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基本特点

简述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基本特点

简述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基本特点
一、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

1. 稳固性。

- 解释: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并且服务得很好。

许多基本词从古代一直使用到现代,例如“山”(shān,名词)、“水”(shuǐ,名词)、“日”(rì,名词)、“月”(yuè,名词)、“人”(rén,名词)、“手”(sh ǒu,名词)等。

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或概念在社会生活中是极为重要和基础的,所以它们在语言中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2. 能产性。

- 解释:基本词汇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

以“天”(tiān,名词)为例,它可以构成“天边”“天空”“天气”“天数”“天庭”等众多词语;“地”(dì,名词)可以构成“土地”“大地”“地下”“地壳”“地道”等词。

许多基本词都像“天”和“地”一样,是构成新词的基础材料,不断地为丰富词汇提供源泉。

3. 全民常用性。

- 解释:基本词汇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最普遍的词汇。

无论是哪个阶层、哪个地域、哪种文化程度的人,都会经常使用基本词汇进行交际。

例如“好”(hǎo,形容词)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达对事物的肯定、满意等情感时经常用到,如“好人”“好东西”“好天气”等。

又如“走”(zǒu,动词),是一个表示人或动物移动的基本动作的词,在各种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广泛使用,像“走路”“走亲戚”“走神”等。

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汉语词汇的特点汉语的词汇有以下特点:ﻭ1。

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ﻭ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位。

以单音节语素构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

ﻭ2.语素构词以五种语法结构为基本形式语素和语素组合成词语是有语法规律的,它同词与词组合成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五种组合方法是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ﻭ例如:以上五种结构也是新词产生采用的主要结构,尤其是并列、偏正、动宾这三种方式。

其中动宾结构不断增加,这很值得注意。

ﻭ3.常用词的音节数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基本形式ﻭ汉语的词由单音词向双音节词,这是古代汉语向近代、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

两个语素构词,词和词可以相应成为词族,比如,以水为第一个语素,和另一个语素组合的词有:ﻭ三音节词近现代较古代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三音节词的数量不断增长。

像性作为后缀的三音词,有相当多的词,成了一个词族。

如逻辑性、代表性、敏锐性、可行性、盲目性、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决定性等等。

像性这样的后缀,又有化、家、员、者、派、生、素、论、式、品、纲、度、法等,在它们充任不自由语素时,意义已经虚化了。

目前来看,汉语的多音节词到了四音节就不再向更多的音节.另有一些专有名词或科学术语甚至一般用语,喜欢用两个双音节再行组合,又成了四音节词语:、、遗传工程、边缘科学、运载火箭、机器翻译等。

ﻭ4。

利用重叠词或含有重言成分的词是汉语词汇构造的又一特色。

我们根据重叠有无原型可以把它们分成两大类:(1)有构词原型ﻭAA式:人人人;天天天;家家家。

ABAB式:研究研究研究;讨论讨论讨论;调查调查调查。

ﻭAABB式:整齐整整齐齐;热闹热热;** 大**方。

ﻭAAB式:读书读读书;冰凉冰冰凉;跑步跑跑步。

ABB式:冷清冷清清;慢腾慢腾腾;干巴干巴巴。

ﻭA里AB式:糊涂糊里糊涂;啰嗦啰里啰嗦;模糊模里模糊.(2)没有构词原型最典型的就是单字叠字或叠字单字类,如:绿油油、黑乎乎、白茫茫、叫、毛毛雨。

现代汉语第四章(1)

现代汉语第四章(1)

一、词汇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又叫语汇。

2、词汇也指某个人所掌握的全部词和短语的总和。

3、词汇还是某部著作中所有词的和短语的总和。

词汇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节词汇、词汇单位和词的结构1、词汇是某种语言中所有词和短语的总和。

!现代汉语词汇特点汉语词汇发展双音节化的原因:第一,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单音节词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这样就会给实际交际带来困难,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同音词的出现。

第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因而有时语义难以确定。

双音节词就使得词义的表达更为细腻、精确,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宽广、深入。

第三,双音节词读起来往往带有一种乐感,轻重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

词语双音节化的途径主要是:1.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份。

后加:月——月亮耳——耳朵前加:唇——嘴唇发——头发2.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意义的附加成份。

后加:竹——竹子石——石头前加:师——老师姨——阿姨3.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

