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
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
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沈连华;张冬梅;崔杨慧【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24(24)1【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MID患者85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1)。
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干预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
观察两组患者炎症和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白细胞介素18、丙二醛、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和长谷川简易智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4/44)、7.32%(3/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盐酸多奈哌齐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可减轻MID患者的炎症反应、氧化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脑血液灌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总页数】5页(P38-41)【作者】沈连华;张冬梅;崔杨慧【作者单位】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R971【相关文献】1.盐酸多奈哌齐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大鼠的治疗作用2.长春西汀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3.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4.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5.甘露特钠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两组均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的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以及各阶段时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脑梗死临床分析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神经内科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科联合应用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选自我科2010年以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近期无出血性疾病,既往无卒中史或有卒中史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不作为入选标准。
1.2一般资料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8例,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5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前循环脑梗死26例,后循环脑梗死17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史及梗死部位无明显差异。
1.3给药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循环、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脉泰胶囊(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0094,剂量每粒0.5g)2粒/次,3次/日。
先随静脉输液治疗同步服用,出院后继续服用3个月。
1.4疗效评定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的肌力、言语、吞咽等情况,使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分。
神经内科合理用药病例分析讲解
其他注意事项
1.甘露醇剂量 ,滴速?
2.注意电解质情况,低钾血症慎用呋塞米,高钠血症患者 慎用甘油果糖。
3.不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如腔隙性脑梗死等不宜脱水治疗。 脱水治疗无效或出现早期脑疝者,可考虑外科治疗。
4.脱水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出入量,及单位剂量脱水剂
推荐意见:发病3h(I级推荐,A级证据)和3-4.5h (I级推 荐,B级证据)的患者,根据适应证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 予rtPA溶栓治疗。
使用方法: (1)rtPA 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 脉滴注,其中10%在最前1min内静脉推注,其他继续滴注 1h,用药时期及用药24h内应紧密监护患者(Ⅰ级引荐,A 级证据)。(2)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 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应依据适应证严格选择 患者。使用方法:尿激酶100万~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 100~200ml,静脉滴注30min,用药时期应紧密监护
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抗凝及溶栓药物 脑血管扩张药物 降脂药 抗高血压药 抗癫痫药物 ……
降颅压及脱水、利尿药
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 增高提示颅内压增高。确定为高颅压者应给予脱水治疗 , 首选甘露醇;必要时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等。
患者于5月28日病情稳定出院
讨论&分析
阿替普酶应用禁忌: 1.超过溶栓时间窗 2.近期发生严重创伤或者大手术 3.未控制的严重原发性高血压 4.出血性疾病,溃疡 5.脑出血或2月内曾进行颅脑手术者 ……
脑血管扩张药物
及时而适当的扩张脑血管可能促进侧支循环,改善 脑部血液供应。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
病 ,其发病 率在所 有的脑血 管疾 病 中大
约 占7 5 % ,其 病 情 危 重 ,致 残 率 以及 病
转6 0 例 ,好 转 率 6 0 %, P<0 . 0 5 , 两 组
在 好 转 率 方 面 的 差 异 有 的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 神 经 内科 多 发 性 脑 梗 死 患
事件 发生 ,有 局灶 样脑梗 死定 位体 征 ,
比如尿便失 禁 、肌 张力 增高 、偏 身感觉 障碍 、中枢 性面舌瘫偏 瘫等 ;② 多发性 脑 梗死可急 性起病 ,并 且呈现 出阶段性 的进展趋势 ,通常智 能损害呈斑 片状缺
损害细胞膜 ,同时 引发进行性 及继发性 的损害 、脑组织损 害 、神经 细胞坏死 及 脑 水肿加重 。所 以 ,神经 内科 多发性脑 梗 死患者 的临床用 药是至关 重要 的。神 经 内科 多发性脑梗 死的治疗 药物是 多种 多样 的 ,以下分析 了治疗 多发性脑梗 死
的 临床 用 药 。
论著 ・ 临床论坛
C H J N E S E C O M M U N f 丁 y D O C T O R S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
郑 长 春
资料与方法
一
结
果
4 5 5 0 0河南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7 — 6 1 4 x . 2 0 1 3 . 2 3 . 5
年龄 5 l ~7 9 周 岁 ,平 均 6 8 . 0 周 岁 ;平 均
