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迷路动脉
脑桥背侧综合征dorsal pons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征basal pontine syndrome 或展神经 交叉性偏瘫alternating abducens hemiplegia
脑桥梗死的临床特点
• 貌似大脑半球病变的纯运动性偏瘫占桥脑梗塞的60.9%。 这是因为锥体束位于桥脑基底部,基底部由基底动脉的旁 正中深穿支供应血流,该部位动脉易有动脉硬化性改变和 透明变性,其近端闭塞时导致基底部正中梗塞,使未交叉 的锥体束受损。
桥脑病变综合症
1、Fovil综合症 即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凝视麻 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Millard-Gubler综合症 即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
表现: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外展神经),周围性面瘫(面神经)。 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舌下神经瘫。
3、Raymond-Cestan综合症 即桥脑被盖综合症。
病灶部位:桥脑上部三叉神经切面之被盖部。
表现: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 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桥脑基底中部综合症 Fovil(福威尔)综合症
• 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 病变对侧中枢性舌瘫+对侧中枢性上下肢瘫痪+同侧小脑
性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 碍引起
闭锁综合症
桥脑基底外侧综合征(脑桥腹下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米亚尼-居布勒综合症)
• 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起。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摘要:
1.脑梗塞的定义和病因
2.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
3.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4.脑梗塞的治疗方案
正文: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堵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它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引起。
脑梗塞的范围更广,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
脑血栓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
脑梗塞应注意与脑出血鉴别诊断,两者都会表现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乏力等临床症状。
但在头部CT 扫描中,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而脑梗塞通常为暗性暗区。
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磁共振检查:可检查有无梗塞灶,对评估血管情况有参考意义。
2.颈血管彩超:可直观排查颈动脉硬化斑块问题。
3.椎动脉血流欠佳:可考虑动脉硬化,建议进一步检查MRA 或CTA。
4.DSA 评估:可明确大动脉狭窄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当患者出现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情况时,建议首选神经内科检查确诊。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脑梗塞与脑栓塞的鉴别:脑梗塞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
管所致,而脑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脑血管引起的。
2.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脑梗塞在头部CT 扫描中通常为暗性暗区,而脑出血可表现有一块较亮的暗区。
脑梗塞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期治疗:主要是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减少脑细胞坏死。
2.康复期治疗:主要是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语言能力。
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一文读懂
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一文读懂!干货!关于脑梗死的定位诊断,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不同部位脑梗死导致相应部位的功能改变,功能与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通过特定的临床表现及功能损害可以初步推测梗死部位。
先读懂脑动脉供血区域图1:图中介绍了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几个主要分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图片可放大)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半球上表面、同侧的上蚓部、齿状核大部、小脑中脚上部、小脑上脚及桥脑被盖外侧。
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绒球、腹侧小脑。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下半球及核团后部。
图2:供应小脑各个血管的走行(BA:基底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VA: 椎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图3 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图4 小脑各个分支的供血范围(AICA:小脑前下动脉PICA: 小脑后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内侧支:小脑上蚓部、前髓帆等处。
外侧支:小脑半球上面。
▎小脑前下动脉内侧支和外侧支:供应小脑下面前部。
(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小脑、内耳、脑桥下部和延髓上部等处血液。
)▎小脑后下动脉(起自椎动脉或基底动脉下1/3段):供应小脑下面后部(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下部)和延髓背外侧。
在临床工作中,记住下图5,可以快速帮我我们判断病变的供血分支:图5红色ACA:大脑前动脉;黄色MCA:大脑中动脉;绿色PCA:大脑后动脉蓝色PICA:小脑后下动脉;紫色AICA:小脑前下动脉;灰色SCA:小脑上动脉;浅蓝Branches from Vertebral arteries:椎动脉分支;墨绿Branches from Basilar artery:基底动脉分支;天蓝ACHA:脉络膜前动脉;橙色LSA:纹动脉。
1额叶病变额叶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随意运动、语言、情感和智能,与内脏活动和共济运动有关。
■额叶前部:表现为精神、情感、人格、行为和智能障碍。
神经内科学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1、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可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Horner综合征;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2、脑桥腹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主要表现为:①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②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损害;③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损害,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3、脑桥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又称为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5、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6、Horner征: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7、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8、颈内动脉主要分支有:①眼动脉②后交通动脉③脉络膜前动脉④大脑前动脉⑤大脑中动脉9、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地动脉系相交通10、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交叉损害:视交叉外侧部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视辐射损害:视辐射下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视辐射上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枕叶视中枢损害: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11、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客观体征之一12、动眼神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斜肌、下斜肌、下直肌上上内下下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5、小脑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6、痉挛性偏瘫步态、痉挛性截瘫步态、慌张步态、摇摆步态、跨阈步态常见于腓总神经损伤、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17、肌力的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肌力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18、脑脊液的生化检查:蛋白质0.15~0.45g/L,糖2.5~4.4mmol/L45~60mg/dl,氯化物120~130mmol/L第七章头痛19、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20、偏头痛发作期的治疗的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21、