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山东某学校五层图书馆建筑设计方案图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特点

阅读空间的布局
开放式布局
灵活布局
便于读者自由浏览和选择书籍,同时 促进交流与互动。
提供可移动的家具和隔断,便于根据 需要调整空间大小和功能。
分区布局
根据不同主题或读者群体,将阅读空 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满足不同需求 。
阅读环境的设计
自然采光
利用自然光线,提供舒适的阅读 环境,同时节能环保。
室内照明
藏书区
用于存放书籍,包括书架、书 库等。
服务区
提供各种服务,如借阅、咨询 、检索等。
管理区
用于图书馆内部管理,包括办 公室、会议室等。
图书馆的空间布局
01
02
03
开放式布局
打破传统封闭式布局,采 用开放式空间,增强空间 通透感和开放性。
多层设计
利用多层空间,提高空间 利用率,同时方便读者在 不同楼层间流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利用可再生 能源等方式,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创造宜人的室内外环境。
健康舒适
绿色建筑关注室内环境的健康舒适,通过采用环保建材、合理布局室 内空间、优化通风和采光等方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绿色建筑的材料选择
可再生资源
优先选择可再生资源,如木材、竹子等,减少对 有限木材的依赖。
03 图书馆的藏书空间设计
藏书空间的布局
开放式布局
采用大开间设计,打破传统书库 的封闭式布局,便于读者自由浏 览和借阅。
人性化布局
根据读者阅读习惯和人体工程学 原理,合理安排书架和阅读桌椅 的位置,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
藏书设施的选择
智能书架
采用自动化存储和检索系统,提高藏书管理效率和读者借阅 体验。
大学图书馆设计参考

馆
建
筑
设
计
第三章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五, “模块式”图书馆设计
模块式-在模数式基础上扬利去弊提出的一种新的布局方式
“模”是指模数式设计;“块”是指功能块,即主张按功能分
区进行模数设计
图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第四章 设计要点
一,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1,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三,坚持自然采光与通风
图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第三章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三,坚持自然采光与通风
图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第三章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三,坚持自然采光与通风
图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第三章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三,坚持自然采光与通风
图 书 馆 建 筑 设 计
图 书 馆
在同一空间 。
建
筑
19世纪中期,图书馆开始采用闭架管理,建筑按 功能划分为藏书、阅览、书籍加工3部分空间 。 1854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扩建时,将书库、阅览室、
设 计
书籍加工3个空间完全分开,以出纳台联系书库和
阅览室,创建了影响一个世纪之久的藏、借、
阅三段式空间布局形制。
图书馆的历史 :
20世纪初,开架式文献管理方式得到提倡。美
。 荷载选用,多设置在建筑物的地面层
藏书部分
书库
读者活动部分 内业部分
辅助书库 成人阅览
出纳 目录
采编,加工 行政办公
书籍运送路线
读者活动路线 服务路线
报刊阅览
门厅 , 接待
少年儿童阅览
陈列 ,报告厅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与空间规划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录
CONTENTS
• 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 图书馆空间规划原则 • 图书馆建筑风格与特色 •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 • 图书馆的智能化与科技应用 •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历史演变
01
02
03
古代图书馆
灵活多变
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阅 读空间。
人文与科技融合
文化传承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 要场所,建筑设计应体现 人文精神。
技术创新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 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
人文与科技的融合
将人文关怀与科技创新相 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加优 质的阅读体验。
02 图书馆空间规划原则
数字化与虚拟化
数字化资源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电子书籍、期刊数据库等资源。
虚拟化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在线咨询、远程借阅、电子书下载等服务。
数字化设施
配备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设备,满足用户数字化阅读需求。
人性化与个性化服务
人性化布局
优化空间布局,提供舒适的阅读和交流环境 。
个性化推荐
利用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 和定制服务。
整合各类在线学习资源,提供在线课程、讲座等学习服务 ,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
06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与 挑战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01
绿色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低能耗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02
节能设计
优化建筑布局,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03
生态绿化
图书馆建筑实例分析-课件 (一)

