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
汽车市场竞争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汽车市场竞争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随着时代的变迁,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竞争愈加激烈,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调整。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一、汽车市场竞争状况分析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汽车市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而随着近年来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汽车销量达到2559.8万辆,同比下降7.4%,但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市场连续11年以双位数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
2. 竞争格局呈多元化趋势在战略合作和并购重组的多重因素下,国内汽车厂商出现了多元化竞争格局。
传统国有大厂已不是统治中国汽车市场的唯一力量,而是和正在崛起的新势力以及外资品牌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3. 技术创新日益重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也在逐渐成为竞争的核心。
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控股等国内汽车厂商已经在研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建议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品牌竞争的激烈化,汽车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汽车企业需要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服务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争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选择。
2. 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汽车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3. 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将向高端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汽车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4. 推进文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汽车企业应该根据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者价值观的变化,推进文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培养品牌忠诚度,增强品牌竞争力。
汽车行业产能分析及优化措施
汽车行业产能分析及优化措施1.引言汽车行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的产能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
2.产能现状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已经逐步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然而,在产能快速扩张的同时,产能过剩现象也愈发严重。
许多车企为了追求规模效益,盲目扩张产能,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不断下滑。
3.原因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过度依赖补贴和低价销售等手段促使产能过剩。
另外,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同质化,也是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此外,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等环保要求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
4.产能配置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汽车行业需要进行产能优化配置。
首先,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判,准确预测未来趋势,合理规划产能。
其次,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技术与产能的有机结合。
再者,要改变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与供应商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最后,政府应加大产能短板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5.发展方向汽车产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应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
首先,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追赶力度,抢占市场份额。
其次,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再者,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与口碑。
最后,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推动汽车出口。
6.供需平衡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实现供需平衡,汽车行业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销售额。
