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0]Song S,Tan J,Miao Y,et al.Intermittent-hypoxia-in⁃duced autophagy activation through the ER-stress-relatedPERK/eIF2α/ATF4pathway is a protective response to pan⁃creaticβ-cell apoptosis[J].Cell Physiol Biochem,2018,51(6):2955-2971.[21]孙颖,金鑫,郭勇英,等.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自噬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3):92-96.[22]Wang D,Tian M,Qi Y,et al.Jinlida granule inhibits pal⁃mitic acid induced-intracellular lipid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s autophagy in NIT-1pancreaticβcells throughAMPK activation[J].J Ethnopharmacol,2015,161:99-107.[23]Wu Y,Hu Y,Zhou H,et al.Xiaokeping-induced autophagy protects pancreaticβ-cells against apoptosis under highglucose stress[J].Biomed Pharmacother,2018,105:407-412.[24]Varshney R,Gupta S,Roy P.Cytoprotective effect ofkaempferol against palmitic acid-induced pancreaticβ-cell death through modulation of autophagy via 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J].Mol Cell Endocrinol,2017,448(17):1-20.[25]胡亚耘,陆付耳,易屏,等.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细胞自噬的影响[C].//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2:119-127.[26]Yang J,Sun Y,Xu F,et al.Involvement of estrogen recep⁃tors in silibinin protection of pancreaticβ-cells from TNF-αor IL-1β-induced cytotoxicity[J].Biomed Pharmacother,2018,102:344-353.[27]Wang D,Ye Z.Cortex lycii radicis extracts protect pancre⁃atic beta cells under high glucose conditions[J].Curr MolMed,2016,16(6):591-595.[28]何才姑,钱长晖,黄玉梅,等.玉女煎对GK大鼠胰腺及肾脏自噬基因LC3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1):11-14.[29]Lim S W,Jin L,Luo K,et al.Ginseng extract reduces ta⁃crolimu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by modulating autophagyin pancreatic beta cells[J].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7,97(11):1271-1281.[30]Wang H Y,Li Q M,Yu N J,et al.Dendrobium huosha⁃nense polysaccharide regulates hepatic glucose homeosta⁃sis and pancreaticβ-cell function in type2diabetic mice [J].Carbohydr Polym,2019,211:39-48.[31]Tian C,Chang H,La X,et al.Wushenziye formula inhibits pancreaticβcell apoptosis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 viaMEK-ERK-Caspase-3signaling pathway[J].Evid Based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8,2018:4084259.(编辑陈明伟)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梁丽清1,苏华珍2,陈少锋1(1.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20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桂林541001)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441(2019)04-0067-04肝纤维化是由病毒感染、酒精、药物、毒物、寄生虫、胆汁淤积和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刺激引起肝脏“损伤-修复”的病理过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I. 综述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肝实质中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药物毒性、酒精性肝病等。

因此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构建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自发性肝纤维化大鼠、四氯化碳(CCl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等。

其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小鼠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之一,因为它可以精确地靶向特定基因进行敲除,从而有效地模拟人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目前主要采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敲除。

通过构建特定的sgRNA序列,可以特异性地靶向目标基因,实现对其表达水平的抑制。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高效,且可以精确地控制基因敲除的范围和程度。

然而CRISPRCas9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敲除、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等。

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该技术,以提高其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

另一种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是通过化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诱导肝纤维化。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四氯化碳(CCl、二甲基亚硝胺(DMN)、苯并芘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肝脏,引起肝细胞损伤和坏死,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如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CCl4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法构建动物模型时,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以降低实验风险。

A. 肝纤维化的定义和重要性肝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正常肝细胞被大量的胶原纤维所替代,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改变。

这种病变过程被称为纤维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持续损伤作出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累积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常见的免疫应答.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或方法,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对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其方法有重要意义,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是上述研究的关键所在.尽管目前有四氯化碳造模法、乙醇造模法及免疫造模法等肝硬化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但各法均有其利弊,而理想的、重复性好且适合广泛推广应用的标准模型仍需继续探索.本文对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5【总页数】5页(P570-574)【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机制;治疗【作者】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肝脏遭受反复或慢性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与修复过程,主要与慢性炎症和引起慢性肝脏损伤的化学因素相关,现已成为一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世界医学难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平均累及世界人口的10%~24%,在我国高达15.35%),各种肝病多数经肝纤维化最后发展为晚期的肝硬化成为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目前除了在肝硬化晚期进行肝移植尚无其他有效的治疗策略,因此,构建能够模拟人体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过程的理想动物模型成了探索早期诊断、寻找肝纤维化有效治疗策略、改善肝硬化病情和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肝纤维化的建模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化学造模法1.1 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CCl4可引起肝脏损伤及纤维化而被广泛用于诱导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造模步骤:
1、选取同一种属的Wistar大鼠50只,称量并记录。 2、配置40%CCL4油溶液,按2ml/kg体重的剂量, 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每周两次,共八周。观察 大鼠的行为活动和饮食状况,并记录。 3、八周后检查大鼠的肝脏情况。
乙醇至大鼠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的诱因
任何原因如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酒精、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及毒物等长期持续损害肝脏,都将导致肝 纤维化形成,所以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多样的、 复杂的。
临床表现 1.疲乏无力 此为肝纤维化早期常见症状之一。 2.食欲减退 有时伴恶心,呕吐。 3.慢性消化不良 腹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临床上部分患者 无明显的慢性肝病史,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 4.慢性胃炎 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 痛及上腹饱胀等胃区症状。 5.出血 慢性肝炎由于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 子的合成,肝纤维化临床表现常出现蜘蛛痣、鼻衄, 牙龈出血,皮肤和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
CCL4造模的优点:
CCL4造模的缺点: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作
主讲人:Mark 组员holleay:
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 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 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 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 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 而肝硬化则否。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 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 用方面。在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 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
1、Wistar大鼠:白色封闭群大鼠。1907年由美国 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已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是我 国引进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品种。特点为头 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性周期稳定, 繁殖力强,产仔多,生长发育快,性格温顺,对传染 病的抵抗力较强,性情较为温和,体长为15~20厘米之 间,尾长在10~15厘米之间,体长大于尾长。该大鼠的 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 躁声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优良的抵制传染病能力和 低自发性肿瘤发生率,成为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 及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品种。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法等试验内容 2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给药方法等试验内容 2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多糖类药物——低分子壳聚糖研究目的:低分子壳聚糖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研究意义: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导致肝衰竭、门脉高压的重要病变。

目前认为,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细胞、Kupffer细胞、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HSC)等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活性产物等。

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合成大于降解。

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活化及其向肌成纤维样细胞(m yofibroblastic-like cell, MFLC)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 FC)的转化,导致大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另一方面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减少加速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在HF 的恢复期,有与肝脏瘫痕降解一致的广泛的HSC凋亡,因此,诱导活化HSC的凋亡可使HF发生逆转。

在正常情况下,HSC处于静止状态。

静止状态的HSC内含大量维生素A胞浆脂滴,又称肝脏贮脂细胞、Ito细胞。

HSC主要具有以下功能:①储存脂肪,以供给肝细胞能源,并储存大量维生素A;②在肝脏中合成一定量的ECM,主要有I、III, VI型;③ HSC突起包绕在SEC外表,对内皮细胞起支撑作用,并有调节肝窦膜大小的作用[f}l.④合成非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功能。

HSC功能正常,胶原代谢处于一种动态平衡,ECM就不会大量沉积,肝纤维化就不会形成。

本实验充分利用壳聚糖易溶解,易吸收和无毒,无抗原性的特点,开发阻断TNF-α激活HSC的,高效治疗HF产品,搞清其作用机制,该研究丰富了中药多糖抗HF作用,扩大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

实验方案:1.材料与试剂:2.实验步骤:2.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组、甘利欣组、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CCL450mg/kg LMCTS组(低剂量组)、100mg/kg LMCTS组(中剂量组)和150mg/kg LMCTS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方法,组(高剂量组)。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李珏;姚立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08(4)9
【摘要】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对于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阐述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李珏;姚立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
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2.4+7
【相关文献】
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胡荣昕;缪伟峰
2.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 [J], 窦立雯;孙蓉
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曾林;王慧芳;窦如海
4.TMP通过miR-145调控胆道闭锁动物模型肝纤维化及Smad3信号通路的研究[J], 陈昆;邱建利
5.中医病证结合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J], 彭岳;苗维纳;赵铁建;段雪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小型动物实验性肝纤维及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由于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而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其降解失衡导致肝内过多胶原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为肝硬化早期阶段。

因此,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肝纤维化的防治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对该模型的研究较多,为此笔者对几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方法、机制及该模型的优缺点加以综述。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 四氯化碳中毒模型该模型是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肝纤维化和肝损伤模型。

将其溶于橄榄油、花生油等油溶液中,用浓度40% CCl4 ,按2ml/kg体重给予大鼠腹腔注射,2次/w,共8w~4个月不等。

单纯CCl4,一般采用30%~60%CCl4油剂皮下注射,剂量因动物种类而不同。

小鼠采用1~3ml/kg体重,2次/w,肝硬化可在12~15w形成。

该实验病理学改变8w出现早期纤维化症状,12w时肝小叶结构破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肝纤维化症状明显增多,出现由再生肝细胞形成的假小叶。

但皮下注射过快,吸收入全身循环系统,脑肾毒性大,注射位置易发生浸润性脓肿和溃疡,故死亡率可高达30%~40%,降低CCl4浓度可降低死亡率,赵秋等[1]采用20%的CCl4死亡率为11%。

亦用腹腔注射、灌胃、蒸汽吸入或拌于食物中快速口服的方法。

吕明德等[2]采用饮食控制下,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制备犬肝硬变模型,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灌胃法优点在CCl4直接经门静脉到达肝脏,1.5h后肝内即可达最高水平,采用此法者较多,皮下注射CCl4形成时间比较慢,不如灌胃法好,灌胃的缺点仍然是死亡率较高,有的高达到52.9%。

许建明等[3]也采用CCl4和花生油混合液皮下注射,诱发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对不同期肝组织病理变化分析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发现,随造模时间延长,肝纤维化程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至造模后期,模型组动物的血清白蛋白比例明显下降,可能系肝纤维化进行发展的后果,亦说明该模型后期可导致肝功能失代偿。

基于小鼠模型的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研究

基于小鼠模型的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研究

基于小鼠模型的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研究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是两种疾病,它们都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

肝纤维化是一种进程性疾病,它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受损,细胞死亡后,会形成纤维组织。

这个过程是逐渐发展的,细胞死亡和纤维组织增加,对肝脏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最终进展成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纤维组织细胞。

