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中化学元素的作用.docx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e6c9e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2.png)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是一种由铁和其他元素合金化而成的材料,其中添加的其他元素可用来改变钢的性质和特性。
不同的元素在钢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下面就来逐一介绍一些常见的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碳是钢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耐磨性。
碳含量越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就越高,但韧性会降低。
2.硅(Si):硅是钢中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的耐热性能。
硅还可以降低钢的冷脆性和脆性。
3.锰(Mn):锰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在钢中添加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并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
4.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在钢中有害。
高磷含量会导致钢的脆性增加,尤其是在低温下。
因此,磷含量需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5.硫(S):硫是钢中的杂质元素之一,高硫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因此,硫含量需要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6.铬(Cr):铬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添加铬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铬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保护膜,防止钢与外界环境发生腐蚀。
7.镍(Ni):镍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添加镍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抗冷脆性能。
镍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8.钼(Mo):钼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添加钼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热性能。
钼还可以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并改善钢的耐磨性能。
9.钒(V):钒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添加钒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钢的耐磨性能。
钒还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热性能。
10.硼(B):硼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添加硼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硼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能,并改善钢的切削性能。
总的来说,不同的元素在钢中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合理地添加和控制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调整钢的性能和特性,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17f5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a.png)
各种合金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当的碳含量可以增强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碳含量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适用于焊接和冷冲压加工;碳含量在0.2%到0.5%之间的钢称为中碳钢,具有适中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碳含量大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刀具和弹簧。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铁的热强度和耐腐蚀性,减少钢铁的热膨胀系数。
适当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铁的刚性和强度,并且有利于热处理。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强度。
锰的含量越高,钢的强度和硬度越高。
锰还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4.磷(P):在低碳钢中,磷可减少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在高碳钢中,磷可改善钢铁的切削性能。
因此,磷含量需要适度控制。
5.硫(S):硫可增加钢铁的切削性,但会降低钢铁的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高质量的钢铁制造中,硫含量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氧化性。
不锈钢中的铬含量一般在10%到30%之间。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耐疲劳性。
镍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8%到25%之间。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硬度和抗热变形能力。
钼还可以改善钢的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钼含量在不锈钢中一般在1%到10%之间。
9.钛(Ti)、铌(Nb)、钒(V)等微量合金元素:这些元素通常用作钢铁的强化剂,可以提高钢铁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改善钢铁的热处理性能。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在钢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合金化处理,可以改善钢铁的力学性能、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使其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66dc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8.png)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钢板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和制造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用性。
在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化学成分来改善钢板的性能和特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钢板的作用:1.碳(C):碳是钢铁的主要合金元素,在钢板中的含量通常在0.02%~2.1%之间。
