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阴县第五中学高一语文 琵琶行(并序,教师版)导学案 新人教版
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导学案1、理清文章结构,积累文言知识点。
2、学习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3、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预习案: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
...()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自安,感斯人言,是夕..()二年,恬然始觉有迁谪..(),..()意。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7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第7课琵琶行并序手习自主化巒輛抽卅牝课程学习目标QasBS1. 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领悟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习“以有形写无形”描写音乐的方法。
3. 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和塑造人物的手法。
O学送布昌1. 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行”这种文体的特点。
2. 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激发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3. 重点阅读琵琶的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徐疾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诗人所用的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导牛代■导牛縄葩吧课程异学建议重蛊难点1. 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 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学习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 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1. 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篇,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感受、品味、鉴赏诗歌。
2.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和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写的用意。
3.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自读自学,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背景知识推送込知识记忆与理解第一层级《琵琶行》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遭权贵打击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次年的作品。
一个萧瑟的秋夜,诗人送客至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不幸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
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一一《琵琶行》。
《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既是唐代七言叙事诗的代表作,又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
其中关于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因而本篇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形象描绘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倡导“新乐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主张诗歌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doc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
2.体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感受音乐魅力,学习作者以文字来表现音乐的艺术技巧。
1文本导学』奇妙的音乐、高超的技艺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徜徉于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轻拢慢捻中,尽情地欣赏着来自不远处的乐苑经典,感受艺术魅力,体味百味人生。
白居易的《琵琶行》将带我们进入艺术的殿堂,追溯生生不息的人类长河中不断绽开的美丽的浪花。
E梳理与整合』一、作者简介:1.白居易(772〜846),字 _____ ,号_______ ,又号____________ ,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邦(音gui)(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淳又迁居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__________ ,世称“ ” ,与—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______________ 》、《 __ 》、《琵琶行》等。
创作主张是“ _________________ ,。
”2写作背景《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之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课件
【探究整理】欣喜和急欲相见琵琶女。通感。侧面烘托。
诵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整.顿.衣裳起敛容 ___古__义__:__整__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今__义__:__使___紊__乱__的__变__为__整__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2)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古__义__:__容__颜__;__今__义__:__色__彩_____________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
代表作品有《琵琶行(并 序)》《长恨歌》《秦中吟》 十首等。
经典名句有: (1)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2)在天愿作比翼 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一)诵读诗前序言,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整体感知,突破词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二)诵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面的习题
要点一:精读课文,突破词句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浔阳江头夜.送客 _名___词__用__作__状__语__,__在__夜__里_ (2)举酒欲饮无管.弦. _借__指__音__乐___
要点二: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2、这一段中,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因.为.长句
__古__义__:__于__是__创__作__;__今__义__:__连__词__,__表___因__果__关__系________
(6)歌.以赠之
_名__词__用__作___动__词__,__作__歌_
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1)送客湓浦口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国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中,《琵琶行》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通过《琵琶行》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为例,设计一份《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琵琶行》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2. 熟悉《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认识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从《琵琶行》的标题和课本中相关的文字中,引导学生们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篇的文学形式和基本情节,以及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
