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 鱼类 繁殖共位 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长江宜宾至重庆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和岩原鲤、铜鱼的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宜宾至重庆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时空格局和岩原鲤、铜鱼的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区之一,其中的宜宾至重庆江段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区域之一。
该区域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的鱼类资源数量和种群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了解该区域鱼类资源的时空格局和遗传结构,对于保护和管理该区域的鱼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以长江宜宾至重庆江段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该区域鱼类资源的时空格局和遗传结构,以及岩原鲤和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研究结果将为该区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野外调查在研究区域采集鱼类样品,并记录其采集时间、采集位置、水质等环境因素。
2. 分子遗传学方法通过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鱼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同时,通过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了解鱼类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3. 岩原鲤和铜鱼的遗传结构研究通过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岩原鲤和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同时,通过构建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模型,分析鱼类种群遗传演化的规律,并探讨环境因素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
三、研究预期成果1. 揭示宜宾至重庆江段鱼类资源的时空格局,了解其变化趋势,并为该区域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岩原鲤和铜鱼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了解其遗传演化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对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
3.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健康提供基础数据。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的开题报告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愈发强烈,各种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中国,长江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因而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鱼类是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
因此,对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发展变化,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发展变化,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对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进行分类和鉴定;2.采集样品,测定关键的环境参数和鱼类生物学指标(如体长、体重、胸围、种群密度等);3.利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如种类多样性、结构、功能等;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促进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采样方案:选择长江河口湿地的样本点,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采集;2.样本处理:将采集的鱼类样本进行分类和鉴定,对每种鱼类的体长、体重、胸围、种群密度等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3.环境参数测量: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河口湿地的环境状况,需要测量关键的环境参数(如水温、溶解氧、pH值等);4.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多元回归、主成分分析等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5.管理和保护策略: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如加强环保、恢复生态等。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明确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特点;2.了解湿地环境参数和鱼类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状况;3.分析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如种类多样性、结构、功能等;4.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如加强环保、恢复生态等,促进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夏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特征

海洋科学/2006年/第30卷/第6期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夏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特征蒋 玫,沈新强(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摘要:根据2001~2003年间,每年8月共3个航次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20个定点测站(30°05′~31°15′N ;121°30′~122°50′E )鱼卵、仔鱼调查的资料,着重就该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水文生物环境影响因子做了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数量3a 的年际变化较大,2002年数量为高峰期。
平面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口和舟山渔场内,杭州湾相对较少。
种类以中华小公鱼(S tolep horus chinensis )的卵和仔鱼的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
