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土地规划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土地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土地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土地规划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的梳理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土地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土地规划理论概述1. 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土地规划应遵循这一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土地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制定适宜的土地规划方案。
(2)节约用地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3)生态保护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区域协调原则:统筹规划,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土地规划实践案例分析1. 案例一:我国某城市土地规划某城市在土地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生态保护、节约用地和区域协调作为规划重点。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案例二:我国某地区耕地保护规划某地区在耕地保护规划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耕地质量等,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结论土地规划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遵循土地规划原则,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通过对土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我国土地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汇编)第一篇: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探讨论文在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统领,能够超前计划和安排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的利用。
土地不仅是人们生产和生存的基础保障,更是大自然赋予的一种宝贵财富。
土地作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具有生产、承载等功能。
但是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加强改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理念要点1)土地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定义生态安全,对于生态安全的界定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所谓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未威胁到人们的安全、健康、必要资源、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保障来源等。
其中,社会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自然生态安全均属于生态安全系统。
规划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安全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得到保障,确保规划方案可行的前提就是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开展。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类型划分。
根据用途对我国现行土地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建设用地,二是农用地,三是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3类,一是独立工矿用地,二是水利设施用地,三是交通运输用地;农用地一般分为5类,一是园地、二是牧草地、三是耕地、四是林地、五是其他农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通过这一分类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来,主要对经济、社会方面的功能进行综合考虑。
近年来,土地规划和建设的主导思想正在逐步转变为生态用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区域规划用途的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对土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地类进行明确,提取、归并土地体系时需要根据土地体系功能进行。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对于现行的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作用、指标体系、评价程序和方法等方面很多学者已加强研究。
现如今,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落实的主要环节是县级规划,非常有必要对该级土地的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合理规划论文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合理的规划摘要:在我国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要求土地资源配置在数量上具有均衡性,在质量上具有级差性,在时间上具有有长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全局性,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问题是如何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仍是当务之急。
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如何摆脱地方主义倾向,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有关规定,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规划质量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21世纪初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而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耕地安全体系,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如何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键所在.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到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具体表现在:第一,土地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变更调查跟不上土地的客观变化,土地利用现状家底不清等。
第二,在过去两轮规划编制过程中,部分存在着信息搜集不全的问题。
一是信息收集具有局限性,往往把规划编制的信息收集局限在政府及其部门,单一靠政府部门提供用地信息远远满足不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需要;二是信息互通不充分,即土地供给与用地需求信息对接不好,预留的建设用地无人看好,企业要用的没有预留,如果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就会由规划的主动调控变为频繁的被动调整。
2.土地规划人员混杂,规划质量参差不齐。
编制土地规划涉及用地的方方面面,需要有广泛知识的科技人才。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论文
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论文论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论文摘要:面对越发紧张的人地矛盾冲突,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土地浪费问题。
本文首先就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做了简要分析,然后就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做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信息共享;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我国现在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城市人口的集中程度以及城市的功能,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寸土寸金。
可以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其使命,不容浪费与不合理使用。
所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本文就将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的联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异常密切的关联,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城市规划,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规划是指将城市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城市内部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控制,实现预期的城市发展目标。
开展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城市的长远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参照城市整体规划进行,通过城市规划,可以为土地利用目标的完成以及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想一个的参考指标。
不仅如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以城市规划任务的实现为前提。
2城市规划中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2.1缺乏明确的目标。
在部分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急切的想要提升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目标,却没有能够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难以提高,而不健全的用地结构不仅影响了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生论文
