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导学题(含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字注音下乘(ch岔g)岑寂(c岔)付梓(z 1)锱铢(Z I Zh u)没镞(z u)咬文嚼字(ji劲咀嚼(ju e)嚼舌(ji co)蕴藉(ji e)累积(I S )憎恶(z rng)便宜(bi rn)尺牍(d u)俗滥(I rn)剥啄(zhu o)清沁肺腑(q in)2、解释下列词语咬文嚼字: 锱铢必较: 岑寂: 尺牍: 付梓: 下乘: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3、解答思考题,并分析课文。
(一)分析1、2段: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解析: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二)分析第3、4段:(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解析: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解析: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 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三)分析5段:(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解析:推一一步月归寺一一冷寂场合敲--- 月夜访友 ---- 热闹场合(2)世人与钱钟书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解析: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咬文嚼字学案及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要求】1.学习本文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2.学习本文归纳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把握论述形象、生动、浅显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作者如何使用例证法将抽象的道理论述得生动浅显,且极富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第5、6自然段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课时安排】二学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事例,学会作简要分析,总结每个事例所讲述的道理,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找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掌握。
2.反复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例举的“咬文嚼字”实例并理清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累.积()下乘.()锱铢..()咬文嚼.字()岑.寂()付梓.()没镞..()清沁.肺腑()嚼.舌()咀嚼.()便宜..()灞.桥()蕴.藉()剥啄.()憎恶..()尺牍.()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援.例:付梓..:咬文嚼.字:游.离:尺牍..:不求甚.解:拘.礼:蕴藉..:一川..烟草:3.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中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⑵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⑶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二、课堂探究1.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例子分析道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史记》“李广射虎”改写不同字眼,不同意境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句赏析滥词旧语,缺乏新意3.以上实例有哪些共同特征?有何作用?三、课堂检测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A.下乘.(chéng)岑.寂(chén)付梓.(zǐ)锱铢..(zīzhū)B.没镞..(mòzú)咬文嚼.字(jiáo)咀嚼.(jué)嚼.舌(jiáo)C.蕴.藉(yùn)累.积(léi)憎恶..(piányi)..(zèngwù)便宜D.尺牍.(dú)灞.桥(bà)剥啄.(zhuó)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尺牍剥琢有声学福五车刻苦自勉B. 蕴藉点铁成金斟酌清沁肺腹C. 俗滥自鸣得意流涎索然无味D. 岑寂不即不离凝炼锱铢必校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唐人送别,亦多于此)端木..遗风(端木赐,即孔子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B.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14)

第二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85(B)A.夙.(早晨)遭闵凶悯.(怜惜)臣孤弱躬.(亲自)亲抚养B.九岁不行..(成人自立)..(不能走路) 至于成立终鲜.(没有)兄弟C.晚有儿息.(媳妇) 门衰祚.(福分)薄期功强.(勉强)近D.五尺之僮.(童仆) 茕茕孑.(孤单)立形影相吊.(哀悼)【解析】A.夙:早时;C.息:子;D.吊:安慰2.下列句子中的“见”字,与例句中的“见”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86 (D)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A.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解析】D与例句都是称代性副词“我”,AB被,C看见3.下列成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导学号16502087(A)①零丁孤苦: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零丁,孤独的样子。
②朝不虑夕:早上不能顾及晚上。
形容情势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发生变故。
③形影相吊:形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形容孤苦无依靠。
吊,慰问。
④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
孑,孤单。
茕茕,孤单的样子。
⑤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
比喻衰老的人即将逝去,或腐朽的事物即将灭亡。
薄,迫近。
⑥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快要灭亡。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⑦人命危浅:比喻人即将死去或腐朽的东西将要灭亡。
危:危险。
浅,指时间短,寿命不长了。
⑧急于星火:比喻催逼得十分紧迫,十万火急。
星火,流星和烈火。
A.①②⑧B.③④⑤C .②③⑥D .③⑤⑦【解析】 ①零丁,通“伶仃”;②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这是说随时都可能死亡;⑧星火:流星的光亮。
4.指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导学号 16502088( D )A.⎩⎪⎨⎪⎧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 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险.以远,则至者少 D.⎩⎪⎨⎪⎧①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②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解析】 A ①终于,②尽;B ①姑且,②假如;C ①坎坷,②险要;D.夸耀。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 咬文嚼字》导学案(附答案)

