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必修五课件:解三角形-应用举例:高度、角度问题(68页)
合集下载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2.2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高度、角度问题.pptx
解得 t 2 或t 5 (舍去).
3
12
所以舰艇需要 2 小时靠近渔船.
3
此时AB=14海里,CB=6海里,
由正弦定理,得 CB AB ,
sin CAB sin120
6 sin CAB
3 2 3
3,
14 14
∴∠CAB≈21.8°,21.8°+45°=66.8°,
∴舰艇的航向是北偏东约66.8°.
【例】在海岛A上有一座海拔 1 km的山峰,山顶设有一个观 察站P.有一艘轮船按一固定方 向做匀速直线航行,上午11:00时,测得此船在岛北偏东15°, 俯角为30°的B处,到11:10时,又测得该船在岛北偏西45°, 俯角为60°的C处. (1)求船的航行速度; (2)求船从B到C行驶过程中与观察站P的最短距离.
而PD最小.
此时,
AD AB AC sin 60
3
3 3
3 2
3
7,
BC
21
14
3
PD 1 ( 3 7)2 259 .
14
14
∴船在行驶过程中与观察站P的最短距离为 259 km.
14
方法二:由(1)知在△ACB中,由正弦定理
AC
BC
,sin ABC
3 3 3 2
【规范解答】在△BCD中,∠BCD=α,∠BDC=β,
∴∠CBD=180°-(α+β),
BC sin
sin[180
s
,即
]
BC sin
sin
s
.
BC sin s. sin(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一章第二节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课件(共37页PPT)
解析:在△BCD 中,∠CBD=180°-15°-30°=135°.
由正弦定理得sinBC30°=sin31035°,解得 BC=15 2(m). 在 Rt△ABC 中, AB=BCtan∠ACB=15 2× 3=15 6(m). 答案:D
小结
(1)仰角与俯角
(2)实际测量高度问题中解三角形
底部可到达的,底部不可到达 俯角问题
6米长的木棒斜靠在石堤旁,棒子的一端距离堤足 2 3 m的地面上, 另一端在沿堤上 2 角,则需要求出∠BCA的度数
在△ABC中,已知三边求角,运用余弦定理
B
cosBCA a2 b2 c2 2ab
c
a
12 12 36 1
24
2
A
b
C
D
BCA 120 BCD 60 坡角为60°
AC AB sin B sin C
A 55
C
55 AB 32 22
AB 55 6 3
2.两点都可看到,却都不可到达
如图,A、B两点均在河对岸,如何测得AB间距离?
在河这一岸选取一点C,若测得CB, CA的距离及夹角,可用余弦定理,计 算AB。
利用前一题的测量方法。选取D点,测 得CD距离,测出各个角度
sin sin CAD
AC 1
20 6 2
2
2
AC 5( 6 2)
在△ACE中
AE ACsin
5( 6 2) 2 2
5 35
AB AE EB
5 36
6.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 AB 的高度,在 C 点测得 塔顶 A 的仰角是 45°,在 D 点测得塔顶 A 的仰角是 30°,并测得 水 平 面上的 ∠ BCD = 120°, CD = 40 m, 则 电视塔 的 高度为 ________ m.
1.2第2课时 高度、角度问题 秋学期高中数学必修5(人教A版)PPT课件
解:在△BCD 中,∠CBD=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sin∠BCBDC=sin∠CDCBD. 所以 BC=CDsisnin∠∠CBBDDC=sin s(·siαn+ββ). 在 Rt△ABC 中,AB=BCtan∠ACB=ssin·ta(n θα+sinβ)β .
类型 3 角度问题 [典例 3]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上的一点 A 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15°,向山 顶前进了 100 米后到达 B 点,又从 B 点测得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45°,已知建筑物的高度为 50 m,求 此山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θ 的大小(精确到 1°).
所以可设计方案如下: 小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东 30°,航行速度为 30 海里/ 时,此时小艇能以最短的时间与轮船相遇.
[迁移探究] 典例 4 中若小艇无最高航行速度限制, 其他条件不变.问:
(1)若希望相遇时小船行距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为 多少?
(2)若保证小艇在 30 分钟内(含 30 分钟)与轮船相遇, 试求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
归纳升华 1.解决有关航行问题,关键是弄懂一些数学术语的 含义,根据题意作出草图后,再运用正弦、余弦定理来 求解. 2.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方位角,另外需注意 的一点就是选择好不动点.
