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
高考志愿填报建议大学专业解析--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高考志愿填报建议大学专业解析--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bbabb04afe04a1b171de51.png)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一、专业介绍1、概述: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以国内外的大型高能物理实验为依托,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最基本的构成、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其中也包括粒子物理探测新技术和新型探测器的研究;粒子物理理论研究中的计算物理新方法的开发和研究。
这些研究将深化我们对物质世界更深层次基本规律的认识。
在21 世纪,以兴建若干大科学工程为标志,国际上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学科正在继续蓬勃发展并面临着重大的突破,必将继续对各国的国防、能源、交叉学科等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2、研究方向: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理论核物理02.实验核物理03.高能物理与粒子物理04.应用核物理05.微机应用与核电子学06.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07.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08.非平衡态统计物理(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量子场论、粒子物理、核物理和近代数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掌握射线探测技术及利用计算机在线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或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理论研究。
了解该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进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并具有独立从事该学科前沿研究和专业教学的能力。
还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开拓进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 )201英语一(3)603普通物理(含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604量子力学(4)804经典物理(含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809原子核物理报考本专业01—06研究方向方向考试科目③限考量子力学,考试科目④中经典物理、原子核物理任选一门;07—08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③限考普通物理,考试科目④限考经典物理。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大学为例)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070206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官网版】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官网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926c07fc4ffe473268ab17.png)
一、原子的卢瑟福模型和电子的基本属性 二、原子的玻尔模型,如能级和轨道的概念、公式等 三、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德布罗意关系、不确定关系、波函数基本属性等 四、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和分裂,如电子自旋、塞曼效应等磁耦合基本规律 五、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耦合和分布规律,如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等 六、X 射线产生的机制和规律,如莫塞莱公式等 七、原子核的基本特性,如核力、结合能、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等
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滑移,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特殊塑性变形方式,回复与再结晶。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基础(第 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石德珂,2003 年 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潘金生田民波,1998 年 材料物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王国梅万发荣,2004 年
三、参考书目
(1)《物理学基础》(第 6 版),[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年。
(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系列,钟锡华,陈熙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 (3)《热学》(第 3 版),李椿,章立源,钱尚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4)《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量子力学的诞生背景 原子论的建立 黑体辐射与光电效应 原子核式结构的探索 波尔氢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一 波粒二象性假设 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薛定谔方程及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二 算符的引入 算符的性质与运算规则,算符的对易关系 算符的本征态与本征值 测量与量子坍缩 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三 全同性原理 单粒子自旋与双粒子自旋态 多粒子波函数 量子力学的应用 中心力场下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氢原子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静电磁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d92980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2.png)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第一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
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无机、分析化学部分1.物质结构简介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
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
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
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2024届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联考物理试题