其次,要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车型的种类和配置。
再者,要扩大内需,通过政策引导和消费者教育等手段提高汽车消费水平。
最后,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通过共享产能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利用。
7.人才培养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为了培养更多的汽车行业人才,在教育培训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一汽集团整车布局及产能规划一览
一汽集团整车布局及产能规划一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一汽”)前身为第一汽车制造厂,1953年动工兴建。
现有员工13万人,资产总额4,578.3亿元、注册资本金354亿元。
目前已构建了从东北到华北、华东,再到西南、华南的产业布局,业务覆盖“红旗”“解放”、奔腾、合资合作、新兴业务、海外业务和生态业务等七大业务板块。
2018年,中国一汽实现整车销售341.8万辆,营业收入5940.3亿元,利润430.5亿元,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125位。
集团下属整车企业股比情况:一汽-大众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2月6日,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
面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汽-大众结合现有战略体系,在2017年正式发布了企业“2025战略”。
而在新增年产能105万台后,企业已实现近300万台年产能的跨越。
其中,长春基地产能达105万;西南基地产能达70万;华东基地产能达30万;华南基地产能达60万;华北基地产能达30万。
为完成集团提出的“2025战略”,企业在平台引入方面也不遗余力。
除率先引入的模块化平台MQB外,一汽-大众又引入了新能源平台MEB。
而到2020年,一汽-大众华南基地将会成为一汽-大众电动汽车战略的样板工厂,MEB平台电池系统的组装也将在这里进行。
一汽轿车自2016年11月一汽轿车将红旗出让给一汽股份后,一汽轿车目前共拥有两家控股子公司——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辖一工厂、二工厂,产能分别为20万辆,共计40万辆。
一工厂目前主要生产一汽马自达CX-4、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奔腾B70;二工厂目前主要生产奔腾X40、奔腾X80、奔腾B90、奔腾B50、奔腾B30等产品。
一汽红旗自2018年1月8日发布新红旗品牌发展战略以来,红旗的销量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11月,红旗已实现连续21个月正增长,相对车市整体下行,红旗的市场表现甚佳。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报告1. 介绍中国汽车行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情况,包括产能规模、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2. 产能规模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规模在过去几年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的总产能超过 2.5亿辆。
其中,乘用车产能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商用车、新能源车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车辆也有显著的产能规模。
3. 产能现状尽管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规模巨大,但产能利用率并不高。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汽车制造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工厂的生产线利用率只有50%左右。
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利润下降以及无法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
4. 产能分布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些地区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能相对较低,但随着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这一格局有望改变。
5. 产能优化为了应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汽车制造商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措施。
首先,企业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降低成本。
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加强研发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和转型,也是实现产能优化的关键。
6. 产能未来趋势未来,随着汽车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然而,产能过剩问题将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挑战。
为了避免过度扩张和竞争激烈,企业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市场预测和规划,以确保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结论中国汽车行业产能持续增长,但产能利用率不高。
优化产能分布、加强供应链合作、技术创新和研发创新等措施是实现产能优化的关键。