盐度相对水温对鱼卵、仔鱼所产生的效应更为明显,降盐以及径流量的加大对鱼卵、仔鱼总量的增加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变动对鱼卵、仔鱼产生一定的作用。
调查区内经济性鱼类资源量的日益减少,低值鱼类比例的增加成为资源结构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长江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温度;盐度;径流量中图分类号:Q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096(2006)0620092206 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水域历来是传统的捕捞渔场,由于钱塘江和长江流入海区,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为多种经济鱼类的产卵提供条件,也是多种仔、稚、幼鱼在此索饵育肥的场所。
以往关于该区域的鱼卵、仔鱼的研究仅限于形态分类以及生理方面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陆续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少量调查研究[1~3],多年的动态研究却未见报道。
近10a 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渔业资源受到显著影响。
例如该区域的经济鱼种凤鲚(Coilia m ys 2tus )、鳓鱼(I lisha elongate )等资源量大幅度减少[4,5]。
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研究

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研究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类群体,其物种数量繁多,分布辽阔,是物种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加剧,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面临着食源减少、水污染、河道断流等生存压力,这些威胁可能影响到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
因此,对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淡水鱼类分布区域之一,这里的淡水鱼类物种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
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包括基因水平的多样性、种群水平的多样性和物种水平的多样性等。
其中,基因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DNA序列的变异程度,种群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物种水平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在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地理隔离、种群扩张和收缩、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
研究表明,在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中,地形起伏和水流状况对物种的分布和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的过程中,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也会对淡水鱼类的遗传多样性造成影响。
二、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地理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地理分布格局与其生存环境紧密相关,因此,它们的分布范围和空间分布格局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江分支河流的形成和物种的扩散都与古生物地理大事相关联;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水质污染等人类活动则会直接影响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域和种群密度。
目前,长江中下游淡水鱼类的分布情况已经被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从长江沿岸的源头开始,往东延伸至上海市的口岸,北至长江中游的荆江、汉江、赣江等支流,以及下游的钱塘江、太湖等湖泊均分布有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
其中,白鱀豚、中华鲟、江豚等物种因分布区域狭窄、生存压力大等因素,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DOI: 10.12131/20200198文章编号: 2095 − 0780 −(2021)03 − 0102 − 06• 研究简报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李建生,凌建忠,胡 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摘要: 利用长江口邻近水域2016年春季的仔稚鱼分层调查数据,分析了仔稚鱼的种类数、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分层变化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共捕获仔稚鱼1 548尾,平均每网捕获55尾。
各水层的丰度值变化介于80.85~312.03 尾·km −3,以50 m 水层最大,30 m 水层次之,15 m 水层最小;种类数变化介于7~14种,从5 m 水层至50 m 水层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仔稚鱼的前弯曲期仔鱼期、弯曲期仔鱼期、后弯曲期仔鱼期和稚鱼期等4个发育阶段的丰度值均以50 m 水层最大。
水层从浅到深,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持续升高,而多样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先增加后减小。
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判断,5 m 水层的主要种类有3种,其他水层的主要种类均有5种,主要种类在各水层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各水层之间的仔稚鱼种类数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05, R =0.86),即随着水深增加和盐度升高,种类数也增多。
在中上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01, R =0.98);在中下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 R =0.79)。
