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

合集下载

11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学第七版)

11第十一章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外科学第七版)

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态,是维护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

任何代谢紊乱或营养不良,都可影响组织、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可使器官功能衰竭。

机体的营养状态与催病率及死亡率是密切相关的。

外科领域不少危重病症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往往很难救治成功。

在对机体代谢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有效的输入途径的建立,以及各种符合生理、副反应小的营养制剂的相继生产及应用,使近代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获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

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临床医学中的重大发展之一,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为能合理地实施营养支持治疗,首先应该充分了解机体的正常代谢及饥饿、创伤引起的代谢变化。

使营养支持治疗措施能适应病人的代谢状态,既有效,又较少发生并发症。

目前的营养支持方式,可分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机体代谢所涉及的面很广。

从营养治疗角度,最重要的是蛋白质代谢及能量代谢两方面。

(一)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 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NEAA)两类。

NEAA中的一些氨基酸在体内的合成率很低,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则需体外补充,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例如精氨酸、谷氨酞胺、组氨酸、酪氨酸及半胱氨酸等。

机体在患病时因摄入减少,EAA来源不足,体内NEAA的合成会受到影响。

因此从临床营养角度,应把NEAA放在与EAA相同重要的地位。

谷氨酞胺(glutamine, Gln)在组织中含量丰富,它是小肠粘膜、淋巴细胞及胰腺腺泡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为合成代谢提供底物,促进细胞增殖。

Gln还参与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的合成。

机体缺乏Gln可导致小肠、胰腺萎缩,肠屏障功能减退及细菌移位等。

骨骼肌中缺乏Gln可使蛋白质合成率下降。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教材

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复习资料教材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其净电荷为零,此溶液的PH值即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N-端到C-端氨基酸排列顺序。

由肽键维持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

由氢键维持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aa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

由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以及二硫键维持。

4.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像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5.中性溶液中带正电的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6.中性溶液中带负电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增色效应:DNA变性后,双链螺旋被破坏,分子内部的碱基暴露,DNA在260nm处紫外吸收增强。

2.Tm值:指使50%的DNA变性,也就是A260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3.DNA的一级结构:核苷酸自5’端至3’端的碱基排列序列。

4.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单链组成,反向平行,直径2.73nm,螺距3.54nm;核糖与磷酸在外侧;DNA双链间形成互补碱基对)由疏水堆积力和氢键维持5.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结构(原核:环状;真核:核小体为基本单位)6.tRNA含有多种稀有碱基,tRNA含有茎环结构,二级结构似三叶草(氨基酸臂、反密码环、二氢尿嘧啶环、T-Ψ环、额外环),三级结构是倒L形。

第三章酶1.全酶: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在一起成为全酶。

2.辅酶:凡是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除去的称辅酶。

3.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用透析或超滤除去的称辅基。

4.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物质代谢调节控制

生物化学-第十一章-物质代谢调节控制

一、酶活性的调节
A
B
E1
C E2
D E3
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关键酶或限速酶
酶结构调节 酶数量调节 (快速调节) (迟缓调节)
1、变构调节
活性中心
代谢物
非共价键
E
别位
变构酶 E 酶结构发生改变
变构效应剂
变构激活剂 变构抑制剂
酶活性↑ 酶活性↓
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
① 代谢终产物反馈抑制 (feedback inhibition) 反应途径中的酶,使代谢物不致生成过多 。
呼吸链 蛋白质合成 尿素合成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血红素合成 蛋白质降解 核酸合成
分布区域 线粒体 核糖体 胞浆、线粒体 线粒体 线粒体 胞浆、线粒体 溶酶体、蛋白酶体 细胞核
• 多酶体系的隔离分布:使物质代谢互不干扰
酶活性的调节方式: 1、快速调节,也叫酶活性调节。
2、迟缓调节,也叫酶含量调节。
• 受体分类
按受体在细胞的部位不同,分为:
Ι 膜受体 Ⅱ 细胞内受体
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细胞膜受体的类型 1.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2. G蛋白偶联受体 3. 酶偶联受体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
全称:鸟苷酸结合蛋白 特点: ① 由a、b、g亚基组成的异聚体; ②具有GTP酶(GTPase)的活性,能结合GTP或GDP; ③ 其本身的构象改变可活化效应蛋白。
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酰CoA
长链脂酰CoA
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
+ 糖原合酶
G-6-P –
糖原磷酸化酶
促进糖的储存
抑制糖的氧化
2、共价修饰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

CTP
血红素合成 ALA合成酶
血红素
(2)变构酶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变构酶常由多个亚基构成; 变构效应剂可通过非共价键与调节亚基结合,引起酶构
象改变(T态和R态)或亚基的聚合、分离从而影响酶 的活性; 变构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不符合米曼氏方程式; 变构效应剂常常是酶的底物、产物或其他小分子中间代 谢物。 变构调节过程不需要能量。
(CH2)4CO HS Co
OH
AO
CH
3
CO
P
丙酮酸脱氢 酶
O CH HC TT
S
二氢硫辛酸 转乙酰酶
C C S Co
H3
A
H SH
(CH2)4CO OH
2 3
HP
S
(CH2)4CO OH
S
S
FAD H2
二氢硫辛酸
脱氢酶 FA D
丙酮酸氧化脱羧
NFAA
D+
NADH +H+
乙酰 丙二酸单 β-酮脂酰转移酶 酰转移酶 合成酶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物质代谢的特点
物质代谢的整体性 物质代谢的可调节性 组织器官代谢的特色性 不同来源代谢物代谢的共同性 能量储存的特殊性 NADPH为合成代谢提供还原当量
二、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一)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 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现出激素的生物学效应。 根据激素作用受体部位不同,激素可分为:细胞膜受
体激素和细胞内受体激素。
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
1.应激状态下的代谢调节
应激是机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严重创伤、感染、中 毒、剧烈的情绪变化等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601B3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学分:8.5学分总学时:153理论学时:93实验(见习)学时:60先修课程要求:有机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麻醉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五年制、影像学五年制、预防医学、精神卫生五年制。

参考教材:1、王镜岩《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22、査锡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2013.33、 David L.Nelson and Michael M.Cox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6th: Freeman, W. H. & Company.2012.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学科,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学科,是生物化学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基本化学组成,理解其主要组成物质的结构、性质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合成、降解和相互转化等的代谢规律,深入了解这些代谢活动与各种重要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一)课程理论与基本知识:1、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1)掌握核酸、蛋白质、聚糖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2)掌握酶的催化特性、作用机理以及辅基、辅酶与维生素的关系及其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酶的动力学特点。

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1)掌握糖、脂质、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主要途径及其特点;(2)掌握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的运行规律和机制;(3)熟悉非营养物质代谢特点;(4)熟悉体内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调节机制。

胆汁酸代谢

胆汁酸代谢
目录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的灭活 (inactivation of hormone)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
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主要方式:生物转化
目录
肝掌与蜘蛛痣