联合道路学习刚才皮肤牙齿经历解释4.三音节的词省略其中一个音节。

落花生——花生照相机——相机山茶花——茶花机关枪——机枪5.四音节以及四音节以上的词语采用缩略法。

化学工业——化工文学艺术——文艺超级市场——超市彩色电视机——彩电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双音节以及双音节以上的合成词的内部构造,基本上跟普通短语的构造是一致的。

它们主要是用以下五种方法构成的:偏正式:单干——单独地干狂欢——疯狂地联欢壁画——墙壁上的画红旗——红色的旗子动宾式:管家——管理家务知己——知道自己结晶——结成晶体隔壁——隔着墙壁联合式:语文——语言和文学珍宝——珍珠和宝石答应——回答和应付广大——广阔和宽大主谓式:地震——大地震动军用——军队使用性急——性子急躁锋利——刀锋锐利补充式:改正——改得正确说服——说得服帖“马车的轱辘转动了。

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

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

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汉语基本词汇的数量也相对较多。

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简洁汉语基本词汇的形式简洁,大多由一个或几个汉字构成,例如:人、山、水、风、云等等。

这些词汇不仅形式简单,而且音节简短,很容易被记忆和掌握。

这也是汉语基本词汇能够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二、意义丰富汉语基本词汇的意义非常丰富,一个词汇通常可以表示多种含义。

例如,“人”既可以表示人类,也可以表示某一个人;“山”既可以表示山脉,也可以表示单独的一座山峰。

这种意义的丰富性在汉语中非常普遍,使得汉语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三、类比思维汉语基本词汇的表达方式往往采用类比思维。

例如,“山”是由三个“土”字叠加而成,表示山的地貌特征;“水”是由三个“氵”字叠加而成,表示水的流动特征。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得汉语在形式上具有美感,而且也有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这些词汇。

四、多音字现象汉语基本词汇中存在着许多多音字,即一个汉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发音和意义。

例如,“行”可以读作“xíng”、“háng”、“héng”等等,每个读音都有不同的含义。

这种现象虽然会增加学习难度,但也为汉语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变化。

五、词义组合汉语基本词汇的词义组合非常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新的词汇。

例如,“人山人海”、“风雨如晦”等等,这些词汇的意义不仅是单个词汇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组合形成的更为深刻的含义。

这种词义组合的方式也是汉语表达的一大特色。

综上所述,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简洁、意义丰富、类比思维、多音字现象和词义组合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为汉语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变化,而且也为学习汉语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特点如下:
1、全民常用性。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这些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

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

2、稳固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

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

3、构词能力强。

这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外来词汇增多: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汉语中涌现了大
量的外来词汇,尤其是从英语、日语、法语等语言中引进的词汇。

这些外
来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

2.合成词增多: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越来越多,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
词语合并形成新词,既满足了表达需求,又节省了词汇量。

例如,“手机”就是由“手”和“机”合并而成的。

3.简化和缩略词的使用:为了方便口语交流和网络通讯,现代汉语中
出现了大量的简化和缩略词。

这些词语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适合快速表
达思想和信息。

4.抽象词的增多:现代汉语中大量出现了抽象概念的词汇,反映了现
代社会的复杂性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这些抽象词汇常常通过具体词汇的组
合和转化来表达。

5.术语的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专业化的进一步推进,现
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专门术语。

这些术语丰富了汉语的专业表达能力,
使得人们能够更准确地交流和表达专门领域的知识。

总体来说,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是多样化、灵活性强,并且不断地根
据社会需求进行更新和扩充。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田小琳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田小琳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田小琳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 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色词汇 (或称语汇 )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体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符合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姑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停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表现。

比较稳固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停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见迭出,新词汇就层见迭出。

世界创建出了“电脑”这个奇特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用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屡次改变。

因此,词汇这玩艺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表现繁华的场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就被教课语法所汲取,形成新的教课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升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相同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色作一些商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其实不意味着它的全部规律均在改动中,应当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向两种,保持稳固的静态规律主假如构词规律,不停变化的动向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边就分两部分来议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固的静态规律(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半。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 ;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部分状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当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奇特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因此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目能够以字的数目来计,常用的大体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现代汉语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特点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

