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表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感冒。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紧)。每与桂枝相须 为用,如麻黄汤
“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 腠理拒闭,营卫气血不利,故谓之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自《本草经集注》起即称誉为“伤寒
发表之第一药” “夏月不用麻黄”、明李士材“麻黄,
夏 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
发散风热 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部分还可治风热所致目赤
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
风热咳嗽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苔薄白、脉浮)
四.配伍原则
1.根据四时感邪的不同,进行选药配伍 春季:风热、风温—发散风热药 配清热泻火、解毒药 阳暑,发散风热药配解暑药 夏季 阴暑,发散风寒药配化湿药 秋季 温燥,发散风热药配润燥药 凉燥,发散风寒药配润燥药 冬季: 风寒,发散风寒药配温里药
《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
紫苏 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 本紫苏的 干燥茎、 叶。其叶 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 苏梗。切 段。生用
生姜 为姜科 多年生 草本姜 的新鲜 根茎。 鲜用或 埋入砂 中备用
紫苏 生姜
共性
性味:辛,温。
功用:
1.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轻证
2.止 咳—治风寒咳嗽痰多证 相
3.止 呕—治呕吐证。
浮萍。
一.概 念
解除
表邪
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 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药 性
1.味多辛(桑、蝉除外),能发散 2.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 3.质轻善走表 4.升浮
三. 分类与功用
发散风寒 治风寒表证
部分还治痹证、喘咳、
发散表邪 水肿、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
羌活、防风、细辛、薄荷、桑叶、菊花、 牛蒡子、蝉蜕、葛根、柴胡的性能、功 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 用注意。
熟悉香薷、生姜、白芷、苍耳子、 蔓荆子、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 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藁本、辛夷、淡豆豉的功效、特 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葱白、胡荽、柽柳、鹅不食草、
《神农本草经》
桂枝 为樟科 常绿乔 木肉桂 的干燥 嫩枝。 切片生 用。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功用:
1.发汗解肌,治: 表实证 助麻黄以发汗
风寒表证 表虚证 与白芍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
2.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寒凝血滞 中寒腹痛 小建中汤 诸痛证 闭经、痛经 温经汤 风湿痹痛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须
4.解鱼蟹毒—治食鱼蟹中毒、 为
腹痛吐泻。 用
个性:
紫苏:
1.发汗力不及麻、桂,多用治外感 风寒轻证及老年、儿童患者,因其兼宣 肺止咳之功,故兼有咳嗽气喘者尤为适 宜。 杏苏散
表寒气滞胸闷者
2.行气宽中
偏寒
(行气止呕) 脾胃气滞 偏热
胸闷呕吐 气滞痰结
(梅核气)
3.行气安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10’~15’为宜),以避免有效成分挥 发而 降低疗效。
第一节
发 散 风 寒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一.性能特点 1.性味: 兼苦—麻黄、羌活、苍耳子 多辛温 兼甘—桂枝、防风(柽柳性平) 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 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二.功用: 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1)作用和缓者,称为疏表或疏散表邪; 善祛除肌表风邪以治疗表证恶风、鼻塞 流涕或风疹、皮肤瘙痒等外风证者称为 祛风解表或疏风解表。
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学教研室 李海燕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 应当了解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 风 热药的含义;熟悉有关解表功效术语 的 含义,解表药的分类;掌握解表药及 两 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 、性能特 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的学习: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
发汗力强—表实证
麻黄—辛散苦泄, 平喘—肺气壅遏之
善宣散肺郁
咳喘
利水—风水证
(通调水道)
味甘,发汗力不及麻黄,
表实、表虚均宜
