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百科PPT
合集下载
中国诗词大汇杜甫PPT课件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杜甫的诗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江村》等诗歌中表达了 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顺应。
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勇气
直言不讳
杜甫的诗歌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批判 ,如《兵车行》中对战争的控诉,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正义 感。
追求真理
杜甫的诗歌中也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如《寄韩 谏议注》中对贤才的推崇和对真理的探寻,体现了他对真 理的执着追求。
神为后世诗人所继承和发扬。
Hale Waihona Puke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新,尝 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后世诗
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价值
杜甫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杜甫的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产生了 积极影响。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 在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 争的惨烈和人民的无奈与痛苦。
04
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与人 文精神
忧国忧民思想体现
1 2 3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反映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 ,如《三吏》、《兵车行》等,表达了他对人民 疾苦的深切同情。
关心国家命运
杜甫的诗歌中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如 《春望》、《登岳阳楼》等,描绘了他对国家兴 衰的感慨。
勇于自我反省
杜甫的诗歌中也不乏自我反省的篇章,如《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中对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的反思,展现了他 的谦逊和自省精神。
05
杜甫诗歌在后世的影响与传 承
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沉郁顿挫 ,对后世诗人如元稹、白居易等
杜甫的诗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江村》等诗歌中表达了 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顺应。
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勇气
直言不讳
杜甫的诗歌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腐败的批判 ,如《兵车行》中对战争的控诉,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正义 感。
追求真理
杜甫的诗歌中也表达了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坚持,如《寄韩 谏议注》中对贤才的推崇和对真理的探寻,体现了他对真 理的执着追求。
神为后世诗人所继承和发扬。
Hale Waihona Puke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勇于创新,尝 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为后世诗
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承价值
杜甫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杜甫的诗歌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产生了 积极影响。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 在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 争的惨烈和人民的无奈与痛苦。
04
杜甫诗歌中的家国情怀与人 文精神
忧国忧民思想体现
1 2 3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反映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 ,如《三吏》、《兵车行》等,表达了他对人民 疾苦的深切同情。
关心国家命运
杜甫的诗歌中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如 《春望》、《登岳阳楼》等,描绘了他对国家兴 衰的感慨。
勇于自我反省
杜甫的诗歌中也不乏自我反省的篇章,如《自京赴奉先县 咏怀五百字》中对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的反思,展现了他 的谦逊和自省精神。
05
杜甫诗歌在后世的影响与传 承
对后世诗人创作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风格独特,沉郁顿挫 ,对后世诗人如元稹、白居易等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精品PPT课件
杜诗与盛唐诗歌的区别
盛唐诗歌
内容上: 歌颂理想
杜诗
抨击现实、揭露黑暗
创作上:表现天才的艺术创造力
锤炼语言
基调上:明快、乐观、高昂
沉郁、低回、委婉
“诗圣”
1、忠君爱国,矢志不渝。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葵藿倾太阳,自性固莫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剑外忽传收蓟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 • 漫卷读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 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之死
有四种说法: 1、溺水而死。 2、自沉而死。 3、食牛肉白酒醉饱而死。 4、老衰病死。
放荡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诗人 旅食京华:对浪漫主义诗坛的游离 陷贼与为官:动乱时代的历史画卷 漂泊西南:崎岖的道路与伟丽的山川
“诗圣”
2、关注国事,知本察隐。
“主将位益崇,气骄陵上都。”(《后出塞五首》)
பைடு நூலகம்
兵车行
•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有作成一囊。”逐步确立“致君尧舜上,
再使民风淳”的理想。
731年,19岁的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
他“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
活。735年,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
落败。随后前往齐赵漫游。
表现了青年杜甫敢于攀登绝顶、俯视群山的气概和雄 心,承盛唐余韵。
杜甫的ppt(语文)
•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 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和《乾元 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 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 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 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1-12]
远游。”
蜀中漂泊
• 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 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 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 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 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 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 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伟大的现实诗人——杜甫 (712-770)
杜甫:字子美
“杜陵布衣” “少陵野老” “杜少陵” “杜拾遗” “杜工部”
•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 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 杜”。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及思想
一、生平
1.读书和壮游时期(35岁前)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44岁)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48岁)
杜甫诗专题鉴赏ppt课件
题材不同
李白多写山水、游仙、饮酒等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 追求自由的精神;杜甫则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写 实性强。
表现手法
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语言华丽;杜甫则注重 细节描写和刻画,语言朴实。
21
与杜牧诗歌比较
时代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则 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 相对稳定。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可以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杜甫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杜甫诗 歌,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将杜甫诗歌引入语文教育,可以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推动语文教 育的发展和创新。
杜甫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深刻
的启示意义。
02
创新诗歌艺术形式
杜甫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2024/1/25
03
追求诗歌审美价值
杜甫诗歌追求审美价值,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语言的锤炼,对现代诗歌创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在教育领域应用推广
2024/1/25
长安十年
曾应试不第,困居长安 ,后得官为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
安史之乱
西南漂泊
因上疏救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遭贬,后弃官。
寓居四川近十年,创作 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4
时代背景分析
政治背景
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 不安。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唐朝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高峰。
战乱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李白多写山水、游仙、饮酒等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 追求自由的精神;杜甫则多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疾苦,写 实性强。
表现手法
李白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语言华丽;杜甫则注重 细节描写和刻画,语言朴实。
21
与杜牧诗歌比较
时代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杜甫则 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 相对稳定。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杜甫诗歌,可以培养学 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杜甫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杜甫诗 歌,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将杜甫诗歌引入语文教育,可以 促进语文教育改革,推动语文教 育的发展和创新。
杜甫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疾苦,对现代文学创作具有深刻
的启示意义。
02
创新诗歌艺术形式
杜甫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和
启示。
2024/1/25
03
追求诗歌审美价值
杜甫诗歌追求审美价值,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语言的锤炼,对现代诗歌创
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5
在教育领域应用推广
2024/1/25
长安十年
曾应试不第,困居长安 ,后得官为右卫率府兵
曹参军。
安史之乱
西南漂泊
因上疏救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遭贬,后弃官。
寓居四川近十年,创作 了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4
时代背景分析
政治背景
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 不安。
经济背景
文化背景
唐朝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达到高峰。
战乱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
杜甫ppt课件
杜甫的思想和价值观
REPORTING
杜甫的儒家思想
儒家仁爱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 爱、孝道和忠诚,认为这些都是
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儒家礼义观念
杜甫在诗歌中经常提到礼义,认为 礼义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规范和约 束,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至关重要。
儒家天命观
杜甫认为天命决定个人命运和社会 兴衰,因此他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 问题,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 进步和正义而努力。
02 03