这种疾病常常是由于慢性肝病引起的,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

总的来说,研究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可以从肝脏健康和疾病预防角度出发,为肝脏及其他相关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模型,小鼠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从肝纤维化的角度来看,小鼠模型可以被用来研究诸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SH)和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例如,在 NASH 模型中,小鼠被喂养高脂饮食使其体内脂肪积聚,模拟人类的肥胖症,这种情况下,肝细胞会被困扰并逐渐受损,这些变化直接促进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而在肝炎病毒感染模型中,科学家会给小鼠注射肝炎病毒,导致小鼠患上肝炎,随着肝脏细胞被破坏,纤维组织也会开始聚集形成,从而造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展。

这些模型的使用,可以模拟人类的病理过程,并有助于科学家理解人类肝疾病发生的机制,提供治疗方案。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它的研究也使用了小鼠模型。

小鼠模型可以模拟人类肝癌的发展,例如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小鼠特别容易发生肝癌,这与人类的基因突变一样。

利用CRISPR-Cas9技术可以在小鼠体内改变某些基因的序列,从而形成肝癌。

在小鼠体内研究肝癌发展及肿瘤治疗的线索,可以为人类的治疗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小鼠模型研究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发现最佳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小鼠模型已成为肝纤维化和原发性肝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使用大大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

但我们也要注意,在使用小鼠模型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伦理道德,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并尽量追求缩小和预测小鼠模型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差异,帮助人类的预防和治疗。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摘要: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对于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阐述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也是许多肝病的中间环节。

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难点。

选择适当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现将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及其原理、特点综述如下。

1中毒性肝损伤模型1.1四氯化碳法四氯化碳(carbon tetochloride,CCL4)是最广泛使用的化学肝毒物。

CCL4 法造模的途径包括口服、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造模时间由途径和剂量决定,一般为8周至4月不等[1]。

女口,40%CCL4油溶液,按2mL/kg体重的剂量,予Wistar 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可成功复制肝纤维化模型[2]CCL4是氯化烷烃类化合物,可选择性损害肝、肾功能。

CCL4进入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溶解肝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也可以通过影响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代谢,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甲基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致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长期反复刺激可诱导肝纤维化形成。

CCL4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途径多样,简便,费用低廉,病理特征稳定可靠,复制时间短。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方面与人肝纤维化相似[3]。

该模型的原始启动机制显然是毒性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比较适合药物性肝炎方面的研究。

但是能否准确反映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纤维化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其缺点在于CCL4肝毒性作用剧烈、动物死亡率高,不适合于周期较长的实验研究。

复合因子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复合因子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

复合因子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实验研究摘要目的:采用复合因子法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复合因子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

方法:于0周、2周、4周、6周分别对以复合因子所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复合因子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

结果:以复合因子法成功建立了鼠肝纤维化模型,该模型肝组织病理检查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相关性良好。

结论:复合因子法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率较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较多,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的动物和模型制作方法也不同[1]。

文献报道较多,经常应用的经典方法为四氯化碳制作肝纤维化模型法,选择的实验动物主要是小白鼠或大白鼠。

本实验采用复合因子法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复合因子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肝纤维化模型准备:实验材料:①实验动物: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购自包头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②实验试剂:四氯化碳,99.9%分析纯;10%乙醇。

肝纤维化模型制作:四氯化碳复合肝纤维化模型制备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38只,体质量150~220g,平均180g,随机分5组,根据文献报道方法采用复合因子致肝纤维化模型方法,建立鼠肝纤维化模型。

造模方法:①以79.5%纯玉米粉加20%猪油、0.5%胆固醇制成低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混合饲料喂饲实验大鼠;②以10%乙醇为惟一饮用水喂饲实验大鼠;③第1次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石蜡油液0.5ml/100g,以后每隔3天0.3ml/100g 重复皮下注射,为期6周。

病理标本制作:各阶段造模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肝组织以10%甲醛固定,标本大小约1cm×1cm×1cm。

常规石蜡连续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三色染色进行病理观察。

DTI对两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定量研究

DTI对两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定量研究
放射学实践 2 1 0 2年 2月 第 2 7卷 第 2期
R do P at eF b2 1 , l 7 No 2 a il rci , e 0 2 Vo , . c 2
15 4
弥 漫 性 肝 疾 病 专 题
D I 两 种 肝 纤 维 化 动 物 模 型 的定 量 研 究 T 对
沈 亚琪 ,胡道 予 ,李建 军 ,王超 , 卫卫 魏
3. 6 , < 0 0 ) 而 F 值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O19P .1 , A F= 1 1 7 P一 0 3 6 } D .4 , . 2 ) A C值 与 纤 维 化 程 度 呈 负相 关 ( 一 纤 维化 程 度 无 相 关 性 (=0 19 P 03 6 。结 论 : .1, A r . 8 , 一 .5 ) 两种 肝 纤 维 化模 型 纤 维 化 程 度 与 A C值 均 有 相 关性 , D
与在体 间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 义, 在体 AD C值与纤 维化程度 呈 负相 关 (= 一0 6 7 P一0 0 6 ; r .0 , . 1 ) ③肝 纤维化 兔 AD C值在 1 o和 1 时, A值在 1 2周 F o周时模型组和对 照组 间差 异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同时间点 A C值差 异具 有统计 学意义 ( 不 D F=
S P 3 0进行统计分析 , S S1. 显著水平取 o 0 。结果 : .5 ①病 理学证 实两种模型纤维化程度分布 相似 , 纤维化 鼠炎症 活动度 肝
高 于 肝 纤 维 化 兔 ( d 0 0 )② 模 型 组 和 对 照 组 间在 体 、 P .5 ; 离体 A DC值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型 组 AD 模 C值 、 A 值 在 离体 F
【 要 】 目的 : 讨 扩散 张 量 成 像 ( TI对肝 纤 维 化 的 定 量研 究 价 值 。 方 法 :0只 C 1 导 肝 纤 维 化 S 大 鼠模 型 摘 探 D ) 1 C 诱 D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三、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优缺 点评价
1、准确性:化学诱导模型的准确性相对较高,能够短时间内诱发明显的肝 肾损伤和纤维化,适用于药物筛选和短期疗效评价;而基因敲除模型能够更好地 模拟人类肝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探讨特定基因在肝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2、可靠性:化学诱导模型的可靠性取决于剂量和给药频率的控制,不同批 次动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而基因敲除模型的可靠性则取决于基因敲除技术的 稳定性和实验操作的质量控制。
3、基因敲除模型
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改变动物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或功能,模拟人类肝肾纤 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敲除动物体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 或Smad基因,诱发肝肾纤维化。此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模拟人类肝肾纤维化 的发病机制,探讨特定基因在肝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缺点是操作复杂,实验 周期长,且存在伦理道德问题。
二、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1、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博来霉素是一种由轮枝链霉菌产生的碱 性糖肽类物质的多组分复合抗生素,被广泛用于诱导肺纤维化。通过在动物身上 注射博来霉素,可以引发炎症和纤维化反应。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肺纤 维化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
2、石棉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石棉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可导致肺癌和肺 纤维化。通过让动物吸入石棉,可以模拟石棉诱发的肺纤维化。这种模型有助于 研究石棉对肺部的影响以及开发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四、结论
肺纤维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来全面理解其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模拟人类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为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 步揭示肺纤维化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支持。

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

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

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几乎各种慢性肝病(化学毒性、感染性、遗传代谢性、自身免疫性,以及胆汁淤积性)都可以导致肝纤维化。

CCl4是诱导实验动物产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广泛使用的化学性肝毒物。

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经肝微粒体内依赖于细胞色素P450 的具有混合功能的氧化酶激活后,CCl4产生了自由CCl3·及Cl,它们与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可攻击膜不饱和脂质,引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从而导致狄氏间隙内原本静止的贮脂细胞活化,释放出Ⅳ型胶原酶,降解Ⅳ型胶原。

同时该细胞由合成分泌Ⅲ型胶原改为合成分泌I 型胶原,取代了Ⅳ型胶原,促使肝脏纤维化1.实验动物SPF级BablC小鼠,健康,雄性,体重为18g-20g2.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每组15只动物。

3.实验周期6W4.主要试剂CCl4(上海国药集团)5.建模方法按5ml/kg 体重皮下注射体积分数为20% CCl4的油剂溶液(CCl4:橄榄油=1:4), 每3天1次,连续6W。

对照组动物皮下注射等量等次的橄榄油溶剂。

正常饮食饲养,观察动物活动、精神状况和饮食量,实验前后称量小鼠体重。

完成持续给药6W后,称体重,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摘眼球取血,室温静置2h后于4℃3000r离心10分钟提取血清,放入-80℃冰箱冻存。

同时取肝左叶组织1.5cm×1cm×0.2cm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其余肝组织液氮冷冻-80℃保存。

6.模型评价1.大体观察:CCl4组小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活动逐渐减少, 精神萎糜,毛发蓬乱无光泽;大体标本显示,CCl4组肝脏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肝边缘圆顿,肝脏表面和切面呈弥漫的细小结节。

2.肝脏指数变化:取肝脏,称质量,计算肝脏指数=肝脏重/体重,CCl4组小鼠肝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