碳能够提高钢板的硬度和强度,但过多的碳含量会导致钢板变脆。
因此,通过控制碳含量,可以调节钢板的机械性能。
2.硅(Si):硅是另一个常见的钢铁合金元素。
添加适量的硅可以提高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并增加其耐腐蚀性。
此外,硅也有利于调节钢板的热处理性能。
3.锰(Mn):锰是一种常见的合金元素,可以增强钢板的强度和韧性。
锰还可以提高钢板的热处理反应性,促进晶粒细化和强化。
4.磷(P)和硫(S):磷和硫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在钢铁中通常以少量存在。
过高的磷和硫含量可能导致钢板变脆,并降低其强度和韧性。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控制这两种元素的含量。
5.铬(Cr):铬元素能够增加钢板的硬度和耐氧化性。
由于其良好的耐腐蚀性,铬通常用于制造不锈钢和耐蚀钢板。
6.镍(Ni):镍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并增加其耐腐蚀性能。
此外,镍还可以降低钢板的温度变形和晶粒长大速率,因此常用于制造高温和高压设备。
7.钼(Mo):钼是一种常用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钼还有利于提高钢板在高温和高应力条件下的性能。
除了上述元素外,还可以在钢板中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铜、铝、锌等,以增加其特定的性能。
例如,铜能够提高钢板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铝可以降低钢板的密度,并提高其硬度和韧性,锌可以提高钢板的耐蚀性能。
总的来说,通过调整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添加合金元素,可以改善钢板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以及其他特定性能。
这些变化能够使钢板满足不同领域和应用的需求,如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
各种金属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金属元素在钢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9e27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1.png)
各种金属元素在钢中的作用1.铁(Fe):铁是钢的主要成分,赋予钢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纯铁本身并不适合作为结构材料,但与其他元素合金后可形成钢,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用性。
2.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适量的碳能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其中,碳含量在0.02%至2.1%之间的钢被广泛应用。
3.锰(Mn):锰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韧性,使钢更加耐磨和耐冲击。
锰还可以与硫、磷等杂质结合,形成易于熔化的夹杂物,从而提高钢的可塑性和加工性能。
4.硅(Si):硅在钢中作为脱氧剂,能够有效降低钢中的氧含量,从而减少气孔和夹杂物的形成。
硅对钢的强度和塑性影响有限,但有助于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
5.磷(P):磷的掺入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
然而,高磷含量会降低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并增加冷脆倾向。
因此,磷含量通常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6.硫(S):硫主要存在于原材料中的钢中,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过高的硫含量会导致钢的脆化和冷脆倾向。
因此,控制硫含量对于保证钢的可锻性和韧性至关重要。
7.铬(Cr):铬是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能够形成耐蚀的氧化层,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铬还可以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改善钢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性能。
8.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可塑性,改善冷加工性能。
镍还能增加钢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强度,使钢具有更好的抗剪切、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9.钼(Mo):钼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特别是在高温下。
钼还能增加钢的耐腐蚀性能、抗磨性和切削性能,因此常用于制造高速钢和高温合金。
10.钛(Ti):钛能够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钛还能够与氮结合形成细小的碳化钛,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由于钛的昂贵和难处理性,其含量通常较低。
除了上述主要的金属元素外,钢中还可能含有其他元素,如铜、铝、氮等,它们也会对钢的性能产生影响。
这些元素的含量、相互作用和加工过程都将影响到钢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可加工性等特性。
钢材中化学元素的作用
![钢材中化学元素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dcb037453610661fd9f41d.png)
碳: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
1、碳含量增加,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
时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显著下降,恶化钢材可焊性,增加低温脆断的危险性。
一般建筑用钢要求含碳量在0.22% 以下,焊接结构中应限制在0.20%以下。
2、硅: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
适量硅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冲击
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为
0.10%~0.30%,含量过高(达1%) , 会降低钢材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
可焊性。
3、锰:是一种弱脱氧剂。
适量的锰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
脆影响,改善钢材热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
普通碳素钢中锰的含量约为0.3%~0.8%。
含量过高(达
1.0%~1.5%以上)使钢材变脆变硬,并降低钢材的抗锈性和可焊性。
4、硫:有害元素。
引起钢材热脆,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
性等。
一般建筑用钢含硫量要求不超过0.055%,在焊接结构中应不超过
0.050%。
5、磷:有害元素。
虽可提高强度、抗锈性,但严重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
能和可焊性,尤其低温时发生冷脆,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6、氧:有害元素。
引起热脆。
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5%。
