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
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
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
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
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
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
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
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
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
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
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意识改变 瞳孔改变 运动障碍 生命体征紊乱
枕骨大孔疝
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多因颅
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小脑扁桃体经枕骨大孔疝入椎管, 压迫延髓和颈髓,产生一系列生命 体征等严重变化。亦可见于小脑幕 切迹疝的中、晚期。枕骨大孔 停
脑疝的处理
快速脱水降颅压 争分夺秒,明确病因 病因治疗 侧脑室外引流(姑息手术 ) 去骨瓣减压术
侧脑室引流术
去骨瓣减压区域
本章内容结束!
正常视乳头
视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早期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中晚期可出现昏迷或深昏迷, 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生命体征变化 主要见于中重度颅内压 增高时,表现为呼吸、脉搏减慢,而血 压升高,即出现Cushing综合征 ,最后可 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临床表现
其他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时,可以 出现头晕、复视、黑朦、猝倒、癫痫以 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儿童常有头颅 增大、颅缝分离、前囟饱满、头皮静脉 怒张等症状
血栓形成等 脑缺氧
临床表现(必须牢记!)
头痛 为颅内压增高的最常见症状 时间:以晨起或夜间较重; 部位: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也可位于后
枕部并向前放射至眼眶部; 性质:胀痛为主,呈进行性或持续性,
并伴有阵发性加重 。
临床表现
呕吐 典型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多在 头痛剧烈时发生,可伴有恶心,呕 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一般与饮食 无关。
第二节 颅内压增高
是神经外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 颅内占位是引起颅内压增高增常见的原
因; 颅内压增高到晚期可导致脑疝、死亡;
类型-1(病因分类)
弥漫性颅内压增高:颅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
卫生资格考试要点:颅内压增高
卫生资格考试要点:颅内压增高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要点:颅内压增高导语:颅内压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 (200mmH20)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一、原因1、颅腔狭小:多见于颅骨先天性病变和畸形、颅骨异常增生症及外伤性颅骨广泛凹陷性骨折等,都可引起颅腔变小,使脑组织受压,影响脑的正常发育和生理功能,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和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
2、脑血流量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二氧化碳蓄积和碳酸血症;颅内各种血管性疾病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瘤,脑毛细血管扩张症,丘脑下部、鞍区或脑干等处血管运动中枢附近受到刺激后所导致的急性脑血管扩张(急性脑肿胀);以及各种类型的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可致脑血容量的增加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3、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增加颅内容积,破坏颅腔容量与颅内正常内容物容积之间稳态平衡,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颅内血肿和颅内肿瘤是最常见因素,颅内脓肿、颅内肉芽肿及脑寄生虫病亦不少见。
导致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占据不能扩张的有限颅内空间,颅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移位,或破坏脑组织,导致脑水肿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4、脑脊液量增多: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循环通路发生阻塞时,使脑脊液不能发生置换以缓冲颅内病变造成颅内压增高;同时脑脊液又不断分泌,必然增加其所占据的颅腔容积而造成颅内压增高。
脑脊液生成过多或脑脊液吸收减少,都会使脑脊液积聚起来,结果引起颅内压增高。
二、检查1、脑脊液检查压力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常规化验检查多正常。
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有促使脑疝发生的危险,对于临床怀疑颅内压增高,而其他检查又无阳性发现者,在无后颅窝体征或颈项强直时,可以考虑慎重进行,应在给予脱水剂后进行腰穿密闭测压为妥。
颅内压增高诊断详述
颅内压增高诊断详述*导读:颅内压增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一)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
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
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