未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预测和规划,以确保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报告的内容。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主 创新 、自主引进与 自主集成 。三种方式 ,自主创新是 基础 、根本和前提 。没有强大的 自主创新做保障 ,引 进别人技术没有资本 ,集成别人技 术没有能力。花钱 只能买来通用 的技术和部分开发能力 ,但买不来核心
技术与核心能力。
下探 ,品牌 问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自主产品生存将
品牌既是用户对企业认知的载体 ,也是企业 对用 户 、对社会 的承诺 ,更是一个 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没 有 自主 的强大品牌 ,企业再大 ,也是别人的辉煌 。 2 1年 中国市场 15 万销量 中,有多少是 自主品 01 81 牌 ?2 1年狭义乘用车销售 12 万辆 ,包括合资 自主 0 1 21 和合作 自主在内的 自主品牌 只有2 5 9 万辆 ,仅 占2 %, 4 不 到1 ,而合 资合作 品牌超 过3 。我们 不反对全球 / 4 / 4
格 、能源价格 的持续攀升 ,进一步削弱 了企业 的盈利 能力。长远看 , “ 十二 五”期 间,虽然G P D 将保持8 %
的 增 长 ,城 市 化 、扩 内需 为汽 车 发 展 创 造 了一 定 空
的汽车集 团 ,没有带动 出一批 国际知名 的中国零部件
供应商 ,实为 中国汽车_ T业的一大憾事 。 () 自主品牌影响 力较弱 ,没有创造 出知名的全 2
面 临更 严 峻 的挑 战 。
目前 ,虽然各大汽车集团主观 上认识到 自主创新 的重要性 ,但研发投入 占销售收入 的 比例远小于国外
【)产能过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3
2 0 年 ,我 国在 金 融 危 机 时 期 出 台 了 汽 车 下 乡 、 08
大 的汽车公司 ,投入的绝对数差距更大。2 0 年 ,丰 09
车厂产能分析报告范文
车厂产能分析报告范文
根据对车厂产能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 产能概述:介绍车厂的总产能以及其产品组合,包括不同车型和数量。
2. 客户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不同车型的需求量,以及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
3. 产能利用率分析:计算车厂在一定时间内的产能利用率,根据已生产出的车辆数量和总产能进行计算。
4. 瓶颈分析:确定车厂产能的瓶颈所在,包括生产设备、零部件供应链、人员安排等。
通过识别瓶颈,可以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产能。
5. 产能扩充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利用率分析,提出适当的产能扩充计划,例如增加生产线、引进新设备等。
6. 产能优化建议: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例如调整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人员效率等。
7. 风险评估:评估产能扩充和优化计划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8. 成本效益分析:根据产能扩充和优化计划的成本预估,分析其对车厂的成本效益影响。
9.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产能扩充和优化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表、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
10. 监测与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测产能变化和效果,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对车厂产能的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帮助车厂优化产能,提高竞争力。
汽车行业全球龙头跟踪系列报告之六:汽车行业:中国市场已成为特斯拉业务全球化重要一环
DONGXING SE CURITIE S行业研究导读:基于对特斯拉全球业务布局及上海工厂产能爬坡的分析,我们预计,特斯拉上海工厂2021年销量有望达到39万辆,产能将逐步达到50万辆/年;国产特斯拉有望领跑2021年中国大陆纯电动乘用车市场。
前三季中国大陆市场为特斯拉全球销量贡献1/4,助力其业务全球化推进。
2019年特斯拉在美国、欧洲分别销售18.7万辆、11.2万辆( 统计),分别相当于其全球交付量(36.8万辆)的50.8%、30.4%。
2020年前三季特斯拉全球交付31.9万辆,其中Q3交付14万辆,季度环比、同比分别增长54%、44%。
其中,在中国大陆实现销量79,908辆(乘联会统计),相当于全球交付量的25.05%;美国和欧洲市场销量( 统计)分别相当于其全球交付量的40.50%、20.25%。
对比来看,特斯拉借助在上海设厂成功拓展中国市场,全球化业务进展顺利。
持续看好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交付表现。
1)从扩产进度来看,我们预计,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将于2021年逐步达到50万辆/年,为其持续拓展中国等区域市场提供产能保障。
2)从销售策略来看,国产Model 3定价对BBA 燃油竞品构成一定威胁,有助保持其在相应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我们预计上海工厂2021年国内销量有望达到39万辆(Model 3+Model Y )。
3)鉴于德国工厂建设进度低于预期,以及欧洲交通碳排放新标准施行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拉动,我们判断,理论上上海工厂未来两年具备担任欧洲市场重要供货源的能力。
稳定的车型推出和交付量提升是特斯拉获得市场认可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适时推出新车型可以有效强化特斯拉的品牌认知度,而新车型的推出离不开公司强大的研发能力、必需的资金投入及相应的管理整合能力。
同时预计,在积极销售策略和供给端产能提升的合力作用下,未来5-8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有望逐年增长。
投资策略:特斯拉的市场培育已有成效,在华定价策略积极,上海工厂产能加速释放,不仅可以促进中国市场销量提升,还有望出口到欧洲等地。
国内重卡企业产能分析报告
国内重卡企业产能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国内重卡行业是指制造和销售重型商用车辆的企业。