7、氮:能使钢材强化,但显著降低钢材塑性、韧性、可焊性和冷弯性能,增加时
效倾向和冷脆性。
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08%。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aaf11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8.png)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钢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其他领域的重要材料。
化学元素可以通过添加或与钢材中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来改变钢材的性能和特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1.碳(C):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含碳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但同时也会降低其可塑性和冲击韧性。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合用于制造刀具和弹簧等应用。
2.硅(Si):硅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抗腐蚀性和磁性。
硅还有助于钢材的脱氧作用,减少对氧气的敏感性。
硅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和变压器。
3.锰(Mn):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韧性,并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蚀性。
锰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铁路轨道和重型机械设备。
4.硫(S)和磷(P):硫和磷是常见的非金属杂质元素,其含量对钢材性能有负面影响。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导致钢材变脆,降低其可塑性和韧性。
因此,在钢材生产过程中对硫和磷的含量进行控制非常重要。
5.铬(Cr):铬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铬与钢中的碳形成的氧化物膜可以防止钢材与大气中的氧气接触,从而减少钢材的腐蚀。
高铬钢常用于制造不锈钢。
6.镍(Ni):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强度,同时也增加了钢材的耐腐蚀性。
镍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耐高温和耐腐蚀的材料,如合金钢和不锈钢。
7.钼(Mo):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热性。
钼对钢材的影响类似于镍,但效果更加显著。
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高温设备和工具。
8.铝(Al):铝的添加可以改善钢材的氧化抗性和耐蚀性,并降低钢材的密度。
铝还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用于制造航空和汽车零件。
9.钛(Ti):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钛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航空和化工设备。
10.硼(B):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并改善其机械性能。
硼含量较高的钢材常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和弹簧。
总之,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的影响是多样且复杂的。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9e1e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是一种由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材料。
不同的化学元素可以通过合金技术添加到钢中,以改善其性能、增强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添加适量的碳可以增强钢材的硬度,但过量的碳会使钢变脆。
碳浓度低于0.2%的钢称为低碳钢,而碳浓度高于0.5%的钢称为高碳钢。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和耐热性能。
它还可以减少钢的热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可焊性。
3.锰(Mn):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它还可以改善钢的可塑性、耐热性和耐磨性。
锰还可以降低钢的热脆性,提高钢的焊接性能。
4.硫(S):硫是钢中的一种杂质元素,它容易形成硫化物。
过高的硫含量会降低钢的可塑性和韧性,使其更容易开裂。
因此,通常需要保持钢中的硫含量低于0.05%。
5.磷(P):磷是另一种钢中常见的杂质元素。
过高的磷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韧性。
因此,钢中的磷含量通常需要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6.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铬与钢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铬膜,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
二十世纪初使用铬合金的主要用途是防止钢的腐蚀。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镍合金可以防止钢材的氧化和腐蚀,并使钢材更耐高温。
8.钼(Mo):钼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它还可以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钼合金被广泛用于制造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下的零件。
9.铌(Nb)、钛(Ti)、钒(V)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用来细化钢的晶粒并提高钢的强度。
它们还可以改善钢的耐热性能和切削性能。
总之,钢中的化学元素可以通过调节合金配方的方式对钢的性能进行调控。
通过合理添加不同的化学元素,可以改善钢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蚀性、耐高温性能和切削性能,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7b898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9.png)
各种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它由碳和其他一些添加元素组成。
这些添加元素对钢的性能和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决定了钢的硬度、强度、塑性、耐蚀性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1.碳(C):碳是钢中最主要的添加元素之一,它对钢的硬度和强度起到关键作用。
当碳含量增加时,钢的硬度和强度也会增加,但其塑性和韧性会降低。
通常情况下,碳含量在0.2%至2.1%之间的钢属于碳钢。
超过这个范围的钢会变得脆化。
2.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钢中添加元素。
它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抗腐蚀性能。
此外,硅还可以减少钢的收缩和氧化。
3.锰(Mn):锰主要用于提高钢的韧性、强度和耐磨性。