2020年12月第28卷㊀第6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ACTALABORATORIUMANIMALISSCIENTIASINICADecember2020Vol.28㊀No.6庄子锐ꎬ王明亮ꎬ张婷ꎬ等.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ꎬ2020ꎬ28(6):845-852.ZhuangZRꎬWangMLꎬZhangTꎬetal.Researchprogressandevaluationofanimalmodelsofhepatorenalfibrosis[J].ActaLabAnimSciSinꎬ2020ꎬ28(6):845-852.Doi:10 3969/j.issn.1005-4847 2020 06 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4178ꎬ81373888)ꎬ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资助项目(SJCX20_0572)ꎮFund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81774178ꎬ81373888)ꎬPracticeandInnovationProgramofPostgraduatesinJiangsuProvince(SJCX20_0572).[作者简介]庄子锐(1995 )ꎬ女ꎬ在读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研究ꎮEmail:542065186@qq.com[通信作者]彭蕴茹ꎬ女ꎬ研究员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ꎮEmail:pengyunru@126.comꎻ沈明勤ꎬ研究员ꎬ硕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ꎮEmail:mqshen@163.comꎮ∗共同通信作者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评价庄子锐1ꎬ2ꎬ王明亮1ꎬ2ꎬ张婷1ꎬ2ꎬ苏鹏亮1ꎬ2ꎬ邵久针1ꎬ2ꎬ印鑫1ꎬ2ꎬ彭蕴茹1ꎬ2∗ꎬ沈明勤1ꎬ2∗(1.南京中医药大学ꎬ南京㊀210028ꎻ2.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ꎬ南京㊀210028)㊀㊀ʌ摘要ɔ㊀肝㊁肾纤维化是由持续的肝㊁肾组织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ꎬECM)过度沉积㊁实质细胞减少的病理过程ꎬ肝肾纤维化是慢性肝肾疾病持续进展的必经过程ꎮ除了器官移植ꎬ早期纤维化阶段现在被认为是治疗整个慢性疾病的关键阶段ꎮ目前有很多肝纤维化或肾纤维化的啮齿动物模型以及少量肝肾纤维化的复合模型可供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ꎮ本文对常用的肝㊁肾纤维化及其复合模型的造模方法与机制进行综述ꎬ并比较不同方法间的优势与不足ꎬ为日后不断建立和完善更加贴合临床的肝肾纤维化复合动物模型提供参考ꎮʌ关键词ɔ㊀肝纤维化ꎻ肾纤维化ꎻ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ʌ中图分类号ɔQ95-3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5 ̄4847(2020)06 ̄0845 ̄08ResearchprogressandevaluationofanimalmodelsofhepatorenalfibrosisZHUANGZirui1ꎬ2ꎬWANGMingliang1ꎬ2ꎬZHANGTing1ꎬ2ꎬSUPengliang1ꎬ2ꎬSHAOJiuzhen1ꎬ2ꎬYINXin1ꎬ2ꎬPENGYunru1ꎬ2∗ꎬSHENMingqin1ꎬ2∗(1.JiangsuProvince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ꎬNanjing210028ꎬChina.2.AffiliatedHospit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ꎬ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ꎬNanjing210028)Correspondingauthor:PENGYunru.E ̄mail:pengyunru@126.comꎻSHENMingqin.E ̄mail:mqshen@163.comʌAbstractɔ㊀Fibrosisoftheliverandkidneysisapathologicalprocessinwhichextracellularmatrix(ECM)isoverdepositedandparenchymacellsarereducedbycontinuousdamagetoliverandkidneycells.Liverandkidneyfibrosisisaninevitableprocessofchronicliverandkidneydiseases.Exceptfororgantransplantationꎬtheearlystageoffibrosisisnowconsideredthekeypartoftreatmentforchronicdisease.Therearecurrentlymanyrodentmodelsofliverorkidneyfibrosisꎬbutonlyafewmodelswithcombinedliverandrenalfibrosisareavailableforresearchanddrugscreening.Thispapersummarizesthemodelingmethodandmechanismsofcommonliverandkidneyfibrosisꎬandcompositemodels.Wealsocomparethemeritsanddemeritsofdifferentmethodtoprovideareferenceforthefutureestablishmentandimprovementofmoreclinicallyrelevantcompoundanimalmodelsofliverandkidneyfibrosis.ʌKeywordsɔ㊀liverfibrosisꎻkidneyfibrosisꎻliverandkidneyfibrosismodelConflictsofInterest:Theauthorsdeclarenoconflictofinterest.㊀㊀纤维化可发于多器官ꎬ其实质是慢性损伤长时间超出实质细胞修复能力ꎬ导致器官结构破坏㊁功能减退ꎬ最终脏器硬化和衰竭ꎬ目前有效疗法只有疾病晚期器官移植[1]ꎮ而肝㊁肾作为人体的两大免疫和代谢器官ꎬ更加容易遭受各种原因的损伤ꎬ使得肝肾处于慢性损伤的状态ꎮ在亚太地区ꎬ每年经由纤维化发展的肝硬化㊁肾硬化及其并发症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ꎮ因此ꎬ慢性肝病和慢性肾病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ꎬ对慢性肝病和慢性肾病的部分机制㊁药物筛选也有详尽的研究和说明ꎬ但在实际临床中以及在肝㊁肾纤维化实验模型的建立过程中ꎬ肝肾总是在功能和血液动力学方面体现紧密联系ꎮ除此之外ꎬ由于一些传统中药的肝肾同治功效需要适宜的动物模型来用进行现代科学研究与阐释ꎮ因此ꎬ近年来逐渐有人尝试建立一种肝肾纤维化的新复合模型以适应当代需求ꎮ作为慢性疾病的早期阶段ꎬ早期纤维化阶段被普遍认为具有可逆性ꎬ并非不可逆的 疤痕组织 [2]ꎮ因此ꎬ阻断早期肝肾纤维化进程可以成为治疗慢性肝肾疾病新的切入点ꎬ使慢性肝肾病在早期阶段就有治愈的可能性ꎮ目前针对肝肾纤维化有效的药物非常有限ꎬ因此ꎬ能成功建立更加贴近临床的疾病模型ꎬ成为突破阻断纤维化㊁逆转肝肾硬化的关键点之一ꎮ本文总结了肝纤维化㊁肾纤维化和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常用的建立方法ꎬ初步探讨了模型机制㊁对比了不同方法间的优缺点ꎬ旨在为建立更贴近人类临床肝肾纤维化的模型提供参考(见图1)ꎮ1㊀肝纤维化模型1 1㊀化学试剂法多采用四氯化碳㊁硫代乙酰胺㊁N ̄亚硝基化合物等ꎮ四氯化碳模型主要以脂肪变性为主ꎬ适合于一般肝纤维化的机制和药物研究ꎻ硫代乙酰胺在体内与肝细胞化学反应致其坏死ꎬ此模型更适合于肝硬化初期阶段的研究ꎻN ̄亚硝基化合物在机体内更依赖于氧化应激反应造成损伤ꎮ1 1 1㊀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ꎬCCl4)四氯化碳(CCl4)为无色有毒的挥发性液体ꎬ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ꎬ使用过程中实验人员应注意防止吸入CCl4ꎮ因其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高复制性㊁与人类纤维化病理变化的高相似性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药物ꎮCCl4诱导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现在还尚不完全清楚ꎬ但Dong等[3]联合利用转录㊁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生物网络技术ꎬ证实CCl4毒性主要涉及氧化还原㊁氧化应激反应ꎬ途径主要包括视黄醇代谢㊁花生四烯酸代谢等ꎮ注:损伤反应可使肝㊁肾分泌炎症因子ꎬ活化肝星状细胞㊁促进肾上皮-间质转化ꎬ相反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上皮-间质的转化又可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ꎬ使损伤持续进行ꎬ从而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ꎬ脏器纤维化产生ꎮ图1㊀肝肾纤维化的形成Note.Theinjuryreactioncanmaketheliverandkidneysecreteinflammatoryfactorsꎬactivatehepaticstellatecellsandpromoterenal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Onthecontraryꎬactivationofhepaticstellatecellsand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formationcanpromotethesecretionofinflammatoryfactorsꎬsothattheinjurycontinuesꎬresultinginexcessivedepositionofextracellularmatrixandorganfibrosis.Figure1㊀FormationofliverandkidneyfibrosisCCl4通常与玉米油㊁花生油㊁橄榄油等按比例混合ꎬ通过灌胃㊁腹腔注射㊁吸入㊁皮下注射等方式给药ꎮ腹腔注射会造成更高的死亡率ꎬ但因建模快㊁稳定性好㊁成功率高得到更广泛的应用ꎮ一般根据不同实验动物品系ꎬ使用不同剂量CCl4均可在6~8周表现出炎症因子浸润㊁肝脂肪变性和坏死的明显的纤维化阶段特征ꎮ雌性啮齿类动物对CCl4表现出耐受难成模倾向ꎬ所以多数选取雄性大鼠进行造模ꎮ此模型具有缓慢形成肝纤维化的变化过程ꎬ形态学㊁病理学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明显变化都具有类似人类肝纤维化的典型特征ꎬ适用于肝纤维化形成的动态研究和药物筛选ꎮ1 1 2㊀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ꎬTAA)硫代乙酰胺是无色或白色结晶ꎬ1948年被报导具有肝毒性[4]ꎬ2017年WHO将其纳入2B类致癌物ꎮTAA在体内和体外均可被CYP2E1酶激活ꎬ代谢为不稳定的反应物TASO2与肝大分子共价结合而引发坏死ꎮBashandy等[5]人用TAA诱导肝纤维化时ꎬ肾同时表现出肾小球缩小㊁肾小管上皮变性㊁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等损伤ꎮTAA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制ꎬ通过饮用水㊁腹腔注射等途径给药ꎻ饮用水给药可建立比较温和的肝纤维化模型ꎬ但饮用水给药会因为个体摄入差异造成剂量偏差ꎬ因此常采用腹腔注射ꎬ剂量范围150~250mL/kgꎬ最常用剂量200mg/kgꎬ大概4~6周即可成功建立肝纤维化模型[5-8]ꎮTAA相比CCl4表现出更强肝毒性ꎬ造模过程中更高的死亡率要求实验人员扩大啮齿类动物数量ꎬ而集中在中央门静脉的病变㊁与人类肝纤维化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改变的相似性使其更适合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阶段研究ꎮ1 