一些语法范畴和功能都不像有些英语、俄语那样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

2、复合词为主。

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

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

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

3、量词丰富。

有量词是汉藏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特点。

量词丰富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汉语的许多名词要求与特定的量词相搭配。

因此,可以说量词是对名词的外部特征的一种分类标志。

动词涉及到的“量”也使用量词,即“动量词”。

除了固定的量词之外,还使用大量的临时量词。

例如:“一碗饭”“一顿饭”“一次饭”“一口饭”“一餐饭”“一粒饭”“踢了他一下”的量词,还可以用“一顿”“一脚”(“脚”是临时量词)。

4、存在兼类词。

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

词和短语以及句子结构方面具有一致性。

例如:“地震”(主谓结构的词)与“水土流失”(主谓结构的短语)“提高”(主补结构的词)与“看清楚”(主补结构的短语)优点:为汉语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方便的基础;缺点:存在词与短语划界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在双音结构中,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

使用相同的词却因语序不同而表达不同的意思。

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和“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说不好”、“不好说”、“不说好”;使用不同的介词,意思完全不同。

例如:“把他打了”和“被他打了”。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 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一)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一)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一)现代汉语是当前中国最常用的语言,它的基本词汇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以下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
规范化
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词汇的用法和词义较为统一,大部分词汇都有明确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与此同时,现代汉语还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它通过全国通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现代性
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具有强烈的现代性,源于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现代汉语中涵盖了大量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互联网”、“微信”、“无人驾驶”等。

同时,现代汉语还吸收了很多英语词汇,如“手机”、“官网”等。

文化多样性
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跨越了多个领域和文化背景,具有较强的文化多样性。

除了汉字的传统表达方式,现代汉语还吸收了来自不同文化的词汇,如“日本料理”、“印度瑜伽”等。

同时,在汉语本身的表达方式中也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例如“夫妻”、“太太”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以上是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它们反映了现代汉语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内涵,也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总结
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在规范化、现代性和文化多样性方面都有独
特的特点和规律,这是现代汉语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的重要
原因之一。

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熟悉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特点和规
律,有助于把握汉语的语境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以上就是本文所介绍的关于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三大特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概要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概要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概要一、词汇特点:1.汉语的词汇量非常庞大,涵盖面广,具有丰富多样的词汇表达方式。

2.汉语的词汇具有音形义的统一,即一个字的发音和形状与其义项相关联。

二、句法特点:1.汉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序,即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的句法结构。

2.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不像一些其他语言那样需要明确的主语和动词变位形式。

3.汉语中的状语和定语的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子的任何位置。

4.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需要通过时间状语等来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语序特点:1.汉语是一种顺序语言,即语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基本的语序是主谓宾结构,但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强调一些成分。

2.汉语中可以使用倒装句、把字句等语序结构,来表达特定的语义和修辞效果。

四、句子成分特点:1.汉语中的名词和代词没有性、数的变化,但可以通过量词和数量词来表示数量和单位。

2.汉语中的动词具有不完全地动/非动的特点,即有些动词可以作为名词或形容词使用,与其他语言相比更灵活。

五、修辞特点:1.汉语中使用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得表达更加地生动有趣,同时也加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2.汉语中重视对称、反复的修辞方式,可以通过重复使用词语或句式来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六、语气和语态特点:1.汉语中的语气很丰富,可以通过语气词、助词等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语气。

2.汉语中的语态相对简单,通常是使用主动语态,而被动语态需要借助助词或谓词来表示。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语法具有词汇丰富、句法结构简单、语序灵活、修辞多样等特点。

这些特点都使得现代汉语成为一种表达力强、灵活多样的语言。

同时,汉语的语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随着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的变迁,汉语的语法也在逐渐演变和形成新的特点。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汇学

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汉语中基本词汇特点

汉语中基本词汇特点

汉语中基本词汇特点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如下:
1、全民常用。

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和性别等,各个行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

2、稳固性。

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

基本词汇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者观念,本身比较稳固,很少发生变化。

3、有构词能力。

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使用时间长,具有稳固性,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分类:
单纯词:在汉语中,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单纯词。

单音节的如天、江、水、田等都是单纯词;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联绵词:联绵词指的的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其中有双声的(声母相同),有叠韵的(韵母相同),亦有非双声非叠韵的(声母韵母皆不相同)。

