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青岛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机械设计基础(青岛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机械设计基础(青岛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绪论单元测试1.机械式手表是()。

参考答案:机器2.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带入()个约束参考答案:1,23.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参考答案:错4.机构运动简图与连接各构件的运动副的具体结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等无关参考答案:对5.运动副的作用,是用来限制或约束构件的自由运动的。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称为运动副。

参考答案:可动联接2.变压器是()。

参考答案:既不是机器也不是机构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参考答案: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4.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接触形式有()几种。

参考答案:点;线;面5.运动副是指能使两构件之间既保持()接触。

而又能产生一定形式()的()。

参考答案:相对运动;链接;直接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参考答案:对7.当自由度数目<原动件数目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

参考答案:错8.凡两构件直接接触,而又相互联接的都叫运动副。

参考答案:错9.螺栓联接是螺旋副。

参考答案:对10.运动副的两构件之间,最高级的接触形式是体接触。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只有当()为主动件时,才会出现“死点”位置。

参考答案:连杆2.具有急回特性的四杆机构,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的值()。

参考答案:<13.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当摇杆为从动件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共线的位置。

参考答案:曲柄与机架4.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是: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参考答案:≤5.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是针对主动件作()而言的。

参考答案:等速转动6.速度瞬心是指两个构件()相同的点。

参考答案:相对速度7.机构是否存在死点位置与机构取哪个构件为原动件无关。

参考答案:错8.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当导杆为主动件时,机构有死点位置参考答案:对9.压力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差。

(完整版)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1-2 现代机械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具有什么功能?(2)答: 组成子系统及其功能如下:(3)驱动系统其功能是向机械提供运动和动力。

(4)传动系统其功能是将驱动系统的动力变换并传递给执行机构系统。

第二章执行系统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来改变左右对象的性质、状态、形状或位置, 或对作业对象进行检测、度量等, 按预定规律运动, 进行生产或达到其他预定要求。

第三章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其功能是控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各部分协调有序地工作, 并准确可靠地完成整个机械系统功能。

第四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2-2 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失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断裂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在受拉、压、弯、剪、扭等外载荷作用时, 由于某一危险截面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发生的断裂, 如螺栓的断裂、齿轮轮齿根部的折断等。

(2)变形失效主要表现在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 零件产生塑性变形。

(3)表面损伤失效主要表现在零件表面的腐蚀、磨损和接触疲劳。

2-4 解释名词: 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计算载荷、静应力、变应力、接触应力。

答: 静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

变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名义载荷在理想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计算载荷计算载荷就是载荷系数K和名义载荷的乘积。

静应力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小的应力。

变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应力, 可以由变载荷产生, 也可由静载荷产生。

(1)2-6 机械设计中常用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答:机械中材料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 其基本原则如下:①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工作要求。

使用性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②力学性能③物理性能④化学性能①材料的工艺性能应满足加工要求。

具体考虑以下几点:②铸造性③可锻性④焊接性⑤热处理性⑥切削加工性①力求零件生产的总成本最低。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②材料的相对价格③国家的资源状况④零件的总成本2-8 润滑油和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有哪几项?答: 衡量润滑油的主要指标有: 粘度(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和倾点等。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参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参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复习参考题2013年元月第一章概论一、填空题1、在完整的机构中由三类构件组成,分别为、和机架。

2、机械装置中是运动的单元体,是制造的单元体。

3、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称之为。

4、机器和机构总称为。

二、简答题1、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些?2、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哪些?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一、填空题1、构件的自由度是指。

2、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个自由度。

3、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4、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5、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副将引入_____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是。

6、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

7、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铰链,((B))自由度,((C))约束。

8、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约束是指。

二、选择题1、有两个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都等于1,现用一个带有两铰链的运动构件将它们串成一个平面机构,则其自由度等于。

(A) 0;(B) 1;(C) 22、原动件的自由度应为。

(A) 1;(B) +1;(C) 03、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机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A) 小于;(B) 等于;(C))大于。