1 3㊀N ̄亚硝基化合物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iethylnitrosamineꎬDMN/DEN)均属N ̄亚硝基化合物ꎬ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报道具有强致癌性与肝毒性ꎮN ̄亚硝基化合物在各器官主要依靠细胞色素P450代谢激活ꎬ转变为更具活性的代谢产物ꎬ导致烷基化DNA和活性氧产生ꎬ从而对器官产生氧化损伤[9-10]ꎮ虽然N ̄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损伤靶向器官除肝外还有肾ꎬ但其对肾的损伤研究较为缺乏ꎬ研究主要集中于肝毒性ꎮ以肝萎缩㊁脾肿大㊁血小板减少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为典型特征的N ̄亚硝基化合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相关的生化㊁病理生理以及分子改变的优秀动物模型ꎮDapito等[11]认为将DEN与CCl4合用ꎬ会促使肠道产生更多内毒素ꎬ可更好的模拟人类肝癌的微环境ꎮDing等[12]利用SD大鼠建立了完整的肝炎-肝纤维化-肝癌模型轴ꎬ为不同阶段疾病模型的准确建立提供了参考ꎬ此研究显示每周两次注射DEN(30mg/kg)ꎬ8~12周肝即处在明显肝纤维化阶段ꎮ1 2㊀手术法肝纤维化手术法是通过手术将胆管暴露并结扎ꎬ直接人为造成胆汁淤积ꎬ是一种以胆管增生为病变特点的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模型ꎮ胆管结扎可通过手术在动物体内结扎胆总管ꎬ也可在体外对细胞使用抑制剂ꎬ造成胆汁阻塞性病变ꎮ胆管结扎一定程度上可较好的模拟人类因长期胆汁淤积而引起的肝细胞增殖和凋亡㊁门静脉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ꎬ以及伴有常见的胆汁性急性肾损伤并发症[13-14]ꎮ但手术结扎会阻断所有的胆汁流通ꎬ因此ꎬ无法更完全复制人类临床具有一定胆汁通量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的病理过程ꎮGhallab等[15]利用荧光胆汁盐和非胆汁盐有机阴离子的双光子成像技术对胆管结扎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ꎬ结扎胆总管后ꎬ肝内和胆内胆汁酸水平急剧升高损伤细胞ꎮ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胆管结扎损伤肝中起重要作用[16]ꎮYang等[17]用SD大鼠结扎总胆管不同位置进行研究发现ꎬ胆总管上端结扎比胆总管中部结扎可用更小的死亡率诱导更严重的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ꎮ胆管结扎建模周期大概在2~4周ꎬ在7d左右开始看见病理变化ꎬ结扎时间不宜过长ꎬ否则啮齿类动物死亡率会大幅度升高以致数据缺失ꎻ手术法在所有方法中建模最快ꎬ但其病变也近似于急性损伤的变化ꎬ而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的过程ꎬ因此胆管结扎可能对于慢性疾病模型来说不够典型ꎮ1 3㊀免疫诱导法免疫反应本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侵的正常反应ꎬ但大量免疫细胞和蛋白的堆积又会损伤正常组织细胞ꎮ免疫诱导法正是利用此原理在啮齿类动物体内模拟人类的免疫性纤维化病变ꎬ因此ꎬ免疫诱导应用的前提是作为模型的动物源要具有正常免疫系统ꎮ1 3 1㊀刀豆蛋白(concanavalinAꎬConA)刀豆蛋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凝集素ꎬ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和促淋巴转化反应作用ꎬ是重要的生化和免疫研究试剂ꎮ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炎模型可用于人类免疫性肝炎㊁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或药物筛选的研究ꎮConA的肝毒性依赖于激活体内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ꎬ和内皮细胞表面糖蛋白结合ꎬ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分泌TNF ̄α㊁IFN ̄γ㊁TGF ̄β1等炎症因子ꎬ从而损伤肝细胞ꎮ因此ꎬ造模时不能选用免疫缺陷无T细胞应答的啮齿类动物[18-19]ꎮ本方法建模采用小鼠居多ꎬ造模周期约4~8周ꎮ造模时ConA可用生理盐水或PBS配制ꎬ通过尾静脉或腹腔注射给药ꎬ关于剂量Heymann等[20]建议具有更多Th1亚系的T细胞免疫反应的啮齿类动物ꎬ例如C57BL/6㊁C3H小鼠对刀豆蛋白更加敏感ꎬ只需要15~20mg/kg体重ꎻ而具有更多Th2亚系的免疫应答啮齿类动物ꎬ例如BALB/c品系的近交或杂交NMRI小鼠对刀豆蛋白不敏感则至少需要30mg/kg体重的量ꎮ1 3 2㊀猪/牛血清蛋白血清蛋白是凭借引起自身过激免疫反应产生全身性的损伤ꎬ因此本模型更适合于免疫性纤维化病理学研究ꎬ但本模型存在自愈的问题ꎮ其所致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是研究细胞水平上纤维化隔膜形成的模型ꎬ以及肝纤维化后的结构变化ꎬ例如毛细血管化和静脉化ꎻ但目前未见血清蛋白诱导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的诱导研究ꎮ猪/牛血清蛋白无法在免疫缺陷或免疫耐受啮齿类动物中诱导肝纤维化ꎬ因其免疫性损伤依赖于一定周期的激活巨噬细胞㊁Kupffer细胞ꎬ释放炎症因子ꎬ进而激活星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21]ꎮ用猪血清蛋白诱导的免疫性纤维化程度与血清蛋白剂量并无依赖关系ꎬ只会随时间不同呈现不同病理变化[22]ꎮYou等[23]用牛血清蛋白(BSA)致SD大鼠肝小叶结构严重受损ꎬ炎性细胞浸润ꎬ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ꎬ纤维组织通过中央小叶增生并扩展为肝实质ꎮ2㊀肾纤维化模型2 1㊀化学试剂法重金属化合物㊁腺嘌呤和手术法在国内建立慢性肾病模型的应用属最为广泛ꎮ建立肾纤维化模型的几种化学物质相较肝纤维化模型的几种物质ꎬ明显缺少对肾损伤的高度靶向性ꎬ且研究多集中于肾的急性损伤研究ꎮ2 1 1㊀氯化汞(mercurydichlorideꎬHgCl2)重金属汞是主要以金属汞㊁无机汞㊁有机汞三种形式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污染物ꎬ对环境和人体有极大的伤害ꎮ肾是受无机汞毒性影响的主要器官之一ꎬ因为无机汞更容易在肾中累计ꎬ使肾成为受伤最严重的器官ꎮZalups[24]发现HgCl2静脉注射0 5μmol/kg或2 0μmol/kg后3hꎬ超过总剂量55%的Hg2+都集中在肾近段小管上皮细胞中ꎮHgCl2可诱导T细胞死亡和破坏细胞中线粒体膜ꎬ当线粒体电子传输链功能受损会产生过量活性氧自由基(ROS)ꎬ氧化应激反应可激活细胞死亡程序ꎮHgCl2造模时多选取大鼠进行实验ꎬ原因是小鼠对HgCl2显示出一定的耐药性ꎬ难成模ꎮ本方法可通过皮下注射㊁静脉注射㊁灌胃等途径给药ꎮ造模中HgCl2剂量非常关键ꎬ过小难成模ꎬ剂量稍大啮齿类动物容易大批死亡ꎬ因此ꎬ预实验时ꎬ对于大鼠的剂量ꎬ应多进行尝试或采取梯度给药ꎮ在国内多采用每日8mg/kgHgCl2水溶液灌胃给药ꎬ8周左右即可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25]ꎮ2 1 2㊀腺嘌呤腺嘌呤可在体内代谢为2ꎬ8-二羟基腺嘌呤(DHA)ꎬDHA在肾小管积累ꎬ形成晶体(结石)堵塞肾小管造成肾损伤ꎬ虽然DHA的致病机理还尚未完全清楚ꎬ但已知TGF ̄β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26]ꎮ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ꎬCKD)模型会增加增加尿酸的排泄ꎬ形成蛋白尿ꎬ游离氨基酸减少ꎬ肾外表颗粒化且伴有肾纤维化ꎬ同时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伤ꎬ无论是缓慢变化的慢性肾病还是并发症均与临床人类CKD表现高度一致ꎮ腺嘌呤诱导肾纤维化多采用大鼠进行含有0 75%腺嘌呤的饲料喂食ꎬ可引起肾迅速且严重的变化ꎬ伴随肾小管损伤㊁肾小球㊁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ꎮ但Tamura等[26]和Imamura等[27]仅用含有0 2%和0 25%腺嘌呤饲料喂食C57BL/6小鼠ꎬ也成功诱导肾纤维化ꎬ可能说明小鼠比大鼠对腺嘌呤更敏感ꎮ2 1 3㊀硝酸铀酰(uranylnitrate)硝酸铀酰目前在国外诱导急性肾损伤模型应用较多ꎬ其急性肾毒性和急性肾衰竭的病理机制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描述ꎮ向啮齿类动物注射硝酸铀酰之后ꎬ50%的铀化合物通过肾排出ꎬ铀化合物在肾中又集中在肾皮质部分ꎬ在其他器官分布的数量微不足道ꎬ具有较好的肾靶向性[28]ꎮ硝酸铀酰可使啮齿类动物尿量和肾小球过滤率减少ꎬ近端肾小管萎缩ꎻ其慢性肾毒性多与重金属汞㊁锌等对肾损伤的机理类似ꎬ硝酸铀酰同样可以破坏线粒体电子传输链功能ꎬ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肾[29]ꎮ在国内不仅对硝酸铀酰的慢性肾毒性研究不多ꎬ应用都非常少ꎬ但基于硝酸铀酰对肾的靶向性ꎬ我们应尝试扩大对硝酸铀酰的慢性肾毒性研究ꎬ也许可以建立良好的慢性肾纤维化模型ꎮ在为数不多的硝酸铀酰诱导纤维化模型文章中ꎬ多采用雌性啮齿类动物ꎬ硝酸铀酰的给药方式和剂量都比较统一ꎬ多采用单次腹腔注射5mg硝酸铀酰/kg体重ꎬ大约8~10周即可见肾间质纤维化ꎮ2 2㊀手术法对肾纤维化的研究中更多会采取手术法建立模型ꎬ一般手术法有单侧输尿管结扎㊁5/6肾切除手术和缺血再灌注法ꎻ其中结扎单侧输尿管最经典ꎬ应用也是最为广泛ꎬ而缺血再灌注法则因其临床实际应用的高度需求性同样被研究的较多ꎮ5/6肾切除法虽然也能快速建立肾的损伤ꎬ但因其需要切除大部分肾ꎬ对机体产生过大的损伤且并不是很符合临床需求的研究ꎮ2 2 1㊀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ureteralligationꎬUUO)本方法适用于大鼠和小鼠ꎬ输尿管结扎后阻碍尿液正常排泄ꎬ短时间便可造成尿潴留ꎬ肾肿大ꎬ肾小管细胞坏死ꎬ肾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ꎮ此模型已经成为了研究尿路梗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原因和机制的标准模型ꎮ但UUO模型同样存在慢性病变特点不够典型的问题ꎬ并且伴随结扎时间延长ꎬ啮齿类动物死亡率会加速提升ꎮ此模型病变只发生在结扎输尿管一侧ꎬ对侧肾功能依旧正常ꎮ单侧输尿管结扎后ꎬ从第3天起有肾髓质和皮质减少的病理变化ꎬ且有少量纤维化出现ꎬ随时间推移ꎬ结扎7d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成倍增长ꎬ单核巨噬细胞浸润ꎬ间质水肿ꎬ部分近端小管上皮空泡变性[30]ꎬ两周后即可形成以小管细胞坏死和萎缩㊁炎症细胞渗透㊁细胞外基质和I型胶原蛋白大量沉积为特点的严重的结构破坏[31]ꎮ刘克剑等[32]等发现从侧腹开口结扎单侧输尿管两端后ꎬ不离断输尿管ꎬ可保证不影响造模效果的同时大幅提升啮齿类动物的存活率ꎮ2 2 