地发 展成为严重 危害 中中老年群体 身体 健康 乃至生命 安全 的一种 重大疾病 ,有 着相 当高的致残 率 弓病死率 。所渭多 发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本文将从重要性和效果两个方面来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一、重要性1. 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药物滥用和误用是常见的问题。
在脑梗死的治疗中,一些患者会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使用不规范的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指导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指导工作中,医生可以对药物的种类、用量、频率等进行详细的讲解,避免患者滥用和误用药物。
2. 提高治疗效果药物是脑梗死治疗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药方案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防止再发性脑梗死。
但是,阿司匹林的用量和使用时间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不合理使用,反而会损害患者的健康。
3.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肢体肌肉萎缩、驼背、慢性头痛等。
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用药不合理有关。
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二、效果观察本次观察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随访,旨在探究合理用药指导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观察中,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分析用药情况,结合医学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有46例(92%)在用药方面得到较好的指导,用药合理,用量适中,药物种类和使用时间得到了妥善安排。
在三个月的随访期内,这些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诊结果良好,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另外,这些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总体而言,合理用药指导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指导
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指导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是由于血管的病变使脑部供血不足,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局部性坏死。
[1]具有发病急且坏死不可逆的特点。
[2]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与脑出血相比,脑梗死的死亡率略低些。
但是如果处理或是治疗过迟的话,也很容易留下身体麻痹,言语障碍等后遗症。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于预防心内新血栓的形成。
应用抗凝及溶栓疗法。
在急性期,如条件允许可考虑适当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
康复治疗。
调整血压等其他治疗。
目的在于阻止脑缺血的进一步发展。
减轻脑损害。
应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情况确定治疗方案,给予个体化治疗。
本文针对脑梗死患者常用药物做出相应的药物指导: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斯匹林抗血栓,该药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中风,继发脑卒中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中风的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每天100-200mg。
|脑梗死急性发作应一次性口服阿斯匹林300 mg,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
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服用期间不能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肝肾功能不全、鼻出血、月经过多以及有溶血性贫血史的患者慎用。
服用期间应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或溃疡症状,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及时通知医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梗死是指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部疾病,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容易造成大脑细胞缺血缺氧,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在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减少脑血管损伤,还能够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脑梗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对药物的敏感度和耐受性往往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具体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服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旨在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对其康复和健康的重要性,以及用药指导是否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用药指导方案,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药物管理水平,促进其康复进程,并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观察不同用药指导对患者的影响,我们将评估其有效性,并最终得出结论,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明确和具体的指导建议。
这一研究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望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2. 正文2.1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合理用药是关键环节之一。
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和疾病进展,减少患者因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患者再发脑梗死的概率。
合理用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良好的药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分析
3.纠正代谢紊乱
目前使用的几组液体: 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粉针3g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1/12h ②尤瑞克林0.15pna+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2/日; ③醒脑静20ml + 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1/日; ④托拉塞米注射液1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ml 1/8h; ⑤还原型谷胱甘肽1.8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1/日
醒脑静注射液
20mg
丁苯酞软胶囊
0.2g
尤瑞克林粉针
0.15pna
天麻素注射液
600mg
依达拉奉注射液
30mg
甘油ml
七叶皂苷钠粉针
10mg