![2024届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联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e7328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a.png)
2024届辽宁省百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联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ab、bc、ca回到原状态,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ab中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B.过程bc中外界对气体做负功C.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热D.气体在状态a的压强最大第(2)题如图甲所示,光滑的绝缘水平桌面上静止着一松软的不可伸长的带电绳,总电荷量为(q>0),绳上的电荷和绳的质量都均匀分布,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的绝缘钉上,绳NP段的长度为总长度的。
若在空间中加上垂直于M、N连线且与桌面平行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带电绳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此时绳上P点的张力大小为,则此时处于M点的绝缘钉受到的绳的拉力大小为( )A.B.C.D.qE第(3)题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第(4)题2022年2月27日上午,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成功将2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已知其中一颗卫星绕地球运行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到地面距离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gB.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由于稀薄大气的阻力影响,该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会变小,速度变小D.根据题干条件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第(5)题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于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
“北斗三号”采用星载氢原子钟,该钟数百万年到一千万年才有1s误差。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动能为14eV的电子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一定不能使其跃迁到激发态B.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后,核外电子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C.某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12.09eV的光子,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D.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只能吸收13.6eV的能量实现电离第(6)题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8cm的圆内接等边三角形ABC,三角形所在平面与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O点为该三角形的中心,三角形各顶点的电势分别为,DE是平行于AB过O点的直线,D、E是直线与圆周的两个交点。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48fcbeb8f67c1cfad6b8ff.png)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本《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课。
高分子化学内容主要包括连锁聚合反应、逐步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等聚合反应原理,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合成机理及大分子化学反应,能够写出主要聚合物的结构式,熟悉其性能并且能够对给出的现象给以正确、合理的解释。
高分子物理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与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分子运动,聚合物的溶液性质以及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导电性能和热性能等,要求考生熟悉相关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考生应具备运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方式与时间硕士研究生入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50分。
三、考试主要内容和要求高分子化学部分(一)绪论1、考试内容(1)高分子的基本概念;(2)聚合物的命名及分类;(3)分子量;(4)大分子微结构;(5)线形、支链形和体形大分子;(6)聚合物的物理状态;(6)聚合物材料与强度。
2、考试要求【掌握内容】(1)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物、聚合反应、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
(2)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
(3)从不同角度对聚合物进行分类。
(4)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
(5)线性、支链形和体形大分子。
(6)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7)大分子微结构。
(8)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
【熟悉内容】(1)系统命名法。
(2)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29c3c1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4.png)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基础是量子力学,它提供了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理论基础。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原子、分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离子体等。
其中,原子和分子是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而分子则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组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包括能级、轨道、自旋等。
2. 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包括电性质、磁性质、光学性质等。
3.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化学键、碰撞、相互作用力等。