疾病表现:大、小鱼际与指腹 发红。 相关疾病:慢性肝炎,早期肝 硬化。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扩张结果,显露 在皮肤上酷似蜘蛛,小者如大头针帽, 大者直径可达1cm以上,其中心稍隆 起,如用大头针帽按压中心红斑,则 其周围毛细血管退色。
※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 如:苯丙芘,大黄
目录
三、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包括两相反应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 大,必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 二相反应,才最终排出。
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
Metabolism of the Nonnutritive Substance
目录
教学目的
在了解肝结构和化学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生物转化, 胆红素代谢及胆汁酸代谢。
目录
教学要求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类型及生理意义;胆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酸的分类及胆红素代谢。
谷胱甘肽结合物
目录
• 迄今已鉴定出30余种人类编码CYP的基因。 • 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40% 以上分类,可将人肝细胞
P450 分为 5 个家族: CYP1 、 CYP2 、 CYP3 、 CYP7 和
CYP27。 • 在同一家族中,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 55%60%,又

非营养物质代谢s课件

非营养物质代谢s课件

谢性疾病。
神经性疾病
02
某些非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如帕
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免疫性疾病
03
非营养物质代谢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异常代谢可
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吸收与分布
非营养物质代谢影响药物 的吸收和在体内的分布, 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药物转化与排泄
来源
03
环境
生产和生活活动
消费品
非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环境,如空气、水、 土壤和食物中的污染物。
工业生产、农业活动、交通等产生大量的 非营养物质。
化妆品、清洁剂、家具等消费品中含有的 化学物质。
摄入量与摄入方式
摄入量
不同个体和地区的非营养物质摄入量 存在差异。
摄入方式
非营养物质可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 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
饮食量
摄入的食物量也会影响非营养物质代谢。过饱或过饿都可能导致代谢异 常。
03
饮食频率
饮食频率对非营养物质代谢也有影响,频繁进食可以促进代谢,而长时
间禁食可能导致代谢减缓。
运动调节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非营养物质代谢速率,如跑步、游泳等。
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从而提高非营养物质代谢速率。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从而影响非营养物质代谢。
药物调节
药物种类
某些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非营养物质代谢, 如抗生素、降糖药等。
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对非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非常大,剂量 过小或过大都可能导致代谢异常。
药物使用频率
长时间或频繁使用药物也可能影响非营养物质代 谢。

生化 填空题

生化 填空题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体内脱氧核苷酸是由__核糖核苷酸__直接还原而生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__核糖核苷酸还原酶__酶。

2.在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最重要的调节酶是_磷酸核糖_酶和__焦磷酸激__酶。

3.别嘌呤醇治疗痛风症的原理是由于其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并抑制_黄嘌呤氧化_酶的活性。

4.氨甲喋呤(MTX)干扰核苷酸合成是因为其结构与_叶酸_相似,并抑制_二氢叶酸还原_酶,进而影响一碳单位代谢。

5.核苷酸抗代谢物中,常见的嘌呤类似物有_6-巯基嘌呤(6MP)_;常见的嘧啶类似物有_5-氟尿嘧啶(5-Fu)_。

6.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_尿酸_,与其生成有关的重要酶是_黄嘌呤氧化酶_。

7.体内ATP与GTP的生成交*调节,以维持二者的平衡。

这种调节是由于:IMP→AMP需要_GTP_;而IMP→GMP需要_ATP_。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1.阻塞性黄疸患者血中以_结合_胆红素升高为主,范登堡试验_直接反应阳性_,尿中_无_胆红素,粪便颜色_加深_。

2.溶血性黄疸患者血中以_未结合_胆红素升高为主,范登堡试验_间接反映阳性_;尿中_无_胆红素,粪便颜色_加深_。

3.生物转化过程的第一相反应最主要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4.生物转化过程的第二相反应中,主要结合反应的物质有UDPGA、PAPS。

5.胆汁酸的功能为促进脂类消化吸收和维持胆汁稳定。

第14章DNA的合成1.DNA复制时,连续合成的链称为前导链;不连续合成的链称为随从链。

2.DNA合成的原料是_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_;复制中所需要的引物是_RNA_。

3.DNA的半保留复制是指复制生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是_来自亲代DNA_,另有一条链是_新合成的_。

4. 所有冈畸片段的延伸都是按_5’→3’_方向进行的。

5. 每个冈畸片段是借助于连在它的_5’_末端上的一小段_RNA_ 为引物而合成的。

,6. 引物酶与转录中的RNA聚合酶之间的差别在于它对_利福平_不敏感,并可以_dNTP_作为底物。

200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2009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单元)

1.(单选题)《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因考核不合格者被责令暂停执业活动3~6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期满后仍然不合格者,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其(2009-1-1)A.变更注册B.不予注册C.重新注册D.注销注册E.暂缓注册答案:D考点:第十八章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2.(单选题)某医院未经批准新设医疗美容科,从外地聘请了一位退休外科医师担任主治,该院行为性质属于(2009-1-2)A.非法行医B.超范围行医C.正常医疗行为D.特殊情况E.开展新技术答案:B考点:第十八章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3.(单选题)某人群随着对环境有害物质暴露的增加,所引起的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随着变化的现象,为(2009-1-3)A.时间-效应关系B.剂量-效应关系C.时间-反应关系D.剂量-反应关系E.剂量-发病关系答案:D考点:第十七章环境卫生4.(单选题)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是(2009-1-4)A.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定B.关心、爱护、尊重患者C.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D.依法获得酬劳E.宣传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保健教育答案:D考点:第十八章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5.(单选题)已知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8,8,10,12,15,16,17,平均潜伏天数(2009-1-5)A.8B.10C.11D.12E.15答案:C考点:第三章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6.(单选题)可引起爆发的是(2009-1-6)A.接触传播B.诊疗手术传播C.水和食物传播D.各种药剂传播E.虫媒传播答案:C考点:第一章总论7.(单选题)医患关系是一种(2009-1-7)A.主从关系B.商品关系C.信托关系D.单纯的技术关系E.陌生人关系答案:C考点:第六章医患关系伦理8.(单选题)典型的矽肺最重要和最常见的X线表现(2009-1-8)A.肺纹理增多,增粗B.肺的阴影增大C.密度较高的圆形和类圆形的阴影D.胸膜粘连和肥厚E.弥漫性肺气肿答案:C考点: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9.(单选题)下列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治疗常用的是(2009-1-9)A.系统脱敏B.厌恶治疗C.患者中心D.催眠治疗E.自由联想答案:E考点:第十八章心理治疗10.(单选题)关于医学实践与医学伦理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2009-1-10)A.医学实践是医学伦理学的理论指导B.医学实践是医学伦理学的基础C.医学实践是医学伦理学的动力D.医学实践是医学伦理学的目的E.医学实践是检验医学伦理学的唯一标准答案:A考点:第五章医德基本范畴11.(单选题)在通常状况下手术治疗前最重要的伦理原则是(2009-1-11)A.检查周全B.知情同意C.减轻病人的疑惑D.安慰家属E.决定手术方式答案:B考点:第八章临床常规诊治伦理12.(单选题)《突发公并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2009-1-12)A.早发现,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B.早报告,早观察,早治疗,早康复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康复E.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答案:C考点:第十二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13.(单选题)癌症的易感性格为(2009-1-13)A.A型行为B.B型行为C.C型行为D.D型行为E.A+C型行为答案:C考点:第七章心身疾病14.(单选题)医师何某在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后的一年里,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査、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虽经卫生行政部门制止,仍不改正,并又施行终止妊娠手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等电点PI: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键(pep-tide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3.肽单元(pep-tideunit):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平面,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4.模体(motif):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称为模体.5.结构域(domain):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6.亚基(ub-unit):许多功能性蛋白质分子含有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