诗句解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绘了狂风肆虐、茅屋被掀的 景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对广厦 千万、天下寒士安居乐业的向往。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个人遭遇 来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PART 03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 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之一。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被 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PART 02
杜甫诗歌赏析
REPORTING
杜甫的诗歌风格
01
02
03
04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情感深沉,语言节 奏鲜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波
杜甫苦, 呼吁正义和人性。这种精神启示我们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关注弱 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独立思考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和见解,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启示我 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权威 ,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杜甫出生于京兆杜氏,自幼聪颖好学 ,少年时游历于洛阳、长安等地。
REPORTING
杜甫的儒家思想
儒家仁爱思想
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仁 爱、孝道和忠诚,认为这些都是
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儒家礼义观念
杜甫在诗歌中经常提到礼义,认为 礼义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规范和约 束,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至关重要。
儒家天命观
杜甫认为天命决定个人命运和社会 兴衰,因此他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 问题,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 进步和正义而努力。
02 03
诗句解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绘了狂风肆虐、茅屋被掀的 景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对广厦 千万、天下寒士安居乐业的向往。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描绘个人遭遇 来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PART 03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 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 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之一。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被 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PART 02
杜甫诗歌赏析
REPORTING
杜甫的诗歌风格
01
02
03
04
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歌情感深沉,语言节 奏鲜明,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波
杜甫苦, 呼吁正义和人性。这种精神启示我们 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关注弱 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独立思考
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考 和见解,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启示我 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权威 ,勇于挑战传统观念。
杜甫出生于京兆杜氏,自幼聪颖好学 ,少年时游历于洛阳、长安等地。
杜甫精美简介ppt课件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 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14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 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 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 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 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鼓吹(宣传,宣扬)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甫避走三川。
15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穿破旧的衣服)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 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 贫穷,贫寒),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徙还京师,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 不至。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 与田畯野老相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荡,无拘检。严 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乂yì)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 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 楚,扁舟下峡,未维舟(系船停泊)而江陵乱,乃溯沿 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 年,啖牛肉白酒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 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 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 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 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 君王看不足。……
14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 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 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 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 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鼓吹(宣传,宣扬)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甫避走三川。
15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穿破旧的衣服)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 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 贫穷,贫寒), 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徙还京师,出为华州司 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 不至。
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 与田畯野老相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荡,无拘检。严 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 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乂yì)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 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 楚,扁舟下峡,未维舟(系船停泊)而江陵乱,乃溯沿 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 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 年,啖牛肉白酒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 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 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 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 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 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 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 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 君王看不足。……
杜甫以及他的作品介绍ppt课件
15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6 被驱不异犬与鸡。
背景
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 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 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 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 样的不幸。
18
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 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 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 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 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 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 所在哭声振野。” 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 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 实。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
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
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
杜甫个人简介PPT课件
❖ 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 友谊,继而又遇高适。
❖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5)
❖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
6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 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 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 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 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 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 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 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 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 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 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 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
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 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 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 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 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 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 围。
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
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 史”。
.
9
❖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 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
❖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5)
❖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
6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 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 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 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 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 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 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 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 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 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 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 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
