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校正因子

合集下载

审评中心关于校正因子的说明

审评中心关于校正因子的说明

审评中心关于校正因子的说明20111207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HPLC法校正因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张哲峰部门化药药学二部正文内容HPLC法具有将不同物质分离后逐一定量的分离分析能力,在药品有关物质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药品杂质控制中常用而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等几种常用的杂质定量方式中,校正因子的研究对于选择合适定量方式,准确定量杂质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杂质分析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从目前注册申报资料实际情况来看,校正因子的研究和使用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校正因子的定义及特点一般来讲,HPLC定量测定中,物质的检测量W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值称为绝对校正因子,即单位响应值(峰面积等)所对应的被测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而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 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即为相对校正因子,即通常所讲的校正因子。

目前校正因子主要用于“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定量相关特定杂质,这种定量方式因考虑了杂质与主成分的绝对校正因子的不同所引起的测定误差,将标准物质的赋值信息转化为常数,固化在质量标准中,且不需长期提供标准物质,因而成为现阶段杂质控制较为理想可行的手段。

但这种方法有时会因不同仪器及色谱条件的波动,可产生一定范围的误差,需进行充分的方法耐用性验证,并结合色谱峰定位控制等措施,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校正因子的测定在校正因子的研究和使用中,标准物质、色谱条件、溶剂、检测波长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需要予以关注。

2.1 校正因子的测定需要用到特定杂质及主成分的标准物质,这些标准物质应具备量值准确的特点,符合标准物质(对照品)的相关要求;其次,确定校正因子的分析方法应与最终确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一致,色谱条件等需经筛选优化后确定,如有变更,需考虑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必要时重新确定;第三,要关注影响待测物UV吸收的各种因素,如溶液制备所用溶剂最好与最终确定的流动相相同,检测波长最好在特定杂质及主成分UV曲线的峰或谷处,避开吸收值急剧变化波段,以保证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并保持测定结果的恒定。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1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定量校正因子分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由上述峰面积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W=fA可知:f=W/Af′称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此外,也有用它们的倒数来表示的,简称为响应值;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其定义为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之比,即:上式中w以重量表示,因此f又称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通常称为校正因子f;本书均使用重量校正因子;如果物质量用摩尔表示,则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即f和f二者间的关系如下:2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气相色谱的定量校正因子常可以从手册和文献查到;但是有些物质的校正因子查不到,或者所用检测器类型或载气与文献的不同,这时就需要自己测定;测定时,准确称取待测校正因子的物质i纯晶和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混合均匀后进样,测得两色谱峰面积A和A,用式求得物质i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显然,选择不同的基准物质测得的校正因子数值不同;气相色谱手册中数据常以苯或正庚烷为基准物质;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基准物质,如采用归一化法定量时,选择样品中某一组分为基准物质;测定校正因子的条件检测器类型应与定量分析的条件相同;还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以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相差不超过3%,可以通用,但以氮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与前二者相差很大,不能通用;而氢焰检测器的校正因子与载气性质无关;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析组分i的质量m 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是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 i或峰高h i成正比的,可写作:m i=fˊi·A i一、峰面积测量法1.峰高乘半峰宽法A=h·Y1/2 A=·Y1/22.峰高乘峰底宽度法3.峰高乘平均峰宽法A=h×4.峰高乘保留值法A= h·Y1/2=h·b·t R b可以约去,于是:A= h·Y1/2=h·t R5.积分仪二、定量校正因子色谱定量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其峰面积的正比关系;但是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物质出的峰面积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能真实地反映物质的含量,就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factor;m i=f’i A i 或f’I=m i/A i1.质量校正因子f m f m= =2.摩尔校正因子f M f M= = =f M·3.体积校正因子f V f V= = =f M4.相对响应值s’s’=1/f’三、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1.归一化法假设试样中有n个组分,每个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 n, 各组分含量的总和m为100%,其中组分I的质量分数可按下式计算:w i = m i/m×100%= ×100%= ×100%若各组分的f值相近或相同,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各组分,则上式可简式为:w i = ×100%该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小; 2.内标法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取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例如要测定试样中组分i 质量为m i的质量分数w i ,可于试样中加入质量为m s的内标物,试样质量为m,则:n i=f i A i m s=f s A sm i/m s=A i f i/A s f s m i=A i f i/A s f s·m sw i=m i/m×100%= A i f i/A s f s·m s/m×100%一般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则f s=1,此时计算可简化为:w i=A i/A s·m s/m·f i×100%我配置了从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的标准气;他们的体积分数也就是mol分数分别为: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其余采用N2平衡%采用氧化铝毛细柱,FID检测器检测;采用单点矫正;那么计算各物质的校正因子只输入他们各自的mol含量就可调试安装师傅告诉我的,也就说甲烷的校正因子f甲烷=A甲烷峰面积;乙烷的校正因子f乙烷=A乙烷峰面积......,以此类推,得出各物质的校正因子;分析未知物时,假设未知全部检出,且不超过以上物种;那么各物质的含量为CH4%=f甲烷A'甲烷峰面积/ΣfiA'i,其余类似;不知道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而且得出的是摩尔分数,对吗我从色谱书了解到,FID检测器为质量型检测器,那么峰面积可以代表哪些信息体积摩尔数质量摩尔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是都可以,还是仅其中某个另外,校正因子产生后,当我检测未知物时,检测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分流比,柱温,比如程序升温变化,进样器或者检测器,对校正因子是否有影响FID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后表示质量,各物质的校正因子不同是因为检测器对各物质的响应强度不同;个人认为校正因子只与检测器的工作状态有关;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1.配制含有水和乙醇的标准溶液,并记录以下参数,需要精密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含有的水和乙醇的质量;简单一点配置就是用一个容量瓶,称重,加入少量水,再定量加入乙醇,加入的乙醇量按照体积百分比为80%的乙醇溶液估计;称重,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再次称重;2.精密量标准溶液和供试溶液进样3.分别计算水和乙醇相对校正因子;以乙醇校正因子为1.计算式如下:、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水的重量/水的峰面积乙醇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乙醇的重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14.供试品水和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水的质量百分含量=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5.用上式计算,直接建立峰面积和质量百分含量的关系,相对校正因子只用定期测定一次即可;。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怎么计算
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公式通常是
f=fi/fs=(mi/Ai)/(ms/As)=(Asmi)/(Aims),其中fi和fs分别表示实际测量值和仪器读数,mi和ms分别表示样品的质量和标准物质的质量,Ai和As分别表示样品和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个公式适用于各种测量仪器的校正,特别是色谱法中的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等。

