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一般1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1×(月龄+3),一般1岁以上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5×(年龄+2)。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小儿体质的特殊性,小儿用药使用量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以及要求,小儿体重以及年龄是用药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一般1岁以下小儿用药的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1×(月龄+3),一般1岁以上小儿用的药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5×(年龄+2),此外根据小儿体质特征、疾病种类、患病程度、治疗手段等的多样性,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的进行各种调整。

小儿平时需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受寒,天气变冷,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可以多喝些热水;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食物,如苹果、香蕉、梨、菠菜、白菜等;也可以经常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使小儿获得充足的氧气和日光照射,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情况。

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 毫克(即1 片),8 岁儿童1 次该服多少? 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 毫克(即半片)。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 计算用药量。

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 体重(千克)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 月前体重(千克)= 月龄*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千克)= 月龄*0.5+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7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1、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 体表现积(平方米)。

2、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 平方米。

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35 平方米。

方法五: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大全

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大全

药物剂量换算公式大全
以下是药物剂量换算公式:
1. 按体重计算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为: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患儿体重应按实际所测得值为准。

若按体重计算结果超过成人剂量,则以成人量为限。

2. 按体表面积计算此法计算药物剂量更准确,因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心搏量等生理活动关系密切。

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30kg 体表面积(㎡) = 体重(kg)× +;>30kg 体表面积(㎡) = [体重(kg)-30] × +。

儿童用药剂量=体表面积(㎡2)×每日(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需药量。

3. 按年龄计算用于不需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和剂量范围大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

4. 按成人剂量计算由于所得剂量偏小,一般不常采用。

计算公式为: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

5. 药物用量=所需的毫升数×该药物的系数,如氨茶碱每支2 mL 250 mg,医嘱用30 mg,系数=2÷250=(无论何种药物均可用该药的毫升数除以药物的剂量就可算得该药的系数),30×=(mL)。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药物剂量换算信息,可以咨询药剂师,他们会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量计算公式有多种,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计算方式:
1.按体重计算:每日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再分2~3次使用。

临时对症治疗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时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2.按体表面积计算:儿童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体重≤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m²)=体重(kg)×0.035+0.1;体重>30kg的儿童,体表面积(m²)=(体重kg-30)×0.02+1.05;儿童药物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²)x剂量/(m²)。

按体表面积比按年龄、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功能关系更为密切。

3.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从成人剂量折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或儿童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²)×1.73×成人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常用计算方法展开全文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

公式如下:1~ 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举例:比如土霉素片剂,口服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

痢特灵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

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

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

列表如下:儿童年龄用成人剂量的多少1个月之内1~6个月6个月~1岁1岁~2岁2岁~4岁4岁~7岁7岁~11岁11岁~14岁15岁~18岁1/241/24~1/121/12~1/81/8~1/61/6~1/41/4~1/31/3~1/21/2~2/32/3~成人量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

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0(毫克)×0.05×(8十2)=50(毫克)。

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

计算方法是: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

常用药品使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

常用药品使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

常用药品使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在儿童用药中,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给予儿童药物治疗。

一、基于体重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最常见也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确定药物的推荐剂量(通常是按照体重给药)。

然后,根据儿童的体重和推荐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实际的药物剂量。

例如,某种药物的推荐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

如果一个儿童的体重是20千克,那么他所需的药物剂量就是20乘以0.1毫克,即2毫克。

二、基于体表面积的剂量计算方法除了体重外,儿童的体表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体表面积反映了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可以用来计算药物的合理剂量。

常用的计算体表面积的方法有:Dubois公式、Mosteller公式、Haycock公式等。

以Mosteller公式为例,计算公式如下:体表面积(BSA)= [身高(cm)×体重(kg)/ 3600]^0.5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确定药物剂量的倍数。

例如,某种药物的推荐剂量是每千克体表面积0.01毫克。

如果一个儿童的体表面积为1平方米,那么他所需的药物剂量就是1乘以0.01毫克,即0.01毫克。

三、基于年龄的剂量计算方法儿童的年龄也是决定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使用年龄来计算剂量时,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生理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一种常见的基于年龄的剂量计算方法是按照儿童的年龄段设定不同的剂量范围。

例如,对于0-1个月的婴儿,某种药物的剂量范围是每次给药0.1-0.2毫克。

对于1-6个月的婴儿,则是0.2-0.5毫克。

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确定在该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