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ub-unit)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nucleic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2.开放阅读框:位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决定了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第三章酶1.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2.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3.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4.别构调节: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可逆地结合,使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别构调节。

第六章糖代谢1糖异生(gluconeogenei):非糖化合物(乳糖、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2有氧氧化:机体利用氧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的反应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某idation)是体内糖分解供能的主要方式。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编写)

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二、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节物质代谢的调节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二、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三、整体水平的代谢调节第十一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代谢调节是生命存在的三大要素。

生命体都是由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大类基本物质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构成的。

虽然这些物质化学性质不同,功能各异,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影响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机体代谢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生命之所以能够健康延续,并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体内、外环境,除了具备完整的糖、脂类、蛋白质与氨基酸、核苷酸与核酸代谢和与之偶联的能量代谢以外,机体还存在着复杂完善的代谢调节网络,以保证各种代谢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节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一、糖、脂、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糖类、脂类及蛋白质都是能源物质均可在体内氧化供能。

尽管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的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乙酰CoA是它们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是它们代谢的共同途径,而且都能生成可利用的化学能ATP。

从能量供给的角度来看,三大营养物质的利用可相互替代。

一般情况下,机体利用能源物质的次序是糖(或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主要为肌肉蛋白),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占总热量50%~70%),脂肪是机体储能的主要形式(肥胖者可多达30%~40%)。

机体以糖、脂供能为主,能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因为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由于糖、脂、蛋白质分解代谢有共同的代谢途径限制了进入该代谢途径的代谢物的总量,因而各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又相互制约,并根据机体的不同状态来调整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代谢速度以适应机体的需要。

若任一种供能物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通常能代谢调节抑制和节约其它供能物质的降解,如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主要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而脂肪动员及蛋白质分解往往受到抑制;在饥饿状态时,由于糖供应不足,则需动员脂肪或动用蛋白质而获得能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623生物医学综合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623生物医学综合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623生物医学综合书1、朱大年,王庭槐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第8版。

第二部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旨在了解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反应途径、基本实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也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熟悉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掌握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2. 掌握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3. 掌握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蛋白质的折叠等特点)4. 熟悉应用蛋白质呈色反应测定溶液中蛋白质含量5. 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的方法和纯度鉴定6. 掌握蛋白质变性理论7. 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掌握核酸的组成及分类2. 了解核苷酸的结构3. 掌握DNA和RNA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特点4. 掌握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5. 掌握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6. 了解核酸酶第三章、酶1. 了解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 掌握酶的工作原理3. 掌握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的推出)4. 了解酶的调节5. 了解酶的分类和命名第四章、聚糖的结构与功能1. 了解糖蛋白分子中的聚糖及其合成过程2. 了解蛋白聚糖3. 了解糖脂第五章、维生素与无机盐1. 了解维生素的分类2. 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3. 了解微量元素4. 掌握钙、磷及其代谢第二篇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六章、糖代谢1. 掌握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2. 掌握糖的无氧和有氧氧化3.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4. 掌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5. 掌握糖异生6. 熟悉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7. 理解血糖及其调节第七章、脂质代谢1. 掌握脂类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脂质的消化和吸收3. 掌握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代谢4. 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第八章、生物氧化1. 掌握呼吸链的组成和顺序2. 掌握电子传递过程与生成ATP3. 了解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4. 了解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第九章、氨基酸代谢1. 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 掌握蛋白质的消化吸收3. 掌握氨基酸的一般代谢4. 掌握氨的代谢第十章、核苷酸代谢1. 掌握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及分解代谢2. 掌握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及分解代谢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1. 掌握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2. 掌握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第十二章、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1. 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2. 掌握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3. 了解物质代谢调节的主要方式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第十三章、真核基因及基因组1. 掌握真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2. 掌握真核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1. 掌握DNA复制的基本特征2. 掌握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3. 了解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过程4. 掌握逆转录第十五章、DNA的损伤与修复1. 熟悉DNA损伤2. 掌握DNA损伤的修复第十六章、RNA的生物合成1. 熟悉原核生物转录的模版和酶2. 掌握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3. 熟悉真核生物RNA4. 掌握真核生物RNA的加工和降解第十七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 了解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2. 掌握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3. 掌握肽链合成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后靶向运输4. 理解蛋白生物合成的干扰与抑制第十八章、基因表达的调控1. 了解基因表达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掌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3. 掌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1.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概况2. 熟悉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3. 掌握细胞内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4.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第四篇分子医学专题第二十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1. 掌握分子杂交与印记技术2. 熟悉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3. 了解基因文库和生物芯片技术4. 掌握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技术二、主要参考书1、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第8版。

大学课程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课件

大学课程第十一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课件
乙酰水杨酸的生物转化过程:
目录
目录
(四)结合反应是生物转化第二相反应
结合对象: 凡含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的药物、毒物
或激素等均可发生结合反应。 结合物:
葡糖醛酸、硫酸、乙酰基、谷胱甘肽、 甲基、甘氨酸等物质或基团。
目录
1.葡糖醛酸结合是最重要、最普遍的结 合反应
葡糖醛酸基的直接供体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UDPGA)
目录
二、生物转化的意义
➢生物转化可对体内的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 谢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降低或丧失(灭活), 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
➢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可增加这些非营养物质的水 溶性和极性,从而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出。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detoxification) (苯丙芘、环磷酰胺、水合氯醛等)
硫酸供体: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产物:羟化物或环氧化物 举例:
NH 2
HO
NH 2
苯胺
对氨基苯酚
目录
意义:加单氧酶系的羟化作用不仅增加药物或毒物的水 溶性,有利于排泄,而且还参与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羟 化过程。
• 维生素D3羟化成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维生素 1, 25,(OH)2D3
• 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羟化作用
• 黄曲霉素B1经加单氧酶作用生成致癌物质
目录
ADH与MEOS之间的比较
ADH
肝细胞内定位
胞液
底物与辅酶
乙醇、NAD+
对乙醇的 Km值 2mmol/L
乙醇的诱导作用 无
与乙醇氧化相关的 氧化磷酸化释能 能量变化
MEOS 微粒体 乙醇、NADPH、O2 8.6mmol/L 有 耗能

200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单元)

200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单元)