关键词: 仔稚鱼;分层群聚;长江口中图分类号: S 931文献标志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ified clustering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adjacent waters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LI Jiansheng, LING Jianzhong, HU Fen(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FisheryResources Exploitation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atified survey data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n spring2016, we investigated the stratifie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number, abundance, diversity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ltogether 1 548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caught with an average of 55 per ne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abundance value of each water layer was 80.85−312.03 ind ·km −3, with 50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largest, 30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smallest, and 15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smallest. The fish species number varied from 7 to 14, with a continuous increasing trend from 5 m to 50 m water layer. The abundance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he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was the highest at 50 m water layer. The species number and richness index showed a continuous increasing trend from shallow water to deep water, while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IRI in-dex, there were three main species at 5 m water layer. There were five main species at each of the other water layers, 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IRI index among different water lay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第 17 卷第 3 期南 方 水 产 科 学Vol.17,No.32021 年 6 月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Jun. ,2021收稿日期:2020-09-24;修回日期:2020-12-10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20YFD0900800);东海区近岸水域产卵场调查 (2014—2018)作者简介:李建生 (1976—),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研究。
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张敏莹;徐东坡;段金荣;刘凯;施炜纲【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07(26)6【摘要】对2000~2006年长江常熟江段渔业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该江段共有鱼、虾蟹类66种,分别隶属于13目29科.鲤形目鱼类最多,其次是鲈形目.按迁徙习性可分为江湖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河口鱼类和定居性鱼类4大类型.经济鱼类占优势,群落优势种为鳊、鲫、刀鲚、铜鱼、翘嘴红鲌和条.多样性特征值年间平均指标为:Margalef指数(R)1.68,Wilhm改进指数(H")2.50 ,McNaughton指数(Dw)0.37,Pielou指数(J')0.76.鱼类群落优势度较低,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探讨了水利工程、水域污染及水利调度对该江段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开发和保护该江段渔业资源的建议.【总页数】6页(P525-530)【作者】张敏莹;徐东坡;段金荣;刘凯;施炜纲【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相关文献】1.长江安庆江段鱼类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J], 张敏莹;徐东坡;刘凯;施炜纲2.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鱼类资源现状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J], 范振华;巴家文;段辛斌3.梵净山稀果杜鹃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J], 韦海霞;袁丛军;李鹤;龙海燕;杨冰;冯邦贤;戴晓勇4.航道炸礁对长江铜锣峡江段渔业资源影响的初步研究 [J], 韩雪慧;刘建虎;郑永华;苏胜齐;黄奕;姚维志5.春季禁渔对常熟江段渔业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张敏莹;刘凯;徐东坡;施炜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易继舫;唐大明;刘灯红;郭伯福;常剑波
【期刊名称】《水生生物学报》
【年(卷),期】1999(0)6
【摘要】根据1994—1998年获得的246尾标本,对中华鲟繁殖群体的性比、性腺发育成熟个体比例、年龄结构、体长和体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其种群资源现状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建议。
【总页数】6页(P554-559)
【关键词】中华鲟;繁殖群体;资源现状
【作者】易继舫;唐大明;刘灯红;郭伯福;常剑波
【作者单位】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9
【相关文献】
1.葛洲坝截流前后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变动研究 [J], 黄真理;王鲁海;任家盈
2.中华鲟年龄鉴别和繁殖群体结构的研究 [J], 邓中粦;余志堂;许蕴玕;周春生
3.中华鲟幼鱼人工繁殖群体与自然繁殖群体鼻孔及骨板差异研究 [J], 章龙珍;庄平;张涛;赵峰;刘鉴毅;王妤;宋超
4.基于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的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考核指标 [J], 高欣;林鹏程;常涛;刘焕章
5.长江所开展长江中下游鱼类资源调查确认2013年中华鲟未发生自然繁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分析的开题报告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长江口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河口之一,也是东海、黄海和南海的重要交汇区域。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一个典型的浑浊海域,水体环境复杂,在这里鱼类群落非常丰富。
