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t nlneiec , 中探 讨 了工 作 领 域 中 的情 绪 智 力 , i a It l ne 书 o lg 比如 自 我 把握 、 际技 巧 , 且 提 出 了“ 情 绪智 力 的 企业 ” 人 而 高 的说 法 。③
( ) 昂的 理 论 三 巴
、
( ) 拉 维 和 梅 耶 的 理 论 一 塞 1 9  ̄ , 国心理 学家 塞拉 维和 梅耶 首次正 式使 用情 绪智力 90 美
未 来 的 发 展研 究 方 向
关 键 词 : 绪 智 力 影 响 因素 情
局 限性
人 类 社 会 已迈 人2 世 纪 , 今 , 家 间 的竞 争 . 质 就 是 1 如 国 实 知 识 的竞 争 、 才 的 竞 争 、 育 的竞 争 . 们 的 教 育 绝 不 应 只 人 教 我 是 培养 “ 识 书 柜 ” “ 试 机 器 ” 知 和 考 。国 际 2 世 纪 教 育 委 员 会 于 1 19 年发 表 了一 份 重 要 的报 告 :教 育— — 财 富 蕴 藏其 中 》 这 96 《 。 份报 告 中 提 到 了 教 育 的 “ 四大 支 柱 ” — “ 会 学 习 、学 会 做 — 学 事 、 会 共 同生 活 、 会 生 存 ” ( 教 育 “ 大支 柱 ” 内容 看 . 学 学 。 四 的 它更 多地 强 调 未 来 的学 习不 是 以 认 知 内容 的 获 得 为 主 ,而 主 要 是 认 知 以外 的情 感 知 识 的 获 取 与 情 感 能 力 的 培 养 . 因为 未 来 社 会 发 展 的 目的在 于使 人 日臻 完 善 ,使 自身 的 人 格 丰 富 多 彩 。 养人 健 康 、 谐 的 情 感 . 造 完 美 的人 格 . 该 是 未 来 教 培 和 塑 应 育 的重 要 主 题 和 使 命 , 也是 世 界 教 育 改 革 的基 本 趋 势 。 “ 绪智力 ” 在 上世纪九 十年代开 始流行 的 . 之 所 以 情 是 它 在 极 短 的时 间 内风 靡 全 球 , 起 人 们 的 极 大 关 注 和 兴 趣 . 要 引 主 原 因是 它 有 雄 厚 的理 论 基 础 ,丰 富 的研 究 成果 ,符 合 时 代 精 神, 有着 广泛 的应 用 领 域 和 前 景 。 国 外 几种 重 要 的情 绪 智 力理 论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作者:储婷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摘要:情绪智力的研究众多,本文从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测量和相关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先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测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03-011990年,Salovey和Mayer正式提出情绪智力。
1994年《情绪智力》致使情绪智力风靡世界,十几年里,心理学工作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国内外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理论模型;测量量化;相关关系;培养与应用。
1 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当前情绪智力的研究众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了探索,其中较著名的是Mayer和Salovey情绪智力理论、Bar-On情绪智力理论和Goleman情绪智力理论。
1.1 Mayer和Salovey情绪智力理论1990年~2000年,Mayer和Salovey等人,从将情绪智力作为一种社会智力到定为一种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
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包括四个维度:对情绪的觉知、鉴别和表达能力;将情感因素融入思维,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并进行关于情绪的推理的能力;管理和调节自己和别人的情绪的能力。
1.2 Goleman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称为混合模型。
他把情绪智力定义为:“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管理自身情绪和人际关系中情绪的能力。
”包括5个方面25种能力,如认知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妥善处理交际关系的能力等能力1.3 Bar-On情绪智力模型Bar-On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自己对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
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一、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及探讨情绪智力这个词是德国人首先提出的。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确探讨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
而将情绪智力作为理论概念正式提出的却是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和新罕布尔大学的梅耶,1989--1990年,他们连续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理论,将情绪智力定义为:“监察自身和他人的感情和情绪的能力, 区分情绪之间差别的能力,以及运用这种信息以指导个人思维和行动的能力”。
在他们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之后,围绕情绪智力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其中最出名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于1995年在《情绪智力:为什么它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冲动和恼怒,理智处事,面对考验时保持平静和乐观心态的能力。
此外,与现在的情绪智力相提并论的情商(eq)概念则是由巴昂于1988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创的。
2000年,他主编了《情绪智力手册》,全面介绍了情绪智力的研究情况,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它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自从情绪智力于1996年传入中国以来,学者们纷纷给情绪智力下定义,如许远理将情绪智力定义为“感知与体验、描述与评价、调节与控制内省情绪、人际情绪、生态情绪的能力”。
陈家耀则进一步提出用情志力一词来概括有关情绪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支持、导向和动力作用等心理活动。
情志力的内涵是意向,其外延,从成分来说有情绪、意志和个性。
徐小燕、张进辅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包括情绪觉知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等五种因素,它们又分为若干次级因素成分”。
这些概念均从不同的维度对情绪智力做了概括,但现存的问题是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这与对情绪智力在国外的术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emotion一词到底该如何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还与对其外延和内涵的恰当界定联系紧密。
(完整word版)情绪智力文献综述解读
关于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1、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概念最初萌芽于桑代克反对斯皮尔曼二因素论时提出的应该用多因素论来解释智力,并于1920年提出社会智力概念,将人类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三种(E.L. Thorndike, 1920)。
1986年柏尼在博士论文《情绪研究》中明提出了发展情绪智力的问题(W.P. Payne, 1986)。
随之学界对情绪智力的探讨逐渐兴起,1990年沙洛维和梅耶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即“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P. Salvoey, J.D. Mayer, 1990)。
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1997年二者对该定义进行了细化,称其为“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P. Salvoey, J.D. Mayer, 1997)这一定义现在仍被普遍应用。