第8课咬文嚼字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2.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主张。
金句银段1.谨慎即细心慎重,也就是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谨慎是钻石,不谨慎自己的细小行为,最终会损害大的德行。
办事前要调查论证,周密思考,才能成功。
谨慎是进步之根,是和谐之本,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
谨慎是保家之本,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严谨慎重,是智慧之母。
人生的许多遗憾,都是由一个个的疏忽相加而成的。
“诸葛一生惟谨慎”,故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世人称之神机妙算。
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由于不懂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结果“小不谨,则大事去矣”,终而付诸东流、不可收拾,甚至落个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可悲下场。
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时文快递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这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35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
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钟表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 咬文嚼字》导学案 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预习zīzhūzúcén dúchéng yùn jièzǐ二1、(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6-7)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
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8)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三、1、(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
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
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2、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
让读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44)

专题训练(一)小说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导学号16502214林教头岳庙结怨高衙内(节选)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楼下来,撞见个奸诈不级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
”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的时,也没这场事。
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②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③不认得荆妇,时间..庙来..无礼④大踏步抢入①__发生争吵___;②__泼皮___;③__一时之间___;④__冲撞而入___。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34)

第二单元 第五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30( C )A .帝阍.(hūn ) 翼轸.(chěn ) 台隍.(huán ɡ) 瓯.越(ōu ) B .睢.园(suī) 棨.戟(qǐ) 龙舳.(yōu ) 簪.笏(zān ) C .涸.辙(hé) 捧袂.(mèi) 凫渚.(zhǔ) 多舛.(chuǎn ) D .睇眄.(miǎn ) 孤鹜.(wù) 遄.飞(chuán) 叨.陪(dāo ) 【解析】 A .轸:zhěn ;B.舳:zhú;D.叨:tāo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导学号 16502231( D ) A.⎩⎪⎨⎪⎧ ①地势极.而南溟深②极.娱游于暇日 B.⎩⎪⎨⎪⎧ ①临.帝子之长洲②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C.⎩⎪⎨⎪⎧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②敢竭鄙怀,恭疏短引.D.⎩⎪⎨⎪⎧①时运不齐,命.途多舛②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解析】 都当“命运”讲。
A.极:①极远,②竭尽;B.临:①到,②面对;C.引:①连接,②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32( B )A .雄州雾.列B .宾主尽东南之美.C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D .俊采星.驰 【解析】 形容词用作名词,其余为名词作状语4.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 16502233( C )A .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解析】临川之笔:指谢灵运。
临川四梦: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涉及的人物是汤显祖5.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34(C)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高中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咬文嚼字〉〉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一.1.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文艺心理学〉〉〈〈诗论〉〉2.zīzhūzúcén dúchéngyùn jièzǐ词义:略二.1.略2.阐明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句式,文字增减,字眼)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面:善用联想意义,可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负面:套板反应,全无新奇意味。
)三.1.(见篇末)2.略3.一致。
其基本性在于注意表面意思而忽略精神,在文中强调的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抓住了“精神”。
四.1.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3.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第二课时导读导练:一、1、前者:意义固定,偏于类型;后者,意义游离,偏于个性。
:清茶泡在泉水里和明月照者泉水都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
:AC不符,BD符合。
2、做到“惟陈言之务去”,才不致滑入套板反应,在思想情感和语言上创新,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3、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形式与内容是相随而变的,思想情感固然是主导的,但语言也影响思想情感,语言上刻意创新,也能推动人们在思想情感上求新,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4、是匠心独运的创作。