该地区的渔业资源对中国的渔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近年来海洋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鱼类群落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渔业资源状况,为科学的海洋渔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掌握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的基本情况,明确该地区主要优势渔种和捕捞方式,并分析海洋环境因素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采集样本本研究将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选取5个典型采样站位,每个站点进行2次采样,共采集10批样本。
采集样本的工具包括拖网和固定网。
2. 鱼类群落分析对采集的鱼类样本进行鉴定分类和计数,然后进行鱼类群落分析。
鱼类群落分析主要包括鱼类群落构成、鱼类种类丰富度、鱼类群落优势种与优势度、鱼类群落均匀度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等。
3. 海洋环境因素测量采集样本时,同时测量海洋环境因素,包括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等,以探讨海洋环境因素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4. 数据统计及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鱼类群落图和环境因素图,以及相关统计图表。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可获得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详细信息,包括鱼类群落构成、优势种和优势度等,同时探讨海洋环境因素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这将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渔业经济提供科学的管理措施,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及春禁效果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

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及春禁效果初步评价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长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渔场,长江下游渔业资源位居我国内陆水域之首,是全国沿海渔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
然而,在长江下游,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捞等原因,渔业资源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渔业生态系统失衡,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生态承载能力不断下降。
因此,保护和恢复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系统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已经实行了春禁措施。
然而,春禁的实施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很详细的科学评价。
通过对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渔业生态系统的现状,为春禁措施的评价提供依据。
因此,开展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及春禁效果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开展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及春禁效果的初步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的调查研究利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的现状,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状况,探讨渔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2)长江下游渔业春禁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对长江下游的渔业资源进行抽样调查,统计春禁期间和非春禁期间的捕捞量,并计算渔获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等参数,分析春禁措施的实施效果。
3.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将通过调查分析和实地考察,深入探讨长江下游渔业群落多样性现状及春禁效果,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践价值的初步评价结果。
研究成果将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建议,也将为长江下游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长江口近海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第42卷 第1期 海 洋 与 湖 沼Vol.42, No.1 2011年1月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Jan., 2011*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0CB951204号;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 2011CB409805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490233号。
单秀娟, 博士, E-mail: shanxiujuan@1) 张 波, 2005. 中国近海食物网及鱼类营养动力学关键过程的初步研究.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8 ① 通讯作者: 金显仕, 博士, 研究员, E-mail: jin@ 收稿日期: 2009-09-25, 收修改稿日期: 2009-12-05长江口近海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单秀娟 金显仕①(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 266071)提要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近海春季的底拖网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量变化、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优势种类长度谱进行了分析。
调查共捕获鱼类187种, 带鱼在三次调查中占据绝对优势, 其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50%以上, 其它优势种类, 除小黄鱼、刺鲳、银鲳外, 均为小型非经济种类。
另外, 冷温性的鳄齿鱼也成为优势种。
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50—100m 等深线之间, 并且2008年的位置相对于2007年向东北方向偏移。
群落中鱼类长度谱主要集中在3—33cm 之间, 筴带鱼、小黄鱼、竹鱼等种类优势长度组比较集中, 并且个体相对较小。