随着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深入探讨,1997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旧引。
”(Bar-On, 1997)。
从内涵上说,其表述并未揭示其特有属性,从外延上说,把人格和人际方面的能力都纳人情绪智力范畴,又有扩大化倾向。
所以尽管该定义涉及了情绪智力的内涵和外延,但仍是不尽完善的。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界定。
有学者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人格中情绪与认知相互渗透的一个心理结构,即情绪与认知融合的一种心理素质”。
这种定义讨论到了情绪智力的内涵,但没有直接指出它与能力的关系,以致情绪智力概念游离于能力范畴之外,不利于与现时心理学体系的融合。
所以也有学者从心理学意义上考虑,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括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卢家楣,2005)。
这一点在国内外多数文献中得到共识。
初中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
初中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智力作为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以初中生情绪智力为主题,对其相关研究及其提升策略进行总结与论述,为后续提升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策略研究提高理论与研究基础。
关键词:情绪智力;初中生;心理健康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影响着个体成就、幸福感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也是教育行业的研究热点。
不少研究表明,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情绪智力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等多个维度对近年来初中生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情绪智力的概述情绪智力,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共同提出的,他们一致认为情绪智力包含了一系列情绪相关的能力,例如感知、评价、理解、调控情绪等。
然而,真正让情绪智力成为研究热点的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戈尔曼,他认为在决定人一生的成就中,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二、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综述(一)情绪智力与学习的相关研究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成为了每一位初中生在校园内进行的主要活动,研究表明初中生情绪智力显著负向预测其学习倦怠。
[1][2] 情绪智力是个体调节和管理情绪的核心能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倦怠,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情绪智力水平较高的初中生能够有效地采取多种方法来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减轻学习倦怠。
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情绪智力也会显著影响其学校适应状况。
[3]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五结构理论中提到,情绪智力包含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五大能力,而学校适应就是一个适应新环境、新同学的过程,高情绪智力的学生懂得如何去处理好与新同学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校园。
初中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显著负向预测其考试焦虑、学业成绩。
[4][5][6] 正如前文所述,初中生情绪智力显著影响其学习倦怠、学校适应和考试焦虑等,当学生的情绪智力不高时,他可能会出现高学习倦怠、没办法很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和高考试焦虑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学业成绩。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研究综述摘要: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结构的主要研究综述,分别从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等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提出了现有文献的局限性和情绪智力未来发展研究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结构;结构模型1情绪智力的定义关于情绪智力的定义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不过已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将这些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把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认知能力即能力EI;另一类则是特质EI。
能力EI也叫“认知情绪能力”。
它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真实能力。
特质EI也叫“情绪自我效能”。
它是指一系列行为倾向和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2情绪智力的结构模型关于情绪智力结构模型的解释,较有影响力的要属Goleman、Bar-On、Salovey 和Mayer的理论。
2.1Mayer & Salovey 1990 模型1990年Mayer & Salovey提出EI概念,它主要包括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以及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
其中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评估、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 和评估他人的情绪(包括对非言语表示的理解和移情);调节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他人的情绪;运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的能力包括灵活计划,创造性思维,注意力转移以及动机四个方面。
2.2Mayer & Salovey 1997 模型Mayer & Salovey 在1997年对情绪智力涵盖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修订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准确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产生利于思维的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和使用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成熟的能力。
从这一模型可以看出“情绪智力”除了情绪的知觉和表达外,还特别强调情绪与思维的关系以及一个人产生丰富情感的能力和利用情绪、将情绪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3Daniel Goleman (1998)模型1998年Goleman结合他人的研究把情绪智力提炼成4个领域20种能力,分别是自我觉知,自我管理,社会觉知和社交技巧。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导言小学生是处于心理发育关键期的儿童群体,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认识、表达和处理能力,是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教育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1.1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认识、表达和处理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
