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师用书

第23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关系及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的图示,构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模型。
(科学思维)3.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的能力。
(科学探究)4.通过列举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
(社会责任)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的相互转化关系。
(3)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
(连一连)2.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1)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浆的主要成分。
②与血浆相比,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内环境的作用(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内环境的稳态1.血液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成分。
( ×) 2.血浆渗透压取决于Na+、Cl-的浓度。
( ×)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 ×) 6.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 √) 【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3拓展)肺泡、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
2.(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带来的后果有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肿胀,进而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1.内环境相关易混淆概念辨析(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课时作业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课时细胞生活的环境【目标导航】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
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
1.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为~,能保持稳定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之间的关系1.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1一、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策略1.关于章节引入的设计任何一堂课,引言的设计都至关重要。
好的开头不仅使学生能够迅速集中注意力,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上好本节课奠定基础。
“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一课是本章教学的第一课,这节课的引入涉及两个环节:章题的引入和节题的引入。
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由于本章内容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也可以考虑从人类生活中的健康问题入手来引入。
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若有条件,可以出示装有血液(离心后)和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代替图片,这样的情景更为直观和真实,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内环境及其理化性质的知识。
有关人体内环境组成的内容很抽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将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血浆实物,或引导学生回忆在初中曾经做过的观察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这样都有利于学生建立对细胞外液的感性认识。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2 3。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的,b处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如图中①②③三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淋巴管末端是闭合的;毛细血管末端是开放的。
2.内环境的成分(1)主要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经血液运输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激素等。
(2)主要差别: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不同组织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4.内环境的作用(1) 。
(2) 。
提示:(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人教版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血泡”。
“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
“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提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提示: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及其组成(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三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②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载体、受体。
③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内环境重要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生命观念)2.以氧气、二氧化碳、养料和废物为例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生命观念(生命观念)3.通过对血浆成分表分析,对血浆和细胞外液本质有初步了解(科学思维)4.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难点: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对人体的基本系统结构和功能有了基础性了解,但学习间隔时间长,记忆较为有模糊。
教师需要创设情境,用图片等搭建桥梁帮学生回顾。
其次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教师可以搭建一些供学生合作探究的平台。
四、教学过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资料分析】红细胞在体外必须特定溶液中才能保持活性,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原因。
教师引导分析:什么是渗透压?渗透压大小与什么物质有关?除温度和渗透压外,内环境还有什么理化性质?介绍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资料分析】展示运动前后,血浆PH变化情况。
分析:正常人血浆的PH范围,PH值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联系生活】解释生活实例:如输液时为什么用生理盐水?营养不良时人容易浮肿?腹泻时要补充淡盐水?【学生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6思考题教师总结,重点分析:以动画形式展示营养物质、废物、氧气、二氧化碳等如何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同时辅助以人体系统结构模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完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式图。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归纳完成物质交换模式图。
新教材2020-2021学年生物选择性必修1学案:1.1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观察如图所示的细胞,草履虫和血细胞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提示:相同之处:都是液体环境。
不同之处: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血细胞生活在生物体内的血浆中。
设问:我们知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内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细胞生活的环境。
探究点一体液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师问导学】1.观察下面图示,探究相关问题:(1)A图为草履虫,其生活的环境是内环境吗?为什么?(2)B图中的血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什么?(3)用箭头和文字表示C图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尿液、汗液和泪液属于体液吗?2.图1和图2分别为人体肌肉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和人体体液的主要组成图,阅读教材后完善图1和图2并思考回答:(1)完善下图内容:图1图2(2)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疱甚至血泡,血泡与水疱的成分相同吗?(3)下列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请说明原因。
①纤维蛋白原;②尿素;③胰岛素;④呼吸酶;⑤消化酶;⑥血红蛋白。
【智涂笔记】[方法技巧]1.“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局部组织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技巧典型图示3.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1)分析: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液②淋巴液流向:淋巴液→血浆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2)结论:甲表示细胞内液,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血浆,丁表示淋巴液。
【师说核心】1.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关系2.细胞外液(内环境)各成分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及转化图生活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淋巴细胞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由消化道吸收而来;②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化学成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O2、CO2等气体、血浆蛋白、激素等与血浆相比,除蛋白质含量低外,其他成分大致相同与组织液成分大体相同3.内环境各部分间的物质交换关系(1)组织液、血浆间的双向交换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些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大部分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高二生物教案:《细胞生活的环境》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建立生物学科的立体知识构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多学科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生物体是一个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统一的整体。
(2)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教材中较少涉及,初中新教材仅就人体各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常识性介绍,但由于学习间隔时间太长,印象不深刻,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