在实际应用中,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测量仪器进行。

一般来说,需要先选择适当的标准物质,并确定其纯度和稳定性。

然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并用标准物质的标准浓度除以实际测得的浓度,得出校正因子f值。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和测量条件,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总之,校正因子f值的计算是测量仪器校正中的重要步骤,它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正确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获得准确的校正因子f值至关重要。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的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内标物质的纯度和浓度。

纯度可以通过红外光谱、NMR光谱等手段进行检测,而浓度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重量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 然后将内标物质与待测物质混合,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洗脱和提取。

3. 将混合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在分离图谱中水平轴为时间,垂直轴为信号强度。

4. 在分离图谱中,找到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一般情况下,它们应该位于分离图谱的第一或第二个峰),并计算它们的相对保留时间。

5. 通过浓度比例计算内标物质和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比值,即校正因子。

具体公式为:校正因子 = 待测物质峰面积 / 内标物质
峰面积 * 内标物质浓度 / 待测物质浓度。

6. 将校正因子应用于待测样品中的待测物质浓度,校正后的浓度即为准确浓度。

附录XV 气相色谱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附录XV 气相色谱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0.95
0.97
乙醇
0.82
2.18
2-甲基戊烷
0.92
0.95
正丙醇
0.92
1.67
3-甲基戊烷
0.93
0.96
异丙醇
0.91
1.89
2-甲基已烷
0.94
0.98
正丁醇
1.00
1.52
3-甲基已烷
0.96
0.98
异丁醇
0.98
1.47
三、环烷
仲丁醇
0.97
1.59
环戊烷
0.92
0.96
叔丁醇
0.98
青岛海洋化工厂
5~7
7~10
LiChrosorb SI-60
5,10
550
60
E. Merk
Patisil 5

