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所得原则,通过调节和控制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资制度: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根据工人个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工资水平,劳动者按照其劳动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报酬。
2. 职务工资制度:根据劳动者所担任的职务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给予相应的工资水平。
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将获得较高的职务工资。
3. 分配差别制度:区分不同劳动者的付出和贡献,对于工人的分配差别进行一定的调控和调整。
通过一定的分配差别,激励和鼓励各类劳动者积极工作,提高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4. 公共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5. 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教育公平,在分配上给予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平等,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的
公平。
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职务工作的重要程度以及个人贡献等因素进行分配调节,实现收入的公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例子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构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为主题,深入探讨其例子,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一、农民工收入提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注重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工的收入问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等,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通过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和拖欠工资问题处理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民工收入低、待遇差等问题,有力促进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对农村特困人员的救助和保障等,逐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通过实施“三农”政策,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三、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体系,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实施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
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还注重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通过税收调节、财产调节等手段,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
政府推进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促进了财富更加公平地分配,有力促进了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总结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例子的深入探讨可以发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注重优先发展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注重解决收入差距,不断完善福利保障体系,实施财富再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四节 社初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 一、社初阶段收入分配制度
1、社初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的内容和要求: 不劳动者不得食——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才能参与分配; 按劳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而不包括生产资料,而且是经过必 要扣除后的个人消费品; 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必须有质和量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实行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 保障事业社会化 • 保障对象普遍化 • 保障资金基金化 • 资金来源多元化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P16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我国发展生产力重要意义:
–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
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社会差别和重 大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解决,都有赖于生产力的发 展。 –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同样 必须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 第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国 家的独立自主。 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关 键是发展经济。归根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
经济制度篇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本章主要内容
6.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6.2 社会主义的本质
6.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4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过程:新民主主义社会
途径:三大改造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没收 和平赎买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全民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
• •
4、防止收入差距过的基本方针: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选择题1、按劳分配是(D)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A.国家的利益B.人民的利益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D.实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A.共同富裕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社会公平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A.按劳分配制度B.按需分配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A.按劳分配B.劳动和经济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资产收益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C.公平与效率兼顾D.效率为中心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按生产要素分配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D.生产力发展水平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风险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A.分配关系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D.协作关系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A.国家B.企业C.个人D.国家、企业和个人二、辨析题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 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 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 共同的贫穷。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 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 会主义的目标。
2、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平是一定社会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是社会的
•对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国内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3、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
• 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 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社区服务和个 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社会保障走向规范化、法律化的现代 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3)允许“先富”的正确含义
先富起来的条件必 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 动和合法经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收入差距的原因: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 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 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 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 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 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 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 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 不同。
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资源、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生产要素
人的劳动: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健全劳动、资本、技 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多种 分配方式的实现具有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一种经济分配制度,旨在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和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财富公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税收政策、福利制度和工资调整等。
其中,税收政策主要通过对高收入个人和企业征收较高的税率,以实现财富再分配。
福利制度则通过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工资调整也是一种重要的分配方式,通过调整工资水平,使得劳动者的收入与劳动成果相符合。
除了财富的公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还注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国家通过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等,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建设方面,国家鼓励生产力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和劳动者收入水平。
同时,国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家整体的生产力水平。
在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倡导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类人才。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是在财富公平分配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这一制度,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分配领域实现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小故事 大道理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为什么和尚多了反倒没水喝呢?