在小学生阶段,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是情绪识别能力的逐渐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对于各种情绪的辨别能力不断提高,能够清楚地辨认出他人的情绪表达。
其次是情绪表达能力的逐渐增强。
小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
最后是情绪调节能力的逐渐增强。
小学生在面临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逐渐学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恢复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
1.3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量表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逐渐增多,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量表研究。
这些量表旨在通过测量小学生的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能力,来帮助学者更好地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状况,从而为相关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父母的情绪管理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氛围都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情绪智力的发展。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促进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健康成长,而一个紧张、冷漠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小学生的情绪智力产生不良影响。
2.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关键因素。
情绪智力相关理论与模型:国外文献综述
情绪智力相关理论与模型:国外文献综述摘要:构建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要有健康良好的情绪智力。
为对高校教师的情绪智力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本文对国外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梳理和介绍了国外情绪智力的提出、定义、发展历程、理论流派以及主要理论模型。
关键词:情绪智力高校教师文献综述在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情绪智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整体教学质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师作为高情绪化的职业,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家长以及同事进行密切的互动。
他们的情绪状态可以直接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因此,情绪智力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意味着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还包括了对学生情绪的敏感度和适当的情绪引导能力。
一个情绪智力较高的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对国外对情绪智力的有关研究进行一个文献综述。
一、情绪智力的提出1920年,心理学家Edward Thorndike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一词,证明了智能行为超越了认知和技术能力的事实。
后来在1940年,David Weschler进一步提出了非认知性智力的概念,他认为在我们能够完全确定那些传统上与认知能力无关的元素之前,不可能对智力有完整的描述(MTD Training,2010)。
这种情绪知识在日常社会互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些互动涉及解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然后预测对这些感受的反应(Shaver, Schwartz, Kirson, & O'Connor, 2001)。
事实上,个人会对如何处理情绪化的事件做出认知决定。
目前,对于情绪智力的确切含义和解释,仍然存在不同的观点。
不同的研究者使用不同的定义,并制定不同的措施来操作这一概念。
Mayer和Salovey(1997)对情绪智力的描述如下: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社会智力的子集,包括监测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以及对它们进行区分的能力,并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摘要】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生在认知、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提升对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环境、学校氛围等因素会对其情绪智力产生影响。
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其个人成长,也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应引起更多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干预策略,未来研究方向,启示,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情绪智力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情绪智力与认知智力同样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学生的情绪健康,还对其社交能力、学习成绩、心理适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情绪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发展特点、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校和家庭关注和引导孩子们的情绪发展。
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未来研究方向、启示和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小学生情绪智力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相关研究更好地开展和应用。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在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面的表现和发展特点,以及对其学业、社交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的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总结和分析当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情绪智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了解和引导小学生情绪的发展,为建设更健康、更和谐的教育环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
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综述摘要:情绪智力作为衡量和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内外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研究可以分为两种模型:能力模型和混合模型。
文章回顾了以往学者关于两种情绪智力模型的理论研究,并指出未来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情绪智力;情绪智力理论;综述情绪智力作为衡量和影响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变量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纵观情绪智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关于情绪智力概念和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理论:Salovey和Mayer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情绪智力理论和Bar-On 情绪智力理论。