图书馆建筑实例分析-课件 (一)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传承和知识宝库的载体,其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多个功能需求,包括收藏丰富的书籍、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场所等。
下面,我们选取一些著名的图书馆建筑实例,以便更好地认识各自的设计思路。
1. 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纽约公共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由建筑师Carrère 和Hastings 设计。
建筑风格独特,富有意义,是一座占地超过两个城区街区的建筑物。
钟楼和主入口分别位于第五大道和法国马约尔广场,共有两百多个家庭阅览室和一百多个工作室。
建筑外部的装饰彰显了法国古典主义的风格,内部则运用了新古典主义结构,使整座建筑充盈着尊重学术的氛围。
其独特的设计堪称是城市图书馆建筑的典范之一。
2. 渥太華公共圖書館(Ottawa Public Library)渥太华公共图书馆位于加拿大渥太华市中心,是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环保型、社区服务型的图书馆。
设计师团队为Snøhetta 和 DIALOG,建筑物供应多样化的图书服务,还提供了艺术展览、文化和社区活动等多个项目。
建筑外观黑色边框、玻璃和金属外壳相互呼应,展现了现代高科技艺术的特点。
图书馆内设计理念高瞻远瞩,以开放、实用和可持续为重点,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交流和娱乐需求。
3. 北京市图书馆(Beijing Library)北京市图书馆是中国素有盛名的图书馆之一,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出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图书馆。
其外观采用巨型的盒子设计,表现出现代性与简约风格。
建筑外墙由知名艺术家、诗人、书法家梁启超所题写“尽孝图公,广惠群生”横匾,体现出北京市图书馆思路之庄严和历史之悠久。
其内部布局方正、通透,配合垂直、横向联通的中心塔设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空间层次和视觉层次。
4. 日本松江市图书馆(Matsue City Library)日本松江市图书馆是一座新型、多功能的建筑。
《图书馆建筑设计》课件

休闲区设计
休闲区是供读者休息 、交流和放松的场所 ,应提供多样化的设 施和服务。
休闲区应营造轻松、 愉悦的氛围,满足不 同读者的需求。
设计时应考虑咖啡厅 、休息室、阅读角等 设施的布局和适度 。
其他功能区设计
其他功能区包括行政管理区、技术服务区、报告厅等,根据图书馆的具体需求进行 设计。
设计时应考虑各功能区的独立性和相互联系,以及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窗户设计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形状 应与立面整体设计相协调 ,同时考虑采光和通风的 需求。
立面材料
选择与外观材料相协调的 立面材料,保持整体统一 性。
建筑风格与文化元素
地域特色
考虑当地的文化、气候、历史背景等元素,使图书馆建筑融入当 地环境。
文化元素
将图书馆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如采用具有象征意 义的符号或图案。
现代与传统元素的结合
在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打造具 有时代感的图书馆建筑。
PART 05
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性与 绿色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理念
尊重自然
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尊 重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水 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
染。
节约资源
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建筑材料和 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建筑运行成本。
适应气候变化
图书馆建筑应具备适应气候变化 的能力,采取适当的节能、隔热 、通风等措施,提高建筑的舒适
度和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材料与技术
使用可再生材料
优先选择可再生、可回收 利用的建筑材料,如木质 、竹质等,减少对有限木 材的依赖。
高效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隔热、保温材料 ,以及节能型空调、照明 等设备,降低建筑能耗。
市七小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方案(5篇)