5、由字的联想的意义形成新的意境。
6、(1)、联想起于习惯,因习惯而滑入套板反应。
(2)、套板反应是走熟路、走老路、无创新,故说“套板反应”与创造的动机是仇敌。
二、略。
巩固知识:1、C2、分别是:谢灵运、韩愈、丘迟、王安石3、略4、提示:从展示的画面及意境方面理解。
《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学案参考答案(2)我们可以把文章结构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1—3段):正面阐述维纳斯雕像“必须失去双臂”第二部分(4—5段):反面论述维纳斯雕像不可不失“双臂”。
《咬文嚼字》课后练习答案

《咬文嚼字》课后练习答案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习题3分)1.下列加点字都有两个注音,请选出正确的项。
①嫌这话不够味(a.xián b.xiǎn)②研究一番(a.fān b.fán)③锱铢必较(a.zīb.zǐ)④分量(a.fēn b.fèn)⑤倒涎(a.xián b.xiǎn)⑥调和(a.huób.hé)⑦没镞(a.méi b.mò)⑧缘古今(a.yuán b.yán)⑨惊讶(a.yáb.yà)⑩付梓(a.zīb.zǐ)2.请分别选出有一个和两个别字的各一项。
(同一项中重复的只计一个)A.这是练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练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B.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现出。
C.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干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和,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D.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有一个别字的一项是有两个别字的一项是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4.选出组词结构完全不相同的一个是A.迷离援例蕴藉锱铢必较B.顺畅流弊斩截若隐若现C.推敲鲁莽更动索然无味D.倒涎调和谨严咬文嚼字5.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思辨后,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①文学是艰苦的事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⑥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6.从修辞格的角度来审视,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五学案:咬文嚼字4含答案 精品

编号:励志语言:“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课题:咬文嚼字时数(第周第4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文章列举了那些事例,在文章中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1)郭沫若改台词。说明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说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说明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米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切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
检
测
与
评
价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本文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是:
(4),《惠山烹小龙团》的诗句。说明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句子意蕴丰富,会使文章增色,达到艺术的妙境
咬文嚼字导学案(含答案).doc

第一 -课时一、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2.对下面加点字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C) A. 端木遗风〔端木,即孔子的弟子子贡,因善做买卖,家有千金 〕柳岸灞桥〔在长安东,汉代人送客至此桥,折柳送别〕• •B. 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 〕杀青〔古人在竹简上著书,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C. 兴会〔快乐,得意〕尺牍〔书信。
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D. 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3. 填空。
朱光潜,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当代著名 _美学家_、__文艺理论家__。
他的_<西方美学史>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4. “咬文嚼字〞本义是什么?在本文中如何理解?用原文中的句子答复。
A 、过分地斟酌字句。
B 、形容卖弄才学。
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外表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第一层〔1至5〕通过三个例子一一〔郭沫假设改字〕 〔王假设虚改句〕〔贾岛“推敲〞〕,说明文 字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密切,强调"咬文嚼字〞实质上就是 _思想_和_情感—的调整。
第二层〔6至7〕从正反一一〔善用联想意义〕 〔反对〞套板反响〞〕两方面强调: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匕段〕总结全文,点明写作目的 :对文字创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 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到达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 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 能力目标: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在写作中“咬文嚼字〞。
3、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 课时安排:3课时 皿[咬丈嚅Joo 〕宁 ⑴嚼 r •|nn^〔 >«>〔尽〔 }兴 〔:訂尺! *烬〔阿管伽執〕,-i 傅切(qQ ⑵切I * ,,I W( }割IJ^(yun)M I /H(hun)乱 ■价课 学会 其中精三、合作探究反复阅读课文,分析作者所列举的例子,并浅谈启发四、自主检测1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 咬文嚼字(ju e)锱铢(zh i)斟酌(zh en)B. 镞矢(z⑪胸襟(j in)剥啄(zh u)C. 岑寂(c cn)王嫱(qi Oig)付梓(z 1)D. 尺牍(d U下乘(ch eng)憎恶(e)解析:A嚼ji do锱z iB啄zhu oD恶w u2、以下各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 透彻词藻流弊甚远研究一番B. 类形苦茗中石没镞自鸣得意C. 捉摸玩索索然无味斩钉接铁D. 搅扰自励语言凝练纸离破碎解析B类形-类型C斩钉接铁-斩钉截铁D纸离破碎-支离破碎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咬文嚼字学案导学设计

6.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红楼梦》, 更是修改文章的典范!