通过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音乐特点,加深对诗篇中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感受。
2. 感受情感环节:理解《琵琶行》的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描写,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无情不似多情苦”,“好事多磨”等诗中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情感的内因和外部条件,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深刻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3. 文学特点环节:掌握《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比较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文学表现手法的变化和演化之处,了解诗篇创作和表现手法的典型特点,探究其文学形式呈现的艺术价值。
4. 文化传承环节: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既在理论知识方面,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学习。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读懂诗歌的感情。
2. 能鉴赏诗中浪漫瑰丽的想象、沉郁悲凉的意境、精妙的景物描写等等。
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学,了解作者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疏通诗歌大意;2. 通过自学、讨论、质疑等方式读懂李白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读懂杜甫的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读懂白居易抒发的人生感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1. 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和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琵琶行并序》【导学资料】《琵琶行》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
诗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文学常识】1.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
“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
晚年寄情山水。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相关知识点:“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 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4.背诵诗歌。
【解题及作者介绍】《阳光课堂》P27《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自主学习任务】一、确定字音,完成《阳光课堂》P27(一)。
二、学生各自朗读,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三、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小序,总结本段知识。
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
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述琵琶女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自主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总结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一)完成《阳光课堂》P27 (二)(三)(四)(五)(二)简析诗歌的内容: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教师版.doc
《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高一Ⅱ部语文组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预习】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元和十年李师道、王承宗遣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居易上书请急捕贼,以雪国耻,为当政者所恶,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出任杭州、苏州刺史,又内召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太子少傅等职,以刑部尚书致仕。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音乐描写中的“生命诗意”——《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欣赏以语言文字突出音乐特色的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2.知人论世,对比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遇的异同,体悟诗中人生经历与思想情感。
1.重点:赏析音乐描写,体悟其中蕴含情感。
2.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与琵琶女人生遭遇的异同,体味写作主旨。
1课时。
课前学习任务一:1.通读《琵琶行(并序)》,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用句式整齐的句子给各部分拟小标题,四言、五言、七言均可。
2.读第二段,圈划出直接描写声音语句。
3.诗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诗韵,疏通文意1.视频范读,规范读音,感悟诗情。
(1)观看视频:夏青朗诵《琵琶行(并序)》(2)正音:荻(dí)花铮(zhēng)铮然贾(gǔ)人悯(mǐn)然慢捻(niǎn)幽咽(yè)水浆迸(bèng)钿(diàn)头银篦(bì)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2.阅读材料,积累常识,明确体裁。
(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自号,河南新镇人,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诗人,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主张“,”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讽谕诗价值最高。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著有《白氏长庆集》。
作品以深入浅出,通俗流丽著称。
(2)体裁介绍:《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歌行体的。
白居易还有一篇歌行体长篇叙事诗。
歌、行、引,本来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种名称不同,其实并没有严格区别。
它们的音节和格律都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分享成果,梳理文意,定小标题。
略(见课前预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二聚焦音乐,赏析描写法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极品。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了解本文音乐描写的作用;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后屡迁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通俗易懂。
与元稹常唱和,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
2.文体常识“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原指可唱的韵文,到了唐代,“歌”的原意已变,指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的一种形式。
“歌”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方面没有严格限制,比较自由。
“行”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与“歌”没有严格的区别。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很多。
“歌”“行”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其音节、格律一般都较自由。
