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93df76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2.png)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名称:历史学段:七年级学期:下学期学时安排:每周2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衰变迁和文化特点,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掌握历史的大体脉络,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推理、判断、归纳和动手能力等。
4.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文明的起源—追寻人类的发展足迹1. 文明的概念及其特点2.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3.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4. 农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5.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6. 法老王时期的埃及文明7. 约150分钟的复习与检测2.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2.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国家分裂4. 秦帝国的统一与统治5. 汉代的科技与文化成就6. 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7. 约150分钟的复习与检测3. 第三单元:古代印度—神秘与辉煌的古都1.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2. 阿育王与孔雀王朝3. 南亚次大陆的佛教盛行4. 莫卧儿王朝的兴衰5. 古代印度文化的传统与影响6. 约150分钟的复习与检测4. 第四单元:古希腊—民主与哲学之邦1. 希腊古代城邦的起源及民主制度2. 古希腊的军事与文化3.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4. 古希腊奥运会的起源与发展5.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传播6. 约150分钟的复习与检测三、教学方法1. 知识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学习和传授历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提供视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概念。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
5. 观察实践法:通过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实际场所,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七年期下册历史课纲
![七年期下册历史课纲](https://img.taocdn.com/s3/m/9d44e8d29ec3d5bbfd0a7450.png)
七年期下册历史课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文帝有哪些功劳?2,隋文帝在位时,国家安定,经济繁荣有何表现?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繁荣?3,隋炀帝为什么开通大运河?开通大运河有何意义?4,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第2课:“贞观之治”1,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出现的繁荣景象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武则天?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2,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3,唐玄宗统治前期为什么称为“开元盛世”?4,唐朝衰亡的原因有哪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诞生的原因是什么?2,科举制诞生到完善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3,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你认为科举制好不好,请做简要评述?第5课:“和同为一家”1,为什么说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2,唐和吐蕃和亲产生了怎样的意义?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2,隋唐时期,中日交往有何重要意义?3,隋唐与新罗交往频繁有何表现?4,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有何表现?5,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有何历史意义?1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1,隋唐时期的建筑有何特点?高水平的代表性建筑有哪些?2,印刷术有何历史地位?隋唐印刷术有何成就?3,唐诗有何历史地位?其特点如何?有哪些重要代表人物?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1,隋朝书法有何特点和意义?2,隋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他们的书法个有什么特点?3,隋唐绘画艺术高度发展有何表现?4,有影响的话就有哪些?他们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6,隋唐时期的舞乐有什么特点?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隋唐时期,契丹逐步强大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2,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评价“檀渊之盟”?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1,我国从唐朝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体现哪些方面?2,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3,为什么说宋代时南方手工业很兴旺?4,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宋朝服饰方面的变化有哪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南宋,北宋;南方,北方在饮食方面有何差异?23,宋代农村住房和城市住房各有什么特点?4,宋朝的交通工具有哪些?5,瓦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瓦子里有哪些方面的活动?6,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国建立有何意义?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意义?3,元朝统治时期有何特点?为加强政治统治元朝采取了哪些措施?4,元朝民族融合有何表现?产生了怎样的意义?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1,为什么说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何意义?3,指南针在我国发展历程如何?有何影响?4,火药在我国古代发展历程如何?5,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哪些?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1,《资治通鉴》有何特点和地位?2,司马光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宋词的产生发展过程如何?5,宋朝有哪些著名的词人,分别说出他们的作品风格特点及贡献?6,为什么说元朝戏剧空前发达?7,宋元时期的绘画有何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8,两宋绘画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9,宋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包括哪些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1,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权?2,明朝“八股取士”的目的及影响分别是什么?3,什么叫“靖难之役”?(为什么发生靖难之役?)4,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明朝中外交往与冲突分别有何表现?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4,戚继光抗倭的原因及其获胜的原因分别有哪些?5,葡萄牙是如何摄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第17课:君主集权化的强化1,满洲兴起有何表现?清朝是如何建立的?32,皇太极能建立清朝的原因有哪些?3,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1,郑成功采取什么办法驱逐占领台湾的荷夷?应如何评价郑成功?2,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如何治理台湾?设置台湾府有何意义?3,雅克萨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4,雅克萨之战结果如何?《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清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2,乾隆帝决心平定大小和卓的原因及其获胜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清朝乾隆时期如何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4,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有何重大意义?5,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如何?6,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有效统一管辖有何意义?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1,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有何表现?2,为什么说明朝中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1,北京城是如何建成的?其布局如何?2,长成有何历史意义?请你简要介绍明长城。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及进度表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及进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46f3b7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0.png)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大纲
及进度表
教学大纲
第一单元:秦朝的统一
- 重点内容:
-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
- 秦始皇的励精图治
- 起义农民的起义活动
- 秦朝的法家思想和铁腕统治
- 教学目标:
-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 理解秦始皇的重要举措和政策
- 掌握秦朝法家思想的特点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一单元
- 录像资料:秦始皇和法家思想
-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与小组展示
第二单元:两汉的政治制度
- 重点内容:
- 汉朝的建立和王莽的新政
- 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 东汉的地方政权和郡县制度
- 教学目标:
- 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 掌握王莽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 理解汉朝地方政权的运作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二单元
- 文献资料:王莽新政的内容与评价-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与个人报告
第三单元:帝国的经济文化
- 重点内容:
- 马车和船只的出现
- 丝绸之路的开通
- 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流传
- 教学目标:
- 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掌握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 了解古代文化艺术的特点
- 教学资源:
- 课本:第三单元
- 图片资料:古代交通工具和丝绸之路- 文献资料:古代文化艺术的介绍
- 评价方式:小组研究与课堂展示
教学进度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b29b4f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本文档旨在全面概括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
以下是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
1.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介绍了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开启
- 讲述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和影响
- 分析了大航海时代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大国崛起与它们的交往》
- 探讨了和在东南亚传播的影响
- 介绍了蒙古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 分析了明朝与外国的交往及其影响
3.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传播》
- 研究了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发展
- 讲述了的创立和传播
- 探究了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文化和商业成就
4.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分析了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探讨了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 介绍了马丁·路德和他的改革思想
5. 《欧洲列强的扩张》
- 研究了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 讲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起- 分析了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和原住民的影响
6. 《日本的变革与现代化》
- 探究了日本的幕末时期和明治维新
- 介绍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和西方研究
