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史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宫调史料
诸宫调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学人从各个角度作了考索。过去人们一般根据南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认为诸宫调起源于北宋,孔三传为创始人。本世纪后期有人开始怀疑这种说法的准确性。贺昌明《诸宫调与唐变文》(《文艺报》1963年第1期)考察了唐变文与诸宫调的联系。宋克夫《试论敦煌所藏(禅师卫士遇逢因缘)——兼谈诸宫调的起源》(《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根据现存和新发现的文献描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张协状元》“副末开场”、《刘知远》和《董西厢》分别代表元代以前诸宫调体制发展的三个阶段,宋代为第一阶段,诸宫调源于话本,特点是以说为主,以词歌唱;金章宗朝以前为第二阶段,此时歌唱单位用了缠令的形式,音乐体制在以词歌唱的基础上发展为一曲一尾的套数,并出现了少数多曲一尾的套数,歌唱的比重增加,从以说为主转向以唱为主;金章宗时为第三阶段,此时歌唱单位在缠令的基础上兼容了唱赚、宋代大曲和杂剧词的某些成分,多曲一尾的形式更为普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新说:“北宋后期‘诞生’的诸宫调,其孕育期至少已有三百多年”,产生于盛唐的、以故事形式贯穿僧侣佛曲的敦煌遗书《禅师卫士遇逢因缘》,其形式已为宋代诸宫调创立了基本规模,可谓诸宫调之祖。
金、元诸宫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3种,完整作品只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其馀两部残缺不全。明人整理出版过好几种本子的董西厢。残本《刘知远诸宫调》是1907—1908年沙俄柯兹洛夫探险队在中国甘肃发掘古代黑水城时发现的。后来我国曾整理出版过几种本子。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残文散见于明·郭勋所编《雍熙乐府》等书。今人整理本有:
一、《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西厢》,或称《董解元西厢记》,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搊弹词》,是古代诸宫调作品中唯一完本流传至今的作品。它是反映金代文学创作水平的代表性作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称赞它“精工巧丽,备极才情,而字字本色,言言古意,当是古今鼻祖,金人一代文献尽此矣”。
《董西厢》的作者董解元,名字、籍里、生平皆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于“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之首。并注云“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他“仕于金,始制北曲”。《毛西河词话》说他曾为“金章宗学士”。郑振铎《宋金元诸宫调考》(《中国文学研究》第4卷)认为:“大约董氏的生年,在金章宗时代的左右,是无可致疑的。但他是否仕金,是否曾为‘学士’,则是我们所不能知道的。他大约总是一位像孔三传、袁本道似的人物,以制作并说唱诸宫调为生涯的。《太和正音谱》说他‘仕于金’,恐怕是由《录归簿》‘金章宗时人’数字,附会而来的。而毛西河的‘为金章宗学士’云云,则更是曲解‘解元’二字与附会‘仕于金’三字而生出来的解释了。”董解元佚其名,或谓明人汤显祖批本《董西厢》说他名良,又作朗;或谓据天一阁某抄本,名琅。姚奠中《董解元和〈西厢记诸宫调〉考索》(《中华戏曲》第9期)和李正民《董西厢作者籍贯探讨》(《晋阳学刊》1991年第1期)据1959年从山西候马金代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测,认为董解元名朗,绛州曲沃人,墓主董明之兄弟行。
《董西厢》的本事,最早源于唐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唐代以后以这一故事为基础进行创作的作品很多,主要有北宋·赵令■的《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幺》等。《董西厢》叙张珙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有188套曲子。它对元杂剧《西厢记》有显著影响。元杂剧兴起之后,它就很少有人唱了。元末明初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说《董西厢》“世代未远,尚罕有人能解之者”。《录鬼簿》载杭州人胡正臣能唱董西厢终篇。明人称其体裁为“弦索”、“搊弹词”、“说唱本”。
今存《董西厢》早期版本有2种。一是1963年发现的明嘉靖间燕山松溪风逸人刊本《董解元西厢记》,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同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定名为《明嘉靖本董解元西厢记》,线装2册,有华文跋。另外还有1957年文化部从安徽绩溪县某收藏家手中购得的《古本董解元西厢记》,全书分8卷,和其它4卷本、2卷本不同,卷1书名下署“海阳风逸散人适适子重校梓”,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张羽序,上海图书馆收藏。同年由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有赵万里跋,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续修四库全书·曲类》亦收。其它较重要的版本还有:
《董解元西厢》,4卷,明·臧懋循点定,明刊朱墨套印本,南京图书馆藏。
《董解元西厢》,4卷,明·汤显祖评,明刊朱墨套印本,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浙江图书馆藏(清·姚燮跋清·徐时栋题款)。
《董解元西厢记》,2卷,明万历间黄嘉惠刊本,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山东省图书馆藏(清·王筠批校并跋)、北京图书馆藏(郑振铎跋)。
《董解元西厢记》,2卷,明·屠龙校,明万历间刊本。
《玉茗堂董西厢藏本》,2卷,明·文朋、何良俊、张雄飞校阅,明·汤显祖批订,明刊本,南京图书馆藏。
《新刊合并董解元西厢记》,2卷,明万历二十八年周居易刊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图书馆藏、北京图书馆藏(有2种,一为与《新刊合并王实甫西厢记》合刊本,另一为清·叶钧校并跋,民国·吴梅校并跋)。
《董解元西厢记》,2卷,明崇祯间吴兴闵氏刊《会真六幻》本。
《董解元西厢》,1本图1卷附考据1卷,民国·刘世珩编刊《汇刻传剧》本。
建国后出版的影印本有:
《西厢记诸宫调》,侯岱麟校订,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出版,据《六幻西厢》本影印。
《明嘉靖本董解元西厢记》,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分上、下2册。
《董解元西厢记》,齐鲁书社1984年出版,据明黄嘉惠刊本影印。
建国后问世的新整理本有:
《西厢记诸宫调》,朱平楚校订注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董解元西厢记》,凌景埏校订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后又数度重印。后者以明人闵遇五刊《六幻》本为底本整理。依1957年发现于绩溪的“古本”将底本厘为8卷,用多种本子作了校勘,以新式标点断句,并有较详、通俗的注释。它虽属普及性读物,但在研究方面仍有一定的价值。
孙逊的研究著作《董西厢和王西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二、《刘知远诸宫调》
《刘知远诸宫调》一作《刘知远传》,是现存3部诸宫调作品(包括残本)中出现最早的1部,陈汝衡《说书史话》说它“很可能是公元1190年前后的刻本”;现存76套曲子中有63套都是由只曲和尾声组成,其中9套甚至只有只曲,连结数曲附尾声的只有3套,文字也较质朴,因此“完全是勾栏瓦肆里的产物,还不曾通过文士加工润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说“中国学者根据刻本版式和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体例、使用宫调等方面,确顶为12世纪左右的作品”。周惠泉、杨佐义主编《辽金元文学史话》说它“大约产生于12世纪中叶以前”。郑振铎《宋金元诸宫调考》推测它是“金版流入西夏”的本子。《中国曲学大辞典》认为“根据纸质、版式、刊工刀法、字体以及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体例、所用宫调等,可断为金刻本,且系平阳(今山西临汾)书坊刻本”。
《刘知远诸宫调》描写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变泰发迹的故事。作者失考。全书应有12则,今只存《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第一》、《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第二》、《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第三》、《知远投三娘与洪义撕打第十一》、《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第十二》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