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焦虑、沮丧和无助。
然而,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强调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其中,乐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心态,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积极心理学培养乐观心态,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一、乐观的定义与重要性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是指个体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和期望,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乐观心态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乐观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其次,乐观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最后,乐观可以增强人际关系的信任和合作,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1.积极认知: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面,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
2.积极情绪体验: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来培养乐观心态。
例如,当你完成一项任务时,要对自己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这有助于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乐观心态。
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功,以及在困难时期寻求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
4.接受不确定性:乐观并不意味着忽视困难和挑战,而是学会接受不确定性并从中寻找机会。
通过培养适应性和灵活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保持健康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增强乐观心态。
三、实践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和应用乐观心态:1.设定可实现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当你实现这些目标时,要对自己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2.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
当你遇到失败时,要学会接受它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积极心理学与乐观心态
标题:积极心理学与乐观心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这种力量就是积极心理学和乐观心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力量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如何让人们更加幸福,更加健康,更加成功。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我们都有一些积极的品质,如勇气、乐观、爱、希望、快乐、自信、创造力等。
这些品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然后,让我们了解一下乐观心态。
乐观是一种心理状态,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机会和可能性,而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障碍和风险。
乐观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更容易成功。
积极心理学和乐观心态是相互关联的。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积极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而乐观心态就是这些品质的表现形式之一。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机会和可能性,他们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满足,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更容易成功。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乐观心态。
有些人可能因为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而变得悲观。
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乐观心态。
我们可以尝试关注自己的优点和积极的一面,我们可以尝试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事情。
总之,积极心理学和乐观心态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它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们,学习如何培养自己的积极品质和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乐观提升的实证研究
106作者简介:陈嫄(2000— ),女,汉族,山西朔州人。
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引发了一个新思潮,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及含义“积极心理学”中“积极”一词是由拉丁文positism翻译过来的词汇,其本身可以译为“实际”或“潜在”。
上世纪中叶,心理学家荣格的研究成果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人在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为后来者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此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马丁·塞里格曼便是首批在“积极心理学”这股新思潮下弄潮的心理学家,他同其他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一样,致力于学科发展,定义出该学说的本质特点。
积极心理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其研究方面是针对人类积极的品质,倡导人类用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其本身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作为促进个人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利用现阶段心理学较为完善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 [1] 。
二、大学生乐观现状现阶段以来,在人类的努力下科学和社会都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因为现代生活节奏过快导致人们的压力非常大。
而大学生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卡,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十分值得注意。
近年来广大的社会媒体不断报道出大学生跳楼或伤害他人的事件,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普查虽然能够做到对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和有效干预,但心理健康普查目的性过于明显,致使部分接受测试的学生不在乎甚至抵制这样的普查,更有甚者会提供虚假信息来应付调查。
这样其实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甚至可以说不能完全反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乐观调查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少有人注意到对大学生乐观的现状的调查。
所以社会应当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2]。
三、关于积极心理的实验研究(1)研究对象。
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观心态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观心态与幸福感关系研究引言:乐观心态和幸福感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它们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乐观心态被定义为个体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和信念,而幸福感则是个体主观感受到的满足和快乐。
本文旨在探讨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从认知、情绪和社会支持等多个视角解析其内在机制。