导读·边学边思
第8课
一、常识常记 1.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
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他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 者和奠基者之一。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 学》《西方美学史》《诗论》《谈文学》,译有黑格尔 的《美学》等。
导读·边学边思
第8课
二、初读印象 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
答案
文 思 情字 想 感和① ② ③不 文 不同 字 同句 增 字式 减 眼李 推你广、这射敲”虎“你是
咬文嚼字 文字意
①善 天用 上联 小想 团意 月义烟、
义 定与的控确制②套 子板 、反 离应 别美等人、才
实质:调整思想 情感 方法:刻苦自励 目标推:陈逐翻渐新达到 艺术的完美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主题积累 一、朱光潜名句 1.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
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2.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3.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
最有价值的一面。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4.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产生 美感。
第8课
字正音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剥.啄.(bō zhuó) ④箭镞.(zú)
②岑.寂(cén) ⑤付梓.(zǐ)
③憎.恶(zēnɡ) ⑥灞.桥(Bà)
导记·晨读晨练
第8课
(2)多音字 ①藉狼 蕴藉 藉. .jjíiè ③混含 混.混 水.摸hù鱼nhún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39)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10(C)A.迤逦:缓慢前行,文中有颠沛流离的意思。
恁地:这么,那么按酒:下酒的菜B.干碍:关涉,妨害省得:明白结果:杀死C.顶礼:敬礼,致敬向火:生火碎琼乱玉:细碎的石子,文中比喻地上的雪D.接风:设宴招待远方来的客人推故:推托央浼:恳求,请托。
【解析】向火:烤火。
碎琼乱玉:细碎杂乱的玉。
2.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11(D)A.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对。
3.课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12(B)A.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而且和林冲有关系。
这些细节描写,引出下文李小二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第二自然段写陆谦和富安的动作,“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两个“闪”字,说明二人动作敏捷,身手不凡。
C.林冲在草料场的一系列行动,叙述得非常详细。
既表现了林冲细心缜密的性格,又说明草料场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自然揭示出陆谦等人的借刀杀人的阴谋,使情节发展具有合理性。
D.林冲在山神庙的细节描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为下文陆谦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埋下伏笔,因此陆谦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为“逼”林冲奋起反抗,手刃仇敌提供了行动的前提。
【解析】“闪”字说明二人行为诡秘,怕人看见。
4.课文中写了两次偷听谈话,一次是李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一次是林冲伏在庙门内,无意之中在刹那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
咬文嚼字导学案及答案一体

《咬文嚼字》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注意筛选重点语句。
2、能力目标: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借鉴吸收其中精华。
第一学时【预习导学】一、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
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
他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教授对中西文化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七百多万字的论著和译著中,融贯中西,创立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堪称一代宗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学者。
朱光潜先生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右铭。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
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第三次,是在30年代。
座右铭共6”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二、有关常识文艺随笔: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
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
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三、字音字形锱铢..(zīzhū)必较中(zhòng)石没镞.(zú)清沁.(qìn)肺腑咬文嚼.(jiáo)字茗.(míng)烟岑.(cén)寂蕴藉(yùn jiè)付梓.(zǐ)尺牍.(dú)下乘.(chéng)精髓(suǐ)圆晕/月晕/晕车(yùn)四、重点词语解释咬文嚼字: 1、过分推敲字句。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31)

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导学号16502219(B)A.舟遥遥以.轻飏B.问征夫以.前路C.园日涉以.成趣D.云无心以.出岫【解析】B是介词,拿,用;其余都是连词,相当于“而”。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20(C)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策.扶老以流憩③或棹.孤舟④乃使其从者衣.褐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⑥渔人甚异.之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⑤/②③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解析】①日,名作状,每天;②策,名作动,拄;③棹,名作动,划;④衣,名作动,穿;⑤箕畚,名作状,用箕畚;⑥异,意动用法,以之为异。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21(C)A.两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后人因为推重陈寿的史学与文笔,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史外,加上《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他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玉台新咏》是南朝徐陵所编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木兰诗》为我国最杰出的民间叙事诗。