目前情绪智力在理论上尚且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结构模型。
1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结构总体来看,依据对情绪智力进行定义的不同方式可以将情绪智力研究分为两种模型。
一种是能力模型(Ability Model),代表人物是Salovey和Mayer。
能力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中的情绪进行界定,认为情绪智力是由情绪和智力结合而形成的心理能力,属于智力的一种。
另一种是混合模型(Mixed Model),代表人物有Goleman,Boyatzis,Bar-On和Cooper等。
混合模型针对非认知因素对情绪智力进行界定,指出情绪智力不仅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是个性、特质和能力的结合,是与智力相对的一个概念。
1.1情绪智力能力模型的理论研究Salovey和Mayer(1990)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恰当表达情绪的能力和适应性调控情绪的能力。
其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含3个因素: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运用情绪的能力。
这三个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十个变量:自己言语、自己非言语、他人非言语知觉、他人移情、调节自己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计划灵活性、创造性思维、改变注意方向、形成动机。
1997年两位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情绪智力觉知、表达和评估情绪、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调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情绪促进思维这四种能力的综合。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情绪智力是指个体感知、理解、表达、调节和利用情绪的能力,也被认为是人类自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智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学习生活。
本文主要从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论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启示。
情绪智力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葛文祖发表的《情绪智力》一书中,他认为情绪智力是指“理解并处理自己和别人的感觉,包括在社交交往中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所表达的感觉以及处理这些感觉的能力”。
受到葛文祖的定义影响,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包括对情绪信息的敏感性、识别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情绪信息的多维度理解。
2.个体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调节、他人情绪的理解和帮助能力。
包括情绪表达的语言和行为方面的体验和表达,以及通过行为和语言干预和协助他人情绪的能力。
因此,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小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表达、调节、协助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息,从而逐步发展出自己独有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情绪智力的理论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多元情绪智力理论、情绪调节理论、情绪知识理论以及情绪敏感性理论。
多元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九个方面的智力因素,分别是:情绪表达、情绪知识、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自我意识、情绪协商、情绪利用、情绪管理以及情绪回应。
这个理论认为,每种智力因素都可以通过相关的心理训练得到改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智力优势和缺陷,但是通过心理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情绪智力水平。
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的框架,进行有针对性的情绪智力教育,使得小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情绪调节理论情绪调节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控制能力。
情绪调节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例如认知重构、表情改变、行为调节等等。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情绪智力研究述评Salovey和Mayer在1990年重新解释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
随后情绪智力的研究便得到了迅速发展,情绪智力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前,在情绪智力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情绪智力的测验研究情绪智力测验是建立在不同的情绪智力概念的基础之上,以不同的情绪智力概念为基础。
出现两种不同倾向的情绪智力测验方式:能力情绪智力模式和特征情绪智力模式,1.能力情绪智力模式能力情绪智力也叫做认知情绪能力,是指一个人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的能力。
此种测验方式主要以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作为重要依据。
认为需要用问题解决的练习来测验情绪智力,测验的答案有正误之分。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梅耶一萨拉维一卡卢索(Mayer-Salovoy-Caruso)情绪智力量表(MSCEIT)分别是1999年、2002年由Salovey和Mayer等人编制的,都是能力情绪测验而非自陈测验,通过完成任务来测验情绪智力的四个成分。
此类测验方式强调了情绪智力的认知成分,突出了情绪智力的本质特征。
即推理性,这点得到了有关研究的认可和支持。
而且不涉及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属性和特征,与人格维度有明显的区分,从概念上看,更具有独立性。
但与一般心理能力之间有着高相关,使得这些测验在预测工作方面如工作表现、领导者应变性以及有效性上稍为逊色,2.特征情绪智力模式特征情绪智力也叫做情绪自我效能,它是一系列的行为倾向,是个体对自己认识、处理和利用情绪信息能力的自我认知。
此类测验方式把情绪智力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综合结构,涉及人格、动机等维度,扩大了情绪智力的涵盖范围。
持此观点的人反对把认知能力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认为应该通过自我报告和同伴报告的方法进行测验。
特征情绪智力模式的测验工具主要有:Boy。
atzis和Goleman 编制的情绪胜任力量表(ECI,20001。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了解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表达和处理能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的文献综述。
1.检验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量表本研究回顾了几个用于测量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量表。
其中,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EIS)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评估工具,用于测量幼儿的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并且可以有效地预测幼儿的情绪问题。
2.关于幼儿情绪认知发展的研究情绪认知是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研究表明,幼儿在3-4岁之间开始具备对情绪的认知能力。