托拉塞米注射液
10mg
浓氯化钠
10ml
头孢曲松钠粉针
2g
氨溴索注射液
30mg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456mg
给药方式
3.纠正代谢紊乱
高钠血症治疗:
1.钠盐摄入限制在4.5g/d以下,并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 2.无效后再予停用一切钠盐摄入,药物溶媒改用低渗性液 体或用5%葡萄糖加4:1胰岛素中和。 3.补充水份,胃肠道途径为宜,过快纠正可能导致脑水肿 等严重并发症,在48 h以上补充,前24 h内补半量。补液 首选口服或鼻饲温开水,每次200~300 mL,2~4 h 1次; 静脉补液予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并 动态调整液体摄入和脱水剂的应用。
血钠正常范围:137~147mmol/L。 高钠血症:24h内连续2次血清钠>148mmol/L。
轻度增高:血清钠 148~160mmol/L 中度增高:血清钠161~170mmol/L 重度增高:血清钠>170mmol/L
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欧阳懿【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对照组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NS评分为(8.27±3.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3±4.12),观察组BI评分(68.14±17.29)高于对照组的(56.65±1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丁基苯酞软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助于改善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1【总页数】2页(P148-149)【关键词】丁苯酞;氯吡格雷;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作者】欧阳懿【作者单位】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小穿支动脉闭塞形成的小梗死灶。
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小血管病变,多发性,易反复发作,早期症状可能只是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等,很容易被忽略。
目前在急性期该病多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脑神经保护等治疗[1]。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较复杂,且容易忽略,故该病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差。
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确诊为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入院时均有头颅CT、颅脑MRI等影像学检查等客观依据及相关体征及症状,入院2d内确诊,同时排除脱髓鞘病变及小量脑出血等其它脑部疾病。
分析临床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分析临床上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它是由黄芪、丹参、川芎三味中药配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方面对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详细分析。
一、药物成分及作用机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由黄芪、丹参、川芎等中草药提取而成,具有清热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
其中黄芪具有养血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
这三种中草药搭配使用,可以互相协同作用,增强药效,对脑梗死患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减轻脑组织水肿,抑制脑组织炎症反应,促进脑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目的。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还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防止脑梗死的再次发作。
二、临床疗效分析1. 改善症状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症状改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肢体无力等症状减轻,语言障碍、偏瘫等症状得到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促进血液循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减轻脑组织水肿,缓解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有利于脑组织的恢复。
3. 减轻炎症反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脑组织的炎性损伤,缓解脑组织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4. 促进脑组织修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的丹参具有舒筋活络、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能够加速脑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提高生活质量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某院80例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
丸等为代表的传统中药制剂,在前二十位数量排序中就有l种。临床 O
上 中药制剂往往 与西药结合应 用效果 良好 。可知 中药制剂在该 院脑 梗 死治疗 领域 中正 发挥着不可忽 视的作用 。这 些中药制剂均具有 活血 化 瘀 、改善循环 的作用。西药 中应用数量较 多的包 括以下 品种 :脑代谢 改 善药吡拉 西坦 具有降压 作用的二氢吡啶 类钙拮抗药尼莫地 平和硝 苯地 平缓释片 ,可扩张脑血管 ,防止脑动脉痉 挛 ;抑制血小板 聚集 药 阿司匹林和氢氯 吡格雷 ;心脑 血管扩张药银 杏达莫和长春西 汀 ;具有 抗 心律 失常 和抗 高血压 作 用的 D。上 腺素 受体 阻滞药 酒石 酸美托 洛 肾
表 1疾 病诊 断结 果统 计
目前 ,脑血管疾 病 已成为 危害我 国中老年人身 体健 康和生命 的主 要疾 病 ,病 死率和致残 率极高 。据统 计【 】 l ,约有3 的患者不 同程度地 / 4 丧失 了劳 动能力 ,其中重度 致残者约 占 0 4 %。该 院神经 内科治疗 脑梗 死 以 中西 医结合为特 色 ,所抽 8例患者 中好转率达 9%。本文 拟通过 O 5
规格 、数量 )。用E cl xe 表格进行数据分类 、统计和排序等处理 。
1 . 法 2方
以出院诊断为 依据 ,统计 8份病例 中所涉及病 种 ,调查患者 的用 0
药情况,分别对药物品种、数量、应用人数、人均用药时间、用药频
度 ( D s 行排序 ,分析其用 药合理 性 。 D D )进 以限定 日剂量 ( D D D)计算D Ds D 值 是指一 种药物 用于 D ,D D 其 主要适应症 时假定的成人每 日维持治疗剂量 ,本文D D 以药品说 D值 明书结合临床实 际情况而定 。D D = D s用药总量/D D D。某药的D D 越 D s 大 ,表明其应用倾 向越大。 2结 果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62例临床分析
[ 收稿 日期 :02— 1 2 编校 : 晓飞/ 强 ] 21 0 — O 李 徐
对革兰 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与其 他 B一内酰胺 类药物类
红 花 黄 色 素 治疗 急 性 多发 性 腔 隙性 脑 梗 死 6 2例 临床 分 析
活水平的提高 、 饮食结构的改变 , 高血压 、 高血糖 、 冠心病及高 脂血症等发病率显著 升高 , 导致 急性 多发 性腔 隙性 脑梗死 的
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我科 自 2 0 0 8年 7月 一 0 0年 3月 收 21 治急性 多发 性腔 隙性 脑梗 死患 者 6 2例 , 采用 红花黄 色素 治
生 出版社 ,0 53 3—34 2 0 :5 5.