市七小图书室阅览室建设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阅览模式也经历了显著变革。
传统的图书馆设施已无法充分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因此,市七小决定在____年对图书馆进行革新,以构建一个更为现代化、舒适的阅读空间。
二、建设目标1. 创建一个宽敞、光线充足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
2. 提供多元化的图书资源,以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阅读需求。
3. 配备先进的数字化设备,便于学生检索和获取图书信息。
4. 考虑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舒适的座椅和适宜的照明,使学生能长时间专注阅读。
5. 配备辅助设施,如放大镜、读写板等,以方便特殊学生阅读需求。
三、具体规划1. 空间布局改造后的图书馆面积为200平方米,划分为阅读区、借阅区、自习区和休息区。
阅读区:设置舒适的沙发、咖啡桌和书桌,以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借阅区:设立书架和书柜,便于学生借阅图书,同时设置专门的归还箱,方便图书归还。
自习区:配备靠背椅和书桌,以满足学生自习和作业的需求。
休息区:设置休闲椅和茶几,供学生休息放松。
2. 图书资源图书馆将设立多个图书架,按类别摆放各类图书,如文学、科普、历史等。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需求,采购适宜年龄阶段的图书,同时增加畅销书籍和经典著作。
还将引入电子书和有声书资源,提供数字化阅读选择。
3. 数字化设备与工具为了方便学生获取图书信息,图书馆将配备电子书阅读器和电脑终端。
学生可利用这些设备查找和浏览相关图书。
同时,提供免费Wi-Fi,便于学生下载和阅读电子书。
4. 舒适性设计为了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将采用适当的照明设计,确保室内光线适宜。
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增加靠背和腿部支撑,保护学生颈椎和腰椎。
另外,还将设置靠窗阅读区,让学生在自然光线下阅读。
5. 特殊学生阅读支持图书馆将配备辅助设施,如放大镜、读写板等,以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
并设立专门的辅助阅读区,提供安静和私密的阅读空间。
四、建设预算根据上述设计方案,预计图书馆改造的总预算为30万元,具体预算分配如下:1. 空间改造:10万元2. 图书购置:8万元3. 数字化设备购置:7万元4. 舒适性设计投入:3万元5. 特殊学生辅助设施购置:2万元五、实施时间表1. ____年1月-2月:进行图书馆改造工程,包括空间改造和舒适性设计。
图书馆设计案例完整版本

可编辑课件PPT
*
总平面图
福州大学图书馆位于新校区的中心, 被学校各个主要建筑物所环绕, 与周围的广场、水面等共同构成学校的文化精神场所, 也是各个景观轴线的交会处, 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 因此, 方案着重处理各方面人流的汇集、穿越、保证使用的方便
可编辑课件PPT
*
东面外景
方案从校园空间的特色出发, 借鉴福建围楼以及中国传统建筑以“庭院”虚空间为中心的布局模式, 力求创造出立体开放、多重构成的创新型图书馆核心空间形态 建筑物的外轮廓基本为通过对角线的切割产生线性、方形的内部空间, 并以围合、半围合等手段来对比强调中心空间的灵活开放, 达到建筑物外实内虚的外部完整性和内部聚合性
可编辑课件PPT
*
北面外景
可编辑课件PPT
*
建筑局部
可编辑课件PPT
*
剖面图
可编辑课件PPT
*
功能分析图
主体建筑体量主要分为藏阅合一的阅览空间、非纸介质阅览空间、学术交流空间以及展览厅四个部分
可编辑课件PPT
*
一层平面图
方案最终利用多向到达的二层平台接纳多向人流, 形成内聚式开放空间的构思, 即多个路径、单一大堂入口管理的建筑处理手法。
可编辑课件PPT
*
小结:
“形态源于功能”自包豪斯以来这就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则信条。当建筑形态在充分尊重与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 又对建筑空间赋予了明确的逻辑性的时候, 形态则不只是在阐述功能, 也成为广义“功能”的一部分 该图书馆的建筑形态和体量关系一方面是对功能与动线组织的直接体现, 同时也将特殊的空间体验融入其中, 它使建筑具有了更强的空间特质, 此时, 形态亦及功能
可编辑课件PPT
建筑设计3——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图书馆)