400
40~50
Reeve Angel
2.球形硅胶
YQG
3,5,7
青岛海洋化工厂
μ-Porasil
10
400
Waters
Adsorbosphers-HS*
3,5,7
350
60
Alltech
说明:校正因子各书符号不一致,通常用校正因子校准时,峰面积与校正因子相乘;用灵敏度(S)校准时,峰面积除以灵敏度。S= 1/f或S’ = 100/f。
附录XVI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与应用
附录XVI-1全多孔硅胶
类型
代号
粒度/μm
比表面积(m2/g)
孔径/Å
生产厂
1.无定形硅胶
YWG
3~5
300
<100
附录XV气相色谱相对质量校正因子(f)**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五、数据及处理 1、( 、(P27) 、( ) 2、处理色谱数据文件,记录各组分的 、处理色谱数据文件, 峰面积A、称量的质量m, 峰面积 、称量的质量 ,以邻二甲苯 为标准物质计算m 为标准物质计算 i/ms、Ai/As和fi等值列 入下表中。 入下表中。
m/g 苯 甲苯 乙苯 三甲苯 邻二甲苯 标物) (标物)
色谱过程
不同组分通过 色谱柱的迁移 速度不等
定量的依据: 定量的依据: 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与峰面积呈正比
mi mi = fi Ai ⇒ fi = Ai
' '
绝对校正因子
m样品 = fi A样品
'
'
m fi ⋅ A 相对校正因子 m A i i i i = ' ⇒ = fmi ⋅ ms fs ⋅ A ms A s s A 品 样 m 品 = fmi ⋅ ms 样 A s
四、实验步骤 1、混合试样的配制 称取 苯、1g甲 称取1g苯 、 甲 乙苯、 邻二甲苯 邻二甲苯, 苯、1g乙苯、 1g邻二甲苯,1g1,2, 乙苯 , , 3-三甲苯于容量瓶中,摇匀备用。 三甲苯于容量瓶中, 三甲苯于容量瓶中 摇匀备用。 2、( 、(P26) 、( ) 3、吸取混合试样 进样, 、吸取混合试样1uL-10uL进样,得 进样 到其色谱图,重复两次。 到其色谱图,重复两次。各组分出峰 顺序为: 甲苯、乙苯、邻二甲苯、 顺序为: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 1,2,3-三甲苯。 三甲苯。 , , 三甲苯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A 3
平均值
mi/ms Ai/As
fi
1
1
1
相对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色谱 烷烃 校正因子

色谱 烷烃 校正因子

色谱烷烃校正因子
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而烷烃是一类碳氢化合物,是石油和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色谱分析中,烷烃通常被用作参考物质或分析对象。

校正因子是指在色谱分析中用于校正峰面积或峰高的修正因子,通常用于准确计算化合物的浓度或相对含量。

校正因子的确定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也可以根据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计算。

从色谱的角度来看,烷烃是常用的标准物质,可以用于建立色谱分析的标准曲线,通过与待测样品的色谱峰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待测样品中烷烃的含量。

校正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可以帮助准确计算出待测样品中烷烃的浓度。

另外,从化学分析的角度来看,烷烃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和性质各异,因此在色谱分析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烷烃种类来确定相应的校正因子,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校正因子的确定还涉及到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比如色谱柱的性能、进样量、流动相和检测器的稳定性等因素都会对校正因子的确定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色谱分析中,需要对这
些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和考虑,以确保校正因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色谱分析中的烷烃和校正因子是密切相关的,它们共同影响着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烷烃作为标准物质,并准确确定校正因子,可以有效地提高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

色谱定量分析中校正因子的使用在药物研发和QC岗位工作的人员在进行杂质定量时会经常遇到校正因子。

那么定量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校正因子、校正因子该怎么计算、得到的校正因子结果该怎么进行使用以及验证呢?下面小编将和大家一一进行分析这些问题,让大家透彻的了解校正因子。

1、为什么要使用校正因子?问题1:在做有关物质质量研究控制时,获得杂质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因有些杂质很难制备、稳定性差或者价格昂贵,难以长期提供杂质进行后续检测。

解决办法:因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会有一个响应值,所以使用峰面积进行反应待测组分的含量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问题2: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浓度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不一定相等,这种情况下使用峰面积进行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会出现误差。

解决办法:为了消除这个误差,需要加入一个校正值,使得相同浓度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相等,以达到使用峰面积准确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这个校正值就是我们常提到的校正因子。