- 分析了日本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和地位的变化
7. 《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 研究了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变革
- 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 探讨了中国近代化的努力和挑战
通过研究这些历史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力。
注意:本文档仅概括了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具体细节和案例请参考教材和课堂讲解。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f284b7cfc4ffe473368aba2.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授课时间:6课时授课教师:吕银萍、刘继红、李红军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课程目标: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课程内容: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讲述: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
2.南宋与金对峙。
3.元朝大一统局面。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学习方式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时安排每一节课为一课时,(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程评价:(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想象作文或历史小论文。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cec5dc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7.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本文档旨在全面概括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以下为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第一单元:大国崛起与战争的年代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几个大国的崛起和战争的年代。
内容包括:- 近代世界的格局变化- 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生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生活情况。
内容包括:-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古代农业技术和生活方式- 古代交通运输和商业活动- 古代医药和科学技术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内容包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和建筑-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科学和哲学成就第四单元:亚非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
内容包括:- 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埃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和贡献- 古代非洲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古代亚洲和非洲的经济和交流第五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政治情况。
内容包括:-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 欧洲的城市与商业- 欧洲的文化和科学成就第六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内容包括:- 周朝的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 隋唐的科举制度和地方政权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概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2ef8a8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e.png)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一、引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其历史意识和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为其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背景本课程将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介绍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介绍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修建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历史事件,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
3. 三国到唐朝时期(214年-907年):介绍这一时期的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隋唐盛世。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介绍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革。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上述历史时期的基本史实、重要事件、人物和时间线。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其历史意识和素养。
3. 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爱国精神。
四、授课策略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授课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文献回顾: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培养其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五、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法:1. 作业:定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的简答题和小论文,以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考试:学期末进行开卷考试,涵盖本学期所学全部内容,以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资源本课程将需要以下资源:1. 教室: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以供学生听课、讨论和阅读。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5a5eaa51312b3169a451a492.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发者】李玉波【授课人】七年级历史教师【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安排】36课时【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课程目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要求,结合七年级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学期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2、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3、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4、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知道北宋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2、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七年级历史下册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5114527192e45361066f539.png)
课
程
目
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人教版(教材版别)历史(学科)七年级下学期全册
《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城关二初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设计教师
王晓雷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28
设计日期
2011.12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bed4a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6.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全面概括前言本文档旨在全面概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
目录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2.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3. 中国现代史-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 世界古代史- 古代埃及- 古代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5. 世界近代史- 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英国的工业革命-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6. 世界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两极格局- 欧洲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进程内容详述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甲骨文- 周朝的建立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百家争鸣与哲学思想的发展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文化交流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衰落- 戊戌变法的尝试与失败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清朝的灭亡-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形成中国现代史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局面- 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战后重建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爆发与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开始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 埃及古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金字塔与法老的统治古代巴比伦- 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的衰落与亚述帝国的崛起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吠陀时期- 孔雀王朝的建立与衰落古代希腊-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衰落-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世界近代史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艺术成就- 宗教改革的爆发与新教的形成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独立战争的爆发与美国的建立- 南北战争的爆发与废除奴隶制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人权宣言》- 拿破仑的崛起与衰落世界现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役- 凡尔赛条约与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役- 纳粹德国的崛起与灭亡-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与军备竞赛- 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欧洲一体化与全球化的进程-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与欧盟的发展-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文化与政治交流结语本文档全面概括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
【优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
![【优质】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38ee00fca8956bec0975e3d0.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授课时间:26课时授课教师:张丽珍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目标: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ec519d1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4.png)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年级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展开,包括古代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况,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认识到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迁徙、中国古代的文字和发明等内容。
2.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本单元主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周朝的分封制度等内容。