建筑设计课程3图书馆设计设计任务书一、题目:大学图书馆设计二、教学目的:1、认识中心式建筑组织结构;2、学习序列与中心原理;3、掌握以空间秩序为组织结构的方法;4、学习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5、培养设计过程中客观现实性与主观创造性相结合的能力。
三、建设地点(见附图)拟建图书馆位于绵阳市郊区某大学校园内。
(用地范围详见地形图),环境幽雅,地势平坦。
四、设计内容和使用面积分配(一)设计规模: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5%(二)设计内容1、书库1500~1600平方米,(开架为主,可酌情设200~300平方米特藏书库)2、阅览1200平方米,其中:⑴综合阅览室(二处)共400平方米200座;⑵报刊阅览室100平方米50座;⑶期刊阅览室200平方米100座;⑷专业参考阅览室(二至三处)共300平方米100座;⑸集体视听室(含视听资料储藏,控制室)200平方米60座。
(注:阅览室均设开架书柜,亦可以加设辅助书库)3、借书180平方米,包括目录室,借览处4、讲堂,陈列,包括:⑴学术报告厅(含放映控制室,休息室,单独卫生间)共300平方米200座;⑵陈列(新书,日报等)可利用门厅,过道等,亦可专门展厅,过道等,亦可专门展厅100~150平方米;5、办公,服务500平方米,其中:⑴办公室5~8个,每室面积15-20平方米;⑵复印室80平方米;⑶修复,登录室共200平方米;⑷小会议室15~80平方米;⑸备用房两个共50平方米;⑹辅助交通,卫生间等1000~1200平方米。
五、设计要求1、图书馆内部功能复杂,在建筑中,根据各功能房间的使用性及联系性,将其分为四大功能区域:藏书区、办公区、阅览教学区以及其他区域。
阅览教学区作为图书馆建筑人流相对较大及使用性较高的区域,其对通风、采光的要求都较高,藏书区由于承重荷载相对其他功能区大,故结构设计与其他区域相对较高,因此将其在各层平面上设置于竖向上相对固定的空间区域,使结构上有连续性,并考虑到运输的要求,设置专用货梯。
(整理)图书馆建筑设计

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高校专业图书馆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扩大师生员工知识领域,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之一。
某高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满足广大师生学习要求,现拟在校园内建设一所藏阅一体的专业图书馆,以共享图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美化校园环境。
二、设计内容:(建筑面积控制在4000㎡以下)阅览部分:普通期刊阅览室: 200㎡综合阅览室: 200㎡学生阅览室: 3x200㎡视听阅览室: 200㎡教师阅览室: 200㎡1.辅助书库: 500㎡2.出纳、检索部分(计算机检索): 100㎡3.行政、业务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部分:行政办公: 4x 20㎡接待室: 50㎡会议室: 100㎡采编室: 120㎡交流间: 50㎡计算机网络中心: 80㎡照相室: 40㎡装裱整修用房: 40㎡配电间: 20㎡预留间: 2x20㎡5.学术报告厅: 300㎡6.其它部分:门厅、值班室、储藏室、开水间、卫生间、楼电梯间与走廊等。
7.室外空间:环境绿化与场地设计;室外停车位:3-5辆。
三、设计要求及教学目的:1.对图书馆建筑有基本认识。
2.内部布置合理,创造舒适宜人的阅览空间。
3.造型简洁明快。
4.充分考虑室外环境空间的创造。
四、图纸要求:总平面图 1:500各层平面图 1:200立面图(不少于2个) 1:200剖面图 1:200设计说明、分析图彩色效果图图幅要求:1#标准图纸五、设计进度:第11-12周:讲课,收集资料。
第13-14周:第一轮草图,发散构思,多方案比较。
第15-16周:第二轮草图,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建筑造型。
设计周,正图绘制,交图。
六、参考资料:《建筑设计资料集》第7集《图书馆建筑设计》《世界建筑造型与平面设计典例大观》文化建筑类其它相关书籍附:地形图第一章图书馆建筑综述第一节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图书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其实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

图书馆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和文化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座全新的图书馆。
二、设计理念1、开放性与包容性图书馆应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无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
设计上采用无障碍通道、宽敞的入口和灵活的布局,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轻松进入并自由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2、舒适性与人性化为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是设计的核心之一。
充足的自然采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舒适的座椅和书桌,以及合理的空间布局,都能让读者在图书馆中长时间停留而不感到疲劳。
3、智能化与数字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
引入智能化的图书管理系统、自助借还设备、电子阅读终端等,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满足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4、文化传承与创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存储地,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场所。
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展示地域特色,同时为文化活动和创新交流提供空间和平台。
三、建筑设计1、外观设计图书馆的外观应具有独特的标志性,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采用简洁现代的建筑风格,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流畅的线条,展现出开放、通透的形象。
建筑的外立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色彩和材质的区分,增强视觉效果。
2、内部空间布局(1)入口大厅作为图书馆的门面,入口大厅宽敞明亮,设有咨询台、导览图和休息区,方便读者快速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服务。
(2)借阅区按照图书的分类设置不同的借阅区域,书架排列整齐,便于读者查找。
同时,设置一定数量的自助借还设备,提高借阅效率。
(3)阅读区包括个人阅读区、小组讨论区和亲子阅读区等。
个人阅读区提供安静独立的空间,小组讨论区配备可移动的桌椅,方便读者交流讨论,亲子阅读区则营造温馨活泼的氛围。
(4)电子阅览区配备大量的电脑和电子设备,提供高速网络,满足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
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