鱼类群落的这种演替和时空分布的异质性, 是外界干扰下群落内自然选择的结果, 是生物生存、繁衍及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态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 长江口,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长度谱 中图分类号 Q953近海和河口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生物的繁衍、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毗邻陆地, 连接外海, 直接接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和活跃的光合初级生物生产, 蕴育着较高生物生产量与生物周转率(Beamish et al , 2005), 具有复杂的物理、化学环境, 理化因子多变, 在近海河口区的许多重要的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并不是过渡性的, 而是具有独特性, 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特殊的生态单元(Odum, 1971)。
长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群落结构分析

长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群落结构分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第三长的河流,其流域范围广泛,涉及到多个省份和城市。
长江湖泊是其中重要的生态系统,其物种群落结构及分析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长江湖泊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多种生物类型。
这些生物之间相互协调,形成了稳定的物种群落结构。
物种群落结构是指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和作用关系。
确定长江湖泊物种群落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各种物种的生物学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长江湖泊中的鱼类是其中的重要物种之一,具有生态重要性。
鱼类的数量和种类对于长江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于鱼类的观察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种类鱼类具有不同的生物特征和习性,它们之间的群落结构也不尽相同。
例如,大型食肉鱼类对于小型鱼类的数量有着明显影响,其捕食关系不仅限于减少了小型鱼类数量,还会改变小型鱼类的习性和分布范围。
浮游生物也是长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生物向较高等级物种提供食物,同样也受到较高等级物种捕食的影响。
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变化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
很多浮游植物是微生物,根据其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生长情况。
此外,有些浮游生物也是能够反映长江湖泊水质变化情况的指示生物,可以通过对其数量变化的观察评估水质状况。
底栖生物也是长江湖泊的重要生态组成部分。
不同种类的底栖生物对于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它们的数量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底栖生物对于湖泊的沉积物扰动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清除湖泊中的有害物质。
总之,长江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和数量变化,决定了其物种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通过对于物种群落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和相互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政策,保护长江湖泊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

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邓朝阳;朱仁;严云志【摘要】为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与管理对策,2009年按季度共4次调查了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鱼类54种,其中以似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油(韰)(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鲫(Carassius auratus)等中小型鱼类为常见种和优势种,表明了该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小型化特点.长江干流沿岸浅水区的鱼类多样性最高,江心深水区最低,而青弋江支流、漳河支流和漳河河口的居中,青弋江的鱼类种数和个体数都显著低于沿岸浅水区,但漳河的鱼类数量与沿岸浅水区无明显差异.江心深水区的鱼类群落与其它样点明显不同,而青弋江的鱼类群落与沿岸浅水区、漳河及其河口的鱼类群落也存在部分差异.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无显著性.%Identify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fish assemblages is basic for fishery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fish diversity and their assemblage structures in the Wuhu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ere investigated seasonally during 2009. A total of 54 fish speci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the common and dominant species were Pseudobrama simony, Hemiculter bleekeri, Carassius auratus, Coilia brachygnathus, and so on, suggesting the miniaturization of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 in this area. The highest species diversity was observed in the riparian shallow site of the mainstem, while the lowest diversity was in the middle deep site. Fish species and abundance in the Qingyijiang tributar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iparian site of the mainstem, but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Zhanghe tributary and the riparian site. The assemblage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 deep site of the mainstem we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ther sampling sites, and an obvious separation in assemblage structure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Qingyijiang tributary and other sites. However, fish diversity and assemblage structures in the Wuhu sec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variations across seasons.