4、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自由度就会。

(A) 增多;(B) 减少;(C) 不变。

5、构件运动确定的条件是。

(A)自由度大于1;(B) 自由度大于零;(C) 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

6、车轮在导轨上移动时,车轮与导轨间构成。

(A)转动副(B)移动副(C)高副7、平面机构中,如引入一个转动副,将带入个约束,保留个自由度。

(A)2,1 (B)1,2 (C)1,18、平面机构中,如引入一个高副,将带入个约束,保留个自由度。

新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新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参考答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组编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第 2 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2-1 画运动简图。

435212-2图2-38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 1 输入,使轴 A 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 A 上的凸轮 2 与杠杆 3 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 4 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34215解答:原机构自由度运动产生干涉F=3 3- 2 4-1 = 0 ,不合理,改为以下几种结构均可:2-3试计算图2-42 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K L FJC DM ED BF A ACIE Ba)b)解答: a)n=7; P l=9; P h=2,F=37-29-2 =1L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 D 处存在虚约束b)n=5; P l=6; P h=2, F=35-26-2 =1E、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F、C 处存在虚约束2-4 试计算图2-43 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CACB BDA D(a)(b)解答: a)n=4; P l=5; P h=1,F=34-25-1=1 A 处存在复合铰链b)n=6; P l=7; P h=3, F=36-27-3=1 B 、 C、 D 处存在复合铰链2-5先计算如图所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并指出图中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BACDE解答: a)n=7; P l h7-210 = 1C 处存在复合铰链。

=10; P =0, F=3b)n=7; P l=10; P h=0, F=37-210=1EBCDAc)n=3; P l=3; P h=2, F=3 3 -23-2 = 1D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

d)n=4; P l=5; P h=1, F=3 4 -25-1=1HE G C DF A IBCHG'EDB AJ FGe) n=6; P l=8; P h=1, F=3 6 -2 8-1 = 1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G、 G'处存在虚约束。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机电类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3版)复习题参考答案第2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2-1 答: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保证一定形式的相对运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平面高副是点或线相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易磨损。

平面低副是面接触,受载时压强较低,磨损较轻,也便于润滑。

2-2 答: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机构中的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数。

2-3 答: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要处理好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2-4 答:1. 虚约束是指机构中与其它约束重复而对机构运动不起新的限制作用的约束。

2. 局部自由度是指机构中某些构件的局部运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动,对整个机构的自由度不产生影响,这种局部运动的自由度称为局部自由度。

3. 说虚约束是不存在的约束,局部自由度是不存在的自由度是不正确的,它们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2-5 答:机构中常出现虚约束,是因为能够改善机构中零件的受力,运动等状况。

为使虚约束不成为有害约束,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几何条件,如同轴、平行、轨迹重合、对称等。

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制造和安装精度。

2-6 答:1.在分析和研究机构的运动件性时,机构运动简图是必不可少的;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按比例绘图。

具体可按教材P14步骤(1)~(4)进行。

2-7 解:运动简图如下:2-8 答:1. F=3n-2P L-P H=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机构的运动简图如下:2-9答:(a)1.图(a)运动简图如下图;2.F=3n-2P L-P H=3×3-2×4-0=1,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CB4(b)1.图(b)运动简图如下图;2. F=3n-2P L-P H =3×3-2×4-0=1。

该机构的自由度数为1。

2-10 答:(a)n=9 P L=13 P H=0F=3n-2P L-P H=3×9-2×13-0=1该机构需要一个原动件。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及答案4套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及答案4套

机械设计基础(上)绪论复习思考题1、试述构件和零件的区别与联系?2、何谓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第一章机械的结构分析复习思考题1、两构件构成运动副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区别平面及空间运动副?3、何谓自由度和约束?4、转动副与移动副的运动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5、何谓复合铰链?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应如何处理?6、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7、什么是虚约束?习题1、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a)(b) (c)2、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如图。