[ ] 贾建平 .神经病学 [ .第 6版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 3 M] 人
社 ,0 9 15—17 20 :8 8.
[ ] 朱海波 , 4 王振华 , 田京伟 , . 等 羟基红花黄色素 A对实验 性脑缺血 的保护作用 [ ] 药学学报 ,05, (2 :1_ J. 2 0 4 1 ) 14 . 0 4
3 讨 论
腔隙性梗死 ( 简称腔梗 ) 指在长期 高血压 基础上 , 脑 是 大
半球或脑干深部 的小穿通动脉血管 壁发生病 变 , 腔闭塞 , 管 导
吉林 医学 2 1 02年 6月第 3 3卷第 1 6期
・
35 ・ 45
致 缺 血性微 梗死 , 噬 细胞将 缺血 、 吞 液化 和坏 死的脑 组织 移 走, 形成空腔 , 因此称 为腔隙性梗 死 。而急性多发性 腔隙性 脑梗死在发病 早期 , 坏死 和炎性反应 多为点状 或片状 , 目前 不
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时间:2014-10-19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的用药分析,探讨阿司匹林在临床治疗脑梗死中的具体应用。
方法:针对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的用法与注意事项,结合临床药学关注点,对阿司匹林在脑梗死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以提供药学专业的用药依据,使药物更合理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可使用药更合理、有效。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临床药师;用药分析早在18世纪,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就作为镇痛消炎药应用于临床,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它能通过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起到抗凝作用,遂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抗栓治疗的疗效已为大量国际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所肯定。
阿司匹林对于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冠心病中高危人群)和二级预防(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外周血管病)均具有明显的疗效和极高的性价比,成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经典的基石。
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建议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应该规律服用抗血栓药物阿司匹林[1]。
随着脑卒中成为神经内科第一大疾病,奠定了阿司匹林在神经内科治疗药物中NO.1的地位。
本文结合一例脑梗死患者病例,从临床药师角度分析阿司匹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1.病例摘要:患者***,青年男性,33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8小时”,于2010年9月7日急诊入院。
一般状况下急性起病,以突发的左侧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
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收缩压最高>180mmHg,未规律用药,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50~160/90~100mmHg左右。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吸烟史15年,40支/日,已戒半年,嗜酒15年,平均5两/日。
2009年2月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用药回顾性调查分析
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患者用药回顾性调查分析抽查内科的病种为脑梗死与脑出血,现将脑梗死与脑出血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查相关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抽查我院2008年11~12月至2009年1月内科10份诊断有“脑梗死与脑出血”治疗患者住院病历,回顾性调查、分析用药情况。
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岁;平均住院时间10.5天。
1.2调查内容将所抽查病历医嘱用药适宜性进行核查,核查内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如药敏检测、疗程等逐项调查,并统计分析,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科室。
1.3评价标准采用选药评价、药动学指标、联合用药评价、药效学指标4个方面进行评价。
并依照《药品说明书》、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2008版《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及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相关文献,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由专家具体操作,进行分析评价。
2.医嘱分析2.1脑梗死用药腔隙性脑梗死、胃溃疡:阿司匹林患者,男,64岁。
因头痛7天入神经内科。
有胃溃疡病史1年。
头颅CT示右基底核区腔隙性梗死。
初步诊断:①腔隙性脑梗死;②胃溃疡。
给予阿司匹林口服,16天后突发呕血600ml。
处方:肠溶阿司匹林50mg.tid.po分析: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破坏胃黏膜,使黏膜下毛细血管损伤、坏死及出血。
并可抑制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酸分泌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
可诱发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穿孔。
患者已患胃溃疡,服阿司匹林更易引起出血,导致病情恶化。
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本例可用双嘧达莫片代替阿司匹林。
原发性高血压并脑梗死:硝苯地平(心痛定)患者,男,74岁,因言语不清、左上下肢无力1小时入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
• 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选择上,常规使用阿司匹 林作为治疗或预防用药,目前患者双脚趾关节肿 胀、疼痛,且尿酸偏高,详细询问有痛风病史。