4. 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包括热运动、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它在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的研究也为其他物理学分支提供了基础理论的支持,如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28cd0cb9d528ea81c779ee.png)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88物理学科基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88物理学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35780a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4.png)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目录I 考查目标 (1)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III 考查内容 (1)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学科基础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物理学科基础》是我校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并运用物理学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1.掌握普通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处理基本物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具有利用物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有以下两种题型: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填空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计算题(6小题,每题15分,共90分)假如每题分数有变化,变化范围亦不大。
III 考查内容1、力学(1)掌握位置矢量、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等基本概念;深刻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瞬时性、矢量性和相对性;掌握抛体运动的分析方法,掌握对圆周运动的描写方法以及切向和法向加速度的意义和表示式。
(2)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正确地运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解题的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
(3)掌握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
理解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南华大学2020年901原子核物理学
![南华大学2020年901原子核物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d4fe98c281e53a5902ff0e.png)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本知识:约60分
基本理论:约9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约45分)简答题(约45分);计算题(约60分)
学位点意见:招生单位意见:
学位点负责人签字:招生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代码
招生专业名称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核科学技术学院
082700
085800
核科学与技术
能源动力
901原子核物理学
一、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部分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质量、半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同位旋;
2.原子核的结合能;
3.核力的主要性质;
4.α、β、γ衰变的特征及本质;
5.核结构模型的基本思想;
6.原子核反应:反应能、坐标系、反应截面、三阶段描述。
(二)基本理论部分
1.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液滴模型;
2.核力:氘核基态、核子—核子散射、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3.α、β、γ衰变理论及计算;
4.核结构模型理论:费米气体模型、液滴模型、壳模型
2000年高考全国物理试题(含答案)
![2000年高考全国物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6607c1ed9ad51f01df2be.png)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第I 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第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s m c /1038⨯= 万有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普朗克常量s J h ⋅⨯=-34106.6电子的电量C e 19106.1-⨯= 地球半径m R 6104.6⨯= 电子的质量kg m e 31101.9-⨯=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 AZ 经过6次a 衰变后的产物是Fm 254100。
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 (A )124,259 (B )124,265 (C )112,265 (D )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
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1r ,后来变为2r ,12r r <。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
![《原子核物理》(辐照方向)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341259312b3169a451a4ed.png)
《原子核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对象: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化工专业本科学生学时学分:54学时 3学分编写单位: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编写人:杜纪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1年5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姊妹篇,它以阐述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特性为中心。
主要内容包括核结构模型、原子核的放射性、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及核能和放射性的应用等。
2、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放射性现象及一般规律、原子核反应、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离子加速器、原子能的利用、核技术及应用、粒子物理的一些简单理论,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核工程与核技术的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大学物理、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原子核物理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作为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原子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成为必要的学习内容。