1.(单选题)《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是(2008-1-1)A.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道主义精神B.防病治病,救死扶伤C.遵守职业道德,保护患者隐私D.树立敬业精神,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E.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答案:E考点:第十八章卫生技术人员法律制度2.(单选题)对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的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时,应当适用(2008-1-2)A.《执业医师法》B.《医疗机构管理条例》C.《医疗事故处理条例》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E.《刑法》答案:D考点:第二十四章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3.(单选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的根据是(2008-1-3)A.行为主体特定性B.医疗活动的违法性C.诊疗护理的过失性D.对患者人身造成的危害程度E.医疗过失同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答案:D考点:第二十四章医疗损害责任法律制度4.(单选题)婚前医学检查的疾病不包括(2008-1-4)A.严重遗传性疾病B.精神分裂症C.狂躁抑郁型精神病D.艾滋病E.职业病答案:E考点:第二十章母婴保健法律制度5.(单选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相应合格证书、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给予行政处罚应包括(2008-1-5)A.停业整顿B.罚款C.没收非法所得D.取消执业资格E.吊销执业证书答案:B考点:第二十章母婴保健法律制度6.(单选题)医疗机构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其疫情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是(2008-1-6)A.属地管理B.层级管理C.级别管理D.特别管理E.专门管理答案:A考点: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7.(单选题)按照《献血法》的规定,表述错误的是(2008-1-7)A.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B.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C.血站应当义务无偿为患者提供血液D.设立血站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E.血站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答案:C考点:第二十二章献血和临床用血法律制度8.(单选题)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的错误行为是(2008-1-8)A.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B.处方所列药品缺货时用同类药品代用C.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D.对有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E.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答案:B考点:第十五章药品法律制度9.(单选题)为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医疗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当(2008-1-9)A.订立合同B.共同协商C.付款监督D.由政府联系E.相互配合答案:E考点: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10.(单选题)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临床输血申请单》规定,表述错误的是(2008-1-10)A.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B.患者及其家属在上面签字C.由主治医生核准签字D.连同患者血样在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E.输血科(血库)留血备查答案:B考点:第二十二章献血和临床用血法律制度11.(单选题)在实施三级预防时,重点在第一级预防,同时兼顾二三级预防的疾病是(2008-1-11)A.急性阑尾炎B.流行性感冒C.食物中毒D.冠心病E.肺炎答案:D考点:第十六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12.(单选题)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系统抽样的方法是(2008-1-12)A.将对象编号,再用随机数字表抽样B.先将对象主要特征分层,再随机抽样C.将总体分为若干群,然后随机抽样D.按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的数量单位抽取一个单位E.以上都不对答案:D考点:第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3.(单选题)流行病学的三类偏倚:(2008-1-13)A.选择/中心/混杂偏倚B.中心/信息/混杂偏倚C.选择/信息/混杂偏倚D.选择/信息/中心偏倚E.选择/数据/混杂偏倚答案:C考点:第五章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14.(单选题)需要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的时限取决于传染病的(2008-1-14)A.传染期B.恢复期C.临床症状期D.不稳定期E.潜伏期答案:E考点:第十五章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15.(单选题)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应该立即釆取的措施是(2008-1-15)A.帮助其了解戒烟的危害B.宣传戒烟的好处C.提供戒烟的药物D.帮助确定戒烟日期E.安排随访答案:C考点:第十一章控制烟草使用16.(单选题)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的大小宜用:(2008-1-16)A.变异系数B.方差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答案:A考点: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17.(单选题)在噪声对听觉系统损伤的发病过程中,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2008-1-17)A.早期髙频段听力下降B.早期属于功能性听觉敏感性下降C.晚期低频段听力下降D.听阈升高在后期不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E.听力下降呈递减性,选快后慢答案:D考点:第十八章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18.(单选题)不属于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危险度的评价的是(2008-1-18)A.危害鉴定B.暴露鉴定C.危险度检测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E.危险度特征分析答案:C考点:第十七章环境卫生19.(单选题)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是(2008-1-19)A.正态分布B.标准正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非正态分布答案:B考点:第三章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20.(单选题)下列含锌最丰富的食物是(2008-1-20)A.鱼贝类B.海带C.木耳D.绿色蔬菜E.牛乳及乳制品答案:A考点:第十二章合理营养指导21.(单选题)某地区欲找出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以便制定防治对策,需要计算和评价的统计指标为(2008-1-21)A.病死率B.患病率C.死亡率D.患病构成比E.发病率答案:A考点:第三章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22.(单选题)定群研究又称为(2008-1-22)A.队列研究B.现况调查C.病例对照研究D.临床随访研究E.试验研究答案:A考点:第四章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3.(单选题)在医学上能够做到的(2008-1-23)A.就是伦理上应该做的B.在伦理上不一定是需要做的C.在伦理上是不应该做的D.在伦理上是缺乏根据的E.都是经过伦理学检验的答案:B考点:第一章绪论24.(单选题)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场所进行(2008-1-24)A.指定场所医学观察B.留验C.单独隔离观察D.访视E.就地诊验考点: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25.(单选题)TAT是一种(2008-1-25)A.明尼苏达多项调查表B.卡特尔人格抑素问卷C.艾森克人格问卷D.洛夏墨迹测试E.主题统觉试验答案:E考点:第五章心理评估26.(单选题)“医乃仁术”指医学道德是(2008-1-26)A.医学的本质特征B.医学活动一般现象C.医学的非本质要求D.医学的个别性质E.个别医务人员的追求答案:A考点:第九章临床典型问题伦理27.(单选题)医学伦理学的特质之一是(2008-1-27)A.灵活性B.实践性C.集体性D.组织性E.随机性答案:B考点:第一章绪论28.(单选题)医德修养要坚持(2008-1-28)A.集体性B.组织性C.实践性D.强制性E.机动性答案:C考点:第十五章医学伦理素质养成实践29.(单选题)最先提出“不伤害原则”的西方医学家是(2008-1-29)A.希波克拉底B.盖伦C.维萨里D.白求恩答案:A考点:第四章医德基本原则与准则30.(单选题)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的是(2008-1-30)A.临床心理学B.健康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神经心理学.E.护理心理学答案:C考点:第一章绪论31.(单选题)思维是属于心理活动的(2008-1-31)A.意志过程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人格倾向E.人格特征答案:B考点:第二章心理学基础32.(单选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要是(2008-1-32)A.自我实现B.尊重C.爱与被爱D.安全E.生理答案:A考点:第四章主流理论流派33.(单选题)心理健康不包括(2008-1-33)A.智力正常B.健康行为C.情绪乐观D.意识清晰E.人格健全答案:D考点:第三章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34.(单选题)心理社会因素参与的躯体疾病称为(2008-1-34)A.心身反应B.情绪反应C.心理障碍E.心身疾病答案:E考点:第七章心身疾病35.(单选题)心理测验的原则是(2008-1-35)A.标准化B.稳定性C.社会化D.道德性E.独特性答案:A考点:第五章心理评估36.(单选题)由病人的家长、家属或他人作出求医决定的求医类型是(2008-1-36)A.主动B.被动C.强制D.稳定E.独立答案:B考点:第十章病人心理37.(单选题)属于投射性的测验的是(2008-1-37)A.明尼苏达多人格调査表B.比奈智力测验C.卡特尔16PF测量D.主题统觉测验E.90项症状自评答案:D考点:第五章心理评估38.(单选题)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2008-1-38)A.丙氨酸B.赖氨酸C.丝氨酸D.谷氨酸E.苯丙氨酸答案:D考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39.(单选题)DNA的一级结构是(2008-1-39)A.多聚A结构B.核小体结构D.三叶草结构E.多核苷酸排列顺序答案:E考点: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40.(单选题)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008-1-40)A.