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往称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或肌收缩性头疼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疼;约占头疼患者的40%,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第八章脑血管疾病2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23、TIA药物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4、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1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症状性闭塞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偶见永久性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或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2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1主干闭塞:导致三偏症状,即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舌瘫和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2皮质支闭塞:①上部分支闭塞导致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但下肢瘫痪较上肢轻25、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脑桥幅内侧综合征福维尔综合症Foville syndrome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26、脑血栓神经影像学:发病后应尽快进行CT检查27、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因;心房颤动时左心房收缩压降低,血流缓慢淤滞,易导致附壁血栓,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29、腔隙性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供血动脉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其梗死灶直径<1.5~2.0cm,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症;30、常见的腔隙综合征5种: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性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31、脑出血ICH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绝大多数高血压性ICH发生在基底核的壳核及内囊区;长期高血压易导致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等深穿支动脉破裂出血,故又称出血动脉;32、CT显示不同部位高密度出血灶33、脑出血患者一般无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以免诱发脑疝形成;34、脑出血的手术指征:1基底核区中等量以上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2小脑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3重症脑室出血脑室铸型4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血管病变35、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1颅内动脉瘤: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80%2血管畸形3其他36、SAH一般症状主要包括:1头痛:患者常将头痛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2脑膜刺激征:颈强、Kerning征和Brudzinski征3眼部症状4精神症状5其他症状37、SAH常见并发症1再出血2脑血管痉挛3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4其他38、临床疑诊SAH首选头颅CT平扫检查;DSA仍是临床明确有无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均匀血性CSF是SAH的特征性表现;39、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40、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41、阿尔兹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42、AD的组织病理学上的典型改变为神经炎性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增生;43、AD的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①胆碱能制剂:多奈哌齐②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4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临床诊断: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皮肤、黏膜疱疹;②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③明显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④脑脊液红、白细胞数增多,糖和氯化物增多;⑤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⑥头颅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⑦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支持诊断;疱疹、前驱症状、神精、脑脊液、脑电图、CT、MRI45、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糖含量下降,通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46、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增高可达400mmH2O或以上,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常为50~500x106/L;蛋白质增高,通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脑脊液改变可高度提示诊断;47、抗结核治疗: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或乙胺丁醇EMR、链霉素SM48、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氟康唑;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9、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本病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脑室周围、近皮质、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主要临床特点为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50、Poser1983年诊断标准:临床确诊MS:病程中两次发作和两个分离病灶临床证据;51、MS急性发作期治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MS急性发作期的首选治疗方案;疾病调节治疗:β-干扰素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52、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态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53、PD临床表现: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54、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必备标准1、运动减少: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2、至少存在下列1项特征①肌肉僵直;②静止性震颤4~6Hz;③姿势不稳55、PD治疗药物:1抗胆碱能药;2金刚烷胺;3复方左旋多巴;4DR激动剂;5MAO-B 抑制剂;6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56、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核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第十三章癫痫57、癫痫epilepsy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临床上每次发作或每种发作的过程称为痫性发作seizure;根据病因学的不同,癫痫可分为三大类:症状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和隐源性癫痫;58、癫痫发作的分类1.部分发作1单纯部分发作1部分运动性发作2部分感觉性发作3自主神经性发作4精神性发作2复杂部分性发作2.全面性发作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强直性发作3阵挛性发作4失神发作5肌阵挛发作6失张力发作59、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大脑皮质运动区移动,临床表现抽搐自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为Jackson发作;严重部分运动发作患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半小时至36小时内消除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60、脑电图EEG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61、目前癫痫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应达到三个目的: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作次数;长期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62、癫痫的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1确定是否用药:半年内发作两次以上者2正确选择药物3药物的用法4严密观察不良反应5尽可能单药治疗6合理的联合治疗7增减药物、停药及换药原则63、停药:应遵循缓慢和逐渐减量的原则,一般来说,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完全控制4~5年后,失神发作停止半年后可考虑停药,但停药前应有缓慢减量的过程,一般不少于1~1.5年无发作者方可停药;64、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或称癫痫状态,如果患者出现全面强直性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