举例如下:0.1mg/ml API的峰面积5000.1mg/ml 杂质峰面积是250测定某样品时检出API峰面积为500,待测组分为5。

当使用峰面积(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杂质的含量:5/500*100=1%当使用外标法进行计算杂质的含量:5*0.1/250/0.1*100=2%这样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和外标法计算杂质结果就出现了误差。

当引入校正因子:500/250=2,进行计算杂质的含量:5*2/500*100=2%此时计算的结果就相吻合了。

以上就是我们在样品杂质定量时需要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

2、校正因子的含义校正因子分为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物质的检测量W与色谱响应值(峰面积等)A之间的比值相对校正因子: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参照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通常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就是相对校正因子,经常查阅USP药典的朋友会发现USP质量标准中使用的是响应因子,它是校正因子的倒数。

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

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1. 介绍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co2(二氧化碳)的监测与校正变得尤为重要。

而在这一过程中,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在监测和校正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2. 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定义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指的是在plot色谱柱co2监测中,用于校正不同样品中co2浓度的因子。

这一因子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直接影响着co2浓度的监测结果,对于环境监测和科研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3. 意义和应用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准确性对于环境保护和科研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的校正因子可以确保co2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科学研究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的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co2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更科学的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

4. 深入讨论在实际应用中,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确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方法。

需要考虑到样品的来源、性质和处理方法;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也对校正因子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也需要被纳入考量。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定准确和可靠的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成为了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5. 个人观点与总结在我看来,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环境监测和科研实验的基础,也是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深入理解和准确确定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co2浓度的变化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我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度解析,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重视和精确确定这一关键因素。

对于plot色谱柱co2校正因子的深度探讨,将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环境监测概念。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一、面积法校正因子
面积法校正因子又称为外标法校正因子,是以标准物质为参照物来计
算的校正因子。

其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因子=标准物质的含量/标准物质的峰面积
其中,标准物质的含量是事先已知的,可以通过称量、配制等方法得到;标准物质的峰面积则是经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峰面积积分所得。

在计算时,需要将待测物质与标准物质分别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将它
们的峰面积和含量带入上述公式计算校正因子,即可得到待测物质的含量。

二、内标法校正因子
内标法校正因子是将一个内标物质作为参照物来计算的校正因子。


标物质应具有与待测物质性质相似,但在色谱图上有明显区分的特点。


计算公式如下:
校正因子=待测物质的含量/待测物质的峰面积÷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某
内标物质的含量
其中,待测物质的含量是需要进行测定的;待测物质的峰面积是从气
相色谱仪中直接得到的;内标物质的峰面积和含量也应该在事先的实验中
进行测定,并且在待测物质中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来进行含量计算。

需要注意,内标物质的浓度应该与待测物质相同,尽量减小不确定因
素的干扰。

此外,内标物质的峰面积应该与待测物质的峰面积相差不大,
以保证校正因子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需要进行实验,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和参照物质,并保证实验条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

色谱校正因子范文

色谱校正因子范文

色谱校正因子范文
在色谱分析中,校正因子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通过正确选择标
准物质或内标物质,并测定它们的保留时间,可以保证样品的分析结果准
确可靠。

校正因子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样品的性质、所采用的
柱型和柱温等。

此外,还需要采用合适的内标法和外标法,以确保校正因
子的准确性。

色谱校正因子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中。


定性分析中,校正因子可以用于鉴别未知物质。

通过比较未知物质与已知
标准物质的校正因子,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身份。

在定量分析中,校正因
子可以用于计算未知物质的含量。

通过测定未知物质和标准物质的峰面积
或峰高,并根据它们的校正因子计算,可以得到未知物质的准确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校正因子的确定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进行充分
的重复测定。

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校正因子进行校正,以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校正因子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
期的校正因子。

综上所述,色谱校正因子在色谱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是衡量
色谱柱分离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正确选择标准物
质或内标物质,并合理确定校正因子,可以保证样品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因此,在色谱分析中,校正因子的确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

关于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的计算推导校正因子=c/A,相对校正因子=(A样/c样)/(A杂/c杂)=(c杂/A杂)/(c样/A样)响应因子RF=A/c,相对响应因子RRF=(A杂/c杂)/(A样/c样)=(c样/A样)/(c杂/A 杂)。