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章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学习新知识有一定帮助,但需教师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构建内环境概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将抽象的内环境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立体结构。
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是课前请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学生利用单细胞生物生存的液体环境为依托点,类比推理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多媒体材料来构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知识基础。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的构成及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素养要求〗 1.生命观念:基于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物质交换的理解,认同生命系统的开放性。
2.科学思维——模型建构:绘制三种细胞外液的关系模式图,用简单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及比例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内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组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如图所示)。
①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②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它主要是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它是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的。
淋巴液是体内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判断正误(1)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2)细胞质基质、核液属于体液()(3)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4)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答案〗(1)×(2)√(3)×(4)√关键点拨(1)血液≠血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如图所示)。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是各种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就是内环境。
(3)内环境是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或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唾液属于细胞外液吗?〖提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尿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外界环境,故其中的液体如消化液、泪液、尿液、汗液、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教学设计1: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人教版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理解内环境的核心概念,建立人体内外对立统一的观念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理性思维能力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人体内环境物质组成,关注人体健康〖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1.图1和图2各是什么细胞?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请分别说出细胞的名称。
尝试说出它们生活环境的异同?2.若将图1所示的细胞置于图2所示的细胞环境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1、体液(1)概念:人体内的全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①通过提问:血液是体液吗?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血浆≠血液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②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也称为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③淋巴液—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淋巴液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液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下面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和细胞之间不是紧密相连的,其间充斥着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和细胞之间直接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探究二: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探究三: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其他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人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人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人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专题0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消化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B .组织液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淋巴循环收回血浆C .血浆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D【详解】A 、消化液在消化道里,消化道属于外界环境在体内的延伸,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 、组织液的大部分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吸收,进入血浆,B 错误;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 错误;D 、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细胞会产生分泌物进入内环境,所以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正确。
故选D 。
2.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图中方框内应该是( )A .内环境B .大脑C .脊髓D .肌肉【答案】A【详解】A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运输氧气、养料和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等,A 正确;B 、大脑是高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错误;C 、脊髓是低级中枢,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 错误;D 、肌肉中含有肌细胞,不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错误。
故选A 。
3.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①红细胞、①血浆、①细胞内液、①组织液,据图推断下专题0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典型题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①的成分完全相同,都是一种盐溶液B.葡萄糖由①到达①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①中的氧气到达①至少经过4层膜D.①与①相比,①中含有蛋白质而①中不含蛋白质【答案】C【详解】A、①是血浆,①是组织液,①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A错误;B、葡糖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B错误;C、红细胞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需要穿过:红细胞一层膜,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膜,出毛细血管细胞一层膜,进入组织细胞一层膜,共四层膜,C正确;D、细胞内有相关的酶等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4.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外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Na+、K+ 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D.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答案】D【详解】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在细胞发生,A错误;B、内环境中多于的H+主要通过缓冲物质结合,形成碳酸盐或磷酸盐以尿的形式排除,肺排出的代谢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B错误;C、Na+、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物质的,C错误;D、细胞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稳态维持, D正确。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选择性必修一新授课 学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课前自主探究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
(2)内环境的概念: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化学组成: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的物质,包括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和三个方面。
(1)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PH为。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物质有关。
(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可以与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及组成:①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②______)体液④③____ ___ (存在于⑦ ,约占⑧2.内环境主要包括 、 、 等阅读教材内容,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成分来源(1)从消化道吸收而来(2)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3)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1)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2)细胞代谢产生部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生活的细胞各种讨论: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吗?如血细胞、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例1】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消化液不属于细胞外液B .红细胞生活在体液②中C .图中③④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 .图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是【归纳总结】1、 巧用单箭头判断体液的成分2、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壁、输精管、输卵管、子宫、膀胱等都属于外部环境。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内环境的组成、相互关系及理化性质,建立生命的结构和功能观。
