入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课内容反映积极,表示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对儿歌的理解。

小学美术《儿歌变画》的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儿歌变画》的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形式的联系。

2.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

3. 学习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难点:掌握儿歌配画的方法和步骤,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儿歌、范画、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搜集的儿歌、铅笔、橡皮、图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 导入新课:同学们小时候经常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儿歌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儿歌吧!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师生拍手齐读。

3. 提问: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

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二、讲授新课1. 讲解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儿歌配画是一种将儿歌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通过将儿歌中的文字转化为图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 教师示范儿歌《风和树》的配画:一名学生朗诵儿歌《风和树》,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公公、一个风娃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画面更美观。

3.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齐读这首儿歌,并想象一下画面。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儿歌,进行配画创作。

2. 学生根据儿歌中的文字,发挥想象,画出相应的画面。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配画创作。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儿歌和绘画的认识。

帮助学生掌握创意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儿歌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构图能力。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儿歌与绘画的结合点儿歌具有语言简练、节奏明快的特点,而绘画则可以通过图像和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儿歌变画活动中,可以将儿歌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绘画语言,从而更好地表现儿歌的内涵和意境。

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色彩感和构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创意绘画技巧的传授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一些创意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和思想;如何运用构图表现意境和主题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色彩与构图指导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色彩和构图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对比、对称、平衡等构图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构图表现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儿歌创作与作品评价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儿歌和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主题或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同时,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在评价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艺术灵感挖掘和启发训练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歌和绘画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比赛或展览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课外活动及实践拓展在儿歌变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实践拓展活动。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儿歌中的元素进行绘画创作,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儿歌、观察图片、讨论和创作,学生学会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艺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择一首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儿歌,如《小燕子》。

2. 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儿歌中的事物,教授如何用线条、色彩表达儿歌的内容。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听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将儿歌中的元素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艺术。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录音、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图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小燕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儿歌中的画面。

2. 观察与讨论:展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3. 技巧讲解:讲解如何用线条、色彩表达儿歌的内容。

4.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听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儿歌内容:《小燕子》3.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4. 创作要求:根据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另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2. 提交方式:下节课带来,进行作品展示。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艺术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儿歌中的元素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同时,我也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将儿歌中的形象、场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变画的概念:介绍儿歌变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白儿歌变画是将儿歌中的内容、形象、场景等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过程。

2. 儿歌变画的方法:讲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包括选材、构思、构图、绘制等步骤,让学生掌握儿歌变画的创作技巧。

3. 儿歌变画的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创作,将儿歌中的形象、场景等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将儿歌中的形象、场景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儿歌变画的构思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黑板、粉笔、PPT课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儿歌变画的概念、方法,让学生了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师评,总结儿歌变画的创作经验。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儿歌变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2. 板书内容:儿歌变画的概念、方法、实践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主题:儿歌变画
教学目标:
1. 学会听取儿歌并理解其意义。

2. 学会用画笔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儿歌的录音或歌谱。

2. 画笔、彩色笔或蜡笔。

3. 彩色纸和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介绍当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听取儿歌,并用画笔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2. 教师播放一段儿歌录音,学生们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拍手或跳舞。

呈现(10分钟):
1. 教师将儿歌的歌词展示给学生,并读出歌词的内容。

2. 教师再次播放儿歌录音,学生们跟读歌词。

3.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儿歌的内容。

实践(20分钟):
1.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纸,并要求学生观察儿歌的内容,设计一个画作来表达儿歌的意义。

2. 学生们可以用画笔描绘儿歌中的角色、场景等,也可以使用彩色纸剪纸来制作图案。

3. 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并借鉴彼此的创意。

展示(10分钟):
1. 学生们完成画作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画作背后的想法和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论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们表达对别人创作的赞赏和建议。

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强调通过绘画来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2. 教师提醒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和歌曲,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
学生可选择其他喜欢的儿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或者尝试编写自己的儿歌,并用画作表达。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变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幼儿通过儿歌与绘画的结合,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艺术创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与内容:1. 引入活动(5分钟):- 听一首与教案主题相关的儿歌,如《画画歌》或《画个圈圈画个方》。