2㊀缺血再灌注在临床的外科手术㊁器官移植㊁烧伤等过程均可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ꎬ然而短暂缺血并不足以引起器官细胞损伤ꎬ反而缺血后的血液再灌注可造成微血管和实质细胞更严重的损伤ꎮ因此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高度应用局限性ꎬ基本全部用于缺血再灌注引起肾损伤的相关研究ꎮ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损伤主要与活性氧自由基和Ca2+超载有关ꎬ在缺血组织中清除自由基的酶类合成能力受损ꎬ并且缺血再灌注可以直接损伤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ꎬ引起炎症级联反应ꎮ因此ꎬ抑制TLR4通路和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可减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33]ꎮ张蕊[34]利用动态对比增强MRI监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的肾损伤ꎬ发现当大鼠肾缺血30~45min时可在保证大鼠存活率的条件下对肾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ꎮ3㊀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作为人体两大免疫器官ꎬ肝肾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ꎬ不仅临床上的肝肾综合征㊁乙肝相关性肾病㊁胆汁性肾病等ꎬ中医的肾病从肝论治ꎬ肝病从肾论治等均体现着肝肾协作㊁互滋的能力ꎻ此外ꎬ为了深入研究一些传统中药对肝肾的异病同治功效ꎬ开始尝试建立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ꎮ基于以往建立肝纤维化和肾纤维化模型的经验之上ꎬ几乎所有肝损伤药物和手术法都具有高度肝靶向性的同时可轻损肾ꎬ而致肾损伤的化学药物往往肾靶向性较低ꎬ因此在建立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时多采用肝靶向性损伤药物结合肾损伤药物或直接采用能造成全身损伤的化学试剂㊁药物ꎮ3 1㊀四氯化碳和牛血清Manoj[35]联合四氯化碳和牛血清蛋白腹腔注射ꎮ在本研究中ꎬ四氯化碳主要造成肝损伤ꎬ牛血清蛋白主要通过免疫复合物形成蛋白尿造成肾损伤ꎻ10周后肝病理切片可见明显的纤维化ꎬ肾仅见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ꎮ四氯化碳具有较高肝靶向性的同时对肾也有损伤ꎬ牛血清蛋白作为免疫性损伤药物配合四氯化碳ꎬ使肝肾损伤程度均大致处于纤维化阶段ꎬ但本试验最终并未显示严重的肾纤维化结果ꎻ反而发现牛血清蛋白对四氯化碳的肝损伤有拮抗作用ꎬ为日后造模方法提供了新发现ꎮ3 2㊀DMN和汞姜哲浩等[36]在研究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肝肾纤维化的影响时采用了腹腔注射DMN和喂食含有重金属汞的饲料建立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ꎮ8周之后ꎬ肝组织坏死㊁肝细胞肿胀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㊁假小叶形成ꎻ肾间质水肿伴炎细胞浸润㊁肾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ꎮ汞在诱导肾纤维化单独使用时ꎬ剂量难以控制ꎬ但配合对肝肾都有损伤的DMN使用大大提高了成功诱导肝肾纤维化的几率ꎮ3 3㊀酪氨酸氧化产物酪氨酸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药原料ꎬ容易被氧化修饰[37]ꎻ因此在售卖的牛奶㊁奶粉㊁动物饲料中等均可检测到酪氨酸及其氧化产物的存在ꎮ因此ꎬ酪氨酸及其氧化产物对人体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热点ꎮ李竹青[38]发现短期28d喂食酪氨酸氧化产物可对肝肾均产生损伤ꎬ随喂食时间增长ꎬ会引起肝肾炎症因子大量分泌ꎬ产生氧化应激反应ꎬ紧接着激活肝星状细胞与内质网应激反应ꎬ促进肾小球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反应ꎬ引起肝肾纤维化ꎮ3 4㊀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ꎬCsA)从20世纪80年代CsA作为免疫抑制剂应用于临床ꎬ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反应ꎬ但由于较严重的肝㊁肾毒性副作用ꎬ使其应用受限ꎮ短期注射CsA可使肾血流减少ꎬ长期注射会导致具有广泛的肾小管纤维化的肾衰竭ꎮCsA的急性肾毒性与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ꎬ慢性肾毒性是因为可触发机体分泌TGF ̄βꎬ大量的TGF ̄β是触发上皮间质转化的关键因素ꎮCsA可破坏肾近端管状细胞的形态㊁连接结构㊁细胞骨架ꎬ并且在上皮-间质转化后ꎬ成肌纤维细胞可以自由迁移到间质中ꎬ并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ꎬ促进纤维化发展[30-40]ꎮ程根阳[41]先建立低盐饮食(lowsaltdietꎬLSD)喂养ꎬ然后每日皮下注射CsAꎬ14d后即显示肝肾功能受损㊁炎症细胞浸润ꎬ35d试验结束时ꎬ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ꎬ纤维化程度明显ꎮ4㊀总结与展望4 1㊀总结现有建立肝㊁肾纤维化模型的方法在建模难易程度㊁临床相似性㊁重复程度都各有千秋ꎮ化学诱导法建模耗时较长ꎬ但比较符合慢性疾病病变过程ꎬ个别毒性化学物质ꎬ如氯化汞㊁DMN等由于安全管控原因难以购买ꎬ因此模型出现空缺ꎬ丞待开发新的模型ꎻ手术法虽然建模过程耗时短ꎬ但对于慢性疾病的慢性病变过程来讲不够典型ꎬ同时术后感染㊁啮齿类动物撕咬造成刀口撕裂㊁结扎时间过长等使死亡率升高ꎻ免疫法虽能引起全身性的炎症ꎬ但却存在停药后可自愈的问题ꎬ这并不利于肝肾纤维化的治疗药物筛选ꎮ现有造模方法基本可以实现从不同发病原因来模拟人类临床中出现的肝㊁肾纤维化的一些病理变化ꎬ可以适用于不同科研目的ꎮ相对来讲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现在处于较空白的阶段ꎬ由于胆管结扎㊁注射硫代乙酰胺等方法能同时引起肝肾的损伤ꎬ是对肝肾同时的直接毒性还是基于肝肾功能交互的损伤ꎬ对其潜在机制及诱导复合模型的潜力还有待深入研究ꎮ近年仅有两篇报道称酪氨酸氧化产物和环孢菌素A均可同时引起肝肾纤维化ꎬ但在大鼠体内引起的病理变化及模型特点还需进行大量且深入的研究ꎻ而能够引起全身性损伤的阿霉素和免疫性血清可能成为诱导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的潜力物质ꎻ同时也可以尝试分别选取建立肝纤维化和肾纤维化模型的经典方法ꎬ结合使用建立肝肾纤维化复合模型ꎬ例如经典四氯化碳模型㊁硫代乙酰胺模型结合单侧输尿管结扎法等ꎮ4 2㊀展望人类慢性肝病和慢性肾病作为全球健康问题ꎬ其药物研究日益迫切ꎮ而实验性动物模型不仅可以从群体数量上满足疾病实验和药物筛选实验的要求ꎬ还可以在实验中各个环节实现条件控制ꎬ可以人为的剔除一些干扰因素ꎬ从而实现对发病机制㊁疾病进程㊁药物筛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ꎮ但现有的肝㊁肾纤维化动物模型依旧存在问题:(1)对动物模型本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ꎻ(2)肝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大多在大㊁小鼠身上建立ꎬ模型的动物种类较少ꎻ(3)无法完全模拟人类肝㊁肾纤维化进展所引起的所有变化ꎻ(4)造模过程中死亡的啮齿类动物无法确认死因ꎬ且可能会在啮齿类动物体内引发并发症或其他变化我们也无法详尽得知ꎻ(5)造模过程至今并未有统一化的规范操作标准ꎬ会因为啮齿类动物品种㊁实验人员操作㊁药品配置等方面造成成模差异ꎮ因此ꎬ对现有建模方法继续优化以及对所有动物模型进行发病机制的探讨ꎬ都将是日后重点研究的领域ꎮ参㊀考㊀文㊀献(References)[1]㊀LuoMꎬPengHꎬChenPꎬetal.Theimmunomodulatoryroleofinterleukin ̄35infibroticdiseases[J].ExpertRevClinImmunolꎬ2019ꎬ15(4):431-439.[2]㊀KisselevaTꎬBrennerDA.Anti ̄fibrogenicstrategiesandtheregressionoffibrosis[J].BestPractResClinGastroenterolꎬ2011ꎬ25(2):305-317.[3]㊀DongSꎬChenQLꎬSongYNꎬetal.MechanismsofCCl4 ̄inducedliverfibrosiswithcombinedtranscriptomicandproteomicanalysis[J].JToxicolSciꎬ2016ꎬ41(4):561-572.[4]㊀FitzhughOGꎬNelsonAA.Livertumorsinratsfedthioureaorthioacetamide[J].Scienceꎬ1948ꎬ108(2814):626-628. [5]㊀BashandySAꎬAlaamerAꎬMoussaSAꎬetal.Roleofzincoxidenanoparticlesinalleviatinghepaticfibrosisandnephrotoxicityinducedbythioacetamideinrats[J].CanJPhysiolPharmacolꎬ2017ꎬ96(4):337-344.[6]㊀SaidEꎬSaidSAꎬGameilNMꎬetal.Modulationofthioacetamide ̄inducedliverfibrosis/cirrhosisbysildenafiltreatment[J].CanJPhysiolPharmacolꎬ2013ꎬ91(12):1055-1063.。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_王宪东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_王宪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94期39重视中医药在大肠癌治疗方面的研究,探索新思路,研讨新治法,增加新疗法,提高大肠癌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1] 关彤.《金匮要略》理论在大肠癌防治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2):371-372.[2] 余胜珠,杨光华,陈连生,付相建.补中益气汤联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老年大肠癌术后腹泻18例[J]. 中国药业,2013,22(8):99-100.[3] 王学中,季秀海.健脾补肾活血方改善大肠癌术后化疗毒副作用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8):210-211.[4] 薛建章,王瑞敏.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以及生存期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5):259-260.[5] 黄耀,唐晓玲.熊墨年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证经验初探[J].江西省2 0 1 4年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暨中医苗治疗肿瘤新进展培训班,184-187.[6] 李晓琳,冯 妮.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319例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5 ,13(14):199-200.[7] 陈爱飞.清肠消癌方灌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56例观察实用[J].中医药杂志,2011,27(12):842-843.・综述・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王宪东1,石安华2(导师),陈文玲3(通讯作者)(1.云南中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3.云南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进行阐述,主要综述了四氯化碳、二甲基亚硝胺、猪血清、刀豆蛋白、乙醇及胆管阻塞手术方等造模方法,同时探讨了每一种模型的造模方法和优缺点。