药典上相对校正因子=(A内/C内)/(A对/c对)=(c对/A对)/(c内/A内)推导:假设响应因子为k,则有k=A/m(单位质量的物质相当于多少峰面积),令杂质k杂=A杂/m杂,主成分k样=A 样/m样,则主成分中杂质含量w=m杂/m样*100%,即有:w=(A杂/k杂)/(A样/k样)*100%=(k样/k杂)*(A杂/A样)*100% =(A样/c样)/(A杂/c杂)* (A杂/A样)*100%=相对校正因子*(A杂/A样)*100%=1/RRF*(A杂/A样)*100%.= A杂/(A样*相对响应因子)故用相对响应因子就要除,用校正因子就要乘。

以下是前人的讨论:药典规定内标法计算含量的校正因子F=(A内标/C内标)/(A对照/C对照)此时是用内标物质作为标准计算主成分含量的情况,也就是内标物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主成分的含量当采用加校正因子主成分自身对照计算杂质校正因子时,主成分是标准物,我们想知道杂质的含量,对应上去,杂质的校正因子计算应该是F=(A主峰/C主峰)/(A杂/C杂)所以药典规定计算杂质时乘以校正因子是没错的,只是你把杂质校正因子的计算搞错啦药痴:一个是relative response factor (相对响应因子,美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除,一个是correction factors (应该是相对校正因子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计算的时候是乘。

:比如我现在要做某个杂质与主成分的校正因子,我该如何做呢?比如我的一个特定杂质的限度为0.5%,我该如何配制杂质的浓度和主成分的浓度?我原来做的时候,领导说配制3个浓度做,限度的50%,100%和150%,然后用三个浓度计算的值平均,不知大家怎么做的?漫画窝窝2:1 我不知道校正因子应该在质量研究时用到,还是在定方法时就用到。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校正归一化法)—标准曲线法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校正归一化法)—标准曲线法

二、定量分析方法
2.内标法
内标法的优点是:进样量的变化、色谱条件的微小变化对内标法定量结果的影响不大, 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如浓缩、萃取、衍生化等)前加入内标物,然后在进行前处理时, 可部分补偿欲测组分在样品前处理时的损失。若要获得很高的精密结果时,可以加入数 种内标物,以提高定量分析的精度。
作业
1. 色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2. 什么是标准曲线法? 3. 标准曲线法有何优缺点? 4. 什么是内标法? 5. 内标法对内标物有哪些要求?
二、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优 绘制好标准曲线后测定工作就变得相当简单,可直接从标准工作上读出含量,因为特别适合大 点 量样品的分析。
每次样品分析的色谱条件(检测器的影响性能,柱温,流动相流速及组成,进样量,柱效等)很
缺 点
难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此外,标准曲线绘制时,一般使用欲测组分的标准样品
《色谱分析及操作》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内标法)
01
定量分析
一、概述
定量分析就是要确定样品中某一组分的含量。色谱定量分析 与绝大部分是仪器定量分析一样,是一种相对定量分析,而 不是绝对定量分析。色谱分析是根据仪器检测的响应值与被 测组分的量进行分析,在某些条件限定下成正比的关系来进 行定量分析的,也就是说,在色谱分析中,在某些条件限定 下,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所测组分的数量成正比。因此, 色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为:ωi=fiAi或Ci=fihi
(或已知准确含量的样品),而实际样品的组成却千差万别,因此必将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二、定量分析方法
2.内标法
若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的含量时,可 以采用内标法定量。 所谓内标法就是将一定量选定的标准物(称内标物S)加入到一定量试样中,混合均匀 ,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注入色谱仪,出峰后分别测量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或峰高),按 下式计算组分i的含量。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色谱法的专业术语,一般常用于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 定量校正因子 (最常见) 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为 fi&cent; = fi / fs 即某组分i的相对校正因子fi&cent;为组分i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fi&cent; =(mi /Ai)/(ms/As)=(mi / ms)?(As / Ai ) 可见,相对校正因子fi&cent;就是当组分i的质量与标准物质s相等时,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是组分i峰面积的倍数。若某组分质量为mi ,峰面积Ai ,则fi&cent; Ai的数值与质量为mi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相等。也就是说,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把各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换算成与其质量相等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于是比较标准就统一了。这就是归一法求算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基础。 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 上面介绍的相对校正因子中组分和标准物质都是以质量表示的,故又称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若以摩尔为单位,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另外相对校正因子的倒数还可定义为相对响应值S&cent;(分别为相对质量响应值Sw&cent;、相对摩尔响应值SN&cent;)。通常所指的校正因子都是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 相对校正因子值只与被测物和标准物以及检测器的类型有关,而与操作条件无关。因此, fi&cent; 值可自文献中查出引用。若文献中查不到所需的fi&cent; 值,也可以自己测定。常用的标准物质,对热导检测器(TCD)是苯,对氢焰检测器(FID)是正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