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 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 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 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 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 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 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 围。
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
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 史”。
.
9
❖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 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
古代诗人名人杜甫人物介绍PPT
相关资料
杜甫死因
唐人刘斧的《摭遗》、李观的《杜传补遗》都提出了“淹死 说”。《杜拾遗补传》记载:“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 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 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日: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 矣。以此事闻。”“聂令”为掩盖事实,制造假坟,并骗玄 宗说杜甫是因为“牛肉白酒”撑死的。
作品特点
理论主张
杜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他创作的诗歌都表现出有益于国家人民。 他在诗中经常赞美《国风》《楚骚》。杜甫重视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杜甫对诗歌艺术反复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晚节渐于诗律细。”道出他对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语言 的追求。在继承文学遗产方面,杜甫包容海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批判地继承前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杜甫艺术眼界的开阔,对较全面 地欣赏文学作品的宏伟、清词、豪迈等多样风格。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后世影响
杜甫一生写作了大量诗歌,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甫集》六十卷。 《全唐诗》存其诗一九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新唐书》卷 二零一、《文艺》有传。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 18卷,题为《杜工部集》。宋元明清时期,杜诗学成为显学,出现“千家 注杜”的诗学壮观。历代整理、笺注、评点、研究杜诗的著作,今存者尚 不下二百余种。
表现手法的成熟运用
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前出塞》《后出塞》《石 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 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 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 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 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杜甫生平介绍PPT课件
第8页/共32页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第9页/共32页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第22页/共32页
杜 甫 草 堂
第23页/共32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24页/共32页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 甫根对据我李的白阅读的,崇杜甫拜至少在十五首诗中
表现出对李白的很明显的崇拜之情。其中有 《赠李白》两首《梦李白》二首《春日怀李 白》《冬日末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饮中八仙歌》等共 十五首。
第5页/共32页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 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 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 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第9页/共32页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第22页/共32页
杜 甫 草 堂
第23页/共32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24页/共32页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 甫根对据我李的白阅读的,崇杜甫拜至少在十五首诗中
表现出对李白的很明显的崇拜之情。其中有 《赠李白》两首《梦李白》二首《春日怀李 白》《冬日末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饮中八仙歌》等共 十五首。
第5页/共32页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 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 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 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杜甫》PPT课件
杜甫 诗三首
学 ❖1.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 习 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使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得
目 到提高 。 标 ❖3. 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 史”;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风 格沉郁顿挫。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古诗:
1、《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押 iao 韵, 四联依次是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2、鉴赏诗词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名内容、 品语言、 研写法、 悟情感 、 析形象 。
3、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有:情景结合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等。
触目惊心的景象。 满目凄然的景象。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 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残破凄凉的衰败的景象)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乐景写哀情, 突出表现了诗人在国破之时悲痛的心情。
春望 杜甫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 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 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 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 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 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 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学 ❖1.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领 习 会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 2.使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得
目 到提高 。 标 ❖3. 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 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 史”;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 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风 格沉郁顿挫。代表作品:“三吏”“三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古诗:
1、《望岳》是一首五言律(诗体裁),押 iao 韵, 四联依次是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2、鉴赏诗词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名内容、 品语言、 研写法、 悟情感 、 析形象 。
3、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有:情景结合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等。
触目惊心的景象。 满目凄然的景象。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景象?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 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 使人触目惊心。(残破凄凉的衰败的景象)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 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以乐景写哀情, 突出表现了诗人在国破之时悲痛的心情。
春望 杜甫
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 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 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 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 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 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 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杜甫生平》PPT课件
17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杜甫(介绍杜甫生平、经历影响) PPT
杜 甫
草 堂
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 :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 (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
(四)眷恋亲情、友情。
爱国主义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指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 曲折变化等因素。 沉郁顿挫,就是指杜诗语言的凝练质朴、感 情的忧郁苍凉、结构的曲折迂回。
描写日常生活,
—夔州(今四川奉节)—江陵 吟咏平凡事物。 —岳阳—潭州—衡州—湘江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 同谷等地,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 ,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 “杜甫草堂”。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后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 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 的一只破船上。
伤乱思乡之作(766)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 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诗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 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767)
3、推己及人,心忧天下。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 业徒,因念远戌卒。”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 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黄彻:忧在天下,而不为一己失得。
“诗圣”
4、关注亲情,珍视友情。
杜甫ppt课件
05
杜甫的创作环境与历史背景
杜甫所处的时代环境
01
02
03
安史之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时期,安史之乱给社会 带来深重的灾难,对杜甫 的创作产生深刻影响。
政治腐败
当时政治腐败,权贵奢侈 ,民生困苦,这些社会问 题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热情 。
文化繁荣
唐朝文化艺术繁荣,为杜 甫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土壤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 诗句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描写了狂风怒号、卷走茅 屋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恶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 黑。”描写了天气阴沉、秋色凄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愁苦。“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描写了布衾破旧、孩子睡相不好的情况,表现 了诗人生活的困顿和身体的不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描 写了房屋漏雨、雨脚不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处境的艰难困苦。“自经丧乱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描写了诗人因战乱而失眠、忧虑的境况。