桂枝 善温通经脉而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善温阳化气
痰饮
以行水湿而治 水肿
奔豚气
紫苏 生 姜
Zisu
Shengjiang
FOLIUM ET GAULIS PERILLAE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2.体虚外感,扶正祛邪,解表药配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五.使用注意
1.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 2.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阴
亡阳。 3.虚汗、疮疡、淋病、失血者当慎用。 4.因时、因地、因人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5.味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煮沸
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虎加桂枝汤
痰饮证
温阳化气以行水 小便不利、
3.助阳
水肿
化气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
心肾阳虚,寒水上逆之奔豚气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汤
百度文库用法用量:3~10g,
使用注意:辛温助阳,伤阴动血,故热
证、阴虚、血证忌用;月经
过多、孕妇慎用。
辛温
发汗 解表
风寒 表证
(2)发汗作用明显,可使邪随汗解,又称为 发汗解表。
(3)少数药物称解肌。
麻黄
Mahuang HERBA EPHEDRAE
《神农本草经》
麻黄为麻黄科亚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及
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木贼麻黄
中 麻 黄
草
中麻黄
麻
黄
木
饮
贼
片
麻
黄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
4.入煎剂不宜久煎。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生姜:
1.发汗解表作用较弱,治外感风寒轻 证,为民间常用,加红糖煎汤,乘热 服;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用。
2.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 (1)风寒实喘 三拗汤 (2)外寒内饮者 小青龙汤 (3)邪热郁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每与杏仁配伍,宣降结合以顺肺气) 前人素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
3.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风水证)越婢加术汤
此外,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是取其散寒通滞之功。
“若寒邪深入少阴、 厥阴筋骨之 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
《本草正》
用法用量:3~10g。(古:宜先煎,去
水面浮沫,沫令人烦。“止好睡”) 去节发汗力强,今多不去。 生用——发汗力强 炙用——润肺止咳 平喘力佳。
使用注意:发散力强,虚汗、虚喘者
均当慎用。
桂枝
Guizhi RAMULUS CINNAMOMI
“六淫有余之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 腠理拒闭,营卫气血不利,故谓之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 自《本草经集注》起即称誉为“伤寒
发表之第一药” “夏月不用麻黄”、明李士材“麻黄,
夏 秋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
发散风热 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部分还可治风热所致目赤
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及
风热咳嗽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苔薄白、脉浮)
四.配伍原则
1.根据四时感邪的不同,进行选药配伍 春季:风热、风温—发散风热药 配清热泻火、解毒药 阳暑,发散风热药配解暑药 夏季 阴暑,发散风寒药配化湿药 秋季 温燥,发散风热药配润燥药 凉燥,发散风寒药配润燥药 冬季: 风寒,发散风寒药配温里药
《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
紫苏 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 本紫苏的 干燥茎、 叶。其叶 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 苏梗。切 段。生用
生姜 为姜科 多年生 草本姜 的新鲜 根茎。 鲜用或 埋入砂 中备用
紫苏 生姜
共性
性味:辛,温。
功用:
1.发汗解表—治风寒表证轻证
2.止 咳—治风寒咳嗽痰多证 相
3.止 呕—治呕吐证。
浮萍。
一.概 念
解除
表邪
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 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二.药 性
1.味多辛(桑、蝉除外),能发散 2.多归肺(主皮毛)、膀胱经(主表) 3.质轻善走表 4.升浮
三. 分类与功用
发散风寒 治风寒表证
部分还治痹证、喘咳、
发散表邪 水肿、疮疡初起兼有表证者
羌活、防风、细辛、薄荷、桑叶、菊花、 牛蒡子、蝉蜕、葛根、柴胡的性能、功 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 用注意。
熟悉香薷、生姜、白芷、苍耳子、 蔓荆子、升麻的功效、主治病证、特殊 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了解藁本、辛夷、淡豆豉的功效、特 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参考药:葱白、胡荽、柽柳、鹅不食草、