因此本门课程首先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使得学生扎实地学好,然后再介绍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然后在课程中会介绍与核辐射相关的案例以及实验等。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考勤、课堂表现和作业),闭卷考试成绩占70%。
6、指定教材杨福家等著,原子核物理(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7、教学参考书[1] 卢希庭主编,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2] 王炎森、史福庭,原子核物理学,原子能出版社, 1998年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原子核物理(8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历史2、理解原子核是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
3、理解原子核的结合能及其与质量的关系。
4、了解原子核的自旋、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的定义。
本章重点1、原子核半径的两种含义以及结合能与质量的关系。
原子核物理
![原子核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167c973f83c4bb4cf7ecd1da.png)
mn 1.008665u 939.565330MeV c2
注意:中子质量略大于质子质量
原子核物理选讲(孙小军)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二.原子核的质量
核素:具有相同质子数Z和中子数N 的一类原子核,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Z同,N不同 同中子素(同中异位素):Z不同,N同 同量异位素:A同,Z不同 同核异能素:A同,Z同(N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60Co,60mCo 镜像核: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的一对原子核,如: 37 Li4和 47 Be3
原子质量:MA, 常表示成原子量与原子质量单位u的乘积。
核外轨道电子的静止质量:me,核外电子的结合能很小。
1u
1 1 27 -2 g 1.6605387 10 kg=931.494MeV c N A 6.022142 1023
m p 1.007825u 938.271998MeV c2
A Z A 4 4 X Z Y 2 2 He
(2)β衰变:放射出β射线,即电子,β射线电离作用较弱,贯穿本领较高。
衰变:
A Z
A X Z Y e 1 A X Z Y e 1
九.原子核的结合能(补充质能关系及相对论公式)
E mc 2 p mv m m0 1 (v / c )
2
经典粒子(v << c)的动能:
2 4 c 2 p 2 m0 c
1/ 2 2 2 p2 p c Ek m0c 2 1 2 4 1 m0 c 2m0
原子核物理选讲(孙小军)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三.原子核的壳模型
3.壳模型的基本思想:
可以把原子核中的每个核子看作是在一个平均场中运动,这个平均场是 所有其它核子对一个核子作用场的总和(多体问题变成一体问题)。对 于接近球形的原子核,可以认为这个平均场是一个近似的有心场。 泡利原理不但限制了每一能级所能容纳的核子数目,也限制了原子核中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998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f.png)
试卷类型:A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2024.7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用学过的固体、液体和热力学定律等物理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不会变钝B .把两层棉纸分别放在有蜡迹的衣服两面,用热熨斗熨烫可除去蜡迹C .利用海水降低温度放出大量的热量来发电,从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D .在封闭房间内把接通电源的冰箱门打开,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温度就会降低2.滨州市位于北纬,如图,某同学在滨州市内骑行上学,该同学从西往东沿直线以速度v 骑行,该处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大小为,竖直分量大小为,自行车车把为直把、金属材质,车把长为l ,车轮的直径为d ,辐条长度近似等于车轮半径,只考虑自行车在地磁场中的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位置中辐条A 点电势比B点电势低B .图示位置中辐条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高C .车把左端的电势比车把右端的电势低D .自行车改为南北骑向,自行车车把两端电动势要降低37 1B 2B 112B vd 114B vd 2B lv3.2024年6月4日完成月球表面无人自主采集样品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
如图,“嫦娥六号”着陆器静止在月球水平表面处,其简化成质量为m 的主体和质量不计的四条相同支架腿构成。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be7e700e45c3b3567ec8bd7.png)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17年高考大纲(物理)对比版
![17年高考大纲(物理)对比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833466b307e87101f696c3.png)
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
![2000年高考物理(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6a57710cfab069dc5122012a.png)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 卷4至11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上并交回。
4.必要时可以使用下列物理量。
真空中光速万有引力常量普朗克常量电子的电量地球半径电子的质量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最近几年,原子核科学家在超重元素岛的探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1996年科学家们在研究某两个重离子结合成超重元素的反应时,发现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经过6次a衰变后的产物是.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是(A)124,259 (B)124,265 (C)112,265 (D)112,2772.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变大(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C)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D)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3.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气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表示卫星在这两上轨道上绕地运动的周期,则(A)(B)(C)(D)4.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在下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在下板的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不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5.图中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的,且不漏气。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修订)2016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修订)2016](https://img.taocdn.com/s3/m/16580b1c02020740be1e9b92.png)