四、利用儿童药物剂量计算器除了手动计算,现代医疗技术还提供了便捷的儿童药物剂量计算器。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输入儿童的体重、年龄等信息,计算出合适的药物剂量。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计算剂量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计算剂量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计算剂量儿童用药是医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对于儿童患者,正确计算药物剂量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同时又不会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儿童用药计算剂量的方法和技巧。

1. 体重法计算剂量体重法是常见的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儿童的体重,然后根据儿童体重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计算剂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药物剂量 = 儿童体重 x 推荐剂量范围 / 平均体重”。

其中,推荐剂量范围是指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常用剂量范围,平均体重则是指参考年龄段儿童的平均体重。

2. 表面积法计算剂量表面积法也是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

它考虑了儿童体表面积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使用计算公式计算体表面积。

最后,根据儿童体表面积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计算剂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药物剂量 =儿童体表面积 x 推荐剂量范围 / 平均体表面积”。

其中,推荐剂量范围是指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常用剂量范围,平均体表面积则是指参考年龄段儿童的平均体表面积。

3. 年龄法计算剂量年龄法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剂量范围。

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如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

4.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除了采用正确的方法,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的生理特征:儿童与成人相比,体重、肝肾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征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剂量调整。

- 药物的安全性: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副作用。

因此,在计算剂量时,应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 临床实践指南: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剂量计算标准。

总结起来,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可以采用体重法、表面积法、年龄法等不同的方法。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在儿科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剂量计算公式有体表面积法、体重法、年龄法和成长曲线法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常用的儿科药物剂量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 体表面积法(BSA, Body Surface Area)体表面积法是一种根据儿童身高和体重计算的剂量计算方法。

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是Dubois公式:BSA = 0.0333 * 体重^0.615 * 身高^0.425、通过计算体表面积,可以根据目标药物浓度和药物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例确定所需的剂量。

2. 体重法(WT, Weight)体重法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儿童体重法计算公式有Clark公式:剂量 = 体重(kg)* 成人剂量 / 70,或Young公式:剂量 = 体重(kg)* 成人剂量 / 4、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儿童接受药物的风险。

3. 年龄法(Age)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的一种方法。

对于儿童用药,年龄法常用于基于体重的剂量计算的初步估算。

年龄法的公式可以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

4. 成长曲线法(Growth Curve)成长曲线法是一种基于儿童生长曲线和生理发育特点来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儿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它考虑了儿童不同年龄段的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变化,以及儿童的器官发育和代谢能力的差异。

在计算儿童药物剂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体表面积、体重、年龄和生长曲线等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计算方法。

此外,还需要结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和治疗指南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儿童用药方案。

总之,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涉及到多个因素,如体表面积、体重、年龄和生长曲线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儿科配药快速计算方法

儿科配药快速计算方法

儿科配药快速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领域,因为儿童的体重、年龄、生长发育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儿科配药时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儿科配药快速计算方法:
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
儿童的体重是配药时最主要的考察因素。

一般来说,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通常以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的方式给药。

计算剂量的公式为:儿童体重(kg)×用药剂量(mg/kg)= 用药总剂量(mg)。

2. 根据年龄计算剂量
对于一些常用的药物,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西林等,也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体重相对稳定的儿童,公式为:儿童年龄(岁)×用药剂量(mg/kg)= 用药总剂量(mg)。

3. 根据身高计算剂量
儿童的身高也可以用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相对大的儿童,公式为:儿童身高(cm)- 100 ×用药剂量(mg/m2)= 用药总剂量(mg)。

4. 注意液体剂量的计算
对于液体剂型的药物,剂量的计算更加复杂,需要考虑药物的浓度和儿童的体积等因素。

一般来说,液体剂量的计算方法为:儿童体重(kg)×用药剂量(mg/kg)÷药物浓度(mg/mL)= 用药总剂量(mL)。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儿科配药快速计算方法,但实际上每种药物都有其特殊的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配药时,一定要仔细核对计算结果,以确保用药安全。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是指将成人用药剂量转换为适合儿童的用药剂量的方法。

由于儿童和成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

以下是常用的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1.基于体重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使用mg/kg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kg计算出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 使用mg/m²剂量:将儿童的体重转换为体表面积,然后根据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m²计算出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2.基于年龄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使用mg/kg/d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kg/d 计算出每天所需的药物剂量,然后根据年龄的不同,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 使用mg/m²/d剂量:将儿童的体重转换为体表面积,然后根据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m²/d计算出每天所需的药物剂量,然后根据年龄的不同,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3.基于生理特点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成熟程度)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
-根据肝脏功能来调整剂量:根据儿童的肝脏功能,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肝脏功能较差的儿童,剂量需要减少。