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的目的。

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a) (b) (c)(d) (e) (f)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复习思考题1、已知作平面相对运动两构件上两个重合点的相对速度12A A V 及12B B V 的方向,它们的相对瞬心P 12在何处?2、当两构件组成滑动兼滚动的高副时,其速度瞬心在何处?3、如何考虑机构中不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速度瞬心?4、利用速度瞬心,在机构运动分析中可以求哪些运动参数?5、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哥氏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如何确定?习题1、 试求出下列机构中的所有速度瞬心。

(a) (b)(c) (d)2、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角速度ω1=10s -1,R =50mm ,l A0=20mm ,试求当φ=0°、45°及90°时,构件2的速度v 。

题2图凸轮机构题3图组合机构3、图示机构,由曲柄1、连杆2、摇杆3及机架6组成铰链四杆机构,轮1′与曲柄1固接,其轴心为B,轮4分别与轮1′和轮5相切,轮5活套于轴D上。

各相切轮之间作纯滚动。

试用速度瞬心法确定曲柄1与轮5的角速比ω1/ω5。

4、在图示的颚式破碎机中,已知:x D=260mm,y D=480mm,x G=400mm,y G=200mm,l AB=l CE=100mm,l BC=l BE=500mm,l CD=300mm,l EF=400mm,l GF=685mm,ϕ1=45°,ω1=30rad/s 逆时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答案

二、平面连杆机构2-1 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2 填空题(1)低(2)转动(3)3 (4)连杆,连架杆(5)曲柄,摇杆(6)最短(7)曲柄摇杆(8)摇杆,连杆(9)2 (10)>(11)运动不确定(12)非工作时间(13)惯性(14)大(15)中的摆动导杆机构有,中的转动导杆机构无(16)机架(17)曲柄(18)曲柄滑块(19)双摇杆(20)双曲柄机构(21)无,有2-3 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B (7)A(8)C (9)A (10)A (11)A (12)C (13)C (14)A(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A2-4 解:a)双曲柄机构,因为40+110<7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为机架b)曲柄摇杆机构,因为30+130<110+12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c)双摇杆机构,因为50+100>60+70,不满足杆长条件,无论以哪杆为机架都是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因为50+120=80+90,满足杆长条件,并以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2-5 解:(1)由该机构各杆长度可得l AB+ l BC<l CD+ l AD,由此可知满足杆长条件,当以AB杆或AB杆的邻边为机架时该机构有曲柄存在(2)以l BC或l AD杆成为机架即为曲柄摇杆机构,以l AB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曲柄机构,以l CD杆成为机架即为双摇杆机构2-6 解:(1)曲柄摇杆机构由题意知连架杆CD杆不是最短杆,要为曲柄摇杆机构,连架杆AB杆应为最短杆(0<l AB ≤300 mm)且应满足杆长条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0<l AB≤150mm (2)双摇杆机构由题意知机架AD杆不是最短杆的对边,要为双摇杆机构应不满足杆长条件①AB杆为最短杆(0<l AB≤300mm)时,l AB+l BC>l CD+l AD,由此可得150mm<l AB≤300mm②AB杆为中间杆(300mm≤l AB≤500mm)时,l AD+l BC>l CD+l AB,由此可得300mm≤l AB<450mm③AB杆为最长杆(500mm≤l AB<1150mm)时,l AB+l AD>l CD+l BC,由此可得550mm<l AB<1150mm由此可知:150mm<l AB<450 mm,550mm<l AB<1150 mm(3)双曲柄机构要为双曲柄机构,AD 杆必须为最短杆且应满足杆长条件①AB 杆为中间杆(300mm ≤l AB ≤500mm )时,l AD +l BC ≤l CD + l AB ,由此可得450mm ≤l AB ≤500mm②AB 杆为最长杆(500mm ≤l AB <1150mm )时,l AB +l AD ≤l CD +l BC ,由此可得500mm ≤l AB ≤550mm由此可知:450mm ≤l AB ≤550mm2-7 解:a )b )c )d )e )各机构压力角和传动角如图所示,图a)、d )机构无死点位置,图b)、c )、e )机构有死点位置2-8 解:用作图法求解,主要步骤:(1)计算极位夹角:︒=+-⨯︒=+-⨯︒=3615.115.118011180K K θ (2)取比例尺μ=0.001m/mm(3)根据比例尺和已知条件定出A 、D 、C 三点,如图所示(4)连接AC ,以AC 为边作θ角的另一角边线,与以D 为圆心、摇杆DC 为半径的圆弧相交于C 1和C 2点,连接DC 1和DC 2得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两个)(5)从图中量得AC =71mm ,AC 1=26mm ,AC 2=170mm(6)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5mm .2221=⨯=AC AC l AB -μ,5mm .4821=+⨯=AC AC l BC μ (7)当摇杆的另一极限位置位于DC 1时: 5mm .4922=⨯=AC AC l AB -μ,5mm .12022=+⨯=AC AC l BC μ 答:曲柄和连杆的长度分别为22.5mm 、48.5mm 和49.5mm 、120.5mm 。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2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答案2