二、基础演练1.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贾﹙﹚人转﹙﹚轴﹙﹚拨﹙)弦﹙﹚掩抑﹙﹚拢﹙﹚捻﹙﹚抹﹙﹚挑﹙﹚荻﹙﹚花呕﹙﹚哑﹙﹚嘲﹙﹚哳﹙﹚裂帛﹙﹚教坊﹙)谪﹙﹚居幽咽﹙﹚东船西舫﹙﹚钿﹙﹚头银篦铮铮﹙﹚然2.解释带点字快﹙﹚弹数曲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低眉信手﹙﹚颜色﹙﹚故﹙﹚沦落﹙﹚却﹙﹚坐促弦琵琶语﹙﹚耳暂﹙﹚明四、小组研讨1.给每小节写上段意2.找出并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及心境,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刻含义。
3.找出第二节中表现琵琶女动作神情的词句,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琵琶女的心情。
4.找出第二段中具体描写音乐的句子,分层次。
并分析这段音乐描写的特点。
5.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出它们的作用。
6.背诵全诗,并出10道默写题给别人做。
《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琵琶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理解并记忆《琵琶行》的内容和词句;3.领会《琵琶行》的主要思想和寓意;4.感受《琵琶行》的艺术审美魅力,欣赏美妙的音乐;5.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琵琶行》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2.欣赏《琵琶行》曲调和音乐的美感;3.掌握《琵琶行》的意境和词句。
三、教学难点1.掌握《琵琶行》的涵义和思想内涵;2.理解《琵琶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3.欣赏《琵琶行》的艺术构思和音乐精华。
四、教学方法1.讲解解析法: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深入解析词句的含义和艺术特色;2.听写默写法:聆听《琵琶行》的曲调和歌词,理解和记忆词语的用法和意义;3.音乐欣赏法:通过听取《琵琶行》的曲调和音乐,尊重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美;4.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前预习:将《琵琶行》的文本和音频准备齐备,在课前安排合理的复习和预习时间。
2.课堂讲解: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分析词句的语言艺术及其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出其寓意;3.听写默写:学生可以利用课内时间聆听和表演《琵琶行》,并根据歌曲歌词进行听写和默写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记忆力。
4.音乐欣赏:学生可以欣赏不同版本的《琵琶行》音乐及其背景介绍,领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
5.讨论交流:老师可以提出不同的主题和问题,让学生针对诗歌内容开展讨论和辩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教学总结:通过课堂教学和讨论共同掌握《琵琶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爱国情感。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标准:依据课堂表现、听写默写成绩、作文和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把握全文的文言现象及诗歌大意,品读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来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一.【知识链接】1.解题: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
行,又叫“歌行”,其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人生观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
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二、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
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
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精品新版人教高中必修语文3.8.3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3.8.3《琵琶行》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1.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2.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1.白居易,字________,号,中唐伟大诗人。
他和元稹积极倡导“________”运动,主张“________,________”。
白诗以深入浅出、平易通俗而著称,长篇叙事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昰其艺术成就的最高代表。
二、理解作品。
1有关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2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3、《琵琶行》需要掌握的主要有四个方面:(1)人——琵琶女和诗人,相映补充(2)情——离别情和相知情(3)景——烘托气氛,情景相生(4)音——比喻、拟声、烘托1. 阅读小序和第一节 , 说说这个小序和诗的第一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琵琶行》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判断文言句式①转徒于江湖间:倒装句,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倒装句,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③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④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⑤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⑥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句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问题探讨(1)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明确:共三次演奏。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诗人深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
(一闻琵琶邀相见)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
(再闻琵琶诉沦落)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诗人感伤而“青衫湿”。
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
(三闻琵琶青衫湿)(2)在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音乐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曲中带情:好处:情声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
4、叠词: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四、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创)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1)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
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第6课琵琶行并序教学课时建议:1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2. 从叙事诗的角度理清情节;3. 通过“月”的意象分析意境,体味作者的感情预习案I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他所称的“讽喻诗”,对后世颇有影响。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
他一生作诗很多,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