[变式训练] 我缉私巡逻艇在一小岛 A 南偏西 50°的 方向,距小岛 12 海里的 B 处,发现隐藏在小岛边上的一 艘走私船正开始向小岛北偏西 10°的方向行驶,测得其速 度为每小时 10 海里,问我巡逻艇需以多大速度朝什么方 向航行才能恰好在两小时后截获该走私船(参考数据:sin 38°≈0.62)?
由正弦定理得:sin5045°=sin(9B0C°+θ),
100sin 15° 即:sin5045°=sin(si9n03°0+°θ), 解得 cos θ= 3-1, 所以 θ≈43°, 故山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约为 43°.
由正弦定理,得sin∠BCBDC=sin∠CDCBD. 所以 BC=CDsisnin∠∠CBBDDC=sin s(·siαn+ββ). 在 Rt△ABC 中,AB=BCtan∠ACB=ssin·ta(n θα+sinβ)β .
类型 3 角度问题 [典例 3] 如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山坡上的一点 A 测得山顶上一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15°,向山 顶前进了 100 米后到达 B 点,又从 B 点测得建筑物顶端 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45°,已知建筑物的高度为 50 m,求 此山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 θ 的大小(精确到 1°).
所以可设计方案如下: 小艇的航行方向是北偏东 30°,航行速度为 30 海里/ 时,此时小艇能以最短的时间与轮船相遇.
[迁移探究] 典例 4 中若小艇无最高航行速度限制, 其他条件不变.问:
(1)若希望相遇时小船行距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为 多少?
(2)若保证小艇在 30 分钟内(含 30 分钟)与轮船相遇, 试求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
归纳升华 1.解决有关航行问题,关键是弄懂一些数学术语的 含义,根据题意作出草图后,再运用正弦、余弦定理来 求解. 2.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方位角,另外需注意 的一点就是选择好不动点.
[变式训练] 我缉私巡逻艇在一小岛 A 南偏西 50°的 方向,距小岛 12 海里的 B 处,发现隐藏在小岛边上的一 艘走私船正开始向小岛北偏西 10°的方向行驶,测得其速 度为每小时 10 海里,问我巡逻艇需以多大速度朝什么方 向航行才能恰好在两小时后截获该走私船(参考数据:sin 38°≈0.62)?
由正弦定理得:sin5045°=sin(9B0C°+θ),
100sin 15° 即:sin5045°=sin(si9n03°0+°θ), 解得 cos θ= 3-1, 所以 θ≈43°, 故山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约为 43°.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人教A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PPT课件
经常用到,要记熟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sA inB)s(C i,cnA oB)sc(Cos
si A n B co C ,c s o A s B si C n
2
2
2
2
No Image
1.2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1)
距离 高度
角度
有关三角形计算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 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 的是光学经纬仪。
(1)什么是最大仰角?
BC2 AB2 AC2 2ABACcosAA
(2)例题中涉及一个怎样的三角 1.9521.40最22大1.角951度.40cos6662200
形? 在△ABC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571
BC1.89(m)
C
A B
sA i :s n B i :s n C i a n :b :c
问题4: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 角呢?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AC sin ACB 55sin ACB
sin ABC
sin ABC
55sin 75 sin(180 51 75 )
55sin 75 sin 54
65.7(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问题 1:什么叫仰角与俯角?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已知△ABC中AB=1.95m,AC=1.40m, BC2AB22AC2222AABBAACCccoossAA
sA inB)s(C i,cnA oB)sc(Cos
si A n B co C ,c s o A s B si C n
2
2
2
2
No Image
1.2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1)
距离 高度
角度
有关三角形计算
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仪器。 是根据测角原理设计的。目前最常用 的是光学经纬仪。
(1)什么是最大仰角?
BC2 AB2 AC2 2ABACcosAA
(2)例题中涉及一个怎样的三角 1.9521.40最22大1.角951度.40cos6662200
形? 在△ABC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3.571
BC1.89(m)
C
A B
sA i :s n B i :s n C i a n :b :c
问题4:运用该定理解题还需要那些边和 角呢?
解:根据正弦定理,得
AB AC sin ACB 55sin ACB
sin ABC
sin ABC
55sin 75 sin(180 51 75 )
55sin 75 sin 54
65.7(m)
答:A,B两点间的距离为65.7米。
例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 设计一种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
问题 1:什么叫仰角与俯角?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已知△ABC中AB=1.95m,AC=1.40m, BC2AB22AC2222AABBAACCccoossAA
2017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对于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测量问题, 我们可选择一条过建筑 物底部点的基线,在基线和基线所在的平面上取另外两点,这样四点 可以构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把不含未知高度的那个小三角形作为 依托,从中解出相关量,进而应用到含未知高度的三角形中,利用正 弦或余弦定理解决即可.