重卡作为商用车辆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工程建设和农业物流等领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在重卡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本报告将对国内重卡企业的产能进行分析。
2. 国内重卡企业概况目前,国内重卡市场主要由中国重汽集团公司(SINOTRUK)、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Corporation)和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Northern Heavy Industries Group Co., Ltd)等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
3. 产能情况3.1 生产线设施国内重卡企业在生产线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建立了先进的制造工厂和生产线。
这些工厂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满足不同型号和规格重卡的生产需求。
3.2 产能规模和能力国内重卡企业的产能规模和能力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重汽集团公司的年产能已达到30万辆,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产能达到20万辆,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年产能达到10万辆。
这些企业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线和加大投资,不断提高产能水平。
3.3 技术创新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国内重卡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他们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节能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优化产品结构和制造流程。
4. 产能利用率4.1 国内市场需求国内重卡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物流、工程建设和农业领域。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重卡的需求不断增长。
各大重卡企业将产能主要用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2 出口情况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国内重卡企业还出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中国制造的重卡质量和性价比都非常认可。
通过出口,重卡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产能利用率,实现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生产计划汽车产能规划与生产线布局优化
生产计划汽车产能规划与生产线布局优化在现代社会,汽车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制造商们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优化生产线布局。
本文将就生产计划汽车产能规划与生产线布局优化展开论述。
1. 汽车产能规划汽车产能规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测,合理确定汽车生产的数量和时间表,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在制定汽车产能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市场需求预测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是制定汽车产能规划的前提。
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模,从而为制定产能规划提供依据。
1.2 生产能力评估生产能力评估是指评估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水平和潜在的生产能力。
通过评估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员工素质和生产效率等因素,可以确定企业当前的生产能力水平,为制定产能规划提供参考。
1.3 资源优化配备制定产能规划时,还需考虑企业的资源配备情况。
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源配备,以确保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匹配度。
2. 生产线布局优化生产线布局是指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合理安排和配置各个生产环节和设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质量和安全。
优化生产线布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指对汽车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改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流程优化,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重复工作,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2.2 设备布局设备布局是指将各种生产设备合理地布置在生产线上,以满足生产需求,并确保生产线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在设备布局的过程中,要考虑设备的容量、制造周期、工艺流程等因素,以实现最优的生产效果。
2.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生产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优化生产线布局,需要合理规划人员数量和岗位职责,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生产线的整体效益。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分析与预测报告