3.第三单元: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等内容。
4.第四单元: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各级贵族的职责和地位、农民的生活和地位等内容。
5.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包括儒家思想的兴起、诗经的创作、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9687f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5.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的灭亡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第3 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6 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第17 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23 课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24 课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建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25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6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7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8 课期末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练习历史题目●总结学习心得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115ceef2e009581b6bd9eb31.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杨冬梅适用年级七年级总课时8课时设计日期2017.03.23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明(1368-1644年)和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两个朝代的历史,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但又潜藏着危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继续向前发展;明清统治者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在对外关系中,外来侵略增多;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文化专制登峰造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总结性著作纷纷出现。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明清特务机构的设置、文字狱等加强君权措施的总结与分析,认识到专制集权体制在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镇压了人民、钳制了思想、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严重阻碍。
二、能力1、通过对明清时期强化皇权措施的分析,认识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培养透过显现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绘制表格的方法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和取得文化成就,从而培养运用图表和表格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1、明朝初期强化皇权的措施;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评定大小和卓叛乱、闭关锁国政策;3.明长城和北京城、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和四大名著。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局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局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35f82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3.png)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纲要【中华书
局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
4. 唐朝的开元盛世和大唐文化
第二单元:东亚古国与中世纪欧洲
1. 东亚古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3. 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农业
1. 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2. 青铜器、造纸、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
3. 科技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四单元: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转型
1.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2.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3. 中国近代史的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发展
1. 中国的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
2. 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
3.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与问题
这份复习纲要主要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全部章节,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可以全面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东亚古国与中世纪欧洲、中国古代科技与农业、中国历史的变革与转型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d11391cda58da0116c174956.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3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中原一中贾锦授课对象:七年级四个班课程目标: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1e27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2.png)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本教学大纲是针对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规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掌握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发掘历史信息、理解历史文化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将按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顺序设置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第一单元:大秦帝国的疆域与文化2. 第二单元:罗马帝国的兴亡与文化传播3. 第三单元:南北朝的统一与繁荣4. 第四单元:隋唐王朝的统一与变革5. 第五单元:新兴宗教的传入与疆域的变化6. 第六单元: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开化与繁荣7. 第七单元:大西洋风暴的起因与传播8. 第八单元:英法大革命的爆发与影响四、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促进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的碰撞。
2. 观摩与实践:通过观摩历史文物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3. 个案与研究:通过分析个案和开展小型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4. 多媒体与互联网: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接触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为了准确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效果,本教学大纲将进行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与作业:通过课堂小测和作业,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项目研究与报告:通过学生的项目研究和报告,评估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历史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本教学大纲将依托以下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利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和相关教辅资料,提供基础的教学内容和辅助材料。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ecf2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5.png)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3.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看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6.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史学技能。
9.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历史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10.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是指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以下简称“旧大纲”),以及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的下册部分。
旧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新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此外,新大纲还增加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以来世界重大改革回眸”两个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学科下期课程纲要
姓名:何海林(主持编写)
李萍(编写)
王春慧(编写)
魏晓(编写)
单位:荥阳市广武镇第一初级中学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授课时间:26课时
课程目标:
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特点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
(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
(8)知道明清小说的繁盛和“四大古典名著”。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
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包括3个单元、22节正课和4节活动课。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内容讲述6—10世纪(581-960年,共380年的历史)。
隋唐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1.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
2.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
3.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讲述: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
2.南宋与金对峙。
3.元朝大一统局面。
这一时期历史主要特点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讲述1368——1840年(472年历史)明朝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为什么以“巩固”与“危机”来概括?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学习方式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照片,图片,资料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时安排
每一节课为一课时,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探究式学习方法。
课程评价: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想象作文或历史小论文。
(6)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和小型检测,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检测结果计入学期总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按容易、较易、较难比例7:2:1,难度系数0.8的要求编制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卷,进行考查,基本知识正确率90%以上,思维性问题正确率80-70%,应用型问题正确率60%。
能否正确表达历史事件的过程与内涵;能否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结合现实生活和新情境解决历史问题。
(2)进行一次历史故事竞赛,对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查。
(3)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所需条件: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知识广泛。
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如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档案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