例如:参差(双声)、徘徊(叠韵)、芙蓉(非双声非叠韵)。

叠音词: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构成的,单字本身没有意义,例如:猩猩、姥姥、皑皑。

拟声词:指对自事物音响的形容和摹拟的词语,例如:哗哗、咔嚓、咕咚、嘎吱。

音译外来词:例如:巧克力、沙发、模特。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完整版)陆俭明_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跟大家所熟知的英语、俄语、日语等相比较,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些特点。

一、语音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语音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汉语属于有声调语言。

音节的高低升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妈”、:麻”、“马”、“骂”,他们的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就因为音高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

这种区别意义的音高就叫“声调”。

就汉语标准语说,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

有的方言有9个声调,如广州话;有的方言有7个声调,如苏州话;有的方言有6个声调,如客家话;也有的方言是5个声调,如合肥话。

我是苏州人,大家不妨听一听苏州的7个声调:阴平高阳平穷阴上古阴去肺阳去洞阴入不阳入夺汉语里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几个音节连读时,有的会发生变调。

例如普通话里上声跟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会变成类似阳平的35调。

如“土改”跟“涂改”在读音上差不多,而原先“土”是上声字,“涂”是阳平字。

(二)汉语音节分明,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汉语是单音节性很强的语言,音节特别分明。

汉语以音节为基本的表意单位,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

因此汉语历来看重音节的分析。

对汉语音节的分析,除声调外,历来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

声母是指一个音节开头的那个辅音,韵母是指声母以后的以元音开始的整个部分。

拿“天”(tiān,[t‘ian‘‘])来说,其中t[t‘]是声母,ian[ian)就是韵母。

汉语中有的音节开头没有辅音,譬如“安”(ān,[]),这个音节一开始就是一个元音o[a],但我们设想它开头也有一个声母,只是那个声母是个零(记作o),这种声母就叫做“零声母”。

建立了“零声母”这个概念,汉语的音节分析就变得极为简单明了了,那就是任何音节都可以分为三部分:二、词汇上的特点’就现代汉语词汇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在古代汉语里,单音节词占优势;在现代汉语里,双音节词占优势。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举例说明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样化。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历史的进步,现代汉语
的词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新颖性。

新的文化语言、技术术语、名称、行业术语等等,持续不断地涌入我们的字典之中。

二是简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简化的词汇越来越多,专业、技术
术语正在影响现代汉语,把大长句子简化成一个、两个字节,如“聊天”、“扫描”、“发贴”等,这些词汇十分简便,使得汉语更加容
易理解和使用。

三是俗气。

现代汉语,能反映社会的变迁。

伴随着社会的演变,
一些新的俗语词,如“装X”、“靠谱”等,反映社会热点,描述日常生活,被普通大众所普及。

现代汉语词汇的三个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三个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三个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包含: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语音方面特点包括: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词汇方面的特点: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语法方面的特点:汉语缺乏形态,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等。

(一)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稍微特殊的是零声母音节,不以声韵相拼的方法发音,总的来说,表现出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的音节特点,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现代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在一个音节内,无论开头或是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联在一起的现象。

因此,汉语音节声在前,韵在后,辅音只在音节的开头及结尾出现,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比较整齐,有别于英、俄等语言的两个乃至多个辅音相连。

(2)元音占优。

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存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从汉语音节女团的情况看看,汉语音节中可以没辅音,但无法没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同时,由为丛藓科扭口藓元音形成的音节也比较多,从辅音和元音的形成比例看看,元音占优,因元音就是乐音,所以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小,韵多而声太少,听到出来嘹亮动听。

(3)有声调。

普通话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不可缺少的成分。

从功能上来讲,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辨别意义,声韵相同而声调不同的音节,代表的意义也不同,如“花、划、化”,声调还可以使音节和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如“jie” 是一个音节,而“ji’e”是二个音节。

从音响效果上来讲,声调不同调值不同,使汉语具有抑扬顿挫的起伏,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于是形成了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汉语的双声、叠韵、叠音等借助语音形式而催生的表达方式,就充分反映了汉语语音所含有的音节整齐、韵律人与自然、韵文曲折独有美感。

(二)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简论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如下:
1.表意的整合性
很多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意义并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它们已形成一个固定的意义。