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计算气相色谱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内标法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校正因子。

这篇文章将介绍气相色谱内标法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

一、内标法原理内标法是一种用内标化合物测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在内标法中,我们加入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到样品中,然后通过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来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二、校正因子的定义在内标法中,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校正因子来确定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校正因子是指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和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之比。

这个比值通常用一个数字表示,它告诉我们每个内标分子与目标分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校正因子通常用K表示。

K = (Ais/Ai)/(As/A)其中,Ais是内标化合物的峰面积,Ai是内标化合物的量,As是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A是样品的量。

三、计算校正因子的步骤以下是计算校正因子的步骤:1.首先准备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溶液。

2.将内标溶液中的一定量的内标加入到样品中。

3.将样品制备成气相色谱可分析的样品。

4.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记录内标与目标化合物的峰面积。

5.计算校正因子。

例如,对于一种药物化合物来说,我们可以将氢化可的松(corticosteroid)作为内标化合物。

我们准备一个氢化可的松100μg / mL的溶液。

然后将10 μL内标溶液和10 μL待测样品溶液混合。

将混合液制备成气相色谱可分析的样品。

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分别记录氢化可的松和待测化合物的峰面积。

假设氢化可的松的峰面积为8000,待测化合物的峰面积为5000。

那么校正因子K就是:K = (8000/100)/(5000/10) = 1.6四、偏差对校正因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关注偏差对校正因子的影响。

偏差可以来自于样品制备和气相色谱分析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如果存在严重的偏差,计算出的校正因子可能会有误差,导致目标化合物的含量被错误地估计。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

定量校正因子(最常见)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物质的响应值不同,所以当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峰面积(或峰高)不一定相等。

为使峰面积能够准确地反映待测组分的含量,就必须先用已知量的待测组分测定在所用色谱条件下的峰面积,以计算定量校正因子。

可见,相对校正因子就是当组分i的质量与标准物质s相等时,标准物质的峰面积是组分i 峰面积的倍数。

若某组分质量为m i ,峰面积A i ,则f i与A i之积代表了质量为m i的标准物质的对应峰面积。

也就是说,通过相对校正因子,可以把各个组分的峰面积分别换算成与其质量相等的标准物质的峰面积,于是比较标准就统一了。

这就是归一法求算各组分百分含量的基础。

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方法上面介绍的相对校正因子中组分和标准物质都是以质量表示的,故又称为相对质量校正因子;若以摩尔为单位,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另外相对校正因子的倒数还可定义为相对响应值(分别为相对质量响应值Sw&cent;、相对摩尔响应值)。

通常所指的校正因子都是相对校正因子。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相对校正因子值只与被测物和标准物以及检测器的类型有关,而与操作条件无关。