发生神经元损伤,对于GTCS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并须用AEDs紧急处理;65、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目的为: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处理并发症;第十四章脊髓疾病66、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前两者对脊髓病变水平定位很有帮助;67、脊髓半侧损伤可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表现为受损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及对侧痛温觉障碍;68、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现为周围性瘫痪,一般持续2~4周后,反射活动逐渐恢复,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判定脊髓横贯性损害平面主要依据感觉障碍平面、反射改变及节段性症状;69、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是指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又称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脊髓炎,以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特征;70、急性脊髓炎临床表现早期为脊髓休克期,出现肢体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7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的摄入、吸收、结合、转运或代谢障碍导致体内含量不足而引起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变性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等,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性神经病变等,常伴有贫血的临床征象巨幼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72、三叉神经痛首选治疗药物:卡马西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73、7473、患侧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74、膝状神经节受累时,除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消失及听觉过敏外,患者还可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觉减退和外耳道、鼓膜疱疹,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75、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脑神经;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症状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多呈单时相自限性病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浆交换治疗有效;76、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标准: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在2周左右达到高峰;2对称性肢体和脑神经支配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6病程有自限性77、吉兰—巴雷综合征免疫治疗:1血浆交换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3糖皮质激素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78、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AChR受损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晨轻暮重,病态疲劳79、MG诊断:新斯的明实验:新斯的明0.5~1mg肌内注射,20分钟后肌无力症状明显减轻者为阳性;80、MG药物治疗:溴吡斯的明81、MG危象分为三类:1肌无力危象2胆碱能危象3反拗危象82、周围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83、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的疾病,我国以散发多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8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临床表现:1.假肥大型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4.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5.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症EDMD6.其他类型。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其他影像学检查
总结词
除了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外,还有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也可以用于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详细描述
其他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等,可以用于检测血管狭窄、堵塞、血栓形成等 病变,从而帮助定位脑梗塞的病因。
05
治疗建议
一般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
包括吸氧、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 )、控制血糖和体温等。
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 脂肪、低盐的易消化食物。
预防并发症
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及泌尿道的护理,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溶栓治疗
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溶解脑部血栓,恢复脑部血流,改善脑部供 血。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
症状分析
分析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否符合脑梗死的典型表现。 分析症状出现在哪些部位,判断梗死灶的大致位置。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脑梗塞可导致患者一侧肢体麻木、 无力,影响日常生活。
言语不清
脑梗塞可影响言语中枢,导致患者 言语不清,影响交流。
眩晕、耳鸣、复视
脑干缺血可导致患者眩晕、耳鸣、 复视等表现,影响生活质量。
03
进行定位诊断。
04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
总结词
在脑梗塞的定位诊断中,头颅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用 于判断是否有脑出血和脑梗塞。
详细描述
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脑组织内部的密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有脑出血和脑梗 塞。在脑梗塞的早期阶段,头颅CT检查可以发现脑组织内部的低密度影,有 助于定位病变部位。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得定位诊断一、前循环脑梗塞1ﻫ、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不产生任何症状与体征。
ﻫ侧支循环不良:可引起同侧半球从TIA 到大面积梗塞,从对侧轻单瘫、轻偏瘫,同向偏盲到失语、失认、完全性偏瘫与偏身感觉障碍。
即表现为不同类型得大脑中动脉综合症2、大脑中动脉ﻫ完全MCA综合症(MCA近端主干闭塞):深部MCA综合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部MCA综合症—-对策同向偏盲与向对侧注视障碍,在优势半球可有完全性失语、按OCSP*分型,完全性MCA综合症就就是完全前循环综合症(TACS):(1)、脑损害对侧得偏瘫,(2)、对侧得同向偏盲,(3)、新得高级皮质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空间定向力障碍、一般均有意识障碍,常使神经系统检查无法准确进行。
ﻫ深部MCA综合症(单至数条MCA中央支闭塞):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ﻫ如果从皮质吻合支来得血流很有效,也可以只表现中央支闭塞症状即整个对侧偏瘫(头面,上肢、下肢)与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而没有皮质功能缺损症状。
ﻫ浅部MCA综合症:上部皮质支闭塞可出现中枢性面瘫及舌瘫,上肢重于下肢得偏瘫,优势半球可有运动性失语;下部皮质支闭塞可有感觉性失语,头与双眼转向病灶侧。
(藿称对策注视麻痹),对侧同向偏盲或上相限盲,或空间忽视。
ﻫ3、大脑前动脉ﻫ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得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
可有小便难控制。
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于前交通动脉得侧支循环得代偿,症状表现常不完全。
偶见双大脑前动脉由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大脑半球内侧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失禁、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4、脉络膜前动脉闭塞常引起三偏症状群,特点为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感觉障碍,有得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二、后循环脑梗塞(POCI)1ﻫ、椎基底动脉梗塞灶在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颞顶枕交界处。
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常引起广泛得桥脑梗塞,可突发眩晕、呕吐、共济失调,迅速出现昏迷、面部与四肢瘫痪,去脑强直、眼球固定、瞳孔缩小、高热、甚至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椎基底动脉体征得共同特点就是下列之一(1) 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瘫(单或多)伴对侧运动与/或感觉功能缺失;ﻫ(2) 双侧运动与/或感觉得功能缺失。
脑梗塞定位诊断的描述解析
Fluent (semantic paraphasias) Non-fluent
Fluent (circumlocution..)
