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照射放射损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一)早期混合裂变产物

放射性碘可作为监测核爆炸或反应堆泄漏事故的
信号核素。


进入途径:胃肠道、呼吸道、完整皮肤及伤口快 速吸收。 蓄积:选择性浓集于甲状腺。 排除:以肾脏排除为主。
50
滤泡
放射性碘对甲状腺的损伤:
碘-131
数Gy剂量:甲状腺功能增高;

30Gy: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100Gy:甲状腺遭受严重破坏;

易产生内照射的核素:α、β放射性核素,如238U、 239Pu、3H、90Sr等
内照射放射损伤 (radiation injury from
internal exposure)

放射性核素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沉积于某些组 织器官和系统引起的放射损伤。
注意:与放射性内污染相区别
8
概念
正常人体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急性氚水中毒时→急性放射病
59
急性氚水中毒时表现为急性放射病。 对人的急性致死量:740GBq。 致癌作用:除白血病外,所有组织均可,无特殊 的靶组织。 生殖细胞对氚很敏感 精原细胞染色体易位--研究氚水遗传效应的重要指标。

60
放射性锝(99mTc)


医学上最常用的核素,在溶液中以TcO4-形式存在。 γ辐射源,物理半衰期是6.02h。 肠道吸收率80%,肌肉注射吸收率达100%。 主要蓄积在唾液腺、甲状腺、胃肠道。 自肾脏和肠道排除,生物半排期是48h。 99mTc在事故性大剂量摄入情况下,主要是中度化学 毒性,年摄入量限值为200MBq。 Na99mTcO4对睾丸的损伤较大。

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变化是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浓缩铀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晚期→辐射致癌效应。
46

急性铀中毒时,白细
胞升高,随后波动性
白细胞数( ×1 0 9 / L )
25 20 15 10 5 0 0 10 20 受照时间(a ) 30
下降,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下降。骨髓细胞 明显增生。
180
600
体内放射性核素>其自然存在量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 (internal contamination of radionuclides)
基础与前提
内照射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from internal exposure):内照射→全身性疾病(电离辐射所致的全 身性表现+该放射性核素靶器官的损害。
致癌效应 遗传效应
25
主要靶器官 的损伤
骨髓、骨骼损伤 肺损伤 气溶胶 胃肠道损伤 消化道进出 235U 肾脏损伤 140La 肝脏损伤 甲状腺和其它 131I 内分泌腺损 伤
26
90Sr
一、内照射急性放射病

一次或短期内多次摄入放射性核素量
>几十 ~几百个年摄入限值(ALI)→ 内照射急性放射病可能
(三)经皮肤粘膜和伤口进入

完整皮肤可阻挡大部 分核素的侵入。

放射性核素吸收率 伤口> 十倍完好皮肤
17
二、放射性核素在血液内存在的形式
离子状态---45Ca、90Sr等
与血浆蛋白结合---59Fe等 存在形式 形成复合离子或络合离子---
形成氢氧化物胶体
离子状态和可溶性复合物→易于扩散和转移 与蛋白质结合的呈胶体氢氧化物的核素→较大分子在血液内 较长时间滞留或局部聚集.
37
1. 选择性损伤
大多数放射性核素选择性蓄积于组织器官中。

危象器官(critical organ) 放射性核素沉积较多、吸收剂量大而排 泄慢受内照射损伤最重的组织器官。
碘-131 锶-90
甲状腺 骨骼
38
2. 潜伏期较长,病程发展缓慢 损 伤 持 续 放射性核素持续照射沉积组织和器官
损 伤 减 少

22
有效半减期(Effective half-life, Te): 体内放射性核素沉积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p×Tb Tp+Tb
Te=
23
第二节
内照射损伤效应简介
24
急性放射病 主要靶器官的损伤 确定性效应 物质代谢异常 内照射 损伤效应
免疫功能障碍 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致畸效应
随机性效应
因为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损伤
5
本章主要内容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内照射损伤效应 内照射损伤临床特点 诊断 救治
6
相关概念
内照射 放射损伤
内照射
放射性核 素内污染
位置
剂量超限
损伤效应
7
内照射(internal exposure)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作为放射源对人体产生照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或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 (观察机体辐射损伤的指标)
六、致畸效应
32
七、致癌效应
放射性核素
Leabharlann Baidu修复 正常分裂
DNA分子受损
修复缺陷或错误修复 细胞死亡 基因突变 细胞异常增殖 辐射致癌效应 恶性转化
33
内照射诱发肿瘤的特点