因此,可自文献中查出引用。

若文献中查不到所需的,也可以自己测定。

常用的标准物质,对热导检测器(TCD)是苯,对氢焰检测器(FID)是正庚烷。

测定相对校正因子最好是用色谱纯试剂。

若无纯品,也要确知该物质的百分含量。

测定时首先准确称量标准物质和待测物,然后将它们混合均匀进样,分别测出其峰面积,再进行计算。

[2]校正因子的解释编辑1、校正因子是指原材料物耗物价的变动、工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造费用的变动等因素对单位制造成本的影响系数即目标成本.上年平均单位成本X校正因子2、此误差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称为校正因子.系统工作时,通过温度测量单元可得到当前工作温图1精密程控电流源系统框图度,用此工作温度对应的设定电流值乘以校正因子,即可完成输出电流的非线性温度补偿,大大提高电流源的输出精度3、式中α称为校正因子,它是一个不大于1的数,在计算的槽宽大于600m时,可近似地认为α为1.计算的流量与对应的水位就是800m槽宽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个点据4、(3)式中非均衡误差ut-1的系数称为校正因子,表示误差修正项对△yt的调整速度,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575、K为成新率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称为校正因子.该校正因子不仅对不同系统类别的设备不同即使对同一系统的不同设备来说它们的校正因子也是不同的.设备的校正因子通常有:平均利用小时数的校正因子6、A称为校正因子,它可以写成:A=12(HD)(LD)arctanLD1+2(hD)-arctanLD1+2(H0D)(13)式中,D=2r0./ZS)qpe-‘b(1)尸7、比较(2)、(3)、(4)、(5)式有C称为校正因子.我们规定复述准确率80%以上者为合格.计算合格率称为复述合格率。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

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气相色谱校正因子(K值)是气相色谱法测定组分相对浓度的重要参数,它与组分在定常相态下在液态载气静态描度条件下保持平衡的能力有关。

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根据测定的实验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计算公式。

一、标准样品法标准样品法是利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来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测定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与标准样品峰面积之比来计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K值的计算公式为:K=(C1/C2)×(A2/A1)其中,C1为标准样品浓度,C2为待测样品浓度,A1为标准样品峰面积,A2为待测样品峰面积。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通过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计算出标准样品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然后测定待测样品的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可以求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最后将待测样品的浓度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校正因子K值。

二、内标法内标法是在待测样品中加入特定的内标物,通过内标物与待测物的峰面积比值计算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K值的计算公式为:K=(A2/Ai)×(Ci/C2)其中,A2为待测物峰面积,Ai为内标峰面积,Ci为内标浓度,C2为待测物浓度。

内标法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物应满足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性质,且不会与样品中其他组分相互干扰。

内标物可以是标准品中的一些组分,也可以是另外添加的物质。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并确定内标物的最佳加入量。

然后测定待测样品的峰面积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根据已知内标物的浓度和加入量可以求出内标物的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最后将待测样品的峰面积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校正因子K值。

需要注意的是,气相色谱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和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得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得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得响应,但同样就是1mg得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得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得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得作用就就是反映某物质得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得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得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就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得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得基准物质).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得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得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得含量,实际上就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就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得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瞧出式中得(M标/A标)其实正就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得斜率) 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得峰面积百分比就就是它们得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得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得依据就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得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就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得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得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得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得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得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得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得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得量。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 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

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 标)其实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样=A样*f了。

(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最后提醒一点,用面积百分比法做含量测定时,不可简单地认为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比就是它们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与响应的比例关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或峰高)成正比。

但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类型检测器上往往有不同的响应灵敏度;同样,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的响应灵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质产生不同值的峰面积或峰高。

这样,各组分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百分数并不等于样品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质的量。

(1)定量校正因子的定义定量校正因子分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

由上述峰面积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W=fA可知:f=W/A (7.30)f′称为绝对定量校正因子,即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的物质量。

这是以峰面积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来表示定量校正因子。

此外,也有用它们的倒数来表示的,简称为响应值。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随色谱实验条件而改变,因而很少使用。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校正因子。

其定义为某物质i与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的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之比,即:(7.31)上式中w以重量表示,因此f又称为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通常称为校正因子(f)。

本书均使用重量校正因子。

如果物质量用摩尔表示,则称为相对摩尔校正因子,即(7.32)f和f二者间的关系如下:(7.33)(2)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气相色谱的定量校正因子常可以从手册和文献查到。

但是有些物质的校正因子查不到,或者所用检测器类型或载气与文献的不同,这时就需要自己测定。

测定时,准确称取待测校正因子的物质i(纯晶)和所选定的基准物质s,混合均匀后进样,测得两色谱峰面积A和A,用式(7.32)求得物质i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显然,选择不同的基准物质测得的校正因子数值不同。

气相色谱手册中数据常以苯或正庚烷为基准物质。

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基准物质,如采用归一化法定量时,选择样品中某一组分为基准物质。

测定校正因子的条件(检测器类型)应与定量分析的条件相同。

还应该注意的是,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以氢气或氦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相差不超过3%,可以通用,但以氮气作载气测得的校正因子与前二者相差很大,不能通用。