当锰含量在0.25%至1.5%之间时,钢的韧性和强度会显著提高。
锰还可以去除氧化铁和硫,并提高钢的可焊性。
4.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当磷含量超过钢中的标准限制时,会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因此,在生产钢时需要控制磷含量。
5.硫(S):硫是另一种常见的杂质元素,当硫含量高于标准限制时,会降低钢的延展性、可塑性和冷加工性能。
因此,控制硫含量对于生产高质量的钢非常重要。
6.铬(Cr):铬是一种耐腐蚀的元素,通常用于不锈钢的制作中。
它可以提高钢的抗氧化能力,并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7.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也提高了钢的耐腐蚀性。
镍主要用于制造高强度、高韧性和耐腐蚀的钢。
8.钼(Mo):钼被广泛用于合金钢中,可以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钼还可以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性能,因此在制造高温工作条件下使用的钢中经常添加钼。
9.单质氮(N):氮主要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钢。
氮可以通过固溶于钢中来增强钢的强度。
特别是在不锈钢制造中,氮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的简介,实际上,制造工程师和冶金师会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和所需的性能,精确调配合金组分来满足特定应用的要求。
不同的合金组分可以产生不同属性的钢,因此,研究和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对于优化钢的性能非常重要。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125e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b.png)
各种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是一种合金,主要由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组成。
这些合金元素在钢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金元素及其作用:1.碳(C):碳是钢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
高碳钢含碳量超过0.6%,通常用于制造刀具和机械零件。
中碳钢常用于制造车轴、齿轮等。
低碳钢含碳量少于0.3%,其韧性较好,常用于制造汽车结构部件等。
2.硅(Si):硅用于降低钢的液相温度和粘度,促进钢的液相区域扩大。
它还能提高钢的强度和耐磨性。
硅常用于制造电力设备、变压器等。
3.锰(Mn):锰能够提高钢的韧性和延展性,并抑制高温下的晶界腐蚀。
锰常用于制造桥梁、建筑结构等。
4.磷(P):磷用于提高低碳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过高的磷含量会降低钢的可焊性。
因此,磷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硫(S):硫能够提高钢的切削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
但高硫含量的钢会降低钢的可焊性和韧性,同时还容易形成疏松铸态组织。
6.铬(Cr):铬是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之一,它能够提高钢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铬还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制造压力容器、船舶等。
7.镍(Ni):镍能够提高钢的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它还能提高钢的耐高温性能,因此常用于制造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
8.钼(Mo):钼能够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它常用于制造汽车结构部件、涡轮发动机等。
9.钒(V):钒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能提高钢的耐热性能。
钒主要用于制造高速切削工具、齿轮等。
总而言之,钢中各种合金元素的添加能够改善钢的机械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热处理性能等。
通过适当调整合金元素的含量,可以生产出满足不同工程要求的各类钢材。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4fbb9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9.png)
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钢材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用于建筑、制造、汽车等领域。
化学元素可以对钢材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包括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下面将详细讨论各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
1.碳(C):碳是钢材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对钢的强度和韧性有重要影响。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韧性较差。
低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韧性,但强度较低。
适度的碳含量可以使钢材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平衡。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抗腐蚀性。
在不锈钢制备过程中,硅可以帮助形成氧化铬层,从而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同时,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性。
3.锰(Mn):锰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材的韧性。
锰和碳一起形成的碳化锰有助于提高钢的硬度和均匀性。
4.磷(P)和硫(S):磷和硫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在通常情况下不利于钢材的性能。
磷会导致钢材脆性增加,而硫则会降低钢材的韧性。
因此,在钢材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控制磷和硫的含量。
5.铬(Cr):铬是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
铬与氧反应形成的氧化铬层可以防止钢材进一步氧化和腐蚀。
6.镍(Ni):镍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和强度。
镍与铬一起形成的不锈钢可以在氧化环境下维持其表面亮度和防腐蚀能力。
7.钼(Mo):钼可以改变钢材的显微组织,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对热和机械应力的抵抗能力。
钼还可以增加钢材的耐蚀性,提高其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
8.钛(Ti):钛可以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并提高抗腐蚀性能。
通过与碳一起反应,钛可以形成碳化钛,改善钢材的耐磨性。
综上所述,化学元素对钢材的影响非常重要。
不同元素的含量可以调节钢材的强度、硬度、可塑性和抗腐蚀性能。
因此,在钢材制备和合金设计过程中,必须仔细控制化学元素的含量,以获得最佳性能的钢材。
钢材中各元素的作用