如“晒衣服、晒汽车、晒工资”等词语,他们的意思跟“晒”的“晾晒”义并没有关系,而是表示着“公开、共享或炫耀某事某物”。

2.现代汉语新生词语语义的泛化
“泛化”指词义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范围发生了由小到大的变化,即扩大了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或者说词义从表达个别意义扩展为表示一般意义。

这主要和类推机制、仿造造词有关。

近来出现的很多词族就是语义泛化的一个结果。

如:X族、X门、X奴、晒X、被X等。

词汇的基本特点

词汇的基本特点

词汇的基本特点
1. 词汇具有丰富性啊,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高兴”这个词很常见,但还有“开心”“喜悦”“欢快”等等好多好多词也能表达类似的意思呢!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2. 词汇的多义性也很有意思呢,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呀。

好比“意思”这个词,可以表示想法,也可以表示有趣,这多让人惊奇呀!
3. 词汇有形象性哦,能让我们脑海中出现具体的画面。

像“垂柳”这个词,一说出来,是不是马上就仿佛看见了那柔软的柳枝在风中飘荡啦?
4. 词汇还很有感情色彩哟。

“赞美”就是积极的,让人听了心里暖暖的,可“诋毁”就是消极的,会让人很不舒服呢,这差别多大呀!
5. 词汇是有变化性的啦,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呢。

像以前说“手机”可能还没那么普遍,现在不人人都离不开啦?
6. 词汇的普遍性可不能忽视呀,它们无处不在。

走在街上,听人们聊天,各种词汇就不断往耳朵里钻,不是吗?
7. 词汇有着独特的个性呢,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

“霸气”“温柔”这些词就很不一样呢,对吧?
8. 词汇也是有魔力的呀,可以传达很多复杂的情感。

比如“我好想你”,这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了深深的思念呢!
9. 词汇真的太重要啦,没了它们我们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呀。

就像建造房子不能没有砖头一样,词汇就是我们交流的基石呀!总之,词汇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有着各种各样让人着迷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 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词汇(或称语汇)和语音、语法并列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汇”的叫法可能比“词汇”更科学一些,语汇、语法、语音,三者都以“语”为构词的第一个语素,是合乎逻辑分类的。

为从俗,本文暂且仍用“词汇”的叫法。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发展变化在语音、语法上都有体现。

比较稳定的是语法,其次是语音,不断更新自己装备的是词汇。

这道理很简单,社会上的凡人凡事凡物在新陈代谢,词汇就随之新陈代谢。

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汇就层出不穷。

世界创造出了“电脑”这个神奇的东西,词库中就要增加“电脑”这个新词。

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和组词造句规律的语法,却不必因为新事物的出现而频频改变。

因而,词汇这玩意儿真成了语言研究中的难题。

以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和词汇研究来比较,语法研究的学派林立,近三四十年来,几次呈现繁荣的局面,有公认的名家名作为证。

词汇研究则略逊一筹了。

语法研究的理论成果被教学语法所吸收,形成新的教学语法,对语法的普及和提高中文基础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

词汇研究的理论同样为中文教育所需要。

本文先试就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作一些探讨,以期拋砖引玉。

现代汉语词汇虽是语言中发展变化较大的部分,并不意味着它的一切规律均在变动中,应该说,词汇的规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保持稳定的静态规律主要是构词规律,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是词库中的新陈代谢。

下面就分两部分来讨论。

一、词汇的相对稳定的静态规律(一)构词语素以单音节语素为基本形式词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也是构词的最小单,由此可看到文字记录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几千年以来,单音节语素在语素中占绝大多数。

在口头上,一个单音节语素指的是一个带声词的音节;在书面上是汉字,过去常有说词是由字构成的,那是因为一个汉字绝大多数情况下代表一个语素。

科学的说法应该是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汉语的词大多由单音节“语素”构成。

单音节语素在构词上有神奇的力量,单音节语素写出来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计算单音节语素的数量可以以字的数量来计,常用的大概有三千多个,次常用的又有三千多个。

六千多个单音节语素,以一定的语法结构组合,可以构成的词当在几万,常用词也会有上万个。

因而,当出现了一个新事物或新概念,需要一个新词表达的时候,可供选择的构词语素有几千个,不愁选不出合适的“人选”。

比如当人们创造出将活动景物的图像和声音(伴音)变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去,使图像和声音重现的过程,就制造出接收这图像和声音的电视机,那么,就有了“电视”这个新词的产生来表达上述概念。