Comprehension
Good Poor Good Poor
Good Poor Poor Good
Repetition
Poor Poor Poor Poor
核团
其他核团可以顾名思 义,以下四对核团需 要单独记忆 2.疑 核: 与Ⅸ舌咽神 经 Ⅹ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联系 3.上泌涎核: 与 Ⅶ面 神经 联系 3.下泌涎核: 与Ⅸ舌咽 神经联系 4.孤 束 核: 与Ⅶ面神 经 Ⅸ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联系
核团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提示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或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损害
核团
六个核柱 18对核团的名字
1.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 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舌下 神经核 2.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神经 运动核; 面神经核; 疑核; 副神经 核 3.一般内脏运动核: 动眼神经 副核; 上泌涎核; 下泌涎核; 迷走 神经背核 4.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5.一般躯体感觉核: 三叉神经 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 神经脊束核 6.特殊躯体感觉核: 前庭神经 核; 蜗神经核
Broca's
Wernicke's
Conduction
Global Trans-cortical
aphasias Transcortical motor Transcortical sensory Mixed Transcortical Anomic
Spont. Speech
Non-fluent ("Telegraphic") Fluent (phonemic paraphasias) Fluent (phonemic paraphasias) Non-fluent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
脑梗塞的危害
致残率较高
01
脑梗塞后多数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
影响生活质量
02
脑梗塞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长期康复训练和药物
治疗。
增加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
03
脑梗塞后患者再次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需要积极预防
和治疗。
02
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定位
定位症状
根据脑梗塞的典型症状,如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视野缺损 等,可以初步判断梗塞的部位
。
病灶对应关系
不同区域的脑梗塞与临床症状有 相应的关系,如额叶梗塞可能导 致人格改变和行为异常,枕叶梗 塞可能导致视野缺损等。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 初步定位脑梗塞的部位。
根据影像学检查定位
头颅CT
头颅CT是诊断脑梗塞的常用影像学 检查方法,可以较早地发现梗塞灶 。
职业康复
针对患者的职业需求,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以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可有神经系统检查异常,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癫痫波。
05
脑梗塞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控制基础疾病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 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减少饱 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 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 健康问题。
戒烟限酒
椎基底动脉供血区脑梗塞
总结词
影响平衡和姿势控制
详细描述
椎基底动脉供血区主要负责平衡和姿势控制,因此该区域发生脑梗塞会导致 患者出现眩晕、平衡失调、姿势控制能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发生跌倒等意外 。
脑的血管、功能区
顶叶
临床症状(二)
失用症: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包括结构性失用、观念性失用、运动性失用及观念运动性失用
Gerstmann综合症: 主要涉及优势半球顶叶角回皮质损害所致,表现为四主症:手指失认、左右辨别不能、失写、失算
颞叶
解剖生理
外侧面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颞横回
颞叶 临床症状(一)
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上回41、42区,
01
临床:感觉、运动障碍(以面、上肢为重)和神经心理障碍
04
MCA上干
视野障碍常见,经常为对侧同向性偏盲或上象限盲
运动无力经常是轻度或短暂的,但不孤立出现,运动无力的分布以面部、上肢为主
优势半球:Gerstmann综合征
经常出现损害对侧的触觉和痛觉障碍。
非优势半球:对侧偏侧忽略、结构性失用症和行为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生理功能绒球小结叶及顶核----原始小脑----平衡中枢:维持躯体平衡及眼球运动
小脑
小脑的功能:小脑是神经系统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主要作用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及协调随意运动。
01
02
03
04
05
小脑
临床表现
小脑损害的主要临床症状: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构音障碍。
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如醉酒步态。但肢体的共济失调及眼震不明显。
04
额叶 临床特点(一)
精神症状:痴呆和人格改变,多见于额极受损。
瘫痪:破坏性病灶:单瘫、偏瘫、中枢 性面、舌瘫。 刺激性病灶:部分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旁中央小叶:双下肢运动障碍及尿便失禁
01
02
额叶 临床特点(二)
共同偏视:刺激性病灶向病灶对侧侧视、破坏性病灶凝视病灶侧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6页
桥脑病变综合症
1、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发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
同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 塞引发。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定位诊疗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脑病二科 /09/20
第1页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2页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页
脑动脉两大致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给脑 部范围:
以小系统供血