![钢材中各元素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42eb42caaedd3383c4d3e0.png)
钢材中各元素的作用化学成份要求:1.碳(C)碳是影响钢材冷塑性变形的最主要元素。
含碳量越高,钢的强度越高,而塑性越低。
实践证明,含碳量每提高0.1%,其屈服强度σs约提高27.4Mpa;抗拉强度σb提高58.8"78.4Mpa;而伸长率δ则降低4.3%,断面收缩率ψ降低7.3%。
由此可见,钢中含碳量对于钢材的冷塑性变形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生产实际中,冷镦,冷挤用钢的含碳量大于0.25%时,要求钢材在拉拔前要进行球化退火。
对于变形程度为65%"80%的冷镦件,不经过中间退火而进行三次镦锻变形时,其含碳量不应超过0.4%。
2.锰(Mn)锰在钢的冶炼中与氧化铁作用(Mn FeO→MnO Fe),主要是为钢脱氧而加入。
锰在钢中硫化铁作用(Mn FeS→MnS Fe),能减少硫对钢的有害作用。
所形成的硫化锰,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
锰使钢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s有所提高,塑性有所降低,对于钢的冷塑性变形是不利的。
但是锰对变形力的影响仅为碳的1/4左右。
所以,除特殊要求外,碳钢的含锰量,不宜超过0.9%。
3.硅(Si)硅是钢在冶炼时脱氧剂的残余物。
当钢中含硅量增加0.1%时,抗拉强度σb提高13.7Mpa。
经验表明,含硅量超过0.17%且含碳量较高时,对钢材的塑性降低有很大的影响。
在钢中适当增加硅的含量,对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弹性极限有利,还可增加钢的耐蚀性。
但是钢中含硅量超过0.15%时,使钢急剧形成非金属夹杂物。
高硅钢即使退火,也不会软化,降低钢的冷塑性变形性能。
因此,除了产品有高强度性能要求外,冷镦钢总是尽量要求减少硅的含量。
4.硫(S)硫是有害杂质。
钢中的硫在冷镦时会使金属的结晶颗粒彼此分离引起裂纹,硫的存在还促使钢产生热脆和生锈,因此,含硫量应小于0.055%。
优质钢应小于0.04%,由于硫、磷和锰的化合物能改善切削性能、冷镦螺母用钢的含硫量可放宽到0.08"0.12%,以有利于攻螺纹。
19种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自己整理
![19种元素在钢中的作用-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2ee12accbff121dd368393.png)
1.碳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超过0.23%,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铬(Cr)Cr在钢中的作用:(1)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
(2)可提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
(3)含量超过12%时,使钢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腐蚀的作用,还增加钢的热强性。
铬为不锈钢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4)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
(5)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6)铬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7)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
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缺点:(1)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
(2)促进钢的回火脆性。
总结:含铬的合金钢: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不生锈﹐可用来制造机器和工具。
3.镍(Ni)Ni在钢中的作用:(1)镍在钢中强化铁素体并细化珠光体,总的效果是提高强度,对塑性的影响不显著。
(2)一般地讲,对不需调质处理而在轧钢、正火或退火状态使用的低碳钢,一定的含镍量能提高钢的强度而不显著降低其韧性。
据统计,每增加1%的镍约可提高强度29.4Pa。
随着镍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强度比抗拉强度提高的快,因此含镍钢的屈强比可较普通碳素钢高。
(3)镍在提高钢强度的同时,对钢的韧性、塑性以及其他工艺的性能的损害较其他合金元素的影响小。
(4)对于中碳钢,由于镍降低珠光体转变温度,使珠光体变细;又由于镍降低共析点的含碳量,因而和相同的碳含量的碳素钢比,其珠光体数量较多,使含镍的珠光体铁素体钢的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碳素钢高。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92dc1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d.png)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钢板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材料,为了提高钢板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常常通过添加一些化学成分来改变其组成和结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1.碳(C):碳是钢板中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对钢板的强度和硬度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控制碳含量,可以调整钢板的硬度和强度,增加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能。
高碳钢板通常用于制造高强度的构件和刀具。
2.硅(Si):硅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抗氧化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对于合金化和脱氧有重要作用。
硅还可以提高钢板的抗疲劳性和冷加工性能,广泛用于制造汽车和电子设备。
3.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和硬度,并增加其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能。
适当添加锰可以改善钢板的可焊接性和耐腐蚀性。
锰广泛应用于制造建筑、机械和船舶等领域。
4.磷(P):磷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刚性和强度。
适量的磷可以改善钢板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但过量的磷会导致钢板的韧性和冷脆性降低。
磷通常用于制造耐高温和耐磨件。
5.硫(S):硫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切削性能和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板的耐腐蚀性能。
但高硫钢板容易产生热脆现象,因此在制造要求高韧性的构件时需要控制硫含量。
6.铜(Cu):铜是一种常见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
适量的铜可以提高钢板的可焊接性和冷加工性能,但过多的铜会降低钢板的塑性和韧性。
7.镍(Ni):镍是一种常用的钢板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板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能。
镍还可以改善钢板的耐腐蚀性和抗热脆性,广泛应用于制造化工装置、核能设备和海洋工程。
8.钒(V)、钨(W)、钛(Ti)等:这些元素通常被添加到钢板中以改善其耐高温性能和强度。