《土地利用规划学》小论文要求主要论文方向:1、土地集约利用2、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3、土地供需研究4、宜农土地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技术5、土地利用规划技术6、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7、土地利用规划与各种规划理论关系研究8、其他关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要求:1、理论联系实际,有具体的实例,题目自定2、不谈大政策性的和空洞的东西3、每人一篇论文,格式规范(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有图、表、数据)4、字数在3000-5000字附:论文格式一般要求1 题名题名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题名应避免使用缩写词、字符、代号、标点符号。
2 作者3 摘要(包括英文摘要)4 关键词(包括英文关键词)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对文献索引和检索起着重要作用。
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的下方。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每篇选用3~5个。
5 正文5.1 正文中使用标题序号为1 中国土地1.1 土地利用中的问题1.1.1 问题一;2、2.1、2.1.1……;余此类推,且顶格书写。
前言不标序号。
5.2 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请参阅GB3100~3102-93国家标准。
一般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见下表1:表1 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与废除的单位表量的名称法定计量单位废除计量单位长度质量压力粘度力能量直径功率时间nm、μm、mm、cm、m、kmμg、mg、g、kg、tPaPa·sNJDWs、min、h、d、aÅ、mile1batm、mmHg、mmH2O、barcpkgf、dynCal、ergΦHphr6 参考文献只能引用公开出版的文献。
内部资料、产品简介等读者无法查找的非正式出版物不得引用。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及格式为: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关于土地规划的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关于土地规划的论文土地利用规划论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摘要:该文通过对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分析,指出该区域内土地利用存在着传统省份分割的行政限制、与产业结构布局的协调以及利用的可持续性等制约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突破行政限制,实现经济区内统筹协调,统一规划;二是加强对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控作用;三是提高规划本身的可持续推动力,希望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取得“先试先行”的新经验,统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协调发展,促进互动融合。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海西经济区;制约因素;建议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使得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粉墨登场。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和打造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旨在加强两岸合作交流、完善沿海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
如何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经济区内的各级政府、各界做出多方面的努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被《意见》赋予的四大战略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按照这一战略定位,要坚持“准确定位、整合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统筹协调”的基本格局。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为主体,包括浙江的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的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涵盖了四省20市。
所要涉及的产业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包括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产业、石化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等,这些产业的布局和建设,无不需要土地作为支撑。
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利用的难以逆转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慎重性。
为了保证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则是举足轻重的。
在即将全面启动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面对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如何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区域内产业布局、承接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区域市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实现四省20市之间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统筹协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问题论文
探究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从全局的和长远的利益出发.以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对区域内农村土地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作的统筹安排和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安排。
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问题的典型体现。
为了更好地配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顺利开展,农村的土地规划工作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确保农村土地的科学化利用和可持续化利用。
本文通过对当今我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第一,重总体规划,轻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和执行上不具备强制性,是总体规划的补充,有利于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编制该类规划的驱动力来自于行政命令和用地调整的需要。
第二,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分工不够明确。
现行总体规划分为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应该说我国土地规划体系在层次上是完整的,但每一级的控制指标和口径基本上是一样,上下级规划之间,大都是有战略到战略的简单重复。
2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陷。
3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首先,土地规划不科学。
我国土地总体规划特别强调土地利用,对总体规划的重视程度较高,然而对于专项规划却只作为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这样就会出现,在实际过程中各级规划的核心职责缺乏明确分工,导致土地规划太过于片面,缺乏战略性和协调性。
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偏轨”情况,提升了农村土地规划难度。
其次,机构设置不全面。
土地利用论文
1 引言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大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但丝毫未降低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高强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林牧生产质量的降低口.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对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综合整治、保护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
实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土地管理,以土地作为国有资产投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程中,提高国民经济的收益。
1.2 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土地利用研究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利用是引起其他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可以说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
土地利用的研究起初是从全球变化研究人手,发展到现在,开始重视典型区的研究;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发展到空间变化上的研究;从简单的土地利用转换的研究发展到生态足迹、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转换研究。
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的研究是越来越微观。
1.3 存在的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各种环境条件协调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又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产生反馈作用,促使土地利用随时空而变化。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浅析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中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践处于不相协调的状态,集中体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脱节。
由于管理体制导致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呈现分割状态,因此同一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往往会存在真空。
在深入了解体制内导致城市规划脱节的因素后,指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不协调;城市规划脱节城市是以土地为载体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人口聚集地,城市规划也相应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紧密联系。