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 (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 (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48)第8章带传动 (60)第9章链传动 (73)第10章齿轮传动 (80)第11章蜗杆传动 (112)第12章齿轮系 (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 (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 (133)第15章轴承 (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 (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 (163)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1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1.2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1.3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1.4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2.1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2)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2)
解:离心力为:
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为:
8-4 如图所示盘形回转件,经静平衡试验得知,其不平衡质径积 等于 ,方向沿 。由于结构限制,不允许在与 相反方向上加平衡质量,只允许在 和 方向各加一个质径积来进行平衡。求 和 的数值。
解:依题意可得:
于是可解得:
8-5 如图所示盘形回转件上有4个偏置质量,已知 , , , , , , , ,设所有不平衡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面内,问应在什么方位、加多大的平衡质径积才能达到平衡?
解:(1)推程:
推程角:
从动件的位移方程:
从动件的行程:
00
500
1000
1500
(mm)
0
2.01
27.99
30
(2)回程:
回程角:
从动件的位移方程:
00
400
800
1200
(mm)
30
27.99
2.01
0
于是可以作出如下的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再作一系列的滚子,绘制内包络线,就得到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略)
5-1 在题5-1图所示双级蜗轮传动中,已知右旋蜗杆1的转向如图所示,试判断蜗轮2和蜗轮3的转向,用箭头表示。
5-2 在题5-2图所示轮系中,已知 , , , , , , (右旋), , ,若 ,求齿条6线速度 的大小和方向。
解:
方向为水平向右。
5-3 在题5-3图所示钟表传动示意图中,E为擒纵轮,N为发条盘,S、M、H分别为秒针、分针、时针。设 , , , , , , , , , , , ,求秒针与分针的传动比 和分针与时针的传动比 。

方向如图中所示
当 时
方向如图中所示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试根据题2-1图所注明的尺寸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第2版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目录第0章绪论-------------------------------------------------------------------1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4 第三章凸轮机构-------------------------------------------------------------6 第四章齿轮机构------------------------------------------------------- -----8 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19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26 第七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9 第八章带传动---------------------------------------------------------------34 第九章链传动---------------------------------------------------------------38 第十章联接------------------------------------------------------------------42 第十一章轴------------------------------------------------------------------46 第十二章滚动轴承--------------------------------------------------50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5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59第十五章弹簧------------------------------------62第十六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5第0章绪论12-3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解] 1)都是许多人为实物的组合;2)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能或转换机械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2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2