一、乐观心态与幸福感的关系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乐观的个体往往更加积极、自信和希望满满,因此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研究发现,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乐观心态水平越高,幸福感也越高。
这一关系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都得到了验证。
乐观心态能够促进个体应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对未来的期待,从而提升幸福感。
二、认知机制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认知机制来解释。
乐观的个体往往倾向于积极评估自己和他人,更加关注积极的信息和事件,而忽略或减少对负面信息的关注。
这种认知偏向使得乐观者更容易寻找到积极的解释和意义,从而增强幸福感。
此外,乐观者更加自主和自我激励,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和积极行为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这种信念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感。
三、情绪机制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情绪机制来解释。
乐观的个体往往更容易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满足和希望,而这些情绪正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观者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同时也提高了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
因此,乐观心态通过调节个体的情绪体验,间接地影响幸福感的产生。
四、社会支持机制乐观心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机制来解释。
乐观的个体往往更容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他们更愿意与他人分享积极的经历和情感,同时也更能够吸引他人的关注和帮助。
社会支持是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乐观者通过积极的社交互动和社会支持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而幸福感的提升又进一步增强了乐观心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心理学研究揭示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
心理学研究揭示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乐观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乐观主义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它可以促使个人更好地应对挑战,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本文将从乐观的定义、乐观对成功的影响、乐观态度的培养等方面探讨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乐观被定义为在面临困难和逆境时,持有积极乐观态度的倾向。
相比之下,悲观主义是指倾向于消极、悲观和悲观看待事物的心态。
欧内斯特·恩格尔哈德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乐观主义的概念,并且强调了乐观态度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多年来,许多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对乐观和悲观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更容易成功。
首先,乐观主义者更有可能设定并实现目标。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
这种自信心使乐观主义者更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并且更容易专注于目标。
其次,乐观主义者表现出更强的韧性。
当他们面临挫折和失败时,他们倾向于迅速从中恢复过来。
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在继续努力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乐观主义者具有更强的社交能力。
他们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这种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获得支持和资源,进一步推动他们实现成功。
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呢?首先,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思维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更积极地应对挑战。
其次,要学会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识别和挑战悲观、消极的想法,并替换成积极的、乐观的想法。
再次,要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
与积极乐观的人为伍,能够促使我们更多地接受积极的态度和观点。
此外,定期锻炼、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也是培养乐观心态的重要因素。
总之,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容易成功。
乐观主义者更有动力和决心去追求目标,更具有韧性应对挫折和失败,并且具有更强的社交能力。
培养乐观心态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改变消极思维模式、保持积极的社交关系和合理的生活习惯来实现。
因此,为了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乐观的心态,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达到目标。
探索心理学中的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
探索心理学中的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在心理学领域中,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积极心态是指对待生活和困境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乐观主义则是指对未来持有积极信念和期待。
本文将探索心理学中的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影响和重要性。
一、积极心态的概念和内涵积极心态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时,保持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
它包括乐观、自信、满足和希望等要素。
积极心态既是一种个体内心的品质,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1. 乐观乐观是积极心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观的人倾向于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和可能的好结果,对待失败和挫折更积极应对,抱有希望和充满信心。
2. 自信自信是积极心态的重要特质之一。
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3. 满足积极心态还包括对现有生活状态的满足感。
满足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条件感到满意,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4. 希望积极心态中的希望是指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积极信念。
希望使个体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二、乐观主义的概念和作用乐观主义是指个体对未来持有积极信念和期待,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即使面临困境和挑战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乐观主义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1. 应对压力乐观主义的人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对困境不抱怨和消极思考,而是寻找解决方案和积极面对。
2. 提升心理健康乐观主义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持乐观态度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积极的情绪,更能够应对负面情绪,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3. 增强自我效能感乐观主义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即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信念。
乐观的人更容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目标和挑战。
4. 增加幸福感乐观主义对个体的幸福感有正向影响。
积极乐观的人更容易寻找到生活中的乐趣和快乐,对待困难和挫折更有韧性和勇气。