他们能够识别并标识常见的情绪表情,并理解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与他们的社会互动和适应能力相关。
3.幼儿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的研究幼儿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对于他们的情绪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一些研究发现,幼儿能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使用词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幼儿还能够通过寻求成人的支持和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处理负面情绪。
4.幼儿情绪智力发展与学龄期表现的关系一些研究探讨了幼儿情绪智力发展与学龄期表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与他们在学校表现和社交关系方面的成功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情绪智力的幼儿更有可能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展现出更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5.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幼儿情绪智力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的情绪智力水平和对幼儿情绪的教育方式与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相关。
同时,幼儿的早期经历和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情绪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开发有效的干预策略,以促进幼儿的情绪智力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导言: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感受、理解、表达和调控情绪方面的能力,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情绪智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自尊心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综述将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和测量情绪智力的定义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情绪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等方面的能力。
测量情绪智力的工具也较为多样化,包括情绪情境推理任务、情绪识别任务、情绪表达任务和情绪调控任务等。
二、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研究发现,小学生在情绪知觉和情绪理解方面的能力逐渐发展,他们能够越来越准确地识别和理解不同情绪表达。
在情绪表达方面,小学生逐渐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情绪调控方面,小学生逐渐学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积极应对和情绪适应等。
三、小学生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绪智力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
情绪智力较高的小学生更容易处理压力和困难情境,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控制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而情绪智力较低的小学生则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
结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对他们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和提升。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以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持。
还可以探索情绪智力与其他能力(如认知能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全面了解小学生发展的多面性。
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综述
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综述摘要长时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研究,很多研究结果表明,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具体的数据显示抑郁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所以对于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对于近十年国内外抑郁情绪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研究这些文献综述得出一定的研究结论,希望能够对于之后抑郁情绪的抑制起到一定的帮助。
引言当前国内出现了很多研究理论,其中有自动思维、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注意偏向等因素能够对于抑郁情绪的影响,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学者研究这些因素对于抑郁产生怎样的影响。
所以本文对于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抑郁情绪造成的影响等,并且研究抑郁情绪对于人们情绪所造成的影响,怎样合理的抑制抑郁情绪的产生等展开相关研究。
1.抑郁的理论基础1.1抑郁的概念抑郁是人类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是每个个体在其生命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感受到的一种情绪。
抑郁(Depression起源于拉丁文Deprimere,意指“下压”,17世纪时这个词最早用来描述情绪状态。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安哥德(A. 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 (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快感的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
1.2抑郁的分类抑郁情绪按照程度进行划分,其中可以分为精神抑郁、神经抑郁以及产生抑郁情绪的状态等。
其中精神抑郁一般是由于身体出现疾病所导致,是因为身体中的机体生化因素由于出现一些异常而产生的生理性疾病,也可能会由于家族的遗传所导致的心理疾病。
精神性抑郁实际上就是具有精神病的一类疾病,得出这一疾病的患者并不能真切的分出现实与梦境,也可能会做出一些偏离社会常规行为的事情,出现异常症状的状况可以称为精神性抑郁。
国内外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国内外情绪智力研究述评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所忽视的一种智力,它主要研究情绪、情感、感情在智力活动中的功用以及它们与认知密切协同作用处理情绪性问题的能力。
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中有关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指出目前国内有关情绪智力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标签:情绪智力;团队情绪;研究述评1990年,针对传统智力研究的局限性,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Mayer联合发表了《情绪智力》一文,首次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最初的理论框架。
在随后的20年间,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从批判、观望到逐渐认同。
目前,情绪智力已成为心理学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将情绪智力的概念加以外延,以全局整体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团队情绪智力的概念。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1986年,Payne首创了情绪智力一词。