钒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钨可以提高钢板的硬度和耐磨性,钛可以提高钢板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总之,不同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调整钢板的组成和结构,改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化学元素对钢的影响
![化学元素对钢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0eee19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0.png)
化学元素对钢的影响
首先,化学元素对钢的物理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碳是影响钢材
硬度和强度的关键元素之一、增加碳含量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过
高的碳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
另外,硅、锰等元素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
强度,且可以降低钢的可塑性。
其次,化学元素对钢的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添加铬元素可
以提高钢材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形成一层致密的铬氧化物表面膜,使
钢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
镍元素能够使钢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减少晶间腐蚀的倾向。
此外,钼、钒等元素的添加也能够显著改善钢
材的化学性能。
另外,化学元素对钢的耐腐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除了上述提到的铬、镍等元素,添加其他元素如钼、铜、钛、锡等也能够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钼元素的添加能够提高钢材的抗酸性能,使钢材对硫酸、硝酸
等腐蚀介质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最后,化学元素还可以影响钢的机械性能。
特定元素的添加可以调控
钢材的塑性、韧性、冷却硬化能力等机械性能。
例如,钨元素能够提高钢
材的屈服强度和硬度,使钢具有较好的切削性能;锰元素的添加能够提高
钢材的冷变形硬化能力,增加钢材的塑性。
综上所述,化学元素对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通过合理的元素设计和
添加,可以调控钢材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从
而满足不同领域对钢材性能的需求。
因此,在钢材制造过程中,对不同化
学元素的添加和控制应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fd2e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e.png)
各种化学成分对钢板的作用钢板是由铁和其他元素合金化而成的一种重要材料。
不同的化学成分对钢板的性能和用途有着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各种常见化学成分对钢板性能的作用:1.碳(C):碳是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对钢的硬度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适用于制造切削工具和弹簧;低碳钢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焊性,适用于制造轴承、车辆构件等。
2.硅(Si):硅可以提高钢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
适量的硅含量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并改善钢的抗腐蚀性能。
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液态表面张力,有利于铸造。
3.锰(Mn):锰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适量的锰含量还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可塑性,改善冷加工性能。
4.磷(P)和硫(S):磷和硫是一种低成本的合金元素,但它们对钢的性能有着不利的影响。
高磷和高硫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因此,在制造高质量的钢板时,需要严格控制磷和硫的含量。
5.铬(Cr):铬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钢板免受大气和水的侵蚀。
铬还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不锈钢中的高铬含量可以使钢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的特性。
6.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
镍还可以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并提高高温下的稳定性。
7.钒(V)和钼(Mo):钒和钼是常用的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钼还可以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
钒和钼常被用于制造高速工具钢和耐磨钢板。
8.氮(N)和氢(H):氮和氢是钢中的杂质元素,它们会导致钢的脆化和抗拉强度下降。
在钢制造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氮和氢的含量。
除以上列举的元素外,钢中还可以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如钛(Ti)、铜(Cu)、铝(Al)等,以提高钢板的特殊性能。
不同成分的添加可以使钢板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
总结起来,不同化学成分对钢板性能的影响有所不同。
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控制化学成分,可以使钢板具备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满足各种工程用途的要求。
钢材中各元素作用
![钢材中各元素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1685fe6c85ec3a86c2c51e.png)
钢材中各元素作用
(4)锰;能提高钢的强度,能消弱和消除硫的不良影响,并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含锰量很高的高合金钢(高锰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其它的物理效能.(5)硅;它可以提高钢的硬度,但是可塑性和韧性下降,电工用的钢中含有一定量的硅,能改善软磁效能.
(6)钨;能提高钢的红硬性和热强性,并能提高钢的耐磨性.
(7)铬;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和耐磨性,能改善钢的抗腐蚀能力和抗氧化作用.(8)钒;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当它在高温熔入奥氏体时,可增加钢的淬透性;反之,当它在碳化物形态存在时,就会降低它的淬透性.
(9)钼;可明显的提高钢的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提高剩磁和娇顽力.
(10)钛;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从而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在不鏽钢中,钛能消除或减轻钢的晶间腐蚀现象.
(11)镍;能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淬透性.含量高时,可显着改变钢和合金的一些物理效能,提高钢的抗腐蚀能力.