• 临床药师分析:阿司匹林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也 可诱发痛风,故不建议使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可以使用氯吡格雷, 临床医生采纳药师的 建议,出院前复查尿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5、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①呼吸道畅通 ②降压药、降糖药、抗感染药的使用 ③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④心脏损伤 ⑤抗癫痫治疗 ⑥精神、情绪 ⑦水电解质平衡
临床药师作用:
1、通过每天的药学查房,目的是对病人进行用药 教育,主要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最大程度发 挥治疗方案的作用,并告知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2、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发现 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前预防,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使副作用降 到最低,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降颅压及减轻脑水肿治疗 、
脱水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 呋塞米、白蛋白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 甘露醇起效快,效果明显,而甘油果糖起效慢, 作用温和持久,无反跳,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甘油果糖参加三羧酸循环,供给脑组织能量,有 益于梗死周围半暗带灌注的改善及脑组织的保护 和神经功能恢复,其代谢产物为CO2和水,经肾 排泄少,肾脏负担小,因而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 用。
病 例 1
• • • • • • • 患者,男,53岁,以“头晕4天”入院, 诊断: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 生化:尿酸 581 umol/l↑(208-428) 头MRI:双额顶叶皮层下多发缺血灶 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
脑梗死循证治疗病例分析
平凡的实践——基层医院脑梗死循证治疗病例分析2月21日发帖《“心脑对话”——请神内科医生多一点思索和反思》激起了同行的关注和支持。
该贴的核心问题是心内科循证证据及其运用明显走在神内科前面,而神经脑血管疾病因疾病的复杂性、临床和跨国药厂关注的不足导致循证证据较少,而神经内科医生又对有限的循证证据运用不足更导致了试验与临床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
大家的总体感觉是循证医学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其实循证医学就在你我临床医生的8小时工作之内,在你我每日3小时的读书时间之中。
循证医学并不虚幻和不能贴近中国临床实践,它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尽管身在基层医院,但“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关注临床细节,注重临床循证思维培养,思索临床决策是否最能优化?尝试将循证证据与患者个体相结合,试图跨越试验与实践的鸿沟;在实践中尽量将医生诊疗提高、收入保障和患者利益兼顾。
我将近期4例脑梗死循证治疗病例进行分析,这4个病例在神经内科非常普通而可能被忽略,但也许就在平凡的实践之中有着闪光的关注点、正反激辩思维的碰撞。
请广大同道耐性看完全文,予以讨论指导,共同进步。
希望同道以类似体例发帖进行病例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脑血管病循证诊疗的开展。
4个病例的循证关注焦点汇总:病例一: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瓣膜病性房颤的华法林二级预防。
病例二:是否适合华法林抗凝进行二级预防?有其它可行的替代方法吗?病例三:脑梗死急性期/早期二级预防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降压治疗、血糖控制、强化他汀降脂治疗。
病例四:脑梗死二级预防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既往脑出血合并多发腔梗的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治疗病例一:关注焦点: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瓣膜病性房颤的华法林二级预防。
1、入院情况:舒某某,男,63岁,城镇职工医保,因"突发眩晕、恶心、步态不稳12小时"于2010年08月13日08时08分入院。
既往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房颤体征,右侧指鼻试验不准确,闭目难立征向右侧倾倒,Babinski征(-),Dix—Hallpik试验右侧可疑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用药情况,为临床经济、有效以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收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加生理盐水进行静滴,给予对照组
丹参注射液加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两周后对两组的总好转率加以比较。
结果:实验组好
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好转率方面的差异有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自
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及脑水肿的抑制,有助于梗死区的血供。
【关键词】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用药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死灶,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1]。
除常见的瘫痪、
感觉与言语障碍外,还可能引起痴呆,即多梗死性痴呆(也称为动脉硬化性痴呆)。
它是一
种病情较重、起病急骤、脑血管多处发生梗死的脑血管疾病。
多发性脑梗死不仅会导致患者
出现瘫痪、言语障碍以及感觉障碍,还可能会引发痴呆。
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及脑神经保护及使用血管扩张药等方法,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00例脑梗死患者用
药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
收治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全部经颅脑CT亦或是磁共振
成像确诊。
男性64例,约占57.7%,女性36例,约占42.3%;<50岁4例,约占0.49%,50~59岁7例,约占8.7%,60~69岁48例,约占18.4%,70~79岁32例,约占
13.7%,>80岁1例,约占8.7%。
其中高血压540例,冠心病192例,糖尿病202例,上呼
吸道感染114例,下呼吸道感染224例。