我国的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在合理地统筹安排部署下另各个方面均衡协调地发展,而土地利用中的总体规划则主要关注了耕地数量的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对于产业用地布局的有关规划内容则分散在农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次要等级的规划中。
正如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一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领域的现代化建设都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
自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之后,我国政府不断进行着土地利用相关制度的建设,颁布并修订了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各级政府按照规划规划使用、管理土地的意识大大增强。
但是,我国整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仍然不尽协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的规模扩张迅速,不断地超越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模限制,引起了许多土地利用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采取面向未来的干预措施以解决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问题的一个过程,FAO从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农村发展角度出发,认为土地利用规划是“以水土资源的系统评价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及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选择和采用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1]。
此外,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解还有众多观点,比如梁鹤年从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方面考虑,认为土地利用规划是“通过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在城市中保护、改进生活、生产和娱乐环境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桂林旅游土地利用规划的总体情况分析专业:土地利用规划指导老师:赵清姓名:廖梦婵学号:12251046摘要:桂林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阶段,旅游用地的需求量正在不断扩大。
然而目前对旅游用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用地的概念尚没有统一的提法,旅游用地规划理论体系尚没有形成,旅游用地需求的无限性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必然造成了旅游用地规划与其他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矛盾。
本文将旅游用地规划理论、方法等应用于实践中,根据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将桂林市旅游用地分为四大类,并对旅游用地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桂林市旅游用地规划的模式,提出了实现规划模式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旅游用地旅游桂林一、旅游用地的概念旅游用地是指旅游活动所需物质基础的综合,是满足人们外出旅游过程中,满足开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活动的物质载体,是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
现在普遍认为,狭义的理解旅游用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确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在内的全部土地,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用地对象地域组合。
从广义上来讲,旅游用地即为旅游业用地,即在旅游地内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活动的土地,旅游用地实质是吸引能力和接待能力的统一。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旅游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遭受着破坏的现象不容忽视,如何协调好旅游用地开发规划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统一、相协调,促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旅游用地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照搬传统的旅游用地规划内容开展工作,势必会事倍功半,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在内容上将更具有科学性、完备性与可操作性。
二、旅游用地规划的作用实践表明,旅游用地规划在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
土地科学规划利用论文【摘要】小城镇建设应从大局出发,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标准,避免双重占地。
要把控制小城镇建设用地作为重点来抓,对于那些过于分散的村落,要探索在群众自愿的条件下适当进行迁村并点的工作,真正实现土地的节约合理用地。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在经济建设中应对土地作出合理的规划,以使土地能够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因为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小城镇建设中的各种用地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因此,必须正确引导、科学规划、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正确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中的用地问题,这也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重点。
1. 城镇化带来的土地利用优势小城镇的集聚效应使土地的合理利用、集约程度得到提高,通过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并村定点,可以节约大量农村宅基用地[1]。
随着经济特别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发展的力度加大,土地的集约利用度得到了加强。
此外,城镇化优化了城乡用地布局结构,小城镇的发展使格局零乱分散的乡镇企业向工业区集中,众多配套的基础建设得到共用,基建成本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大量的建设用地。
2. 小城镇建设中规划利用土地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所编制的建设规划都不尽合理,并且存在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主要表现为:2.1 用地方式粗放,盲目扩张,结构不够合理由于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措施和合理的调控、约束手段,小城镇土地过多的采用粗放式外延扩张的用地模式;在结构上,工业用地所占比重较高,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生产性用地、绿地等所占比重较低,不合理占用和浪费土地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土地利用率较低。
2.2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建设用地秩序混乱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是以原来的自然村落为依托,具有明显的地域属性[2],而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加上随着小城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力政府能力的标志,许多地区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使用权,纷纷引进外来企业大规模进驻,很少考虑土地规划和建设水平,结果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的不良局面。
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
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摘要:土地管理工作中土地利用与规划能够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支持,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人员要重视这方面的管理优化。
文章对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土地管理角度的利用与规划面临的问题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规划;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引言在人地矛盾愈发紧张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内容越来越繁琐,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正确引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然而,土地规划是一项较为繁杂的任务,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极易受到国家政策、城市发展战略、制度等因素影响,使得土地规划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始终坚持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土地规划思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1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通过实践调查可得,由于传统的土地规划管理方案存在漏洞,导致土地资源固化现象。
为了实现空间结构的合理应用,需要协调群众、经济、土地之间的关系,达到融合发展目标。
土地管理和规划需要实现农田保护,对土地类别进行科学划分,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使用完善的土地规划管理方法,可以预防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
在土地规划管理中,城乡基础生活设施逐渐完善,城市人口经济聚集能力有所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在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地的用途制定管理方案,以满足土地科学利用的需求。
在土地规划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了解现有的市场环境,依照相关法律条例,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分析。
例如:现有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等。
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性质,制定严格的管制方案,保证经济和资源环境共同发展,以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