(12)硼;当钢中含有微量的(-%)硼时,钢的淬透性可以成倍的提高.(13)铝;能细化钢的晶粒组织,阻抑低碳钢的时效.提高钢在低温下的韧性,还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提高钢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
(14)铜;它的突出作用是改善普通低合金钢的抗大气腐蚀效能,特别是和磷配合使用时更为明显.。
化学元素对钢材作用
![化学元素对钢材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f8493743323968011c9210.png)
化学元素对钢材的作用1、碳(C):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碳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量高还会降低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在露天料场的高碳钢就易锈蚀;此外,碳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
2、硅(Si):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所以镇静钢含有0.15-0.30%的硅。
如果钢中含硅量超过0.50-0.60%,硅就算合金元素。
硅能显著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故广泛用于作弹簧钢。
在调质结构钢中加入1.0-1.2%的硅,强度可提高15-20%。
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
含硅1-4%的低碳钢,具有极高的导磁率,用于电器工业做矽钢片。
硅量增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
3、锰(Mn):在炼钢过程中,锰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一般钢中含锰0.30-0.50%。
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时就算“锰钢”,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如16Mn钢比A3屈服点高40%。
含锰11-14%的钢有极高的耐磨性,用于挖土机铲斗,球磨机衬板等。
锰量增高,减弱钢的抗腐蚀能力,降低焊接性能。
4、磷(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
因此通常要求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5、硫(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
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锻造和轧制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
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6、铬(Cr):在结构钢和工具钢中,铬能显著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同时降低塑性和韧性。
铬又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而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
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
![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c3bb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7.png)
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钢铁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和工程材料,由铁和少量碳以及其他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的添加可以改善钢铁的性能,使其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
以下是各元素在钢铁中的作用:1. 碳(Carbon):碳是钢铁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其添加可以增加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具体来说,碳在钢铁中形成了碳化铁颗粒,这些颗粒使钢铁更加坚硬。
同时,适量的碳还可以提高钢铁的可加工性和耐磨性。
2. 硅(Silicon):硅的添加可以改善钢铁的耐磨性、耐蚀性和热稳定性。
硅还可以降低钢铁的磁性,使其成为非磁性材料。
硅还可以促进钢铁中的纯净化过程,去除杂质并提高钢铁的质量。
3. 锰(Manganese):锰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锰还可以有效地抑制钢铁中的气体和杂质形成,并提高钢的挠曲强度和抗疲劳能力。
4. 磷(Phosphorus):磷是钢铁中最常见的杂质之一,但适量的磷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和强度。
然而,过量的磷会导致脆性,并降低钢铁的延展性。
因此,通常需要控制磷含量。
5. 硫(Sulfur):硫是钢铁中另一个常见的杂质元素。
适量的硫可以提高钢铁的易切削性和加工性。
然而,过量的硫会降低钢铁的韧性和延展性,并导致热处理过程中的裂纹和剪切断裂。
6. 钼(Molybdenum):钼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钼还可以增加钢铁的耐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7. 铬(Chromium):铬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铬还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氧化层,保护钢铁不被氧化,从而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8. 镍(Nickel):镍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韧性和抗腐蚀性能。
镍还可以改善钢铁的可塑性和加工性,并提高钢铁在高温下的性能。
9. 钒(Vanadium):钒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钒还可以改善钢铁的耐热性和热处理特性。
10. 钛(Titanium):钛的添加可以提高钢铁的硬度、强度和耐腐蚀性。
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b817e6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d.png)
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钢材是一种由铁和其他元素(如碳、锰、硅、硫、磷等)组成的合金。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配比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以下是钢材中常见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的讨论。