假如你当长老,为改变这一局面,你有何举措 来提高大家挑水的积极性?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讨论
平均分配 我国现阶段为什 么不实行平均分 配? 不论工作态度、 工作成绩、贡献大 小、效率高低等, 都实行平均,吃大 锅饭。
菜收购和运输。
张同学
陈同学 李同学 ……
父亲在镇上政府部门工作 , 母亲开个小副食店
父亲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自己经营管理。母亲 是教师,业余时间开了一家淘宝店。 父母在外打工 ,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种地,辛苦地 经营着这个家庭。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 然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文 理 学 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部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
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
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
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
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
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什么
班级:11旅管2班学号:20111517203姓名:赵小娟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在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一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算富裕,只能说是充裕,这一阶段的生产力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体制也不够完善和健全。
我国的社会性质和这些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神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因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结果。
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具体体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有很多种,如平均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按社会福利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以及上面提到的按劳分配等,为什么我们国家会选择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分配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就我个人看来,这还体现了一个公平观,即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所有主体利益趋于一致。
我国现在大致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一分配制度是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而不断建立起来的。
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采取按劳分配原则,是由下列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
政治经济学06第六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D.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2.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B.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C.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之外,还包括()。
A.股份制经济B.股份合作制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股份制是()。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社会主义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公私合营经济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公有独资企业B.合伙企业C.股份合作制企业D.股份制6.决定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是()。
A.社会主义性质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B.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数量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D.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7.在我们所说的外资经济中,“外资”指的是()。
A.外国人的投资B.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外的投资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D.与作为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各种所有制相区别的投资8.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
A.按劳分配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需分配9.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劳动成果B.个人消费品C.社会总产品D.生产资料10.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特点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1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并作各项必要扣除后,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1、企业是分配主体,有根据国家政策自主决定分配的权利。
2、企业可用于分配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挂钩,职工个人收入与其劳动贡献即效率挂钩。
这决定了在不同公有制企业之间,等量劳动不一定取得等量报酬。
3、按劳分配借助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因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要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
4、按劳分配不是全社会也不是公有制企业惟一的个人收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共存。
(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结构中的主体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各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渠道必然是不同的,由此也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4、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分配方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资本取得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
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分配不公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阻碍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抑制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影响 社会和谐稳定。可以说,分配不公问题已成为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一大障碍 。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 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 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 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积极推 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 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 大趋势。
1993年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分配原则;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和谐 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 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 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社会分配机制的三个层次: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 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 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 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 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 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 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 调控的补充。
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所获 得的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管理者的收入,则 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7、按土地、房产等要素分配
使用土地、房产等生产要素要支付租金, 从而使其所有者获得租金收入。
(三)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 中层 是文化的投入者、消 费者和创造者;中等 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的 “稳定器”
❖ 变“金字塔”为“橄 榄型”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意义
–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我们 现在是18%左右,今后每年提高 一个百分点,20年后就可以达 到38%。中等收入者是社会的 “稳定器”
建立最基本的农村医疗 保障制度更迫切
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 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 和政策
•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 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 要职责
• 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 密集型产业
• 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 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 策支持
• 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 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三、调整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 平
中等收入者标准
• 人均年收入四万元 世界银行近期的研究结果将全球中等收入层的 高限确定为8000美元,通过购买力平价整,应 在4万元人民币左右;将4万元作为高收入者的 起点标准,其户均年收入可超过10万元,接近 目前多数人对高收入者的认定标准
❖ 开征遗产税酝酿之中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和资本积累还处于初级阶段,
大多数致富者都是创业者,其拥有的财富基本上 是经营所得
社会保障构筑“安全网”
❖ 社会保障虽然是保护网, 却不是“免费的午餐”
➢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 失业保险是一个敏感话
题 ➢ 医疗保障是人们关心的
永恒主题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比,
和,
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系
党的“十六大”新提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 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 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 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 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摘自十七大报告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主体
1、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1、按劳分配原则的基本内容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 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 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得 等量报酬,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 系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 系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 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 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 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 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单位的人们向 他们学习。这样,就会影响整个国民 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 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与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 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 者得到的工资收入.这种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和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人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通过 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向资金需要者提供资金,取得红利,股息,利息或分享收益, 劳动者购买债券,股票和在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 入的分配制度.
指导思想:个人经济实践活动的支出与收入决定经 济建设的收益与速度(效益).经济建设的收益与速 济建设的收益与速度(效益).经济建设的收益与速 度决定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发展情况. 度决定个人乃至家庭的经济发展情况. 总则: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 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允许和鼓励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利于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 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是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台澳投资的 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这些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但只要合法,国 家法律就予以保障.