实验组平均67.5周岁;平均病程5.7小时;对照组
平均68.5周岁;平均病程6.5小时。
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备可比性。
2治疗与方法
2.1治疗方法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人院后,均常规性给予相关药物降低血脂及抗凝,有效的调整血压,如果
是颅内高压患者,要给予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降颅内压,并且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给予对照
组4支丹参注射液加人到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滴,1次旧,巧天1疗程;给予实验组3
支依达拉奉注射液加100ml浓度住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1次旧,巧天1疗程;联
合运用2支血塞通冻干粉加人到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滴,一日一次,两周一疗程。
观察
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和恶化,总有效
率=治愈+显效率+有效率。
对研究所得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治疗药物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
3结果
实验组痊愈18例,约占32.3%,显效20例,约占37.8%,有效7例,约占11.95%,无效4例,约占8.3%,恶化或死亡1例,约占2%。
对照组痊愈14例,约占30.4%,显效18例,
约占32.3%,有效8;例,约占12.5%,无效6例,约占10.7%,恶化或死亡4例,约占8.3%。
4.结论
4.1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分析
脑梗塞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以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以及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
的痛苦。
其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以及二级预防药物为主,主要目的是改善脑
循环,防止血栓扩展,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增加梗死区的灌注量,缩短缺血时间,缩小梗
死灶。
在多发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会有大量的自由基产生,自由基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细胞膜,同时引发进行性及继发性的损害、脑组织损害、神经细胞坏死及脑水肿加重。
所以,神经内
科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用药是至关重要的。
神经内科多发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是多种多
样的,以下分析了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
4.2依达拉奉注射液
达拉奉注射液是近年来问世的新型脑神经保护剂。
依达拉奉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
清除剂,已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
文献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患者NIHSS评分、CSS评分,提高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从而达到有效清除自
由基,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与此同时,还能够调节血清中的IL-1β、IL-
8和IL-12的表达,降低血清中所含有的MMP-9蛋白水平进而改善机体微环境,实现多发性
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4.3银杏叶制剂
银杏叶制剂是神经内科经常采用的一种脑神经保护类药物,主要包括两种中药制剂—银杏叶
软胶囊和银杏叶片,银杏总黄酮是该类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
银杏黄铜具备着扩张脑血管、
冠脉血管的功能,具有改善记忆功能及脑缺血症状的作用。
研究表明奥扎格雷配合银杏叶制
剂治疗,能提高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有效率,降低ACI患者血浆TNF-α、内皮素ET及血脂水平,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及脑细胞受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推荐早期使用治疗。
4.4神经节苷酯
神经节苷酯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给药后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镶嵌在受损
的神经细胞膜上,稳定神经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及大脑组织发育,修复损
伤神经及大脑组织。
对于大面积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如果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昔钠
进行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Galsorw昏迷评分,明显的降低HISS评分;大幅度提高记忆商值,将多发性脑梗死的康复疗效提高,降低白介素一6和血浆瘦素,有助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患
者预后的改善。
4.4盐酸丁咯地尔
盐酸丁咯地尔能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非特异性钙
拮抗作用和增强氧的利用,从而改善缺血组织营养血流。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使患者肌力、步行能力、言语等明显好转,神经缺损评分明显下降。
盐酸丁咯地尔对多
发性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要好,可以缩短血小板赫附率、纤维蛋
白原、凝血酶原时间以及血脂等生活指标恢复时间,有着相当突出的降纤抗凝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飞,郭艳霞.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RI与CT检查结果的对比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5):52一54-
[2]任丽,张楠,周广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合并多发性脑梗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9(7):85一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