三、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的方法积极心态和乐观主义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观与希望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信念
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观与希望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信念心理学视角下的乐观与希望: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信念一、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
乐观与希望成为了帮助我们积极面对生活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乐观和希望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信念。
二、乐观的概念与作用乐观是指对未来抱有积极态度、持有积极信念的心理状态。
乐观者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面对挑战时更富有韧性,能保持积极情绪。
根据心理学研究,乐观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和幸福感,同时也更具有社交能力和身体健康。
三、希望的概念与作用希望是指对未来心怀期望和愿望的心理状态。
希望使人们能够看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鼓舞人们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希望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和逆境应对能力。
研究表明,希望可以激发人们的内在动力,使人们更有决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培养积极的心态与信念的方法1. 培养自我认知乐观和希望的培养首先需要对自己的认知进行调整。
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积极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
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心态,并培养出坚韧的信念。
2. 培养积极的转变方式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转变的方式。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积极的转变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培养希望。
3. 寻找乐观的社交圈子乐观和希望是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传递的。
寻找那些积极乐观的朋友和同事,与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困难,能够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
一起相互鼓励、共同成长的社交圈子对于培养乐观和希望至关重要。
4.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可以给我们带来明确的方向和动力,使我们更加专注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通过制定可行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我们可以培养出对未来的希望,并不断迈向成功。
五、结论乐观和希望是心理学视角下重要的心态与信念,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浅议积极心理学对培养乐观心态的路径
浅议积极心理学对培养乐观心态的路径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中,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似乎成为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学方法来帮助人们调整心态,提升心理韧性。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积极情感、心理状态和幸福感的学科,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从关注问题的根源转向对人类潜力和心理资本的挖掘。
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也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应对生活挑战的方式。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仅取决于如何消除负面情绪和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积极心态来提高生活质量。
与传统心理学将焦点集中于消极情绪和心理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如何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如何培养内在的乐观心态以及如何塑造更加积极的人生观。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普通人提供了应对挑战、增强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乐观心态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或挑战时,依然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乐观的人通常会看到问题的光明面,而不是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且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持续向前。
而乐观心态的培养,不仅能帮助个体减轻心理负担,提升心理韧性,还能增强身体健康、提高社交能力以及改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乐观心态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乐观并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而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逐渐培养的心理能力。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乐观心态的培养与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管理以及生活态度密切相关。
具体而言,要培养乐观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思维方式是培养乐观心态的基础。
研究发现,乐观的人往往具有与悲观者不同的思维模式。
他们在面对挫折时,更倾向于将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或暂时的环境,而不会将其视为个人无能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乐观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乐观情绪是指对未来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乐观的人更容易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应对压力,维持心理健康。
本文将探讨乐观情绪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乐观情绪。
一、乐观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乐观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研究发现,乐观情绪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增强人们的心理抵抗力。
乐观的人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如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此外,乐观情绪还与身体健康有关,可以提升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身体疾病的发生。
二、乐观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1. 提升心理韧性乐观情绪能够提高人们的心理韧性,使其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乐观的人相信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他们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坚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被困境所拖累。
2. 减轻压力和焦虑乐观情绪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乐观的人通常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不会过分担心失败和挫折。
相反,他们会积极应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这种积极的信念和态度减轻了负面情绪的影响,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3. 增强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乐观情绪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关联。