合成胆汁酸B.提供能量C.提供NADPHD.参与酮体合成E.参与蛋白代谢答案:B考点:第六章糖代谢41.(单选题)细胞内脂肪酸合成的部位是(2008-1-41)A.线粒体B.细胞胞液C.细胞核D.高尔基体E.内质网答案:B考点:第七章脂质代谢42.(单选题)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2008-1-42)A.丙氨酸B.丝氨酸C.天冬氨酸D.甲硫氨酸E.谷氨酸答案:D考点: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3.(单选题)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2008-1-43)A.尿酸B.酮体C.β-丙氨酸D.β氨基异丁酸E.尿素答案:A考点:第十章核苷酸代谢44.(单选题)逆转录是指(2008-1-44)A.以RNA为模板合成RNAB.以DNA为模板合成DNAC.以DNA为模板合成RNAD.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E.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答案:E考点:第十四章DNA的生物合成45.(单选题)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指(2008-1-45)A.DNA复制上的调控B.转录后的修饰C.蛋白质折叠的形成D.转录的调控E.逆转录的调控答案:D考点:第十八章基因表达调控46.(单选题)可以激活蛋白激酶A的是(2008-1-46)A.IP₃B.DGC.cAMPD.cGMPE.PIP₃答案:C考点:第十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47.(单选题)关于病毒癌基因论述正确的是(2008-1-47)A.主要存在于朊病毒中B.在体外不能引起细胞转化C.感染宿主细胞能随机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D.又称为原癌基因E.可直接合成蛋白质答案:C考点:第二十三章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与生长因子48.(单选题)合成血红素的关键酶是(2008-1-48)A.ALA合酶B.葡萄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HMG-CoA裂解酶E.异柠檬酸脱氢酶答案:A考点: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49.(单选题)能够与胆红素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的是(2008-1-49)A.葡糖醛酸B.胆汁酸C.胆素原D.珠蛋白E.清蛋白答案:A考点: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50.(单选题)对药物毒性反应叙述正确的是(2008-1-50)A.毒性药物不可避免B.与药物蓄积无关C.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药物反应D.其发生与药物选择性低有关E.毒性反应一般不可预知答案:C考点: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51.(单选题)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是(2008-1-51)A.口服后主要在胃内吸收B.口服后大部分在肾内被吸收C.其在外周不能代谢为多巴胺D.其进入中枢后经多巴脱羧酶代谢失活E.口服进入中枢药物量很少答案:E考点:第十七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药物52.(单选题)吗啡戒断症状产生主要是由于(2008-1-52)A.去甲肾上腺能神经活性増强B.胆碱能神经活性增强C.多巴胺能神经活性增强D.5-羟色胺能神经活性增强E.脑啡肽能神经活性增强答案:A考点:第十九章镇痛药53.(单选题)卡托普利抗心衰作用的机制是(2008-1-53)A.增加去甲肾上腺分泌B.减少前列腺素合成C.拮抗钙离子的作用D.减少血管紧张素₃的生成E.增加心肌耗氧量答案:D考点:第二十三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理54.(单选题)具有抗尿崩症的是(2008-1-54)A.氢氯噻嗪B.螺内酯C.乙酰唑胺D.氨苯蝶啶E.阿米洛利答案:A考点:第二十四章利尿药55.(单选题)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2008-1-55)A.B淋巴细胞B.浆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单核细胞答案:A考点:第九章B淋巴细胞56.(单选题)Th2细胞主要分泌(2008-1-56)A.INF-ɑB.IL-4C.IFN-γD.TNF-βE.IL-2答案:B考点:第十章T淋巴细胞57.(单选题)补体系统在激活后可以(2008-1-57)A.诱导免疫耐受B.控制超敏反应C.裂解细菌D.启动抗体的类型转化E.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C考点:第五章补体系统58.(单选题)与急性同种异基因移植物排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2008-1-58)A.NK细胞B.B细胞C.CD8₃T细胞D.肥大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答案:C考点: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59.(单选题)急性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是(2008-1-59)A.淋巴管B.肝C.胸腺D.外周血E.淋巴结答案:E考点: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60.(单选题)天然血型抗体(2008-1-60)A.IgAB.IgMC.IgGD.IgEE.IgD答案:B考点:第四章抗体61.(单选题)人体降钙素主要来源于(2008-1-61)A.甲状腺滤泡旁细胞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C.甲状旁腺主细胞D.成骨细胞E.破骨细胞答案:A考点:第十章内分泌62.(单选题)实现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依靠(2008-1-62)A.垂体门脉系统B.下丘脑促垂体区C.下丘脑-垂体束D.正中隆起E.下丘脑调节肽答案:C考点:第十章内分泌63.(单选题)低血糖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是由于释放大量(2008-1-63)A.肾上腺素B.糖皮质激素C.胰高血糖素D.血管加压素E.生长激素考点:第十章内分泌64.(单选题)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特征是(2008-1-64)A.核分裂B.细胞核异性C.线粒体肿胀D.细胞核碎裂E.细胞质脂质增多答案:D考点: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65.(单选题)乳腺癌来源于(2008-1-65)A.小叶间质B.乳腺囊肿C.导管内乳头状癌D.乳腺导管上皮及滤泡上皮E.乳腺纤维腺瘤答案:D考点:第十三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66.(单选题)贫血性梗死主要发生于(2008-1-66)A.心,肝,肾B.心,肺,脾C.心,肾,脾D.大脑,肺,脾E.小肠,肝,心答案:C考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7.(单选题)湿性坏疽常发生在(2008-1-67)A.脑、脾、肝B.脑、肠、子宫C.肺、肠、肝D.肺、肾、脑E.肺、肠、子宫答案:E考点: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68.(单选题)活体内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的血管的过程叫(2008-1-68)A.梗塞B.栓塞C.梗死D.栓子答案:B考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69.(单选题)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发生(2008-1-69)A.脓肿B.空洞C.梗死D.坏疽E.栓塞答案:D考点: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70.(单选题)槟榔肝的典型病变是(2008-1-70)A.肝小叶结构破坏B.肝细胞萎缩C.肝细胞坏死D.门静脉分支扩张淤血E.肝血窦扩张淤血,肝细胞脂肪变性答案:E考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71.(单选题)高血压脑出血最多见于(2008-1-71)A.基底节B.脑桥C.小脑D.大脑白质E.脑干答案:A考点:第八章脑血管疾病72.(单选题)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2008-1-72)A.直接蔓延B.子宫颈旁淋巴结C.血道D.腹腔淋巴结E.种植性转移答案:A考点:第十三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73.(单选题)单纯性二尖瓣狭窄,首先发生代偿性肥大和扩张的是(2008-1-73)A.左心室B.右心室C.左心房D.左房,左室同时发生E.左房,右室同时发生答案:C考点:第三篇第八章心脏瓣膜病74.(单选题)胃溃疡最少见的并发症是(2008-1-74)A.癌变B.呕血C.幽门梗阻D.穿孔E.黑便答案:A考点:第四篇第五章消化性溃疡75.(单选题)完成瘢痕性修复的物质基础是(2008-1-75)A.上皮组织B.肉芽组织C.毛细血管网D.纤维蛋白网架E.炎性渗出物答案:B考点:第二章损伤的修复76.(单选题)蜂窝织炎是指(2008-1-76)A.发生于皮下组织及阑尾的炎症B.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C.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D.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E.没有明显坏死的渗出性炎症答案:B考点:第四章炎症77.(单选题)肉芽组织的组成是(2008-1-77)A.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B.小动脉和纤维母细胞C.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D.纤维母细胞和小细胞E.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答案:E考点:第二章损伤的修复78.(单选题)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是(2008-1-78)A.红细胞B.淋巴细胞C.脂肪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巨噬细胞答案:E考点: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79.(单选题)寄生虫感染时,浸润性炎症细胞主要是(2008-1-79)A.嗜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浆细胞答案:D考点:第四章炎症80.(单选题)纤维性炎症的好发部位不包括(2008-1-80)A.心包B.肺C.气管D.结肠E.皮肤答案:E考点:第四章炎症81.(单选题)强迫症的核心症状(2008-1-81)A.强迫行为B.强迫意向C.强迫表象D.强迫性恐惧E.强迫意念答案:E考点:第九章神经症性障碍82.(单选题)酶的催化高效性是因为(2008-1-82)A.启动热力学不能发生的反应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能升高反应的活化能D.可改变反应的平衡点E.对作用物(底物)具有选择性答案:B考点:第三章酶83.(单选题)最多可能表达的HLA-I类分子有几种(2008-1-83)A.1C.3D.4E.5答案:C考点: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84.(单选题)肺组织切片检查中有含铁血黄素的是(2008-1-84)A.感染性心内膜炎B.慢性充血性心衰C.风湿性疾病D.ITPE.慢性肾衰竭答案:B考点: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85.(单选题)男,过敏性休克,使用肾上腺素,心血管系统可出现的反应是(2008-1-85)A.减慢心率B.降低机体代谢C.心率加快D.降低心肌收缩性E.禁止用于支气管哮喘答案:C考点: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86.(单选题)男,5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一、内容提要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

