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刘
宇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摘要]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同时,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以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措施;注册会计师[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10-10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企业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只能识别和评估,无法控制。会计基础工作弱化使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综合判断的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如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职业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
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中国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管理层和治理层提供的信息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保持警觉。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
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一是谨慎选择被审单位。二是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一旦涉及法律诉讼可减少口舌之争,预防和控制风险。
2.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便在完成审计工作时,能够以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一般而言,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例如,在应收账款审计中,如果认为应收账款高估的风险较高,注册会计师就应侧重收集有关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的相关证据。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等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书面证据(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各种报表,各种会议记录,各种合同,通知书,函件等)是审计证据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可称之为基本证据。注册会计师通常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第2012年第1期(总第38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012Total No.38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1-0101-02101--
3.合理设计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设计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有效执行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例如应收账款审计时通常应实施函证这一审计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是无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得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又如,监盘库存现金是库存现金审计中一项重要的审计程序,是证实现金余额是否确实存在的最有效方法。
4.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服务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人员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邓笑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北
方经贸,2010(3)
[2]成焕玲.审计风险的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
部,2010(3)
[3]刘小林.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经济研究,2010(5)
[4]云娜.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10(2)
[责任编辑:王凤娟]
一方面,随着青海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供农村居民消费的消费品种类日益增多,消费品市场不断扩大,居民可消费的选择性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近些年青海政府不断发展交通,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极大提高,通讯方式增多,手机、网络等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更多的接触和融入了一个更加现代的社会。这些方面都从不同程度上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低于城市的水平。2010年,城镇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分别为13854.99元和9613.79元,远高于农村居民的3862.68元和3858.5元。
(2)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特别高。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指的是指一定期间增加的消费部分和增加的收入部分的比值。一般情况下,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长,虽然消费也会增长,但二者增长额之间的比例会逐步下降。
青海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基于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3862.68元,比2008年增长了15.44%。相对于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出现了迅速的增长,2010年人均消费性支出3858.5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96%。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基于一定消费的前提下,青海省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如此之快,出现这么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不足为奇了。从理论上说,一般低收入较低的人群边际消费有递增的趋势,而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通常是递减的。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从消费水平来看,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相比在数量上依然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消费结构仍然有待改善。
针对这两个问题,首先,应对城镇居民应加强消费引导,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在城镇居民中普及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比如,汽车、电子通信、文化旅游等,并进一步向农村消费群体扩散。在政策方面,政府要注重加大对就业和消费的刺激。其次,青海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直接影响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等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应针对青海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本地独特的旅游资源,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建设几个旅游景区作为发展旅游业的支撑;县域内分布最广大的农业资源,则可结合小城镇发展建设一些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重点解决农业生产方式的有效提升,实现农业产业链向工业方向的延伸,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要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总之,从这两个方面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消费梗阻问题,以实现青海省经济的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0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6
[3]李泓欣.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业
技术经济,2003(5)
[4]黄桂林.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及其策略
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5)
[责任编辑:潘洪志]
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ΣΣ(上接第30页)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1期SHANGYE JINGJI No.1,2012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