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二)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三)视神经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表现为视神经盘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视神经盘水肿的早期视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无明显变化,若视神经盘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视力恢复也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诊断:全面详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颅内疾病在引起颅内压升高之前已有一些局灶性症状和体征,能初步做出诊断。
当发现有视神经盘水肿、头痛及呕吐三主征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
但由于患者的自觉症状常比视神经盘水肿出现的早,应及时地作以下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1、计算机断层扫描(CT)目前CT是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措施。
它不仅能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还有助于定性诊断。
CT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2、磁共振成像(MRI)在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利于确诊。
MRI同样也具有无创伤性,但检查费用高昂。
3、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仅使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图像清晰,使疾病的检出率提高。
4、头颅X线片颅内压增高时,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
5、腰椎穿刺腰穿测压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引发脑疝,故应当慎重进行。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增高诊断标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及病例分享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病理、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增高诊断标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预后及病例分享特发性颅高压特发性高颅压是以颅内压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影像显示也无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特发性颅高压临床表现头痛,全颅头痛,醒后恶化,并且可因升高颅压的动作而加重;视乳头水肿和视力丧失:它通常是对称出现,但可以是单侧出现。
视乳头水肿可伴有周围出血,渗出物和黄斑水肿。
耳鸣是特发性颅高压的常见症状,可以是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连续性。
夜间症状较重。
其它症状:复视、面瘫和听力丧失。
特发性颅高压发病机制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病因不明,解释特发性颅高压患者神经根病机制是颅内压升高使蛛网膜下腔膨胀从而对神经根进行机械性压迫。
特发性高颅压病因,包括以下几种理论:①脑脊液平衡状态受损(脑脊液再吸收减少或者产生过度);②维生素A代谢改变,与四环素、类固醇类药物相关;③静脉窦狭窄,可以导致静脉压增高、脑脊液吸收减少、颅压增高和静脉窦高压。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1、如果有症状,可能只反映颅内高压或视乳头水肿;2、如果有体征,可能只反映颅内高压或视乳头水肿;3、证实颅内压增高(侧卧位);4、脑脊液成分正常;5.对于典型的患者,MRI或增强CT无脑积水、占位、结构或血管病变;对于其它需MRI及MRV;6.无其它与颅内压增高相关原因。
药物治疗碳酸肝酶抑制剂是治疗特发性颅高压主要药物,在头痛治疗方面,托吡酯是最常用的,它是一种弱的碳酸肝酶抑制剂,对于伴有视乳头水肿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有效。
手术治疗对于那些有严重视力丧失,但是头痛轻微或没有头痛的患者,推荐视神经鞘开窗术,对于一些有视力丧失、视乳头水肿和头痛的患者,常推荐脑脊液分流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腰椎-腹腔分流术。
预后大多数特发性颅高压患者的预后是较好的,但有持续性头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至抑郁症的发生。
当特发性颅高压与确定的触发因素相关时,如贫血、未经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断药物治疗等因素往往导致病情快速进展。
颅内压增高
1. 脱水治疗 2. 激素治疗 3. 过度换气 4. 冬眠低温治疗 5. 手术
关键点:根本性治疗措施,应尽早实施;包 括手术(病灶切除、血肿清除、脑积水分流 等)、放疗、化疗各种内科治疗等。
护理
动态观察颅内高压变化 观察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 脱水、充足给氧 பைடு நூலகம்身护理及水电解质的控制 限制液体量的摄入,控制出入量
谢谢!
病因治疗
颅内占位或颅内血肿等:手术治疗; 脑积水:可行脑室外引流、脑脊液分流 术等; 颅内感染或寄生虫:抗感染或抗寄生虫 治疗等。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及脑 代谢障碍,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紊乱,阻断脑水肿的恶性循环。
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及护理
瞳孔 呼吸 意识 肢体活动改变
颅内压增高治疗原则
颅腔容积
颅腔总容积(1400-1500ml) 容纳脑组织(80%) 脑脊液(10%) 颅内血液(10%:2%-11%)
颅内压增高 --- 病理生理
颅内压的正常值
正常颅内压 成人 70~200mmH2O (0.7-2.0kPa) 儿童 50~100mmH2O (0.5-1.0kPa)
颅腔空间的代偿功能
颅内容积-压力的类指数关系
1.平坦部:容积增加,颅内压基本不增高, 表明颅腔空间的代偿功能好。
2.陡直部:容积稍有增加,颅内压就明显 增高,表明颅内空间代偿失调,病情将 迅速发展。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病变本身的性质 年龄 病情进展的速度 病变的部位 全身情况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1.颅腔内容物增加: 脑组织体积增加 颅内出现不正常的物质 脑血容量增加 脑脊液量增加 2.颅腔变小: 狭颅症 较大的凹陷骨折
颅腔是一体积固定的四壁为坚硬颅骨所 构成的体腔,内有脑组织、脑血容量与 脑脊液,三者的总体积保持恒定,如果 其中一项增加,需有其他两种内容物体 积的缩减来代偿,称为颅腔空间的代偿 功能。 迄今仍然有效的指导我们认识颅内压生 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颅内压增高