《原子物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是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着重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近代物理关于微观世界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解释它们的宏观性质,以及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物理图像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
教学目的:物理学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已经从原子层次深入到了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等层次,原子物理学又作为进一步学习原子层次以下其它物质微观结构层次的起点,通过原子物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子结构及核结构图象,原子的能级与辐射,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原子光谱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等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原子物理学中的实验事实和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及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物理模型、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并为进一步学习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及近代物理实验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从原子结构模型出发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有个初步认识,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掌握原子能级概念和光谱的一般知识;理解氢原子的波尔理论,了解伏兰克-赫兹实验;了解氢原子能量的相对论效应;了解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理解原子的空间取向量子化;了解碱金属光谱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与轨道的相互作用;理解两个价电子的原子态,了解泡利原理;理解原子磁矩及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了解顺磁共振和塞曼效应;掌握原子的壳层结构和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了解康普顿效应,理解X射线的衍射。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 2学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发展史以及学习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章原子的基本状况 3学时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1学时1.2 原子核式结构 1学时1.3 同位素 1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α粒子散射理论与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考试大纲(按方向选做)研究方向一:1.基元化学物理反应机理研究一.考试目标本试卷考察的目标包含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两个方面,所涉及内容涵盖了原子分子物理与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
要求考生:1、了解原子物理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原子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原子激发态结构的基本知识。
对一些典型的原子的激发态结构有正确的认识。
3、正确理解分子能级结构以及各能级上布居的基本规律,掌握双原子分子波函数的对称性及跃迁选择定则。
4、了解谱线宽度和线形的概念,掌握增宽的基本类型。
5、掌握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6、正确理解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了解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7、掌握核力的主要性质,了解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构成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高等原子分子物理约60 %原子核物理约40 %三.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20 分(每空1分)简答(简单计算)题30分(6小题,每题5分)计算(证明)题50分(5小题,每小题10分)四、考试内容第一章原子分子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1 原子物理发展概况;1.2 激发态结构。
一般情况,里德伯态,自电离态和超激发态,双电子激发态,近阈结构和扩展Χ射线吸收精细结构;1.3 碰撞。
电子碰撞,原子分子碰撞,离子碰撞,某些特殊碰撞过程;1.4 团簇。
一般情况,C60原子团簇与C60团簇固体,碳纳米管;1.5 超精结能级结构和精密测量。
计量标准,原子分子束磁共振和离子阱,精结能级结构和原子钟1.6 奇异原子结构。
白矮星和中子星,奇特原子,反氢原子,电子偶素;1.7 强场效应。
强磁场中的原子,强电场中的原子,强激光场中原子;1.8 原子分子测控。
扫描探针显微镜,单原子分子的成像和操纵,单原子分子的化合、分解和识别,激光冷却和激光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第二章原子的激发态结构2.1 谱项和原子态。
原子单位,中心力场近似和电子组态,静电非中心作用、LS耦合、谱项和原子态,原子能级数据表和图;2.2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和波函数。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兰姆移位,氢原子的复波函数和电子的概率分布,氢原子的实波函数和它的平方;2.3碱金属IA族原子的精细结构,IB族原子,IIIA族原子;2.4 氦和ⅡA、ⅡB族原子,氦原子能级的精细结构,碱土金属IIA族原子,IIB族原子;2.5 耦合类型、组态作用和跃迁选择定则。
LS、JJ和JL耦合,耦合的一般情况,组态相互作用,跃迁类型和选择定则;2.6 ⅣA族和0族惰性气体原子。
ⅣA族原子,0族惰性气体原子;2.7ⅤA、ⅥA和ⅦA族原子。
ⅤA 族原子,ⅥA 族原子,ⅦA 族原子,各族能级结构比较;2.8 过渡元素原子和X激光。
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原子,X射线激光。
第三章分子的能级结构3.1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和分子势能函数。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分子的势能函数;3.2 双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结构。
刚性转子的转动能级和纯转动光谱,简谐振子的振动能级和振动转动光谱,不同能级上的布居和对光谱的影响,非谐性与非刚性效应和振动与转动的耦合作用;3.3 分子的轨道和价键。