1.如图所示,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某电视塔 AB 的高度,在塔的 同一侧选择 C,D 两个观测点,且在 C,D 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 为 45° ,30° ,在水平面上测得∠BCD=120° ,C,D 两地相距 500 m, 则电视塔 AB 的高度是(
答案:C
2.某路边一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成与地面成 75° 的角,树尖也倾 斜为与地面成 45° 的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 20 米,则折断 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 20 6 A. 米 3 C. 10 6 米 3 ) B.20 6米 D.10 6米
解析:如图,设树干底部为 O,树尖着地处为 B, 折断点为 A,则∠ABO=45° ,∠AOB=75° , AO 20 ∴∠OAB=60° , 由正弦定理知, = , sin 45° sin 60° 20 6 ∴AO= (米). 3
2.如图所示,在高出地面 30 m 的小山顶上建造一座电视塔 CD,在距离 B 点 60 m 的地面上取一点 A,若测得∠CAD =45° ,求此电视塔的高度.
5 3sin 30° 5×1.732×0.5 得 AB= ≈ ≈72.8(米), sin 10° sin 20 ° 0.342×0.174 故塔高为 72.8 米.
对于顶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 我们可以选择另一参照物作 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参照物的相关长度和仰、俯角等构成的 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解即可.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2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3.如图,位于 A 处的海面观测站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
40 海里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并在原地等待营救.在 A 处南
偏西 30°且相距 20 海里的 C 处有一艘救援船,该船接到观测站
通知后立即前往 B 处救助,则 sin∠ACB=
21
7
.
解析:在△ABC 中,AB=40,AC=20,∠BAC=120°.由余
解:如图所示,设预报时台风中心为 B,开始影响基地时台 风中心为 C,基地刚好不受影响时台风中心为 D,则 B,C,D 在一直线上,且 AD=20,AC=20.
由题意 AB=20( 3+1),DC=20 2,BC=( 3+1)×10 2.
在△ADC 中,∵DC2=AD2+AC2,
∴∠DAC=90°,∠ADC=45°.
2.如图,D,C,B 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100 m, 从 C,D 两点测得 A 点仰角分别是 60°,30°,则 A 点离地面的 高度 AB 等于( A )
A.50 3 m C.50 m
B.100 3 m D.100 m
解析:因为∠DAC=∠ACB-∠D=60°-30°=30°, 所以△ADC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 AC=DC=100 m, 在 Rt△ABC 中,AB=ACsin60°=50 3 m.
对于顶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高度的测量,我们可以选择另一 建筑物作为研究的桥梁,然后找到可测建筑物的相关长度和仰、 俯角等构成的三角形,在此三角形中利用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解即 可.
[变式训练 2] 如图,线段 AB,CD 分别表示甲、乙两楼, AB⊥BD,CD⊥BD,从甲楼顶部 A 处测得乙楼顶部 C 的仰角 α =30°,测得乙楼底部 D 的俯角 β=60°,已知甲楼高 AB=24 米, 则乙楼高 CD= 32 米.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应用举例第2课时高度角度问题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1)-推荐ppt版本
6- 2
2 a×sin60°+
asin15°= 22a(m).
3.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5 m,迎水坡的坡比是 3 ∶3,则斜坡 的坡角α等于__3_0_°____,斜坡AB的长度是___1_0_m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坡比i=tanα= 33. ∵0°<α<90°,∴坡角α=30°. 又∵坡高BC=5 m, ∴斜坡长AB=sBinCα=sin530°=10 m.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解析] 解法一:∵∠PAB=θ,∠PBC=2θ,∴∠BPA=θ,∴BP=AB= 30,
又∵∠PBC=2θ,∠PCD=4θ,∴∠BPC=2θ,∴CP=BC=10 3. 在△BPC中,根据正弦定理,得siPnC2θ=sinπP-B 4θ, 即1si0n23θ=si3n04θ,∴2sins2inθ2cθos2θ=10303,∴cos2θ= 23, ∵0°<2θ<90°,∴2θ=30°,∴θ=15°.
命题方向3 ⇨测量角度问题
例题 3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解析] 如图所示,连接CB.在△ABC中,∠CAB=90°+30°=120°.