(五)脑脓肿(brain abscess) 常有原发性感染 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伤性。血源性初起 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如高烧、畏寒、 脑膜刺激症状、白血球增高、血沉块、腰椎穿 刺激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等。但在脓肿成熟期后, 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 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脓 肿病程一般较短,精神迟钝较严重。CT扫描常 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阴影,静注造影剂 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形密 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脑水肿带 较显著。
亚急性颅内压增高
• 见于发展比较快的颅内病变,如颅内恶 性肿瘤、转移瘤以及颅内感染等; • 病情发展比较快,颅高压的反应较轻或 不明显
慢性颅内压增高
• 见于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以及破坏性或 浸润性病变; • 病情发展缓慢,可以长期没有颅高压的 反应,在病程中可有自发的反复
临床表现
头痛:头痛是颅内高压的常见症状,发生 率约为80~90%,初时较轻,以后加重 ,并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清晨时加 重是其特点,头痛与病变部位常不相关 ,多在前额及双颞,后颅窝占位性病变 的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急性颅内压增高 者,由于脑室系统产生急性梗阻,所以 头痛极为剧烈,肿瘤内出血,可产生突 发而剧烈的头痛。
• 通常用脑脊液压力来表示颅内压,可通 过腰椎穿刺或脑室穿刺测定:成人为 0.7~2.0Kpa(70~200mmH2O);儿童 0.5~1.0Kpa(50~100mmH20) • 颅内压增高:当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值 的上界,并出现一系列相应的临床症状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即称之为颅内 压增高。
侧卧位测量成年人平均脑脊液压力超过1.96 kPa (相当200mm水柱)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 症候群。颅内压增高有两种类型,即弥漫性颅 内压增高和先局部性颅内压增高,再通过扩散 波及全脑。弥漫性颅内压增高通常预后良好, 能耐受的压力限度较高,可以通过生理调节而 得到缓冲,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而 局部性颅内压增高调节功能较差,可耐受的压 力限度较低,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时CBF调节机制
前文已述:脑血流量(CBF)=脑灌注压(CPP) /脑血管阻力(CVR)。 即CPP=MABP-MVBP,此时可用平均体动脉压 (SAP)代替。而平均静脉压可用颅内压代替, 此时该公式表达为: CBF=(MBP-ICP)/CVR。
CBF=(MBP-ICP)/CVR
2015-7-17
ICP does not rise initially due to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When ICP is high, small volume marked ICP
Volume
23
ICP与颅腔容积的关系曲线
Vintracranial vault=Vbrain+Vblood +Vcsf
2015-7-17
45
先天性脑积水
2015-7-17
46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确定有无颅内压增高? (二)定位诊断-主要根据体征和检查手段。 (三)定性诊断-主要根据检查手段综合分析。
2015-7-17
47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详细地病史询问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 颅内压增高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如果出现反复呕吐,应高 度警惕是否有颅内压增高;成年人的剧烈头痛、 癫痫发作、进行性肢体瘫痪、视力减退等症状的 出现,都应考虑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为明确病因,进一步定位和定性诊断,应及时地选 择辅助检查。
2015-7-17 26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正常人每分钟约有1200ml血液进入颅内,是通过 脑血管自动调节完成的 。 脑灌注压(CPP) 脑血流量(CBF)= 脑血管阻力(CVR) 正常脑灌注压:9.3---12KPa(70-90mmHg)此时脑 血管调节良好。 平均动脉压在60-180mmHg以外,脑血管自动调节 失效,血管麻痹。
颅内压增高-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护理问题】
1. 疼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颅内压增高、血液循环受阻
有关
3. 体液不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呕吐及应用脱水剂 有关
4. 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有关
5.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呕吐、长期不能进 食有关
预防脑缺血、缺氧、中毒、炎症、癫痫发 作及颅脑损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告知病人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诱发 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对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人,应做好心理 护理,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康复的知识与技 能,参与各项治疗和功能训练,如肌力训 练、步态平衡训练、排尿功能训练等。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称 为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点 二分。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临床表现
1.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ICH可分为两种类型:
(1)弥漫性ICH:多见于全脑水肿、急性蛛网膜 下腔出血、脑膜炎及脑炎等。特点是颅腔内各部分 没有明显压力差异,脑组织无移位,颅内压可增高 较多而不发生脑疝,病人对释放脑脊液减压反应良 好,压力解除后脑功能恢复较快。
正常成人每min约有1200ml血液进入颅内。 (2)局灶性ICH: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压力
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二分。
3. 激素治疗,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提高机体的 耐受能力,减轻脑水肿
颅内压分级标准
颅内压分级标准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颅内压应该在5-15mmHg 之间。