contents
目录
中国汽车行业概述中国汽车行业产能现状中国汽车行业产能预测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优化建议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发展前景
中国汽车行业概述
0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汽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靠进口和组装国外品牌。
中国汽车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部分传统燃油车企业可能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进行产能收缩或转型。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相关企业将加大产能扩张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张
传统燃油车产能调整
汽车行业将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发展,企业需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产能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预测
03
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测
随着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和消费升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3%-5%。
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
随着环保政策的趋严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内的新能源汽车产能需求将大幅增长。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转型
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汽车企业将进一步优化生产基地布局,加强在重点区域的市场覆盖和产能调配。
区域布局优化
中国汽车行业产能优化建议
04
03
加强供应链管理
优化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稳定,降低库存成本。
01
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特点,优化产品组合,提高产能利用率。
环保政策
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汽车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轿车竞争结构与品牌增长分析ppt
5 外市场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注重员工
0
培养和客户服务
6
Part Five
总结与展望
中国轿车市场竞争的未来趋势
市场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
01 市场份额扩大,竞争更加激
烈
品牌向上突破:自主品牌向
04 上突破,与合资品牌展开竞
争
新能源汽车崛起:新能源汽
02 车市场快速发展,成为新的
竞争焦点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新进入
02
电商平台:线上购车渠道,方便快 捷,价格透明
03
二手车市场:二手车交易渠道,价 格较低,但车况参差不齐
04
汽车租赁:汽车租赁渠道,短期用 车,适合旅游、商务等场合
品牌竞争
01
02
03
04
市场份额:各品 牌市场份额的占 比情况
品牌定位:各品 牌的市场定位和 差异化策略
品牌影响力:各 品牌的知名度、 美誉度和忠诚度
4
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出 口和海外建厂,扩大市
5
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市场细分开拓
市场细分:根据消费者需求、
01 购买力等因素将市场划分为不
同的细分市场
02
目标市场选择:选择适合自身 品牌定位和发展的细分市场
产品定位:针对目标市场的需
03 求,设计并生产符合消费者需
求的产品
营销策略:制定针对目标市场
创新服务模式:采 用互联网+、大数 据等新技术,创新 服务模式,提高客 户满意度
Part Four 案例分析:吉利汽车的
品牌增长之路
吉利汽车的品牌发展历程
吉利汽车的品牌竞争策略分析
产品定位:中低端市场,性价比高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2015年是2013年以来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后产能扩张的主要释放年份,中国汽车市场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虽然合资品牌工厂的密集投产使得结构性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但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
概要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产能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3681万辆,2020年将增加至5824万辆。
其中,在产能扩张中发挥拉动作用的乘用车的产能在2014年末达到2503万辆,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至4046万辆。
紧随乘用车之后的微型车(包括交叉乘用车和微型货车)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预计将从2014年末的469万辆增加至703万辆。
另一方面,中大型商用车在产能扩建方面相对稳健。
中国汽车市场产能预测中国汽车行业的工厂投产率已经连续5年出现下降,但各汽车制造商的产能扩建项目仍在不断推进。
尤其是中国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前增加1220万辆至3493万辆。
此外,欧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427万辆至952万辆。