《神农本草经》
桂枝 为樟科 常绿乔 木肉桂 的干燥 嫩枝。 切片生 用。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功用:
1.发汗解肌,治: 表实证 助麻黄以发汗
风寒表证 表虚证 与白芍 调和营卫,发汗解肌
2.温通经脉 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 枳实薤白桂枝汤 寒凝血滞 中寒腹痛 小建中汤 诸痛证 闭经、痛经 温经汤 风湿痹痛 风寒湿痹 风湿热痹
须
4.解鱼蟹毒—治食鱼蟹中毒、 为
腹痛吐泻。 用
个性:
紫苏:
1.发汗力不及麻、桂,多用治外感 风寒轻证及老年、儿童患者,因其兼宣 肺止咳之功,故兼有咳嗽气喘者尤为适 宜。 杏苏散
表寒气滞胸闷者
2.行气宽中
偏寒
(行气止呕) 脾胃气滞 偏热
胸闷呕吐 气滞痰结
(梅核气)
3.行气安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10’~15’为宜),以避免有效成分挥 发而 降低疗效。
第一节
发 散 风 寒 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
一.性能特点 1.性味: 兼苦—麻黄、羌活、苍耳子 多辛温 兼甘—桂枝、防风(柽柳性平) 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 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二.功用: 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
(1)作用和缓者,称为疏表或疏散表邪; 善祛除肌表风邪以治疗表证恶风、鼻塞 流涕或风疹、皮肤瘙痒等外风证者称为 祛风解表或疏风解表。
第一章
解表药
中药学教研室 李海燕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 应当了解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 风 热药的含义;熟悉有关解表功效术语 的 含义,解表药的分类;掌握解表药及 两 类解表药在功效、主治病证 、性能特 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
2.通过本章具体药的学习: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
发汗力强—表实证
麻黄—辛散苦泄, 平喘—肺气壅遏之
善宣散肺郁
咳喘
利水—风水证
(通调水道)
味甘,发汗力不及麻黄,
表实、表虚均宜
桂枝 善温通经脉而治寒凝血滞诸痛证
善温阳化气
痰饮
以行水湿而治 水肿
奔豚气
紫苏 生 姜
Zisu
Shengjiang
FOLIUM ET GAULIS PERILLAE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2.体虚外感,扶正祛邪,解表药配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五.使用注意
1.但热不寒,病不在表而在里,不宜使用 2.取微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以免伤阴
亡阳。 3.虚汗、疮疡、淋病、失血者当慎用。 4.因时、因地、因人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5.味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煮沸
桂枝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白虎加桂枝汤
痰饮证
温阳化气以行水 小便不利、
3.助阳
水肿
化气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
心肾阳虚,寒水上逆之奔豚气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炙甘草汤、桂枝加桂汤
百度文库用法用量:3~10g,
使用注意:辛温助阳,伤阴动血,故热
证、阴虚、血证忌用;月经
过多、孕妇慎用。
辛温
发汗 解表
风寒 表证
(2)发汗作用明显,可使邪随汗解,又称为 发汗解表。
(3)少数药物称解肌。
麻黄
Mahuang HERBA EPHEDRAE
《神农本草经》
麻黄为麻黄科亚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及
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木贼麻黄
中 麻 黄
草
中麻黄
麻
黄
木
饮
贼
片
麻
黄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功用:
4.入煎剂不宜久煎。
苏叶长于发散风寒;
苏梗功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生姜:
1.发汗解表作用较弱,治外感风寒轻 证,为民间常用,加红糖煎汤,乘热 服;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用。
2.宣肺平喘: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 (1)风寒实喘 三拗汤 (2)外寒内饮者 小青龙汤 (3)邪热郁肺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每与杏仁配伍,宣降结合以顺肺气) 前人素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之说
3.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 (风水证)越婢加术汤
此外,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是取其散寒通滞之功。
“若寒邪深入少阴、 厥阴筋骨之 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
《本草正》
用法用量:3~10g。(古:宜先煎,去
水面浮沫,沫令人烦。“止好睡”) 去节发汗力强,今多不去。 生用——发汗力强 炙用——润肺止咳 平喘力佳。
使用注意:发散力强,虚汗、虚喘者
均当慎用。
桂枝
Guizhi RAMULUS CINNAM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