图书馆设计
图书馆任务、类型
一、图书馆的任务
图书馆,它最初的任务是为保护和利用人类文明的记录,促进人 类文明的繁衍、进步,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入 以信息、服务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时.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搜集、整理、 保管人类文明的载体,还向人们提供文献与参考咨询信息,通过流通 将文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图书馆还是一 个永久性的社会教育机构,是创造经济财富与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 并且渐成为—个信息中心、社会活动中心与继续教育中心:
图书馆设计
实例 图书馆设计
图书馆设计
需要。出现了柱网、层高、荷载统一的做法,即所谓“三统一”。这
也是汲取国外模数式图书馆的特点为我所用。
•
因此,在确定图书馆各空间的柱网、层高和荷载时,设计应从灵
活性方面多加考虑,综合分析,慎重确定。当然,强调“三统一”并
非涉及所有的空间,对于藏、阅合一的空间,功能经常发生调整变化
空间,宜采用“三统一”的做法。至于功能相对稳定的空间,如、会
图书馆设计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一,立足于开架设计,实行开闭结合
图书馆设计
现代图书馆的建筑特点与要求
二、图书馆建筑使用的灵活性
1.变分散的条状体型为集中的块状体型
2.变分割固定的小空间为开敞连贯的大空间.
•
要采用开间和跨度较大的柱网.避免室内固定的结构墙体,避免
因交通、辅助、服务用房布置不当而分隔了大空间,要使室内空间布
实践表明,阅览区采用3.6—4.2m左右的层高较合适。没有空调时, 自然通风尚好;有空调时.净高降至2.5—3.0m,可减少能耗,故 也能两者兼顾。阅览区净高在3—3.3m是节约、合理、适用的最佳 选择。而且有利于“三统”。
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说明

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说明南京图书馆新馆位于古都南京的核心地带,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城市,南京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南京图书馆新馆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的理念、技术工艺及成果展示等方面,展现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南京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源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图书馆设施已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新馆选址于城市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新馆的建设旨在打造一座集借阅、科研、展览、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为读者提供舒适、便捷、高效的服务。
南京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以“传承历史、展现未来”为主题,力求融合古都风貌与现代元素。
外观设计上,新馆采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相结合,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形象,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馆内布局注重功能分区,清晰明了,方便读者使用。
新馆的设施设备注重人性化设计,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和互动空间。
在建筑技术方面,南京图书馆新馆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工艺,以确保建筑质量和效果。
新馆的钢结构设计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精确度。
玻璃幕墙的选材注重节能环保,通过采用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材料有效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新馆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设施设备均采用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能减排。
在工程实施方面,新馆建设采用了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施工技术,实现了钢结构的高效制作和精准安装。
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通过科学严谨的施工组织和管理,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
南京图书馆新馆的建筑设计成果显著,展现出古都南京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
内部环境方面,新馆设有各类阅览室、科研教室、展览空间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同时,新馆内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如自助借还系统、电子阅览器、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简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简洁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图书馆设计规范图书馆重点在解决图书馆各组成部分的具体要求及相互间的关系;书库要求;阅览室采光设计及其它增加的考点,如加个⼩剧场、报告厅,也有可能加个辅助教学。
总结基地和总平⾯1 图书馆的基地宜选择环境安静、场地⼲燥、排⽔流畅、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体的污染源;并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化建筑的⽹点布局。
2 图书馆宜独⽴建造。
如与其它建筑合建时,必须充分满⾜图书馆的使⽤功能和环境要求,并⾃成⼀区,单设出⼊⼝。
3 总平⾯布置应作到功能分区明确,使⼈流与书流分开。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和消防疏散。
4 规模较⼤的公共图书馆、少年⼉童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和室外活动场地。
5 职⼯住宅和宿舍不宜建在馆区之内,⽤地毗连时应加分隔。
6 馆区总平⾯宜布置绿地、庭院,创造幽美的阅览环境,并应设置⾃⾏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建筑设计1)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职能分别配备藏书、借书、阅览、内部业务、技术设备、公共⾏政和辅助等各种空间或⽤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式和服务⼿段相适应,合理安排编、藏、借、阅之间的运⾏路线,使读者、⼯作⼈员和书刊运送便捷通畅,互不⼲扰。
3)图书馆各藏、阅空间的柱⽹尺⼨、层⾼、荷载设计应有较⼤的适应性和使⽤的灵活性。
4)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的图书馆宜设公⽤载⼈电梯。
5)藏、阅、⼯作空间应尽可能利⽤天然采光和⾃然通风,节约能源。
6)⼀般阅览室与业务⽤房的天然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于1.5%,亮度不⾜时应设辅助照明。
7)图书馆各种⽤房天然采光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1.7的规定。
8)图书馆各种⽤房应按其安静程度要求分区布局,允许噪声级标准不应⼤于表3.1.8的规定。
图书馆内各种⽤房天然采光--记住⼏个主要的藏书部分注意点1)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分为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藏书三种形式,各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
2)基本书库应和辅助书库及同层的阅览室保持便捷的联系;分布在各开架阅览室的藏书可分散存放,也可集中布置在⼀个固定的藏书区内。
天津图书馆设计