(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1.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1)糖代谢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

(2)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行脂肪酸β–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

(3)蛋白质代谢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在肝生成尿素。

2.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1)维生素代谢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K、B1、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二)肝的生物转化1.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水溶性和极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2.生物转化的物质①内源性:系体内物质代谢产物,如氨、胺、胆红素等,以及发挥作用后有待灭活的激素、神经递质等;②外源性:系有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药物、毒物、色素、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

3.生物转化的特点①多样性和连续性,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应,且各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②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

4.生物转化的类型主要有两项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其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称为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和乙酰基等结合,以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最普遍。

5.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生物转化作用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及肝功能等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三)胆汁酸代谢1.初级胆汁酸胆固醇在肝细胞中经一系列酶的催化转变生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7α–羟化酶是胆汁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受胆汁酸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初级胆汁酸包括游离型胆汁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和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2.次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排泌入肠道后,再在肠菌酶的作用下,使7位脱羟基,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即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

3.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在肝细胞内,将游离型胆汁酸再重新合成为结合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4.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等。

(四)血红素代谢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和Fe2+,合成的起始和终止阶段均在线粒体,而中间阶段在细胞液中进行;ALA合酶是血红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ALA合酶受血红素的反馈调节;其它影响该酶的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等。

2.血红素的分解代谢(1)血红素的分解代谢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是胆色素,它包括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其中以胆红素为主。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

(2)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形成后进入血液,由于其呈亲脂、疏水的性质,对血浆清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力,所以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此时的胆红素与偶氮试剂起间接反应,被称为间接胆红素,由于未与葡糖醛酸结合,又被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运输;而且还限制了胆红素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3)胆红素在肝细胞的代谢在肝血窦中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并迅速被肝细胞摄取。

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中配体蛋白—Y蛋白和Z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进入滑面内质网,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与偶氮试剂直接反应,所以被称为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强,可随尿排出体外,也有利于随胆汁排泄。

(4)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之下先脱去葡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

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

少部分胆素原在肠道中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入肝后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

随粪便和尿液排出的胆素原接触空气后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

(5)黄疸凡能引起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化、排泄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称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过量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可将黄疸分为三类: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二、学习要求(一)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掌握肝在糖、脂、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特点。

熟悉肝在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

了解肝功能受损时物质代谢紊乱的表现。

(二)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及特点。

熟悉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了解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三)胆汁酸的代谢掌握胆汁酸合成的原料、种类、关键酶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熟悉胆汁酸的排泄及胆汁酸盐的功能。

了解胆汁酸的代谢调节(四)血红素代谢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原料及关键酶。

熟悉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了解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过程。

(五)胆红素的代谢掌握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和生成过程,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胆素原的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