当颅内压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颅内压进行分级是非常必要的。
一、颅内压正常范围
颅内压正常范围为5-15mmHg,当颅内压超过15mmHg时,就需要进行治疗。
二、轻度颅内压增高
轻度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在16-20mmHg之间,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症状、降低颅内压。
三、中度颅内压增高
中度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在21-30mmHg之间,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症状、降低颅内压、进行手术治疗。
四、重度颅内压增高
重度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30mmHg,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昏
迷、瞳孔散大、呼吸停止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症状、紧急降低颅内压、进行手术治疗。
五、颅内压过高的危险性
颅内压过高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对颅内压进行分级是非常必要的。
在治疗颅内压过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颅内压的分级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颅内压分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同时,患者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健康,避免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颅内压过高。
颅内压升高的眼部表现
眼底检查
诊断
在典型的视乳头水肿出现之前,常 有眼底静脉充盈扩张、搏动消失,眼
底微血管出血,视乳头上下缘可见灰 白色放射状线条等改变。
视乳头水肿
外展神经麻痹及复视
外展神经在颅底行走较长,颅内压增高时,易受压而发生单 侧或双侧不全麻痹,出现复视。
眼部改变:
• 可有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外肌麻痹、 眼内斜(外展神经麻痹)、眼睑下垂(提上睑肌 麻痹)、落日眼(颅前凹压力增高)、视野缺损 等。瞳孔改变包括双侧大小不等、忽大忽小,形 态不规则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眼底检查可发 现视乳头水肿。
视乳头边缘模糊 (早期)
视乳头充血、出血 (进展期)
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晚期)
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
三主征
• 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 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
• “三主征”可以其中一项为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
1 头痛 2 呕吐
三主征
3 视乳头水肿
4 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
5 其他症状和体征
颅内高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视乳头水肿
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 神经乳头水肿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 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若视乳头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 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往往视力的恢复 也并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视神经乳头水肿
颅内压力测定--确诊颅内高压
● 颅内高压的临床体征对判断ICP水平非常不可靠,确定 ICP的唯一方法是直接测定。
●目的:早期发现和纠正颅内高压,避免发 生脑缺血和脑疝造成的严重继发性损害。
● 标准的颅内压是指第三脑室内的压力, 正常人咳嗽时颅内压可高达10~13kPa(80~ 100mmHg),但很快下降,无不良后果不 能诊断颅内高压。
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 ☆ ☆ ☆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意识水平的下降 血压升高,反映了脑血流量的降低 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是临床三联征 √高血压 √心动过缓 Cushing反射 √呼吸节律的改变
6
☆ Cushing反射确切机制不详,但一般认 为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导致的全脑和脑干 缺血引起的
☆ 头痛、呕吐、外展神经麻痹、视神经乳 头水肿并非出现于所有的患者,诊断颅内 压增高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颅内压的直接测 量。
30
☆ 脑梗塞和脑内血肿不同之处在于,梗塞 引起的脑水肿和液化,是在梗塞之后才发 展起来的,故颅内压增高比颅内血肿出现 的要晚一些 ☆ 这两种情况,都有一个颅腔内的高压区, 形成不同部位间的压力差,易于引起脑组 织的移位而发生脑疝
31
☆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进入蛛网膜下腔的 血液,继发的脑水肿都可以使颅内压增高 ☆ 尤其是发病数日后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 粒时,可以使脑脊液回流入血液受阻,颅 内脑脊液积留,而使颅内压不断增高 ☆ 以上是发病后期的不伴有局灶症状加重 的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34
标准化的治疗程序
●头位抬高 ●液体管理 ●体温管理 ●预防癫痫 ●类固醇激素
☆一般处理 ☆高渗性脱水 ☆ 过度换气 ☆巴比妥昏迷 ☆低温治疗
●镇静
●肌松剂 ●血压的管理
35
一般处理
☆ 头位抬高 √15-30度,条件许可应根据ICP来进行调 整 有研究表明抬高头位可以降低脑静脉压力 和√脑血流量,因而可以稳定的降低颅 内压 √应避免头颈部位置过于扭曲以免影响静 脉回流 √吸痰和颈部操作应十分小心
3
☆ 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
☆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 75ml。
☆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 150ml。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诊断检查: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内压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
颅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