2、了解背景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3、整体感知(1)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2)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n预习自测1. 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 湓浦口(p e n)憔悴(ji a o)六玄(y a o)B. 铮铮然(zh e ng)贾人(ji a)荻花(d i)C. 虾蟆陵(h a)嘈杂(c a o)钿头(di a n)D. 江浸月(j i n)呕哑(y a)嘲哳(zh a)2.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使快弹数曲B. 歌以赠之C. 凡六百一十六言D. 座中泣下谁最多3. 下列句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弦弦掩抑声声思B. 老大嫁作商人妇C. 去来江口守空船D. 满座重闻皆掩泣4.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铁骑突出刀枪鸣 C.整顿衣裳起敛容不似向前声5,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词。
人教版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2.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鉴赏音乐描写,实现与诗中人物的情感沟通教学设想:诗歌教学的方法应来源于对诗歌本质的理解。
从创作的角度说,诗歌是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对读者来说,感受到的却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
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抓住诗歌中的感情,按照先“知人”而后“察情”的线索,先让学生了解人物经历,进入某种情境,再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完成读者和诗中人物感情的“对接”后,注重启发学生抒发个人感受。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但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到位。
我采用重点段落进行突破,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
为了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能更集中地进行“诗中之情”的研读,我将对内容的梳理布置为课前预习作业,堂上检查。
将文学常识、语言分等放在第二个课时。
课前预习题:1. 读“序”,然后请括:诗人因何事有感而写《琵琶行》?2. 读第四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括诗人“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3. 读第一段,了解诗人此时的心情。
若琵琶女弹奏的是江南小调,对诗人能否有同样的吸引力?为何?4. 读第三段,请用几个四字成语分别括琵琶女“从前”和“现在”的生活状况,注意两个阶段在同一方面的相对比较。
5. 读第二段,请展开合理的.想象,揣一下琵琶女为何会独自一人在舟中弹奏?当她听到有人询问并邀她出来演奏时,为何会“欲语迟”?为何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她内心在想些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3.在欣赏、感受、发现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有关艺术欣赏的知识,得到艺术美的陶冶、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唤醒,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素养。
〖文本导学〗
奇妙的音乐、高超的技艺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徜徉于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轻拢慢捻中,尽情地欣赏着来自不远处的乐苑经典,感受艺术魅力,体味百味人生。
白居易的《琵琶行》将带我们进入艺术的殿堂,追溯生生不息的人类长河中不断绽开的美丽的浪花。
〖梳理与整合〗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号。
晚年号。
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
诗人,人称“”。
他和好友在文学上积极倡导“”运动,主张“,”。
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
白居易诗的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如、。
著有《 _》。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之思,之后则“”。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二、知识链接
【有关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的古体。
【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三.知识整理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拼音。
①因为.长句()②贾.人()③悯.然()④红绡.()⑤幽咽.()
⑥阑.干()⑦呕哑嘲哳
....难为听()⑧湓.浦口()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①因为.长句()②初为.《霓裳》后《六幺》()③呕哑嘲哳难为.听()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⑤东船西舫悄无言.()⑥自言.本是京城女()
⑦凡六百一十六言.()
合作与探究
3、简析诗前小序,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4、梳理课文结构,请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5、诵读分析①段,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6、诵读并分析②段思考
①白居易是根据什么来描述音乐形象的?琵琶女在琵琶声中流露出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②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
7、诵读并分析③-④段,思考:
①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②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8、诵读并分析⑤段,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色?
9、讨论: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当堂检测默写文中相关诗句。
拓展与延伸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在描写蜀僧睿弹琴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写一段赏析文字。
总结与反思
3琵琶行(并序)
1.①wéi ② gǔ③ mǐn ④ xiāo ⑤ yè⑥ lán ⑦ōu yā zhāo zhā⑧ pén
2.①写成②是③中④替、给⑤说话⑥说⑦字
略。
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积累。
4.交待时间、地点、事件、琵琶女身世、作家境况、创作动机,与全诗在内容上相互照
应并互为补充。
5.琵琶女是一位在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妓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
面”写琵琶女的出场,从夜送客之时的“秋瑟瑟”、“无管弦”、“惨将别”转而“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千呼万唤”她才“始出来”。
因为她有满腹“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作者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它的难言之痛。
6.相似之出:都是由京都来到偏远江州,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都有由荣到衰的遭遇和
满腹的忧愁暗恨。
由此作者发出了“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得感慨一方面感慨自己的身世,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
7.略。
8.①悄悄②悲、伤③随手④形容声音浊杂粗重⑤形容声音轻细⑥形容教声
婉转
9.琵琶女演奏琵琶曲分三个部分:序曲、曲中、曲终。
先调弦校音随声出情,接着三个
乐段以声传情,曲终收拨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旋律的变化暗示了琵琶女情绪由舒缓流畅在经短暂间歇后转为雄壮激越,。
琵琶女将蕴藉已久的悲情,借乐曲弹奏出来。
10.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了音乐节奏和旋律的
变化,显示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起伏。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2.①冲犯②停止③即使④实在
13.过者即长者;行人即役夫
14.①父亲、母亲和妻子、孩子②黄河③华山以东的地方④函谷关以西的地方
15.①夸张②联珠③比喻④互文
16.深刻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对
战乱的痛恨。
17.提示:根据乐曲的表现手法,把乐曲的所带给我们的意境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