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王安石》阅读答案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4篇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e3cda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9.png)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4篇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4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8分)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往]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8.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4分)答:9.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4分’答:答案:8.(4分)“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9.(4分)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
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2即事【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
(1分)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即事》王安石
![《即事》王安石](https://img.taocdn.com/s3/m/b0a61a3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2.png)
《即事》王安石《即事》王安石《即事》年代: 宋作者: 王安石河流南苑岸西斜,风有晶光露有华。
门柳故人陶令宅,井桐前日总持家。
嘉招欲覆杯中,丽唱仍添锦上花。
便作武陵樽俎客,川源应未少红。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bed3a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9.png)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9)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名学生因与父母赌气,竟离家出走了,最后qīqiāo地失踪了。
专家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着pànnì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
2.(2009·江西)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通过别人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3. (2013·泰州)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按要求完成默写⑴,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dfbd92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a.png)
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即事_王安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即事宋代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译文野径温暖铺着柔厚的碧草,山气晴净杂花更显得茂繁。
一川清水曲曲折折无声流淌,数户村居高高低低依山而筑。
午间静憩传来几声鸡鸣,访寻幽境又遇犬吠暮烟。
出游归来向人谈起此事,以为所经本是武陵桃源。
注释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写诗。
径:小路。
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盛。
憩:休息。
鸡:一作“鸠”。
荒寻:犹言寻幽。
昏:黄昏。
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中有“鸡犬相闻”之语。
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
创作背景王安石晚年离开政坛以后,退居江宁,过着平淡的生活,心情也平静了许多,此时期所作的诗歌多为淡泊的短章,富有韵味。
这首诗也是他晚年之作。
赏析这首诗描写山村午景,从日暖花繁的景象来看,正是春末或夏初时分,脚下的小路似乎也感到了节候的温暖,路上绿草如茵,满山的野花在阳光下更显得繁茂艳丽。
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徐徐展开,像是电影中由近到远地拉开了镜头,有一种身临其景,历历在目的印象。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错,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自由宁静的气氛于言外可见。
而“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对应,可见诗人烹字炼句的功夫;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了数字的概念,遂令画面更加清晰可辨。
颈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炼句的技巧。
《复斋漫录》卷上说,‘静憩鸡鸣午”是吸取唐人诗句“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的意思而来,其实未必可信,但指出了二者都是描绘午时鸡鸣的情景却是对的。
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
“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bae73f59eef8c75fbfb3f8.png)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从对这首诗即事王安石 赏析,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即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纵横一川水, 静憩鸡鸣午, 归来向人说, 即事王安石 阅读答案 : 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 》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 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 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 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 “花更繁”与“落 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 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3.运用了世外桃源 (桃花源) 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 (向 往)。
即事王安石 中心思想:山晴花更繁。
高下数家村。
荒寻犬吠昏。
疑是武陵源。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 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事王安石 注音: jìng nuǎn cǎo rú jī , shān qíng huā gèng fán 。
zòng héng yī chuān shuǐ , gāo xià shù jiā cūn 。
jìng qì jī míng wǔ , huāng xún quǎn fèi hūn 。
guī lái xiàng rén shuō , yí shì wǔ líng yuán 。
徐侨《即事》阅读答案
![徐侨《即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40d33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a.png)
徐侨《即事》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即事
宋·徐侨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2分)【参考答案】: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1分),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1分)。
钟山即事 阅读答案
![钟山即事 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a8d48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b.png)
钟山即事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阅读答案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王安石《金陵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王安石《金陵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4a70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c.png)
王安石《金陵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阅读王安石的《金陵即事①》,完成第6题。
(6分)
水际柴扉②一半开, 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 隔屋吹香并③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
②扉:一作“门”。
③并:都。
6、(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2分)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2)本诗通篇写景,似乎不见人,却又处处见人。
结合诗句,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的人。
(4分)
答案:
6、(1)C
(2)示例:就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回到自己茅屋的角度来写的,由远及近,直到走进自家庭院之内。
首句写隔水望见茅屋柴门半开半闭,这是“人”看的结果;第二句写由小桥进入居处,穿过小桥,走近屋前,只见满地青苔,这里的“入桥”,“见青苔”也是人所为;第三句写水边柳树与梅花,柳则背人照影,梅则隔屋吹香,似是有意与观赏保持距离,从而赋予了它们以现实生活中有些羞怯的少女形象。
虽未写人,但都给人有人侧的感觉。
这些都反映了主人的高雅情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钟山即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钟山即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23cc6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9.png)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钟山即事》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钟山即事①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②。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此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之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南京),游钟山时有感而作。
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的姿态。
③茅檐:茅屋檐。
相对,对着山。
32.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草随春风舞动的美好情态。
B.“茅檐相对坐终日”,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地坐着,寂寞至极而至感到愁苦。
C.“坐终日”一句写诗人虽远离官场,但依然流露出孤独和失意之感。
D.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是用反衬,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
3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32.B 33.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流连;退居金陵时闲适恬淡的心情;政治上失意的孤独、寂寞。
【解析】32.本题考查赏析、理解诗句。
B.“感到愁苦”有误。
“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通过在茅檐下独坐,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幽静。
故选B。
33.考查诗歌内容、情感理解。
诗歌大意: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
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是的所见所感。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涧、竹、花、草之美,构成一幅春日图景,所写之景是美的,有对美的欣赏之意,也有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中再写情境,点出幽境。
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0003f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0.png)
半山春晚即事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释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春风:一作“晚风”。