【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3(043)001【总页数】9页(P28-36)【关键词】鱼类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格局;长江芜湖段【作者】邓朝阳;朱仁;严云志【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渔业渔政管理中心,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近些年来,长江鱼类生态学及其资源保护已引起我国鱼类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长江鱼类的摄食、生长和繁殖等基础生物学[56]、种群统计学及其资源量[78]、早期资源现状和分布规律[910]、鱼类群落及其资源的分布格局[1113]、鱼类多样性及其资源保护[1]等已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其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长江上游是特有的鱼类分布区域,包括四川盆地、云南高原和青藏高原,其中包括许多稀有鮈鲫种群。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鱼类资源过度开发,这些鱼类面临着各种保护问题,例如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基因流失等。
因此,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2. 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和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
具体来说,研究将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调查和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2)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长江上游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3)综合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3. 研究方法:研究将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纵向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江上游的稀有鮈鲫种群进行遗传分析,例如PCR扩增、基因测序和DNA序列比对等方法,了解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遗传流动情况。
最后,可以综合分析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分布格局与稀有鮈鲫种群分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建议。
4. 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分布格局和稀有鮈鲫种群的分化情况;同时,提出针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保护的建议,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鱼类资源的管理和科学开发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长江河口区鱼卵和仔、稚鱼种间数量关系的研究

长江河口区鱼卵和仔、稚鱼种间数量关系的研究
黄晋彪
【期刊名称】《水产科技情报》
【年(卷),期】1988(000)001
【摘要】用海岸带调查中长江河口区鱼卵和仔、稚鱼的调查资料,编制BASIC语言程序,在本所PC-401微机上通过运行后得出以下结论:鱼卵和仔、稚鱼种间数量组成规律同其成体具有一致性,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黄晋彪
【作者单位】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J], 杨东菜;吴光宗
2.长江口海区Ti鱼和氏小公鱼鱼卵和仔,稚鱼分布的生态特征 [J], 吴光宗
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研究 [J], 李建生;胡芬;林楠;
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春季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研究 [J], 李建生;胡芬;林楠
5.长江口鱼卵和仔,稚鱼的初步调查 [J], 徐兆礼;袁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鲥鱼种群生长和繁殖特性的研究

长江鲥鱼种群生长和繁殖特性的研究
邱顺林;林康生
【期刊名称】《动物学报》
【年(卷),期】1989(035)004
【摘要】本文研究了长江鲥鱼的生长参数和繁殖特性:(1)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长江鲥鱼的生长,求得渐近体长值L_∞()=58.12厘米,L_∞()=52.22厘米,渐近体重值W_∞()=2874.64克,W_∞()=1989.99克,生长拐点t=1.7年,t=1.3年。
(2)长江鲥鱼主要集中在赣江产卵,产卵时的水温为24.2—33.5℃,流速为0.31—
1.52米/秒。
(3)分析和比较了长江鲥鱼不同年际间种群数量和繁殖群体结构的特点,指出性成熟年龄提前是鲥鱼资源衰退的主要标征。
【总页数】10页(P399-408)
【作者】邱顺林;林康生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219
【相关文献】
1.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螫蟹成蟹养殖生长比较 [J], 马小荣;沈全华;褚秋芬;
陆全平;边文冀
2.莱茵种群和长江种群中华绒螯蟹一龄蟹种培育生长对比 [J], 陆全平;边文冀;马福建
3.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Ⅲ.1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J], 王汉平;钟鸣远;麦
家柏
4.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与辽河种群一龄阶段的成活率与生长性能比较 [J], 王成辉;李思发;李晨虹;赵金良
5.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Ⅱ.池养鲥鱼的生长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J], 王汉平;钟鸣远;陈大庆;黄木桂;张邦杰;麦家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种群分化的同工酶分析

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种群分化的同工酶分析
赵金良;李思发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1996(020)002
【摘要】为查明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有无不同种群,用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测定了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汉阳、瑞昌江段和下游安庆江段鲢、鳙、草鱼、青鱼各4个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变异。
同种鱼各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未见有显著差异。
遗传距离D值均小于0.001。
由此,初步认为长江中下游的鲢、鳙、草鱼、青鱼应各属一个没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种群,我们称之为“长江种群”。