与核素的滞留部位一致;


多发性和广谱性;
多是上皮组织的癌、间叶组织的肉瘤和白血病;
红细胞数( ×1 0 9 / L )
160
血小板数(×109/L)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10 20 30 40 受照时间(a)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10 20 受照时间(a) 30 40
铀在体内的代谢及分布
咳嗽等排出 吸入粉尘 肺部 沉积在肺部
二、铀

进入途径: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和伤口、眼结 膜吸收。 滞留部位:6价铀在肾脏和骨骼,4价铀在肝脏和

脾脏。

排除途径:
食入或吸入---肠道排除 ;吸收入血---肾脏排除。
45

化学和放射毒性,以肾脏损伤(肾功能衰竭)为
主要表现。

肾脏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
死和脱落,尤其是近曲小管中段最严重。
物理衰变和生物排泄,使沉积的放射 性核素量不断减少
39
如进入体内数mCi水平,潜伏期约数月至数年。 马绍尔群岛居民是在
核爆炸后9年才出现第1例
甲状腺异常。
骨棕色肿瘤伴甲旁亢
40
41
3.病程分期不明显
核素的损伤作用
机体的抗损伤反应
因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损伤和 抗损伤反应同时存在,尽管病情可能会 逐渐加重,临床症状也会渐渐显现出来, 但病程分期不明显。


完全致癌因子,兼有始动和促进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肿瘤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加。
最适致癌剂量、最低致癌剂量
34
八、遗传效应
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5
第三节
常见核素内照射损伤的临床表现
36
内照射损伤的临床特点
选择性损伤
潜伏期较长 临床特点 病程发展缓慢 病程分期不明显 进入和排出途径的局部损伤
核辐射警示新标志
27
二、主要靶器官的损伤
(一)骨髓损伤:亲骨性核素 (二)骨骼损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三)肝脏损伤:亲网状内皮核素 (四)肺损伤:放射性肺炎、肺水肿、纤维化。 (五)胃肠道损伤: (六)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损伤 : (七)肾脏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 脱落。晚期纤维增生,肾硬化
随后数年,甲状腺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当地 的常见病。
3
马绍尔群岛核实验
太平洋上最大的核污染事件
美国试爆氢弹,预计600万吨TNT当量, 实际1500万吨,是广岛原子弹威力的1000 多倍 。 估算错误,没有及时撤走渔民和渔船
4


什么叫核污染? 它会引起哪些损伤呢?
为何数年后在马绍尔群岛会出现甲状 腺疾病和实体恶性肿瘤?
污染的水、食品 及手接触食物等
食物链 水鱼人 草牛人
易溶性化合物易吸收
难溶性化合物吸收率低
15
(二)经呼吸道进入
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

粒子粒径与吸收的关系
粒径>1μm ,阻挡 粒径<0.01μm ,自由来往 (气态)
粒径0.01~1μm危害最大 其中: 25%进入血液
75%沉积在肺部
16
内照射放射损伤
1
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
1954年3月1日6点54分
2
日本渔船“福龙丸” 的渔民看见巨大的火球 和光亮,以为是太阳从西边升起,随即传来巨大 的爆炸声,接着晴朗的天空飘落下“大雪” 。 岛上一些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尘,觉 得好奇,就用手拿着玩。
不久渔民们都出现了恶心、腹泻、脱发等现象。
10
发生条件
战时:

碘-131,锶-90
铯-137
核武器爆炸 贫铀武器爆炸 脏弹:
放射性落下灰
气溶胶吸收
11
发生条件
平时:

从事开放源工作:核医学科,描仪表女工;
核事故等
12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13
一、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粘膜和伤口
14
(一)经消化道进入
吸收入血 嵌入弹片 被体液溶解 易溶性化合物 食 入 难溶性化合物 血 液 辐射灶
肾脏
骨骼 生殖器官 肝、脾
排泄 蓄积
从粪便排泄
皮肤接触
48
三、裂变产物(碘、铯、锶)