桥脑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给;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给, 旁正中 支供给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给。因为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 易受高血压影响 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易出现 梗塞。
(三叉神经),双眼球向病 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
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第37页
小脑上动脉
每侧主要分支不但供给本侧小脑半球上面, 而且 发分支供给中脑和脑桥背外侧面。
小脑上动脉闭塞能够引发桥脑被盖综合症。
神经内科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定位诊断
皮质支闭塞造成对侧中枢性下肢瘫, 可伴感觉障碍(胼 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 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从梗死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3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3
Figure 1: (a) Normal initial CT of the patient; (b) The cranial CT two days after the incident shows signal changes consistent with simultaneous infarcts in the right MCA and PCA areas; (c) In th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of the right ICA, PCA is seen to originate from the right ICA through PCoA i.e. fetal type PCA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颈动脉闭塞造成的3种梗死模式--模式4
丘脑穿通 动脉变异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为 何 丘 脑 没 有 梗 死 ?
病例分析1
76岁老年女性,既往“房颤”病史,突起意识障碍3天。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
脑血管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内容
• 脑供血动脉解剖 • 脑梗死的血管定位
从梗死的关键部位推测责任血管脑血管 病定位诊断与病历分析
脑动脉两大体系
• 颈内动脉系:大脑前部+部分间脑
顶枕沟为界(3/2)
小脑幕为界
最新脑血管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治疗PPT课件
四、治疗:
• 1.病因治疗: • 2.预防性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凝集:阿
司匹林降低13%缺血事件;氯吡格雷再降 低8.7%;奥扎格雷。(2)抗凝药物。(3) 其他:对有高纤蛋白原血症的TIA患者可选 用降纤酶治疗。
• 3.TIA的外科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专家共识
• 阿司匹林。剂量100-300mg,预防事件的疗效13%, 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会增加出现风险
脑血管解剖
• D:大脑前动脉:由颈内动脉发出皮质分布于顶枕 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两 叶上外侧面的上部,中央支供应尾状核,豆状核 前部和内囊前支。E:大脑中动脉:为经内动脉 的直接延续,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 部分和岛叶,中央支(豆文动脉)供应尾状核, 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1.脑动脉硬化 • 2.动脉炎 • 3.其他少见原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血小
板增多症、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
二、病理及病理生理:
•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1.超早期(1~6 小时);2.急性期(6~24小时);3.坏死期 (24~48小时);4.软化期(3日~3周)。
• 3.脑桥背外侧部损害:可出现脑桥被盖下部综合 征。
• 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可出现闭锁综合征。
三、中脑:
• 1.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可出现大脑脚 综合征。
• 2.中脑被盖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红核综合 征。
四、小脑
• 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为共济失调。 • 1.小脑吲部损害:出现躯干共济失调 • 2.小脑半球损害: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为
动) • 十分钟至数小时症状到高
峰 • 多见且较重 • 多为均等性偏瘫(基底节
定位诊断脑梗死小脑梗塞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可分为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 死等。小脑梗塞通常按照发病时间、病灶位置、病因等进行分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血管慢性损害,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此外, 心脏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小脑 梗塞。
发展趋势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定位诊断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 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和深 度学习等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准确和可 靠的定位诊断。同时,通过开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 疗等新兴医疗技术,可以使得定位诊断服务更加便捷 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THANK YOU.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发展方向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 不断完善,我们期待定位诊断在脑梗死和小脑梗塞的 诊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通过开展多模态影像 学检查技术,将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等 )相结合,可以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 外,通过开展功能影像学检查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了 解病变部位的功能和代谢情况,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病 情和预后。
基于临床检查
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临床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这些检查包括神 经系统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