而氢焰检测器的校正因子与载气性质无关。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分析组分i的质量(m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是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i 或峰高hi)成正比的,可写作:mi=fˊi ·Ai一、峰面积测量法1.峰高乘半峰宽法A=h·Y1/2 A=1.065h·Y1/22.峰高乘峰底宽度法 3.峰高乘平均峰宽法A=h× 4.峰高乘保留值法A= h·Y 1/2=h·b·t R b 可以约去,于是:A= h·Y 1/2=h·t R 5.积分仪 二、定量校正因子色谱定量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量与其峰面积的正比关系。

但是由于同一检测器对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所以两个相等量物质出的峰面积 往往不相等,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 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

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能真实地反映物质的含量,就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因此引入“定量校正因子”(quantitative calibration factor)。

m i =f’i A i 或 f’I =m i /A i1.质量校正因子f m f m = = 2.摩尔校正因子f M f M = = =f M · 3.体积校正因子f V f V = = =f M 4.相对响应值s’ s ’=1/f’三、几种常用的定量计算方法 1.归一化法假设试样中有n 个组分,每个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n , 各组分含量的总和m 为100%,其中组分I 的质量分数 可按下式计算: w i = m i /m×100%= ×100%= ×100%若各组分的f 值相近或相同,例如同系物中沸点接近的各组分,则上式可简式为:w= ×100%i该法优点是:简便、准确,当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时,对结果影响小。

2.内标法内标法是将一定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入到准确称取的试样中,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比,求出某组分的含量。

例如要测定试样中组分i (质量为mi )的质量分数wi,可于试样中加入质量为ms的内标物,试样质量为m,则:ni =fiAims=fsAsmi /ms=Aifi/Asfsmi =Aifi/Asfs·mswi=mi/m×100%=A i fi/Asfs·ms/m×100%一般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则fs=1,此时计算可简化为:wi =Ai/As·ms/m·fi×100%我配置了从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异丁烷,正丁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异丁烯,1,3-丁二烯的标准气。

他们的体积分数(也就是mol 分数)分别为:甲烷(0.144%)乙烷(0.147%)乙烯(0.146%)丙烷(0.134%)丙烯(0.205%)异丁烷(0.201%)正丁烷(0.200%)1-丁烯(0.248%)顺-2-丁烯(0.244%)反-2-丁烯(0.253%)异丁烯(0.240%)1,3-丁二烯(0.487%),其余采用N2平衡(97.349%)采用氧化铝毛细柱,FID检测器检测。

采用单点矫正。

那么计算各物质的校正因子只输入他们各自的mol含量就可(调试安装师傅告诉我的),也就说甲烷的校正因子f(甲烷)=0.144/A(甲烷峰面积);乙烷的校正因子f(乙烷)=0.147/A(乙烷峰面积)......,以此类推,得出各物质的校正因子。

分析未知物时,假设未知全部检出,且不超过以上物种。

那么各物质的含量为CH4%=f(甲烷)*A'(甲烷峰面积)/Σfi*A'i,其余类似。

不知道上面的说法是否正确,而且得出的是摩尔分数,对吗?我从色谱书了解到,FID检测器为质量型检测器,那么峰面积可以代表哪些信息?体积?摩尔数?质量?摩尔(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是都可以,还是仅其中某个?另外,校正因子产生后,当我检测未知物时,检测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分流比,柱温,比如程序升温变化,进样器或者检测器),对校正因子是否有影响?FID的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后表示质量,各物质的校正因子不同是因为检测器对各物质的响应强度不同。

个人认为校正因子只与检测器的工作状态有关。

采用相对校正因子法: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化法1.配制含有水和乙醇的标准溶液,并记录以下参数,需要精密测定:标准溶液的体积,含有的水和乙醇的质量。

简单一点配置就是用一个容量瓶,称重,加入少量水,再定量加入乙醇,加入的乙醇量按照体积百分比为80%的乙醇溶液估计。

称重,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再次称重。

2.精密量标准溶液和供试溶液进样3.分别计算水和乙醇相对校正因子。

以乙醇校正因子为1.计算式如下:、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水的重量/水的峰面积乙醇的校正因子=标准溶液中乙醇的重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校正因子/乙醇的校正因子=14.供试品水和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计算如下:水的质量百分含量=(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水的峰面积*水的相对校正因子+乙醇的峰面积*乙醇的相对校正因子)5.用上式计算,直接建立峰面积和质量百分含量的关系,相对校正因子只用定期测定一次即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