熟悉高胆红素血症、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其胆色素代谢特点。

了解三种黄疸的病因及血、尿、粪便检查的意义。

三、难点解析(一)胆红素的来源和种类按其来源不同可将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亦可按其结构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这两类胆汁酸的合成部位、原料、特点等见表:胆汁酸的来源和种类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直接原料胆固醇初级胆汁酸合成场所肝细胞肠道特点7α-羟化7α-脱羟游离型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二)三种黄疸的鉴别:指标正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1mg∕dl >1mg∕dl >1mg∕dl >1mg∕dl 结合胆红素极少↑↑↑未结合胆红素 0~0.7mg∕dl ↑↑↑尿三胆尿胆红素—— ++ ++尿胆素原少量↑↓不一定尿胆素少量↑↓不一定粪胆素原 40~280mg∕24h ↑↓或—↓或正常粪便颜色正常深变浅∕陶土色变浅或正常四、复习测试(一)名词解释1.生物转化2.结合胆汁酸3.初级胆汁酸4.次级胆汁酸5.胆汁酸的肠肝循环6.未结合胆红素7.结合胆红素8.胆色素的肠肝循环9.黄疸(二)选择题A型题1.长期饥饿时肝进行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A.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C.糖的异生作用 D.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E.酮体的利用率升高2.下列哪些不是肝具备的功能:A.储存糖原和维生素 B.合成尿素C.进行生物氧化 D.合成消化酶E.合成清蛋白3.下列哪种维生素在肝中储存最多:A.维生素D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D.维生素B E.维生素A4.肝受损,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清蛋白含量升高B.球蛋白含量下降C.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相对升高D.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E.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均正常5.人体合成胆固醇最多的器官是:A.脾 B.肝 C.肾 D.肺 E.肾上腺6.肝细胞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是:A.单胺氧化酶 B.加单氧酶 C.醇脱氢酶D.醛脱氢酶 E.以上都不是7.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A.毒性降低 B.毒性增强 C.水溶性降低D.水溶性增强 E.脂溶性增强8.有关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是肝B.可以使脂溶性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C.有些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即可以排出体外D.有些必须和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E.经过生物转化有毒物都可以变成无毒物9.肝病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是因为:A.胰岛素灭活减弱 B.雌激素灭活降低 C.雄激素灭活减低D.雌激素灭活增高 E.醛固酮灭活增高10.在肝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中,最常见的是:A.与硫酸结合 B.与甲基结合C.与GSH结合 D.与葡糖醛酸结合E.与乙酰基结合1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A.氯霉素在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失效B.普鲁卡因在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作用消失C.苯巴比妥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作用消失D.非那西丁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极性增加E.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胆道排泄12.不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是:A.类固醇激素 B.胆红素 C.胺类 D.酮体 E.药物13.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GA B.UDPGA C.ADPGA D.UDPG E.CDPGA 14.在生物转化中,催化醇生成醛的酶是:A.加单氧酶系 B.醇脱氢酶C.醛脱氢酶 D.单胺氧化酶E.水解酶15.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A.ATP B.蛋白质 C.糖原 D.尿素 E.脂肪16.肝生物转化作用:A.只包括氧化和还原反应 B.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C.与生物氧化同义 D.有大量能量生成E.即为激素的作用17.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肝生物转化反应:A.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D.还原反应 E.脱羧反应18.加单氧酶体系主要存在于:A.线粒体 B.微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浆 E.细胞核19.关于磺胺类药物在肝的灭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灭活反应是乙酰化反应B.灭活生成物溶解度升高C.灭活生成物易在碱性尿中析出D.通过硫酸结合反应而灭活E.服用磺胺类药物应避免与碱性药物共用20.合成酮体的主要器官是:A.红细胞 B.脑 C.骨骼肌 D.肝 E.肾21.在肝中转变成辅酶Ⅰ和辅酶Ⅱ的维生素是:C.维生素C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12D.叶酸 E.维生素B622.仅在肝合成的物质是:A.胆固醇 B.糖原 C.氨基酸D.酮体 E.脂肪酸2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初级胆汁酸:A.胆酸 B.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D.鹅脱氧胆酸 E.牛磺胆酸24.下列有关胆汁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 B.在肝由胆固醇转变生成C.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D.胆色素代谢的产物E.经过肠肝循环被再利用25.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是:A.1α–羟化酶 B.24–羟化酶 C.25–羟化酶D.7α–羟化酶 E.HMG–COA还原酶26.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胆固醇 B.胆色素 C.脂类 D.磷脂 E.胆汁酸盐27.胆固醇是下列哪种物质的前体:A.维生素E B.维生素K C.胆色素D.肾上腺素 E.胆汁酸28.对胆汁酸描述错误的是:A.能使脂类在水中乳化B.构成疏水、亲水两个侧面C.疏水基团位于分子内部,表现出亲水性D.能降低油水之间的表面张力E.疏水基团是甲基与烃核29.关于血红素的合成哪项是错误的:A.合成血红素的关键酶是ALA合酶B.合成起始和完成均在线粒体C.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CoA和铁D.血红素主要在成熟的红细胞中合成E.血红素与珠蛋白螯合为血红蛋白30.血红素合成体系中限速酶是:A.ALA合酶 B.ALA脱水酶C.胆色素原脱氨酶 D.氧化酶E.铁离子螯合酶31.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那个器官生成:A.肝 B.肺 C.肾 D.胰 E.小肠32.不属于铁卟啉化合物的是: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细胞色素D.清蛋白 E.过氧化氢酶33.能合成血红素的细胞是: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 E.以上都不能合成34.ALA合酶发挥作用的部位是:A.微粒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细胞核35.下列有关胆红素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在肝细胞内主要与葡糖醛酸结合B.在血中主要以清蛋白—胆红素复合体形式运输C.由肝内排出是复杂的耗能过程D.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合成是在肝细胞溶酶体内进行的E.未结合胆红素具有亲脂疏水的的特性36.正常人血清中的胆色素主要为:A.结合胆红素 B.未结合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原 E.胆素37.与胆红素发生结合反应的主要物质是:A.甲基 B.乙酰基 C.甘氨酸D.谷胱甘肽 E.葡糖醛酸38.催化葡糖醛酸胆红素生成的酶是:A.葡糖醛酸基合成酶 B.葡糖醛酸基氧化酶C.葡糖醛酸基还原酶 D.葡糖醛酸基结合酶E.葡糖醛酸基转移酶39.胆红素在小肠被还原成:A.粪胆素 B.胆素原 C.胆绿素D.血红素 E.胆汁酸40.阻塞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障碍 D.肝内外胆道阻塞E.以上都不对41.正常人粪便中主要色素是:A.粪胆素原 B.胆红素C.胆绿素D.胆素原 E.粪胆素42.溶血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大C.肝功能下降 D.肝内外胆道阻塞E.以上都不对43.肝细胞性黄疸的原因是:A.大量红细胞被破坏 B.肝细胞被破坏C.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增强 D.摄取胆红素的能力增强E.以上都不对44.巴比妥药物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浓度是由于:A.药物增加了它的水溶性有利于游离胆红素从尿中排出B.诱导肝细胞内载体Z-蛋白合成C.诱导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合成D.激活Y蛋白的合成E.与血浆清蛋白竞争结合45.