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
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①临床表现如头痛、呕吐、视盘水肿等。
②药物试验性诊断:快速静滴20%甘露醇,如头痛显著缓解,颅内高压可能性大③头颅X线片:可出现脑回压迹增多、骨缝分离、颅骨内板变薄,蝶鞍扩大、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质吸收。
④脑电图、脑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扫描、CT、MRI 对诊断有重要价值⑤腰穿与颅内压监护可确定颅内压的高低①尽快明确诊断:既要病因治疗,又要对症治疗,还要避免其他因素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增高②脱水剂:渗透性脱水:甘露醇;利尿性脱水:氢氯噻嗪、呋塞米。
③激素治疗:地塞米松,同时注意防止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和感染。
④脑室穿刺引流⑤过度换气减轻脑肿胀⑥低温疗法⑦高压氧治疗脑疝的常见类型及临床特点。
小脑幕切迹疝:①在原有颅高压三主征基础上头痛加剧②意识障碍加重,很快出现昏迷③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继之双侧瞳孔散大④对侧肢体运动障碍,以至出现四肢挺直、头颈过伸、躯背屈曲、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强直状态⑤生命体征紊乱枕骨大孔疝:①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阻塞,颅内压增高②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强迫头位③生命体征紊乱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④因脑干缺氧,瞳孔忽大忽小⑤由于呼吸中枢受损,早期可突发呼吸骤停而死亡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Ⅰ脑震荡①头部外伤史②短暂意识障碍③逆行性遗忘④可有脑干。
延髓抑制: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呼吸抑制、四肢松软等⑤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烦躁等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①腰穿颅压正常,脑脊液无红细胞②头颅平片和头颅CT检查颅脑内无阳性发现①卧床休息②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有恶化复查CT ③对症止痛、镇静Ⅱ脑挫裂伤①头部外伤史②意识障碍,伤后立即昏迷,时间较长一般超半小时③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锥体束征、视野缺损、感觉障碍以及癫痫发作等④生命体征改变: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浅快,血压早期下降,后期可增高⑤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视盘水肿、Cushing 反应等⑥可有脑膜刺激征⑦可有脑疝表现①血常规有应激表现:白细胞增高等②肝肾功能受损、电解质紊乱③血气可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④头颅X线平片可有颅骨骨折⑤头颅CT见脑组织呈混杂密度改变,低密度区内有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区,呈“胡椒面”样,周围可有水肿,脑室、脑池受压变窄,可有中线移位或SAH⑥头颅MRI可进一步了解受损部位、范围、水肿情况①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神经系统功能,若恶化,及时复查CT②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③吸氧,避免低氧血症④维持血压正常或略偏高⑤降低颅内压:头高15~30°、甘露醇、呋塞米⑥激素⑦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⑨对症降温、镇静⑩营养支持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治疗,高压氧、理疗、针灸、功能锻炼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后颅内压仍超过30mmHg,甚至出现脑疝,CT显示有占位效应,中线移位,需行去骨瓣减压术和或脑损伤灶清除术。
急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颅内压监测技术规范【名词定义】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正常颅内压保持在5.0~15mmHg(ImmHg=O.133kPa),若持续>15mmHg时,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不仅是患者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又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为脑膨出、脑移位、脑血流量减少,严重时可以导致库欣反应综合征、脑疝等,影响治疗和护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颅内压监测是诊断颅内高压最迅速、客观和准确的方法,也是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判断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颅内压监测是将导管或微型压力感受器探头安置于颅腔内,另一端与颇内压监护仪连接、将颅内压压力变化动态转变为电信号,显示于示波屏或数字仪上,并用记录器连续描记压力曲线。
脑室压测定因操作较简便、测压准确,被称为ICP测量的“金标准”。
目前,置入导管通过光导纤维进行脑室内ICP监测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适应证】1.中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GCS8分以下。
2.头颅CT检查阳性,如脑挫裂伤、颅内出血等。
3.多脏器损伤伴意识障碍。
4.颅内占位性病灶清除术后。
5.头颅CT检查阴性,但年龄>40岁、收缩压V90mmHg∖GCSVI2分,有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4项不利因素中的3项者。
降颅压治疗结束后48~72小时,颅内压保持正常者可以停止监护。
【禁忌证】1.清醒患者,GCS评分>12分,一般不需要ICP监护而直接观察神经系统体征。
2.凝血功能异常。
【目的】1.早期报警,早期诊断,早期处理。
2,准确了解颅内压变化,合理应用降颅压措施,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3.辅助判断手术时间、指导临床药物治疗。
4.判断预后,ICP的高低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助于对疾病预后估计。