而“电”“视”这两个语素是从古代就有的语素,没有想到可以被挑选出来组成表示现代化事物的新词。

可见,新词并不一定要创造了新语素才能形成,多半是用库存的语素经过筛选构成新词。

看一个单音节语素构词能力强不强,有两个条件,一是能否独立成词,二是能否与别的语素构词,且构词时次序灵话。

两者能力兼具的叫自由语素。

只具备第二种条件,即不独立成词,但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组合位置灵活的是半自由语素。

只能与别的语素组合且位置不灵活的叫不自由语素。

单音节语素中大量的是自由和半自由的语素。

自由语素不少,所以单音词不少。

构词能力强,使得汉语词库中极易增添新的生命。

比如“冰释”,冰是自由的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一块冰),也可以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冰棒、冰雹、冰河、旱冰、滑冰、溜冰鞋)。

“释”作为消除义,只能成为半自由语素,如:释疑、释然、焕然冰释。

不自由语素或称词的前缀、后缀,多半是虚化的语素(者、性、派、家、手、子、儿、头、阿、志、初、第等)。

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在数量上始终是少数,而且没有发展的趋势。

以古代汉语遗留的“联绵字”来看,数量比先秦西汉只少不多。

外来词多数由双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构成(咖啡、巧克力、普罗列达里亚),总数量是比古代、近代时多,但仍然有限,这是受汉语言文字本身规律之约束造成的。

(二)语素构词以五种语法结构为基本形式语素和语素以先后次序组合成词,这组合是有语法规律的,它同词与词组合成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自然短语的内部结构要比词的构成复杂,因为短语的组合不受音节的限制。

这五种组合方法是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又一种说法是联合、修饰、支配、补充、陈述五种关系。

我们举近些年的新词新语来看词的结构:并列精英机遇酒水社区教科文回归界定揪斗举报开发紧俏紧缺疲软祥和宽容偏正电脑激光爱心侃爷容源回流贿赠价拨科幻联播高企美食热线代购纯情动宾走穴回潮交心解冻焗油减肥动机节食借读纠偏立项斥资炒金选美扫黄动补拓展爆满看淡冲凉走俏主谓军管刊授婚变家教镭射资深炮轰人治邮购死缓以上五种结构是新词产生采用的主要结构,特别是并列、偏正、动宾这三种方式。

其中动宾结构比过去要多,这很值得注意。

(三)常用词的音节数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基本形式汉语的词由单音词向双音节词发展,这是古代汉语向近代、现代汉语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从运用汉语的人的心理看,双音词是最受欢迎的。

因为双音词适应思维精密变化的发展,两个语素构词,词和词可以相应成为词族,比如,以“电”为第一个语素,和另一个语素组合的词有:电棒电报电表电波电镀电场电车电池电船电话电灯电工电焊电机电键电铃电路电瓶电扇电视电脑电网电眼电钻同时,双音节还避免了单音词太多会产生过多同音词的现象。

汉语语音系统是向简化的方向发展,如果单音词多,势必产生同音词多的情况,不利交际。

三音节词近现代较古代有明显的增加,特别是近几年,三音节词的数量不断增长。

像“性”作为后缀的三音词,有相当多的词,成了一个词族。

如:多科性、逻辑性、代表性、敏悦性、可行性、盲目性、科学性、原则性、系统性、决定性等等,列举上百个大概都不难。

像“性”这样的后缀,又有:化、家、员、者、派、鬼、犯、界、生、素、论、式、品、纲、度、法等等,在它们充任不自由语素时,意义已经虚化了。

但是,三音节词再增长,也没有超过双音节词的可能。

截至目前为止,汉语的多音节词发展到了四音节就不再向更多的音节发展,四音节词是音节数目的饱和点,有来历的成语是四音节的,仿造“四字格”的新成语也相同。

另有一些专有名词或科学术语甚至一般用语,喜欢用两个双音节再行组合,又成了四音节词语: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遗传工程、边缘科学、运载火箭、机器翻译等。