- 和幼儿一起欣赏这首歌的音乐和歌词,让幼儿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活动核心(20分钟):- 向幼儿介绍绘画活动的目的和步骤。

解释他们将使用颜料和画笔来将自己对儿歌的理解表达出来。

- 分发纸张、颜料和画笔给每个幼儿。

- 要求幼儿绘制他们对儿歌中的一些场景、人物或元素的想象。

鼓励他们使用丰富的颜色和形状,展现他们的创造力。

- 在他们绘画的过程中,播放儿歌,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音乐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3. 分享与讨论(15分钟):- 邀请每个幼儿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口述他们是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画作的。

- 鼓励其他幼儿提问、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同学作品的赞美与鼓励,促进互动和交流。

4. 结束活动(5分钟):- 回顾本次绘画活动的目标,询问幼儿对于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教案延伸活动:1. 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展览,并邀请幼儿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参观。

2. 给予幼儿更多的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进一步创作与儿歌相关的艺术作品。

3. 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合作,举办艺术展览或演出,展示幼儿们的创作成果。

4.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学唱儿歌,并带领家庭进行绘画活动,共同欣赏音乐与艺术的美妙结合。

教案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绘画作品的创意以及幼儿在分享与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儿歌变画教案的理解和实施情况。

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集体或个别评价,鼓励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想象力。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儿歌变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对儿歌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变画的方式,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培养儿童对音乐与绘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二、教学内容:1.儿歌:《小毛驴》。

2.变画表现:描绘小毛驴的形象和情境。

三、教学准备:1.复制好小毛驴的歌词给每个学生。

2.将小毛驴的形象作为示范画挂在黑板上。

3.准备绘画用的颜料、画笔、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口头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儿歌变画,并唱一段《小毛驴》的歌曲,让学生熟悉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习儿歌(5分钟)教师将小毛驴的歌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这首儿歌。

3.观察小毛驴的形象(10分钟)教师将小毛驴的形象作为示范画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毛驴的特征,比如背上有驮着一只小兔子、尾巴又长又细等。

4.绘制小毛驴的形象(15分钟)教师发放绘画用的颜料、画笔和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毛驴形象的理解,自由创作画面,可以参考示范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5.欣赏和交流(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赏作品,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作品和自己的创作过程,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6.评价和展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挑选几幅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创作的兴趣。

7.作品保存和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将作品保存好,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音乐和绘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儿歌和绘画中的色彩、形状等元素。

五、教学反思:通过儿歌变画的教学,学生在音乐和绘画中得到了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提高了对儿歌文本和绘画形象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绘画和创作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秋)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绘画表达儿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取一首与秋天相关的儿歌,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儿歌变画: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力。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儿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范画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如水彩笔、蜡笔、彩纸等)、儿歌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与秋天相关的儿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儿歌欣赏: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细节和情感。

3. 儿歌变画: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4.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品展示与评价等。

二上美术儿歌变画教案

二上美术儿歌变画教案

二上美术儿歌变画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歌在绘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儿歌与绘画的关系。

2.学习儿歌变画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儿歌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儿歌的音频和歌词。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儿歌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歌词一起唱。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儿歌和绘画有什么关系吗?儿歌中的内容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吗?2.呈现。

老师在PPT上展示一些儿歌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表现儿歌的内容的?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是如何通过绘画来呈现的?3.讲解。

老师向学生讲解儿歌变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儿歌内容,如何构思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

4.示范。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一首儿歌的变画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老师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5.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儿歌中的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构思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同时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

6.展示。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7.总结。

老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指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儿歌,在绘画中多加入儿歌的元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儿歌和绘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些害羞,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关注,引导学生勇敢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教案名称:儿歌变画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唱儿歌,了解和欣赏传统的儿童歌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将儿歌中的内容表现出来。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资源。

2. 绘画用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白纸或画板。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是将儿歌中的内容变成画。

-唱一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欣赏儿歌(10分钟):-播放或唱一首儿歌,让学生仔细听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儿歌的感受和想法。