独立电子近似和分子轨道,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原子轨道的杂化;3.4 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态结构。
分子的轨道能级,电子组态和分子谱项,若干分子例子;3.5 电子跃迁与转动、振动的关联和选择定则。
电子振动转动光谱,电子角动量对转动能级的影响,夫兰克-康登原理,空间反演对称性,核交换对称性,电子跃迁选择定则;3.6 分子的几何对称性和点群表示。
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分子的点群种类,分子电子态和轨道的点群表示;3.7 多原子分子的转动与振动结构。
多原子分子的转动态,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态;3.8 多原子分子电子态结构。
线性多原子分子的电子轨道、电子组态和电子态,非线形多原子分子的电子轨道、电子组态和电子态。
第四章谱线宽度和线形4.1 自然宽度和洛伦兹线形。
跃迁概率、寿命和能级宽度,自发辐射谱和吸收谱的洛伦兹线形和宽度,多能级系统的跃迁概率、能级宽度和寿命;4.2 多普勒增宽和高斯线形及沃伊特线形。
高斯线形和多普勒宽度,多普勒增宽和沃伊特线形。
4.3 碰撞增宽。
碰撞增宽,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中谱线增宽;4.4 饱和增宽。
饱和吸收,均匀增宽情形,不均匀增宽情形;4.5 其它增宽。
穿越时间增宽,仪器增宽,法诺线形。
原子核物理部分:第一章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1 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2 熟练掌握原子质量与质量数计算,核半径计算;1.3 掌握原子质量的测量原理,原子核自旋与超精细结构,同位旋;1.4 了解原子核磁矩、电四极矩、宇称等。
第二章放射性和核的稳定性2.1 了解放射性的一般现象;2.2 熟练掌握放射性衰变的指数衰减规律,半衰期、衰变常量与放射性活度的关系;2.3 掌握放射性平衡与递次衰变规律,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2.4 了解人工放射性的生长,放射性鉴年法;2.5 了解原子核稳定性的经验规律和液滴模型的基本物理思想;2.6 熟练掌握质能关系,原子核质量、质量亏损、结合能的物理概念及计算;2.7 掌握基于液滴模型的原子核结合能半经验公式,比结合能。
第四章核力4.1 了解氘核的基态;4.2 掌握核子-核子散射;4.3 掌握核力的主要性质4.4了解核力的介子场理论。
研究方向二:煤岩体结构破坏机理与监控研究本方向主要考察《岩石力学》和《煤矿安全》课程内容: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卷面分数:150分3、答题时间:180分钟4、试卷内容结构:《岩石力学》约33%;《煤矿安全》约67%5、考题形式: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第一部分《岩石力学》课程考查要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理论、实验研究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石地下工程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及支护理论和方法。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岩石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岩石力学测试的技术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岩石力学的基本知识处理与岩体工程相关的问题。
第一章作为材料的岩石(一)课程内容1. 节理和断层概念2. 岩石的组构3. 岩石的力学特性(二)考核知识点理解节理和断层概念、了解岩石的组构,重点掌握岩石的力学特性。
第二章应力和无穷小应变分析(一)课程内容1. 应力的定义:正应力、剪应力、应力分量2. 二维空间的应力:应力主轴、主应力、莫尔圆、二维空间物体应力场表示方法3. 三维空间的应力:方向角、方向余弦、方向比率、三维空间物体应力场表示方法4. 三维空间中的应力计算5. 应力偏量6. 位移和应变:正应变、剪应变、应变分量、体积应变7. 应变偏量8. 极坐标和圆柱坐标中的应力和应变(二)考核知识点重点掌握应力的定义,能够计算二维和三维空间下的应力,掌握位移和应变的定义,理解极坐标和圆柱坐标下的应力和应变计算。
第三章摩擦(一)课程内容1. 阿莫顿定律:F=μW2. 岩石的摩擦:四种基本形式、理想摩擦的力—位移曲线.3. 光滑表面的现象4. 粘滑振荡5.软弱面上的滑动:二维理论、三维理论(二)考核知识点掌握阿莫顿定律,掌握岩石摩擦的四种基本形式,理解粘滑松弛振荡理论,了解软弱面上的滑动理论。
第四章岩石的弹性和强度(一)课程内容1. 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切线模量、卸载模量、全应力-应变曲线各阶段特点2. 围压和温度效应:脆性、延性3. 多轴应力下的破坏:破坏准则(最大拉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八面体剪应力准则、摩尔库伦准则、平面格里菲斯准则)4. 破裂的类型:5种类型(二)考核知识点重点掌握岩石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理解岩石材料在围压和温度效应影响下的脆性和延性,掌握岩石材料的几种破坏准则,了解岩石材料破坏的5种类型。
第五章线性弹性(一)课程内容1. 各向同性线性弹性体的应力应变关系2. 特殊情况:单轴应力、单轴应变、在垂直于σ的两个方向1上应力和应变为零、双轴应力或平面应力、双轴应变或平面应变、平面应变和平面应力的联合、沿z轴应变为常数的情况3.平衡方程:用应力表示的平衡方程、用位移表示的平衡方程4.应力和艾雷应力函数的相容条件:双调和方程5. 应变能计算6. 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二)考核知识点重点掌握各向同性线弹性体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掌握应力和位移形式的平衡方程,理解双调和方程,掌握应变能的计算方法,了解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第六章实验室试验(一)课程内容1. 单轴受压试验2. 单轴受拉试验3. 三轴受压试验4. 三轴试验中的拉伸试验5. 均匀多轴应力试验6. 空心圆柱7. 扭转试验8. 弯曲试验9. 刚性和伺服控制试验机(二)考核知识点熟悉岩石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试验系统和试验方法。
了解刚性和伺服控制试验机的原理和区别。
第七章尺寸及应力梯度的效应(一)课程内容1. 尺寸对强度的影响2. 应力梯度对强度的影响3. 韦伯拉伸强度的讨论4. 弯曲5. 空心圆柱体6. 双轴应力和扭转(二)考核知识点掌握尺寸和应力梯度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第八章岩石中的流体压力和流动(一)课程内容1. 孔隙率和渗透度概念及定义2. 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3. 宏观应力应变关系(四种情况)4.平衡、流动和固结方程5. 有效应力6. 孔隙压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7. 水力压裂(二)考核知识点掌握岩石材料款孔隙率和渗透度概念及定义,理解通过孔隙介质流体的流动理论,掌握流体排水的静压缩、流体静压力等于孔隙压力、没有侧向运动的排水和挤压材料、没有水的耗损和没有侧向运动情况下的瞬时压缩四种情况宏观应力应变关系,理解平衡、流动和固结方程,重点掌握有效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孔隙水压对岩体强度的影响。
第九章延性材料的性态(一)课程内容1. 屈服准则2. 塑性力学方程3.圆柱坐标中的弹塑性解(二)考核知识点掌握已经提出的几种简单屈服准则,根据屈服准则会求解塑性力学方程,了解圆柱坐标下的弹塑性解求解过程。
第十章弹性力学的进一步问题(一)课程内容1. 二维空间的复变数理论:柯西-黎曼方程2. 简单特殊情形:均匀应力、一圆的外域、转动、一个位错3.于无穷远处有给定主应力的半径R圆孔的外域4.应力作用于圆孔表面5. 应力作用于实心圆筒表面6. 部分内外表面承受应力的圆环(二)考核知识点理解二维空间的复变数理论,能够计算简单特殊情形下的应力和位移解,能够计算应力作用于圆孔表面和应力作用于实心圆筒表面一般解。
第十一章依赖于时间的效应(一)课程内容1. 蠕变的经验定律2. 简单流变模型:弹性、粘性及两者组合3.较复杂系统的性态(二)考核知识点理解蠕变的经验定律,掌握弹性、粘性及两者组合的简单流变模型,了解较复杂系统的性态。