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120°. 又AC=10,AB=20,得 BC2=202+102-2×20×10×(-12), ∴BC=10 7(n mile).
B.a2
C.
3 2a
D.a
[解析] 由题可知α=30°,β=15°,在△PAB中,∠PAB=α-β=15°,∠
BPA=π2-α-π2-γ=γ-α=30°,∴由正弦定理,得sina30°=sinP1B5°,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课件-1.2.2-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高度、角度问题
【解析】选A.AB=1,CD=3,∠AEB=30°,∠CED=60°,∠AEC=150°,
所以AE=2AB=2,CE= CD 3 2 3,
sin 60 3
在△ACE中,
2
由余弦定理得AC2=AE2+CE2-2×AE×CE×cos ∠AEC
=4+12-2×2×2
3×
( 3=) 28,
2
所以AC=2 7 ,即两山顶A,C之间的距离为2 7 km.
【补偿训练】 如图,某人在塔的正东方向上的C处,在与塔垂直的水平面内,沿南偏西60°的方 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步行了1分钟以后,在点D处望见塔的底端B在东北方向 上,已知沿途塔的仰角∠AEB=α,α的最大值为60°. (1)求该人沿南偏西60°的方向走到仰角α最大时,走了几分钟; (2)求塔的高AB.
2
2.如图所示,点C,D分别为泉标的底部和顶端.
依题意,∠BAD=60°,∠CBD=80°,AB=15.2 m,
则∠ADB=80°-60°=20°,在△ABD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BD=ABsin
60
15.2 3
≈38.272,
sin 20
0.34
在Rt△BCD中,CD=BDsin 80°≈38.72×0.98≈38(m),
4
答案: 3
4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类型一 在同一铅垂面内的高度问题(数学建模)
【典例】1.如图在离地面高400 m的热气球上,观测到山顶C处的仰角为15°,山
脚A处的俯角为45°.已知∠BAC=60°,则山的高度BC为( )
A.700 m
B.640 m
C.600 m
m
2.济南泉城广场上的泉标模仿的是隶书“泉”字,其造型流畅别致,是济南的标 志和象征.李明同学想测量泉标的高度,于是他在广场的A点测得泉标顶端的仰 角为60°,他又沿着泉标底部方向前进15.2 m,到达B点,又测得泉标顶部仰角为 80°.你能帮助李明同学求出泉标的高度吗?(精确到1 m,参考数据sin 20° ≈0.34,sin 80°≈0.98)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测量高度的问题(共17张PPT)教育课件
•
•
在当今社会,大 家 都 生 活 得匆 匆 忙 忙 , 比房 子 、 比 车 子、 比 票 子 、 比小 孩 的 教 育 、比 工 作 , 往 往被 压 得 喘 不 过 气来 。 而 另 外 总有 一 些 人 会 运用 自 己 的 心 智去 分 辨 哪 些 快乐 或 者 幸 福 是必 须 建 立 在 比较 的 基 础 上 的, 而 哪 些 快 乐和 幸 福 是 无 需比 较 同 样 可 以获 得 的 , 然 后把 时 间 花 在 寻找 甚 至 制 造 那些 无 需 比 较 就可 以 获 得 的 幸福 和 快 乐 , 然后 无 怨 无 悔 地生 活 , 尽 情 欢乐 。 一 位 清 洁阿 姨 感 觉 到 快乐 和 幸 福 , 因为 她 刚 刚 通 过自 己 的 双 手 还给 路 人 一 条 清洁 的 街 道 ; 一位 幼 儿 园 老 师感 觉 到 快 乐 和幸 福 , 因 为 他刚 给 一 群 孩 子讲 清 楚 了 吃 饭前 要 洗 手 的 道理 ; 一 位 外 科医 生 感 觉 到 幸福 和 快 乐 , 因为 他 刚 刚 从 死神 手 里 抢 回 了一 条 人 命 ; 一位 母 亲 感 觉 到幸 福 和 快 乐 ,因 为 他 正 坐 在孩 子 的 床 边 ,孩 子 睡 梦 中 的脸 庞 是 那 么 的安 静 美 丽 , 那么 令 人 爱 怜 。。 。 。 。 。
•
•
学习重要还是人 脉 重 要 ?现 在 是 一 个 双赢 的 社 会 , 你的 价 值 可 能 更多 的 决 定 了 你的 人 脉 , 我 们所 要 做 的 可 能 更多 的 是 专 心 打造 自 己 , 把 自己 打 造 成 一 个优 秀 的 人 、 有用 的 人 、 有 价值 的 人 , 当 你真 正 成 为 一 个优 秀 有 价 值 的人 的 时 候 , 你会 惊 喜 地 发 现搞 笑 人 脉 会 破门 而 入 。 从 如下 方 面 改 进 : 1 、 专 心 做可 以 提 升 自 己的 事 情 ; 2、 学 习 并 拥 有更 多 的 技 能 ;3 、 成 为 一个 值 得 交 往 的人 ; 4 学 会独 善 其 身 , 尽量 少 给 周 围 的人 制 造 麻 烦 ,用 你 的 独 立 赢得 尊 重 。
2020版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2.2解三角形求高度和角度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
(2)如图,在△ACD 中,∠CAD=90°-30°=60°,
AD=60 m,所以 CD=AD·tan 60°=60 3(m). 在△ABD 中,∠BAD=90°-75°=15°, 所以 BD=AD·tan 15°=60(2- 3)(m). 所以 BC=CD-BD=60 3-60(2- 3)=120( 3-1)(m). 答案: (2)河流的宽度 BC 为 120( 3-1)m.