-根据肾脏功能来调整剂量:根据儿童的肾脏功能,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肾脏功能较差的儿童,剂量需要减少。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

儿童的用药量要根据年龄或月龄来计算。

一般药物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只写“儿童酌减"。

那么,该酌何情减多少呢?下面提供几种计算方法:计算方法1:按体重折算小儿用药剂量。

有很多药品需按体重计算小儿剂量,如果有条件称量出准确的体重,其剂量的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X每公斤体重规定用量=小儿每日用量在不方便称体重的情况下,一般按年龄来推算体重。

公式如下:1~6个月:月龄数×0.6十3=体重(公斤)7~12个月:月龄数×0.5十3=体重(公斤)1 岁以上:年龄×2十8=体重(公斤)举例:比如土霉素片剂,口服按每日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分3~4次服。

痢特灵的小儿剂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5~10毫克,分4次服。

如果按每日每公斤体重7.5毫克计算,8岁儿童每日剂量为:7.5×(8×2十8)=180毫克。

痢特灵的规格为每片100毫克,8岁儿童每次的剂量45毫克(约半片),每日剂量在2片以内。

计算方法2:按成人剂量根据年龄折算.列表如下:计算方法3: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十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十2)举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式计算:100(毫克)×0.05×(8十2)=50(毫克).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计算方法4:按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输液,成人和小儿用抗肿瘤药物,多按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计算方法是: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十0.1=体表面积(平方米).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平方米。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在儿科常用药物剂量计算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儿科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1. Young公式:适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

计算公式为:
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 / (3.5 kg)
2. Clark公式:适用于1-14岁的儿童。

计算公式为:
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 / (70 kg)
3.密特尔顿-香克公式:适用于2-12岁的儿童。

计算公式为: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年龄/(年龄+12)
4.卡尔法公式:适用于2-14岁的儿童。

计算公式为: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体表面积/(1.73m²)
以上公式中,成人剂量为经验剂量或标准剂量,儿童剂量为根据儿童的特定参数计算出来的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是参考,实际使用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药物需要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来确定剂量。

例如,根据药物的体积分布和清除率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儿童剂量与成人剂量的比例。

另外,在使用药物剂量计算公式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的身体组成和药代动力学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等参数来计算剂量。

3.在计算剂量时要注意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避免过量用药或剂量不足的情况。

4.药物的剂量计算还要考虑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因素。

儿科护理公式

儿科护理公式

儿科护理公式
儿科护理公式是一种计算药物剂量的公式,用于确定儿童所需的
药物剂量。

与成人不同,儿童的身体组成和代谢速率不同,因此需要
根据体重和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常见的儿科护理公式包括以下几种:
1. Clark公式
药物剂量(mg)= 体重(kg)× 成人剂量 / 70kg
2. Fried公式
药物剂量(mg)= (年龄 + 4)× 体重(kg) / 100
3. Young公式
药物剂量(mg)= 0.1 × 体重(kg)
4. West公式
药物剂量(mg)= 0.04 × 年龄(月)× 体重(kg)
以上公式都是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的,但是不
同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和精确度会有所不同。

一般医生会根据患儿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同时还需考虑药物剂型、用药频次等因素。

在使用儿科护理公式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公式。

2. 确认药品成分,计算剂量前需要确认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例如,对于复方药品,需要分别计算每种成分的剂量,然后相加。

3. 核实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使用较小的初始剂量,谨慎调整计算剂量。

总之,儿科护理公式是一种重要的利用体重和年龄计算药物剂量的方法,医务人员需学习和掌握,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汇总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汇总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根据成人剂量按小儿体重计算:
(1).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kg
此方法简单易记,但对年幼儿剂量偏小,而对年长儿,特别是体重过重儿,剂量偏大。

(2).根据推荐的小儿剂量按小儿的体重计算:
每次(日)剂量=小儿体重*每次(日)剂量/kg
2.根据小儿年龄计算:
(1).Fride公式
婴儿量:月龄*成人量/150
(2)Young公式
儿童量=年龄*成人量/(年龄+12)
(3).其他公式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成人剂量
根据年龄计算的方法不太实用,但是对某些剂量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药物仍有使用;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1.73m2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但比较繁琐,首先要计算小儿的体表面积。