将阅览空间围合到什么程度最合适、光 线怎么组织最好,一边力求做出书架悬 浮在空中的空间效果。
3 稳重风格及轻盈感并存的立面设计 建筑外墙由玻璃、铝合金板、石材等
要素构成。使用石材不仅是为了和相邻 的博物馆、美术馆统一素材,同时能体现 文化设施的格调。为了保持建筑的轻盈 感同时又体现石材的稳重风格,我们选 择了石材百叶,以达到与其他 2 栋建筑的 区分,也可以减少大面积实墙带来的压 迫感。外观感觉虽然是石材,却能让柔和 的光线射进去,实现明亮透明的室内环 境。从不同角度看,石材的影子带来丰富 的视觉变化。 到了夜晚,室内漫射出来的 光线增添了通透感,使它看上去具有丰 富的表情、变化。
1 智慧乐园(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扩展为 知识主题公园)
过去,图书馆是收集、保存重要史籍 的场所、供专人使用。随着社会进步,记 载方法和印刷技术逐渐发达,被更广泛 利用的阅览空间相应产生。对应书籍保 存方法、图书利用形态的变化及藏书数 量的增加,建筑物亦随之产生必然的变 化。如今,由于电子媒介及网络的普及, 即使不去图书馆,人们也能搜集到需要 的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超越收集、保
整个建筑的交通流线明确、便捷。位 于建筑中央的大型共享大厅从空间 、视 觉上将各层功能贯穿融合为一体,其中 通廊中心部分设置了供来客用的竖向交 通核。建筑物外围布置了 8 处垂直交通 核,供内部职工及紧急疏散用。这样可以
确保两种交通流线互不干扰。 整个建筑的结构体系是以共享空间
为中心,四周由阶梯状平台和呈网格状 布置的墙、梁包围。这些墙、梁有一层楼 高,形成逐层错位、叠合的空间。被这些 墙梁围合的空间中,布置了各种功能用 房。这样的体系反映了建筑整体的特征, 是控制、支撑整个建筑的骨架。它的优点 是:通过控制墙面交叉的形式、规格,使 得其中空间分、合自由,既可以布置出较 封闭的小房间,也可以形成开放的大空 间。通过墙面、地板的材料、颜色变化, 刻画出不同特色的空间。我们意识到:即 使从空间上努力追求开放感,但在图书 馆中保持读者与书籍的近距离亦是心理 上的理想状态。因此,一边持续探索到底
图书馆设计案例完整版本