2.科学思维: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提醒]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之间的关系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2.组织液和淋巴液的成分(1)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
(2)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提醒]与渗透压有关的“浓度”是指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而不是质量浓度。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4)直接参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
()答案:(1)×(2)×(3)×(4)√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常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2.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中物质交换示意图3.内环境三种组分的比较组分项目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区别存在部位组织细胞之间血管内淋巴管内主要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组织细胞各种血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蛋白质含量少多少联系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组成基本相同[温馨提示](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体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体液。
精品解析:海南省热带海洋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科试题一、选择题1. 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图中方框内应该是( )A. 内环境B. 大脑C. 脊髓D. 肌肉2. 当我们摸到很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手,但在医生从指尖抽血时却不缩手。
下列关于不自觉缩手和主动不缩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不自觉缩手的神经细胞少于主动不缩手B. 不自觉缩手的过程中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C. 主动不缩手体现了大脑皮层对脊髓功能的调控D. 扎破指尖感到疼不只大脑皮层一种神经中枢参与3. 下列有关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现了问题C. 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进行有效的调节D. 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无法形成各种感觉,无法有效进行学习、记忆等4. 当某人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的环境时,其体内的激素与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 )A. 副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B.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 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应对紧张环境D.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5.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B. 该反射的完成有多个神经元参与C. 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只有听觉中枢D. 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6.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分裂、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A. 甲抗体,乙是抗原B. 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C. 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是7. 人体内细胞代谢产生的CO2能够进入脑脊液,作为一种信号刺激某种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1.1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间隙液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增强
过敏反应
毛细淋巴管阻塞
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组织液渗透压上升
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代谢废物积累
四、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者组织渗透压升高引起的组织液增多。
肾小球肾炎
步步高P9例题3、4
五、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淋巴液
总结:人体内的液体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从细胞角度看:细胞外液;
从人体角度看:内环境
思考:什么是内环境呢?
内环境概念及易错点归纳与整理
④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为细胞外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
细胞外液各组分的关系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书P4思考•讨论(以血浆为例)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最重要营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等)代谢废物如氨、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维生素、抗体、神经递质
辨析1:辨别内环境中的成分
16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是细胞内特有的物质,如血红蛋白、胞内酶(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是细胞膜上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四看:是否是外界环境的液体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五看:是否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纤维素、麦芽糖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

分相; 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此可见,全身的细
胞外液是- -个有机的整体。
思考讨论三者的异同点有哪些?
1、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2、不同点:
等。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组织液
细胞
内液
体液
细胞
外液
血浆
淋巴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
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
约占1/3
体液的组成示意图
血浆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细胞包括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组织液
1、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页。
2、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形成;大部分被重吸收回血浆。
排泄废弃物
尿液
课堂小结:学生进行总结,老师归纳。
练习巩固
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图1-2)。组
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
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
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
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才 能完成,并且要依赖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 统直接参与。具体过程如图:
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是不与血浆直接接触的,因 此,这些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浆不直接进行物 质交换。但是,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浸浴在组织 液中,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一层细胞膜, 于是水分和一切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物质,就在这 两部分体液之间进行交换;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等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进入组织液。由于组织液不断地形成,以及组织 液不断地回流入血液,因此为细胞不断地提供所 需要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细胞与内环境 之间就是这样进行物质交换的。
四大系统的基本关联
呼吸系统支持循环系统工作,循环系统支持泌尿 系统,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也就是呼吸系统吸 入氧气,使肺泡内气体保持新鲜,循环系统把静 脉血运输到肺部,同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变 成动脉血,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处(泌尿系统, 消化系统)进行气体交换,以保证它们的正常工 作。 在泌尿系统中,血液循环系统在此将废料运 入系统,进入肾小球部毛细血管网时发生滤过作 用,形成原尿,然后血液经过肾小管部毛细血管 网时,发生重吸收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 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 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 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 等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 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 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 方式:胞吞、胞吐
中央液泡大小 蔗糖溶液 清水 变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脱离细胞壁 恢复原位 细胞大小 基本不变 基本不变
3、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4、 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 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 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 尖分生区 (2) 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人体的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道、肺及胸廓 组成。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交换过程,需要体
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 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 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 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