定位诊断的方法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常用的脑部成像技术。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脑 部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MRI扫描
磁共振成像(MRI)是另一种强大的脑部成像技术。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 更少的辐射,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变位置。
04
脑梗死小脑梗塞的定位诊断案例分析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神经系统得解剖、生理及病损得定位诊断概述神经系统疾病得诊断包括定位诊断(病变部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病因诊断)两个部分。
l艋床医师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与病理学知识及辅助检查结果对症状进行分析.推断其发病部位.称为定她诊断;在此基础上确定病变得性质与原因,这一过程称为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就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得第一步.正确完成定位诊断取决于三个因素,一就是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与病理得理解,二就是对这些结构病损后症状得掌握,三就是l旌床基本功得扎实运用。
奉章主要讨论神经结构病损与临床症状之间得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结构病损后出现得症状,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即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与断联休克症状。
①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得减弱或消失。
例如一侧大脑内囊区梗死时,破坏了通过内囊得运动与感觉传导柬而出现对侧偏瘫与偏身感觉缺失;面神经炎时引起面肌瘫痪等。
②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得过度兴奋表现,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受肿瘤、瘢痕刺激后引起得颊痫;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得坐骨神经痛等。
③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得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出现得锥体柬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与病理征阳性;基底节病变引起得舞蹈症与手足徐动症等。
④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t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得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如较大量内囊出血急性期,患者出现对侧肢体偏瘫,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与病理征阴性.称脑休克;急性脊髓横贯性损伤时.损伤平面以下表现弛缓性瘫痪,称脊髓休克。
休克期过后,多逐渐出现受损结构得功能缺损症状或释放症状。
第一节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tral……syst哪.cNs)包括脑与脊髓,脑分大脑、问脑、脑干与小脑等部分,脊髓由含有神经细胞得灰质与含上、下行传导束得白质组成。
不间得神经结构受损后,其临床症状各有特点。
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
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脑梗塞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脑梗塞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常用诊断与检查方法。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在诊断脑梗塞时,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包括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史,以及是否有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状况。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瞳孔是否对光反射敏感、检查颈动脉搏动、听取颈动脉和颈静脉回声等。
二、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评估是脑梗塞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检查病人的感觉、运动、协调和语言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估病人的病情,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梗塞的可能性。
三、神经影像学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塞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1. 脑血流动态磁共振成像(DSC-MRI):可以观察脑梗塞灶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并能提供血液灌注情况的信息。
2. 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显示脑部组织的影像,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脑梗塞灶。
3. 脑血管造影(DSA):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脑血管的情况,可以发现血管狭窄、堵塞等脑梗塞的相关病变。
4. 脑磁共振(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脑梗塞灶的位置和形态。
四、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情况,从而评估患者是否有脑梗塞的风险。
常见的血液检测项目包括:血脂谱、血糖、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
五、脑电图(EEG)检查脑电图检查可以记录脑部神经活动的电信号,通过脑电图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脑电活动减弱或异常,从而辅助脑梗塞的诊断。
六、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诊断与检查方法外,医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颅内压监测、氧合指数监测等其他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脑梗塞的诊断。
综上所述,脑梗塞的诊断与检查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脑电图检查等各种方法。
脑血管疾病定位诊断
1、感觉性失语:的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语言中枢 损害,患者能听见说话的声音,能自言自语,但不能理解 他人和自己说话的的含义。 2、命名性失语:颞中、下回损害所致,患者丧失对物品 命名的能力,只能说出物品的用途。