30kg以下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30kg以上小儿年龄超过10岁者,每增加体得5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体重超过50kg者,每增加体重10kg,增加加体表面积0.1 m2.
4.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计算:
该算法总体剂量偏小,但较安全。

5. 按药动学参数计算
血药浓度=
此方法较合理更安全,但是目前我国血药浓度监测还不普遍,故其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限制。

小儿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小儿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小儿配药剂量计算公式
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是一个涉及药物、体重、年龄等多个因素
的复杂过程。

一般来说,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小儿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 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Young公式和
Clark公式。

Young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儿
童体重 / 70kg)。

Clark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 (儿童体重 / 70kg)^(3/4)。

2. 根据年龄计算剂量,有些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年龄来计算的,
常用的计算公式包括Fried公式和Cowling公式。

Fried公式计算
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年龄 / (年龄 + 12))。

Cowling公式计算剂量为,药物剂量 = 成人剂量× (年龄 / 70)。

3. 体表面积法计算剂量,有些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小儿的体表
面积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体表面积法计算剂量的公式较为复杂,一
般需要使用专门的计算器或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配药剂量的计算还需
要考虑药物的特性、小儿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在实
际应用中,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剂量计算和调整。

同时,药物的使用应该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使
用药物。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小儿配药剂量的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是保证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如体重、体表面积、代谢能力等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剂量的精确计算。

以下是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体重法儿童用药中最常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体重法,即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是因为儿童用药的安全与体重密切相关。

1.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在儿科用药中,通常将药物的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3毫克,如果儿童体重为10公斤,那么该儿童的用药剂量即为10×0.3=3毫克。

2.根据体重区间进行调整:儿童的体重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所以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考虑到体重区间的不同。

常用的做法是分为不同的体重区间,然后根据体重区间来计算相应的剂量。

例如,儿童的体重区间为10公斤以下的为A组,10-20公斤的为B组,20-30公斤的为C组,那么根据不同的体重区间,计算出对应的剂量后进行调整。

二、面积法面积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根据体表面积进行剂量调整的药物。

这是因为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排除有关,对剂量的要求较高。

2.根据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计算:有些药物剂量是按照成人体表面积来计算的,需要根据儿童与成人的体表面积比例进行调整。

通常,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计算剂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药物和特定年龄段的儿童。

年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1.根据年龄段进行调整:儿童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功能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药物的剂量需根据年龄段来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抗生素和镇静剂的剂量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调整。

2.根据成熟度进行调整:有些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例如新生儿和早产儿,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儿童成熟度来进行剂量调整。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四种用药剂量换算方式1、体表面积计算法(精准度高、剂量更合理)儿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常用于安全范围窄、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激素、抗病毒药等。

(1)对体重< 30 kg,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 +0.1;对体重>30 kg,每增加体重 5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对体重>50 kg,每增加体重 10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表1 各月龄、年龄儿重体重及体表面积换算表(2)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示例:免疫缺陷者合并水痘的儿童,注射用阿昔洛韦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是:按体表面积一次 500 mg/m2,对于体表面积为 0.8 的患儿,一次给药量为0.8 × 500 = 400 mg(3)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

2、体重计算法(临床常用、方便、比较准确)(1)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 = 1 日或 1 次剂量。

示例:头孢羟氨芐片,剂量标明为每 12 小时 15~20 mg/kg。

如儿童体重为 15 kg,次量为(15~20)×15 = 225~3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2)不知道儿童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1~3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7+3;4~6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6+3;7~12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5+3;1~10 岁儿童体重(kg)=年龄×2+8。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己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根据儿童营养状态适当增减,如度营养不良应减少15%~25%,Ⅱ度营养不良应减少25%~40%,Ⅲ 度营养不良应减少40%以上。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题目(3篇)

儿科药物剂量计算题目(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科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儿童个体差异较大,药物的剂量计算成为儿科临床用药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以一例儿童用药剂量计算为例,分析儿科药物剂量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8岁,主诉:发热、咳嗽、流涕3天。

查体:体温38.5℃,呼吸急促,肺部有湿啰音。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治疗方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每日一次,每次10mg/kg。