• 当从与中央
广场相对的
一层主人口
步入图书馆
后,穿过门
厅,首先来
到一层的
“水院”,
以水池和一
条下沉步道
作为核心元
素,它其实
是一个有顶
的院子,所
以可以称为
中庭。
中
• 水景与绿植
庭
的相互配合
三
为空间增添
了生机和活
力。
• 室内依
旧延续
了室外
建筑的
基调,
灰面砖
构建的
挑窗形
式构成
一定的
空间序
通
列
往
• 坡道的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功 能 分 析 图
• 方案最终 利用多向 到达的二 层平台接 纳多向人 流,形成 内聚式开 放空间的 构思,即 多个路径、 单一大堂 入口管理 的建筑处 理手法。
图书馆设计文本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设计分析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1-1剖面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目录: 建筑表现 设计理念 设计分析 单体设计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建筑表现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MASTER PLAN
方案总图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8900㎡
绿地率:23.6%
建筑覆盖率:39.56% 总建筑面积:10863.98 容积率:1.2 建筑高度/层数:20.95m/4
NHale Waihona Puke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北立面
珠江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街 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
Library Architecture CONCEPT DESIGNDesign PACKAGE
东立面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

《藏书楼建筑设计尺度》条文说明JGJ38-99目次1、总则2、术语3、选址和总平面安插选址总平面安插4建筑设计一般规定藏书空间阅览空间目录检索、出纳空间公共活动及辅助效劳空间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5文献资料防护防护内容温度、湿度要求防水、防污染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防虫、防鼠平安防范6消防和疏散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及建筑构造消防设施平安疏散7建筑设备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建筑电气综合布线附录A藏书空间容书量设计估算指标附录B阅览空间每座占使用面积设计计算指标附录C目录柜占用面积计算公式1总则本尺度是在《藏书楼建筑设计尺度》JGJ38~87〔以下简称原尺度〕的根底上修订的,为了说明本尺度的修订目的,特作本条规定。
《原尺度》自1987年试行以来,对于指导我国的藏书楼建筑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原尺度》是按照当时的国情及藏书楼尚逗留在闭架打点,“以藏为主〞的建馆模式下制定的。
“八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开展,藏书楼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架打点、计算机在藏书楼中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电子出书物的呈现、藏书楼效劳手段的现代化,对藏书楼建筑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
藏书楼空间的灵活性、适应性越来越引起广阔藏书楼工作者的存眷,传统藏书楼正向着现代化藏书楼过渡。
鼎新开放二十多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堆集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而藏书楼建设将成为大中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开展的需要,有必要、也有条件对《原尺度》在总结经验的根底长进行全面修订,指导此后的藏书楼建筑设计,使藏书楼建筑设计质量不竭提高,更好满足使用功能、平安、卫生等方面适应新形势下的根本要求,使建设资金得到合理使用,阐扬应有的社会效益。
本尺度是对藏书楼建筑设计的最根本要求。
满足本尺度的规定,可以包管藏书楼建筑符合功能、平安和卫生等方面的根本要求。
至于个别馆有更复杂的功能,更高的要求,完全允许其按工艺要求确定其建设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学员问题】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解答】1、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根据馆的性质、规模和功能,分别设置藏书、借书、阅览、出纳、检索、公共及辅助空间和行政办公、业务及技术设备用房。
2、图书馆的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合理安排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
3、图书馆各空间柱网尺寸、层高、荷载设计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使用的灵活性。
藏、阅空间合一者,宜采取统一柱网尺寸,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
4、图书馆的四层及四层以上设有阅览室时,宜设乘客电梯或客货两用电梯。
5、图书馆各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外墙、外门窗和屋顶等围护结构应区别使用要求,按照本规范第7.2.1条所规定的温度、湿度指标及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的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需要采暖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当需要空气调节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执行。
、当无采暖和空气调节时,书库的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热阻值分别不应小于0.66㎡K/W和0.90㎡K/W
6、各类用房的天然采光标准。
7、各类用房在平面设计时,应按其噪声等级分区布置。
8、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阅览室毗邻。
并应采取消声、隔声及减振措施,减少其对整个馆区的影响。
9、建筑设计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10、建筑设计应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宜根据建设条件为建筑物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性。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