融汇众家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融合了众家的风格和特点,既有儒家思想的深刻 烙印,又吸收了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详细描述
杜甫的诗歌中融合了多种思想流派的影响,如儒家的人本主 义、道家的自然主义、墨家的实践主义等。这些影响在他的 诗歌中相互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杜甫善于运用宏大的意象和壮丽的笔 触,表现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大段的铺陈和夸 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注民生
总结词
杜甫的诗歌非常关注民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和悲惨,表达 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关注。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 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 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 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 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 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 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 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 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 《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 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 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 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 《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 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 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 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 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陌秋夕制作
生平经历
•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瑶湾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 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 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 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 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 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 西南漂泊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 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 江舟长逝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 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 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陌秋夕制作
文学特点
•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 “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 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 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 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 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 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 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 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陌秋夕制作
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 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 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 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 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 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 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 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 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 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 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 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 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 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 谓为村夫子。”
杜甫百科
陌秋夕制作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 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 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 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杜草堂。
•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 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 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 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 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 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 畅。
陌秋夕制作个人成就 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 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 尽脱去前人窠臼”。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 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 仕途不顺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 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 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 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 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 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 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 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 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 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 《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 笺》、徐居仁编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 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 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 《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 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 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 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 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陌秋夕制作
生平经历
• 家世背景
公元712年(壬子年)杜甫降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南瑶湾村。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 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 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 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 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 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 西南漂泊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 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 江舟长逝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 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 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陌秋夕制作
文学特点
• 语言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 “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 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杜甫 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 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 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 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 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 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 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 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陌秋夕制作
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 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 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 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 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 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 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 格律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 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 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 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 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 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 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 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 谓为村夫子。”
杜甫百科
陌秋夕制作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 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 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 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 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 杜草堂。
• 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 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 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 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 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 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 畅。
陌秋夕制作个人成就 诗歌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 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 尽脱去前人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