乐观的人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和幸福,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
他们更容易发现和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同时,乐观的人拥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这也是他们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培养乐观情绪的方法乐观情绪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培养和加强。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培养乐观情绪的方法:1. 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培养乐观情绪。
遇到问题时,不要陷入消极的情绪,而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和找到解决方案。
学生乐观情绪与学习能力的心理学分析
学生乐观情绪与学习能力的心理学分析引言:学生的乐观情绪和学习能力是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乐观情绪是指个体对未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情感体验,而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乐观情绪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乐观情绪对学习能力的影响。
一、乐观情绪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乐观情绪与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乐观的学生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并且对学习的结果持乐观态度。
相比之下,悲观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他们容易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感到沮丧和无助。
因此,乐观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学习。
二、乐观情绪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乐观情绪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具有重要影响。
乐观的学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灵活的学习策略,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且对学习过程中的挑战持乐观态度。
相反,悲观的学生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学习策略,他们容易陷入焦虑和逃避行为,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缺乏积极的应对策略。
因此,乐观情绪有助于学生选择和运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乐观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乐观情绪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乐观的学生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对学习的结果持乐观态度,并且更有耐心和毅力面对学习过程中的挑战。
相反,悲观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成绩持消极的预期,他们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乐观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坚持能力。
结论:乐观情绪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乐观情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进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升。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乐观情绪,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态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
注意事项:本文所述内容仅为心理学分析,旨在探讨乐观情绪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涉及具体的教育方法和干预措施。
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
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摘要】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赛里格曼的理论最受推崇。
乐观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是个体面向未来的一种积极体验。
乐观是人的一种主观心境或态度,这种心境或态度与个体的期望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认知判断的结果,而且是一种主观愿望的结果。
【关键词】乐观;态度;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人类对乐观的阐述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期的莱布尼茨(G.W.Leibniz)。
他认为乐观是一种天然的认知方式——即使美好善良有时会伴随着一定的痛苦,但最终必会将其战胜。
尽管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解释还莫衷一是,如气质性乐观、解释风格等,但总体上来说,心理学倾向于将乐观视为是人的一种积极体验。
一、乐观的定义社会学和人类学家泰尔格(L.Tiger)认为当个体把某种社会性或物质性的未来期望视为社会上所需要的、能为他带来快乐的或是对他有利的,那么与这种期望相关联的心境或态度就可以称之为乐观。
从泰尔格对乐观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乐观至少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首先乐观是人的一种主观心境或态度。
同样的一件客观事实,不同的人由于期望不同而对其就具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并使人产生与评价价值相对应的态度或心境,于是如果评价是对自己有利的就产生乐观,反之则产生悲观。
其次,尽管乐观是指向未来的,但它会对现在或今后一段时间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乐观不针对现在或过去,它是一种主观愿望的结果,且这种建立在愿望基础之上的结果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行为。
二、有关乐观生成的理论1.天性论。
天性论认为乐观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则会助长或限制这种天性的发展。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多,如苏格拉底、尼采、弗洛伊德、马斯洛、罗杰斯等。
但这种天性论往往具有消极的意义,包括索福克勒斯、尼采等都认为人具有乐观的天性只是为了延长自身的痛苦。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一些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现实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是以一种天生乐观的心态来思考和行动。
关于乐观心态的研究报告
关于乐观心态的研究报告乐观心态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持积极、阳光和自信的信念和态度。
乐观心态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个体的抗压能力,进而改善身心健康。
近年来,乐观心态在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有许多研究探讨了乐观心态与幸福感、抑郁症、应对压力等方面的关系。
一、乐观心态的特点乐观心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面对问题。
乐观的个体往往更愿意积极面对问题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被困扰和挫折击倒。
2.正面思考和乐观预期。
乐观的个体更倾向于正面思考和持有积极的预期,相信问题会有解决的办法,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自信和坚韧不拔。
乐观的个体通常自信心强、坚韧不拔,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信念。
二、乐观心态与幸福感研究表明,乐观的个体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因为乐观者更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乐观者更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积极情绪,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三、乐观心态与抑郁症乐观心态与抑郁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乐观的个体更能够有效应对压力和困难,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乐观心态可以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降低抑郁症的风险。