之后,许多学者投入到情绪智力的研究中。
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及理论主要有三种,分别由Salovey和Mayer、Goleman、Bar-On提出。
(一)1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1990年,Salovey和Mayer首次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将其定义为:鉴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可以将这些情感、情绪加以区分,从而利用它们为自己思考和行为服务的一种能力。
在早期的研究中,他们将情绪智力分成了三个维度,分别是:1)情绪的评价和表达;2)情绪调节;3)利用情绪知识解决问题。
其中情绪的评价和表达包括评价、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评价理解他人情绪。
(二)Gof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1995年,Gofeman通过拓展Mayer等人1990年的情绪智力概念,把情绪智力界定为:识别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和激励自己,并驾驭我们的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其定义基础上,Goleman把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方面的能力:l)自我认识;2)自我调节;3)自我激励;4)移情和5)人际关系处理。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综述【摘要】小学生情绪智力是指小学阶段儿童在认识、表达和调节情绪方面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定义、特点、重要性、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学校教育等因素都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
加强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关注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情绪智力培养方法的探索,推动小学生情绪智力教育的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启示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教育部门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定义,特点,重要性,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发展规律,启示,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情绪智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背景中显示,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
1.2 研究意义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情况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情绪发展,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可以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供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了解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发展。
小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通过对小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的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关注这一领域,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其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学生情绪智力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情绪智力研究述评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所忽视的一种智力,它主要研究情绪、情感、感情在智力活动中的功用以及它们与认知密切协同作用处理情绪性问题的能力。
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中有关情绪智力的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情绪智力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指出目前国内有关情绪智力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标签:情绪智力;团队情绪;研究述评1990年,针对传统智力研究的局限性,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尔大学的Mayer联合发表了《情绪智力》一文,首次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最初的理论框架。
在随后的20年间,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情绪智力”这一概念从批判、观望到逐渐认同。
目前,情绪智力已成为心理学界和管理界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将情绪智力的概念加以外延,以全局整体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提出了团队情绪智力的概念。
一、情绪智力的概念界定及主要理论1986年,Payne首创了情绪智力一词。
之后,许多学者投入到情绪智力的研究中。
综述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及理论主要有三种,分别由Salovey和Mayer、Goleman、Bar-On提出。
(一)1Salovey和Mayer的情绪智力理论1990年,Salovey和Mayer首次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将其定义为:鉴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可以将这些情感、情绪加以区分,从而利用它们为自己思考和行为服务的一种能力。
在早期的研究中,他们将情绪智力分成了三个维度,分别是:1)情绪的评价和表达;2)情绪调节;3)利用情绪知识解决问题。
其中情绪的评价和表达包括评价、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评价理解他人情绪。
(二)Gof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1995年,Gofeman通过拓展Mayer等人1990年的情绪智力概念,把情绪智力界定为:识别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鞭策和激励自己,并驾驭我们的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其定义基础上,Goleman把情绪智力划分为五个方面的能力:l)自我认识;2)自我调节;3)自我激励;4)移情和5)人际关系处理。
其中,前三种能力反应了怎样管理我们自己,后两种能力反应了怎样处理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
Goleman除了提出了上面所提到的观点外,在1998年,他还在《Working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对情绪能力与情绪智力加以区分。
他认为“情绪能力是以情绪智力为基础的一种习得的能力,情绪能力能使人们在工作上取得出色的成绩”。
(三)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1997年,Bar-on提出自己对情绪智力的定义。
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并且他还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健康。
2000年Bar-on进一步指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
Bar-on还对情绪智力和社会智力进行区分,把情绪智力看成是个人管理能力,而把社会智力看成是关系技能。
Bar-on认为,那些能力强的、成功的和情绪健康的个体是情绪智力高的人。