3. 观察和讨论(10分钟):-将儿歌中的关键场景或角色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讨论儿歌中的元素,如颜色、形状、动作等。

4. 绘画表现(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儿歌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表达出儿歌中的情节或角色。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量将儿歌中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5. 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收获。

-与学生一起评价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才能。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认可。

2. 鼓励学生尝试将其他儿歌或故事内容进行绘画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儿歌、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表达能力、创意和技巧等方面。

3. 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评价也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 儿歌变画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 11 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感受和追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儿歌的意境和情感融入绘画作品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视频、音频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蜡笔等)、儿歌资料、画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儿歌、展示儿歌插图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儿歌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新课:讲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概念、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表达儿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儿歌变画案例,让学生了解儿歌变画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儿歌变画的创作经验和技巧。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

五、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变画2. 板书内容:- 儿歌变画的概念和意义- 儿歌变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儿歌变画的实践操作- 儿歌变画的展示评价六、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儿歌变画的创作实践,要求作品具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作业提交:学生在下节课前将作品交给老师,进行展示评价。

七、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儿歌变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种画笔的使用方法。

2.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画笔绘画,并注重细节。

3.能够感受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并通过画画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颜色的选择和运用。

2.巧妙地运用各种画笔。

难点将儿歌变成画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教学内容1.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儿歌变画),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的是学会使用画笔绘画,并将想象中的儿歌用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二步:讲解使用不同的画笔1.准备好各种画笔,例如铅笔、粗笔、细笔和彩色笔等等。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画笔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第三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绘画1.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或者老师提供一个口胡儿歌供学生进行创作。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儿歌内容转化为图像,再用画笔表达出来。

3.注意指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形象的细节。

第四步:分享和展示作品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于儿歌的想象和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以便学生能够不断改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们在熟悉各种画笔并理解其用途后,进行了自由创作和分享。

学生们对色彩和画笔的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在创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老师点评时,学生也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特别是形体丰腴的物体,需要在绘画方面吸收更多的技巧和知识。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儿歌的欣赏与理解:让学生欣赏一首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境。

2. 儿歌与绘画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元素,如人物、动物、景物等,并学会将其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将儿歌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创作出一幅具有创意的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PPT、绘画工具、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感受儿歌的意境。

2. 新课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元素,如人物、动物、景物等,并学会将其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范例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变成绘画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创作方法。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将儿歌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儿歌变画》2. 教学目标: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学会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

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创作出一幅具有创意的画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以儿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求创意独特,色彩丰富,画面饱满。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2.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儿歌中的情感,将其转化为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表达;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搭配和线条运用的技巧掌握;
-知识与技能:将音乐知识与美术技能有机结合,创作出既符合儿歌情感又具有美感的作品。
举例解释:针对情感态度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情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儿歌所传达的情感,例如,通过提问“儿歌中的夜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颜色搭配和线条使用的技巧,如如何用不同的蓝色调来表达夜晚的深浅变化。在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如何通过线条的流畅度来表现旋律的连贯性,从而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运用于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儿歌的理解和绘画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儿歌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绘画实践。这个实践将演示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创作出表达儿歌情感的画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儿歌变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儿歌,觉得儿歌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儿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儿歌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儿歌变画(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本节课以教材《音乐课程标准》中一年级儿歌《小星星》为基础,结合美术课程中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学习,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儿歌情感的理解。具体内容包括: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11 儿歌变画(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儿歌,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选取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创作引导: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运用绘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具有画面感的儿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儿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儿歌的感受,讨论歌词中的画面。

3. 创作引导:教师讲解绘画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运用绘画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绘画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作品的整体效果。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表现手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儿歌的过程中,感受歌词中的美好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第二册,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二、教材分析:
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

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五、教学难点:
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六、教学措施: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本课目的将儿歌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儿歌,将儿歌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

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儿歌。

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儿歌的内容。

我还选择用剪纸、布贴、刮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

那琅琅上口的儿歌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才能。

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七、课前准备:
老师:相关美术课件,范作;
学生:收集一些喜欢的儿歌和各种作画工具材料。