5.辅助诊断有无脑疝。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1)《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推荐:①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CT异常有抢救机会均应行颅内压监测(II级推荐);②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CT正常,但入院时以下3个条件有2个或2个以上条件符合,则亦有指征行颅内压监测:年龄>40岁;单侧或双侧去脑去皮层状态;收缩压V90mmHg(III级推荐)。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图文
03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摄入盐、糖和脂肪,增加 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控 制体重,避免肥胖。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图文
目 录
•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方法 •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压增高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颅内压增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颅腔内压力超过正常值的状态 。
特点
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总结词
颅内肿瘤是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原因之一,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颅内肿瘤会占据颅内空间,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案例三: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总结词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引发颅内压增高。
04 颅内压增高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总结词
高血压是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原因,可能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血管承受压力增加,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脑组织损伤,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患 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案例二:颅内肿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详细描述
颅脑外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 等症状。颅脑外伤需要及时就医,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ICP一、定义1、ICP: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通常以侧卧位时腰段脊髓蛛网膜下腔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代表。
正常为0.8~1.8Kpa(80~180mm水柱)儿童较低,为0.5~1.0Kpa(50~100mm水柱)。
在病理情况下,当颅内压监护测定压力或腰椎穿刺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2Kpa(200mm水柱)时,即颅内高压ICP2、颅内压增高综合症(hypertensive intracranial syndrome)凡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颅内容积增加,侧卧位腰椎穿刺所测得的脑脊液压力超过1.92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及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理]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除了血管与颅外相通外,基本上可把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当作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其总容积是不变的。
颅内有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由于颅腔的总容积不变而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颅内容物的体积可变,于是就形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需要有精确的生理调节来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
如果颅内容物中某一部分体积增加时,就必然会导致其他部分的代偿性缩减来适应。
这是维持正常颅内压的基本原理,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破坏了这一机制就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三种内容物中,脑组织体积最大,但对容积代偿所起的作用最小,主要靠压缩脑脊液和脑血流量来维持正常颅内压。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颅腔内容物增加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脑脊液量或脑血流量增加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所致。
如颅腔内容物正常,而因狭颅畸形、颅底凹陷症、颅骨骨瘤、畸形性骨炎或颅骨凹陷性骨折等而使颅腔容积缩小时,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一、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血管源脑性水肿。
临床常见。
系由于脑毛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内蛋白质渗往细胞外间隙,使细胞外间隙扩大所致,通常以脑白质部分水肿为著。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
激素类药物
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 等,以缓解脑水肿。
抗癫痫药物
对于癫痫发作的患者,使用抗癫痫药 物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其他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还可使用其他药物如 甘露醇、白蛋白等。
手术治疗
01
02
03
脑室穿刺引流术
通过手术将脑室内的积水 引流出来,以降低颅内压 。
去骨瓣减压术
通过手术去除部分颅骨, 以增加颅内空间,降低颅 内压。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与概述 • 颅内压增高的诊断 •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压增高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颅内压增高的定义与概述