1.碳(C):碳是钢材中最常见的合金元素之一,对钢材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碳的含量决定钢材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高碳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但韧性较差;低碳钢具有较高的韧性,但硬度和强度较低。
2.锰(Mn):锰是常用的合金元素之一,能够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并改善钢的冷加工变形性能。
锰的含量通常在0.25-2.0%之间。
3.硅(Si):硅的含量对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有影响。
适量的硅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但高硅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
4.硫(S)和磷(P):硫和磷是常见的杂质元素,它们会对钢材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高硫和高磷含量会导致钢脆化,降低韧性和塑性,从而降低了钢的可加工性和延展性。
5.氧(O)和氮(N):氧和氮是钢中的杂质元素,它们对钢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高氧含量会降低钢的韧性和延展性,而高氮含量会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6.铬(Cr):铬是不锈钢常用的合金元素,它能够提高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并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7.钼(Mo):钼是高强度钢的常见合金元素,可以提高钢的热处理稳定性、强度和韧性。
8.镍(Ni):镍可以提高钢的韧性和强度,并改善钢的低温冲击韧性。
总之,钢材中的化学成分对钢的性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不同元素的含量和配比决定了钢的硬度、强度、韧性、塑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因此,在生产和应用钢材时,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化学成分配比,以获得满足特定需求的钢材性能。
钢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
![钢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6f95e4700abb68a982fb83.png)
钢中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1、磷(P):使钢产生冷脆和降低钢的冲击韧性;但可改善钢的切削性能。
2、硅(Si):能增加钢的强度、弹性、耐热、耐酸性及电阻系数等。
冶炼中的脱氧剂能增加钢的过热和脱碳敏感性。
3、锰(Mn):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及耐磨性。
冶炼时的脱氧剂和脱硫剂。
4、铬(Cr):能增加钢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可增大钢的淬火度和淬火后的变形能力。
同时又可增加钢的硬度、弹性、抗磁力和抗强力,增加钢的耐蚀性和耐热性等。
5、镍(Ni):可以提高钢的强度、韧性、耐热性、防腐性、抗酸性、导磁性等。
增加钢的淬透性及硬度。
6、钒(V):可赋于钢的一些特殊机械性能:如提高抗张强度和屈服点,明显提高钢的高温强度。
7、钛(Ti):可防止和减少钢中气泡的产生,提高钢的硬度、细化晶粒、降低钢的时效敏感性、冷脆性和腐蚀性。
8、铜(Cu):一般如P、S一样是残留有害元素。
Cu的存在会降低钢的机械性能,破坏钢的焊接性能,会使钢在锻轧等加工时产生热脆性。
钢中加入一定量的Cu,可提高钢的退火硬度,降低成本。
若含Cu 0.15~0.25%时,可使钢的耐大气腐蚀的性能。
9、铝(Al):(1)低碳结构钢中0.5~1%的Al有助于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2)铬钼钢和铬钢中含Al可增加其耐磨性; (3)高碳工具钢中Al的存在可使产生淬火脆性。
10、钨(W):可提高钢的蠕变强度,又是钢中碳化物的强促进剂,每1%的W可提高钢的抗张强度和屈服点4×9.8N/cm²,并使其具有回火稳定性和高温强度。
11、钼(Mo):可增加钢的强度又不致降低钢的可塑性和韧性,同时又能使钢在高温下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改善钢的冷脆性和耐磨性等。
12、钴(Co):可以提高和改善钢的高温性能,增加其红硬性,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蚀性能等。
13、铌(Nb):可使钢的晶粒细化,降低钢的过热敏感性及回火脆性;改善钢的焊接性能,提高耐热钢的强度和抗蚀性等。
14、钽(Ta):提高钢的质量及机械性能,提高合金的熔点、高温强度、碳化物及γ相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除铁以外最主要的元素。
1、碳含量增加,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特别是低温冲击韧性下降,同时耐腐蚀性、疲劳强度和冷弯性能也显著下降,恶化钢材可焊性,增加低温
脆断的危险性。
一般建筑用钢要求含碳量在0.22% 以下,焊接结构中应限制在0.20%以下。
2、硅:作为脱氧剂加入普通碳素钢。
适量硅可提高钢材的强度,而对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及可焊性无显著的不良影响。
一般镇静钢的含硅量
为0.10%~0.30%,含量过高(达1%) , 会降低钢材塑性、冲击韧性、抗锈性和可焊性。
3、锰:是一种弱脱氧剂。
适量的锰可有效提高钢材强度,消除硫、氧对钢材的热脆影响,改善钢材热加工性能,并改善钢材的冷脆倾向,同时不显著降
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
普通碳素钢中锰的含量约为0.3%~0.8%。
含量过高(达1.0%~1.5%以上)使钢材变脆变硬,并降低钢材的抗锈性和可焊性。
4、硫:有害元素。
引起钢材热脆,降低钢材的塑性、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抗锈性等。
一般建筑用钢含硫量要求不超过0.055%,在焊接结构中应不
超过0.050%。
5、磷:有害元素。
虽可提高强度、抗锈性,但严重降低塑性、冲击韧性、冷弯性能和可焊性,尤其低温时发生冷脆,含量需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0.050%,
焊接结构中不超过0.045%。
6、氧:有害元素。
引起热脆。
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5%。
7、氮:能使钢材强化,但显著降低钢材塑性、韧性、可焊性和冷弯性能,增加时效倾向和冷脆性。
一般要求含量小于0.008%。
8、知识改变命运
9、
10、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