6+ 4
2,
则 DC = 2 + 2 3 , 所 以 CE = 3.70 + 2 3 ≈3.70 +
3.464≈7.16(米).
【答案】(2)①BC 的长为 4 2米 ②这棵桃树顶端点 C 离地面
的高度为 7.16 米.
状元随笔
(1)为了表示出题设中的仰角和方位角,必须先假设气球在地面 上的投影,画出图形,将条件对应到图形中,才能逐步解三角形求 得结果.
状元随笔 仰角和俯角可简记为“上仰下俯”,它们都是锐角,而视角可 以是 0 °~180 °的角.
知识点二 测量高度的类型及解法
当 AB 的高度不可直接测量时,求 AB 的高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
简图
计算方法
底部可达
测得 BC=a,∠BCA=C,AB= __a_·_ta_n__C_____.
点B与
方法归纳
解决追及问题的步骤 (1)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中标出有关的角和距离, 借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决问题. (3)把数学问题还原到实际问题中去.
跟踪训练 3 如图所示,位于 A 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 方向相距 40 海里的 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 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 30°相距 20 海里的 C 处的乙船,现 乙船朝北偏东 θ 的方向沿直线 CB 前往 B 处救援,求 cos θ 的值.
1.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课件(新人教A必修5)
三、小结
解斜三角形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应注意:
1、认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
2、要明确题目中一些名词、术语的意义.如 视角,仰角,俯角,方位角等等. 3、动手画出示意图,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将已知和未知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解决. 4、计算要认真,可使用计算器.
作业
• p19 1.2.3
视线
仰角 铅 垂 线 水平线 俯角
视线
ks5u精品课件
3.方位角:
以指北方向为始边,顺时 针方向旋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 平角叫方位角.如图所示A的 方位角为 ,B的方位角为 . 方位角的范围为 0, 2 .
北
B
A
ks5u精品课件
例1、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h 6.5n m ile 此船可以继续沿正北方 向航行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60 20 (1)什么是最大仰角?
(2)例题中涉及一个怎样的三角
形? 在△ABC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最大角度
C A B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60 20 已知△ABC中AB=1.95m,AC=1.40m, 夹角∠CAB=66°20′,求BC.
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高中数学 1.2.2测量高度、角度问题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26
随堂训练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
的关系是( )
A.α>β
B.α=βC.α+β=9源自°D.α+β=180°ppt精选
27
解析 如图所示,α与β为内错角,∴α=β.
答案 B
ppt精选
28
2.若点P在点Q北偏东45°30′,则点Q在点P的( ) A.东偏北44°30′ B.东偏北45°30′ C.南偏西44°30′ D.西偏南44°30′
∴AC=21×3 2×473=24.
ppt精选
21
∴CD2=AC2+AD2-2AC·AD·cos60°. 即212=242+AD2-2×24×12·AD. 整理得AD2-24AD+135=0. 解得AD=15,或AD=9. ∴这个人再走15千米或9千米就可到达A城.
ppt精选
22
【错因分析】 从本题实际考虑,应有一解. 本题在解△ACD时,利用余弦定理求AD,产生了增解,然 而哪个是增解呢?很难判断,若本题应用正弦定理来解,就可 以避免增解.
(角度精确到1°)
ppt精选
15
【解】
连接BC,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0,∠ BAC=120°,由余弦定理,知
ppt精选
16
BC2=AB2+AC2-2AB·AC·cos120°=202+102- 2×20×10×-12=700.