D.南朝梁代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全面总结了前代文学,把文学理论批评推向新的阶段,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理论巨著。
【解析】《木兰诗》为北朝民歌,见于南朝僧人智匠所编《古今乐录》,而非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4.对作者的高尚情操的表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222(D)A.“既自以心为形役”,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憎恶。
意思是说,为了谋求衣食去做官,而做官却要违背自己意志,不能正道直行。
B.“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既表现出作者傲视官场,清高自守的情操,又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高尚情趣。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Word版含答案 (6)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16502023(B)A.胆怯(胆小)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六神不安(心神不安定)B.陶冶(冶炼)辖制(管制)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C.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难堪(难以忍受)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D.诚恳(真诚而恳切)讥诮(冷言冷语地讥讽)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解析】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辖制:管理,统辖。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导学号16502024(C)①媒体报道,韩国检方“总统亲信幕后干政案”特侦本部相关人士11月3日表示,调查总统并非不可能。
鉴于检方此前一直对调查总统一事三缄其口....,外界猜测检方迫于舆论压力,立场出现微妙变化。
②将一条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进同一个池子,用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
鲨鱼每次想捕食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
长此不往....,即便将钢化玻璃取走,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食。
③只要上下一致,同床异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北地区必将谱写出浓墨重彩的新章节,赢得更丰沛的尊严和尊重。
④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⑤从警26年来,牟清元一直坚守在加格达奇区最繁忙的“一号交通岗”,他忠于职守,情系百姓,曾为外地开发商寻找丢失在出租车上的包而废寝忘食....,将巨款全部追回。
⑥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很多科研人员正披星戴月....地研究一种能够起到快速预防作用的实验性疫苗,希望它最终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⑤⑥【解析】①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②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通常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
③同床异梦:原指夫妇生活在一起,但感情不和。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八课 咬文嚼字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6502099( C )A.深恶痛绝:形容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蕴藉:(语言、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B.锱铢必较:形容斤斤计较。
玩索:文中指玩味探索。
C.不即不离:既不接近也不离开,保持中立。
岑寂:寂静;寂寞。
D.点铁成金:比喻把本来不太好的作品改成好的作品。
意蕴:内在意义,含义。
【解析】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16502439( C )①《永乐大典》纂修后未能付梓刊印,仅被抄写一部存于皇宫深院中,嘉靖末年虽抄写了副本,但正本却杳如黄鹤....,不知踪迹。
②传统文学作品的产业链往往是小说、剧本、影视作品,但新型的网络文学作品产业链是小说、剧本、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衍生产品等,而且是盘根错节....的。
③为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既有面带稚气却踌躇满...志.的学生,又有成熟老练却意气风发的教师。
④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完整且独特的理论体系和非常丰富的治病与养生经验,流传并沿用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历久弥新....。
⑤当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早已香消玉殒....的时候,中华文明从周口店、琉璃河的筚路蓝缕到北京城的金碧辉煌一脉相承,虽历尽劫难却始终香火不绝。
⑥为了破解乡镇企业发展的难题,有关部门组织经济学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参加座谈,有人提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解析】①杳如黄鹤:形容没有消息或下落不明。
使用正确。
②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
形容事情或关系等相互交织,纷繁复杂。
使用错误,可以换为“相互交错”。
③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用来形容学生,使用错误。
④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使用正确。
⑤香消玉殒:多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使用对象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导学题
一、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是哪一种?请从文中找出其他几种论证方法的依据?
1、有举例论证会、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
2、最明显的是例证法。
3、(略)
二、本文举了哪些例子?如何概括?