胆红素进行生物转化的实质是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增加其水溶性:A.z蛋白结合 B.Y蛋白结合 C.葡糖醛酸结合D.葡糖结合 E.清蛋白结合46.胆色素不包括:A.胆红素 B.胆绿素 C.细胞色素 D.胆素原 E.胆素47.有关肝在维生素代谢作用的描述中哪项有错误:A.肝是储存维生素的重要器官B.肝分泌胆汁酸为吸收脂溶性维生素所必需C.脂肪吸收不良时肝脂溶性维生素储存量下降D.肝病的出血倾向与维生素K作用延长有关E.肝病的出血倾向与维生素K吸收减少有关48.关于胆素原描述错误的是:A.可以被肠粘膜重吸收 B.没有颜色C.氧化后生成胆素 D.在肝由胆红素还原生成E.包括中胆素原、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4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铁卟啉化合物:A.血红蛋白 B.肌红蛋白 C.清蛋白D.细胞色素 E.过氧化氢酶50.关于血浆胆红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有毒物 B.正常多为结合胆红素C.正常多为未结合胆红素 D.正常人血浆胆红素甚微E.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结合51.关于胆素描述错误的是:A.新生儿肠道细菌少,粪便呈现桔黄色B.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C.粪胆素原是粪便的主要色素D.在肠道下段生成E.胆道完全梗阻时,粪便呈灰白色52.对未结合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A.与清蛋白结合 B.与葡糖醛酸结合 C.不能随尿排出D.间接反应胆红素 E.与重氮试剂反应缓慢53.对结合胆红素的错误描述是:A.直接胆红素 B.肝胆红素C.重氮试剂反应直接阳性 D.能通过细胞膜对其有毒性作用E.能随尿排出54.导致尿胆素原排泄减少的原因是:A.胆道梗阻 B.溶血 C.肠梗阻D.肝细胞性黄疸 E.以上都不是55.结合胆红素是:A.胆红素—BSP B.胆红素—Y蛋白 C.胆红素—Z蛋白D.葡萄糖醛酸胆红素 E.胆素原56.肝细胞内胆红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胆红素—阴离子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57.肠内细菌作用的产物是:A.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胆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58.阻塞性黄疸患者,偶氮试验为:A.直接反应阳性 B.直接反应阴性 C.双向反应阳性D.双向反应阴性 E.直接反应阳性,间接反应强阳性59.血液中胆红素的主要运输形式是: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 C.胆红素—阴离子D.胆红素—清蛋白 E.游离胆红素60.阻塞性黄疸患者,尿中主要的胆红素是:A.胆红素—Y蛋白 B.胆红素—Z蛋白C.结合胆红素 D.胆红素—清蛋白,E.游离胆红素61.下列那种物质对血红素的合成起反馈抑制作用:A.血红蛋白 B.ALA C.线状四吡咯 D.血红素 E.尿卟啉原62.ALA合酶的辅酶是:A.维生素B12 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pp E.生物素63.下列那种物质不与胆红素竞争结合清蛋白:A.磺胺类 B.NH3C.胆汁酸 D.脂肪酸 E.水杨酸64.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粪胆素原明显增多,出现黄疸的原因有可能是:A.肝硬化 B.胰头癌 C.急性溶血性黄疸 D.急性肝炎 E.胆结石65.阻塞性黄疸时与重氮试剂反应为:A.直接反应阴性 B.直接反应阳性 C.直接反应阴性,间接反应阳性D.双相反应阴性 E.双相反应阳性66.胆色素的产生、转运和排泄所经过的基本途径是:A.肝→血液→胆道→肠B.血液→胆道→肝→肠C.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肝→肠D.单核吞噬细胞→肝→血液→肠E.肝→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肠67.关于胆汁酸错误叙述的是:A.在肝内由胆固醇合成 B.为脂类吸收中的乳化剂C.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D.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E.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68.结合胆汁酸不包括:A.甘氨胆酸 B.牛磺胆酸 C.甘氨鹅脱氧胆酸D.石胆酸 E.牛磺鹅脱氧胆酸69.对胆汁酸“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结合型胆红素在肠菌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胆汁酸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性胆汁酸D.人体每餐进行2~4次肠肝循环E.“肠肝循环”障碍并不影响脂类的消化吸收70.哪种胆红素不能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必须加入酒精或尿素后,才易反应产生紫红色偶氮化合物: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直接胆红素D.肝胆红素 E.以上都不是B型题A.胆色素 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原 E.胆素1.胆红素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是:2.尿与粪便的颜色来源是:3.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生成的胆色素是:4.铁卟啉化合物分解产物的总称是:5.血红素在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生成的物质是:A.7α-羟化酶 B.血红素加氧酶 C.胆绿素还原酶D.加单氧酶 E.单胺氧化酶6.催化胆固醇变为胆汁酸的酶:7.催化胺类氧化脱氨的酶:8.催化血红素变为胆绿素的酶:9.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10.催化胆绿素变为胆红素的酶:A.还原反应 B.结合反应 C.氧化反应D.裂解反应 E.水解反应11.生物转化中甲基化反应属于:12.生物转化中醇类生成醛类的反应属于:13.生物转化中硝基化合物生成胺类化合物的反应属于:14.生物转化中酰基化反应属于:15.生物转化中醛类生成酸类的反应属于:A.尿素 B.尿酸 C.胆红素 D.胆汁酸 E.肌酐16.正常时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合成:17.每天尿中排泄较恒定的是:18.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19.能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是:20.血中含量高可以引起黄疸的是:A.直接胆红素 B.次级胆汁酸 C.初级胆汁酸D.间接胆红素 E.胆固醇21.由肠道细菌作用生成的是:22.参与结石形成的是:23.不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的是:24.与清蛋白结合运输的是:25.对脑组织有毒害的是:26.与葡糖醛酸结合的是:A.ALA合酶 B.磷酸吡哆醛 C.ALA脱水酶D.亚铁鳌合酶 E.促红细胞生成素27.属红细胞生成主要调节剂的是:28.ALA合酶的辅基是:29.需还原剂维持其调节血红素合成功能的是:A.牛磺酸 B.鹅脱氧胆酸 C.甘氨胆酸 D.牛磺脱氧胆酸 E.石胆酸30.次级结合胆汁酸是:31.初级游离胆汁酸是:32.次级游离胆汁酸是:33.与胆汁酸结合生成结合型胆汁酸的是:34.初级结合胆汁酸是:A.雌激素水平升高 B.雌激素水平降低 C.胆固醇水平升高D.雄激素水平升高 E.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35.蜘蛛痣的生化机制是:36.水钠潴留的生化机制是:A.血红蛋白 B.甘氨酸 C.胆红素 D.胆素原 E.UDPGA 37.在肝中与胆汁酸结合的化合物是:38.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物质是:39.葡糖醛酸的供体是:40.胆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C型题A.第一相反应 B.第二相反应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生物转化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属于:2.生物转化中的结合反应属于:3.糖的无氧氧化属于:4.脂肪酸的氧化属于:A.甘氨酸 B.琥珀酰CoA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5.参与血红素合成:6.参与三羧酸循环:7.参与胱苷肽合成:8.参与肝的生物转化作用:9.参与初级结合胆汁酸生成: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0.正常人血清中主要含的胆红素是:11.与偶氮试剂呈直接反应的是:12.溶血性黄疸时血清中显著升高的是:13.肝细胞性黄疸时血清中显著升高的是:14.阻塞性黄疸时血清中显著升高的是:A.甘氨脱氧胆酸 B.石胆酸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5.初级胆汁酸:16.次级胆汁酸:17.次级游离型胆汁酸:A.胆红素 B.胆素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8.阻塞性黄疸时尿液中可检测:19.经肠道随粪便排出:20.肝细胞性黄疸时尿液中可检测:A.胆酸 B.鹅脱氧胆酸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21.经肠道细菌作用可生成脱氧胆酸的是:22.经肠道细菌作用可生成石胆酸的是:23.初级胆汁酸是:24.次级胆汁酸是: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25.正常人尿液中可以检测的物质:26.与清蛋白结合运输的胆红素:27.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28.溶血性黄疸时血液中水平升高的是:29.可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是:X型题1.可以进行肝肠循环的物质有:A.胆固醇 B.胆绿素 C.胆红素D.胆汁酸 E.胆素原2.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不包括:A.乙酰乙酸 B.乙酰水杨酸 C.激素D.丙氨酸 E.酮体3.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A.受年龄的影响 B.肝功能受损C.受性别的影响 D.药物和毒物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