3-8解:机构为双螺旋机构:当S A 、S B 旋向相同时——差动螺旋机构;当S A 、S B 旋向相反时——复式螺旋机构。

(原图示的手柄转向不甚明了)确定手柄的转向:从右端向左端看去,令手柄的转向为顺时针,则:① S A 、S B 均为右旋时,按式3-7: mm 5.02)56(2)S -(S L B A =⨯-==πππφ;螺母的移动方向,由S A (大者)确定——带动螺母:向左移动;② S A 为左旋,S B 均为右旋时,按式3-8:mm 5.52)56(2)S (S L B A =⨯+=+=πππφ螺母的移动方向,由S A (大者)确定——带动螺母:向右移动;3-8解:机构为一差动螺旋机构,按式3-7: m m 00069.03601)125.1(360)S -(S L 00B A =⨯-==φ;8-1 图示轮系中,已知各标准齿轮的齿数为z 1=18,z 2=20,z 3=55,22'3=z ,z 4=30,22'4=z ,z 5=34,试计算传动比15i (教材中的图有误,按下图)。

题8-1图解:此轮系为一平面定轴轮系。

85.52222201834305520Z Z Z Z Z Z Z Z )1(n n i '4'321543225115=⨯⨯⨯⨯⨯⨯=-==; i 15为“+”,说明n 5与n 1转向相同(并用画箭头法进行了验证);8-2 在图示的齿轮系中,已知各齿轮的齿数(图中括弧内数字),3’为单头右旋蜗杆,求传动比i 15。

题8-2图解:此轮系为一空间定轴轮系。

90301252030603025Z Z Z Z Z Z Z Z n n i '4'32154325115=⨯⨯⨯⨯⨯⨯===;各齿轮转向如图所示。

注:此轮系为一空间定轴轮系,故各齿轮间的转向关系断不可以用(-1)m 来判断和表示。

8-4 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 1=25,z 2=50,z 3=18,z 4=21,z 5=31,z 6=1,z 7=30,z 8=20,若齿条模数m=4mm ,齿轮1的转速n 1=940r/min ,转向如图中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测验题 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测验题 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测验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原动件数目=机构的自由度数。

2.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 F=3n-(2PL +PH),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

3. 某平面机构有5个低副,1个高副,机构自由度为1,则该机构具有5个构件。

4. 在平面机构中,具有2个约束的运动副是低副,具有1个约束的运动副是高副。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不属于机器的执行部分的是()。

A 数控机床的刀架B 工业机器人手臂C 汽车的车轮D 空气压缩机2.()保留了2个自由度,带进了一个约束。

A 高副B 移动副C 转动副D 低副3. 若复合铰链处有5个构件汇集在一起,应有()个转动副。

A 4B 3C 2D 54.在比例尺μl=20 mm/mm 的机构运动简图中,量得一构件的长度是10mm,则该构件的实际长度为()mm。

A 20B 50C 200D 5005.两个以上的构件共用同一转动轴线,所构成的转动副称为()。

A 复合铰链B 局部自由度C 虚约束D 单一铰链6.计算机构自由度时,对于局部自由度应()。

A 除去不计B 考虑C 部分考虑D 转化成虚约束7.火车车轮在轨道上转动,车轮与轨道构成()副。

A 移动B 高C 低D 转动8.在机构中采用虚约束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机构的运动状况和()。

A 美观B 对称C 受力情况D 增加重量9. 为使机构运动简图能够完全反映机构的运动特性,则运动简图相对于与实际机构的()应相同。

A 构件数、运动副的类型及数目B 构件的运动尺寸C 机架和原动件D 以上都是10.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若计入虚约束,则机构的自由度就会()A 增多B 减少C 不变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有2个独立运动的自由度。

(×)2.平面低副机构中,每个转动副和移动副所引入的约束条件是相同的。

机械设计基础第2,3,4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2,3,4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2-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答:自由度大于零;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