因而,在长江中下游选择一处优良保护场所就有可能达到就地保护长
【总页数】7页(P104-110)
【作者】赵金良;李思发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22.5
【相关文献】
1.松花江流域青鱼、草鱼、鲢及鳙突进游速比较研究 [J], 熊锋;王从锋;刘德富;寇
方露;莫伟均;刘伟;石小涛
2.利用长江支流小夹江选育长江系草鱼,青鱼,鲢,鳙原种新鱼 [J], 邵启超;刘德禧
3.长江草鱼、青鱼、鲢、鳙LDH和MDH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J], 王令玲;仇潜如;
吴福煌;黄丽英;李庆国
4.长江鲢,鳙,草鱼和青鱼原种亲鱼标准与检测的研究 [J], 李思发;姚德新
5.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和草鱼原种种群形态差异 [J], 李思发;倪重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
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非繁殖季节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长江中分布与降海洄游初步研究
背景和意义: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珍贵鱼类,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然而,长期的水污染、堤坝建设和过度捕捞等因素严重威胁了中华鲟的生存。
为了保护中华鲟,中国政府已经
在长江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目前,已经在长江中发现了一些中华鲟繁殖群体,但
是由于我们对中华鲟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其繁殖群体的分布和洄游情
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择长江中的几个已知中华鲟繁殖地点,通过定位和跟踪中华鲟,探究繁殖群体在非繁殖季节中的分布及其降海洄游的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其洄游的因素。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 选择研究地点:根据已有的中华鲟分布情况,选择长江中已知的中华鲟繁殖地点。
2. 标记和定位种群:采用无线追踪等技术,对中华鲟进行标记并进行定位。
3. 分析繁殖群体的非繁殖季节分布规律:根据定位数据和环境变量,分析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非繁殖季节中的分布规律。
4. 探究降海洄游情况:通过定位数据和环境变量,探究中华鲟繁殖群体的降海洄游情况。
5. 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变量和空间分布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中华鲟降海洄游的因素。
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计能够揭示中华鲟繁殖群体在非繁殖季节中的分布规律和洄游情况,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中华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
珍稀濒危鱼类的保护提供参考。
长江上游两种鮈亚科鱼类的种群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上游两种鮈亚科鱼类的种群分化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长江上游两种鮈亚科鱼类的种群分化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鮈亚科鱼类是一类重要的淡水鱼类,分布广泛,生物学特性丰富。
长江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河流之一,拥有巨大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
长江上游作为长江的源头,其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营造了我国浩瀚的自然资源库。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与利用,长江上游鱼类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鮈亚科鱼类作为长江上游的主要鱼类之一,其种群分化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长江上游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推动保护生态环境、调控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拟选择长江上游的两种鮈亚科鱼类,分别是虹鳟和红点鲑,研究其种群分化情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分离实验:利用 PCR 扩增两种鱼类的核酸序列,构建两个特异性引物,进行逐代分离实验,检测两个种群的分化情况。
2. 分子标记分析:采用 RAD-seq 技术对两种鱼类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 SNP 分析两个种群的分化、遗传多样性等。
3. 生态环境分析:调查研究两个种群的生长环境、饵料及其丰度情况、竞争关系等;对两个种群的繁殖生态习性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研究预期成果1. 揭示长江上游两种鮈亚科鱼类的种群分化关系与遗传多样性;2. 比较两个种群的生态环境差异,推测种群分化机制;3. 为研究长江上游鱼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进度安排时间节点任务第1年第1-6个月 1. 文献调研;2. 分离实验设置;3. 核酸提取及PCR 扩增优化第7-12个月 1. 完成逐代分离实验;2. RAD-seq 库构建第2年第1-6个月 RAD-seq 测序与 SNP 分析第7-12个月两个种群的生态环境分析和竞争关系研究第3年第1-3个月繁殖生态习性研究第4-6个月数据整理与分析第7-12个月论文撰写及发表五、参考文献1. 王晓峰, 钟嵘, 江美堂, 等. 红点鲑 (Oncorhynchus nerka) 的分子育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5, 29(2): 131-136.2. 王民强, 张彩霞. 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的系统分类及分布概况[J]. 大理学院学报, 2009, 8(1): 15-18.3. 马镜芳, 夏永军, 陈小平, 等. 亚洲弓鱼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分化研究[J]. 四川动物, 2016, 35(1): 96-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 子 成 团 堆 积 在 粘 液 球 内 ,仔 鱼 有 粘 液 腺 及 十 分 发 达 的 呼 吸 器 官 卵 单 个 或 成 簇 状 ,粘 附 在 任 何 有 效 材 料 作 成 的 巢 内 ,卵 黄 致 密 ,类 胡 萝 卜 素 含 量 高 ;胚 胎 的 呼 吸 结 节 十 分 发 达 ,仔 鱼 通 常 以 亲 鱼 体 表 的 粘 液 为 食 卵 由 一 个 球 形 或 长 圆 形 的 外 壳 包 被 ,常 粘 附 在 一 起 ;早 期 仔 鱼 具 有 粘 液 腺 ,粘 附 于 水 底 ,以 尾 部 向 上 摆 动 营 呼 吸 作 用 ,胚 胎 呼 吸 器 官 中 等 或 十 分 发 达 ;早 期 仔 鱼 以 亲 鱼 体 表 粘 液 为 食 卵 堆 积 在 巢 内 ,雄 鱼 护 巢 性 强 ,胚 胎 具 有 十 分 发 达 的 呼 吸 器 官 ,但 雄 鱼 仍 对 受 精 卵 给 予 通 气 卵粘附在 植 物 上,卵 黄 囊 仔 鱼 以 粘 液 腺 悬 挂 在 植 物 上,胚 胎 呼 吸 器 官 十 分 发 达,亲 鱼 扇 动 水 流 帮 助 胚 胎 呼吸 用 厚 实 的 沙 子 粘 附 在 卵 膜 上 ,随 后 被 水 冲 散 ,卵 子 浮 起 ;仔 鱼 靠 发 达 的 胸 鳍 游 动 ,呼 吸 器 官 不 发 达