八、教学过程:
1、儿歌和童画配对游戏,揭题
(1)教师出示4首儿歌(《秧歌》、《萤火虫》、《玩滑梯》、《树叶宝宝》)和4幅童画作品,秩序打乱,请同学试着为儿歌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童画,并说明理由,分
析画面表现了哪句或哪几句儿歌,想表达的意境又是什么?我们发现儿歌中藏
着好多好多漂亮的童画。

而且儿歌的取材非常丰富,可以是动物、植物(经常
运用拟人手法)、小朋友的游戏及人们在生活劳动中的各种场景等等。

(2)小结:儿歌和童画的相通之处(儿歌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儿歌是用富有节奏感的,压韵的具有音乐美的语言来描写
一个场景的,童画是用丰富的色彩和富有想象的画面来描绘儿歌的。

)(3)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儿歌童画》
教师简单介绍儿歌:儿歌是没有乐谱的歌谣,不但歌词写的优美动听,俏皮可爱,而且都是描绘我们生活劳动中的场景与画面,所以歌词经常可以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据记载,儿歌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分享儿歌,激趣
像这么有趣的儿歌咱们同学肯定也听到过不少,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吗?有同学能用你的家乡话来念吗?(分享各地儿歌激趣)
3、作品欣赏,再悟相通之处,为创作打下基础。

老师也收集了很多儿歌,我们也一起来看一下:
(1)《数蛤蟆》谁能来数一下?那三只蛤蟆,四只蛤蟆你还能数吗?活跃气氛。

(2针对配画内容选择:《采藕》在这幅童画中作者画了怎样一个场面?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东西?作者在画面中加了什么又减去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内容的加减法分析:减法是为了突出主体,有时画多了反而会使画面显得乱而不好表现,所以我们在画画时也要选择最能表现全部意境且又容易用绘画形式表现的一个场面来进行描绘,而内容上的加法往往是加环境,加上环境是为了更好表现意境,为主体服务,这是一种不同于写实的绘画形式,这样会使画面更加集中而富有表现力。

(3)针对表现手法选择:《荡秋千》,我们班有谁荡过秋千呢,在荡的时候又是什么感
受和心情,儿歌中明明是只有一个人在荡秋千,可为什么画面中会有那么多人呢?这其实是描绘了荡秋千时一个从下往上的一个过程。

可见温暖在创作中可以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采用夸张和联想的手法来表现。

(4)针对画面颜色选择:《阿姆婶婶》,由于画面想表达的是过家家时的热闹喜庆场面,所以画家选用了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使画面更加具有热烈的气氛。

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根据所画的内容来选择颜色。

(5)针对绘画材料选择:《纺线车》,此画以剪纸形式来表现,综合上几幅材料一起分析(教师把前几幅图片一起集中展示)发现绘画形式的多样:颜料,彩色笔,油画棒,线描,布贴和彩纸粘贴,剪纸,那除了以上几种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材料来表现:皱纸,橡皮泥,版画,刮画等。

4、教师和学生一起尝试创作。

欣赏完了那么多有趣的儿歌和童画后,我们也来尝试着为儿歌配配画,好不好?
出示儿歌《怎么走》,教师给出部分范画,简单讲述创作思路,问:老师用这样的画来表现,你满意吗?从儿歌里你还能联想到些什么?(学生添画)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把握,构图,和环境表现等。

5、学生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1)学生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

(2)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儿歌的意境。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生在作业时幻灯片继续播放更多儿歌童画作品供欣赏参考。

同时伴有儿歌背景音乐。

6、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建议:
(1)能基本表达出儿歌的意境。

(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

(可单独设奖)
(3)选用工具材料丰富多样。

7、小结与课外拓展。

(1)把全班同学的作品编集成册。

(2)课外根据儿歌:你姓啥?我姓黄,啥个黄?草头黄,啥个草?青草,啥个青?
碧咧青,啥个碧?毛笔,啥个毛?三毛,啥个三?高山,啥个高?年糕,啥个年?2008年,四(1)班的同学欢欢喜喜过大年!也从自己的姓出发编一首儿歌,下节课交流,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向同学学几首方言版儿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