∴BC=10 7.由正弦定理sin∠ABACB=sin∠BCBAC, 得sin∠ACB=BACB·sin∠BAC=10207·sin120°= 721, ∴∠ACB≈41°. ∴乙船应沿北偏东30°+41°=71°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处救 援.
ppt精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PPT课件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由sina A=sinc C得,
c=assiinnAC=8×sinsin457°5°=8×
2+ 4 2
6 =4(
3+1).
2
∴A=45°,b=4 6,c=4( 3+1).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当B=60°时,C=90°, c= a2+b2=4 3; 当B=120°时,C=30°,c=a=2 3. 所以B=60°,C=90°,c=4 3或 B=120°,C=30°,c=2 3.
8分 10分
12分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解析: 正弦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故①②均不正确; 由正弦定理可知,三角形一旦确定,则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 的比就确定了,故③正确;由比例性质和正弦定理可推知④正 确.
答案: B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1)已知b=4,c=8,B=30°,求C,A,a; (2)在△ABC中,B=45°,C=75°,b=2,求a,c,A.
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sin C=c·sinb B=8sin430°=1. ∵30°<C<150°,∴C=90°, 从而A=180°-(B+C)=60°, a= c2-b2=4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丛书
思考感悟
1.“视角”是“仰角”吗?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提示:不是.视角是指观察物体的两端视线张开的角 度.如图所示,视角60° 指的是观察该物体上下两端点时, 视线的张角.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2.方位角的范围是(0° ,180° )吗?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AB 在Rt△ABE中,tan∠AEB= ,AB为定值,若要使仰 BE 角∠AEB最大,则BE要最小,即BE⊥CD,这时∠AEB= 30° . 在Rt△BED中,∠BDE=180° -135° -30° =15° , ∴BE=BD· sin∠BDE=20 2sin15° =10( 3-1) (m). 在Rt△ABE中,AB=BEtan∠AEB=10( 3 -1)tan30° = 10 3 (3- 3)(m). 10 ∴塔的高度为 3 (3- 3) m.
标方向线为止的水平角 叫方位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3)如图(1)所示,BC代表水平距离,AC代表垂直距 离,AB代表坡面距离.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如图(2)所示,把坡面的铅垂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典例导悟
类型一 [例1] 底部不可到达的高度问题 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 的方向前进40
m以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若沿途测得塔的最大仰角为 30° ,求塔的高度.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h i= l 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2.高度问题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 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
正弦或余弦定理 计算出建筑物顶部或底部到一个可 但常用_______________
线下方的角 叫俯角. _____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2)①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 的 水平角,叫方向角.目标方向线方向一般可用“×偏×”多 少度来表示,这里第一个“×”是“北”或“南”,第二个 “×”是“东”或“西”.如图所示,OA,OB,OC,OD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课 前 预 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 确 目 标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系列丛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1.2 应用举例
第一章
解三角形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第2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高度、角度问题
课堂互动探究
随堂知能训练
课时作业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1.巩固正、余弦定理等基本知识点. 2.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求解高度和角 度问题.
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3.角度问题 测量角度就是在三角形内,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值 ,然后求角,再根据需要求所求的角. 求角的____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西南方向 、南 的方向角分别表示北偏东60° 、北偏西30° 、__________
偏东20° .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从某点开始的指北方向线按顺时针转到目 ②方位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在△BDC中,CD=40 m,∠BCD=90° -60° =30° ,∠ DBC=180° -45° =135° . CD 由正弦定理,得 sin∠DBC = BD , sin∠BCD
CD· sin∠BCD 40sin30° ∴BD= = =20 2 (m). sin135° sin∠DBC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新知初探
1.有关概念及术语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1)如图所示,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
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 叫仰角, 视线在水平 成的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提示:不是.方位角的概念明确表明,“从正北方向 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显然方位角的范围已 远远超过180° ,而应该为(0° ,360° ).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例 练 结 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素 能 提 升
人教A版· 数学· 必修5
进入导航
第一章 1.2 第2课时
系列丛书
[解]
依题意画出直观图(如图所示).设某人在C点,
AB为塔高,他沿CD前进,且CD=40 m.塔高AB为定值, 要使仰角∠AEB最大,则BE必最小,故BE的长为点B到CD 的距离.要求AB,必须先求BE,由于△DBE是直角三角 形,可在△DBC中先求出DB或BC,这样BE可求,则问题 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