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 思的设想有很多不同.这主要是: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 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 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 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 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
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以建立公有制为主体,以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内需为主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统分统治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劳动者的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另一部分是劳动收益。
基本工资是指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的工资,是由政府提供的,保证劳动者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劳动收益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是由劳动者的实际贡献决定的。
这种分配制度的优点是保证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也鼓励劳动者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这种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经营管理水平要求较低,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不够积极。
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完善分配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第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一、改革前中国农村个人收入分配体制 的回顾与分析
互助组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民个人收入来源于农民自己的劳动,没有剥削性; 第二,这种收入还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因为生产资料属 个人私有; 第三,个人收入量较单个农户独自生产经营要多。因为这种 生产组织创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产量一般高 于个体农户; 第四,互助组的劳动成果基本属农民个人所有,除了相互间 补偿换工以外不发生组织内部各农户间的分配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 要素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及根据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范畴,其区别主要在于 : 第一,二者层次不同。价值创造先于价值分配而存在, 只有先有价值创造,然后才涉及价值分配,没有价值创造无 从谈及价值分配。 第二,二者所反映的内容实质不同。价值创造所反映的是价 值来源问题,价值分配所反映的是收入来源问题。
《当代中国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 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量至少与下列因素有关:
第一,提供要素的质和量。 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与完善的程度。 第三,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或领域。 第四,管理与技术水平。
《当代中国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 要素分配
1949—1956 城镇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及特点
1956—1965
中国城镇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及特点
“文革”期间 企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当代中国经济》
二、改革前中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体制 的回顾与分析
(一)1949—1956年城镇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形 式及特点
建国初期至1956年,我国城镇职工收入分配的特点 主要有:
第六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 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 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发展过程:
十二大及以前基本上强调坚持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十三大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出“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十四大延续了十三大的提法, 但回避了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问题。 十五大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确定 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但并未明 确按什么要素进行分配。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 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 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
是指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所不可或缺 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们在有形和无形劳动产品 的创造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其中,劳动者的劳 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一般人类劳动 过程最抽象、最基本的三个生产要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过程的复杂化,生产要 素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时至今日,科技、经营 管理、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举 足轻重作用的生产要素。
第一,生产资料被劳动运用于生产,可促进产品即使用价值量的增加, 它在劳动创造财富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作为非劳动要素的原材料,与 劳动一起直接形成财富的实体,归根到底,自然界与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第三,资本或生产资料,虽不是构成价值实体的部分,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它是劳动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在生产价值的过程 中也起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选择题1、按劳分配是(D)A.一切社会共有的分配规律B.公有制社会的分配规律C.商品经济社会的分配规律D.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规律2、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D)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3、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体现(C)A.国家的利益B.人民的利益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公有制的实现程度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D)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鼓励先进,带动后进C.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D.实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A)A.共同富裕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D.社会公平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C)A.按劳分配制度B.按需分配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平均分配制度7、社会保障的核心层次是(A)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A)A.按劳分配B.劳动和经济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D.资产收益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C.公平与效率兼顾D.效率为中心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A.在全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原则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按生产要素分配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1、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D.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1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A)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C.劳动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D.生产力发展水平1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B)A.全社会范围内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C.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D.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原则14、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D)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5、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指(B)A.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全部劳动量B.被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量C.创造商品个别价值的劳动量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劳动量16、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B)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风险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17、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B.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级分化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D.加强调控,稳定社会18、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A)A.分配关系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D.协作关系19、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A)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20、社会保险费用应由哪方面共同负担(D)A.国家B.企业C.个人D.国家、企业和个人二、辨析题1、先富不会带来共富。
应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这是因为:①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但其中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②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巨大动力;③共同富裕是促进全国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
但是,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二,“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手段和途径。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的作用:①示范作用。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向他们学习;②帮助作用。
先富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后富者,走向共同富裕;③带动作用。
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可以为落后地区和还没有走上致富道路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
错误。
2、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
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第一,效率与公平是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
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公平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
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
第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
第三,强调效率优先,不是不讲社会公平。
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基本目标。
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
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错误。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
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公有性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公有制的内容要由公有制实现形式来体现,公有制经济的质的提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来实现;(3)同一种所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反之,同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可以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采用。
答:正确。
三、简答题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
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是什么?(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居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经济调节功能。
四、论述题1、按劳分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那些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我们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同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很多不同,主要的特点有:(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惟一的分配原则,它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也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主体形式的按劳分配,它的实现是同所有制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规律密切联系的,它作用的范围、实现形式和实现程度不但受公有制成熟程度的制约,也受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的制约。
2、怎样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答:“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是:(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①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②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
③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
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广义者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困;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