2-6计算自由度答:(a)n=6,PL=7,Ph=3F=3n-2PL-Ph=3*6-2*7-1*3=1其中,B C D处有复合铰链需要原动件数目为1(c)n=9,PL=12,Ph=2F=3n-2PL-Ph=3*9-2*12-1*2=1其中,G处有局部自由度,D处有复合铰链需要原动件数目为1第三章3-1铰链四杆机构有哪些基本性质?如何判断它是否具有曲柄?答:基本性质:急回运动,死点位置,压力角。

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的条件为: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2.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为最短杆。

3-3已知铰链四杆机构各杆杆长分别为:a = 40 mm,b = 79 mm,c = 90 mm,d = 110 mm,各杆按字母顺序布置。

试问分别取不同杆为机架时,各获得何种机构?答:a+d=40+110=150mm < b+c=79+90=169mm以a杆为机架时,得到双曲柄机构;以b杆或d杆为机架时,得到曲柄摇杆机构;以c杆为机架时,得到双摇杆机构。

3-4如何判断机构有无急回运动?K = 1的铰链四杆机构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答:看机构有无极位夹角,若存在,则具有急回运动,且极位夹角越大,急回特性越明显。

K=1,则极位夹角等于零,无急回运动,主动曲柄和连杆两次共线位置重合。

第四章4-2 凸轮机构常用的四种从动件运动规律中,哪种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哪些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哪种运动规律没有冲击?答:等速运动规律存在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存在柔性冲击;摆线运动规律无冲击。

4-6 图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以C点为中心,题4-6图画出轮廓上D点与尖顶接触时的压力角的位置和大小。

答:。

机械设计基础参考答案(部分)

机械设计基础参考答案(部分)

了第1章静力学基础1-1解: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其三要素为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

两个力相等的条件: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图1 - 18所示的两个力矢量F1和F3相等,因为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且方向也相同;但这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是不同的,因为作用线的位置不同。

1-2解:(1)F1 = F2:表示力F1和F2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2)F1 = F2:表示力F1和F2的大小相等。

(3)力F1等于力F2:表示力F1和F2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且对于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1-3解:―二力平衡条件‖与―作用和反作用定律‖都是说二力等值、反向、共线,但二力作用的物体不同,―二力平衡条件‖中的二力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中的二力则分别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1-4解:因为对于―刚体‖,我们仅研究其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状态,而近似的认为这些物体在受力状态下是不变形的。

对于―变形体‖来讲,在受到任何一个力后,其形状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中任何一个因素改变,都会引起物体形状的改变发生变化,所以―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都只能使用于刚体。

1-5解:(1)F R = F1 + F2:是一个矢量式,表示力F R是力F1和F2的合力,力F R的大小与方向可由―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确定。

(2)F R = F1 + F2:是一个标量式,表示力F R的大小(F R)等于力F1大小(F1)与力F2大小(F2)的代数和。

1-6解: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分析二力构件受力时与构件的形状无关。

1-7解:各物体的受力图分别为:(a ) (b )(c )(d )(e ) (f - 1) (f - 2)(g - 1)(g- 2)(h - 1) (h - 2)(h - 3)(i - 1)(i - 2)(i - 3)(j-1)(j-2) (j-3)F CF CB第2章 平面力系2-1解:根据题意,研究对象为铰链B ,其受力图及坐标系的建立如下图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 第2版 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 第2版 朱龙英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解答目录第0章绪论-------------------------------------------------------------------1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其自由度----------------------------------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4 第三章凸轮机构-------------------------------------------------------------6 第四章齿轮机构------------------------------------------------------- -----8 第五章轮系及其设计------------------------------------------------------19 第六章间歇运动机构------------------------------------------------------26 第七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29 第八章带传动---------------------------------------------------------------34 第九章链传动---------------------------------------------------------------38 第十章联接------------------------------------------------------------------42 第十一章轴------------------------------------------------------------------46 第十二章滚动轴承--------------------------------------------------50第十三章滑动轴承------------------------------------------------ 5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59第十五章弹簧------------------------------------62第十六章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65第0章绪论12-3机器的特征是什么?机器和机构有何区别?[解] 1)都是许多人为实物的组合;2)实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3)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能或转换机械能。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答案