词到了四音节以上,往往要简约化,缩成双音节或三音节。

“电子计算器”问世后,又出现了“电脑”来代替它就是例子。

五个音节太长了,“电脑”是双音节,又用比喻造词法形象地道出了它的功能。

“飞碟”的产生又是一例,最早代表这个新发现事物的词是“空中不明飞行体”或“UFO”,推广起来都有问题,前一个是七音节,后一个是英文字母缩写,最后以“飞碟”来代表,逐渐就用开了。

总之,构词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就相对制约了词的音节数目。

除了单音节有相当数量外,最受欢迎的双音节,三音节也得到认同,四音节就到宽容的限度。

五音节以上的词语多是科学术语或专有名词,不会是一般的常用词。

这个情况已经形成较稳定的规律。

二、词汇的不断变化的动态规律这部分主要说明词库中新陈代谢的规律。

且“动态”一词是和“静态”相比较而言,以词库内的贮存看,词语是在流动中的。

有死亡的,有新生的,又有起死回生的,还有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生存了几千年的,所以总的看,它是动态的。

下面选择几个问题讨论,并不全面。

(一)规范词语的构成现代汉语标准语普通话,语音有规范,《汉语拼音方案》准确地描写了这个“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规范。

语法有规范,理论语法、教学语法也描写了这个规范,并佐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例证。

词汇的规范则是个难题,以北方方言为词汇规范的标准,不太科学,北方方言分支很多,一个名称常有多种叫法,且以方言词汇为规范标准,就忽略了社区词汇(下文要涉及)。

我曾提出过“以现代汉语的典范作品(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类作品)”使用的词语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规范”,这是基于认为书面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的文学加工的规范化形式。

就是口语色彩极浓的词语,在文学作品中一般都会反映出来。

通常看来,规范词语包括基本词、一般通用词、专业词,以及被吸收的文言词、方言词和外来词,我想还应该包括不同于方言词的社区词。

社区词可与方言词并列。

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规范词语的词库规模呢?以现阶段研究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可以大致反映出词库的规模,共计七万多条。

虽然这是一部中型词典,但所含常用词的数量应该是能够应用的了。

《现代汉语词典》自1958年开始编纂,1965年印行试用本,以后修订多次,最近的修订是1996年;《补编》是1989年出版。

1996年修订本已经吸收了《补编》的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被公认为依据当代汉语规范而编写的最具权威的中型汉语词语词典。

要写作规范的现代汉语,它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关于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研究在进一步开展。

这和国家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当前的中心任务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以适应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词汇的规范化标准,要反映在有形的词典上。

据悉,中国的语言界还要再编一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部词典已经列入国家八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语委语文出版社李行健主编,吕叔湘等任顾问。

李行律认为,这部词典的特点是“规范”,从收词到释义、注音、字形、例句等各方面都要求规范。

每个词的义项排列按词义发展脉络为序,按义项标词性,例句保持语言的浓厚生活气息,并从规范角度作完备的柔性提示,干预不规范的现象。

收词仍以五万个词条为约数,看准了是规范的才收。

预计,在这部规范词典的编纂过程中,会引起对词汇问题的讨论和争论,这将会推动词汇的规范化的深入研究。

(二)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社区词语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新术语。

它的内涵是指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心理因素差异,而产生的适应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

社区词语的外延主要指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所流行的词语。

海外华人社区范围很广,比如东南亚华人社区,美国华人社区、欧洲华人社区等。

我在拙文《香港流通的词语和社会生活》中指出,这类社区词语的构词方式和规范词语是相同的,它也是从汉语语素库中选择语素,选用惯用的构词方式将语素组合成新词,因而尽管是在某社区流行的词语,也很容易被其它中国人和华人所理解,从而也容易被规范词语所吸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它不包括用方言字或其它用以记方音的汉字记录的方言土语,也不包括这个概念规范词语已有用惯了的相当的词语。

像香港社区流行的这样的一些词语,是可以进入规范词语的,有些已经进入普通话:公务员发烧友上班族追星族黑社会保龄球穿梭机飞翔船六合彩度假村一脚踢架构传媒公屋人蛇蛇头黑道界定认同研讨非礼饮茶爆满爱心义工新潮单身贵族郊外公园草根阶层但在香港流行的粤方言土语词却不能进入规范词语,比如:像“波”“作骚”之类的词,普通话中已有“球”“表演”,而且用得很广泛,“波”“作骚”也不能进入规范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