日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207万辆至624万辆。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内对业界产能过剩的担忧愈重,因此部分汽车厂商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严重,汽车行业有可能会迎来一批新的重组潮。
今后,预计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持续个位数的增长,如果不尽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么民族系制造商和外资的差距还会拉大。
以下分别对国内10家主要汽车市场企业集团的产能布局及2015年销售目标做简要对标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从上汽在全国范围内的产能分布来看,集团初期主要围绕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展开,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能布局,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及南部地区的产能布局。
但就目前来看,西北地区还欠缺承接大型乘用车产能布局的能力,社会配套、零部件配套都不完善,市场容量也相对较小,交通状况也相对较差,所以短期内依然很难引进优质整车项目。
我国整车厂商产业布局
4直辖市 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
7省29城市 省 城市
1直辖市 直辖市
重庆(璧山、渝北)
3省7城市 省 城市
•成都、绵阳、南充 •曲靖 •柳州
•保定 •东营、济南、聊城、泰安、济 宁、烟台、威海、荣威、青岛 •连云港、盐城、扬州、南京、 马鞍山、常州、苏州、无锡、 张家港 •杭州、宁波、金华、台州 •福州、厦门 •广州、佛山、深圳 •海口
2
东北地区-黑、吉
哈尔滨 长春
吉林
延边
3
东北地区-辽
沈阳
丹东
大连
4
东部地区-京、沪
北京 上海
5
东部地区-津、冀
天津 保定
6东部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鲁济南 聊城 泰安青岛
烟台 东营 威海
济宁
荣威
7
东部地区-苏
南京 扬州
无锡 马鞍山 常州 张家港 苏州 连云港 盐城
8
东部地区-浙、闽
杭州 金华
福州
台州 厦门
宁波
9
东部地区-粤、琼
广州 深圳
佛山
海口
10
中部地区-内、陕、晋、豫
呼和浩特 太原
包头
郑州
鄂尔多斯
西安
11
中部地区-赣、皖
南昌 合肥
景德镇
抚州
芜湖
12
中部地区-湘、鄂
长沙 武汉
湘潭 永州 十堰 襄樊
13
西部地区-渝、桂
重庆 渝北
璧山
柳州
14
西部地区-川、滇
成都 绵阳
南充
曲靖
15
我国整车厂商产业布局
(2011) 2011)
我国五大汽车集团产能布局及产能规划分析
我国五大汽车集团产能布局及产能规划分析
康凯;王军雷
【期刊名称】《汽车工业研究》
【年(卷),期】2014(000)010
【摘要】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大气环境不断恶化,因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倍受关注.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度过产业酝酿期和导入期,2014年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期.本文对国内外的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作了详尽的分析.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康凯;王军雷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五大行业产能过剩化解的重点方向——浙江部分行业过剩产能之调研报告 [J], 浙江省发改委产业处
2.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大会在汉召开布局未来湖北借产能优势抢发展先手 [J], 张璨龙;胡伟;顾峰;
3.基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我国优势\r产能海外布局的策略探讨 [J], 赵维
4.五大行业产能淘汰指标出炉将严格控制产能 [J],
5.我国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10大汽车企业对标分析报告
中国10大汽车企业对标分析一、报告目录1、前言2、战略PK1) 昌河股份2) 金杯汽车股份3) 汽车股份4) 一汽夏利汽车股份5) 一汽轿车6) 东风科技7) 亚星客车8) 江铃汽车9) 福田汽车10) 长安汽车1、前言本文将试图通过对汽车行业的10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产品结构;公司层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的表述;重要财务指标;主要客户类型的演变等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得出汽车行业10大企业的各自增值环节的异同之处。
2、战略PK公司层战略2001年:纵向一体化。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2002年:纵向一体化。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2003年:纵向一体化。
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供、销体系,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竞争战略2001年:集中成本。
2002年:有新产品开发,但仍然是集中成本战略。
2003年:继续完善集中成本战略。
职能战略2001年:第一,全面主推“北斗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规昌河汽车市场,实行区域销售“一省一策”的战略,保持了昌河汽车价格的相对稳定;第三,强化人员管理、基础管理,建立激励机制,采取切实措施降低销售费用,降本增效。
第四,建立“4S”管理的销售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思维方式。
2002年:公司将继续下大力气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车型,在营销模式方面,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加快营销网络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对和科研院所联合办学培养人才,对外公开招聘高级专门人才加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003年:公司将在新的一年里,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质量工作,完善营销网络调整营销策略。