在土地用途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土地编码原则,将土地空间用途按照三类、二类、一类划分。
2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存在的问题2.1管理水平低当前,我国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较低。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浅谈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革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措施加以探讨,旨在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承包责任制、社会保障、土地管理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并决定于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正如该法第一条所指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这部法律把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比较成熟的做法固定下来,为以后农户能够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土地权益提供了武器,将对促进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温铁军指出,法律是稳定的制度形态,政策是不断调整的过程,关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的几个方面内容都写进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权成为目前为止农民享有的最广泛的权益。
这标志着中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
这部法律强化了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但对现存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并没有提出新的解决办法。
下面笔者将结合该法,着重谈一谈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相关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模糊了土地的产权定位。
我国农村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在《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重要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
但对“集体”应如何理解和界定,法律规定较为含糊不清。
在《宪法》中,只是笼统规定为土地归集体所有。
在《民法通则》中,界定为乡(镇)、村两级所有。
在(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则是乡(镇)、村或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论文题目: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姓名:张学号:092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年级班组:09指导教师:赵沛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摘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谋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战略问题前言本文是以沛县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资料,对沛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根据沛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沛县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
;重点解决沛县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即解决既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这个矛盾。
1.沛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1农业用地现状2005年末,农用地总共为100545.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1%。
耕地78422.6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8.00%;园地面积为4645.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2%;林地总面积为1187.6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8%;其他类型农用地16290.48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16.20%。
1.2建设用地现状2005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256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857.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6%;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62.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00%;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17.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5%。
1.3其他用地2005年底,其他土地面积为4803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7%,其中水域面积为47928.9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9.78%,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06.0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22%。
土地利用的发展与规划
土地利用的发展与规划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利用和开发问题也日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土地规划是当前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地区土地利用合理性与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本文就土地利用的发展与规划进行探讨。
一、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土地利用的合理性与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的质量。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发挥土地的最大作用,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质。
二、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在中国,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和城市化密度的不断增大,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土地资源短缺、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城市规划不规范等问题困扰着城市化进程。
首先,土地资源短缺使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而土地利用效益低下使得土地资源的减少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其次,城市规划不规范导致城市功能分布不合理、城市布局不合理,而且一些规划文件制定不科学,缺乏可持续性、灵活性等特点。
三、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因此,未来城市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是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尽可能避免浪费,将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是实现城市空间的创新思路,大力推进城市设计和建设,建立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
当前,国家政策已经出台了一些举措来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如《城市规划法》等,来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
未来,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量推进农村能源设计,夯实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基础,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四、土地规划的必要性土地利用的规划是整个城市规划的基础和支撑,是城市生态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土地规划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的高效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城市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并分析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的优化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2.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2.1 占地面积不合理分布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面积分布不合理会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2.2 土地利用方式陈旧过时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无法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3 土地利用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当前土地利用决策多受到地方政府和经济利益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评估手段。
3.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策略3.1 区域整体规划制定区域整体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实现城市规模与用地面积的协调发展。
3.2 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
3.3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发展高效节约的利用模式,如城市绿地建设、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利用等。
3.4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土地使用权、土地转让和补偿等相关制度,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4. 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的影响4.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4.2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