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翻译春风虽然取走了百花,却把清凉的绿阴带给我。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安静,草木掩隐的园屋一派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生活环境的幽静美丽和退居后的安舒闲逸,脱去常人惜花伤春的窠臼,生动地描绘了暮春时庭园的种种佳景,尤其末二句则在宁静、喜悦感受的抒写中,又隐约地透露了世罕知音的淡淡哀愁。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70a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c.png)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及阅读题答案.doc》《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80591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即事》《皇明四朝成仁录》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即事》《皇明四朝成仁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f5d6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12.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即事》《皇明四朝成仁录》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即事(其一)夏完淳(明)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①,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①酬家国:报家国之仇。
家仇,指作者的父亲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
国仇,指明朝灭亡。
【乙】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
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
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
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
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
归顺,当不失官。
”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
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
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选自《皇明四朝成仁录》)【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
②妇翁:指妻之父。
27.下列关于【甲】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开篇定下全词悲壮激越的基调。
B.颈联写作者穿着黑色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
C.尾联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D.本诗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的气韵。
28.请赏析颔联“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2)被执.至留30.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承畴无以.应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B.何以.战(《曹刿论战》)C.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3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abc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0.png)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
大家是否对王安石的认识比较深刻的呢。
王安石逸事阅读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王安石逸事》林语堂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
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
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谎:“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
”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
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
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
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胖太太大感意外。
她说:“我不相信。
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
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
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线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
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a64dfdc1a32d7375a5178066.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
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第一首诗中,诗人在暮春时节,听到友人被贬谪的消息,又无法与友人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________,向友人遥致思念;第二首诗中,作者同样是与友人分别,用________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
(2)在古诗文中,还有许多歌颂友谊,抒发怀友之情的句子,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本套试题中出现的诗词除外。
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断肠”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句展现的萧索景象,与游子的悲凉心境吻合。
B.“夕阳西下”照应首句中的“昏”字,点名了时间。
C.这首小令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深秋远行图。
D.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热爱秋景的情怀。
5.赏析下面的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乐(其四)(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d02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c.png)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半山春晚即事》①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
②翳翳(y):树荫浓暗的样子。
陂(bēi):池塘。
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④床敷:安置卧具。
⑤杖屦(j):扶杖漫步。
《半山春晚即事》习题2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3分)2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4分)23.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3分)24.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半山春晚即事》参考答案:21.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寓情于景);(1分)以鸟鸣声烘托环境的宁静,心情的悠闲。
(2分)22. 诗人从煊赫一时的相位位置上退下来,心理未免失去平衡,骨子里当会藏有一种罢相后的不满,诗人通过对自身的活动叙述和北山鸟意象描写,就透露出一种孤寂和无人相知之感。
(2分)但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却表达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平和闲淡中蕴藏着对政局的不满,绵里藏针令人不觉。
(2分,应结合具体诗句稍作展开分析)23、隐者(1分)。
从他居室周围的环境看出:坡路上林树翳翳,圆屋前枝叶交盖。
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圆屋也显得更深远和荫蔽了。
(1分)从他日常起居看出: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得是悠闲自得的生活。
(1分)24、表面上,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实际上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她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2分)《半山春晚即事》鉴赏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
![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77bd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d.png)
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第一篇: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早发宜陵即事阅读答案罗邺①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
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
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
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
(选自《全唐诗》)【注】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
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郭铨、崔安潜等幕府,晚年远赴塞北边防营帐任职。
②青萍:古代名剑。
《拾遗记》:“帝颛项有曳影之剑,……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霜白”“月落”点明诗人出行的背景,渲染出了环境氛围的凄清寂静。
B.“一声鸡”以声衬静,写出行之早与山村之静,呼应诗题中的“早发”。
C.颔联以“居人”掩门团聚与“行客”驱马独行作比,突出诗人的伤感。
D.颈联“凋衰”写所骑之马毛发脱落的形象,并借马暗写诗人身世坎坷。
E.诗人运用“青萍委匣”一典,以古剑自比,委婉地表达出复杂的心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C D2.①羁旅的愁苦。
当地居民尚闭门安卧,诗人已愁出行太迟。
②年华逝去的伤感。
诗人两鬓毛发凋落,青春不再,功业无成,空留感慨。
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
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却如青萍委匣,无从报效,只有激愤。
第二篇: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即事王安石阅读答案1即事【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7a80fb4daa58da0114aa0.png)
《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导语:《半山春晚即事》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作者生活环境的幽静美丽和退居后的安舒闲逸。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半山春晚即事》阅读答案,供各位参考。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
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意对即可)附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
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
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
“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
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
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事【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4.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
(1分)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由近及远描摹绿草如茵,山花烂漫,表现出旖旎山色。
B.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构织了一幅和谐匀称的画面。
C.尾联运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对武陵源的赞美之情。
D.全诗以质朴清新之语描摹自然宜人之景,与陶诗风格相近。
16.赏析作品的颔联和颈联。
(4分) 14.(1分)田园诗。
15.(3分)D 16.(4分)赏析的角度可以从情感内涵、炼字炼句、情景关系、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择一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⑴(炼字炼句角度)本诗造语平淡,语言洗练,善于炼字炼句。
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织,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自由宁静的气氛溢于言表。
句中“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相对;且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由此可见诗人的炼字之工。
颈联仍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
⑵(情感内涵)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社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宁静安谧、悠闲恬淡的隐逸生活,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