张轶超1,2,3,乔 晔2* ,常剑波2
(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72;2.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79;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摘 要:依据鱼类的繁殖习性及其早期发育阶段 的 适 应 特 征,将 长 江 中 的 8 目 17 科 90 种 鱼 类 划 分 为 3 个 行 为 类 型,13个繁殖共位群。其中鲤形目鱼类的86.9%属于无亲体护卫型繁殖类 群,多 为 适 应 长 江 干 流 环 境 的 漂 浮 性 产 卵类群以及适应湖泊定居的喜石性产卵类群与喜植性产卵类群。与现有的分类 系 统 相 比 较,鱊 亚 科 的 全 部 种 类 仅 局限于同一个繁殖共位群中,而鮈亚科的种类则分布于5个不同的繁殖共位群。 对 不 同 水 系 繁 殖 共 位 群 的 组 成 进 行 了 比 较 。 此 外 ,讨 论 了 不 同 繁 殖 共 位 群 的 生 态 适 应 性 ,及 其 在 长 江 流 域 鱼 类 资 源 保 护 中 的 应 用 。
C.1.3 口 腔 育 卵 类 群
C.1.4 鳃 腔 育 卵 类 群 C.1.5 袋 囊 育 卵 类 群 C.2.体 内 亚 型 C.2.1 兼 性 体 内 育 卵 类 群
C.2.2 卵 胎 生 类 群
C.2.3 嗜 卵 或 嗜 胚 卵 生 类 群
C.2.4 营 养 膜 胎 生 类 群
表 1 鱼类繁殖共位群的主要特征 Tab.1 Main Features of Reprodutive Guilds of Fishes
A.2.3 喜 石 产 卵 类 群
A.2.4 喜 穴 产 卵 类 群
A.2.5 喜 贝 产 卵 类 群
B.亲 体 护 卫 型 : B.1.开 放 基 质 产 卵 亚 型 B.1.1 喜 浮 产 卵 类 群 B.1.2 喜 气 产 卵 类 群 B.1.3 喜 石 产 卵 类 群 B.1.4 喜 植 产 卵 类 群 B.2.营 巢 亚 型 B.2.1 喜 泡 沫 筑 巢 类 群
关 键 词 :繁 殖 共 位 群 ;早 期 发 育 ;长 江 文 献 标 识 码 :A
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了成活率最低的受精 卵 、仔 鱼 和 稚 鱼 3 个 发 育 时 期 ,是 鱼 类 生 活 史 中 的 一 个重要阶段。早期发育阶段成活率直接关系到鱼类 的年际补充量的大 小,是 引 起 种 群 数 量 变 动 和 年 龄 结构变化的主要原 因,并 与 渔 业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尺 度 以及鱼类资源保护政策的制定等密切相关。影响鱼 类早期成活率的因 素,除 目 前 在 国 际 上 受 到 广 泛 关 注的日龄、饥 饿 不 可 逆 点 (PNR)、捕 食 与 被 捕 食 等 热点问题外,与鱼类 繁 殖 策 略 密 切 相 关 的 早 期 发 育 阶段的生态 适 应 问 题 也 不 容 忽 视 。 [1,2] 为 此,Balon 综合鱼类繁殖策略 和 早 期 发 育 阶 段 的 适 应 特 征,提 出鱼 类 繁 殖 共 位 群 (Reproductive Guilds)的 概 念[3]。生活在不同 水 域 的 鱼 类,具 有 不 同 的 生 殖 习 性,以适应不同 栖 息 地 的 环 境 条 件。 形 态 学 和 行 为 学的研究表明,鱼类 为 了 生 殖 的 需 要 而 在 身 体 上 或 行 为 上 的 特 化 ,甚 至 要 比 摄 食 特 化 还 要 多 。 因 此 ,开 展鱼类繁殖共位群 划 分 的 研 究,不 仅 有 助 于 我 们 深 入了解鱼类的繁殖 习 性 形 成 的 进 化 生 态 学 机 制,而 且在进行水域生态 系 统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研 究 中,能 够 避免以物 种 为 单 元 进 行 分 析 时 所 造 成 的 偏 差。 此 外 ,繁 殖 共 位 群 的 存 在 ,以 及 不 同 类 群 之 间 存 在 的 系 统关系的脉络,还有 助 于 对 现 有 以 形 态 和 解 剖 学 为 主构建的鱼类分类合理性的重新认识。
B.2.2 喜 多 态 性 筑 巢 类 群
B.2.3 喜 石 筑 巢 类 群
B.2.4 喜 粘 胶 筑 巢 类 群
B.2.5 喜 植 筑 巢 类 群
B.2.6 喜 砂 筑 巢 类 群 B.2.营 巢 亚 型
B.2.7 喜 穴 筑 巢 类 群
B.2.8 喜 海 葵 筑 巢 类 群
C.亲 体 携 带 型 : C.1.体 表 亚 型 C.1.1 转 移 育 卵 类 群 C.1.2 辅 助 育 卵 类 群
类群 A.无 亲 .1.1 喜 浮 产 卵 类 群
A.1.2 喜 石 - 喜 浮 产 卵 类 群
A.1.3 喜 石 产 卵 类 群 A.1.4 喜 石 - 喜 植 产 卵 类 群 A.1.5 喜 植 产 卵 类 群 A.1.6 喜 砂 产 卵 类 群 A.1.7 喜 气 产 卵 类 群 A.2.隐 蔽 产 卵 亚 型 A.2.1 喜 气 - 喜 砂 产 卵 类 群 A.2.2 喜 旱 产 卵 类 群
1 鱼类繁殖共位群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Balon提出的 鱼 类 繁 殖 共 位 群 划 分 标 准,将 鱼 类 与 繁 殖 有 关 的 行 为 学 特 征 划 分 成3个 类 型 ,即 无
收 稿 日 期 :2010-03-22;修 回 日 期 :2010-04-13 基 金 项 目 :三 峡 环 境 监 测 项 目 (SX9815)《水 生 动 物 流 动 监 测 重 点 站 》;《长 江 鱼 类 早 期 资 源 调 查 方 法 与 鱼 苗 种 类 鉴 定 》专 题 作 者 简 介 :张 轶 超 (1979~ ),男 ,湖 北 省 枣 阳 人 ,博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鱼 类 生 态 与 保 护 生 物 学 研 究 .E-mail:zhangych@mail.ihe.ac.cn *通讯作者 E-mail:qiaoye@mail.ihe.ac.cn
早期个体发育典型特征
产 生 众 多 的 浮 性 卵 ,胚 胎 呼 吸 器 官 发 育 很 差 或 无 ,色 素 少 ,不 避 光 初 期 卵 膜 具 有 粘 性 ,随 后 一 些 卵 浮 于 水 面 ;胚 胎 孵 出 后 自 由 生 活 在 水 的 中 上 层 ,自 动 上 浮 或 被 动 上 浮 ,不 避 光 ,胚 胎 呼 吸 器 官 少 许 早 期 仔 鱼 避 光 ,藏 在 岩 石 下 ;胚 胎 呼 吸 器 官 发 育 中 等 ,色 素 出 现 较 晚 卵 粘 附 在 水 下 物 体 上 ,孵 化 晚 ,卵 黄 囊 仔 鱼 头 部 有 粘 液 腺 ,避 光 ,呼 吸 器 官 发 育 中 等 卵 具 粘 性 ,挂 在 沉 水 植 物 上 ,孵 化 晚 ;卵 黄 囊 仔 鱼 具 有 粘 液 腺 ,不 避 光 ,胚 胎 呼 吸 器 官 极 为 发 达 卵 粘 附 在 流 水 中 的 砂 上 ,卵 黄 囊 仔 鱼 无 粘 液 腺 ,趋 光 ,呼 吸 器 官 不 发 达 ,胸 鳍 大 亲 鱼 将 粘 性 的 卵 产 在 潮 湿 的 草 皮 上 ;不 避 光 ,呼 吸 器 官 发 育 中 等
第20卷 第4 期 2011年4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0 No.4 Apr.2011
文 章 编 号 :1004-8227(2011)04-0410-06
长江鱼类繁殖共位群划分的初步研究
产 卵 于 高 潮 水 位 线 上 ,受 精 卵 受 波 浪 冲 击 ,在 潮 湿 的 沙 中 孵 化 ,仔 鱼 为 上 层 性 受 精 卵 在 分 裂 期 即 分 散 开 来 ,进 入 一 个 以 上 的 休 眠 期 ,卵 子 和 胚 胎 可 以 在 干 燥 的 泥 土 中 存 活 数 月 之 久 受精卵藏于有卵石的洼地(卵坑)上,或藏于岩石缝隙 中,卵 黄 大 而 稠 密,仔 鱼 有 发 达 的 呼 吸 结 节 向 外 伸 出 ,具 类 胡 萝 卜 素 以 便 于 进 行 内 呼 吸 ,卵 黄 囊 仔 鱼 避 光 ,沉 性 粘 性 卵 ,大 而 数 量 较 少 ,卵 必 须 藏 于 裂 隙 内 ;胚 胎 有 外 伸 的 呼 吸 器 官 ,仔 鱼 大 ,沉 性 卵 经 雌 鱼 产 卵 管 产 出 ,受 精 卵 堆 积 在 活 的 无 脊 椎 动 物 的 体 腔 内 ,有 大 而 稠 密 的 卵 黄 囊 ;仔 鱼 有 避 光 性 ,可 防 止 胚 胎 逃 出 ,胚 胎 有 大 的 呼 吸 结 节 和 类 胡 萝 卜 素 ,对 免 疫 抑 制 可 能 具 有 生 化 机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