明确:(1)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
(3)贾长江吟“推敲”。
(4)苏东坡品香茗。
(5)世俗人用滥调。
三、这些例子含了作者哪些观点?请从文中拎出关键词逐一加以概括。
明确:
(1)第一个实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两句话有什么差别?(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
(2)第二个实例,读《史记》的原句和王若虚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第三个实例,先想想“僧推月下门”好,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再读课文的分析,你从中又得出什么感想?(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第四个实例,《惠山烹小龙团》诗句的分析。
作者想说明什么?
(善用联想,点铁成金。
)
(品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展开联想,回答问题:
①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是(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②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是(品茶,赏月)
③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趣是(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④这两句诗运用的修辞是(比喻,对偶)。
故这比“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意蕴要丰富得多。
(5)第五个实例,套语的实例。
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说明什么?
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会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
(误用联想,平滑俗滥。
)(套用联想,俗滥无奇。
)
(6)到现在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小节。
我们干脆一并分析完。
思考这一小节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明确:这一小节是总结作用。
让读者再次明白
①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谨严的态度,留心玩索,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
)
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
③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
我们了解到作者所强调的“咬文嚼字”不再是原本含义,作者赋予其新的意义,使这个词语贬词褒用了。
四、本文的中心论点比较隐蔽,从哪些段落可找出哪些关键句进行组合?
解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颇易引起争议,这是因为:一是本文结构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它不是从观点出发,进行演绎论证,而是从个别到一般,然后再到个别;即从实例到论点,然后再展开证明;这样它便不是开章明义,而是中间揭旨,中心论点在第3段才出现。
二是本文中有很多分论点,有的貌似中心论点,像“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推敲”这样的话,也很能迷惑学生。
在文学,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只有刻苦自
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
美。
五、本文的结构梳理方案是否唯一?可作哪几种梳理?
第一种:第1部分(第1、2段)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
→第2部分(第3~5段)以静态例(《史记》李广射虎)与动态例(贾岛苦吟)初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3部分(第6、7段)以正面例(东坡诗句等)与反面例(“套板反应”现象,说明咬文嚼字之难,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4部分(第8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第二种:第1部分为引论(1、2)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
第2部分为本论(3~7)提出并以动静正反对照来论证中心论点。
第3部分(第8段),水到渠成,加以总结。
第三种:第一部分(1~5)分三层论证了推敲文字,实际上是推敲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6~7)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第三部分(8)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六、论题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本文可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本文的标题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论题。
论点与论题的异同:①论题只是要论述的问题,论点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②论题多用短语及非判断句,非陈述句表达,而论点则要用判断句或陈述句表达;③论题指示、框定论点;论点围绕、点击论题。
七、对于读书,朱光潜和马南邨的见解不同,你赞成谁的?为什么?(见课后练习二)
明确:A朱光潜与马南郁所论述的对象不尽相同:朱文兼顾阅读、创作两方
面,马文单说阅读。
如果说阅读有时只须观其大略而舍弃细枝末节的话,那创作则决不可粗枝大叶,须知炼字即炼意,即调整思想情感,最精确地表情达意。
B“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这是粗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这是细读。
有的书只须粗读,而且有时受种种条件(如时间)限制,也只能粗读,但粗读并不意味着不把握要旨,还是要做到“会意”。
有的书必须细读,如文艺欣赏,只有咬文嚼字,涵咏品味,才能沉潜其中。
C读书不求甚解的人并不一定反对咬文嚼字。
多数认为“未晓处且放过”,不要死抠,待一段时间可以再细读。
因而这两种读书方法和态度并不完全对立,读书究竟取何法要视对象和条件而定。
八、朱光潜对传为美谈的“推敲”的故事“独抒新见”,结合全诗你是否能再抒新见?
附:题李凝幽居——贾岛(与孟郊均为苦吟诗人,均被称为“诗囚”,有“郊寒岛瘦”之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九、你还能举出哪些炼字的好例?
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
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
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说: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东坡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总结全文
“咬文嚼字”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一样,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