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大鼠;机制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94.0280 引言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机体对炎症组织损伤修复的反应[1]。

药物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药物所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一06--0264)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科研实验中心
万方数据
模型腹腔注射优于皮下注射[“。 病理改变以中央静脉周围肝坏死、纤维增生明显.小叶
内以窦隙为主.最后产生小结节性肝硬化.有时可出现大结 节性肝硬化。适用于:体内研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血清学标 志物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及抗纤维化药物的筛选。
如乙醇与高脂饮食联合,TAA和酒精联合.DMN与小牛 血清白蛋白联合造模,CCl。与乙醇联合.人白蛋白与C01。联 合等。
复合法可节约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但各种因 素相互作用,机制更为复杂,给实验结果的分析带来困难。 6肝纤维化逆转模型
近年研究显示。消除致病因素或应用有效的抗纤维化药 物都能诱导肝纤维化发生逆转。近年Iredale等Ⅲ】报道,经腹 腔注射CCh 2次倜,共4周可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停止毒剂 注射后28 d纤维化几乎完全消退。而由胆道梗阻及胆汁淤积 导致的患者或大鼠肝纤维化经胆道再通后均出现逆转[16】。
·852。·
异。体质量监测下使用TAA,可降低病死率,同时显著提高肝 硬化形成率。文献[5]报道,腹腔注射TAA(200 mg/kg),每周 3次,4周后可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形成。
优点:简单可靠,造模时间短,肝纤维化模型成功率高且 形成相对稳定。缺点:毒性大,易挥发,需注意个人防护。
TAA与CCl。造模相比。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害较轻 微。与人类肝损伤的特点更相符f6]。TAA引起的大鼠肝性脑病 模型,是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Ⅲ;TAA维持16周可建立门 脉高压性脾肿大的模型Is]:TAA造模广泛应用于肝纤维化发 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及肝硬化向肝癌转化的机制研究【9】。 2免疫性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综述һ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60598ꎬ81660745)作者简介:吕艳杭(1994~)ꎬ女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肝纤维化㊁肝硬化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ꎮ通信作者:王振常(1972~)ꎬ男ꎬ硕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客观化与规范化ꎬ电子邮箱:Wangzhenchang924@163.comꎮ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һ吕艳杭1㊀吴姗姗1㊀王振常2㊀叶学劲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ꎬ南宁市㊀530222ꎬ电子邮箱:2917138211@qq.comꎻ2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科ꎬ南宁市㊀530201)ʌ提要ɔ㊀肝纤维化是由各种损肝因素作用于肝脏ꎬ导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ꎬ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弥漫性沉积过多所致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及肝窦毛细血管化ꎬ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转化的必经阶段ꎮ成功制造出与各种致病因素相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ꎬ可以为临床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ꎮ本文将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的方法㊁效果㊁用途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ꎮʌ关键词ɔ㊀肝纤维化ꎻ动物模型ꎻ化学药物ꎻ酒精ꎻ自身免疫性ꎻ综述ʌ中图分类号ɔ㊀R657.31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0253 ̄4304(2020)07 ̄0875 ̄04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20.07.21㊀㊀肝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在修复过程中的病理状态ꎬ其中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㊁酒精性肝病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㊁胆汁淤积性肝炎以及某些代谢性疾病等ꎬ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ꎮ研究表明ꎬ肝纤维化作为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阶段ꎬ是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必经阶段[1-3]ꎮ大量研究证明ꎬ适当的治疗措施可逆转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病理状态ꎬ控制肝纤维化的发展对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9]ꎮ因此ꎬ逆转肝纤维化的治疗成为众多慢性肝脏疾病治疗的汇聚点ꎮ而制造各致病因素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前提基础ꎮ本文将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的方法㊁效果㊁用途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ꎬ为今后研发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提供临床基础研究ꎮ1㊀化学药物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1.1㊀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㊀四氯化碳法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是一种经典的造模方法ꎬ因其具有造模成功率高㊁方法简便㊁费用低㊁时间短等优势ꎬ成为临床基础研究中肝纤维化造模的首选方法ꎮ皮下注射浓度为40%~60%的四氯化碳联合橄榄油是最常用的造模方法ꎬ每周注射2~3次ꎬ第8周时可成功制造肝纤维化模型[10]ꎮ四氯化碳法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原理属于氧化应激反应ꎬ机制是四氯化碳在肝脏内代谢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ꎬ产生的自由基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ꎬ生成的过氧化物包括丙二醛和4 ̄羟基壬烯酸ꎬ它们以线粒体为靶点ꎬ破坏线粒体膜结构ꎬ从而损伤肝细胞膜ꎬ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ꎬHSC)释放Ⅰ型胶原酶和Ⅳ型胶原酶ꎬ促进HSC增生ꎬ导致肝纤维化ꎮ但四氯化碳毒性较大ꎬ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实验动物的大量死亡ꎬ而小剂量使用又容易导致造模失败ꎬ为了提高造模的成功率ꎬ学者们对传统的四氯化碳造模法不断进行改良ꎮ目前常用的四氯化碳造模法主要包括腹腔注射㊁皮下注射及灌胃法ꎮ孙鹏等[9]通过改良四氯化碳注射浓度(40%)和注射时间(每3日1次ꎬ共14次)ꎬ采用四氯化碳大豆油溶液腹部皮下注射联合高脂蛋白饲料喂养㊁60%食用酒灌胃ꎬ大大降低了实验动物的死亡率ꎬ提高造模成功率ꎮ王永刚等[11]采用四氯化碳-橄榄油(含40%四氯化碳)3mL/kg皮下注射(2次/周ꎬ共6周)ꎬ并以20%乙醇作为唯一饮用水灌胃造模ꎬ大大地提高了造模成功率ꎬ减少实验动物的死亡率ꎮ杨凤蕊等[12]采用3mL/kg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含40%四氯化碳)联合苯巴比妥经腹注射也提高了造模成功率ꎮ1.2㊀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㊀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ꎬDMN)也叫亚硝基二甲胺ꎬ其分子式为C2H6N2O或(CH3)2NNOꎬ具有巨大的肝毒性ꎬ对基因结构及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ꎬ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使核酸㊁蛋白质发生甲基化ꎬ大剂量使用易导致动物死亡ꎬ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㊁灌胃及吸入可以导致肝细胞坏死ꎬ细胞外基质增多致使HSC被激活ꎬ细胞表型由上皮型转化成间质型ꎬ促使HSC转化成纤维细胞ꎬ导致肝脏退行性坏死ꎬ形成肝纤维化ꎮDMN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成模率高㊁周期短㊁死亡率低及可控性高ꎮ高雅等[13]给予大鼠1.6mL/kgDMN溶液腹腔注射ꎬ3次/周ꎬ42d时大鼠出现明显的肝纤维化ꎬ即肝小叶消失㊁假小叶形成ꎬ与四氯化碳法相比大大缩短了建模的时间ꎮ王晶晶等[14]给予大鼠腹腔注射0.5%DMN生理盐水稀释液ꎬ剂量为2mL/kgꎬ1~3次/周ꎬ共注射28dꎬ停止使用DMN后肝纤维化不易自行吸收ꎬ提示病变稳定性强ꎬ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是研究抗纤维化药物的理想模型ꎮ李伟伟等[15]也通过腹腔注射质量分数0.5%DMN溶液2mL/kgꎬ每2d注射1次ꎬ连续4周ꎬ得到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ꎮ综上所述ꎬ与四氯化碳法相比ꎬDMN法具有周期短㊁方法简单的优点ꎬ停止给药后肝纤维化不易自行吸收恢复ꎬ但是DMN为致癌物质ꎬ其除了腹腔注射外ꎬ还可通过吸入(呼吸道㊁皮肤)等途径产生毒性作用ꎬ因此实验操作者在实验时应格外小心谨慎ꎮ1.3㊀硫代乙酰胺诱导肝纤维化模型㊀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ꎬTAA)分子式为CH3CSNH2ꎬ其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机制是TAA进入细胞内ꎬ被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氧化后生成自由基ꎬ自由基与肝细胞膜脂质结合ꎬ诱发脂质过氧化破坏肝细胞膜ꎬ造成肝细胞的变性坏死ꎮ主要的造模方法有灌胃㊁腹腔注射㊁皮下注射等ꎬ最常用的是皮下注射ꎮ秦冬梅等[16]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将TAA配制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溶液ꎬ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ꎬ3次/周ꎬ第8周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ꎮ薛改等[17]按160mg/kgꎬ对大鼠隔天灌胃浓度为3%的TAAꎬ每周称量体质量1次ꎬ严格按照体质量变化调整TAA的灌胃量ꎬ1周内体质量下降5%以内者维持原用量ꎬ1周内体质量下降5%~10%者用量减少为原用量的1/2ꎬ1周内体质量下降10%以上停止使用以避免死亡ꎬ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降低大鼠的死亡率ꎮ张帅等[18]对大鼠皮下注射0.03%的TAAꎬ剂量为200mg/kgꎬ2次/周ꎬ8周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ꎮ综上所述ꎬTAA造模时间较短ꎬ肝纤维化模型成功率高且相对稳定ꎬ死亡率低ꎬ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基础研究ꎮ但其易挥发㊁毒性大㊁需要加强个人防护ꎮ2㊀酒精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酒精分子式为C2H6Oꎬ进入人体内的酒精有90%在肝脏中代谢ꎬ其肝损伤机制是酒精进入肝脏细胞ꎬ在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醛ꎬ进而转变为乙酸ꎬ促使还原性辅酶Ⅰ与反应性辅酶Ⅰ比值升高ꎬ抑制线粒体三羧酸循环ꎬ使肝内脂肪酸代谢发生障碍ꎬ氧化减弱ꎬ使中性脂肪堆积于肝细胞中ꎬ从而引起肝细胞的炎症㊁变性㊁坏死ꎬ诱发胶原纤维堆积导致肝纤维化ꎮ目前主要通过31.5%酒精溶液(95%酒精与水混合制成)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19]ꎮ有学者采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诱导肝纤维化模型ꎬ16周时成功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ꎬ证明此法操作简单㊁经济低廉[20]ꎮ李丰衣等[21]采用 白酒-吡唑-植物油 混合液灌胃法制备乙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ꎬ即每天给予每只大鼠以4.8g/kg白酒㊁24mg/kg吡唑㊁2mL/kg玉米油的混合液灌胃ꎬ灌胃量随体重的变化进行调整ꎬ同时喂养高脂饲料(基础饲料ʒ胆固醇ʒ猪油=79ʒ1ʒ20)ꎬ于16周时发现大鼠轻度酒精性肝纤维化形成ꎬ表明酒精复合因素灌胃可以成功制备肝纤维化模型ꎬ且成功率高㊁价格低廉㊁模型相对稳定ꎮ3㊀非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非酒精性肝纤维化主要是指高脂肪㊁高蛋白及高胆固醇诱发的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ꎬ慢性脂肪肝的患者不断增加ꎬ所以高脂高胆固醇诱导的肝纤维化也是当前研究热点ꎮ高脂高胆固醇所致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是: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ꎬ它可把血液中的脂肪酸合成为三酰甘油ꎬ三酰甘油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ꎬ并释放入血液ꎻ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㊁植物油和糖类等高热量食物ꎬ过剩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ꎬ从而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ꎬ导致脂肪肝ꎬ肝脏的细胞 堆 满了多余的脂肪ꎬ从而形成肝纤维化ꎮ杨银花等[22]的研究表明ꎬ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能成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ꎬ且价格低廉㊁成模率高㊁操作简便ꎬ于喂养第8周时多数大鼠肝脏肝纤维化形成ꎮ综上所述ꎬ高脂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ꎬ造模周期短ꎬ操作方便ꎬ能复制出与人类相似的肝纤维化模型ꎬ可以很好地运用于人类非酒精性肝纤维化的研究ꎮ但喂养量尚未标准化ꎬ肝纤维化易自行吸收ꎬ模型相对不稳定ꎮ4㊀胆管结扎性肝纤维化模型胆管结扎性肝纤维化模型是通过人为结扎肝外胆管使其阻塞ꎬ形成肝纤维化ꎮ其结扎方法包括肝外胆管结扎法㊁胆管结扎后切断法和逆行性注入N ̄丁基 ̄2 ̄氰基丙烯酸盐法三种方式ꎮ其主要机制是由胆管渐进性破坏㊁胆汁淤积及肝内炎症持续存在ꎬ导致肝细胞及胆管细胞进一步损伤ꎬ发展为肝纤维化ꎮ慕永平等[23]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备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ꎬ发现该模型可复制人类胆管梗阻造成肝纤维化的形态ꎬ且方法简便ꎬ造模周期短ꎬ肝纤维化稳定可靠ꎬ无须与毒性物质接触ꎮ5㊀自身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自身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主要以遗传因素为主ꎬ其他因素是在遗传易感性基础上ꎬ导致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破坏ꎬ从而产生针对肝脏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ꎬ诱发肝脏炎症坏死并进展为肝纤维化ꎮ实验研究中主要以动物血清或者人血清蛋白作为抗原ꎬ将其注射入动物体内ꎬ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ꎮ5.1㊀动物血清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㊀实验室一般常选用猪血清㊁牛血清㊁马血清或血吸虫血清等给予实验动物注射ꎬ引起胶原纤维堆积ꎬ导致肝小叶消失ꎬ形成假小叶ꎬ诱发肝纤维化ꎮ由于猪血清较牛血清价格便宜ꎬ而血吸虫血清不易提取㊁价格昂贵ꎬ因此猪血清是实验室肝纤维化造模的首选试剂ꎮ有学者采用猪血清(0.5mL/次ꎬ2次/周ꎬ共12周)对大鼠进行腹部注射ꎬ在造模期间每周处死1只大鼠ꎬ观察胶原纤维㊁肝纤维化指标及转化生长因子β1ꎬ用来判断大鼠成模情况ꎬ结果显示ꎬ猪血清可成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24-27]ꎮ赵宏伟等[28]在传统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腹腔注射ꎬ0.5mL/次ꎬ共12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ꎬ加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80%玉米粉+20%猪大油+0.5%的胆固醇)饲养大鼠ꎬ结果发现实验第4周时大鼠出现肝纤维化的现象ꎬ提示此法大大缩短了造模时间ꎬ方法简便ꎬ价格低廉ꎬ模型相对稳定ꎮ5.2㊀人血白蛋白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㊀人血白蛋白所致的肝纤维化分为致敏和攻击两个阶段ꎮ谢玉梅等[29]对人血白蛋白免疫攻击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改良ꎬ使用生理盐水稀释人血白蛋白ꎬ与等量的不完全福氏佐乳剂乳化ꎬ予尾静脉注射0.5mL/次(含人血白蛋白4mg)ꎬ共注射4次ꎬ前2次间隔14dꎬ后2次间隔10dꎬ并以30%乙醇为唯一饮用水ꎬ结果显示苏木精-伊红染色㊁V ̄G胶原染色向肝小叶延伸ꎬ交织成网状ꎻ进一步研究发现ꎬ在攻击阶段由尾静脉注射改为腹腔注射ꎬ或者在注射人血白蛋白的基础上加用四氯化碳ꎬ可增加造模成功率ꎮ5.3㊀刀豆素蛋白诱发的肝纤维化模型㊀刀豆素蛋白诱导肝纤维化的机制是刺激T细胞有丝分裂ꎬ促进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㊁肿瘤坏死因子α等)的释放ꎬ引起炎症反应ꎬ进一步使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ꎮ有学者将1g/L刀豆素蛋白溶于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溶液ꎬ按12.5mg/kg给予每只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ꎬ1次/周ꎬ第6次注射1周后处死大鼠ꎬ取肝组织分析ꎬ发现刀豆素蛋白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与人类肝炎病毒肝纤维化接近ꎬ随着刀豆素蛋白剂量的增加ꎬ肝损伤加重ꎬ此法操作简单快捷[30-31]ꎮ综上所述ꎬ猪血清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是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中最为经典的模型ꎬ其操作简单㊁价格便宜㊁造模周期短ꎬ与化学药物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相比ꎬ稳定性更高ꎬ与临床肝纤维化最为贴近ꎬ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基础研究ꎮ6㊀其他因素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除了上述的造模方法ꎬ还有血吸虫感染实验动物诱导肝纤维化㊁营养缺乏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㊁基因缺陷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病毒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32-34]ꎮ7㊀小㊀结到目前为止ꎬ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越来越多ꎬ也越来越完善ꎬ这为研究肝纤维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ꎮ由于肝纤维化致病因素具有多样性ꎬ而目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大多是单一因素造模(化学药物㊁免疫肝损㊁酒精性肝损㊁高脂高胆固醇等)ꎬ无法用人类常见的肝炎病毒复制肝纤维化模型ꎬ仍然没有找到与人类肝纤维化完全相似的模型ꎬ今后应从多方面寻找肝纤维化诱导方法ꎬ进一步探讨肝纤维化的机制及治疗方法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YuJꎬHeJQꎬChenDYꎬetal.Dynamicchangesofkeymetabolitesduringliverfibrosisinrats[J].WorldJGastro ̄enterolꎬ2019ꎬ25(8):941-954.[2]㊀HuanZꎬLinYJꎬZhenYZꎬetal.Therapeuticeffectofglycyr ̄rhizinargininesaltonratcholestaticcirrhosisanditsmecha ̄nism[J].AmJChinMedꎬ2018ꎬ46(5):1111-1127. [3]㊀OgalyHAꎬEltablawyNAꎬAbd ̄ElsalamRM.AntifibrogenicinfluenceofMenthapiperitaL.essentialoilagainstCCl4 ̄in ̄ducedliverfibrosisinrats[J].OxidMedCellLongevꎬ2018ꎬ2018:4039753.[4]㊀TianHJꎬLinLꎬLiZXꎬetal.ChinesemedicineCGAformulaamelioratesliverfibrosisinducedbycarbontetrachlorideinvolvinginhibitionofhepaticapoptosisinrats[J].JEthnopharmacolꎬ2019ꎬ232:227-235.[5]㊀LiuHꎬZhangZꎬHuHꎬetal.ProtectiveeffectsofLiuwei ̄wulingtabletsoncarbontetrachloride ̄inducedhepaticfibrosisinrats[J].BMCComplementAlternMedꎬ2018ꎬ18(1):212.[6]㊀Ramos ̄TovarEꎬHernández ̄AquinoEꎬCasas ̄GrajalesSꎬetal.SteviapreventsacuteandchronicliverinjuryinducedbycarbontetrachloridebyblockingoxidativestressthroughNrf2upregulation[J].OxidMedCellLongevꎬ2018ꎬ2018:3823426.[7]㊀WangRꎬWangJꎬSongFꎬetal.TanshinolamelioratesCCl4 ̄inducedliverfibrosisinratsthroughtheregulationofNrf2/HO ̄1andNF ̄κB/IκBαsignalingpathway[J].DrugDesDevelTherꎬ2018ꎬ12:1281-1292.[8]㊀WeiLꎬChenQꎬGuoAꎬetal.AsiaticacidattenuatesCCl4 ̄inducedliverfibrosisinratsbyregulatingthePI3K/AKT/mTORandBcl ̄2/Baxsignalingpathways[J].IntImmuno ̄pharmacolꎬ2018ꎬ60:1-8.[9]㊀孙㊀鹏ꎬ李五生ꎬ张㊀楠ꎬ等.CCl4等多因素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造模方法的改进[J].泸州医学院学报ꎬ2006ꎬ29(1):24-25.[10]龙启福ꎬ沈国平ꎬ朱德锐ꎬ等.CCl4橄榄油溶液对肝硬化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ꎬ2012ꎬ29(2):1-3.[11]王永刚ꎬ谭㊀沛ꎬ李沛波ꎬ等.田基黄总黄酮抗CCl4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ꎬ2015ꎬ13(4):42-44ꎬ36.[12]杨凤蕊ꎬ娄建石ꎬ方步武.蒿鳖养阴软坚方抗CCl4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J].中草药ꎬ2011ꎬ42(3):530-534.[13]高㊀雅ꎬ韦日明ꎬ黄思茂ꎬ等.基于TGF ̄β_1/Notch信号通路研究杠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ꎬ2017ꎬ37(23):2318-2321.[14]王晶晶ꎬ裴天仙ꎬ郭景玥ꎬ等.丹参滴丸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ꎬ2017ꎬ32(4):572-578.[15]李伟伟ꎬ高海丽ꎬ宋新文ꎬ等.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肝纤维化大鼠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ꎬ2018ꎬ32(1):5-9. [16]秦冬梅ꎬ李㊀静ꎬ陈㊀文ꎬ等.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合并肾脏病变[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35(1):124-128.[17]薛㊀改ꎬ刘建芳ꎬ闫㊀成ꎬ等.硫代乙酰胺诱导大鼠持久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制备[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ꎬ2015ꎬ23(12):1937-1942.[18]张㊀帅ꎬ古维立ꎬ黄㊀迪ꎬ等.四氯化碳㊁硫代乙酰胺和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ꎬ2012ꎬ21(1):71-76.[19]高㊀斌ꎬ常彬霞ꎬ徐明江.慢性酒精喂养加急性酒精灌胃的酒精性肝病小鼠模型(NIAAA模型或Gao ̄Binge模型)[J].传染病信息ꎬ2013ꎬ26(5):307-311.[20]许秀举ꎬ沈丽君.乙醇对肝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C]//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会议论文集.海拉尔ꎬ2011:50-51.[21]李丰衣ꎬ孙劲晖ꎬ祝世功ꎬ等.实验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建立[C]//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ꎬ杭州ꎬ2008:272-275.[22]杨银花ꎬ王佳宁ꎬ韩㊀雪ꎬ等.膈下逐瘀汤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外医疗ꎬ2014(33):79-80.[23]慕永平ꎬ张㊀笑ꎬ刘㊀平.黄芪总皂苷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干预胆汁性肝纤维化的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沈阳ꎬ2015:133.[24]李㊀璨ꎬ陆㊀爽ꎬ吴㊀君ꎬ等.丹防胶囊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L ̄33和ST2表达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ꎬ2019ꎬ44(4):435-440.[25]谢㊀君ꎬ谢晓芳ꎬ李梦婷ꎬ等.肝苏颗粒对猪血清致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和病理损伤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ꎬ2019ꎬ34(2):750-754.[26]宋献美ꎬ王雪银ꎬ李宁宁ꎬ等.大黄总蒽醌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ꎬ2018ꎬ45(15):2818-2822.[27]赵嗣霞ꎬ张如松ꎬ杨苏蓓.积雪草苷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ꎬ2017ꎬ34(5):666-670.[28]赵宏伟ꎬ柏兆方ꎬ张振芳ꎬ等.氧化苦参碱抗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5ꎬ34(4):319-321.[29]谢玉梅ꎬ聂青和ꎬ康文臻ꎬ等.中药双甲五灵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ꎬ2009ꎬ18(2):154-158.[30]李鸿立ꎬ田㊀聆ꎬ魏于全ꎬ等.刀豆素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免疫学杂志ꎬ2004ꎬ20(5):390-392ꎬ396.[31]于英男ꎬ洪㊀源ꎬ李㊀烨ꎬ等.刀豆素蛋白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变化[C]//第十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术会议.乌鲁木齐ꎬ2007:37-38. [32]张珈宁ꎬ瞿海燕ꎬ张金梦ꎬ等.桑黄多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氧化应激及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ꎬ2019ꎬ31(6):615-621.[33]刘㊀勇ꎬ王㊀斌ꎬ陈思思.TLR3基因缺陷的肝纤维化小鼠血生化指标㊁肝组织纤维化标志物及炎性因子变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ꎬ2018ꎬ17(11):1134-1137. [34]王㊀晶ꎬ周㊀达ꎬ丁永年ꎬ等.慢病毒介导脯氨酰寡肽酶过表达抑制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ꎬ2015ꎬ18(2):168-172.(收稿日期:2019-11-20㊀修回日期:2020-02-25)。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慧芳;曾林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019)006
【摘要】@@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中的难点.建立一个能反映人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人和动物种属差别;2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病因和形成机制;3 动物与人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时间差距;④自然恢复能力.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复制完全成功与否既与人和动物种属差异有关,也与肝纤维化的病因多样性有关,不同的致肝脏损伤因素,均可引起肝纤维化.近年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475-476)
【作者】王慧芳;曾林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
南,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冯天航;姚豫桐;黄孝伦
2.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 [J], 窦立雯;孙蓉
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梁丽清; 苏华珍; 陈少锋
4.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梁丽清; 苏华珍; 陈少锋
5.常用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王奎淞;赵鲲鹏;张秋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应用概况窦立雯;孙蓉【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7(014)003【摘要】目的以肝纤维化病因和病机为基础,紧密联系中医临床实际,确定并提出适宜于中医病证研究和中药药效评价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肝纤维化模型的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目前肝纤维化常见的模型多为西医病理模型,其造模方法、机制、特点各不相同,在中药药效评价研究中尚存在模型灵敏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问题.结论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上肝纤维化的表现为依据,结合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知和现代医学的融合,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构建中医病因病机及病症演变规律下的、中药药效评价的、稳定可靠的肝纤维化模型奠定基础.%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anim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with the basi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which is stable and reliabl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y and efficacy of TCM.Methods References in the last decades at home and abroad about the animal model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collated,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re are many medical pathologicals of hepatic fibrosis at present,though the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 of models are different.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TCM,such as sensitivity,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model.Conclusion We should research hepatic fibrosis animal model which is more in line with actual clinical syndromes and TCM theory on the basis of guidance of Chinese medicine theory,TC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epatic fibrosis,combining mode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study,in order to study the nature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liver medicine to provide better tools for evaluation,.【总页数】4页(P179-182)【作者】窦立雯;孙蓉【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相关文献】1.肝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思考 [J], 石亮;孙蓉2.中药抗脂肪肝活性发现与药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应用概况与研制思路 [J], 孙晓倩;孙蓉3.适宜于中药抗急性肝损伤活性发现与药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应用概况 [J], 黄娜娜;孙蓉4.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思考 [J], 栾永福;孙蓉5.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冯英巧;杨元生;崔淑兰;陈垦;王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摘要: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对于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阐述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模型的造模方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期对实践产生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也是许多肝病的中间环节。