定义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通常以200~250 mmH2O(相当于15~20 mmHg)为正常值上限。
其他手术
根据病情需要,还可进行 其他手术治疗如脑脊液分 流术等。
04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控制慢性病
保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习惯,尤其是中 老年人,以便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或其他 脑部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 些疾病可能增加颅内压增高的风险。
避免头部外伤
合理饮食与运动
03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
一般治疗
保持安静
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以免加重病情。
降低颅内压
适当抬高头部,以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
补充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 流质食物,保证营养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诊断标准
诊断检查:
颅内压增高症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改善预后,避免出现后遗症或死亡。
1.诊断原则
首先多方检查发现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原发疾病;同时要评估有无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的可能性(尤其急性颅内压增高);更要注意观察发现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及有关的局部症状;特别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如各种类型的脑疝;若是脑水肿都有颅内压增高,观察其严重程度,积极恰当治疗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增高。
2.临床诊断
当出现头痛、呕吐明显、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惊厥、尖叫面色苍灰或昏迷等症状时,应考虑颅内压增高,另外可表现血压偏高、婴儿前囟张力增高、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增快或减慢、肌张力增高、眼底小动脉痉挛或视乳头水肿等。
3.颅内压监测
通常仅用于颅脑外伤后的颅内压监测。
通过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侧脑室穿刺脑脊液测压、硬脑膜下测压以及前囟测压等方式可以监测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时,腰椎穿刺为禁忌证,如必须做,则应在术前、术中或术后静脉予以降颅压药物,并在术中控制脑脊液滴速,以免诱发脑疝。
4.辅助检查
腰穿测压、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可对病因进行鉴别。
颅内压连续描记、头颅平片脑室造影、脑血管造影、CT扫描、磁共振检查等可对颅内压增高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
1.高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任何原因引起
的颅脑损伤而致的脑挫裂伤、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均可使颅内压增高。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少数患者可以较迟出现,如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颅脑损伤后患者常迅速进入昏迷状态,伴呕吐。
脑内血肿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现偏瘫、失语、抽搐发作等。
颅脑CT能直接地确定颅内血肿的大小、部位和类型,以及能发现脑血管造影所不能诊断的脑室内出血。
(2)脑血管性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主要为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
一般起病较急,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1~3 d内发展到高峰。
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发病时常有显著的血压升高。
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增高并常呈血性。
脑CT可明确出血量的大小与出血部位。
(3)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脑病是指血压骤然剧烈升高而引起的急性广泛性脑功能障碍。
常见于急进型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子痫,偶或因嗜铬细胞瘤或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服用含酪胺的食物、铅中毒、库欣综合征等。
常急骤起病,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至33.3/20 kPa(250/150 mmHg)以上。
舒张压增高较收缩压更为显著。
常同时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偏瘫、失语、癫痫样抽搐或肢体肌肉强直、意识障碍等。
眼底可呈高血压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诊CT检查可见脑水肿、脑室变窄。
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慢波,α节律丧失,对光刺激无反应。
一般不做腰椎穿刺检查。
(4)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ur):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转移瘤。
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共同特点为慢性进行性的典型颅内压增高表现。
在病程中症状虽可稍有起伏,
但总的趋势是逐渐加重。
少数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突然转为急性发作。
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可伴随不同的症状,如视力、视野的改变,锥体束损害、癫痫发作、失语、感觉障碍、精神症状、桥脑小脑角综合征等。
头颅CT可明确肿瘤生长的部位与性质。
(5)脑脓肿(brain abscess):常有原发性感染灶,如耳源性、鼻源性或外伤性。
血源性初起时可有急性炎症的全身症状。
如高烧、畏寒、脑膜刺激症状、白细胞增高、血沉快、腰椎穿刺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等。