颞叶的主要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有关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运动、感觉区
第Ⅰ躯体运动区 位置: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
部
第Ⅰ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枕叶
枕叶损害:
■视野改变:偏 盲:一侧视区接受两眼同侧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视区可引起两眼对侧视野
偏盲。象限盲:一侧视放射全部病变,可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若只有视放射的上半部分损 害,则出现一侧眼颞侧部分的下半部和另一侧眼鼻侧部分的下半部的两侧同向下象限盲 。皮质盲:指 皮质视中枢病变所导致的视觉缺失,多见于导致两侧枕叶缺血缺氧性损伤的病变,瞳孔大小正常及 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神经解剖与功能定位---下丘脑、上丘脑和底丘脑
下丘脑 是人体较高级的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整 合中枢,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控制内分泌功能活动 的重要结构。下丘脑对摄食行为、体温调节、水盐平衡、 情绪变化、睡眠、生殖功能、垂体功能、内脏活动等诸 多方面进行广泛的调节。下丘脑损害可产生严重的内脏 功能活动紊乱。
病例 2
• 40岁男性,由于突发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头痛而就诊,发病以来 出现过2次呕吐。患者有5年高血压病史,但服药依从性不佳。患者意识清醒, 定向力可,血压170/100 mmHg,脉率80次/分,神经系统检查确定了患者右 侧偏瘫,Babinski征阳性。经治医生怀疑患者为脑出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
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摘要: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2.椎基底动脉系统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正文: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是一种用于帮助医生快速判断脑梗塞病变位置的工具。
它将脑梗塞病变可能出现的部位和临床表现归纳为一系列口诀,方便医生记忆和应用。
一、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简介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主要包括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二、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内容1.颈内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眼动脉:眼底动脉硬化,视力下降;- 后交通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偏身感觉障碍;- 大脑前动脉:病灶对侧下肢无力,同侧上肢无力。
2.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塞病变通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椎动脉: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 基底动脉:病灶对侧偏瘫,同侧共济失调;- 大脑后动脉:病灶对侧视野缺损,同侧视力障碍。
三、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应用1.病例分析假设有一位患者出现右侧偏瘫、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的症状,根据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变可能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如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前动脉。
进一步检查和确诊需要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2.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脑梗定位诊断的口诀只是一个初步判断的工具,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史、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主干闭塞引起对侧下肢重于上肢的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一般无面瘫。可有小便 难控制。通常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由 于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循环的代偿,症状 表现常不完全。偶见双侧大脑前动脉由 一条主干发出,当其闭塞时可引起两侧 大脑半球面梗塞,表现为双下肢瘫,尿 失禁,有强握等原始反射及精神症状。
深穿支闭塞引起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肢近端轻瘫 (累及内囊膝部及部分前肢)。
大脑前动脉主干闭塞
大脑中动脉
供应额叶、顶叶、颞 叶前部的绝大部分半 球突面皮层结构及深 部脑白质,有时还发 出分支分布到枕叶的 外侧面,其分支豆纹 动脉穿经额叶的下面 至基底节、尾状核和 内囊。
大脑中动脉供血模式图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3、桥脑被盖综合症。由基底动脉长周支、小脑上动脉闭塞引起 病灶部位:桥脑上部三叉神经切面之被盖部。 表现: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前庭核损害) 两眼向病灶侧水平凝视不能(脑桥侧视中枢损害)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面部感觉障碍(三
叉神经),双眼球向病 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束)。 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组成包括: 颈内动脉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
Willis环
是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连 接大脑半球前循环及椎-基底 动脉系统的大吻合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侧枝 循环最充分的供血来源
MRA(Willis环)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分支,其直 径与颈总动脉直径比平均是0.64,它向后 内走行,入颅后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和大 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 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后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中脑病变综合症:
1、韦伯综合症:由大脑后动脉脚间支和脉络膜后动脉梗塞引起。 病变部位:中脑的基地部大脑脚的髓内。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2、本尼迪特综合症 :由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梗塞引起。 病变部位:大脑脚后方的黑质。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大脑前动脉闭塞后的症状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可因对侧代偿不出现症 状;分出前交通动脉后闭塞导致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与 下肢瘫;尿储留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淡漠、 反应迟钝、欣快和缄默等(额极与胼胝体受损),强 握及吸吮反射(额叶受损);优势半球病变可出现 Broca失语和上肢失用。