三、药物剂量计算1. 计算患者体重根据患者年龄和身高,估算患者体重:8岁儿童的平均体重为(年龄×2+8)kg,即(8×2+8)kg=24kg。

2. 计算药物剂量根据医嘱,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剂量为10mg/kg,患者体重为24kg,因此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剂量为:10mg/kg × 24kg = 240mg3. 计算每次用药剂量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的规格为100mg/5ml,患者每日所需药物剂量为240mg,因此患者每次用药剂量为:240mg ÷ 100mg/5ml = 2.4 × 5ml = 12ml四、注意事项1. 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确保数值的准确无误,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药物过量或不足。

2. 考虑个体差异:儿童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均会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因此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3.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应选择口感好、易于吞咽的剂型,如干混悬剂、咀嚼片等。

4.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通知医生。

5. 定期复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患者病情和肝肾功能,以便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五、总结儿科药物剂量计算是临床用药的关键环节,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在计算药物剂量时,要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药物剂型、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以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最新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

最新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
最新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
一、按年龄计算
小儿年龄
剂量
初生~1个月
1/24成人剂量
1~6个月
1/24~1/12成人剂量
6个月~1岁
1/12~1/8成人剂量
1~2岁
1/8~1/6成人剂量
2~4岁
1/6~1/4成人剂量
4~7岁
1/4~1/3成人剂量
7~11岁
1/3~1/2成人剂量
11~14岁
1/2~2/3成人剂量
14~18岁
3/4成人剂量
注:成人指18岁以上至60岁
二、按体重计算
其中,小儿体重(千克)计算法:
1~6个月体重=3 000克(出生时体重)十月龄×600克
6~12个月体重=3 000克(出生时体重)十月龄×500克
1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2十8
三、按体表面积计算
其中,小儿体表面积推算法:
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千)XO.035+0·1
体重(千克)
体表面积计算法(平方米)
1~ 5
0·O5X体重(千克)+0.05
6~ 10
0·04X体重(千克)+0.10
11~ 20
0·03X体重(千克)+0.20
21一40
0·02X体重(千克)+0·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1)根据儿童年龄计算
(2)根据儿童体重计算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②不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①已知儿童的每千克体重剂量
D =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kg)
如:口服氨苄西林,剂量标明为1日每千克体重20~80mg,分4次服用。

某儿童体重为15kg,即为:(20~80)×15=300~1200mg,分成4次,即为一次75~300mg。

②不知儿童每千克体重剂量(成人剂量折算法):
——“小大人”
近年来肥胖儿童比例增高,按传统的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法(成人剂量折算法),往往血药浓度过高。

③不知道儿童的体重多少
1~6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6+3
7~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0.5+3
1~10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
注:如所得结果不是整数,为便于服药可稍做调整。

用体重计算剂量时:
*年长儿应选用剂量的下限,以防药量偏高。

*婴幼儿应选择剂量的上限。

以防药量偏低。

(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最为合理
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即不论任何年龄,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是相同的。

对某些特殊的治疗药,如抗肿瘤药、抗生素、激素,应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计算比较合理,但较为繁琐,首先要计算儿童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计算:①公式法:
②查表法:
①公式法: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如体重>30kg:
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②查表法:
此表不适宜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

表4-5 儿童体重与体表面积粗略折算表
体重(kg)体表
面积(㎡)
体重(kg)
体表
面积(㎡)
体重(kg)体表面积(㎡)
3 0.21 8 0.42 16 0.70
4 0.2
5 9 0.4
6 18 0.75
5 0.29 10 0.49 20 0.80
6 0.33 12 0.56 25 0.90
7 0.39 14 0.62 30 1.15
对10岁以上(体重大于30kg)的儿童:
——每增加5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如:30kg=1.15㎡,35kg=1.25㎡,50kg=1.55㎡。

——体重超过50kg时,则每增加10kg体重,体表面积增加0.10㎡。

如:70kg=1.73㎡
按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①已知每平方米剂量,直接乘以个人的体表面积即可。

D =每平方米剂量×体表面积(㎡)
②若不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剂量,可按下式计算:
(4)按成人剂量折算表计算
表4-6 儿童剂量按成人剂量折算表
年龄相当成人剂量的比例
初生~1个月1/18~1/14
1个月~6个月1/14~1/7
6个月~1岁1/7~1/5
1~2岁1/5~1/4
2~4岁1/4~1/3
4~6岁1/3~2/5
6~9岁2/5~1/2
9~14岁1/2~2/3
14~18岁2/3~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