因此,培养乐观心态对于预防和缓解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
四、乐观心态的培养乐观心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1.积极思维训练。
通过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正面的心态,改变消极思维方式,增强乐观信念和态度。
2.寻找支持和帮助。
与乐观的朋友交往,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保持乐观心态。
3.锻炼身心。
适量的运动和放松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心理健康,有助于培养乐观心态。
总之,乐观心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思维、寻找支持和锻炼身心等方式来培养乐观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乐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而乐观的态度在心理健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乐观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总体指标。
乐观指的是对世界和生活保持积极和富有希望的态度。
乐观的人通常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乐观态度可以提高人们应对外部困境的能力,增强个体的逆境应对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挑战。
一些研究表明,乐观的人更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
乐观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能够更积极地应对和寻找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悲观的人更容易被困扰和消极情绪所影响,很难调整自己的心态。
因此,乐观的人更有可能保持心理健康,并避免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项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更自信、更有动力和能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是因为这种态度,他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并保持身心健康。
相反,悲观的人倾向于将困难和挫折归咎于自身,往往感觉无力改变。
这种消极的情绪和观念使他们产生心理负担,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乐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还在更深层次的研究中被探索。
一项研究发现,乐观的人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例如积极社交、锻炼和寻求支持等。
这些积极的行为可以减少压力和抑郁,并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而悲观的人则常常选择退缩和逃避,缺乏积极行动的动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还可以从生理角度解释。
乐观的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生理反应,例如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和血清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提升心情和抵抗压力。
此外,乐观还与更好的免疫系统功能和身体健康状况相关。
乐观的人更有可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对于那些缺乏乐观态度的人,他们也可以通过培养乐观的心态来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
这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方法来实现,例如寻找并重视积极的经历,锻炼对积极事物的感激和乐趣的能力,以及学习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心理学的观点如何培养乐观心态
心理学的观点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心理过程,并且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培养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是指积极主动、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观点以及相应的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
一、重塑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对于个人的心态起着重要的影响。
负面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导致悲观的情绪和心态,而乐观的思维模式则能够培养乐观心态。
心理学家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来重塑思维模式:1.倾向积极思维:乐观的人倾向于看到问题的积极面,他们更加关注解决问题和取得进展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事物,例如将问题看作挑战,让困难成为自己成长的机会。
2.化解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思考和判断过程中,基于主观经验而产生的错误倾向。
例如,过分的一概而论、事事往坏处想等。
乐观心态需要学会识别和化解这些认知偏差,提高对事实的客观判断。
二、建立正面情绪积极的情绪对于培养乐观心态至关重要。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建立正面情绪:1.关注积极事物:乐观的人更加关注积极的事物,他们会主动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我们可以培养这种习惯,比如每天写下一份感恩清单,记录下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之物,这将帮助我们关注积极的一面。
2.笑对生活:笑容是一种积极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不论面对什么困难,保持微笑可以让我们更加乐观地面对问题。
三、培养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积极改变和适应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培养适应能力有助于建立乐观心态,以下是相关方法:1.寻找支持:与他人分享困难和挑战,并求助于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与他人共同分担压力和困境,不仅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还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2.制定目标:乐观的人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目标,并采取行动来实现它们。
当我们取得进展时,乐观心态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
四、培养自我爱护能力自我爱护是指关心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心理学如何帮助你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心理学如何帮助你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可以解释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和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1. 理解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是指在面对困难、挫折和压力时,能够持有积极的信念、态度和情绪。
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的培养需要理解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1 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面对压力和逆境时能够积极应对和适应的能力。
心理弹性有助于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因为它使个体更能适应和应对不可避免的生活挑战。
1.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积极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从而促进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的培养。
1.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持有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
2. 心理学方法与技巧心理学可以提供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来帮助个体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心理学方法:2.1 积极心理干预:积极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