情绪智力是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一生都在变化,能通过训练和矫正措施以及通过治疗干预得到改善和提高。
(四)国内对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我国学者对情绪智力也给出了一些不同的定义,吴雯芳(1995)认为,情绪智力是人们调节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许远理等人(2004)认为,情绪智力是加工和处理情绪及情绪信息的能力,即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
卢家嵋(2005)则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不同,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定义都明确指出了情绪智力的操作对象是情绪、情感,并且从本质上反映了情绪智力是能力的一种。
二、团队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随着情绪智力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对团队情绪智力的探索。
(一)国外学者对团队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团队层面的情绪研究始于“情绪事件理论”。
Weiss等(1996)认为工作中的情绪由特指的工作事件决定,尤其是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激烈争辩,并认为它们造成的情绪影响了员工的行为与态度。
Ashkanasy(2002)提出组织中存在五个层次的情绪:个体内部的情绪、个体间的情绪、人际互动中的情绪、团队情绪和组织情绪。
Druskat和wolff于1999年首次明确提出群体情绪智力的概念,并于2001年对该理论进一步完善,将群体情绪智力定义为“通过情绪管理过程激发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团队一致性以及团队效能的能力”。
Druskat和wolff认为团队情绪智力分为个体、团队和跨层次水平三个层次,主要包含如下两种机制:1)情绪意识机制:群体成员对群体情绪的理解和感知的能力;2)情绪调节机制:群体成员对群体情绪作出解释和行为反应的能力。
这两种机制在三个层次上都有所体现,从而构成了群体情绪智力的六个维度,并将其细化为12种能力。
Eliot(2007)认为,团队情绪是团队内部得以分享的情绪,是建立在团队认同感基础上的情绪,是团队内部与团队之间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动机。
团队成员会把个体层次的情感以及情绪体验带入团队进行外显分享和内隐分享,这一过程与其他成员的情绪体验产生互动,将在特定的团队情绪规范下,通过情绪的感染与展示,达到情绪整合状态,进而形成团队情绪或集体情绪。
(二)国内学者对团队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国内的学者虽然对团队情绪智力研究较晚,但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究。
王通讯(1998)首次明确提出团队情商的概念。
他认为,团队情商是指一个团体的综合情绪控制调节能力。
团队情商与团队成员个人情商的平均水平,团队领导管理层成员的情商水平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水平,这三者息息相关。
刘东(2004)认为团队情绪智力应该有如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团队成员情绪智力水平,二是处理团队冲突的能力,三是团队学习能力。
严立峰(2009)认为,团队整体的情绪智力是一个团队综合调节、感知、表达情绪的能力,是一个团队整体情绪氛围的体现,团队情绪智力实际上是团队成员个体情绪智力相互磨合后的一种综合体现。
三、情绪智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相关研究目前,情绪智力在人力资源研究领域已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情绪智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个体在工作中的成功表现,这种解释能力甚至超过了一般智力对绩效的解释水平。
Jordan和Askkanasy(2002)研究了个体情绪智力与个体对于团队效率的意识,发现情绪智力与团队效率,自我情绪识别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Bar-on(1997)以81名失业人员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这些人员的情绪智力分值非常低,他们的现实测试的分值和幸福感等指标也非常低。
这就说明了情绪智力能够对个体成功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情绪智力与组织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且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焦点。
情绪智力对组织文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领导这一角色来间接影响组织文化。
不少学者从理论模型上阐述了情绪智力对组织文化的影响,但情绪智力与组织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目前还很少,Yoder(2005)使用AI方法对两者关系进行了深度探索的实证研究。
在这个研究中,使用积极的问题让被试者参加情绪智力和组织氛围为主题的评价式面谈,在该研究中,对高情绪智力的领导者是如何影响组织氛围这个问题得到了澄清。
情绪智力在领导力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学者的关注。
Mandell和Pherwani(2003)对情绪智力与转换型领导风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对转换型领导风格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Sharma(2006)对印度企业中高层领导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变革型领导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在团队情绪研究领域,我国学者王重鸣、刘学方(2007)以企业高管团队为例,分析了团队情绪智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认为团队情绪智力以团队内聚力、成员自我效能等变量为中介来对团队绩效发挥效用。
李贵杰(2009)以大学生为被试,揭示了团队内积极情绪的分享如何影响团队绩效,以及扩展和拓性互动如何产生中介作用。
卫旭华(2008)采用实验法,结合实证数据探索团队情绪智力对团队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影响机制。
潘晓云(2008)基于个体、团队视角研究了冲突与情绪的关系,并得出团队情绪氛围对冲突管理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
四、情绪智力研究的局限与展望情绪智力自1990年提出后,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一个理论框架,并且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但是,有关情绪智力的界定,目前在心理学界还未达成统一,情绪智力理论尚不成熟。
由于情绪智力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因此在情绪智力问题上,我们应持谨慎科学的态度。
我国学者在进行情绪智力研究时,往往停留于对西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批判和重复验证上,缺乏独创性和本土性。
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考虑到情绪智力的研究中,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情绪智力的差异,无疑是今后情绪智力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有关团队情绪智力,由于在团队内,个体交互作用,团队中的成员相互分享并感染彼此的情绪,团队情绪智力比个体情绪智力复杂得多。
而有关团队情绪智力的研究,目前国外尚处于发展阶段,而国内相关研究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因此,团队情绪是一个极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应当引起国内研究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1]余琼.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12-15.[2]苏曼.国有企业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3]严立峰.团队情绪智力结构及其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4]潘晓云.基于个体—团队视角冲突与情绪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