建立一个与人类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似的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难点。

选择适当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现将目前常用的造模方法及其原理、特点综述如下。

1 中毒性肝损伤模型
1.1 四氯化碳法
四氯化碳(carbon tetochloride,CCL4)是最广泛使用的化学肝毒物。

CCL4法造模的途径包括口服、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造模时间由途径和剂量决定,一般为8周至4月不等[1]。

如,40%CCL4油溶液,按2mL/kg体重的剂量,予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可成功复制肝纤维化模型[2]。

CCL4是氯化烷烃类化合物,可选择性损害肝、肾功能。

CCL4进入体内后可直接进入肝细胞,溶解肝细胞膜上的脂质成分;也可以通过影响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代谢,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甲基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致肝细胞损伤,变性,坏死,长期反复刺激可诱导肝纤维化形成。

CCL4致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途径多样,简便,费用低廉,病理特征稳定可靠,复制时间短。

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在形态学、病理生理学的某方面与人肝纤维化相似[3]。

该模型的原始启动机制显然是毒性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比较适合药物性肝炎方面的研究。

但是能否准确反映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导致肝纤维化的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其缺点在于CCL4肝毒性作用剧烈、动物死亡率高,不适合于周期较长的实验研究。

1.2 二甲基亚硝胺法
1%二甲基亚硝胺(DMN)生理盐水稀释液,按10mL/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第1周连续3次,第2、3、4周各1次,6、7周各连续2次,8周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4]。

DMN是一种具肝毒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的药物,长期低剂量可致肝癌,高剂量可导致坏死和肝纤维化。

DMN所致肝纤维化模型病变特点与人肝纤维化类似并具有肝纤维化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造模周期短、肝纤维化病变相对稳定的特色[5]。

与CCL4模型相比,该模型中肝细胞无脂肪变性,肝纤维化形成相对稳定。

DMN所致肝内出血性病变与CCL4所致肝内凝固病变不同,其肝损伤比较严重。

1.3 半乳糖胺法
雄性Wistar以500mg/kg腹腔注射半乳糖胺,隔日1次,共12周,可复制肝纤维化模型。

半乳糖胺进入体内后可造成尿嘧啶核苷酸的消耗,干扰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生成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干扰膜结构和功能,诱导肝细胞坏死[6]。

此种模型的症状、生化、组织学表现与人体的接近,重复性好,对肝纤维化、肝癌、肝衰竭、肝性脑病等研究有重要价值。

但此法因D-GalN价格较高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4 鸭乙型肝炎病毒法
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复制鸭乙型肝炎纤维化模型,其特点是与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纤维化较为接近。

2 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将人血清白蛋白[7]或牛血清白蛋白[8]用生理盐水稀释,与等量的不完全福氏佐剂乳化,大鼠皮下多点注射,每间隔2周1次,共4次。

经测定血清中抗体阳性者,采用相应异体血清白蛋白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尾静脉注射攻击,可复制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该法的原理是异源血清进入体内,刺激大鼠产生抗体,继而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长期的抗原刺激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肝汇管区和血管壁,引起Ⅲ型变态反应造成血管炎、血管周炎等局部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胶原的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

目前造模常使用猪血清、牛血清、血吸虫病血清等[9]。

用猪血清法造模,3周时候可通过免疫组化显示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周围沉积,4周之后纤维组织明显增多。

停止注射后3个月,对先前形成的肝组织改变无影响。

该法的优点是免疫法造模与临床上慢性肝炎所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发病机制上更为接近,病变过程中肝细胞受损较轻,细胞外基质以Ⅲ、Ⅳ型胶原蛋白沉积为主,肝组织形态清晰,有利于原位观察和分析,适合肝脏免疫病理研究。

缺点是其没有病毒的持续复制及肝实质的持续损伤,不能反应人体慢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病毒反复持续攻击人体的特点。

与人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3 血吸虫性肝损伤模型
小鼠皮下多点注射血吸虫尾蚴6~8周可复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形成的原理主要是门脉区寄生虫卵的免疫反应引发的炎症[10]。

此种模型病理变化比较特殊,主要用于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纤维化的研究,不适于其他人类肝纤维化的研究。

4 胆源性肝纤维化模型
用胆总管结扎法,可在狗、大鼠、猴等动物中制作出实验性胆汁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

该模型的原理与发生在人体的继发性胆源性肝硬化的机制相吻合。

通过结扎胆管或者注入硬化剂等方法人为地造成肝外胆道梗阻,引起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

胆管阻塞的持续时间决定肝脏的病理改变,由于肝内血管受到扩张胆管的压迫及胆汁的外渗,肝细胞发生缺血和坏死,纤维向胆管延伸,包绕肝小叶,形成肝纤维化。

此法的优点在于:①造模过程中炎症反应较轻;②肝纤维化形成快;③形成后短期不自发逆转;④试验指标稳定。

本模型适用于肝纤维化机理,筛选非创伤性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寻找理想抗纤维化药物的研究。

5 其它
5.1 高脂饮食法
给大鼠高脂-低蛋白饮食,制造肝硬化模型,该模型与人的酒精性肝病相似,较适用于人类酒精中毒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5.2 复合法
由于单一因素的周期长、成功比例低,单一因素可能在加大剂量时不但不产生肝纤维化,而且增加动物的死亡率。

因此部分学者采用复合因素制备模型。

利用复合因素制备肝纤维化,例如CCL4与乙醇联合应用造模;人白蛋白与CCL4联合注射造模;DMN与小牛血清白蛋白综合造模。

但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更为复杂,给实验的结果和分析带来困难。

6 结语
作为一种传统的研究手段,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动物模型的制作在研究疾病的防治及病理生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进行药物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必须建立合适的模型。

总的来说,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应该符合如下条件:①与人类肝纤维化
疾病的基本病变特征相似;②病变有一定发展过程;③形成率高,死亡率低,重复性好;④造模方法简便易行;⑤动物易获得,经济实用。

目前,很多试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来选择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SIMEONORA PP,GALLUCCI RM,HULDERMAN T,et al. The 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liver toxicity,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1,177(2):112-120.
[2]MontfortⅠ,Preze-Tamayo R.Collagenase in experimental carbon tetrachloride cirrhosis of the liver[J].Am J Pathol,1997,92:411.
[3]胡荣昕,缪伟峰.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4(10):2.
[4]Sugiyama M,Ichhida T,sato T,et al. Expression of activin A is increased in cirrhotic and fibrotic rat livers[J]. Gastroenterology,1998,114:550.
[5]李春辉,潘理会,等.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机理的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
[6]林冬静,金政.常用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及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587-488.
[7]王宝恩,王志富,殷蔚荑,等.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89,69(9):503.
[8]李培建,梁保忠,王爱民,等.四氯化碳、人血白蛋白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0,17(2):32.
[9]Ochi T,Kawakita T,Nomoto K. Effects of Hochu-ekki-to and Ninjin-youei-to,traditional Japanese medicines,on porcine serum-induced liver fiborsisin rats [J]. 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04,26(2):285-298.
[10]Dunn MA,saber MA,Warren KS,et al. Liver Collagen Synthesis in murine schistosomiasis [J].J clin invest,1977,59:6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