在管理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人才建设方面,加强人员岗位培养,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加大人才的吸引和招聘力度。
分析与结论:昌和股份公司的赢利模式为: “相对市场份额模型”, “经验曲经模型”, “地域市场模型”结合价值链来看,我们也可以叫它“喇叭裤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主要汽车企业产能布局及规划对标分析2015年是2013年以来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后产能扩张的主要释放年份,中国汽车市场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虽然合资品牌工厂的密集投产使得结构性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但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
概要据统计,中国的汽车产能在2014年末已经达到3681万辆,2020年将增加至5824万辆。
其中,在产能扩张中发挥拉动作用的乘用车的产能在2014年末达到2503万辆,到2020年预计将增加至4046万辆。
紧随乘用车之后的微型车(包括交叉乘用车和微型货车)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预计将从2014年末的469万辆增加至703万辆。
另一方面,中大型商用车在产能扩建方面相对稳健。
中国汽车市场产能预测中国汽车行业的工厂投产率已经连续5年出现下降,但各汽车制造商的产能扩建项目仍在不断推进。
尤其是中国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前增加1220万辆至3493万辆。
此外,欧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427万辆至952万辆。
日系制造商计划到2020年增加产能207万辆至624万辆。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汽车行业内对业界产能过剩的担忧愈重,因此部分汽车厂商也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严重,汽车行业有可能会迎来一批新的重组潮。
今后,预计中国汽车市场将会持续个位数的增长,如果不尽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那么民族系制造商和外资的差距还会拉大。
以下分别对国内10家主要汽车市场企业集团的产能布局及2015年销售目标做简要对标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从上汽在全国范围内的产能分布来看,集团初期主要围绕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展开,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能布局,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及南部地区的产能布局。
但就目前来看,西北地区还欠缺承接大型乘用车产能布局的能力,社会配套、零部件配套都不完善,市场容量也相对较小,交通状况也相对较差,所以短期内依然很难引进优质整车项目。
反观上汽自主品牌,商用车总体变化不大,而上汽乘用车由于市场有限也无扩张计划,仅有宝骏品牌,随着宝骏730、宝骏560等热销自主车型的上市,计划在未来随着SUV、MPV市场继续发展对广西柳东工厂进行产能扩张,计划扩张至100万辆。
东风汽车公司神龙汽车随着动力总成更新,车型大批换代,发展势头较猛,已经开始异地布局。
其余企业产能分布是以企业所在地为主,在规模上不去的情况下,产能的布局肯定是以集约化为主,可以最大化地共享资源,节约成本。
东风汽车2015年新增产能较少,但是布局产能相对较多,这也与东风旗下神龙、东风本田等企业在产品、市场方面发力有关。
目前来看,东风的进一步产能布局还是集中在南部地区。
与2014年明显不同的是,神龙、东风本田、东风雷诺都体现了新的产能需求,其中,神龙和本田主要由于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倒逼产能及产销进行更新,而东风雷诺终于实现国产化。
东风日产随着大连工厂的投产,暂时不具备进一步的产能扩张计划,但是随着英菲尼迪品牌的国产化及迅速上市Q50L、QX50两款国内热销车型,预计2015年将会有较大幅的增长。
但豪华车规模相对较小,短时期内并不具备新增产能的潜力。
反观自主品牌,仅有东风柳汽借助MPV市场的火热从而制定了相应的产能扩张计划,东风乘用车、东风裕隆、东风小康、东风悦达起亚都受制于相对较为疲软的市场需求,销售增长乏力,没有产能扩张需求。
第一汽车集团一汽近年旗下自主品牌发展不太乐观,主要依靠一汽丰田和一汽-大众两大合资品牌支撑整个集团,从产能布局上来看,只有一汽大众完成了南北产能布局,而未来产能扩张主要集中在南方的佛山工厂,即使如此一汽大众依旧是产能不足。
进入2015年,一汽大众由于产品结构及产线调整导致销量增速放缓,从而对一汽集团整体产生负面影响。
自主品牌和商用车产能过剩较为明显,合资品牌没有新增产能计划,从整体来看一汽集团并不具备明显的产能扩张需求。
从产能扩张来看,一汽旗下各个品牌都还处于计划阶段,产能扩张短期内难以实现,特别是在2015年汽车宏观市场趋稳及一汽集团内部面临大的变革的背景下,一汽集团整体趋向于保守,除一汽大众华东工厂外没有新的生产基地计划,而一汽大众未来以引入SUV产品及消化华东工厂产能为主,短期内不具备继续扩展产能需求。
北京汽车集团北汽的产能扩张布局在2015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自主品牌的产能扩张是北汽近年来的主要方向,在北汽集团的整体战略中,发展自主品牌被认定为企业战略分析,未来北汽集团计划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自主品牌的产能、品牌建设上。
目前北汽旗下产能突破100万辆的有北汽现代和北汽福田两个企业,北汽现代在产能突破100万辆后,第四工厂不得不离开北京顺义,这既是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汽车本身就是上下游产业密集型产业,而产能的集中布局会对当地的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北京现代第四、五工厂在均异地建厂,第四工厂布局河北,第五工厂布局重庆。
虽然近两年商用车市场整体疲软,但是北汽福田依旧保持了较好的试产表现,其全国化布局趋势更为明显,但是近年来随着商用车市场的持续不景气和MPV、SUV市场的火爆,北汽福田产品体系明显向乘用车靠拢,未来计划同五菱一样以MPV和SUV产品打开市场,向乘用车市场渗透。