但在脓肿成熟期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消失,只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CT扫描常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阴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边缘影像明显增强,呈壁薄而光滑之环形密度增高阴影,此外脓肿周围的低密度脑水肿带较显著。
(6)脑部感染性疾病(brain infections disease):脑部感染是指细菌、病毒、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脑及脑膜的炎症性疾病。
呈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少数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高,起病时常有感染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
部分病例有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肌阵挛及癫痫发作等,严重者数日内发展至深昏迷。
有些病例可出现精神错乱,表现为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常出现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谵妄。
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重要特点为常出现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双眼同向偏斜、部分性癫痫、不自主运动。
其他尚可有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
脑脊液常有炎性改变,如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量增多。
或有糖或氯化物的降低,补体结合试验阳性等。
头颅CT可见有炎性改变。
(7)脑积水(hydrocephalus):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不断增加,同时脑实质桕应减少,脑室扩大
并伴有颅压增高时称为脑积水,也称为进行性或高压力性脑积水。
除有颅内压增高的一般表现外,缺乏特异性症状。
CT 检查可发现肿瘤或其他病灶、准确地观察脑室的大小并可显示脑室周围的水肿程度;脑室造影可见脑室明显扩大,有时可明确梗阻的部位。
(8)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 intractaunial hypertension):又名“假性脑瘤”,系患者仅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但无占位性病变存在。
病因可能是蛛网膜炎、耳源性脑积水、静脉窦血栓等,但经常查不清。
临床表现除慢性颅内压增高外,一般无局灶性体征。
(9)其他
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在临床上也相当多见。
如感染中毒性脑病、尿毒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昏迷、肝昏迷、食物中毒等。
这些病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结合疾病史及全身检查多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2.低颅压综合征的鉴别
(1)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可见于任何年龄,男女无差别,起病可急可缓,头痛轻重不一,位于颈枕部居多,可向额顶部放射,亦可延至肩背,直立及头部活动时加重,平卧后缓解。
可伴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头前屈时疼痛。
Kernig征阳性,以及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等体征。
除头痛外常有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
亦可有轻重不一的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精神障碍及发热、多汗、血压波动、直立位心动过缓、晕厥发作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低于0.7 kPa。
(2)颅脑外伤后颅内低压综合征(craniocerebral trauma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yndrome):当发生开放性颅脑外伤或中、轻型闭合性颅脑外伤后,可因:①脑脊液鼻或耳部大量流失;②颅脑外伤后反射性脉络丛分泌功
能抑制;◎脑脊液吸收增加;④休克及长期使用高渗脱水药物等引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挤压性疼痛,可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乏力、虚弱、厌食、脉搏细弱、血压偏低等,严重时有精神萎靡、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上述表现与体位有关,卧位或头低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坐位或立起时症状加重。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3)胰岛素治疗和电休克治疗(insulin therapy and electric shock treatment):胰岛素治疗与电休克治疗后有继发低颅压的报道。
胰岛素治疗后继发低颅压虽经大量补糖,仍不见苏醒,昏迷愈陷愈深,此时有可能存在低颅压,腰椎穿刺可证实。
鉴别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占位病变直接压迫或牵拉颅内有痛觉的结构产生。
头痛常出现于早晨或夜间,头痛常由阵发性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加重,以前额为重。
头痛剧烈时伴有呕吐,吐后头痛暂时缓解。
2.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常在清晨空腹时发生或与剧烈头痛时伴发,与饮食无关,常不伴有恶心。
3.视神经乳头水肿多为双侧性,但程度可不等。
早期不影响视力,但可有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和生理盲点扩大,晚期出现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其他急性颅内压增高可引起Cushing反映,即血压升高,心率缓慢,呼吸减慢等。
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有抽搐,去大脑强直伴阵发性意识丧失.最终导致脑疝。
儿童颅内压增高者有头围增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怒张等。
叩诊头部有破罐音。
(二)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视神经炎可有头痛、视乳头充血、水肿等类似颅内压
增高症,但早期有显著视力下降,腰穿压力不高。
2.偏头痛头痛呈周期性,常为钝痛性质,剧烈时可出现呕吐,吐后头痛缓解,但病程长,不发作时无头痛,查眼底无水肿,腰穿压力正常可鉴别。
(*硝酸甘油的禁忌症其中一条就是颅内压增高!!!!!!,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合并头痛,恶心、呕吐就不能用硝酸甘油注射液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