这种干预可以包括认知重构、积极情感训练和希望培养等。
2.2 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指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交流和辅导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在咨询和治疗过程中,个体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情绪,并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2.3 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来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自我反思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思维和情绪,并找到改变的方法。
而自我成长则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成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3. 案例分析:心理学帮助个体发展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的实际效果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效果。
心理学解析:如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解析:如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充满挑战和压力的社会中,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变得越来越重要。
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逆境,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成功和幸福感。
因此,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通过心理学解析,详细探讨如何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讨论积极乐观态度的重要性,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生活质量提升以及成功和幸福感的增强;然后介绍培养积极乐观态度的具体方法,包括积极思考训练、感恩与正念实践以及心理抗逆力培养;接着介绍如何克服消极思维障碍,并分享认知重组方法、树立自信心态以及拒绝否定自我对话等技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专注于探讨一个关键主题。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其次是积极乐观的重要性部分,详细介绍了积极乐观态度对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成功和幸福感的影响。
之后是培养积极乐观态度的方法部分,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读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接着是克服消极思维障碍的技巧部分,分享一些有效的技巧来解决负面思维所带来的困扰。
最后是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文章中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帮助读者认识到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而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积极乐观心态。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并提升自身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成功和幸福感。
相信本文对于那些渴望改变消极思维模式、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人群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 积极乐观的重要性2.1 心理健康影响Maintaining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is crucial for our mental well-being. Numerous studies in psychology have highlighted the significant impact that a positive mindset can have on our overall mental health. When we adopt a positive outlook, it reduces stress levels, promotes emotional resilience, and enhances our ability to cope with challenging situations.Negative thinking patterns can lead to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On the other hand, positive thinking promotes bette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helps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ental health issues. It allows us to approach life's challenges with a more proactive and constructive mindset.2.2 生活质量提升Having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can greatly improve our quality of life. When we focus on the positives rather than dwelling on negatives, we experience greater happiness and satisfaction in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such as relationships, work, and personal achievements.Positive individuals tend to attract others with their optimistic energy and enthusiasm, leading to more fulfilling social connections. Additionally,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physical well-being, such as regular exercise and healthy habits.By cultivating positivity in our lives, we create a found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 and self-improvement. We become more resilient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and develop a greater sense of control over our own happiness.2.3 成功和幸福感增强Adopting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significantly enhances our chances of achieving success in various endeavors. Positive thinkers exhibit higher levels of motivation, persistence, and perseverance when working towards their goals.A positive mindset also enables us to overcome obstacles that may arise along our journey towards success. Instead of viewing setbacks as failures, an optimistic individual sees them as valuable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contribute to personal growth.Furthermor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s with a positive outlook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higher levels of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ptimistic people tend to enjoy the present moment, appreciate their achievements, and have a hopeful perspective on the future.In summary,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attitude in life not only benefits our mental health but also enhances our overall well-being. It promotes resilience,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our relationships and dailyexperiences, and increases our chances of achieving success and happiness. By consciously choosing to focus on positivity, we can cultivate a mindset that allows us to thrive in various aspects of life.3. 培养积极乐观态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实践来培养和维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心理学揭示的秘密如何培养乐观心态