长安汽车集团长安与北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长安旗下合资品牌主要依靠长安福特,而长安福特第四工厂也选择了搬离重庆,布局杭州。
同时旗下自主品牌也是布局全国,这种态势主要还是来自于收购,对异地企业的收购参股形成了布局全国的自主品牌生产网络。
随着长安CS75、陆风X7等市场关注度较高车型的陆续上市,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取得了高速发展,而长安铃木代工长安奔奔也成为了自主反哺合资的经典案例,未来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长安自主品牌将会有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对哈飞工厂划归长安福特,长安也开始对旗下劣质资产进行清理整顿。
长安汽车的产能扩张就看两个企业,第一是长安福特,第二是长安自主品牌,今年随着江铃汽车向乘用车领域渗透,也进行了小幅度的产能扩张。
2015年重庆第三工厂及杭州工厂相继投产,为长安福特新增产能61万辆,同时未来还计划进一步扩大杭州工厂产能,并对哈弗哈尔滨乘用车工厂进行改造,继而成为长安福特生产工厂。
随着宏观市场变数加大,黑龙江工厂可能一直处于计划状态。
长安自主品牌也是由于近年来长安“五国九地”产品研发能力的发力,产品外观、品质、技术都取得长足进步,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但是鱼嘴工厂和北京工厂二期都将于2015年完工,届时长安自主品牌将新增80万辆产能,已经能够满足短期内自主品牌发展的需求,无再扩张需求。
广汽汽车集团近年来广汽集团先后通过收购吉奥、创立传祺自主品牌,与菲亚特合资等一系列措施,尽量弱化其仅依靠日系合资企业的单一化局面,新推出的3+e战略也将欧美系合资、自主品牌放在了与日系品牌同等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强化其抗风险能力。
通过收购与合资项目,也使得广汽在全国布局方面更为完善。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广汽集团的主要布局在传统的集中区――广州地区,旗下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均布局于此,广汽乘用车传祺及广汽研发机构广汽研究院均布局于此。
今年通过收购,广汽多了东部的吉奥三个生产基地,特别是东营生产基地,随着传祺自主品牌车型和市场不断发展,将在未来将扮演较为重要的角色。
从企业战略布局角度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总体规模都偏小,不具备再异地建厂的刚性需求和规模要求,所以短时期内广汽的产能布局将主要依靠广汽自主品牌发展、收购或者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三菱类新合资项目的落地。
长城汽车公司截至目前,长城是国内自主品牌中发展最为极致的一家,轿车市场只进行基础的更新换代,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SUV领域,在2年时间内,开发了从大到小、从低端到高端、从城市到越野一系列产品。
虽然高端化尝试在市场反应方面并不理想,但是随着H6 Coupe、H7等车型的上市,哈弗品牌有可能逐步脱离自主品牌SUV的血海价格区间,真正实现产品和品牌的升级。
在产能布局方面,哈弗几乎是全国最简单的企业,仅有保定和天津两个生产基地,不像其它自主品牌全国广撒网的布局模式,哈弗的工厂规模逼近合资品牌,但工厂产能规模都在40万辆以上,建立了天津高端紧凑型车生产基地(H6、H2、C50),徐水高端SUV生产基地(H8、H9、H6 Coupe)。
未来对天津和徐水基地还有进一步的扩张计划,所以在其它地区继续布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江淮汽车集团江淮汽车以轻型商用车起家,进入乘用车生产领域时间较短,乘用车产品一直没能取得较好成绩,直到瑞风S2、S3、S5系列SUV产品的上市,借助犀利的外形设计和不错的空间表现,在SUV市场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江淮也是国内进入纯电动乘用车领域较早的企业之一,iEV系列产品至今已经发展至第五代,积累了较好的客户群体和技术研发能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江淮iEV系列将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江淮异地布局的主要是其优势的轻卡和新能源产能,其余产能基本都布局在安徽合肥,比较江淮总产能仅有63万辆,也就相当于合资企业单一工厂产能,所以整体还不具备异地布局的产能扩展该需求,未来随着与纳威司达合资商用车的投产,将进一步拓展江淮的产品线,而乘用车和新能源依旧是未来发展的核心。
比亚迪汽车集团在2015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98万辆,名列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榜首,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倍,占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随着政府对新能源车市场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及资本市场混的风生水起,但是在传统汽车方面比亚迪的销量不尽如人意,新上市车型销量平淡,产品虽然技术参数及配置较高,但是并不受市场青睐。
从新能源领域来看,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在电池技术方面的优势,国内其余汽车企业的电池或电芯基本都靠对外采购,只有比亚迪完整掌握了锂离子电池的相关技术。
从产能布局上来看,除了最主要的深圳工厂和西安工厂以外,其余工厂都以电动大巴工厂为主,电动大巴采取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产能规模小,主要满足本地公共交通需求。
但是就目前来看,新能源客车市场主流还是三龙和宇通,特别是宇通新建了统一的新能源客车研究院和专业生产工厂,其产品覆盖面广,客车技术成熟,具有较为明显的先发优势。
吉利汽车集团吉利是目前国内唯一在轿车领域有所建树的自主品牌,在几乎所有自主品牌都投入SUV市场的时候,吉利不断深耕轿车市场,无论是帝豪车型的持续热销,还是大量采用了沃尔沃安全技术的博瑞,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吉利也是唯一一个既没有借助SUV、MPV产品,又没有借助新能源汽车,但是确实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和口碑表现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