参考答案第二章机械的结构分析二、综合题1.n = 7 ,p l = 9 ,p h =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机构有2个原动件,而由于原动件数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a)D、E处分别为复合铰链(2个铰链的复合);B处滚子的运动为局部自由度;构件F、G及其联接用的转动副会带来虚约束。

n = 8 ,p l = 11 ,p h = 13.(c)n = 6 ,p l = 7 ,p h = 3(e)n = 7 ,p l = 10 ,p h = 04.(a)n = 5 ,p l = 7 ,p h = 0Ⅱ级组Ⅱ级组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Ⅱ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Ⅱ级机构。

(c)n = 5 ,p l = 7 ,p h = 0Ⅲ级组因为该机构是由最高级别为Ⅲ级组的基本杆组构成的,所以为Ⅲ级机构。

5.n = 7 ,p l =10 ,p h = 0Ⅱ级组Ⅲ级组当以构件AB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Ⅲ级机构。

Ⅱ级组Ⅱ级组Ⅱ级组当以构件FG为原动件时,该机构为Ⅱ级机构。

可见同一机构,若所取的原动件不同,则有可能成为不同级别的机构。

6.(a)n = 3 ,p l = 4 ,p h = 1因为机构的自由度为0,说明它根本不能运动。

而要使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必须使机构有1个自由度(与原动件个数相同)。

其修改方案可以有多种,下面仅例举其中的两种方案。

n = 4 ,p l = 5 ,p h = 1此时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故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一、综合题1、解:2、由相对瞬心13P 的定义可知: 所以130313113/P P P P O ∙=ωω方向为逆时针转向,(如图所示)。

3、解:1)计算此机构所有瞬心的数目K=N (N-1)/2=6(6-1)/2=15;2)如图所示,为了求传动比ω1/ω2,需找出瞬心P 16、P 36、P 12、P 23,并按照三心定理找出P 13;3)根据P 13的定义可推得传动比ω1/ω2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构件1、3在K 点的速度方向相同,从而只3ω和1ω同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教材习题
2.1请绘出题2.1图所示机构的运动简图。

(a)
(b)
(c)
题图2.1
知识点:机构运动简图
参考页: 20-21
学习目标: 1
题型:图解
难度:2
解:按表2.1选择、确定机构运动副的符号;将运动副部件的符号按图中同样比例绘制在纸上。

(a)
(b)
(c)
题解图
2.2指出题2.2图中运动机构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计算这些机构自由度,并判断它们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其中箭头所示的为原动件)。

(a)(b)
(c)(d)
(e ) (f )
图2.16 答:
(a )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b )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c )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d )机构原动件数为2,大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e )机构原动件数为1,小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f )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知识点:自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参考页: 23-27
学习目标:3、4、5
题型:计算
难度:3
解:
(a )9n =,12l P =,2h P =,
339212121l h F n P P =--=⨯-⨯-⨯=
B 处为复合铰链,D 处为局部自由度,机构原动件数为1个,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b )4n =,5l P =,1h P =,
33425111l h F n P P =--=⨯-⨯-⨯=
A 处为虚约束。

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c )9=n ,12=l P ,2=h P ,
121229323=-⨯-⨯=--=h l P P n F
M 处为复合铰链,C 处为局部自由度,G 处为虚约束,因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d )9n =,13l P =,0h P =,
339213101l h F n P P =--=⨯-⨯-⨯=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特殊情况,机构原动件数为2,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e )4n =,4l P =,2h P =,
33424122l h F n P P =--=⨯-⨯-⨯=
A 处为复合铰链、齿轮2为虚约束,机构原动件数为1,小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不确定。

(f )3n =,4l P =,0h P =
33324101l h F n P P =--=⨯-⨯-⨯=
AB 杆可以认为是虚约束,机构原动件数为1,等于机构自由度,故机构运动确定。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