心理学揭示的秘密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在生活中,许多人都追求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那么,心理学揭示的秘密是什么?又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呢?本文将通过对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分析,探讨这个问题。
一、积极情绪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和乐观心态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积极情绪可以增强我们的抵抗力,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减少患病的风险。
同时,乐观心态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态。
因此,培养乐观心态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1. 积极倾听内心声音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愿望是培养乐观心态的第一步。
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关注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通过与自己的对话,找到积极的目标和动力,从而保持乐观的心态。
2. 树立目标和积极态度建立明确的目标,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是培养乐观心态的关键。
积极的态度能够推动我们不断努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同时,要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3. 培养积极的社交关系我们的社交关系和身边的人对我们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和积极乐观的人相处,可以不断受到正面的能量和鼓励,从而提升自己的乐观心态。
此外,主动参与社交活动,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也能够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4. 培养自我认同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有信心,是培养乐观心态的基础。
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培养乐观的心态。
结语培养乐观心态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进行调整和改变。
通过倾听内心声音、树立目标和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社交关系以及培养自我认同感,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学在养成乐观心态中的应用积极面对生活与挑战
心理学在养成乐观心态中的应用积极面对生活与挑战心理学在养成乐观心态中的应用积极面对生活与挑战积极面对生活与挑战是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一种心态。
而心理学在帮助人们养成乐观心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内心的需求,并学会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养成乐观心态中应用心理学。
第一部分:认识自己养成乐观心态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的。
通过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例如,根据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理论,个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内向或外向、感性或理性等。
了解自己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与他人相处。
除了人格特点,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养成乐观心态的重要一环。
心理学中的兴趣理论认为,个体对某些特定领域或活动有更高的热情和投入度,通过发展和追求自己的兴趣,可以增加个体的满足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养成乐观心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往往是基于其内在的价值观和信念。
通过反思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从而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第二部分:应对困难和挑战养成乐观心态,并不意味着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相反,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养成乐观心态的关键一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个体更容易保持乐观的心态,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
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积极思考。
心理学中的认知重建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
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负面思维转向积极、乐观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培养乐观态度
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培养乐观态度心理学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研究和理解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变得越发重要。
乐观态度作为一种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难,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帮助人们培养乐观态度,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一、培养自我认知培养乐观态度的第一步是正确认识自己。
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点。
心理学中的“自我接纳”理论认为,接受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是提升自我幸福感的关键。
人们可以通过关注自己的成就和积极经历来改善自我评价,培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培养积极情绪乐观态度和积极情绪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绪来提升自己的乐观态度。
心理学家发现,一些简单的方法,如积极思考、感恩和笑对困境,都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情绪体验,并培养乐观情绪。
例如,当遇到挫折时,可以寻找积极的解释,并努力从中获得启示和成长。
另外,经常表达感激之情,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培养积极情绪的有效途径。
三、树立目标和期望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期望是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目标会影响其行为和情绪。
因此,当人们设定积极的目标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追求,从而增加乐观情绪。
同时,适当调整期望值也是重要的,合理的期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现实,增加对未来的乐观信念。
四、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培养乐观态度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们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和同事进行交流和互动来获得情感上的扶持和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压力感受,提高个体的幸福感和抗压能力。
因此,人们应该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寻求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积极的社交网络。
五、应对挫折和困境乐观态度并不意味着回避困难和挫折,相反,它要求个体能够积极应对并从中学习成长。
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种名为“应对焦虑”的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将焦虑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