皮质支闭塞的导致对侧中枢性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 (胼周和胼缘动脉闭);对侧肢体短暂性共济失调、 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眶动脉及额极动脉闭塞)。
脑血管解剖及脑梗塞 定位诊断
脑病二科 2016/09/20
脑动脉供血系统模式图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脑 部的范围: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系统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为颈内动脉供血,脑后 2/5为基底动脉系供应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系还是连接他 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 脑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颈内动脉分支
脉络膜前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在蛛网膜下腔中沿视束表面后行,至大 脑脚前缘转向后外,行于大脑脚和颞叶内缘之间,在 海马沟附近经脉络膜裂进入侧脑室下角,参与侧脑室 脉络丛
脉络膜前动脉在进入侧脑室下角前后,发支供应钩、 杏仁核、海马及齿状回前部、海马旁回、尾状核尾。 闭塞后可以出现以下症状:1、对侧偏瘫(大脑脚)、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内囊后肢下2/5),特点为 偏身感觉障碍重于偏瘫,而对侧同向偏盲又重于偏身 感觉障碍,有的尚有感觉过度、丘脑手、患肢水肿等。 2、海马受损可出现神智、情绪、记忆异常,或者癫痫 发作、嗅幻觉和味幻觉。
对侧---半身锥体外系综合症,如半身舞蹈病、半身徐动症和半 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半身的帕金森氏综合症。 3、帕里诺综合症:由大脑后动脉的分支四叠体动脉闭塞引起。 病灶部位:位于中脑顶盖部。 表现:双眼垂直运动障碍,有以下三种情况:(1)双眼上视瘫痪。 (2)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3)双眼下视瘫痪。
小脑前下动脉区梗死
迷路动脉(内听动脉)
是供应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耳蜗与前 庭器的主要动脉 。一旦闭塞可导致严重 眩晕和永久性耳聋 。治疗效果较差。
迷路动脉
桥脑动脉
桥脑的血供源自椎—基底动脉, 桥脑基底外侧和被盖部由短旋 动脉供应;桥脑基底部内侧由 基底动脉中央支供应,旁正中 支供应桥脑被盖部正中部分— 脑室底部、外展神经核、内侧 纵束和网状结构;桥脑基底部 和被盖部最外侧为长旋动脉供 应。由于外侧区侧支循环丰富, 发生梗塞概率较低。而桥脑旁 正中动脉、短旋动脉呈直角起 自基底动脉,易受高血压的影 响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易出 现梗塞。
桥脑病变综合症
1、桥脑中部基底综合症。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
向 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 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2、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 起。 表现: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外展神经),周围性面瘫(面神 经)。 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舌下神经瘫。
小脑上动脉
每侧主要分支不仅供应本侧小脑半球上面,而 且发分支供应中脑和脑桥的背外侧面。
小脑上动脉闭塞可以引起桥脑被盖综合症。
大脑后动脉的供血范围
皮质支:供应的范围包括海马旁回、梭
状回、颞下回、舌 回、穹窿回峡、楔叶、 楔前叶后1/3及顶上小叶后部。
中央支:分布范围有丘脑、下丘脑、底
丘脑、膝状体及大脑中部,还有侧脑室 及三脑室脉络丛。
右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
基底动脉分支
(1)小脑下前动脉 (2)迷路动脉 (3)桥脑动脉 (4)小脑上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供血于小脑下部的前侧,途中发出小支供应脑 桥下1/3和延髓上缘外侧。
小脑下前动脉闭塞的临床症状
闭塞时引起小脑前下动脉闭塞综合征是 由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引起, 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病变同侧共济失 调、耳鸣耳聋、周围性面瘫、面部痛觉 减退、Horner征、向病灶侧同向凝视麻痹、 对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其中第Ⅷ脉
后交通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吻合,是颈内 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吻合支;
该动脉闭塞导致:静止性震颤或者意向 性震颤,及舞蹈性手足徐动性静坐不能 和丘脑手(使人感觉非生理性的手部挛 缩),无感觉障碍和无疼痛为典型征象。
大脑前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动脉
大脑前动脉供血模式图
双侧颈内动脉供应两侧大脑半球的大部 分血液
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狭窄症本身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常不易发 现,一些病人可表现因脑部缺血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有突然发作的麻木、感觉减退或感 觉异常、上肢或下肢无力、面肌麻痹和单眼突然发黑 等,如发生在语言中枢侧大脑半球,可引起语言障碍。 这种症状出现仅数分钟,也可数小时,但在24小时内 完全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中风”,或称为一 过性脑缺血症(TIA)。严重者将出现脑梗塞的症状, 可引起死亡或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 偏盲、感觉障碍等。反复腔隙性脑梗塞除偏瘫、失语 外,还可发生血管性痴呆
1、大脑中动脉起始闭塞引起: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 碍,上下肢同样严重(累及中央前后回的下3/4和内囊 后支),对侧同向偏盲(累及视辐射)。
2、大脑中动脉中央支闭塞:对侧上下肢偏瘫而无感觉 障碍和偏盲(仅累及内囊后支的上3/5锥体束,内囊后 支的下2/5感觉束及视辐射未受累,该区由脉络膜前动 脉供血)。
1. 右椎动脉 2. 左椎动脉 3. 脊髓前动脉 4. 小脑后下动脉 5. 基底动脉 6. 小脑前下动脉 7. 脑桥外侧支 8. 小脑上动脉 9. 大脑后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11. 颈内动脉
椎基动脉狭窄或闭塞
表现为一过性眩晕或黑朦发作,耳鸣、 听力减退、口周麻木、短暂的意识丧失, 一侧或两侧肢体麻木、无力或突然跌倒。 交叉性瘫痪、四肢无力、眼球分离,步 态蹒跚、共济失调,呈木僵状态或昏迷
3、大脑中动脉发出中央支后闭塞:1.对侧偏瘫和偏身 感觉障碍,头面上肢重,下肢轻或无(累及中央前后 回的下3/4皮质,其上1/4皮质和旁中央小叶由大脑前供 血)。2.混合型失语、失写、失读、失用(优势半球于 书写文字有关的中枢受累。)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