早期混合裂变产物:核爆炸后几天内,主要是 放射性碘,甲状腺是主要靶器官。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主要是90Sr、137Cs、
144Ce等,骨骼是主要靶器官。
137Cs内污染,可引起眼晶体混浊
54

致癌效应

骨组织肉瘤(如骨肉瘤),白血病 软组织肿瘤,包括甲状腺癌、卵巢癌、乳腺癌、 和淋巴肉瘤等。
55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


85Sr、89Sr、90Sr
可溶性锶易经各种途径吸收,难溶性锶吸收率很低。 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钙相似。 分布在含钙多的组织,如骨骼和牙齿。 锶经口进入或吸入时,主要由粪便排除;吸收入血 后,主要由尿排除。
18
三、代谢和分布
131I
→I
稳定核素
24Na
59Fe
→ Na
→ Fe → K、Na → Ca
19
代谢途径
同族元素
137Cs
90Sr、226Ra
均匀性分布
如3H 、14C、24Na
131I
分布类型
选择性分布
→ 甲状腺 → 骨骼 肾脏 肝脏
20
90Sr、45Ca
238U、235U→
239Pu、140La→
42
4. 进入和排出途径的局部损伤

呼吸道进出时:咽喉炎、鼻炎、支气管 炎和肺炎,肺癌; 胃肠道:胃肠功能紊乱,粘膜出血、炎 症、溃疡和坏死性病变; 伤口污染:易感染和出血,难愈性溃疡 和皮下组织肿瘤
43


常见核素的损伤特点
一、钚 239Pu 高能α辐射源,物理半衰期 2.44×104年。 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进入,事故-- 吸入。 肠道、肾脏排除(速度非常缓慢)。 极毒类放射性核素→严重的辐射损伤效应 靶器官:骨骼和肝脏,吸入→肺及淋巴结损伤。 急性损伤效应:食欲不佳、腹泻、体重↓,贫血、内出 血、脾萎缩、骨髓严重破坏,白细胞数↓ ↓,再障。 44 可溶性钚→骨肉瘤和肝癌; 吸入→肺癌。
9
年摄入限值(annual limit on intake, ALI):
一年内,摄入体内的某种放射性核素量所产生的 待积剂量达到职业性照射的年当量剂量限值 。
待积当量剂量:个人在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之后,
某一特定组织中接受的当量剂量率在时间τ内的积 分。
待积有效剂量:将单次摄入放射性物质后产生的
待积器官或组织当量剂量乘以相应的权重因子WT, 求和。
28
肾脏病变
29
三、物质代谢异常

核酸与核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蛋白质分解增强,合成抑制,体内负氮平衡; 糖、脂肪、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30
四、免疫功能障碍


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抑制。 免疫功能障碍是产生并发症、影响转归和远期病 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L:正常
R:照射后
31
五、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四、排出
排出途径




胃肠道: 呼吸道:气态及挥发性放射性核素 泌尿道:吸收入血的放射性核素,如131I等,3d 内排出90% 腺体分泌物:
21
排出速度

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life, Tp): 该放射性核素自身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半排期(Biological half-life, Tb ): 该放射性核素通过生物代谢排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56
锶-90主要位于长骨近骨髓腔
β粒子照射骨髓 、骨骼
全血细胞减少
骨组织肉瘤
白血病
骨钙化受抑 自发性骨折 骨质疏松
57
再生障碍性贫血
锶的远期效应

眼晶体混浊,继发白内障。 锶在口服或静脉注入时,多诱发骨肉 瘤;吸入时出现肺肿瘤。

58
其它


氚的物理半衰期是12.33年 胃肠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都能吸收氚水 氚呈全身相对均匀性分布 经尿、呼气和汗排除


长期刺激:甲状腺腺瘤和结节、甲状腺癌。
51
52
晚期混合裂变产物:


137Cs
放射性铯也是核电站事故的信号核素。 铯极易被迅速吸收。 全身相对均匀性分布于软组织(肌肉)中,与 钾类似 。
53

急性损伤 类似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胃 肠道损伤,骨髓破坏和出血症侯群。 慢性损伤 刺激期,主要表现为血象波动 假愈期,血象变化和功能失调有所恢复 症状明显期,造血功能↓↓,各组织器官炎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