从心理学角度谈乐观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谈乐观问题一个处理不好日常生活的人,他的修行也成问题。
一个处理不好自己心理问题的人,他的研修也必将多坎坷。
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每天要面对诸多矛盾。
在修为还不是很高的时候,难免会“受伤”。
此中,亦有“命数”使然。
改变命运,绝非易事,需要超越五行的能力才行。
而改变心情,可有切实入手处。
这里介绍一个办法,可以试试看。
就是自己准备一个日记本,把每天比较上心的倒霉事记下来,然后分析其要素,最后得出一个全面客观、积极的结论。
这里原理很深,不详说。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一个人:得意时,莫张狂;失意时,莫绝望。
更重要的是,人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来改变部分性格的。
一个容易悲观的人,生存中会遇到诸多困难问题,有些并非大事,但他可能转不过去,可能会消耗过多精力。
而掌握这个乐观分析法,可以逐步改变性格,令一个人更客观,更乐观,从而更有力量面对人生。
具体方法:所有的事情,都含有积极和消极两个面孔(还有其它面孔)。
你要从中找到令你积极乐观的一面,哪怕一点点。
这样,就可以洗掉一些灰色的东西,令你健康一些。
天长日久,你思维习惯会改变,就会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性格。
举例子来讲,比如你做错一件事。
然后,你心情非常不好,长时间不好。
如果用“乐观分析法”来做,你就可以把这件事记下来,然后你从多角度分析教训:虽然此事表面看来很不好,但是,如果你记住教训,你就会少犯类似错误;如果你能够承担这个后果,你就“成熟”一步,大人物都是能够承担挫折的人;那件蠢事,人们并不一定很在意,就算很在意,依我们的经验,已过去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况且,犯错误的人,才是有勇气的人,才有机会踏出一步来改变自己、成熟自己,人生很长,一些过去事都是财富,包括错误在内,从此角度而言,错误本身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分排斥。
等等。
这个方法,西方心理学叫做学习乐观法。
就是寻找对自己乐观有帮助的闪光点,积累下来,把每一件不快事变个积极的结论(不是勉强),从而一步一步走向更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
【摘要】乐观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赛里格曼的理论最受推崇。
乐观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积极情绪,是个体面向未来的一种积极体验。
乐观是人的一种主观心境或态度,这种心境或态度与个体的期望紧密相关,它不仅是一种认知判断的结果,而且是一种主观愿望的结果。
【关键词】乐观;态度;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
人类对乐观的阐述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期的莱布尼茨(G.W.Leibniz)。
他认为乐观是一种天然的认知方式——即使美好善良有时会伴随着一定的痛苦,但最终必会将其战胜。
尽管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解释还莫衷一是,如气质性乐观、解释风格等,但总体上来说,心理学倾向于将乐观视为是人的一种积极体验。
一、乐观的定义
社会学和人类学家泰尔格(L.Tiger)认为当个体把某种社会性或物质性的未来期望视为社会上所需要的、能为他带来快乐的或是对他有利的,那么与这种期望相关联的心境或态度就可以称之为乐观。
从泰尔格对乐观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乐观至少具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首先乐观是人的一种主观心境或态度。
同样的一件客观事实,不同的人由于期望不同而对其就具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并使人产生与评价价值相对应的态度或心境,于是如果评价是对自己有利的就产生乐观,反之则产生悲观。
其次,尽管乐观是指向未来的,但它会对现在或今后一段时间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乐观不针对现在或过去,它是一种主观愿望的结果,且这种建立在愿望基础之上的结果会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现在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行为。
二、有关乐观生成的理论
1.天性论。
天性论认为乐观是人的一种天性,人类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则会助长或限制这种天性的发展。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很多,如苏格拉底、尼采、弗洛伊德、马斯洛、罗杰斯等。
但这种天性论往往具有消极的意义,包括索福克勒斯、尼采等都认为人具有乐观的天性只是为了延长自身的痛苦。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一些心理学家们发现,人们并不是严格按照现实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而是以一种天生乐观的心态来思考和行动。
从现有的一些心理学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那就是大部分人的得分都会高于理论上的平均分。
这一结果表明每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似乎都在平均数以上,而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由此研究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都
具有一种天然的乐观倾向。
2.学习论。
还有一部分心理学家则认为乐观是由于后天的学习而造成的个体差异。
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大部分是行为主义者,他们认为后天的学习是乐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在他们看来乐观是人在特定的情景中获得的一种特定的机械反射,是反应与强化之间的短暂性联结。
因此,要获得乐观必须借助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紧密联系,两者之间在时间上结合得越紧,乐观就越容易通过学习而获得。
另一种学习论观点持有者——社会学习论心理学家也认为乐观是由学习而获得的,但他们认为,这种学习过程并不是单向的S-R过程,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对S与R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意义做出判断,并在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学习。
三、积极心理学对乐观的解释
乐观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积极心理学对乐观的理解综合了天性论和学习论的观点,认为一个人天生的遗传基因为其提供了一个乐观基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基线,而一个人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则会进一步助长或抑制其乐观的程度。
在众多理论中塞里格曼所提出的理论最受推崇。
赛里格曼在对乐观进行解释时,引入了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归因再形成模型中的“解释风格”一词。
简要地说,习得性无助理论认为动物和人在经历了令其不愉快且自身无法控制的事件之后,会变得无助、被动和反应迟钝。
赛里格曼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在自身的行动和事情的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例如当人们遭遇逆境后,总会去寻找原因,如果一个人认为产生这种逆境的原因具有稳定性,那么他的无助感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一个人认为产生这种逆境的原因具有普遍性,那么他的无助感就会扩散到与他相关的其它事件上;如果个体认为产生这种逆境的原因具有内在性,那么他的自尊就会受到伤害。
赛里格曼认为乐观是一种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解释风格,解释风格是指个体在成功或者失败后,进行归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倾向,并将解释风格分成了两类: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把自己所遭遇的失败归因于外在的、暂时的、特定的因素,而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那么他就具有乐观解释风格。
在当今社会,对乐观的研究结果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虽然我国对于乐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对乐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更多有关乐观的内在意蕴必将被揭示出来,进而挖掘出它对人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宝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海贤,陈洁.希望疗法: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1):121-125.
[2]李金珍等.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3]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