4.3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策略,指出了其对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土地利用论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土地利用的相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初探【1】摘要要: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讨论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两型社会;长株潭城市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1 长株潭城市群城乡统筹和土地利用情况概述1.1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利用现状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总面积为280.8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26%。
人均土地面积0.23公顷,为全省人均量的71.3%。
总用地中农用地234.0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3.31%,其中耕地63.9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2.78%;建设用地28.8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0.25%;未利用地18.0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44%。
1.2 长株潭城市群土地资源的特点(1)地形地貌多样,丘岗比重大,兼有山地、水面、丘岗平地。
(2)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为主,农用地中又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
(3)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水平较低。
2 长株潭城市群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城市用地粗放浪费和过度利用并存,农村建设用地总体粗放近年来,长株潭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对城市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致使局部区域城市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增长快,城市建设呈现一种摊大饼式的外延发展,其结果是一方面加剧了城市用地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导致用地粗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偏低。
2.2 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诸多不合理从总体的用地结构来看,长株潭工业用地比重偏高,2008年高达23.12%,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8.04m2。
而绿地比重偏低,人均绿地面积仅为5.33m2,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大于9m2的标准。
从城市用地布局来看,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居住、工业、商业等各类用地相互穿插、干扰,尤其是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企业混杂于居住用地之间,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
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部门编制,在开展背景、成熟程度、规划年限、编制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规划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其有效实施和管理,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编制现状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编制城市规划。
在长期大量的实践中,我国的城市规划将国外优秀的规划理论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体上规划编制水平较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与可行性较强。
与城市规划相比,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步较晚,理论和实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目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法律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
此外,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与土地规划有关的重要规定、规程、标准和文件,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由于规划方法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技术规范和标准暂未统一,规划管理力度不够,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分析(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将土地作为主要规划对象,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以实现土地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者在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方面是一致的,其核心是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剖析虽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在编制依据、规划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相对一致,但从目前的实施状况看,二者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具体表现在:1、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为出发点,强调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节约集体用地,确保土地的有效供给,而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用地需求出发,立足于城市发展和用地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并引入多方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钱福明1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这推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随着互联网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改变,土地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势必会受到其影响,从土地利用结构、区划、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土地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将受其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
随着当今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互联网则是这种趋势的重要载体。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1~3]。
而互联网经济就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新经济”的核心,而且将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本文企在讨论互联网经济是否对土地利用规划有影响,及其影响的方面及程度如何。
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
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广度与深度的。
这主要得益于人们生活中大量的服务与生活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
而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的特征是研究其影响的第一步[4]。
1.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5]
1.融合性。
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跨时期、跨区域、跨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和资源整合,使原有的一、二、三产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推动产业格局发生巨变。
2.便捷性。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享用各项服务资源,改变了现有生活模式,提高了城市生活的便利性。
3.互动性。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进一步互动,增强了沟通等城市社会功能,逐渐削弱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
4.灵活性。
互联网经济使企业组织由工业社会时期的规模化生产,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出发的弹性生产。
允许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场景等实现灵活变化。
5.带动性。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互联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发展。
2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5]
互联网经济促进了传统工业的转型;从工业用地内部结构来看,物流仓储用地比重偏低,互联网经济直接带动了物流仓储业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以百货商场、超市卖场等业态为代表的零售业冲击较大,部分商业用地可能面临过剩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局部地区办公用地也将面临着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述彭.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地理科学,2001, 21(3 ): 193-197.
[2]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2, 21(1) : 9-13.
[3] 顾朝林,段学军,于涛方等. 论“数字城市”及其三维再现关键技术地理研究,2002, 21(1): 14–24.
[4] 郑新业. 从“互联网经济”的特征谈起. 经济管理, 2000(5).
[5] 庄幼绯,卢为民,王思. 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以上海为例. 中国土地,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